西周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上的成长期。西周王朝建立后,以礼治国,《周礼》,规定不同等级玉器的质地、型制贺规格,对祭祀、礼仪等用玉也有成文规定。《周礼·考工记》也记载周王室设置玉作,管理专为王室制玉的奴隶,玉人。
周代礼学与和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有德的仁人君子都以玉饰标榜自己,用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大到天子公卿,小到士大夫,无不是从头到脚,佩戴一系列玉佩饰。
发展到后来,儒家更把与礼制有关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玉器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正所谓君子比德于玉。
正是周代在物质和思想领域的铺垫,为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提供了理论依据,更是承前启后的中国七千年玉文化精神支柱所在……
儒家,那已经到东周了,我说的西周、西周,不是上周的事儿!在原一面抱头鼠窜,一面回嘴道:别急着打我,要说清楚这事儿,先要从被古人所认可的‘真玉’是什么说起。
上回在原曾经说过玉器肇始于细石器时代,是从远古先民们用于生产生活的石器发展而来。在先民们与自然斗争生存的过程中,一些能给人以美感的,数量相对稀少的美石被人们从普通的制作石器的材料中筛选出来,制作成脱离生产生活工具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就是最早的玉器。这就是美石为玉之说的由来了。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多元的,而各地矿石物产不同,分布在神州大地的各个原始文化聚落也选择自己的文化圈里所能得到的不同美石,将其视为玉。比如四大名玉分别是只指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湖北的荆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即和田角闪石,南阳辉石,湖北绿松石(如今,人们认可的荆山玉与古代的荆山玉不是一种玉料)、岫岩蛇纹石这几种石材(当然没这么简单,以后有找机会再容在原细说)。
但事实上正真被人们认可的玉,即真玉是指和田玉和近一两百年内异军突起的翡翠,其他品种的玉石则被称之为杂玉。
听听,光听到真玉、杂玉这些带有褒贬之誉的形容词就知道这质地不同的玉料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有多不同了。
那么,真玉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能从真玉引申出周代(特别是西周时期)是玉器发展上的低谷之说呢?
从目前的发掘的文物可知,从直立人时代的北京猿人开始(约60-70万年前),人们逐渐认识到玉石与其他石材的不同,并选择出来制作成装饰品、礼器等非生产用途。
这个时期的玉器最大特点就是各地就地取材,用各种当地特有美石制作器具,但到了6000多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时期,却出现了个例外:原本盛产蓝田玉的西安地区(注意这个盛字,下文在原会接着聊它),去出现了用产至千里之外的和田玉所制作的石斧。
这件玉器的出土,说明最早在6000多年前,和田玉已经开始进入关中平原,其意义不光说明原始社会玉器就地取材制作的惯例被打破,更标志着各个原始聚落、文化之间的交流物质、文化已经出现。
由于考古实例的欠缺,我们并不知道和田玉是如何被和田当地居民选择出来,成为代表当地特色的玉石材料,又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中原地区。
但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到,其过程何其他原始文化圈发掘拥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玉料的过程相类似。而出土文物向我们证实一点:自6000多年前起,和田玉逐步从今天的新疆地区扩散到河西走廊,进入关中平原,进而推进到作为商王朝的核心势力范围的中原腹地。
考古学者从距今3300多年的商代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和田玉石雕刻的各种玉器(他杂玉的数量较少),这至少说明,在武丁时代,殷商贵族们认可和田玉料是等级规格较高的玉材,并有意识地主动获取万里之外的和田玉石。
我们尚不完全清楚殷商先民们通过何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获得了数量可观的和田玉石,但可以肯定的是,和田玉特有的一些性质征服了喜好美玉的殷商贵族,并成为了商王室的玉器原材料,并逐步成为被古人,特别是商代社会上层认可的真玉。
至于是和田玉料的哪些特性确立了它的真玉地位,在原推测无怪乎这么几点:
其一是和田玉自身的固有的特殊美感,这一点稍后时代的孔子等先贤用了几种比附君子美德的玉德来总结了前人对和田玉特质的种种描述,发展到了战国至西汉时期终于成为一种属于中华民族的特有的玉文化符号。
其二是和田玉的稀缺性,这点在原就不多说了,就拿先前提到的半坡仰韶的和田玉斧的发现地西安说说事儿。西安当地特产的蓝田玉数量巨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古人甚至切割出蓝田玉的玉板材,用来制作玉棺玉椁,可以想象到蓝田玉的数量多到什么程度,显然不能让人们认为是足够珍贵的东西。
其三与其二正好互为表里,和田玉的数量稀有,但有足以支撑起贸易流通,不会像蓝田玉那么多,也不像田黄石之类的名贵石材那样数量稀少,缺乏流通性,难于让世人认知,得到古人的普遍认可。这一点,与黄金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等价物的过程相类似,在原也就不嗦了。
