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谁建的

圆明园是谁建的,第1张

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 衰败过程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 1900年八国联军[这八个土匪强盗是: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 圆明园

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 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至此,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

遗址保护及整修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750---1949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后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复原图

编辑本段园林建筑

建筑特色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建筑的水主题特征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 圆明园

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 圆明园

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建筑的集全国之大成特征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建筑的造型特征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建筑的宗教特征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圆明园建筑的评价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位置与规模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闯入院内,把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建造情况 历史背景 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地形特征及历代建筑对兴建圆明园的影响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这里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 圆明园建造的实施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规模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因此雷金玉异常欣喜。并创造了“烫板”的模型方法。而却被咸丰毁于一旦。

园林结构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光是悬挂了匾牌的就有600余座。 圆明园 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万春园 早先原是怡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 圆明园

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干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西洋楼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

编辑本段园林特色

概述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 圆明园 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主要景致

大宫门:大宫门共5间,南向,门前有大型月台,东、西朝房各5间;房后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间;东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值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值房。 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勤政亲贤殿: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暖阁的北墙上悬挂着雍正皇帝题写的匾额:“勤政亲贤”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诗篇。 一心奚所托,为君止于仁。 二典传家法,敬天及勤民。 三无凛然奉,大公何私亲。 四序协时月,熙绩在抚辰。 五事惟敬用,其要以备身。 六府赖修治,其施均养人。 七情时省察,惧为私欲沦。 八珍有费甘,念彼饥饿伦。 九歌扬政要,郑卫漫亟陈。 十联书屏扆,式听师保谆。

我和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那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

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啼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

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年壮,精饱神足,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他蹲在那里活像一只站立着的大白象。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发亮而外突的眸子四处流盼,照应八方;满口不住说着逗人的笑话;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那四个小球就在这双手里忽隐忽现。我当时有种奇想:他的手好像是双层的,小球时时藏在夹层里。唉,孩提时代的念头,现在不会再有了。

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他也这样称呼自己,以致在我们居住那一带无人不知他的大名。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谜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测、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那些伴随着童年的种种人和事,总要随着童年的消逝而远去。我上中学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街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的变“小碗扣球”,身旁摆着插满棒糖的小绿木箱。此时我已经是懂事的中学生了,不再会把他的手想象成双层的,却依然看不出半点破绽,身不由己地站在那里,饶有兴致地看上一阵子。我敢说,世界上再好的剧目,哪怕是易卜生和莎士比亚,也不能使我这样成百上千次看个不够。

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蓝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高中二年级的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子。10年不见,他好像度过了20年。模样接近了老汉。单是身旁摆着的那只木箱,就带些凄然的样子。它破损不堪,黑糊糊,粘腻腻,看不出一点先前那悦目的绿色。横板上插糖的洞孔,多年来给棒糖的竹棍捅大了,插在上边的棒糖东倒西歪。再看他,那肩上、背上、肚子上、臂上的肉都到哪儿去了呢,饱满的曲线没了,衣服下处处凸出尖尖的骨形来;脸盘仿佛小了一圈,眸子无光,更没有当初左顾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这双手尤其使我动心——他分明换了一双手!

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于是,当年一切神秘的气氛和绝世的本领都从这双手上消失了。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只小红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在这喊声里,他慌张,手就愈不灵,抖抖索索搞得他自己也不知道球儿都在哪里了。无怪乎四周的看客只是寥寥一些孩子。

“在他手心里,没错!决没在碗底下!”有个光脑袋的胖小子叫道。

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

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摸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当年神气十足的快手刘哪会用这种口气说话?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依不饶,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我真不愿意看见快手刘这一副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我自作聪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一个捉摸不透的绝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飞,呼之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叫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快手刘,瞠目结舌多好!但他老了,不再会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我走进孩子们中间,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你们都说错了,球儿在这箱子上呢!”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眼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度把手心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

“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

随后只剩下我和从窘境中脱出身来的快手刘,我一扭头,他正瞧我。他肯定不认识我。他皱着花白的眉毛,饱经风霜的脸和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一下。

公司取名古玩店如何取名

 公司取名古玩店如何取名,一个好听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多不同的影响的,所以取名的方式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古玩的的名字有很多,以下分享公司取名古玩店如何取名。

