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把我镶在皇冠上,我的主人,”钻石高声恳求着:“你就发个善心,让我在钻探机的钻头上安家吧。”
“你真傻呀,这样显赫的地位,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一旁的皇冠不胜惊讶:“能与我为伴,这是权力的像征,更能体现身份的'尊荣,多少人为此梦昧以求呀!可你反愿意去和钻头为伍,干那些又硬又累的苦活,你最终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我知道,但我决不后悔。”钻石坚定地回答:“我宁可用我的铮铮铁骨去钻凿坚硬的岩层,为人类开发地下宝藏,也不愿意凭借色彩斑斓的外表哗众取宠,养尊处优,平平庸庸的虚度时光!”
2005年9月3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戴比尔斯公司突然宣布:驻于金伯利镇的采矿队已全线撤回,该公司长达134年的钻石开采史也彻底画上了句号。
众所周知,戴比尔斯是全球钻石业的龙头老大。其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俘虏了多少对年轻情侣的心。封矿就等于自断生路——这不但对自身,对整个国家都是一场重大的灾难啊!得知消息后,时任总统姆贝基如坐针毡。旋即,他下令召开高层会议,以探明其中缘由。
政要们纷纷表态,一部分人认为,总裁庞科·盖勒苏一定是打算另谋出路。因为钻石行业存在着这样一条真理:矿井越往下挖,钻石就越小,品质也越低。针对日渐黯淡的前景,洞悉一切的盖勒苏果断地收手了。说不定此时,他正酝酿着什么石破天惊的大动作呢!
还有些高官则认为,这是盖勒苏在为自己的罪孽而忏悔。自从1869年世界首颗钻石在金伯利镇被发现以来,矿井就一直在被掘深。到如今,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金伯利大坑”:井口面积有24个足球场那么大,并深达800余米。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石头背后,是无数条为之赴汤蹈火的生命。可以说,钻石开采史就是一部血腥争夺史。可能年岁渐长的盖勒苏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便下令关闭了矿场。
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大家莫衷一是。而此时,盖勒苏和女儿媞妮却不知所踪。据说是飞往夏威夷度假去了。姆贝基眼瞅着一路下滑的经济局势,心如火燎。两个月后,心虑重重的他累倒了。恰在这时,有人声称能提供一个重大线索。病榻边,姆贝基召见了这个神秘的人,他就是盖勒苏家的老管家洛班·桑汤。桑汤仔细回忆起封矿前一晚,家里发生的一件事:
夜幕降临时,盖勒苏正批阅着文件。媞妮弹完一首曲子,突然回过头,冷不防地说:“童话里说,上帝的眼泪掉下来,就凝结成了钻石。那他每天都在流泪,一定遭遇了不少痛苦吧?”接着,媞妮指着琳琅满目的钻石工艺品,“这些都是他的泪吗?”“是的,孩子。”盖勒苏敲了敲烟斗。忽然,他发现女儿的眼角微微闭着钻石的光芒。这位络腮胡子的大亨突然弓下身,吻着女儿的额,“放心吧,宝贝儿!爹地不会让它再流了。”这时,小媞妮打了个哈欠,揉揉眼睛,接着就由女仆领进了卧室。
那晚,盖勒苏房间的灯一直亮到了破晓。兴许,当时摆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抉择!“要知道,主人是最疼媞妮**的”,老管家不无深情地说,“相依为命的这些年里,主人始终都在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她……”接着,桑汤还说起了:盖勒苏婚后的第三年,爱妻就因车祸而丧生。深陷悲痛的他却设有再娶,而是和小女儿生活在了一起。他为人低调,此后,一直过着简朴平淡的日子。
姆贝基听后,深受震撼。第二天的非洲入国民大会上,他作了一份报告,题目是:一颗善良的童心和一个伟大的抉择。
1、钻石固有内在特征,魅力品质
作为宝石,必须具备美丽、耐久和稀少三大要素。钻石是唯一一种集最高硬度,强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体的宝石品种,任何其它宝石品种都是不可比拟的。这样的宝中之宝,稀中之罕,理所应当地成为贵中之最。
2、钻石文化底蕴厚重,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钻石一直被人类视为权力、威严、地位和富贵的象征。其坚不可摧、攻无不克、坚贞永恒和坚毅阳刚的品质,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3、钻石矿床探寻艰难,耗资巨大