其四,和田玉料的产地远离中原,有一定的获取难度,让古人产生了慕其高远的神秘感。出土文物甚至可以证实在商代,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甚至已经有了依靠和田玉料为纽带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所谓玉石之路,比后世著名的丝绸之路早了1000多年,又或者说最晚形成与殷商时代的玉石之路其实是丝绸之路的滥觞。
在原废话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至少从商代起,用被古人奉为真玉的和田玉料制成的玉器出现的数量多寡,是衡量一个时代的玉器制作使用是否昌盛的重要硬指标;比如后来玉器鼎盛的汉、清等朝代,和田玉雕精品就大量涌现。
而西周时期的出土玉器显示,当时的玉料质量不佳,材质多为各种杂玉,少有用和田玉料制作的玉器,以至于出现了考古学者所说的:已知存世的千余件西周玉器中和田玉玉器寥寥无几的现象。这与商代和田玉器大量出土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西周王朝的统治核心关中地区(今西安、咸阳一带)横亘在玉石之路上,且距离和田玉原产地更近,西周统治者理论上比殷商贵族更容易获得和田玉材,半坡和田玉斧就可以证明新石器时代的今天的西咸地区已有和田玉材的贸易或交流。
有研究玉器的学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未有西周王陵被发掘,如果发现西周王陵便有可能改写西周时期无和田玉的表象。
不过最新的历史和考古研究显示这一观点并不成立。因为西周早期贵族和王室还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传统,通过修建圆坛等纪念性建筑祭天敬祖,无须为祖先修建带有巨大封土埋和丰厚陪葬品的大墓。这就是我们一直没有发现西周早期王陵的原因,当然也就更别说发现大量陪葬的西周和田玉器了。
而与之相对的是,随着周人葬俗的逐渐中原化,到了战国时代,和田玉料再度成为主要的制玉原料——显然,除了民族习惯外,西周时期曾经发生什么,导致玉石之路暂时中断,这一点在原暂且按下不表,稍后再论。
最理想玉料的暂时缺失是西周玉器发展步入低谷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出土文物显示西周时期的玉器数量也明显少于商代,器型和品种也逐渐单一化,如前文提到的、s、玉人之类的,商代才用圆雕玉器逐渐扁平化为周代的浮雕和镂空雕刻,以各种玉佩的形式呈现给后人。
此外,在雕刻技法上,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当然,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而制玉工具的进步又让西周玉器的线条越发硬朗,更为复杂的镂空雕刻开始大量出现,但这点点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掩饰其在艺术性上的退步。
这种退步的现象并不光体现在玉器上,西周青铜器的艺术水平也不如商代——当然,与玉器出现的情况相同,西周青铜的制作工艺更加精进,先进的冶炼技术让更轻薄坚固的簋、鼎、尊、爵,雕刻金文技艺也跟为成熟,大量铭文出现在那个时代的青铜器上。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很简单,曾经活跃于西北,文化上相对落后的周人占领文化昌盛,文明程度更高的中原地区后,一方面很难迅速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为己用,另一方面还要疲于应付被他们称为殷顽民的殷商遗民(比如后世横扫六国的秦人的祖先就是著名的殷顽民之一)的暴力反抗,难有时间、精力以及物质财富投入高雅的玉器生产和赏析。这样的现象,在后世鲜卑、蒙古、清等北方民族入侵并统治中原的初期也曾多次重复出现。
下面在回溯前问,西周时期和田玉为何稀少?稍微回顾西周的历史变可知,西周前期周人急于完成对中原地区的武装殖民,平定东方各个反对势力,稳定统治,显然没有骄奢*逸的闲情逸致,和花力气维持玉石之路的功夫。等到西周中后期,周人消化了中原地区后,回首西顾,犬戎等新兴势力已经做大,玉石之路已然断绝,难以恢复。
缺乏上等的制玉材料,反过了又倒逼玉器制作水平(主要是艺术性)的持续退步。当然有学者认为西周礼制的确立,也束缚了玉器发展,商代那些活泼多变,器型繁复的礼玉、饰玉不符合周人礼法而被弃之不用,也是导致西周玉器发展的空间被压缩的重要原因。
至于本文的题头周代玉文化发达但为何却在西周出现玉器发展低谷?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出了端倪:由于西周玉器制作和欣赏水平的因为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较之于商代严重退步,到了战乱更加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纵然东周时期的玉器制作因礼崩乐坏而摆脱了礼法条律的桎梏,但也未能把之前欠的课全补上。那么,作为玉器发展史上的恢复期,东周为什么有能奠定中国玉文化的基础,甚至发展出堪称玉文化发达呢?我们有空再聊。
1、和阗玉--玉材中的精英。