公司取名古玩店如何取名1

 1、字意要与所经营事业相合的原则

 2、字型的五行要与商铺店主人及所经营之事业之五行相生或相合的原则

 3、天格与地格之间的搭配要具有较强的发展性

 4、店名的阴阳属性要与店主人性别相合

 5、起店名时当考虑周边环境影响

 6、可从所经营项目之五行为出发点进行命名

 7、要从店主人姓名中取出一至二字结合经营之项目的特色作起名的依据

 8、以所开业之季节结合店主人命运之五行

 9、可从商铺朝向作为起名的出发点

 10、如所开商铺为统一起名的加盟商店,其铺名与经营者命相之五行不合,那么尽量再起一个后缀名,如无法办到,可加后缀名隐藏于店内。

  古玩店起名的要求

  一、 通俗易懂

 小店铺一般面对的都是社区居民、过往行人等大众消费群体,所以在命名时尽量通俗易懂,切莫咬文嚼字。如有的老板认为自己是做金属方面的生意,于是便在名称中添一个"鑫"字,而做木材生意的就加个"懋"字,为图吉利的,则把"丰"字特意写成繁体字的"丰"。这样一来即便你在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得不错,但由于很多顾客不易辨认你的店铺名称,所以因此影响了消费者在口碑方面的传播,对其他潜在顾客群未能达到有效地宣传。另外,店铺名称虽然讲究通俗,但不能太过庸俗。

  二、 朗朗上口

 店铺的名称一定要响亮、上口、易记,这样才便于传播,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讲究语言的韵味与通畅,还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凡是能与顾客心理产生共鸣的名称,顾客一般都容易记住,并也能乐于传播,尤其是一些比较幽默、具有深厚内涵的名称。如有的面馆取名叫"面对面",有的中餐饭店取名为"灶王爷",相反,让人感觉吐字不爽的名称却显得苍白无力。

  三、 应具有消费特征

 小小店铺的名称不能含糊,其不仅要讲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些要点,更重要的是还要能体现小店的消费特征,包括经营项目、经营风格等方面。如灯具店的名称就要让顾客一看到店名就知道你是卖灯具的,如你取个"豪杰灯具",就没有"辉煌灯具"或"明亮灯具"效果好些,因为"辉煌"与"明亮"都容易让顾客与"灯"产生联想,而"豪杰"就不一定了!所以,店铺的字号名称一定要结合你所经营服务的项目和所面临的消费群体,而不能随意称呼。

  四、 应富有文化内涵

 一个产品名称一定要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小店铺也不例外!才这样才能体现店铺老板的素质水平,顾客也容易接受。现在不少小店尤其是在文化底蕴方面比较匮乏,显得比较俗气!什么"二娃子饭馆"、"小李服装店"等不乏其数。在赋予店铺字号文化内涵方面一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如历史文化渊源、经营产品特征等,象花店的"鲜",饭店的"香",服装店的"美",这都是我们挖掘文化内涵的地方,比如卖文具的"翰墨堂",经营茶铺的"老茶客"这些名称就能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

  五、 须适应当地风土人情

 中国地大物博,但又风土人情各异!所以,在店铺取名时一定要认真了解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因素,否则,你的名字稍有不慎、不但不能刺激顾客需求,相反还会产生负面影响。记得曾经有人开了家餐馆,取名"味中味猪肉鲜包",结果生意冷淡,原因是他不知道附近居有大量回族居民,而回族居民中又多不爱吃猪肉,因此影响了生意。因而,要取个好的店铺名还当仔细、谨慎权衡风土人情方面的因素。

  六、 应名实相符

 店铺的名称讲究名实相符是指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要与你的经营项目实际相符,如你开的是服装店,但别人听起来倒象个理发店;二是要与你的经营实力相符,现在不少老板在店铺名称方面有点太过霸气,而有的更是夸大其词,如取"XX第一店"、"XX正宗店"之类的不少,让顾客感觉有点虚有其名。另外就是一定要结合当地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去考虑店铺名称,如竞争环境、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七、 避免雷同

 由于行业中不少店老板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于是造就了不少的跟风者,其不仅在经营上跟风,如看到别人开火锅店赚钱,他就立马开个火祸店,且在店铺取名方面也多模仿别人,有的更是直接盗用别人的店名,与是街面上的不少店名都趋于雷同、彼此近似!以理发店为例:别人取名"魅力发廊"、他就取"美丽发廊",别人取"青春发廊",他就取"清秀发廊",一点都没有创新的东西。所以店铺取名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内涵在里面,才能有效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好听的古玩店铺名