钻石矿床的寻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不小心摔一跤就能发现一个钻石矿床。钻石矿床的探寻往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劳动,耗资巨大。如原苏联西伯利亚原生金刚石矿床的探寻,从1913年开始,历经了18年的艰辛,才得以发现;博茨瓦纳的“欧拉”原生矿床,耗资3200万美元,历经12年的奋斗才挖掘出来;近几年,在加拿大西北部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则是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耗资至少达几亿美元才找到的。
4、钻石矿床数量稀少,得之不易
世界钻石矿床的数量,如果与铁、铜和金矿数量相比的话,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在开采出的钻石中,平均只有20%达到宝石级,而其余80%只能用于工业。但这 20%宝石级钻石的价值却相当于80%工业钻石的5倍之多。世界钻石年产量约为10000万克拉,宝石级约为1500万克拉,而加工成钻石的约为400万克拉(相当于800千克)。 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钻石,需要挖掘约250吨矿石。
5、钻石开采规模浩大,难度极高
钻石矿床的开采,可以说是一件规模巨大,却又细心备至的工作。开采过程中,既需充分开采含有钻石的矿石,又要谨小慎微,以确保矿石中钻石原石颗粒完好无损。开采不当会导致经济的巨大损失。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项声势和场面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
6、钻石加工程序复杂,费工费时
对开采出的矿石经精心破碎和分选后,并不像其它金属矿床一样,即可投入大批量的冶炼,而是要对每一粒钻石毛坯进行逐粒精心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下切磨方案,以确保其重量、净度和款式。这往往需要对钻石本身物理光学性质有充分了解、经验相当丰富的人员来进行。一般步骤是:设计标线、劈钻、锯钻、车钻、磨钻、清洗分级。而这每一步骤中还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小程序。每一小步都需要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就拿世界之最的库利南钻石来说,原石重3106克拉,三个经验丰富、技艺超群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共耗时8个月,才将它分割成4颗大钻和101颗小钻。有些世界著名钻石的加工,往往仅设计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1—2年的时间。
7、钻石消费弥足珍贵,经历繁多
据有人初步统计,一颗钻石,从它的开采、分选、加工、分级、销售,到最后卖到购买者手中,约涉及200多万人,一枚钻戒是天然造物主和200多万人心血的结晶,钻石的无比珍贵也就是在其中。
二、世界最大的10颗钻石
1、“库利南”(Cullinan)
1905年1月21日发现于南非普列米尔矿山。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重量为3106克拉。后来被加工成9粒大钻石和96粒较小钻石。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第二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个面,重317克拉,镶在英帝国王冠上。
2、“布拉岗扎”(Braganza)
1725年发现,系巴西境内发现的最大钻石。它近乎无色,仅带有极轻微的**,重量为1680克拉。后来不知去向。有人怀疑,这颗钻石后来可能经更权威的鉴定,发现它并不是钻石,而是一颗黄玉。
3、一颗未予命名的大钻石
1919年,在普列米尔矿山找到一颗重达1500克拉的宝石金刚石,颜色也和库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它和库利南是同一个大晶体破裂而成的,故没有给这块金刚石专门命名。
4、“尤里卡”(Eureke)
1893年,发现于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贾格斯丰坦钻石矿。它光滑透明,呈蓝白色,光泽极佳,是一颗质量上乘的钻石。琢磨后最大的一颗重6968克拉,被称作“高贵无比”。
