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会导致肌肉萎缩,中医讲脾主肌肉,是指脾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结实。有着密切的关系。脾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而全身肌肉要有赖于水谷精微的滋润濡养才能够结实
脾胃血气浑浊导致黑眼圈
胃经是气血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中医调理:尽可能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电视;调节饮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如蛋类、鱼类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脾气亏虚导致嘴唇无光泽
如果一个人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肌肤弹性良好;反之脾气亏虚,则口唇淡白无光泽,甚至萎黄,而且常脱皮。
中医调理:脾气亏虚者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时,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能力最强。而脾脏最弱的时间是19~23时,可于晚饭1小时后吃1个水果,以帮助健脾。
因胃热腹泻、虚寒导致便秘
胃热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中医调理:便秘者可尝试推腹法,即一只手放在左侧肺部下缘,另一只手压在上面,用力均匀地按摩,此法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下行。而腹泻者可温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末端向外一横指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等穴位,同时每天饮用1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来改善症状。
脾胃有热导致鼻翼发红
如果一个人鼻翼发红,常说明脾胃有热。
中医调理:脾胃有热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同时配合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更佳。
脾胃虚弱导致肌肉松弛
如果一个人肌肉松弛、没有弹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虚弱所致。
中医调理:脾胃虚弱者可经常运动脚趾和按摩小腿
1、可能是因为电解质紊乱:会引起肌肉的痉挛。因为电解质紊乱导致肌肉收缩的状态,可以通过电解质紊乱的纠正而改善症状。
2、可能是激素水平下降,包括降钙素的下降,导致肌肉对钙的敏感性增加而出现肌肉痉挛,补充降钙素才能改善症状。
3、多发性肌炎或者肌营养不良,会导致肌肉离子通道的改变,从而出现肌肉痉挛症状。要通过包括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以及氯离子通道治疗的药物进行改善,给予卡马西平可以改善离子通道,改善症状。
4、肌肉痉挛因为运动神经元病引起:针对运动神经元病进行处理。
肌肉痉挛注意事项
平时可适量补钙,多晒太阳,注意局部保暖。适量摄入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增加体内热量,可有效减少抽筋。
切忌在饥饿、疲劳时游泳,在这些状态下肌肉遇到冷水的刺激,容易发生抽筋,避免穿不合脚的鞋子,注意体位的变化,如坐姿、睡姿,避免神经血管受压,运动前注意热身,爱抽筋的人可时常作局部肌肉的热敷、按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以上内容参考 -肌肉痉挛、人民网-抽筋是身体的警告信息
你好,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100~200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
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在门诊遇到小孩在进行耳鼻喉检查时,通常需要大人帮忙固定。但是有位阿嬷带着小孙子就医,在请阿嬷帮忙固定时,她瘦弱的四肢显然使不上力气。甚至我还会担心她因为小孙子的挥舞抵抗而重心不稳、跌倒受伤。还有一位老阿公也跟我抱怨,想抱一岁多的小孙子,感受一下含饴弄孙的幸福,却因手臂无力、力不从心。
多数的阿公、阿嬷把这些现象简单用一句「老了啊!」带过去。体力变差、站不起来、走路缓慢等情形,以前会把这些症状当作是自然老化,这其实有可能是「肌少症」造成的。肌少症这名词越来越常听见,那究竟甚么是肌少症呢?这又带给银发族长辈们甚么影响?
肌肉流失会有什么风险?
一般成年人肌肉退化的现象大约是从 30岁开始,肌肉平均质量每 10年减少 3–8%。随着年纪增加,退化的速度也加快。 70岁以后,每 10年减少 10-15%。另外,营养不足、活动量少、慢性疾病也会加速肌肉流失。
如果肌肉质量持续减少,造成肌肉力量不足,亦会影响生理活动。因此 会有体力衰退、走路速度缓慢、手脚无力的情况,也比较容易跌倒、骨折、失去独立生活功能。 肌少症除了影响生活品质降低、行动能力外,也增加了跌倒风险、罹病率、失能与死亡率。
怎么样算是肌少症呢?
欧盟肌少症工作小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EWGSOP)于2010年提出对于肌少症的诊断标准,为肌肉质量减少加上肌力减弱或行动能力变差。
(1) 肌肉质量 : 临床上一般较常使用的测定方式为双能量X光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或生物电阻测量分析(Bioimpedance ysis)。电脑断层及核磁共振影像虽较准确,但考虑到成本高昂、设备地点受限及辐射因素,目前仍以研究用途为主。
(2) 肌肉强度(肌力) :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利用握力器测量手部握力。另外亦可测量膝盖的弯曲力量(Knee flextion/ extension)或最大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
(3) 行动能力 :计算行走速度、使用简式生理表现评估量表(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 SPPB)、六分钟行走测试、起身行走测试(Timed get-up-and-go test)及爬阶梯测试,均可应用于临床实务或研究用途。 肌少症的原因
● 原发性肌少症
年纪:除老化之外,无其他原因导致
● 继发性肌少症
活动程度:卧病在床、坐式生活
疾病:器官衰竭、发炎性疾病、癌症或内分泌疾病
营养:蛋白质或能量摄取不足、吸收不良、肠胃道疾病或药物导致之厌食
预防肌少症你可以这样做!
虽然年纪老化造成的肌肉量流失可能是无法避免的,但适当的治疗与介入却能够延缓或改变其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针对肌少症的处置,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是营养的补充搭配适当的运动训练。
● 营养补充
目前成人每天蛋白质建议摄取量为每天每公斤 08公克,若为预防肌少症,则每天每公斤需摄取 12 -15公克的蛋白质,最好能平均分配于三餐中。因为若单一餐摄取超过 30公克的蛋白质,并不会使肌肉蛋白质合成更多。而摄取的蛋白质应选择富含白胺酸(Leucine)等必需胺基酸在内的优质蛋白质为主,例如牛奶、大豆、鸡蛋、鸡肉、牛肉、鱼肉等,才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
另外,在肌少症的营养选择, 维生素D的补充也很重要,因为维生素D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鲑鱼、鲭鱼或鱼油、牛肝、起司与蛋黄都是很好的维生素D来源,适度的日晒则有助维生素D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人(< 30 ng/mL) 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防范肌少症,但补充的剂量、时间长短以及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仍待阐明。若无维生素D缺乏,补充则无效益。
● 阻抗性运动
运动可以减缓肌肉流失与功能退化,而阻抗性运动最能有效增加肌肉质量、强化肌力。但老年人在运动前须做排除一些不适合从事有氧运动及耐力训练的情形;开立运动处方时,须兼顾运动的安全性及个别老人的兴趣,尤其要特别注意视力衰退与平衡的问题,避免跌倒骨折等意外发生。
改善肌少症能够提高生活品质喔
台湾已迈向高龄化社会,如何成功的老化,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肌少症是老年族群失能、跌倒、住院甚至死亡的危险因子。因此,若遇到有肌少症可能的老年人,可进一步筛检,并给予适当的饮食及运动建议。积极介入,以减少未来并发症的产生,亦能促进老人家的生活品质,达到成功老化的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