 1、翰渊阁

 2、博古斋

 3、云天书画院

 4、天成古玩

 5、金枝玉叶收藏轩

 6、鹤宝轩钟表古玩店

 7、灵珠台藏传古玩

 8、古瓷都苑

 9、晋南缘古阁

 10、天府古玩城

 11、扎西古玩店

 12、元宝山庄钱币古玩店

 13、银河空间站

 14、万泉收藏古玩店

 15、传世典藏

 16、乐山宝贝古玩收藏店

 17、良玉润珠古玩店

 18、老窑瓷器古玩精品店

 19、好藏品古玩店

 20、三苏收藏古玩店

 21、元典红木

 22、关中秀女古玩店

 23、超群红木

 24、兰氏古玩收藏

 25、核品汇

 26、宝缘斋古玩店

 27、厚道古玩

 28、禅静苑

 29、妙品古玩店

 30、正一堂

 31、珍爱古玩店

 32、聚真堂

 33、鸿福古玩店

 34、古韵今风阁

 35、嘉臣聚宝

 36、洛阳虎考古店

 37、姑苏福缘斋古玩店

 38、藏密梵色藏传珠宝古玩店

 39、古玩轩

 40、明月轩古玩收藏店

 41、盛世画苑古玩收藏店

 42、旗雅字画古玩城

 43、土楼故里古玩店

 44、板桥雅玩阁

 45、御福缘

 46、盛京

 47、聚泉轩

 48、麒麟阁古玩店

 49、古月轩古玩玉器珍品店

 50、竹木古玩

 51、静心斋古玩店

 52、多宝阁古玩艺术品收藏店

 53、日月同辉店

 54、里仁茶舍

 55、聚宝盆古玩店

 56、千年藏宝房

 57、瓷情玉缘

 58、华美古玩/玉器/明清瓷器店

 59、八方晋宝

 60、古行阁

 61、上善轩珍木

 62、聚贤斋古玩店

 63、舍得古玩店

 64、影青阁

 65、慧藏斋

 66、时光深处家具木雕古玩店

 67、有道古玩艺术品店

 68、碧沁堂翡翠珠宝屋

 69、老陕西古玩店

 70、古玩天下

公司取名古玩店如何取名2

  外贸童装店起名方法

 1、借名命名起名方法很多,形式各异,其中,借名生辉是比较好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借用人名和地名两种。

 2、巧借典故这是中国特有的借典为商业命名的方法。我国传统上有一种重文抑商的观念,一些商人把商业性场所也像文人雅士的书斋一样命名,如“斋”、“阁”、“居”、“园”等。借典命名,也是一种很好的命名思路。

 3、具特色如果名字有特色,可以达到很多效果。 — 有些起名方式直接从标明企业、商品特点和服务质量方面着手。这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方法。

 4、针对需要针对需要,就是迎合消费者的审美特点,以流行式或深受人们喜爱的人或事物的名字来为企业取名。常常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5、选择合适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外贸服装店铺、商号选择不同角度命名,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童装店起名原则

  一、易读、易记原则

 易读易记原则是对店名最根本的需求,店名只有易读易记,才能高效地发挥它的识别功能和传播功能。怎么样使店名易读、易记呢?这就要做到下列几点:简洁--名字单纯,简洁明快,易于和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而且名字越短,就越有可能顾客的遐想,含义更加丰富。

  二、支持标志物原则

 标志物是指店铺中可被识别但无法用语言表示的'部分,如可口可乐的红色标志,麦当劳醒目的**“M”,苹果牌牛仔的缺一块的苹果,及奔驰的三叉星环等。当店名可以刺激和维持店铺标识物的识别功能时,店铺的整体效果就加强啦。

  三、勿过分暗示店铺经营产品属性原则

 店名还应暗示经营产品某种性能和用途。童装批发 童装套装批发 童装批发夏装 童装批发厂家批发 童装批发厂家直批 童装批发厂家直销 韩版童装批发厂家 童装批发厂家外贸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名作越是描述某一类产品,那么这一名作就越难向其他产品上延伸。所以,店主为店铺命名时,勿使用店名过分暗示经营产品的种类和属性,否则将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在服装行业,如果服饰店经营的是某一类型服装,面向的是固定的某一阶层顾客,则能够面向顾客而取名,使他们明白店的类型,“淑女屋”那就这样的成功例子。除了体现类型之外,还应该体现服饰店的特点。