玉器在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中之所以如此光辉璀璨,延绵不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有质地优良、蕴藏丰富的玉材。玉材中的精英便是和阗玉。和阗玉是以产地和阗命名的,属软玉。以现代地质学观点来看,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软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世界范围内软玉品种单一,且多为碧玉,而和阗玉品种多,有世界罕见的白玉,玉质居世界软玉之冠。古人论玉为"首德次符",德指玉的质地及品性,符指玉的色泽。《古玩指南》作者赵汝珍综合前人学说指出玉以白色为上,**和碧色玉亦贵。按和阗玉产出情况,自古以来可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按颜色不同,分为白玉、青玉、墨玉和黄玉四类。和阗玉以白为美,白玉是和阗玉中的高档品。白玉又分为青白玉和羊脂玉,羊脂玉更是和阗玉中的极品。和阗玉除了享有历史上行业内的盛誉评价外,与其它玉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质地、光泽和颜色三个方面,具有质地温润、坚韧、细腻;呈脂肪光泽,滋润柔和;硬度高等特点。
另外,和阗玉"敲之其声清远,绝而复起,徐徐方尽",其它玉种所不具备的。
2、加工性能良好。
和阗玉的加工主要根据玉质和玉色等进行精心设计,一般分为选料、设计、琢磨、抛光四个阶段。由于和阗玉所独有的质地特性,尤其是其韧性大的特点,使其在制作产品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施以细工工艺,使其形准,规矩、利落、流畅。因而,和阗玉加工性能良好,和阗玉的细部精加工是精美玉器的一个重要标志,用和阗玉制作薄胎,更能反映出玉器的天地造化之美。
3、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在宝玉石界,和阗玉被公认为世界软玉之首,从古至今,几千年来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数量众多的艺术珍品。殷商的玉饰,周朝的礼器、秦朝的玉玺、汉朝的玉衣,唐代的玉莲花、宋朝的玉观音、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明朝的子冈牌、清代大禹治水图山子……这些稀世珍宝,无一不是大量采用和阗玉雕琢的艺术珍品,闪耀着动人的光芒。用和阗玉琢制的中国玉器被誉为"东方艺术",因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被视为最为耀眼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和阗玉的输出,早在6000多年前便形成一条"玉石之路",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仅有1600多年历史,作为这两条文化通衢上的重要驿站--玉门关,究其命名本源应是因和阗玉的缘故而命名的"玉石之路"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历史意义毫不逊于"丝绸之路","玉石之路"的重要载体和阗玉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载体丝绸、瓷器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和文化媒介物,跨越着时空及地域的局限,联结着西域与中原、东方古国与西方世界,为中国内部自身、中国和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无法估量的历史和人文贡献。
(二)和阗玉是中国玉文化精神财富的杰出代表。
1、儒家文化对和阗玉的精神升华和文化创造。
和阗玉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了其自身具备其它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这就是附加于和阗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和阗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在殷商时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和阗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需要用一些物质的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阗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阗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去比附于和阗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quot;"十一德"、"五德"之说。《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阗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因此,有关玉德的儒家学说,均以和阗玉为依据,并始终以和阗玉为尊,为正宗。和阗玉因此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quot;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物。在政治方面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礼》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壁。"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响到民间的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的参照物,这可从成语中窥见一斑,如,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琼楼玉宇、亭亭玉立、玉洁冰清等。
