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时候止血带应该绑在肘窝上多少厘米

抽血时候止血带应该绑在肘窝上多少厘米,第1张

扎止血带

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显露止血带末端应向上,扎止血带的松紧以能阻断静脉血流,又不至于影响动脉血流为宜,对外周静脉充盈不佳的患者行分次扎止血带(系紧止血带,用手轻轻摩擦皮肤约1min,松开止血带片刻,再扎止血带),可以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如今很多人生活节奏很快,饮食方面没有多加注意,平时吃的食物不是很健康,长期下去会加速衰老,想要健康长寿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吃一些具有抗衰老作用的食物,那么吃什么会长寿?长寿可以吃什么食物?下面为大家介绍。

1、吃什么食物长寿

1、大蒜消炎又杀菌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大蒜扮演着重要的救命角色。以往行军时必备盐跟大蒜,盐用来补充矿物质,大蒜则用来杀菌和预防疾病。近来,大蒜也被发现可以降低胆固醇。但生大蒜辣刺激性强,因此胃炎、喉咙痛、痔疮、眼睛红、长青春痘的人,不宜生吃大蒜。怎么吃最健康:避免空腹食用大蒜,可以利用煮、炒或做泡菜,减少它的辛辣刺激。或是搭配水饺、面食一块吃,不容易伤胃。

2、松子清肠润肌肤

珍珠般的松子,在传统御膳中运用广泛,向来被视为有滋补强身功效。松子丰富的油脂成份,不但可以帮助排便,还可以滋润皮肤。同时,松子是优质的油脂来源,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缓解发炎反应。怎么吃最健康:松子热量较高,平时撒点在饭菜上,每次一小把。

3、白菜止咳化痰还抗癌

冬天万物凋零,白菜却仍如同松树一样青翠,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在中医看来,白菜可以退烧解热、止咳化痰。现代科学发现,白菜的营养价值高,种类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是最热门的抗癌明星。冬天是吃白菜的好季节,白菜丰富的纤维和维生素C,可以补足冬天蔬果摄取的不足。但虚寒体质的人,不适合大量吃生冷的白菜,如泡菜。怎么吃最健康:吃火锅时,别忘了尽可能多加点白菜,消解燥热之气。

4、粥护胃补元气

粥在熬煮过程中,已将食物中的有效成份释放溶解在汤水中,因此很容易被消化吸收,适合胃口不好、身体虚弱的人。粥的食疗功效千变万化,葱白粥有杀菌效果、芹菜粥可以让大小便顺畅,在滚烫粥里撒上青葱,能预防感冒此外,粥还可以协助药物达到更好的疗效,例如杏仁、茯苓等中药材,必须与粥一起食用,才能让药效持续,达到更好的效果。怎么吃最健康:热粥最好,配合肉汤、菜汤或蔬菜熬煮咸粥更好,可以让食物营养精华一次被吸收。

5、海带帮助排便不长胖

热量低且充满胶质、矿物质的海带是很适合现代人的美容健康食品。海带富含可溶性纤维,比一般纤维更容易消化吸收,帮助顺畅排便。最大的优点是,海带热量低,做为宵夜点心不用担心发胖,很适合爱美的女性。怎么吃最健康:海带与醋最搭配,醋可让海带软化,可以试试用醋凉拌海带。加上冰块的海带汤,可以凸显醋的酸味,口感更清爽。

6、荞麦降压助睡眠

荞麦含有强力抗氧化物,可以降血脂、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血液凝结,是很好的护心食物。此外,其降血压和助眠的效果也很好。荞麦还是很好的大肠清道夫,纤维含量是一般白米的6倍,所以有“净肠草”之称。怎么吃最健康:可以将荞麦面凉拌、煮汤。也可以将荞麦和米饭一起蒸或熬粥。

7、大麦

大麦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可帮助身体对脂肪、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并降低胆固醇;不可溶性纤维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并预防癌症。

8、豆类

豆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只要和谷类食物合用,便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氨基酸。

9、辣椒

辣椒所含的辣椒素不光给你味觉上的刺激,还具备抗感染、止痛、防癌的功效,并对心脏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10、坚果

坚果是食物的果仁和果种,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和抗炎症元素。坚果可以让你的心脏更健康,还能起到抗癌的效果。

11、豆芽

豆芽中含有高量、集中的酶,这些酶使豆芽比成熟的豆类更易消化。豆芽中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可延缓衰老。

2、如何按摩长寿

(1)肚脐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

(2)腋窝

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3)_窝

_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_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有良好作用。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_窝。

(4)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5)腰骶窝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不过,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使用拍打法。

肱动脉系腋动脉的直接延续。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与正中神经伴行向下,先在神经的内侧至上臂中部稍下方,互相交叉,转至神经的外侧。

