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脂掉了同时也长了肌肉?

为什么体脂掉了同时也长了肌肉?,第1张

“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怪圈,跑步减肥加上控制饮食八个月瘦了50斤,马甲线也出来了。朋友说我太单薄了,去年10月开始力量训练,增肌自然不能太控制饮食,有氧也很少练了,一周五天力量。结果人是壮了很多,肌肉也有大块了,结果马甲线,马甲线又没了,该如何办?”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减脂有效果,但掉肌肉了,增肌先增重也有效果了,但脂肪又回来了,如何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以练到让自己满意的身材呢?

首先,增肌和减脂两个过程从严格意义上是不存在同时进行的。一个是身体以合成为主,一个以分解为主的过程,现在他出现的这种状态是正常现象。从问题描述中,可以知道他曾经减脂成功,也曾经增肌成功。

总结一下上面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在保证肌肉质量的前提下保持一个较低的体脂率?

提供两种办法为你解决:

一、插入有氧与饮食控制期

当你觉得体脂率较理想体脂率高的时候,在目前的增肌计划中安排一个小周期用来做一下有氧和控饮食,通常是1周的时间;

然后再回到常规的增肌中,然后2周后,再进入减脂周期,如此周而复始,最终达到理想体脂。

这里要注意的是监控身体的体脂率情况,而不是体重,体重的变化无法准确反应身体的脂肪变化。

两个办法教你如何测体脂率:

1、对比法

如下图,自己最了解自己的体型,通过对比,能够知道自己体脂率大概在一个什么范围,误差取决于你眼睛感受的误差。

2:量腰围测法

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运动员最理想的竞技状态):4%~6%

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7%~9%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10%~12%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13%~15%

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较松弛,腹肌不显露:16%~18%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19%~21%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22%~24%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25%~27%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28%~30%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101厘米以上:31%以上

二、改变一下训练方式

把力量训练为主的改为以耐力和心肺耐力为主,即安排的重量在最大负重的65%以下,做15次以上。

许多职业运动员会从全身性的训练动作做为菜单主轴,来增加核心肌群的功能,使得运动过程中,身体有更高的稳定度、更顺畅的发力。而且这些选手并不会刻意针对腹肌做孤立训练,因为这些全身性的训练动作,就已经能给身体相当大的负荷,消耗的热量比起其他动作高出许多,如此一来,在肌肉量够、体脂肪低的前提下,令人称羡的线条自然显露无疑!

所以我们反而鼓励大家多做一些全身性的训练来刺激腹肌成长,像是深蹲、硬拉、反向划船、药球、爆发力训练等等,因为这些动作需要核心肌群及多部位肌群的配合,对提升运动表现能有明显帮助(加强功能性)。

当然,不论是减脂还是增肌,其实都是相当费时的工程,所以在看到成果之前,能不能持之以恒的训练才是最困难的点。

减脂期间掉肌肉,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家不必着急,只要找对科学的健身方法,就能完美解决问题。

肌肉激增症候群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在做肌肉锻炼的时候,所出现的一些现象,比如很多的是盲目的对身体上面的肌肉进行锻炼,就会无视掉身体的健康,那么这样一来也就造成肌肉发达。

这种病是由基因缺陷导致从小肌肉会狂速增长,医学纪录中患有这种病的人2岁的时候力气能举起一台机车(约80公斤重)

假设正常人力量是1的话,此症的病人则是10,也就是正常人10倍以上的力量又有医生称这种基因缺陷为反祖病,意思为身体退化为猿人状态,此病的病人虽然力大无穷但是因为每天肌肉都在生长,导致全身肌肉疼痛并且又因为基因缺陷使病人都不会感觉到疲劳,正常人运动过度身体会发出酸痛感但是患有此病的人不会感觉到肌肉疲劳而造成生命危险

在2次大战时蘇联吸收患有此病的病人当特种兵,因为不知疲劳而可连续不睡不休息24小时战斗,

蘇联解密报告中此位特种兵2次大战时就杀了6千多人最後被英美2千多个特种兵围攻一个月导致暴毙而死,英美当局避免让士兵恐慌失去士气特地将此档案密封

奥运与摔角还有健美以及相关肌肉的运动都禁止这种病人参加,因为他们力量太恐怖了,平均每一个病人成年後能轻易举起1顿重的物体,手指握力高达800公斤可轻易将汽水铝罐捏扁,挥出的拳头是拳王 阿里6倍的力道,这种力道能轻易的一拳打死一头大象

这个要看情况,对于不同的人不一样。如果你是一个健身小白,然后今年刚开始健身,投入很多精力,那你的增肌量肯定很高,在一年里可以增加5千克到10千克,但是如果是那种健身当作吃饭喝水一样的大神,他们的肌肉已经达到了一个满意的程度,健身只是为了保持身材,所以他们健身一年就基本不长了。