  四、启发联想原则

 它是指店名要有一定的寓意,让消费者能从中等到愉快的联想,而不是消极的联想,也那就讨个吉利的名字。但要留意,有时从一种语言看来,它是吉利的名字,而用另一种语言读出来,就会有消极的意义。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想进入该地区的市场,就一定改名。

  外贸童装店起名好听的名字

 蘑菇房

 小超人童装铺

 童颜童装

 俏儿郎

 都市贝贝

 巴拉巴拉童装铺

 贝贝衣衣

 机灵兔童装店

 阳光物语

 福贝贝

 快乐天子

 盛童衣装

 小丫头童装铺

 小甜甜

 博诚童装铺

 好朋友

 米拉多

 小燕子

 豆丁童装

 自然坊

 好意郎童装

 酷西酷

 可爱小天使

 梦中的童话

 金色童年

 稚趣

 纯真年代

 旺角童装

 新名流

 蝴蝶谷童装店

 衣之坊童装店

 喜洋洋

 童衣界线

 顽皮小将童装

 诗画童年

 妙贝朵童装

 阳光城堡

顺治元年(1644年),清迁都入关,盛京皇宫成为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陪都宫殿。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为乾隆皇帝及随行皇太后、后妃东巡驻跸之需,在盛京皇宫原中路建筑两侧,增建了东所、西所两处行宫,使盛京宫殿具备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的使用功能。不仅如此,从现存档案记载看,乾隆帝曾几次大规模向盛京皇宫输运各类珍藏品,并为收藏宫内各类珍宝及清朝帝后御用物品,在盛京皇宫崇政殿前后新建、改建了飞龙、翔凤阁, 东、西七间楼, 师善、协中斋,日华、霞绮楼,在东所、西所之后修建了敬典、崇谟阁。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八年(1778—1783),完善礼制兴盛皇家祖庙和收藏历朝帝后玉宝、玉册,在大清门左侧移建了皇家祖庙盛京太庙;为修身养性和收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重要文化典籍,则于盛京皇宫西侧拓建了西路嘉荫堂、戏台、文溯阁、仰熙斋、九间殿等建筑,使盛京宫殿成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齐名的皇家三大府库之一。

九间殿外景

乾隆时期由北京紫禁城拨运盛京皇宫收贮的各类珍宝,在当时京师与盛京内务府、京师与盛京礼部、工部衙门间的往来档案中曾多有记载,所送器物有时一年之内可达二十次以上,每次所送物品少则数件、数十件,多则数百件、数千件,最多的一次即有十万件。依据档案来看,其中较大的几次分别为:

乾隆八年(1743年) 拨送大小金碗、金盘、铜碗、铜盘千余件;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拨送康熙、雍正、乾隆年款各色瓷器十万件;乾隆八年、四十三年分别拨送皇帝御用各类弓、箭、刀、枪、鞍、甲胄、橐鞬等物数十件;乾隆十一年(1746年) 拨送御制书画、历代名家传世书画数十件;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拨送御制书画、历代名家传世书画数百件等等。

清宫乐器排箫

乾隆皇帝多次传旨并亲自主持向盛京皇宫送贮大批宫廷器物和艺术品,其目的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送贮清朝皇帝、后妃所用的宫内实用品、陈设品及祭祀、庆典活动应用的各类物品,以备帝后东巡时在盛京皇宫、盛京三陵举行各种典礼仪式及在盛京宫殿驻跸期间使用。其中包括有宫内陈设品、御用器物、服装和御前卤簿仪仗、乐器等物。

其二,按照清朝国家礼制的各项需要,尊藏各类帝后宝册、典章文献和皇家档案,并以此提高盛京皇宫的尊贵地位。乾隆时期,国家各项礼制已经完备,因礼制需要而制作的国宝器物也越来越多,尊藏国宝,实际上也就是维护国家权力和地位的需要。从乾隆年间开始,弘历便传旨将本朝各代皇帝、皇后的玉宝、玉册(谥宝、谥册),各代皇帝的《实录》《圣训》和圣容,爱新觉罗家族宗室、觉罗的谱书《玉牒》和各类清朝官方秘不示人的档案、文献等,陆续送藏盛京皇宫。