至肘窝的深部,平桡骨颈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进行前臂止血时,用手指自肱二头肌内侧压向肱骨,是一重要止血点,肱动脉除有肌支分布于上臂的屈伸肌外,它的分支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营养其分布区域的组织,如上臂有外伤或骨折时应注意此动脉。

扩展资料:

肱动脉是臂部的动脉干,在背阔肌抵止部的下缘续腋动脉而起,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中,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二条终支。

肱动脉与同名静脉及正中神经伴行。在肘窝内肱二头肌腱的内侧可触及该动脉的搏动,故此处常作为测量血压的听诊部位当前臂以下外伤出血时,可在臂中部肱二头肌内侧将肱动脉向后外压向肱骨进行止血。如用止血带止血时,则应在臂上1/3进行,以免伤及桡神经。

肱动脉沿途发出肱深动脉、肱骨滋养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等支。分布于上臂各肌肉,骨和肘关节。

肱深动脉由肱动脉的起始段后壁发出,伴桡神经向后外,行于桡神经沟内,达肘关节外上方移行为桡侧副动脉。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肱深动脉和桡神经。桡侧副动脉和尺侧上、下副动脉参加肘关节动脉网的形成。

——肱动脉

婴儿母乳喂养含接姿势三贴

婴儿母乳喂养含接姿势三贴,母乳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就是最好的营养,我们都知道孩子刚出生的一段时间是需要吃母乳的,母乳喂养能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面是婴儿母乳喂养含接姿势三贴。

婴儿母乳喂养含接姿势三贴1

实施母乳喂养的妈妈,小心胸腹部受凉,并选用哺乳胸罩。夜间喂奶,穿脱衣服不要嫌麻烦,着凉很容易使肩关节受凉。

刚开始喂奶的新妈妈,往往累得一身汗,胳膊酸了,脖子僵了。这往往是因为喂奶姿势不正确所致。正确的喂奶姿势是“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妈妈用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妈妈的肘部托住宝宝的头颈部,宝宝的上身躺在妈妈的前臂上,这是宝宝吃奶最舒服的姿势。

母乳喂养最好的体位就是坐位,避免由于躺着给婴儿哺乳,自己睡着了,把乳头堵到婴儿的口、鼻,使婴儿不能呼吸而造成窒息的可能性,所以最好的体位就是坐着给孩子喂奶。

坐着的时候一定在坐的相对比较舒服的情况下,后背用枕头或者被子垫好,有个依靠的位置,这样不至于很累,然后把乳头清洗干净,把婴儿头抱在自己的肘窝部,可以把婴儿的嘴张大之后再把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放到婴儿口中。这样婴儿就能吸吮,不至于使乳头出现皲裂,并且婴儿能够顺利吸到乳汁。

一、哺乳正确的含接姿势

妈妈需要采用c字形的手法来托住乳房。用食指支撑乳房的基底部,手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用两个手指轻压乳房,这有助于改善乳房的形态,婴儿容易含接。

托乳房的时候不要太靠近乳头,当宝宝的嘴张到足够大时,把乳头以及大部分的乳晕含在宝宝嘴里。宝宝的下颌紧贴在乳房上,下唇外翻,口腔上方会有更多的乳晕。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面颊鼓起呈圆形。婴儿吸奶水时慢而深,有时还会暂停,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吞咽的动作,并能听到吞咽声音。

二、哺乳含接姿势不正确的危害

1、乳头疼痛

如果含接姿势不正确,婴儿用力吮吸,并且把乳头吸进吐出,这样就会使乳头上的皮肤和宝宝的口腔不断摩擦。从而使乳头发生破裂,甚至导致出血。

2、无效吮吸

当含接的姿势不正确时,宝宝吃奶的时候会非常费力,需要用力吮吸才行。这不仅会造成乳房疼痛,而且也会增加哺乳的时间,宝宝甚至都吃不到。

婴儿母乳喂养含接姿势三贴2

方法:三贴

胸贴胸、腹贴腹、小儿下巴贴母亲乳房

四个要点:

① 孩子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

② 孩子的脸对着母亲乳房,鼻尖对着母亲乳头。

③ 母亲抱着孩子贴近自己。

④ 若是新生儿,母亲不只是托着头部还要托着臀部。

正确的含接姿势

婴儿的嘴张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其做法正确时,婴儿的嘴唇凸起外翻,舌头呈勺状,吸吮时面颊鼓起呈圆形,婴儿慢而深的吸吮,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吞咽声,看到吞咽的动作,使婴儿感到愉快,母亲不感到乳头疼痛。

