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钻是人工合成的宝石,硬度仅次于真钻,但是比真钻更完美,而且价格只有真钻的十分之一,所以性价比还是非常的高的,莫桑钻和钻石的外观是一样的,要说区别也有,但是只有一些物理性质的区别,外观上是非常相似的。
莫桑石作为新兴珠宝首饰,市场信息不对称,很多消费者面对参差不齐的售价一脸茫然,低至两三百,高至几千元,缺乏价格参考标准顾客心里没底,无从下手。
莫桑石本身的外形以及质地也都非常接近钻石,是很多钻石的替代品之一;尤其是用于完美的切割工艺、闪耀的永恒光泽、高强度的戒圈也让莫桑钻变得和钻戒越来越像了。且具有一定的光学和物理特性的,永远不褪色变色也是莫桑钻的主要特点。
莫桑石作为钻石的替代品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毕竟每个女人都有一个克拉梦,可并不是谁都舍得花大几万购买钻石,而外观方面与钻石非常接近的莫桑只要花两千多就能轻松实现克拉梦。莫桑石是天然钻石的最好替代品。唯莫珠宝莫桑石有着和钻石极为相似的外表,无色透明、火彩四溢,甚至可以通过测钻笔的检测。
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名叫“库利南”,它的发现是相当偶然的。19
05年1月25日,南非(阿扎尼亚)的普列米尔矿山(亦称总理矿),有一个名叫威
尔士的经理人员,偶尔看见矿场的地上半露出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他用小
刀将它挖出来一看,是一块巨大的宝石金刚石。它的重量用当时的旧克拉单
位(1克拉=205毫克)为 302475克拉。换算成现在通用的公制克拉(1克拉=200
毫克)为3106克拉,即6212克。体积约为5×65l0cm,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
拳头。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宝石金刚石。一直到现
在,它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宝石金刚石。
库利南不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它只是一个大晶体的一部分碎块。库利南
由于太大,当时没有人能买得起。后由南非的德兰士瓦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
收购,在1907年12月9日,为祝贺英王爱德华三世的生日而赠送给英国皇室了。
1908年初,库利南被送到当时琢磨钻石最权威的城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交给约·阿斯查尔公司加工,加工费8万英镑。由于原石太大,须要事先按计
划打碎成若干小块。打碎它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因为如果研究不够或技
术欠佳,这块巨大的宝石就会被打碎成一堆没有什么价值的小碎片。
打碎工作由荷兰著名工匠约·阿斯查尔进行。他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来
研究库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状造了一个玻璃模型,并设计了一套工具。他
先用这些工具对玻璃模型试验,结果模型按照预想的要求被劈开。经过几天
休息之后, 1908年2月10日,他和助手来到专门的工作室中,将库利南 放在
一个大钳子里紧紧钳住,然后将一根特制的钢楔放在它上面预先磨出的槽中。
约·阿斯查尔用一根沉重的棍子敲击钢楔,“啪”的一声,库利南纹丝不动,
钢楔却断了。阿斯查尔脸上淌着冷汗,在那紧张得像要爆炸的气氛中,他放
上了第二根钢楔。再使劲地敲击一下,这一次,库利甫完全按照预定计划裂
为两半,而阿斯查尔却昏倒在地板上了。
库利南被劈开后,由三个熟练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琢磨了8个月。
一共磨成了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这105粒钻石总重量1063.65克拉,为库
利南原重量的3425%。由此可知,金刚石在加工成钻石后,重量损失很大。
九较大钻石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也就是“库利南1号”,重
5302克拉,为水滴形,琢磨了74个面。它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镶在
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重3174克拉,外观
方形,磨有64个面。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钻石,现镶在英帝国王冠下方的正