其三,盛世收藏,皇家独尊,开辟安全的皇家藏宝之地,以更好藏贮清中期皇室内府收集的历代艺术珍品和新造的各类皇室御用器物。清代中期,国家政权日趋巩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到乾隆时期,宫中珍藏的历朝传世国宝越来越多,除历代法书名画、古董珍玩,还有由内府设置各种御窑、御坊,以专门制造皇家御用的瓷器、书画、雕刻品、珐琅器、织绣品、书籍等各类珍品。

其四,继续送贮清朝皇帝御用的弓箭、刀枪、橐鞬、甲胄、鞍辔等物,以此维护传承清王朝崇尚武功的国策。“国语骑射”是清王朝的既定国策,皇帝家族更是率先垂范,因此,清朝诸帝都拥有御用宝弓、宝刀、宝剑及其他武备用具。乾隆朝将皇帝御用的弓矢、刀枪等恭贮盛京,以示“不忘根本”的宗旨。

据道光年间成书的《盛京皇宫器物清册》记载,当时盛京宫殿的各项文物藏品达十二万件套之多。而且,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清光绪末年。关于盛京皇宫各楼阁库房内的主要文物藏品情况是这样的:

凤凰楼尊藏酌清初皇帝御玺、圣容及行乐图凤凰楼为黄琉璃瓦绿剪边、三滴水、围廊、歇山式建筑,进深与面阔均为三间,位于沈阳故宫中路崇政殿后的高台之上,是故宫建筑中的最高点。后金至清初时期,这里是皇太极及其后妃议事、读书、小憩和宴会之所。从乾隆朝开始,凤凰楼成为恭贮清初御用宝玺、皇帝“圣容”、“行乐图”等珍贵文物的地方。

据有关史籍和档案清册所记,乾隆十一年(1746年),清初十余方早已停用的御用宝玺,经乾隆皇帝亲自验察后,将其中十宝恭送盛京尊藏,以体现盛京皇宫龙兴之地的尊贵。这十方御宝分别是:“大清受命之宝”(碧玉,麒麟纽),“皇帝之宝”(青玉,交龙纽),“皇帝之宝”(碧玉,盘龙纽),“皇帝之宝”(旃擅香木,素纽),“奉天之宝”(金,交龙纽),“天子之宝”(金,交龙纽),“奉天法祖亲贤爱民”(碧玉,交龙纽),“制诰之宝”(《盛京通志》记为“丹符出验四方”,青玉,交龙纽),“敕命之宝”(青玉, 交龙纽),“ 广运之宝”(金,交龙纽)。

崇谟阁门额

此外,凤凰楼还藏有包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穆宗(同治帝) 载淳各代皇帝的“圣容”十份,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行乐图”十五份。从清帝“圣容”和“行乐图”画面内容来看,皇帝身穿礼服端坐的“标准像”即为“圣容”,其骑马射猎、筵宴观游的日常生活形象称为“行乐图”。这些清帝“圣容”和“行乐图”原藏于北京故宫内,自乾隆十五年始送往盛京尊藏,此后各朝均按此制恭送前代皇帝圣容至盛京,直至光绪朝。这些帝王画像皆出自清代宫廷画家之手,有的还是多人合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另外,乾隆十五年(1750年),太祖至世宗(雍正) 五朝的《圣训》《实录》运到盛京凤凰楼尊藏,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则移至崇谟阁收藏直至清末。

飞龙阁尊藏清帝御用器物飞龙阁位于崇政殿前东侧,为面阔五间二层式厢楼,上层藏有上自清太宗皇太极,下至清穆宗(同治) 载淳等皇帝御用弓箭、刀剑、火枪等兵器及甲胄、马鞭、橐鞬、鞍辔、武备等物,共有三千多种(其中大部为箭支),藏品中以八十余副嵌有珠宝、镀金装饰的御用鞍辔较为珍贵。清帝东巡驻跸盛京皇宫期间,嘉庆帝就曾登楼阅视御用武备存放、保管情况。