对于初学者刚开始健身的人来说,一个月是看不出什么变化的!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会促进神经系统的适应,让肌纤维被徵召的数量、速率、流畅度加强,也就是同时间能使用上的肌纤维数量变多了,力量自然更流畅的施展出来。这种神经适应产生的效果非常快,基本上在4~8周。

影响增肌的因素第一条:你的基因构造、内分泌水平。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运动表现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反应快、跑得远、新陈代谢快,有些人天生就是运动型体质、有些人天生就是消瘦体质,还有些人天生就是易胖体质。

健身老手想要实现肌肉继续增长已经很不容易了。肌肉达人,要实现肌肉维度的突破,瓶颈是很大的。就比如:一个平时考60分的人,想要进步到90分,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而95分的人想要进步到98分,分值不大,但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

如果你想靠一周锻炼1-2次来让肌肉变大,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不可能。只有每周保持4-5次锻炼频率,才能保证肌肉生长。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健身也是如此,你需要持续刺激肌肉才能增长。建议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40-50分钟,有氧控制在20-40分钟之间。

显然,我们可以对此进行很多细节研究,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锻炼肌肉的基本原理,这样你就可以决定你正在做的其他运动是否会影响你的效果。

 4种方法会阻碍肌肉的形成

太多的有氧运动。我不想给有氧运动打不好的wrap,因为定期做一些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很有好处。这取决于你的目标有多频繁?如果你想锻炼肌肉,那么你必须确保你的有氧运动强度不会超过你锻炼肌肉的努力。也就是说,你的有氧运动时间是不是太长、太剧烈、太频繁?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可能会阻碍你锻炼肌肉的潜力

你摄入了足够的卡路里吗?这也是个大问题。当你锻炼肌肉时,你需要大量的能量——但又不能过多地增加脂肪的储存。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当谈到卡路里时,你必须通过实验来找到自己的最佳摄入点。尽量保持简单。每天吃足够的蛋白质,然后加上大量的绿色蔬菜,一些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你也想减掉一些体脂,那么你应该定期循环摄入碳水化合物。

你训练正确吗?也许你现在可以使用健身房(我不确定你住在哪里),但你在家里只能用手环和体重做这么多。锻炼肌肉最好的方法是在健身房举重。但是,这不仅仅是一个提升的问题,也是一个在强化和积累之间旋转的问题。这意味着你要花大量的时间专注于高容量、中等重量,然后转向低容量重量级。这是锻炼肌肉和力量的最好方法。此外,它还能让你避免过度训练、停滞和无聊。

你休息够了吗?记住这一点:肌肉需要休息来生长,因为当我们休息时,肌肉会修复并增大。因此,如果你经常做太多的活动,就没有时间让它发生了。所以你必须决定你更想要的是什么——过度锻炼还是增加大量肌肉。当你训练的时候,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直到你对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了解,可以同时尝试减肥和锻炼肌肉的策略。这需要一些时间和实验来找出如何做到这一点,但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在此,我留下一些要点供你们思考并决定如何继续前进。从经验来看,我强烈建议你把锻炼肌肉作为你的首要任务——因为这似乎是你的目标。每天适度或少量的运动是可以的——只要你努力锻炼自己,让肌肉得到最小限度的增长。你怎么知道的?只有你了解你自己和你的身体。对自己诚实,因为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我感觉这就要因人而异了,毕竟有很多人健身之后看起来是很壮实的,他们并不比别人瘦反而看起来比别人还要胖,而且这些健身的人比那些不健身的人身上的肌肉还要多而且这些肌肉看起来很有爆发力,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喜欢去健身了,为的就是自己能够有肌肉让自己看起来浑身充满了力量,而且还能够让自己不像以前那样看起来比较瘦弱,通过健身来改善自己的体质,让自己的变得比较壮实从而摆脱瘦弱的束缚。

因为很多健身的人都会做一些比较锻炼身体的训练,这样就能够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变强,从而达到改变自己身体的目的,同时在健身的时候还能够吃一些蛋白质比较多的物质来补充自己的所需要的营养,那么蛋白质中所含有的物质就会让人的肌肉变发达,从而再加上我们的训练就会让我们的肌肉看起来更具与美感和爆发力,同时也能够让别人看到我们健身的效果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那些不健身的人就看起来比较瘦弱,而且好像浑身没有力气一样一点阳光之气都看不出来,那么这样一看就能看出来他们和那些健身的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仿佛健身的人一拳就能够将不健身的人打倒,毕竟不健身的人身上的肌肉有限,而且缺乏爆发力,这样就会和那些健身的人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通过健身才能够很好的增强自己的肌肉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瘦。

所以说想要自己不再看起来瘦弱那就去进行健身,以此来让自己不再瘦弱让自己也拥有别人那样的肌肉,让自己也浑身充满了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198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