握头腋下挽抱式( 橄榄球式): 适用于剖宫产后、新生儿、妈妈乳房很大、早产和双胎宝宝。

以吃左侧乳房为例:用你的左手掌握住宝宝的头枕部,左前臂支撑住宝宝的身体,左上臂夹持宝宝的身体或双腿于腋下。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达奶嘴水平,让宝宝的头部靠近你的左侧乳房。

握头交叉环抱式(修正橄榄球式):适用于剖宫产后、新生儿、早产宝宝。

以吃左侧乳房为例:用你的右手掌握住宝宝的头枕部,右前臂支撑住宝宝的身体,右上臂夹持宝宝的身体或双腿于腋下。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达奶嘴水平,让宝宝的身体横过你的胸部,让宝宝的头部靠近你的左侧乳房。

扶腰臀抱篮式:最传统的哺乳姿势。

以吃右侧乳房为例:让宝宝的头枕在你的右侧肘窝内,右前臂支撑住宝宝的身体,右手掌托住宝宝的腰臀部或者大腿上部,母婴腹部相贴,宝宝的一只胳膊绕到你的背后,一只胳膊放在你的胸前,宝宝的头部正好贴近右侧乳房。

扶腰臀侧卧式:适用于剖宫产后、午夜或者白天休息时哺乳。

妈妈先侧躺在床上,膝盖微微弯曲,把枕头垫在头下、两腿间和背后,用手支撑住宝宝的头颈部和背部,让宝宝侧身与你相对,母婴腹部相贴,宝宝的小嘴与妈妈奶嘴处在同一平面。喂对侧乳房时,可以稍微将身体往宝宝方向前倾,让对侧乳房靠近宝宝的嘴巴,或者抱着宝宝一起翻身到另一侧。

注:刚刚剖宫产后的妈妈,可以借助床栏,自己慢慢侧身,用卷起来的毛巾或毛毯盖住腹部,以免被宝宝踢到伤口,请其他人协助摆放宝宝的姿势。

半躺式:适用于产后、奶嘴疼痛、奶阵太急时。

妈妈靠坐在床上,背后垫几个枕头,舒适地支撑住身体,双膝微屈,然后把宝宝放在腹部上,让他的脸对着乳房,用一侧手扶住宝宝的头颈部和背部,另一侧手扶住宝宝的臀部,防止宝宝下滑,让宝宝几乎是趴在妈妈身上吃奶。

正确托起乳房的方法

拇指在乳房的上方,其余四指在下方,呈C字型。

婴儿母乳喂养含接姿势三贴3

母亲舒适,身体有良好支持,全身放松;婴儿的整个身体面朝母亲(胸贴胸,腹贴腹),身体在一条直线上。

有效含接

宝宝嘴张大、嘴唇向外翻吸住妈妈奶嘴,下巴触及乳房,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面颊鼓起呈圆形,使嘴巴含接更多的乳晕。

侧卧式

适合: 阴道分娩后,剖宫产术后的新妈妈,夜间哺乳。

母亲身体侧卧,膝盖微微弯曲,可以在身后或肩膀下放几个枕头作为支撑,让宝宝侧身和妈妈相对,嘴巴和妈妈的奶嘴相对,身体保持水平,母婴腹部相贴,妈妈用手支撑住宝宝的臀部、背部。

摇篮式

适合:阴道产后的新妈妈。

妈妈摆好体位、坐姿或坐在可以靠着枕头的床上,腿上垫一个垫子,哺乳侧脚下垫一矮凳,宝宝面向妈妈,妈妈哺乳侧手臂和肘关节内侧支撑住宝宝的头部、肩部、臀部,另一只手呈“C”字形托起乳房,将奶嘴送进宝宝口中,进行有效哺乳。

交叉式

适合:体重较轻、含接奶嘴有困难的婴儿及早产儿。

妈妈坐姿同摇篮式,使用哺乳侧手支撑乳房,另一只手前臂支撑住宝宝的身体,手掌支撑宝宝颈部,手指托住宝宝头部后侧及耳朵下方,引导宝宝找到乳房。

橄榄球式(侧抱式)

适合:剖宫产新生儿、妈妈乳房较大、扁平、早产儿、双胞胎宝宝。

一只手呈“C”形托住乳房,另一手上臂夹持宝宝的身体或双腿于腋下,手掌托住宝宝的头部,前臂支撑住宝宝的身体,可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身体达到妈妈奶嘴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共286例,其中男145例,女131例,年龄15-87岁(平均58±63岁)。原发疾病包括:急性中毒3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84例,支气管哮喘6,心力衰竭2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7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肝硬化失代偿56例。