2、其他文化意识形态对和阗玉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文明及历史的进程中,长期以来儒、释、道三教并立。除儒教以外,其它两种宗教中的文化因素也加入了玉文化的建设和营造过程中。道教以玉为灵物,视为神药,葛洪《抱朴子仙药篇》中,"玉亦仙药,但难求耳",《玉经》日:"服玉者,寿如玉也",期望"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佛教对玉文化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华经》更将玉列为"七宝"之一。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挂件、如意等手把件到数量众多的博物馆馆藏珍品,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成为玉器产品系列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中国佛教文化不但在玉器作品上与和阗玉发生着物质联系,更从历史沿革上与和阗玉的产地和阗地区发生着一定的精神联系。因为在历史上,于阗一度曾是大乘佛教的中心,在中国中源地区传播的佛教,并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的,而是通过西域主要是于阗为中介。汉语中"和尚"一词借自于阗语,"沙门"一词则借自龟兹语。由此可见中国佛教文化与和阗玉通过物质产品和精神渊源的结缘,达成了一种冥冥中天赐的文化姻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和田玉的发展也同样进入了转变期。
这一时期,群雄争霸,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但各家诸侯都把和田玉视为珍宝。无论是结盟还是游说,或是相互馈赠礼品,都是用和田玉器。
当时诸子百家从和田玉的特性挖掘,结合道德观,赋予了和田玉有"德"的意义。
管仲在《管子》一书中称: 夫玉之所以贵者,九德出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cu'),义也,廉而不刿(gui),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情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
大儒家孔子,也提出玉有十一德之说,人们佩戴玉器十分普遍,目的是时刻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德要像玉石一样。礼记中有一句话"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些学说为和田玉的发展及和田玉的收藏提供了精神支柱。
这个时期,琢玉设备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砣具的出现,让玉器在造型和纹饰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此时的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便出现了系列的玉佩组,上面的纹饰复杂多样,图案更加精密,同时也出现了夔(kui)龙,夔凤,螭(chi)虎等图案。
怎么鉴定是真的和田玉啊,有没有好点的办法,通俗易懂的?
首先要鉴别是不是产自新疆的和田玉,其简单的鉴别方法如下:
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控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法→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其次是根据和田玉的颜色来区别是不是青白玉,这个就相对简单些了,一般凭肉眼就能辨别了。青白玉和青玉都是以色定名的和田玉品种,在颜色和化学成分方面无量化指标。颜色最白者为和田白玉,颜色最青者为青玉,颜色介于青玉和白玉之间者,则称之为和田青白玉。 百科的资料
怎样鉴别玉的好坏?有没有通俗易懂的方法?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控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法→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有没有好点的,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介绍货币战争是地摊小说,通俗易懂的。。。比如世界是部金融史,一切皆有价。。再进阶一些可以看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然后可以看看曼昆的经济学,慢慢来吧
易经有没有通俗易懂的版本 求之熊逸大师的周易江湖,特别浅显,而且搞笑。实体书的话,有个漫画周易,也挺好,似乎不贵,就是不知道网上还有没有。
戴玉是不是真的对身体有好处?想买块和田玉玩玩,怎样鉴定是不是真的和田玉?谢谢玉里面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所以戴玉是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和田玉是我国玉中品质较好的一种,但是近几年市场上的和田玉品质良莠不齐,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分辨清楚,最好是到一些规模较大的珠宝店,比如萃工厂,想更多了解和田玉的话百度一下萃工厂,应该会对您有帮助的。
有没有通俗易懂的定语从句教学方法?
