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社会人情味越来越淡,戾气越来越重?

为什么现在社会人情味越来越淡,戾气越来越重?,第1张

“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

对年轻人来说,可能都不太熟悉这段顺口溜,对于父母那一辈人来说,则比较熟悉这话意思。因为过去人情味比较浓,大家都喜欢串门,“走亲戚”,唠嗑家常,联络感情。为此,每逢春节,这段顺口溜,常常被老人“拎”出来,算算该什么时候,去谁家串门了。

在中国,“走亲戚”是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项古老的文化活动已经渐渐变了味,甚至开始走向了“衰败”。

现今,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

邻里之间,相互走动已经不多,大家都关起门来,各自忙各的。

远方亲戚,一年到头的走访次数,少到仅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

彼此见面之后,大多是尬聊,尤为表现在年轻人身上。

这种尴尬的情景,好比唐僧师徒取经,挑着一堆五花八门的东西,上门借宿,逢人就得主动打个招呼,“自报家门”,随口蹦出那句:

“贫僧乃东土大唐和尚(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路过宝地,借宿一宿……”一样。

毕竟,常年不联络感情,彼此之间,早已忘记了亲戚长啥模样,不报家门,谁又还记得谁?

总而言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亲戚”习俗这味儿已经不是最初的味儿。甚至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出现了“断亲”现象,且越来越普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走亲戚”最初是汉民族古朴的一项文化活动,通常是在春节期间进行,彼此间相互走访慰问,交流沟通,联络亲情。因为,老祖宗们深知“人聚则强,人散则弱”的道理。

除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有在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又或是农忙时节等时候,也是“走亲戚”的重要时刻。

中国是一个高度注重礼节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里,旧时的人们,不管是身在高位,还是处在底层,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但凡到了重要的节日时候,都会带上“心意”,如一袋水果,几斤鸡蛋,一把面条,一袋白糖等等,走走亲戚。

或表示探望、拜访,或表示祝贺道喜,或表示慰问,或是给予帮助……

所以,在那个时候,走亲戚,既是一种联络情感的活动,也是“相帮相衬”的传统美德活动。一个“走”字,将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独立的个体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互为关联的整体。

如今走亲戚的氛围为什么少了?变味了呢?

1物质条件变好了,心与心的距离变远了

过去,大家的物质条件都差不多,乡里人的胸怀,就像田野里微风一样,灶膛里的火苗一样,温暖宜人。

百姓之间,待客热情真挚。那时候,不说是亲戚,就连是过路人,人们都热情地招呼到自家屋里坐坐。这正如古诗中所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彼此闲来无事,就一块坐坐,把酒言欢,聊聊家长里短,看看田园风光。

那时候,走亲戚送礼也简单得多,无需考虑太多功利性的东西。串门时,给亲戚朋友捎上一瓶好酒,带上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已经是一片赤诚心意。

如今,大家的物质生活变好了,攀比之风也越刮越猛,嫉妒之心也越烧越旺了,彼此之间暗地里相互“较劲”着。

如今的人们,更强调物质,人与人之间走亲戚送礼,嘴上说送啥没关系,“礼轻情意重”,但是心里早已把礼品的贵重,视为“情谊轻重”的衡量标准。

显然,这种“畸形攀比”的社会心理,不仅影响了人的情感体验,生活方式,更是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将人与人的心灵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2忙于工作,个体意识强烈,亲情纽带靠老人维系

有句俗语说得好:“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不了了"。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都是与走得最频繁的那一小撮人最亲近,这点尤为突出表现在城市里。平日里,人们除了和工作上接触的同事、朋友,常联系走动,那些没有十分必要往来的,基本上是能不交际就避开。如一些人对隔壁住了多年的邻居是谁,一无所知。为此,就更别提那些相隔甚远的,远方表亲之类的。

其次,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是家中的独苗,从小被护在掌心长大,其个体意识比较强烈,往往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而不喜欢融入老一辈的圈子里面。

再次,中国虽然是一个极为重视血缘关系的国家,但是一些辈分,经过几代下来,就变淡了。因为,彼此之间已经没有太多的交织,也不存在什么情感基础。一旦靠老人维系的纽带不在了,久而久之,彼此之间没有交集,远房亲戚就慢慢成为了陌路人。

3娱乐方式多元化,削弱了人与人的互动性

现在的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如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让人足不出户,看遍天下。

对现代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是造成人情冷漠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人们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网络娱乐上,如玩游戏,看视频,购物等等,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会被忽略。这时,很多人不仅是不想走亲戚,就连待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亲人、朋友,都懒得面对面交流了……

读书君说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现在,人人都住进了高楼,但是却大门紧锁,窗门紧闭。都说中国是一个热情好客的礼仪之国,如今,我们似乎却在朝着另一方向发展:时代变好了,人情变淡了:“礼”尚有,可往来;无大事,勿扰之。

在这个物欲横流,娱乐至上的年代,如何维系亲情,如何维系情感,如何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真是一个值得现代人好好反思的问题!