飞龙阁外景

飞龙阁下层为清宫内府收藏的珍贵古代青铜彝器,共四百五十九种,总计八百件,其中商器五件、周器四百余件、汉器三百余件、唐器二十件。器形包括有鼎、尊、卣、爵、觚、盂、盘、鼓、钟等五十余种,相当一部分器皿上都铸刻有铭文。这八百件古铜器在乾隆年间被编录入《西清续鉴·乙编》成书。这是清代专门著录盛京宫殿藏品的唯一书籍。

除上述两项外,飞龙阁中尚存有其他一些物品。如黄地洋彩八宝、五供、青花龙凤呈祥太极尊等瓷器数十件,以及洋瓷翎管数十件,此外尚有靠背、迎手、椅垫、鹿角椅等坐具及甲胄、皮张等物,合计约一千件。

翔凤阁尊藏清帝御用器物翔凤阁位于崇政殿前西侧,为面阔五间二层式厢楼,阁内藏品大体可分为两项,上藏书画等类,下藏御用珍宝。据记载,翔凤阁内恭贮盛京皇宫各宫殿御用陈设、珍宝等物品五百多件,夏园、广宁行宫等处的御用陈设、珍宝等物品近二百件,以及清官内府收藏的历代名家书画及清帝御笔字画及大臣等所作书画卷轴册页一百六十多幅(册),各种图书一百余部。上述各宫殿及行宫陈设物品约占翔凤阁全部藏品的七分之一。

翔凤阁外景

除宫殿及行宫陈设品外,翔凤阁中的其余藏物大抵可分作三类:

第一类是金、银、玉、瓷、珐琅、漆、角、木、牙等制品,共有两千多件,内以各种玉器所占比重较大。此项物品大部分是内廷贮用的比较贵重、精制的器皿和工艺品。第二类是各种锦缎、布匹、衣料、服饰、荷包等共四千多件。其中御用袍、冠、朝珠等数十件,大小荷包四百余对,余者绝大部分是缎匹衣料。这两类藏品主要供清帝东巡时作宫殿陈设和赏赐官员之用。第三类是清帝御笔书画及历代名家所作书画和内府刊印的书籍舆图等,其中以历代名人书画一项最为珍贵,有从唐至明的一百多位书画名家的作品三百三十多幅(册),均为清代内廷收藏的传世佳作。

清宫瓷器

这批书画艺术品与飞龙阁所贮之古铜鼎彝,堪称盛京皇宫藏品中之“双璧”。清帝御笔书画亦藏有三四百件,既有御制诗文绘画,也有临摹古代名家之作,大部分出于清高宗弘历手笔。民国年间,金梁曾据翔凤阁内所藏部分书画精品编成《盛京故宫书画录》和《盛京故宫书画记》。

东七间楼存放清宫御窑厂烧造的各类圆琢瓷器东七间楼位于飞龙阁之后,为面阔七间二层式厢楼,内存康熙、雍正、乾隆年制各类瓷器十万件。这批瓷器均由官窑烧制供宫内使用。由北京将如此众多的瓷器品运到此处藏贮,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备东巡筵宴等需用。所以,东七间楼即称为“瓷器库”。

东七间楼内除上述瓷器品外,尚有其他瓷器四千多件,约可分为三部分:其一为康熙、雍正、乾隆朝各款瓷器,多为瓶、盘、碟、碗等类。每种一件至数十件不等。釉色有青花、霁红、五彩、霁青、汝釉、钧釉、酱釉等。其二为明永乐至万历朝各款碗、碟等百余件,以青花瓷居多。其三为清册中未记年款者,内有数百件仿宣窑、成窑、嘉窑制品,还有少量洋彩(珐琅彩) 瓷器,其烧制年代亦当在康熙至嘉庆年间。

西七间楼存放殿版书籍、墨刻碑帖及官府衙门档案等物西七间楼位于翔凤阁之后,为面阔七间二层式厢楼。西七间楼在乾隆朝以后俗称“书籍墨刻楼”,或“档子库”“西档库”等。楼内所储主要是书籍、墨刻、档案三大类。

西七间楼内所藏刊印书籍以“御制”“御纂”“钦定”书籍占很大比重,诸如《古今图书集成》《大清会典》、各部《则例》、御制诗文集等,均出自乾隆皇帝御批。更为可贵的是,这里的藏书还有许多满、蒙文刻本或合璧本,像《会典》《四书》《上谕八旗》等均有满文本,《蒙古源流考》有满、蒙、汉三种文本,其他还有《清汉对音字式》《清文鉴》等一些满语工具书。