1 先教什么是定语
2 教学生如何区别主句和从句
3 教学生理解什么是定语从句
4 让学生认识定语从句三要素:从句做定语,有先行词,有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5 先行词分两类:人,物
6 先行词在从句中所做的成分
从汉语入手,分析异同。
“你昨天给我推荐过一本书。”“我看到那本书了。”
“你昨天给我推荐的那本书我看到了。”
“我看到那本书了,你昨天推荐给我的。”
I saw the book that you had remended to me yesterday
着重讲3点:
汉语喜欢用短句,英语用长句。
英语的定语长句放在后面。
放在后面的好处是,先把重要的内容讲完,防止定语太长,说到后面忘了前面。比较:我看到那本昨天在去饭堂路上你给我和珊珊推荐的学习计算机程式语言的红色封面的书了。
I saw the book about puter programming with a red cover that you had remended to Shanshan and me yesterday when we're going to the canteen
佛法中的五蕴有没有通俗易懂的描述
色是指物质世界(宇宙万物),受、想、行、识是指精神世界(受,感官摄受;想,思维印象;运作发展;知见形成)。以人为例,身是色,心是受、想、行、识。
java有没有易学c++那样通俗易懂的书?《java完美程式设计》最简单易懂的书
有没有比较通俗易懂的诗,急用!配乐长诗《风流歌》作者纪宇!
一、什么是风流
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
我心中的情丝象三春的绿柳;
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
我思索的果实象仲秋的石榴。
我是一个人,有肉,有血,
我有一颗心,会喜,会愁;
我要人的尊严,要心的颖秀,
不愿象丑类一般鼠窃狗偷!
我爱松的高洁,爱兰的清幽,
决不学苍蝇一样追腥逐臭;
我希望生活过得轰轰烈烈,
我期待事业终能有所成就。
我年轻,旺盛的精力象风在吼,
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
风流呵,该怎样把你理解?
风流呵,我发誓将你追求;
清晨——我询问朝阳,
夜晚——我凝视北斗……
遐想时,我变成一只彩蝶:
“呵,风流莫非指在春光里嬉游?”
蒙胧中, 我化为一只蜜蜂:
“呵,风流好似是在花丛中奔走。”
我飘忽的思潮汇成大海,
大海说:“风流是浪上一只白鸥。”
我幻想的羽翼飞向明月,
明月说:“风流是花下一壶美酒。”
于是,我做了一个有趣的梦,
梦见人生中的许多朋友——
他们都来回答我的问题,
争辩著,在八十年代谁最风流。
理想说:“风流和成功并肩携手。”
青春说:“风流与品貌不离左右。”
友谊说:“风流是合欢花蕊的柱头。”
爱情说:“风流是并蒂莲下的嫩藕。”
道德说:“风流是我心田的庄稼。”
时代说:“风流是我脑海的金秋”……
风流哟,风流,请你回答:
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浅陋?
风流哟,风流,请你开口:
你有没有不变的标准让我恪守?
二、风流的自述
我就是风流,我就是风流,
我是僵化的敌人,春天的密友。
我象一朵鲜花,开在枝头,
我象一个姑娘,目光含羞;
我象一只牡鹿,跳涧越沟,
我象一头雄狮,尾摇鬃抖。
有时,我是无影的,象清风徐徐,
有时,我是有形的,似碧水悠悠;
有时,我化作新娘秀发上一段红绸,
有时,我变成战士躯体上一副甲胄;
有时,我是明眸里的一丝火花,
有时,我是笑靥上的一涡蜜酒;
有时,我是铁马冰河风飕飕,
有时,我是气吞万里雄赳赳;
更多的时候我不是饰物和形体,
我是内心里对美的热烈追求!
人类多长寿,我就多长寿,
我比甲骨文的历史更加悠久。
我曾和屈原一起质问苍天,
我曾与张衡共同观测地球;
张骞通西域,我在鞍前,
鉴真东渡海,我在船后。
我曾陪花木兰替父从军,
我曾跟佘太君挂帅御寇;
多少回呵,我随英雄报深仇,
一声吼:“不扫奸贼誓不休!”
多少次呵,我伴志士同登楼,
高声唱:“先天下之忧而忧”……
血沃的中原呵,古老的神州,
有多少风流人物千古不朽!
花开于春哟,叶落于秋,
历史不死呵,又拔新秀——
君不见:江山代有才人出?
现代人比祖先更加风流!
什么三点秋香,什么拼生觅偶,
这样的风流韵事,已显陈旧;
什么题诗红叶,什么葬花土丘,
这样的爱情传奇,早就听够。
八十年代呵,要有新的歌喉,
要唱新的风流歌谁来开头?
从迎春花的小嘴巴,到火车头的喇叭口,
风流进行曲在昂天鸣奏!