5、“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
塞拉里昂的钻石以品质佳,颗粒大,有良好的八面体晶形而著称于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扬格玛的钻石矿上发现的,重为9689克拉,无色。
6、“科尔德曼.德迪奥斯”
是巴西在发现“布拉岗扎”之后所发现的最大的钻石,重9225克拉,具极佳的蓝白色。
7、“库稀努尔”(Kohinur)
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钻石。相传早在13世纪时发现于印度著名的古钻石矿区——哥尔负达。原石重约800克拉,被称为“库稀努尔”。后被加工成椭圆形,重10883克拉,无色(略带灰),并更名为“光明之山”。
8、“大莫卧儿”(Great Mogul)
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钻石之一。大约1630—1650年间发现于印度的可拉矿区,原石重7875旧克拉,被加工成玫瑰花型,后来去向不明。
9、“沃耶河”(Weyie River)
1945年发现于塞拉里昂沃耶河谷砂矿中的大钻石。原石重770克拉,近于无色,品质甚佳,后被切割加工成30颗琢形钻石。最大者为3135 克拉,被命名为“胜利钻石”。
10、“金色纪念币”(Golden Jubilee)
1986年发现于南非的普列米尔矿山。原石重75550克拉,呈深金褐色,后来磨出了一颗54567克拉的大钻。这是目前最大的一颗琢型钻石。该钻石现被镶嵌在泰王的权杖上。
三、钻石与中国传统文化
钻石晶莹剔透,光华闪烁,价值连城,但是很奇怪的是,它在中华古典文化中的地位似乎并不高,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它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自古是一个崇尚玉、玩玉、赏玉的国度,任何其他种类的宝石都无法取代玉地位,钻石自然也不例外。中国人重玉,除此外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这么重视这种石头。西方人爱的是钻石,不懂得玉的精神。
“玉”在中华词汇中是最高级的形容、状词、尊称、美号。 “玉”在华夏文化传统中,人们的心中目中,总是代表一切最为美好的人、物、境。
世上宝石品种繁多,中华自古也有“七宝”之目。但有一点非常奇怪,西洋人更是加倍不解:西洋专重钻石,以它为最美,最贵,中华却独不然。中华文化思想认为,石是无知觉的“死物”,玉却是有灵性的“活物”。
至于钻石,它根本不在中华文化的高境界中享有地位。直到近代,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钻石才日渐被人们认识,钻石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世界著名钻石
“库利南”(Cullinan)(也称“非洲之星”)
说起钻石之王,“库利南”(Cullinan)(也称“非洲之星”)当之无愧。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名叫“库利南” (Cullinan)的发现是相当偶然的。
1905年1月25日,南非(阿扎尼亚)的普列米尔矿山(亦称总理矿),矿山的监督员佛烈德维尔,在矿场散步时,在夕阳的反射中发现一件闪光物体,起初他以为是掉在泥里的玻璃瓶,当他用手杖把它挑起、刮去泥土之后,他一下子惊呆了,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竟是一块大如拳头的宝石金刚石。由于他获得奇宝,而得到了一万美元的赏金。
“库利南” (Cullinan)原石,在南非(阿扎尼亚)的普列米尔矿山矿场时拍摄
这块金刚石的重量用当时的旧克拉单位(1克拉 205毫克)为 302475克拉。换算成现在通用的公制克拉(1克拉 200毫克)为3106克拉,即6212克。体积约为5 65 l0cm,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宝石金刚石。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利南”。 “库利南”是取自当时该矿总经理的名字。
库利南不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它只是一个大晶体的一部分碎块。库利南由于太大,当时没有人能买得起。后由南非的德兰士瓦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
