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4C分级指的是从净度、颜色、克拉质量、切工等4个方面,对钻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确定钻石的价值。
1、其中颜色是按其变化分为12个颜色级别:D、E、F、G、H、I、J、K、L、M、N、<N。
(1)D-E级:极白,又称作“特白”、“极亮白”、“净水色”。
D色:纯净无色、极透明,可见极淡的蓝色。
E色:纯净无色,极透明。
(2)F-G级:优白,又称作“亮白”。
F色:从任何角度观察均为无色透明。
G色: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亭部观察均为无色透明,但1ct以上的钻石从亭部观察显示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3)H级
H色:白。1ct以下的钻石从冠部观察看不出任何颜色色调,从亭部观察,可见似有似无的黄(褐、灰)色调。
(4)I-J级:微黄(褐、灰)白,又称作“淡白”、“商业白”。
I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J色:1ct以下的钻石冠部观察近无色,亭部观察呈微黄(褐、灰)色。
(5)K-L级:浅黄(褐、灰)白。
K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白色,亭部观察呈很浅的黄(褐、灰)白色。
L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
(6)M-N级:浅黄(褐、灰)色。
M色:冠部观察呈浅黄(褐、灰)色,亭部观察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N色:从任何角度观察钻石均带有明显的浅黄(褐、灰)色。
(7)<N:黄(褐、灰)色。
对这一类钻石,非专业人士都可看出具有明显的黄(褐、灰)色。
2、其净度按照GB/T16554-2003中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共10个小级别。
(1)LC级:称镜下无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以下情况下仍属LC级:
1)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
2)原始晶面位于腰围内,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不可见。
3)内部纹理无反光,不影响透明度。
4)钻石内、外部有极轻微的特征,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
(2)VVS级:称极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这些极轻微的内、外部特征通常是一些很细小的点状包体、颜色很淡的云状物、纹理、须状腰、缺口、击痕等。
极微瑕级还根据内、外部特征的大小、分布位置等因素,也就是说根据观察的难易程度细分为VVS1和VVS2两个级别。
VVS1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
VVS2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
VVS级与LC级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同时能看到内部及外部特征,而后者只能看到轻微外部特征。
(3)VS级:称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
VS1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
VS2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点状包体群、较轻微的云状物、小的浅色包体、较小的羽状纹等。
VS级与VVS级区别是在10倍放大条件下,前者可以观察到瑕疵,尽管也比较困难,而后者则为几乎观察不到。
(4)SI级:又称瑕疵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又细分为SI1、SI2。
SI1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
SI2级:钻石具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
典型包体:较大的浅色包体、较小的深色包体、云状物、羽状纹等,各种包体类型都可能出现。与VS区别在于SI级钻石用10倍放大镜即可很容易发现内、外部特征,但是去掉放大装置用肉眼无法看到内、外部特征。
(5)P级:称火重瑕疵级。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
P1级: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在10倍放大条件下,净度特征显而易见,而用肉眼从冠部观察比较困难,但不影响钻石的亮度。
P2级: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而且已经影响钻石的亮度。
P3级: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并且影响钻石的亮度、透明度,部分贯穿性的裂隙还可能影响钻石的耐久性。