西七间楼内贮藏的另外一项重要藏品是清代的墨刻、碑帖作品,据统计,这些墨刻、碑帖作品共有数百件之多,藏品中以清高宗弘历御制诗赋、题句题词为最多,另外尚有一些碑石拓片和《三希堂法帖》《淳化阁帖》等墨迹软片。

西七间楼存放的清代档案,乃盛京内务府等官司随时送至的,按类别可分为三种:其一,满、汉文稿档约五万余件。系顺治朝至清末二百多年间盛京内务府与北京内务府,以及盛京五部等官署之间往来公文的底稿。其二,册档。即所谓“黑图档”(“黑图”,满语意为“副本”或“杂档”),共九百八十多册。系康熙至咸丰年间盛京内务府与京师,以及盛京有关官署之间往来公文的誊录底档。其三,乾隆至宣统年间盛京地区八旗人丁户口册。计有八千余册,内完整及残损者约各半。这三部分档案涉及清入关后二百多年间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皇室事务、旗务、清帝东巡等诸多方面,且均为第一手材料,是盛京故宫保存下来的一批珍贵历史文献。

另据清道光年间《西七间楼恭贮书籍墨刻器物清册》所记,此楼内尚存放有清代盛京三陵铜供器五十余件,蒙文、无圈点满文信牌及印牌五百三十七面等。

銮驾库内存清帝御用銮驾、卤簿、仪仗及清宫乐器等物銮驾库位于故宫大政殿北侧,为面阔十一间正房,内存清帝御用銮驾、卤簿、仪仗及清官乐器等物百余件。乾隆十一年(1746年) 以后,盛京皇宫内的皇帝御用卤簿、仪仗均存放于此处。这些御前用物均系清帝巡幸盛京期间出行和举行典礼时所用。当时沈阳故宫所遗銮驾卤簿之物可分作四类:其一,辇舆类,如步舆、鞍勒等;其二,御用物品类,如交椅、提炉杆等;其三,仪仗类,如立瓜、卧瓜、龙凤扇、豹尾枪等;其四,乐器类,如画角、铜角、笙、笛等。四类藏品总计百余件。

敬典阁远景

敬典阁尊藏的《玉牒》敬典阁为面阔五间二层歇山式正楼,它位于盛京皇宫中路东所的最后一进院落,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家族宗谱《玉牒》的存放之库。

清代所谓的“玉牒”,即爱新觉罗氏皇族宗室、觉罗两个支派的族谱。在清代,爱新觉罗氏皇族的所有成员依据与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两个系统:一为“宗室”,即显祖塔克世(努尔哈赤之父) 的直系后裔,按制束**腰带,俗称“黄带子”;一为“觉罗”,即肇祖、兴祖、景祖的其他子孙后裔,按制束红色腰带,俗称“红带子”。清朝定制,宗室、觉罗所生子女至周岁时,须书其所生年、月、日、时,以及生母姓氏,详其嫡庶次第,具册送交宗人府。宗室载入《玉牒》黄册,觉罗载入《玉牒》红册。家族《玉牒》每十年纂修一次,由宗人府按每年黄、红册所记汇入。宗室入黄档,觉罗入红档。《玉牒》内各人排列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存者朱书,殁者墨书。误同名则改卑者及幼者。

清代首次修纂《玉牒》为顺治十八年(1661 年),至乾隆七年(1742年) 已修九次,所编各部《玉牒》分贮于北京皇史宬、宗人府和礼部各一份,原来并无送贮盛京之制。乾隆八年(1743年),弘历传旨命移送历朝《实录》一份至盛京尊藏,此后,凡宗人府修纂《玉牒》,均按乾隆八年之例将新修《玉牒》恭送盛京贮存。自清顺治十八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661—1908),爱新觉罗家族所修历次《玉牒》均将其中一份送藏盛京敬典阁,累计共藏《玉牒》黄档一百五十二包、红档二百三十五包。敬典阁《玉牒》的规格一般为长二尺、宽一尺的巨册,封面按宗室、觉罗分别用**、红色绢,全册以白色宣纸制成,装帧颇为精美,册内分别以满、汉两种文字工笔书写,以体现帝室贵胄的富贵和尊严。《玉牒》每次由京启送及运至盛京入阁尊藏时,皆要依例举行隆重的仪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739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