南非发现了世界最大的钻石原矿,新开通的跨大西洋电缆将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当时宝石界行家就估计原矿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在1907年12月9日,由于南非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块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英国政府用75万美元买下。为祝贺英王爱德华七世的生日,大家一致认为应把它运往英国伦敦,献给爱德华七世国王,作为英王六十六岁的寿礼。这件举世无双的珍品引起世界各地珠宝大盗想入非非,有关人员花了几个月时间考虑如何保障运输安全。最后,伦敦警察厅决定,最佳原则是“越简单越安全”。大如茄子的钻石被装进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包裹邮寄出去,一个月后出现在白金汉宫的皇家邮袋里。
1908年初,库利南被送到当时琢磨钻石最权威的城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交给约·阿斯查尔公司加工,加工费8万英镑。由于原石太大,需要事先按计划打碎成若干小块。打碎它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因为如果研究不够或技术欠佳,这块巨大的宝石就会被打碎成一堆没有什么价值的小碎片。约·阿斯查尔公司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来研究库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状造了一个玻璃模型,并设计了一套工具。先用这些工具对玻璃模型试验,结果模型按照预想的要求被劈开。经过几天休息之后,1908年2月10日下午,英王亲自选定荷兰著名钻石分割专家约瑟菲赤兄弟二人负责分割。在分割现场有一顾问小组陪同,随时研究变化情况,并请一位医生和两个护士现场保驾。假如他们的估计有丝毫偏差或用力不当或下锤角度错误,这块金刚石可能会分裂成上万粒碎石,那时分割专家的前途名望将就此终结。此时房内空气十分紧张,将库利南放在一个大钳子里紧紧钳住,然后将一根特制的钢楔放在它上面预先磨出的槽中。分割专家将钢刀锋刃直插预先划定的缺口处,举起木锤猛力向刀背一击,刀锋断了!巨钻丝毫未裂,此时分割专家已是大汗淋漓了,但还算镇静。再举木锤,此时紧张得连呼吸也感困难了,分割专家大力一锤打在了新换上的刀背上,钻石按计划完整地分割成三块。此时分割专家也立即昏倒在地,以后又在医院里休养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常态。
“库利南”(Cullinan)全部非洲之星被英国王室拥有
库利南被劈开后,于同年3月3日开始切磨,由三个熟练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琢磨了8个月。一共磨成了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这105粒钻石总重量1063.65克拉,为库利南原重量的3425%。由此可知,金刚石在加工成钻石后,重量损失很大。
“库利南第Ⅰ”(Cullinan),53mm x 44mm x 29mm
九粒较大的钻石中最大的一粒名叫“库利南第Ⅰ”,也就是“非洲之星第Ⅰ”,重5302克拉,为水滴形,琢磨了74个面。它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
“库利南第Ⅱ”,也就是“非洲之星第Ⅱ”,重3174克拉,外观方形,磨有64个面。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钻石,现镶在英帝国王冠下方的正中。
“库利南第Ⅲ”为梨形,重944克拉,镶在英女王王冠的尖顶上。
“库利南第Ⅳ”为方形,重636克拉,它是由分割专家把其中最小的一件钻石分割为二,即“库利南第Ⅲ”和“库利南第Ⅳ”而成。它镶饰在英女王王冠的边上。
九颗钻石余下的五颗是:第五颗为心形、重188克拉;第六颗为船尖形、重115克拉;第七颗为船尖形、重88克拉;第八颗为长方形、重68克拉;第九颗为梨形、重439克拉。另外尚有96颗小钻石,已分散在世界各地共重8克拉。余下非常细小不能琢磨的碎石一堆、重95克拉。
由库利南磨成的9粒大钻,全部归英国王室所有。其中“库利南第Ⅰ”和“库利南第Ⅳ”,曾被镶在1911年制成的玛丽王后的王冠上,后又取下归王后收藏,现被珍藏于英国的白金汉宫,王冠上则用水晶的复制品代替。