脾气不好,戾气太重这样改:改善经济、 学会自律、 改变心理、理想调整、改变现实。

脾气不好怎么改

现代社会,人们需要应付事业上的压力,感情里的挫折和家庭中的矛盾,心浮气躁是现代人的通病。有幸参观过一家年收入九位数的传媒公司,整个办公间里只听得见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只看得见每个人脸上严肃而又焦急的表情。

办公室里老板劈头盖脸的责骂负责人,负责人转头又批评下属。可以预见到晚上,有多少女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蒙着被子大声的哭,又有多少丈夫下了班不愿回家,坐在车里一根一根的抽着香烟。这种压力。

久而久之,是需要一个端口释放的,这也是为什么新闻里人与人冲突事件屡见不鲜。每个人的都有脾气,不过发脾气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中医上来讲,爱发脾气的人属于气郁体质,肝气不疏。长期的焦虑和压力担忧也会形成这种气郁体质。

而相书有云“藏精于骨,现精于眉。”一个人精华在内体现在骨骼上的力度上,骨头力度小的人,小幅度的运动就可能受伤。精华在外体现在眉毛上,眉毛浓密,就表明气血旺盛,身体素质好。两者结合来讲。

肝火旺盛的人通常也作用在眉毛上。这就是从眉毛看脾气的原理。所以眉毛浓,眉毛发炸,连心眉是脾气不好的人的面相。发脾气自然不是好事,那生气的话强忍不发呢?也不行。肝气郁结,有脾气,自然要发泄。

不发泄反而有害无利。讲究的是一个宣泄的方法。我见过大多数人,在外面受了气唯唯诺诺,在家里面对自己的至亲至爱反而大发雷霆。是呀,至亲至爱为了亲情友情恋情可能暂时不会计较,但他们就因为跟你有一定的情感就应该承受你的怒火吗。

相信我,迟早有一天,他们承受的东西又会如数奉还给你。

有些人的戾气重有好几个原因,有性格上的,有生长环境上的,也有家庭上的认知上的,各有不同而导致的戾气,下面我逐一说说几个的引起原因和危险度评价。

一、性格上。性格上戾气很重的人,多半是从小时候到求学阶段慢慢的性格养成,是已经成型了,并且他的戾气会针对所有人,不过或许是因为针对对象太广的原因,所以他们的危险性并不高,就如同游戏里面的群攻技能一样,虽然有伤害,但是不会秒人。

二、生长环境上。长生环境上导致的戾气,多半是在生长过程当中,有一些地方没有顺着他的意,而造成的,这种人主要表现在网络上,这些人就是现在称的键盘侠,多半是网上很戾气,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比较怂,这种戾气的危险性也不高,在现实当中,并不会表现出来,最多就在网上打打嘴炮,没什么威胁力。

三、家庭环境上。如果这个人的戾气是从家庭环境上导致的,不管是受父辈影响还是潜移默化,或是对家暴的一种反抗而导致的,都是非常危险的,它能直接导致这个人在受了刺激之后,直接报复社会,所以如果身边有一些家庭原因比较戾气的人,最好防着点,搞不好哪一天就能成为牺牲品。

现在有很多人都有戾气,这种戾气的生成有很多理由,有时候想拒绝上司的安排,也算得是一种。戾气越重的人朋友其实越少,因为谁也不想莫名其妙的被怼被打。

我觉得是因为大家都过的不幸福,所以只好通过跟别人的一个比较,把气撒在别人的身上,来满足自身的一个匮乏感。以前看过一本书,书上讲说人类的一个幸福,其实跟他现在的一个环境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有很多人拥有非常好的一个物质条件,也被很多人喜欢,自己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可是依旧过的不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过的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可是在我们现在对于这种感觉的一个感知能力是越来越差,很多人都被物质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生活的四面八方都是压力,没有人能够考虑自己过的怎么样,只能够勉强的活下去。所以说在寻找让自己过的更好的一个过程当中,可能会使用一些不正确的方法,最后就会落得一身的戾气。