三、我和风流
一场动乱,我们喝下自己酿的苦酒,
风流也被看成是毒蛇猛兽。
我心灵的土地,堆满石头,
我感情的河床,渴得难受。
整整十年,在沙漠上跋涉,
我渴望一块有水有草的绿洲。
面对现代科学,我神情茫然,
象一个刚刚走出森林的猿猴。
人生之路呵,可惜不能重走,
青春逝去呵,只有伤痕遗留。
我曾经消沉,我曾经执拗,
自以为把人间的一切都“看透”。
我一度沉湎于虚荣的引诱,
错把赶时髦当作风流——
借一架录音机替我遣忧,
靠一把六弦琴把灵魂拯救。
西服加领带,裤子喇叭口,
哪管贴身的破衬衣有领无袖;
皮鞋能照影,头发抹足油,
谁知我脚下的袜子露著趾头。
跳舞呀,我尽情地跳,
不惜在打蜡地板上旋晕了头;
溜冰呀,我随意地溜,
但愿在轻松愉快时忘记忧愁!
可这样的日子呀,也不能长久,
昨天的时髦呀,今天已落后;
那扫地面的喇叭裤已不新鲜,
那催人睡的流行曲我已听够。
风流呵,你不常在街头巷尾嬉笑,
也并非老是在舞会里逗留;
舞曲是生活之歌的一个间奏,
没有完整乐曲,间奏何用之有?
娱乐是生活之书的一页插图,
没有鸿篇钜制,插图何以附就?
红尘呀,谁能看破?
看破不过是悲观自弃的一个借口;
未来呀,谁能猜透?
猜透不过是妄自尊大的一个理由。
真正的风流究竟是什么呀,
我又参沉思中皱起眉头……
四、真正的风流
这才叫风流,这才叫风流,
敢于和残酷的命运殊死搏斗!
这才叫风流,这才叫风流,
在历史的长河上驾时代飞舟!
在枪口下揭穿造神者的阴谋,
把一腔滚烫的血洒在荒丘;
在棍棒下祭奠好总理的英灵,
让无数朵洁白的花开在胸口!
把祖国请到世界体坛的领奖台上,
让她听一听国歌的鸣奏;
把红旗插在珠穆朗玛的最高峰,
让她摸一摸蓝天的额头!
在地雷密布的山口请战:“让我先走”,
在完成任务撤退时高喊:“我来断后”!
效能还不稳的新歼击机,我去试飞,
烟云尚未散的核试验场,我去研究。
象雷锋那样热爱平凡的工作岗位,
不管到哪里,都是一台车头;
象焦裕禄那样关心灾民的柴米盐油,
纵然是死了,也要浩气长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就是实现理想的战斗——
炉前激战,酿一炉红酒,
遥举金杯,为祖国祝寿;
海上疾驶,抖一条白绸,
浪献哈达,赠四海五洲。
在西德考博士学位,对答如流,
一片绿叶舒展,预示金秋;
去美国作旅行讲学,切磋研究,
一枝红杏出墙,满园抖擞……
竞芳争艳呵,是花的风流,
傲雪凌霜呵,是松的风流;
北斗的风流是指示方向,
卫星的风流是环绕地球。
我们是人,钟天地之灵秀,
我们风流似天长地久;
我们干的是各行各业,
我们对风流却有共同的追求:
“一口清”,是查号话务员的风流,
“一刀准”,是肉店售货员的风流;
“神刀手”,是女修脚工的风流,
“描春人”,是清洁队员的风流……
我们要让服装和心灵同样美丽,
我们应使物质和精神同样富有!
从劳动中提取欢乐作为报酬,
从奋斗中夺来胜利当成享受。
呵,每一条无法解释的现象,
都可能是一门新兴学科的入口;
每一项成绩都靠汗水浇就,
每一个问号都可能“曲径通幽”!
劳动、创造、进步——无止无休!
爱真、爱善、爱美——不折不扣!
这是真风流哟 ,这是真风流,
把时代的彩笔紧握在手。
绘四化之图,建幸福之楼,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铺锦叠绣!
让人民说:他们受过挫折,摔过跟斗,
可他们把时代的使命担上了肩头;
让历史说:他们善于思索,敢于战斗,
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一代风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