14年之后的1919年、还是在同一座矿山,离找到“库利南”金刚石不远处,又找了一颗重1500克拉的不完整金刚石块,按重量应居世界第二,是一定要单独命名的,但人们对此块金刚石的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它的晶体特征、裂开形状等特点,认定它与1905年发现的“库利南”同属一块晶体,只是裂开后“库利南”被先发现而已,因而未再给它命名。也就是说,要是 “库利南”没有裂开的话,其总重量应在4606克拉以上。
人类开采利用钻石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但自古以来大于20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颇为罕见。而大于100克拉的钻石被视着国宝。
据称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大于100克拉的特大金刚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于500克拉的有21粒,大于1000克拉的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尔伯里梅尔(Premier)发现的,该钻石取名“库里南”(Cullinan),重达3106克拉。长100mm,宽65mm,厚50mm。宝石界行家估计“库里南”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
1907年,南非德兰士瓦地方政府将这粒巨钻赠送给了英王爱德华七世。英王把加工这颗巨钻的工程交给了著名的荷兰阿舍尔公司,这家公司曾经加工过“高贵无比”等大钻。该公司接下工程后对这颗巨钻研究了几个月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出9颗大钻,98颗小钻,特意留下一块(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加工出来最大的一颗钻石取名“库里南Ⅰ号”,也称为非洲之星,重达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钻。“库里南Ⅱ号”是一颗切角的长方钻,重3174克拉。“库里南Ⅲ号”为梨形钻,重95克拉,“库里南Ⅳ号”为方形钻,重64克拉,还有一棵心形钻重19克拉,两粒马眼钻,分别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后两粒分别为长方钻(重68克拉),和橄榄球形钻(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钻石镶在英国王冠之上,这顶王冠现珍藏在伦敦韦克菲尔德塔的英王室宝库之中。
17世纪初,在印度戈尔康达的钻石砂矿中拾到一粒重309克拉的钻石坯,后取名为奥尔洛夫钻石。当时,根据沙赫哲汗的旨意,一位著名的钻石加工专家拟加工成“印度玫瑰”模样,但未能完全如愿,重量损失不少(仅磨出18962克拉)。根据传说,这颗美妙绝伦、稀罕无暇的钻石,后来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庙中一尊神像的眼珠。1739年德里被波斯国王纳吉尔攻占之后,这颗钻石被装饰在纳吉尔宝座之上,取名为“杰尔昂努尔”。之后钻石被盗,落入一位亚美尼亚人手中。1767年他把钻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银行,于1772年他把钻石卖给了御前珠宝匠伊万,伊万于1773年以40万卢布的价格又买给了奥尔洛夫伯爵。同年,奥尔洛夫把这颗钻石奉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她命名日的礼物,尔后它被焊进一只雕花纯银座里,镶在了俄罗斯权杖的顶端。奥尔洛夫钻石洁净无暇,十分罕见,它略带一点淡蓝绿色,晶体中有几个极小的淡**包裹体。钻石厚22mm,宽31--32mm,长35mm。目前这颗钻石珍藏在前苏联钻石基金会,另一颗著名的钻石“沙赫”是1829年波斯王子米尔扎赠送给沙皇政府的,意在修好由于俄国使臣在波斯被害一事而恶化的两国关系。“沙赫”钻石重887克拉,浅黄褐色,无瑕,只是晶体深处有几条小裂纹。三个抛光面上都有用波斯文字刻上的铭文,意为“布尔罕一尼扎姆一沙赫二世,1000年(公元1591年)”。中印度为大莫卧尔占据之后,这颗钻石落入他们之手。第二段铭文意为“哲汉吉尔一沙赫之子哲罕—沙赫,1051年。第三段铬文意为“统治者卡德扎尔—法赫特一阿里一沙赫苏丹,1242年。(波斯国王、1842年)。这颗钻石被纳吉尔沙赫据为已有,大约是在1739年占领大莫卧尔时期,在什么地方采到这颗钻石无人知晓,据推断,它可能发现于戈尔康达砂矿。能在坚硬无比的“沙赫”钻石上刻上铭文,可见当时波斯艺人技术之精湛令人无法想象。铭文中提到的大莫卧尔帝国执政官沙赫—哲罕,从1627年执政到1666年,后来被儿了杰布夺位并让他在监牢中渡过余生。沙赫哲罕有极大的宝石癖,他拥有专门的工场,甚至亲自到那里去分选和琢磨宝石,他的儿子杰布不仅篡夺了王位,也夺取了父亲的珍宝。1665年,一位著名旅行家对大莫卧尔的宝座作了引人人胜的描绘,宝座以大量宝石点缀。朝晋谒者一面宝座的华盖上悬着一颗重80--90克拉的钻石,四周环绕很多祖母绿和红宝石。这可能就是“沙赫”,它悬在大莫卧尔与朝晋谒者之间作为护身宝物。还有一粒非常美丽的钻石,名叫“桑西”钻,重55克拉,传说这颗钻石曾镶在勇士卡尔头盔上,后在一次厮杀中丢失。