  12 采血方法 采血前准备好一次性5ml注射器,45号或7号针头,1250U/mL肝素钠生理盐水,橡皮塞,无菌纱布和皮肤消毒用物;向患者和/或家属介绍采血的必要性,取得配合;血管选择原则:以护士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决定。

  121 股动脉采血 本组经股动脉采血147例。患者取平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必要时臀下垫小枕,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将注射器内壁肝素化,于穿刺点近远端固定动脉,右手持7号针头5ml注射器,与皮肤呈90°或45°进针,刺入动脉后固定针头,抽血2ml后拔针,针头刺入橡皮塞,标注后送检,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5-10min。

  122 桡动脉采血 本组经桡动脉采血81例。将患者手臂外展,手心向上,腕关节背侧垫高,腕关节过伸,大拇指外展,选取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将注射器内壁肝素化,于穿刺点近远端固定动脉,右手持45号针头5ml注射器,与皮肤呈30°-45°进针,刺入动脉后固定针头,抽血2ml后拔针,针头刺入橡皮塞,标注后送检,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5-10min。

  123 足背动脉采血 本组经足背动脉采血33例。患者平卧,足跖曲,在第一、二跖骨见扪及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将注射器内壁肝素化,于穿刺点近远端固定动脉,右手持45号针头5ml注射器,与皮肤呈30°-45°进针,刺入动脉后固定针头,抽血2ml后拔针,针头刺入橡皮塞,标注后送检,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5-10min。

  124 肱动脉采血 本组经肱动脉采血25例。患者仰卧位,上肢伸直、外展、略外旋,掌心向上,在肘窝横纹上方内侧扪及肱动脉搏动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将注射器内壁肝素化,于穿刺点近远端固定动脉,右手持7号针头5ml注射器,与皮肤呈90°或45°进针,刺入动脉后固定针头,抽血2ml后拔针,针头刺入橡皮塞,标注后送检,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压迫5-10mi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for windows 进行统计学分析,行2检验;α=005。

  2 结果

  各穿刺部位成功率及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本组经股动脉采血147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05例(7143%),失败11例(748%),并发血肿5例(340%),并发皮肤瘀斑12例(816%);经桡动脉采血81例,一次性穿刺成功69例(8519%),失败6例(741%),无血肿形成,并发皮肤瘀斑5例(617%);经足背动脉采血33例,一次性穿刺成功25例(7576%),失败3例(909%),无血肿形成,并发皮肤瘀斑3例(909%);经肱动脉采血25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9例(7600%),失败1例(400%),并发血肿1例(400%),并发皮肤瘀斑3例(1200%)。

  3 讨论

  采集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是判断危重病人呼吸衰竭性质和程度,评估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救治危重病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最常用的采血部位有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儿科还常常选用头皮动脉作为穿刺部位[2],不同的部位穿刺各有优缺点[3]。黄继平等[4]研究发现,经肱动脉穿刺采血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依从性好、误穿静脉率低等优点,本组经肱动脉采血共25例,仅1例(4%)失败,与其他部位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肱动脉可作为动脉采血的常规部位。本组动脉穿刺成功率均在90%以上。我们体会:

  31 穿刺部位的选择 股动脉粗大,容易穿刺,适合于循环衰竭或年纪小的患者[3],但穿刺部位较深,对患者体位要求相对较高,容易误穿入股静脉,压迫止血困难,本组行股动脉穿刺147例,其中5例出现局部血肿,12例出现皮肤瘀斑。此外,股动脉穿刺部位离会阴部近,感染机会增加,涉及患者隐私,影响患者依从性。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方便暴露,搏动位置表浅,容易固定,压迫止血方便可靠,对穿刺体位要求低,尤其适于不能平卧的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32 进针角度的选择 对于直径较大的血管适于垂直进针或斜行进针,而直径较小的血管斜行进针成功率更高。本组行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时均采用斜行进针[3]。高艳等[5]研究也表明,桡动脉采血时选用40°角进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垂直进针(923% vs 6667%,P<001)。

  33 压迫止血 穿刺部位出血是动脉采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局部压迫止血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压迫时间应适当延长,上肢采血者应在48h内避免在同侧肢体测血压[6],斜行穿刺时尚需注意压迫范围应覆盖皮肤进针点及动脉进针点[7]。本组拔针后局部压迫时间5-10min,共发生血肿6例,瘀斑33例。也有研究表明在穿刺足背动脉时选用较小型号针头,压迫时间仅需3-5min[8]。

  34 患者的配合程度、护士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操作前应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充分配合;护士应充分准备用物,放松心情,避免紧张、焦躁情绪,保持沉着冷静[9]。

  本组资料表明,操作技能熟练的护理人员个体化选择穿刺部位、进针角度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局部妥善压迫是防止局部出血的最重要的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275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