中。其它7粒重量分别为944、636、188、115、88、68及439克拉。
由库利南磨成的9粒大钻,全部归英国王室所有。其中“库利南第I”和
“库利南第Ⅳ”,曾被镶在1911年制成的玛丽王后的王冠上,后又取下归王
后收藏,王冠上则用水晶的复制品代替。1919年,在普列米尔矿山又找到一
颗重达1500克拉的宝石金刚石。按重量为世界第三。它也是一个大晶体的碎块,
并且颜色和库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它与库利南是同一个大晶体碎裂而成的,
故这块金刚石没有给它取专门名字。
我们觉得钻石应该是最美最贵的天然宝石,其实我们太孤陋寡闻了,有一种纯天然宝石比钻石更闪更稀有更贵,那就是榍石。
榍石
榍石的英文名称为Sphene,属于单斜晶系,呈亚金刚光泽,折射率为188-205,双折射率为0105-0135,比重为345~355,它有着较强的三色性,常见绿黄、红黄和近无色。莫氏硬度是它的一个弱点,仅为5-55,这使得它很少被用于贵重的珠宝首饰制作中,因为硬度太低太易破损。榍石属于斜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多以单晶体出现,呈扁平的楔形。
榍石主要产于白钛石中,属于一种次要矿物,在碱性伟晶岩中也有大晶体产出,也可在结晶片岩、片麻岩、硅卡岩中和砂矿中找到。榍石的名字是根据她的水晶体的形状命名的,因为含有矿物质钛,所以人们有时候也根据其矿物质性质称之为“钛石”。
榍石是世界上最新也极稀少的宝石品种,有特殊的光处理能力,她能把所接受的光束吸收成碎片形成光怪陆离的颜色。钻石散发出的是七彩的闪光,榍石散发出的是五彩缤纷的强火彩,是一种耀眼的光彩,比钻石更胜一筹。
榍石的双折射
榍石有华美的外表,光色散高过钻石(0044),火焰强烈、色影独特、多色性强,由于有很好的光捕捉效果,制成耳环或挂坠会闪闪发光。双折射率高也是它的重要特点,这一特征意味着她吸收光线后,能将其劈开并分成两条射线,
因此,其底面就呈现朦胧的双像,美丽异常,如同锆石的双视效果。
双折射是她的重要特点,这一特征意味着她吸收光线后,能将其劈开并分成两条射线,因此,其底面就呈现朦胧的双像,美丽异常,如同锆石的双视效果。
强火彩的榍石
榍石的硬度
榍石既然那么漂亮为什么没有钻石那么的被人所认知呢,那是因为榍石有一个弱点,它的硬度很软,只有5摩氏,由于其硬度较低,抛光加工的难度也大,抛光一粒上等的榍石就可以成就一名宝石工匠的巨大名声。所以切割师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抛光榍石,以保证它们得以最大化地呈现自然效果所产生的美,大于一克拉的洁净榍石极其稀有。至于它的硬度软到什么地步呢,软到和蜜蜡差不多吧。
榍石因为是晶体的,里面如果有杂裂的话很明显的,而由于它的硬度太软了,在开采的过程中粗鲁点对待的话都会导致如一样的情况。里面都是裂纹。所以开采出来的榍石大概就只有10%是可以做成珠宝的,其他的只能做废料。
榍石的变色效应
这块榍石标本晶体完美,还有一个特点是具有变色效应,这是在自然光下拍摄的,呈黄褐色。
在白色灯光下,榍石呈现出美丽的黄绿色。
在大自然中,不是所有的宝石都可产生变色效应,当宝石的可见光吸收谱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宝石才可能具有变色效应。一是宝石的可见光吸收谱中存在着两个明显相间分布的色光透过带,而其余色光均被较强吸收。二是透射光的波长与透射强度成正比。
其实变色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同光线下产生不同的色泽。另外具有明显变色效应的还有亚历山大石(变色效应是由于其成分中微量的Cr3+引起的。冷光灯下呈翠绿色,暖光灯下呈紫红色)、变色石榴石、水硬铝石和变色蓝宝等。
榍石为什么说比钻石还珍贵呢?
物以稀为贵,何况是如此特别的天然宝石呢。在纯天然宝石中除了榍石既有华美的外表又有特殊的双折射,目前是没有发现有其它的宝石有这项特殊功能的。
华美的外表,双折射,底面模糊突出整个宝石异常的美丽
常见的榍石颜色是蜜**和绿色
榍石多以单晶体出现,晶形呈扁平的楔形(信封状),横断面为菱形,底面特别发育时,呈板状。
榍石非常的软,从图中就可以看出挖出来的原石就已经有刮痕和裂纹了,里面的杂质也是一清二楚。即使这块原石在我们看来是很劣质,但在切割师眼中这块榍石已经算是无暇无裂了。
这块石头才是挑战切割师技术的榍石原石,整块稍微一切就会四分五裂的样子。
榍石晶体的形状
榍石,你可别小看它哦,虽然在国内认识它的人不多,国外就很流行这个,这么漂亮的宝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中国兴起的。榍石一般都会被拿来镶嵌戒指或者吊坠、耳钉,做出来的效果非常的漂亮。
榍石戒指
榍石颜色及产地:
榍石的主要产地有澳洲、加拿大、马达加斯加、美国等地。
榍石与锆石的区别:
榍石与锆石都具备强烈的双折射,也同样有着近似钻石的高折射值使得两者看来相似。比重是鉴别这两种宝石的一个关键性物理特性,榍石的比重与钻石相当是352,锆石的比重是470,因此如果重量一克拉的锆石会看起来比一克拉的榍石小许多。
榍石主要鉴定特征:
1强光泽,因折射率高RI189-202,表面的反射能力强;折射仪上表现为负读数;
2高色散,色散值0051,成品榍石中可见火彩;
3强双折射,DR 0130,肉眼可见双影象,刻面棱双影线距离较宽;
4特征稀土光谱等为主要区分依据
最后特别提示喜欢榍石的朋友要注意了,榍石这么软,做戒指的话佩戴时需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就把它弄裂了或者刮花了。如果做成耳钉或者吊坠的话会更合适,戒指还是挑钻戒比较合适,因为钻石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天然宝石。
呵呵!~这个问题应该就两方面回答!~首先是质量,如果钻石的质量不是太好,那么即使它是钻石,也会比好的红宝石甚至好的碧玺便宜,其次如果其他四大宝石,如红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品质好的,同等重量下,要比钻石贵得多!~还有就是稀少宝石了,如塔菲石,翠榴石等稀少宝石!~
严格的说,不是的~
碧玺又称为电气石,英文名称Tourmaline,是从古僧伽罗(锡兰)语Turmali一词衍生而来的,意思为“混合宝石”。
对宝石而言,碧玺是族群的名称,但若以GIA(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n)的分类下,碧玺可分为: 红色碧玺(Rubellite)、绿色碧玺(Verdelite)、蔚蓝碧玺(Indicolite)、黑碧玺(Schorl)、紫碧玺(Siberite)、无色碧玺(Achroite)、双色碧玺(Bi-Colored)、西瓜碧玺(Watermelon)、猫眼碧玺(Cat’s eye)、钠镁碧玺(Dravite)、亚历山大变色碧玺(Color-change)、钙锂碧玺(Liddicoatite)、含铬碧玺(Chrome)和帕拉依巴碧玺(Paraiba)等十四种。 而具有宝石级价值的碧玺几乎都产自伟晶花岗岩,碧玺的产地分布很广,但现在市面上的碧玺大多来自巴西,其他还有坦桑尼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纳米比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意大利、美国加州与缅甸,甚至中国大陆的新疆与云南也有。
目前市场上很多不专业的商家都把一些低档碧玺和水晶一起来销售,并给客户介绍说碧玺就是水晶的一种。使得很多人都认为碧玺就是一种价格不高的水晶。实际上这是不对的,碧玺和水晶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矿物。在珠宝界里碧玺属于中高档宝石,优质的碧玺比钻石还要稀少。水晶则属于一般的宝石。
您是否知道,红宝石比钻石还稀少呢?在过去的60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钻石矿被发现。与之相比,全世界却只有几个红宝石矿。
由于红宝石的稀有和宝贵,就有很多人研究如何人工合成方法,造出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产品,那如何区分天然红宝石与合成红宝石,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包裹体法
人工合成红宝石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焰熔法、助熔剂法和水热法,不同方法合成的红宝石有不同的包裹体,区别它们需在专业实验室进行。使用鉴定只需鉴别出是天然还是合成,不需查出合成的方法。合成红宝石的共同特征是颜色鲜艳,且比较均匀,肉眼难以发现其中的包裹体。而市场上大多数天然红宝石或多或少都明显存在所谓的“棉绺”,即是沿一定方向(受晶体内部结构控制)分布的包体和内裂的组合,有时可见绢丝状包体。
2荧光法
对于难以发现明显包裹体的天然红宝石可以用长波紫外灯(普通便携式袖珍验钞机)与合成红宝石区别。实验表明,天然红宝石与合成红宝石在长波紫外灯下均发红色荧光,但合成红宝石的更亮,更艳。
1、化学成分不同
水晶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碧玺的化学成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合成碧玺的出现。
2、颜色不同
水晶有无色,浅至深的紫色,浅黄、中至深**,浅至深褐、棕色,绿至黄绿色,浅至中粉红。
碧玺的颜色是各类宝石中最为丰富的了,在同一碧玺晶体中,由于成分的分布不均匀性,也往往会导致颜色的变化,沿碧玺出现双色碧玺、多色碧玺或内红外绿的西瓜碧玺等类型。
3、性能不同
碧玺有热电性,碧玺受热、摩擦或太阳的辐照下,其外表会带有电荷。这些电荷对空气中的异性电荷有吸引性,能吸附空气中带异性电荷的灰尘、纸屑等。这是碧玺独有的特性。
水晶有压电性,水晶晶体受到压力时会产生电荷;反之,受到电压作用时,晶体会产生频率很高的振动。水晶具有可使压力与电荷相互转移的性能,称压电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