1589年“桑西”钻出现在葡萄牙国王安东的珍宝库中。后以10万旧法郎卖给法兰西珍宝库总管领主德、桑西。“桑西”钻很长时间一直是他家族的传家之宝。后馈赠给法兰西王耿利赫二世,并列入法兰西国宝库清单中,1792年这颗钻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乌克兰工厂主的后裔杰米多夫买走,成交价50万法郎,法国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场官司,五年之后钻石判给了杰米多夫。410克拉的“摄政王”钻石也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是一个印度奴隶1701年在著名的戈尔康达矿的矿井里拾到的,他想凭这颗钻石改变人生获得自由,于是他趁人不注意举起丁字镐向大腿猛击,血流如注。这位印度人忍巨痛把钻石藏在伤口深处,并用树叶作绷带把伤口包好,他找到一个英国海轮水手,准备换取自由,海员看到巨钻之后,恨不能立即把它搞到手,为此准备豁出一切。水手和奴隶很快谈妥了,水手瞒着船长,把印度人藏在船舱里的黄麻里。当海轮驶入公海后,水手夜晚送饭给奴隶吃,趁其吃饭之机用匕首将奴隶杀死并把受害者投入大海,船停靠在马德拉斯之后,水手以二万英镑把这粒钻石卖给了该城的英国总督彼得爵士。水手得到钱后,很快把钱挥霍一空,最后愧痛难当,自缢而死。1717年彼得以340万金法郎把钻石卖给法兰西摄政王奥尔列昂斯基公爵。公爵吩咐对钻石进行加工,于是才有了钻石“摄政王”,这颗钻石的诞生可谓历尽艰辛,琢磨抛光就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加工后重量为1405克拉,1722年留多维克十四世加冕时,钻石被镶在他的王冠上,法国大革命之初的1792年,它同王权的其他标志一起失落,辗转到了柏林。后被一个德国珠宝商卖给了拿破仑。18世纪90年代,它被拿破仑作为抵押担保发动远征的抵押物,1940年希特勒攻占巴黎时,钻石藏在沙姆博尔城大理石壁炉的护墙板中。目前这粒钻石陈列在卢浮宫中。钻石粒度为30 X 29 X 19mm,钻石为灿烂琢型,做工精美,光泽和“出火”都不同反响。 1762年,天才的宫廷珠宝匠波吉耶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礼制作的大王冠以其富丽精美赢得称赞,他创造了一个钻石灿烂琢型的新世界,王冠上总共镶嵌有2858克拉重的4936颗钻石,整个王冠重1907克,装饰王冠的“尖晶石
钻石Diamond一词出自希腊语Adamas,意思是坚硬、不可驯服。钻石号称“宝石之王”,,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宝石之一。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 (C)元素构成,具有立方结构的天然白色晶体。钻石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现在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也有人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有人说金刚石就是钻石,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它们的差别就等同于木头和家具之间的关系),钻石只是金刚石精加工而成的产品,现代科学技术 、手段为探索钻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其成份与我们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无色)。为了便于理解钻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钻石的原岩。