典型包体:主要为大的云状物、羽状纹、深色包体,并且这些包体可能影响钻石的耐用性或者影响透明度、明亮度。
1、我国钻石分级体系标准GB/T16554-2003中将净度级别分为LC,VVS1-2,VS1-2,SI1-2,P1-3,共五个大级别,10个小级别。
2、除我国标准外,目前国际上还有很多净度分级体系。如:GIA(美国宝石学院)、HRD(比利时高阶层钻石议会)、CIBJO(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等体系。但是无论是哪种体系,钻石的净度分级都是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钻石特征为依据。
钻石是天然矿物,多少会含一些其他矿物或裂纹等天然瑕疵,这些包裹体越少的话就越稀有,价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据它包裹体大小、数量、颜色、位置及特性等分为。(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 净度等级的划分均以十倍放大观察为标准)。
完全纯净的钻石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贵的。但是许多钻石都有一些内含物(Inclusion)、划迹、矿物质痕迹或者其他微小的特性,这些将减损钻石的纯度美。
LC(无暇级) ——经验丰富的分级人员在标准光源下,用10倍放大镜观察,没有发现任何瑕疵特征的定义。也就是说该钻石不包含任何大于5微米的且具有足够亮度的瑕疵特征。(极稀有)
VVS1-VVS2(极微瑕级)经验丰富的分级人员在标准光源下,
国家标准钻石净度
用10倍放大镜能够发现很小很小的瑕疵特征。其难度为很难到极难。根据瑕疵特征的尺寸位置数量决定是VVS1还是VVS2。
VS1-VS2(瑕疵级)
经验丰富的分级人员用10倍放大镜能够发现很小的瑕疵特征。其难度为难到不太难。根据瑕疵特征的尺寸位置数量决定是VS1还是VS2。
SI1-SI2(小瑕级)
经验丰富的分级人员用10倍放大镜能够很容易的发现小的瑕疵特征。根据瑕疵特征的尺寸位置数量决定是SI1还是SI2。
P1(小花)经验丰富的分级人员用肉眼从钻石的冠部(顶端)观察难以发现瑕疵特征。
P2(中花)经验丰富的分级人员用肉眼容易发现大且多的瑕疵特征,轻微影响钻石的“出火”。
P3(大花)经验丰富的分级人员用肉眼很容易发现大多的瑕疵特征,会较大影响钻石的“出火”
挑选的方法是:
步骤一、以整个钻石正面的印象为主。
步骤二、缩小至上、下、左、右以及中间区块来留意。
步骤三、再仔细看过每一个刻面(包含冠部crown、亭部pavilion、腰围girdle)。
步骤四、最后整合以上步骤重新感觉第一印象下的净度等级。
步骤五、决定钻石的确实等级1 。
当您希望购买高净度的钻石或者用于投资与收藏那么VS级或以上是最合适的。当您对钻石的净度没有特殊的要求时,选择SI级性价比是最高的,用肉眼是无法分辨SI级和VS级的。而且,瑕疵也是钻石的一部分,是大自然对每颗钻石所做的独特标记。
建议在选钻石的时候,尽量钻石4C[3]应当相配,特别是净度与颜色上,如果你选择D、E级别颜色就应在净度上相匹配如VS级别左右而不是SI左右的,切工应也选3EX左右,这样的钻石很有收藏和投资。
国际上常用的净度分级体系为GIA分级,它将钻石净度分为六个类型,11个等级:
1、FL无暇级: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没有任何内含物或表面瑕疵。
2、IF内部无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没有任何内含物,而表面有微不足道的瑕疵,重新抛光即可除去。
3、VVS极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有极微细的瑕疵,即使是专业鉴定师也很难看到。又分为VVS1和VVS2两个级别。
4、VS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的瑕疵可见,但非常微小。又分为VS1和VS2两个级别。
5、SI微内含级: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有清晰可见的瑕疵。又分为SI1和SI2两个级别。
6、I内含级: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明显能够看到钻石的瑕疵,并且影响了钻石的坚固度或透明度和闪亮度。又分为I1、I2、I3三个级别。
扩展资料
影响钻石净度的因素:
1、瑕疵种类,这里主要是两种包裹体,其中黑色矿物包体对光的影响最大。另外一种是羽裂包体,这种包体如果位置不好,裂到表面或者靠近腰楞,可使钻石的耐久性存在一定隐患。
2、瑕疵大小,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包裹体,一旦包裹体体积较大,那这颗钻石的净度级别肯定不会很好。
3、瑕疵颜色,通常暗色或有色包体较无色透明包体观察的更加明显,净度也会打折扣。
4、瑕疵数量,包裹体数量越多,越容易观察到,净度等级也就越低,甚至也可以影响到大级的划分。
5、瑕疵位置,包裹体的位置影响了光线走向,比如有的包裹体正好位于光线要路过的地方,而当光线经过此处,就会被包裹体挡住,难以实现折射、反射的目的,从而影响其整体的火彩效果。其中位于台面下方的包裹体对净度的影响最大,依次是冠部、亭部和腰部。
--钻石净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