我觉得现在的人都没有什么一个精神,而工作都是非常的忙碌,所以导致人们的内心里面并不珍惜自己的一个生活,其实也不是不珍惜,是没有时间去珍惜。我们每天能够吸收到的一些信息,对于我们来讲都是非常的碎片化,非常短暂的刺激。可是享受这种短暂的刺激,并不能够补充我们每天生活当中的一个空虚感觉。

现在的人普遍都比较心浮气躁,大家被各种压力都压的喘不过气来,就很容易出现急火攻心的一个状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要快一点,快一点,快一点,这种愿望越来越强,所以会很多人都出现了路怒症,躁郁症,甚至是狂躁症。有一些人能够发泄出来,可是有一些人发泄不出来就会得抑郁症,焦虑症。人总是处在这种情况之下,又怎么能够不去焦虑呢?那戾气自然就是非常的严重。

个人看法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是却关系到背后的问题。这里不涉及对任何的攻击和污蔑,只谈事。

回答这问题,我只能借古论今了。

古人云:富不过三代。

又云:书香世家之说。

看着这两句话可能风马牛不相及。可它们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这句里涉及一个富字了。而要注意的是——富不等于贵。

当今社会,多数都是暴富,这点在演艺圈里最真实。范冰冰一年挣一亿多,张国立加夜班拍片一晚二百余万。这都有网络文章可查的。

这叫暴富。其有家底吗?没有。这是和书香世家无法比的,而书香世家之富,是来自各方面的积累,道德,文化,经营等等,这才是真富,而这样家庭很少出现暴虐之人。这是来自其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底蓄。

当年建党时,你可以看一下,当年那些人的经历,学历,没一个低的。主席家在当时可以说是富农了。要不主席也上不起学。

提主席,是说这是一种沉淀,而没有别的意思。总理当年也差不多,总理出国留过学的。

而当今,多是暴发户之人,而这些人一个是为私用权而暴发,一个是借势无学而暴发。

还记得最早的反腐倡廉吧!还记得打黑除恶吧!

有些人在这时不是老去了,就是洗白了,但其底子还是那样。这也是引起戾气重的一个地方。

更下层的人,随着这些人打着合法的欺压下,不可能不戾气重的。

世间万事,就没有单独存在的。就像生物链一样,必然是一环扣一环的。然后波及越来越大。

人在自私之下,任何戾气都可能产生。

这个时间最好的控制,就是法律的公正严明。家庭的教育培养。

戾气之起必有前因

而把这情绪全推向社会家庭责任,很显然是不公平的。

因果之间,无因何言果

我认为戾气重大多是因为长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缺少人关爱造成的。表面上看,每个人似乎都吃饱了,但他们似乎都累了。他们觉得生活很累。火药桶可以随时触发。从高官到底层人民,理性、平和、安静的态度是社会集体所缺乏的。

尽管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暴力”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人类情感,但不寻常的是,为什么它如此异常猖獗,以至于像流感一样无限期地传播。当然,有各种原因,但在我看来,社会敌意的最大来源是社会不公。正如曹林所说,由于普遍存在的不公正、机制、消费、话语、医疗、教育、住房、分配不均等,很难描述。所有的人,所有的受益者,实际上都在经历内心压抑和愤怒的“相对剥夺”。

他们都觉得自己没有受益,受到欺凌,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受害者这种心理失衡、压力和挫折不仅导致公众日益增长的敌意,还直接催生了大量“勇敢”的反社会施虐者,向更弱势群体施压。因此,我认为普遍的不公正是敌意蔓延的主要原因,也是暴力人群出现的最重要机制。 其余的,如为座位争吵、因索要工资而被殴打和责骂,甚至一些刑事案件,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它们属于人际摩擦的小冲突。从古至今,有些地方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自焚、杀害医生、校园杀人、网络暴力等大规模和新出现的事件在中国社会过去确实很少见,而且越来越普遍。这才是真正的“愤怒事件”,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上述不公平的机制因素。

也就是说,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能吃得好、喝得好时,公众的需求可能会比数量的增加更注重公平。如果一个人的钱包鼓鼓的,但头脑仍然不聪明,公众肯定无法平静地在一起玩得开心,弥漫的怨恨情绪肯定不会完全消除。所以我认为戾气重大多是因为长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缺少人关爱造成的。

现代人的戾气会这么重,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人们在这个社会的黑暗下,已经越来越不知所措了,并且他们现在的这种状态主要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互相的不信任,并且在很多做事情的方面都非常的极端。所以这也就是现代人戾气这么重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016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