自从钻石在印度被发现以来,我们不断听到人们在河边、河滩上捡到钻石的故事,这是由于位于河流上游某处含有钻石的原岩,被风化、破碎后,钻石随水流被带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被埋在沙砾中。钻石的原岩是什么?1870年人们在南非的一个农场的黄土中挖出了钻石,此后钻石的开掘由河床转移到黄土中,黄土下面就是坚硬的深蓝色岩石,它就是钻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么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种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气等挥发性成份的偏碱性超基性火山岩,这种岩石中常常含有来自地球深部的橄榄岩、榴辉岩碎片,主要矿物成份包括橄榄石、金云母、碳酸盐、辉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于这种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发现,故以该地名来命名。
另一种含有钻石的原岩称钾镁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种过碱性镁质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辉石、橄榄石等矿物,典型产地为澳大利亚西部阿盖尔(Argyle)。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稀少的钻石主要出现于两类岩石中,一类是橄榄岩类,一类是榴辉岩类,但仅前者具有经济意义。含钻石的橄榄岩,目前为止发现有两种类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于南非的一地名——金伯利)和钾镁煌斑岩(lamproite),这两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形成于地球深处的岩石由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或地球浅部,这种岩浆多以岩管状产出,因此俗称“管矿”(即原生矿)。含钻石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经过风吹雨打等地球外营力作用而风化、破碎,在水流冲刷下,破碎的原岩连同钻石被带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带乘积下来,形成冲积砂矿床(或次生矿床)。
三百多年前,在印度发现了一颗硕大无比的蓝钻石,经粗糙加工后重量还有1125克拉。路易十四时代之
后来,法国珠宝商人达文尼(Jean-Baptiste Tavernier)从印度从当地王公贵族那里用翡翠换取了价值33万美元的宝石,其中包括这颗名贵的蓝钻石,44块较大的钻石和1122块小钻石,被称作达文尼之蓝(The Tavernier Blue)。他回到法国后,把这块蓝钻石献给了法王路易十四,并将其重新切磨成鸡心型,重量为67125克拉取名为“王冠蓝钻石”(Blue Diamond of the French Crown)。达文尼也因此授予了男爵爵位。
此后不久,灾难就降临到法王路易的身上,他最宠爱的孙子突然死去。他早年的光辉战迹也开始衰退,并且娶了一个宗教的狂热信徒梅恩特侬夫人为妻。她给路易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幸。而塔沃尼后来据说在俄国被野狗咬死。
路易十六在得到了这块“王冠蓝钻石”后不久,他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中上了断头台。1792年大革命中,法国国库遭到劫掠,这颗蓝钻石一度去向不明。在这期间,西班牙画家戈耶曾画过的一张西班牙皇后玛丽亚·露易莎的画像上,戴着一颗宝石很像那颗失踪的钻石。当时有人推测,或许是法国保皇党人在国外得到它后送到西班牙人手中,或者是西班牙人从盗贼手中买下了。
1830年这颗失踪38年的蓝钻石重新出现在荷兰,属于一个钻石切割人威尔赫姆·佛尔斯所有。为防止法国政府追寻,他将这颗钻石切刈成现今的样子,重量为44.4克拉。后来,佛尔斯的儿子汉德利克从其父那里将这颗钻石偷走,并带到了伦敦。在那儿,他自杀了,无人知道自杀的原因。
几年之后,英国珠宝收藏家亨利·菲利蒲侯普用9万美元买到了这颗钻石,从此这颗钻石得名“希望”。因为“侯普”(Hope)这个名字在英文中意为“希望”。1839年,老侯普暴死。他的侄子托马斯·侯普继承了“希望”钻石。小侯普与他的前人不同,没有把这颗钻石藏于密室,而是放到水晶宫展览馆公开展出,据说他后来寿终正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