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料和田玉的特点是什么

韩料和田玉的特点是什么,第1张

韩料虽然也纳入广义和田范畴,但和真正的和田玉相比差之千里,价格更不可相提并论。

韩料的特点是:多显青**和淡淡的棕色;抛光后呈现蜡质光感;韩料比新疆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致密度差、分量轻、厚重感不足,总之是越看越别扭。

和田玉籽料是狭义的和田玉,只是指新疆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黑玉河)出场的和田玉。籽料是和田玉中的珍品,一般玉质紧致细腻,油脂性好,皮色丰富多样。物以稀为贵,市场上和田玉籽料的价格也很高,新疆和田白玉籽料在上万年河水的冲刷过程中,一些微量元素或矿物借着河水之力,侵入新疆和田白玉籽料的裂隙中,慢慢渗入玉肉肌里,逐渐形成颜色深浅不一,分布无规律可循的外皮。新疆和田白玉籽料的外皮大致可以分为秋梨皮、洒金皮、枣红皮、黄皮、桂花皮等,有皮色的和田玉籽料更具价值。

而和田玉现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和田玉籽料、新疆和田山料(昆仑山脉的且末、叶城、若羌、于田、黑山等地出产)、青海料、俄料等,市场上以青海料和俄料居多,贵州、加拿大、韩国等地区也出产和田玉,广义和田玉是按照玉石成分定义的,山料是矿山上的原生矿石,有些地区产量比较大,所以珍稀性不足,所以市场上品相接近的籽料和山料,价值差距几倍以上,山料也有品质好的,俄料和青海料是目前和田玉市场最多见的,韩料就非常差,虽然也可以出和田玉证书,但没什么价值。

以上是谈概念,如果要区分籽料和山料,再进一步区分是哪里出产的山料,大多数时侯要依靠业内经验,检测证书是无法区分的。

和田玉在中国市场上非常走俏,其中细腻油润的籽料称得上是上乘料,而籽料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外界元素的侵入,使之在皮壳上留下了大自然的印记,也就是皮色。而这种自然造就的皮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那么皮色造假也会因为市场需求量而不断增长。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皮色造假:

第一种,属于最低级的染色,此处大部分原料采用的是卡瓦石,用料稍微好一些的会采用青海料。经过强酸以及高温将染料带入皮壳表面,这种籽料的皮色通体为一个色调,没有过渡的区分,如果用酸过量的话,会将玉石表面腐化,会显得非常粗糙。

第二种,用韩料染色冒充籽料,这种染色剂采用的是进口染料,比上一种染色稍微高级一点,不过也能看出它的染色浮于表层,通体颜色有稍微过渡,只是这种过渡属于大块分布式,颜色分割比较明显。由于这种料子的玉肉里原本就有杂质,所以在区分的时候也一定要非常注意。

第三种,籽料二上色,这种属于真籽料二次上色,也就是说它原本是籽料,只是由于无色或者颜色较淡,然后为了提高它的身价,进行染色处理。这种颜色没有过渡,浮于表面,籽料的皮裂或者缝隙处的色带十分一致,呈现出一条黑线的感觉。

第四种,最为高端的二上色,一般人很难辨别出来。它在二次上色的过程中会根据皮的纹路走向进行染色,在色丝处均匀分布染料,使之看上去更为自然,不过色丝与色带处的效果一样,没有颜色的过渡。

真籽料的皮色比较老气,与玉肉融合在一起,皮裂上的沁色深浅不一,颜色过渡自然,皮沁看起来比较杂乱无章,而且着色并不是浮于表面,总体的感觉就是里深外浅(注意:里深外浅是重点)。

古代的和田玉,一般不会带皮,自明朝开始,才逐渐开始出现带皮加工的和田玉。

和田玉籽料的表皮,有类似人体皮肤的毛孔特征,这是新疆和田籽料最典型的识别特征,所以在雕琢加工的过程中,保留部分皮壳,看得到毛孔特征,是新疆和田籽料的身份证明。

这一加工特点,一直沿袭到现代,渐渐形成了一种加工习惯,有无皮难断玉的说法,保留部分皮壳形成惯例。

图示:

新疆和田玉,它给人的第一观感是油润凝重、含蓄而温文素雅、光而不贼亮、润而不水透、白而不过分。它的韧性大,不易破碎。以下是新疆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1、用排除法:新疆和田玉山料的产量分部较广,但新疆的特点是大部分的山料原料润度都非常不错,但在白度上与青海料及俄料相比要相差很多,也就是说新疆的和田玉山料在白度上是劣于青海料和俄料。

2、看颜色:和田玉颜色自然,温润柔和。

3、看光泽:和田玉,呈现油脂光泽,有油润感。

4、看质地:而和田玉质地细腻、有压手感,光泽温润,有明显的油脂感。

5、看子料:子料是新疆和田的特产。首先青海没有子料,俄料虽有但从皮色及质地上也较好分辨,想要选一块新疆地产和田玉首当其冲的就是子料了。

和田玉子料也分一、二、三等,肉质越细白度越高的子料价格也是越高,青玉的要便宜很多,子料首先要观是否有毛孔,且毛孔是否细腻,毛孔越是细腻基本上肉质也更加细腻。

扩展资料:

新疆和田玉历史价值

新疆和田玉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有专家认为:探讨史前古玉玉质及玉料的来源对研究中国玉器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颇具影响的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石家文化等,这些文化是过通玉石及其玉料来表现的,其来源是中国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其中的仰韶文化透闪石玉出自新疆,齐家文化包括龙山文化的透闪石玉也来自新疆和田。学者专家长期的争论与研究已被史料和出土玉器的佐证说明,从理论推断和预测发展到理讥论更新和定论。

通观中国古代玉器,各地的先民无不以其地质、地貌的不同条件,以各自原始的审美标准就地采玉,就地取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釆玉的技术越来越高超,采玉的范围越来越大,人们对玉的认识越来越深。

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还是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或是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新疆和田玉,和田玉都是中国玉材中的精品,更是中国玉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和田玉

了解和田玉的人都知道,和田玉的籽料外面像穿了件衣服一样带有皮,不要小看这层皮,它的存在不仅是帮助人们辨别籽料和山料的方法之一,有了皮色的籽料,玉质细腻,油脂性好,更具有价值。目前,市场上的和田玉籽料大都有皮色,比较珍贵的“皮”有洒金皮、枣红皮、红皮、秋梨皮等。

和田玉的籽料玉也可以称为籽玉或璞玉。古人把蕴藏有玉之石或未加雕琢之玉称之为璞。璞本身就有皮的含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也有记载:“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

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籽料是如何形成的,不同于山料是从岩石中开采的,籽料一般都来自于河水之中,经过千万年的打磨冲刷而形成的。而皮色的形成是因为在数千年的冲刷打磨之中,还发生了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

根据矿物学家的研究,籽料皮色的产生是因为和田玉长期在河床中浸泡,发生了氧化作用,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所形成。大多数和田玉的皮色,都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条件在籽料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也有专家学者把和田玉经长期浸泡形成的不同氧化色称为“沁”或“浸”,因此,有人把籽料次生氧化色称为沁色。和田玉的皮色,是在千万年间慢慢形成的,大多产生在玉的质地密度不大、硬度不够,尤其是在有绺裂的地方。籽料皮上的颜色一般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是由浅至深。

和田玉的籽料一般呈浑圆状,根据其皮色的特点又可以将外皮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如果皮的表面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这样的籽料多为石皮籽料,这类籽料在10倍的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其表面有无数细小的呈毛毡状的“小砂眼”。

现在市场上的籽料多会保留皮色,一方面是其价值的保障,另一方面玉雕师们也善用巧思根据皮色的不同雕刻出不同极具观赏性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991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