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关节的运动方向:肩关节是一个典型的球窝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运动轴运动:
1、绕额状可做屈伸运动;
2、绕矢状轴可做外展、内收运动;
3、绕身垂直轴可做内旋外旋运动。
此外尚可做水平屈伸和环转运动。
二、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1、屈曲-伸展
运动发生在围绕横轴的矢状面上,伸展的运动范围小,有45°—50°;屈曲的运动范围大,可达到180。
2、内收:内收运动发生在从参考位置(完全内收)开始的冠状面,但由于躯体的存在,在力学上不可能实现。只能结合以下运动,才有可能从参考位置开始内收:
①结合伸展运动:内收范围很小;
②结合屈曲运动:内收能达到30°—45°。
3、外展:外展运动发生在冠状面上绕前后轴而运动。当手臂逐渐垂直于躯干上方时,外展范围是180°。
①外展0°—60°,仅仅发生于肩关节;
②外展60°—120°,需要肩胸关节参加;
③外展120°—180°,涉及肩关节和伴有躯干向对侧屈曲的肩胸关节。
4、内旋—外旋
内旋可达100°—110°,仅在前臂到躯干后,同时肩部轻度后伸,才能达到这个内旋度。
外旋可达80°,不会超过90°。臂贴于身体侧下垂时更少能达到80°旋转。
扩展资料:
肩关节水平方向上的屈曲与伸展:
上肢在水平方向上的屈曲与伸展运动都发生在水平面上,并围绕一个垂直轴。
1、水平方向的屈曲,结合内收运动,上肢在水平方向的屈曲运动范围有140°
2、水平方向的伸展,结合屈曲和内收运动,上肢在水平方向上的伸展幅度仅有30°—40°。
-肩关节运动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弦子舞弦子-藏语称之为“谐”,富有歌唱性,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二胡或牛角琴伴奏而得名,弦子舞蹈风格优美流畅,膝部上下运动频率低,形成有节律连续屈伸的动律,其音乐舒缓,多变的下身动作与基本稳定的上身动作相随,形成悠然自如,含蓄典雅、柔美舒适的舞蹈风格。叁壹贰目 录小结藏族弦子舞主要步伐藏族弦子舞基本形态与动律藏族弦子舞基本舞姿与动律壹基本舞姿扶胯式 扶胯单臂袖 平开单臂袖基本舞姿双臂礼踏步单臂袖藏族弦子舞基本动律1、屈伸动律:双脚自然位站立,屈伸动作重心在全脚,重拍向上,长伸短屈,连绵不断 2、坐懈胯动律:屈伸动作在移动重心时,重心一侧的肋部要顺势松懈,也称坐懈胯藏族弦子舞基本舞步贰 平步:自然位准备,走平步时全脚踏地,抬脚幅度不宜过高,抬腿落脚时,应有艰难、沉重的感觉,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性,坐懈胯要有走一步歇一步的感觉。
主要是以冠状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运动的是屈伸运动。
关节的运动与关节面的形态有密切关系,所有的关节运动都可以分解为3个相互垂直的轴心,沿3个相互垂直的平面进行运动。可分为以下几种运动形式:
1、屈、伸:是指关节以冠状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进行的运动。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为屈,角度加大为伸。
2、收、展:是指关节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进行的运动。运动时骨向身体正中矢状面靠近称为收(内收),反之,称为展(外展)。
3、旋转:是指骨围绕关节的以垂直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进行的运动。骨的前面转向内侧的动作称为旋内,反之为旋外。在前臂桡骨转向尺骨为旋前,反之为旋后。在足部,足底转向内侧的运动称为内翻,反之为外翻。
4、环转:是指骨绕关节进行的复合运动。运动时骨的近侧端在原位转动,远侧端做圆周运动。
人体运动的面和轴:
1、轴
(1)垂直轴:呈上下方向,与身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垂直的轴。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的水平轴,与地面平行,与身体长轴垂直。
(3)冠状轴:呈左右方向的水平轴,与地面平行,与身体长轴垂直。
以上三轴互相垂直,类似常用的三维坐标图。
2、面
(1)冠状面(额状面):是沿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
(2)矢状面:是沿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
(3)水平面(横切面):是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以上三面互相垂直。
根据孩子所患感统失调的类型,也就是视知觉失调、听知觉失调、前庭系统失调、触觉系统失调和本体系统失调,都有相应的训练方法。而在家庭中可以进行的感统训练方法其实也有很多,适用于不同孩子、不同年龄和不同情形。在这里我们列举几个比较简单方便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如果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处于婴幼儿时期,那么爬行就是这个时期非常好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来说,在床上或者在干净的地毯上,由家长们在一旁看护和做一定的引导,让孩子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爬行,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本体系统,还可以刺激孩子的前庭觉和触觉。
2、此外,家长的按摩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感统训练方法。按摩有很多方式,可以用不同温度的水,可以用不同粗糙程度的布,同时对孩子的不同部位进行按摩,可以让孩子的不同部位对外界的多种刺激进行感受,从而刺激孩子的触觉系统,锻炼孩子的触觉系统和本体系统。
3、家长们也可以买一些色彩多样的图册,图册中可以包含有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让孩子边看边记,然后进行看图识物游戏,这样锻炼孩子的视觉系统和记忆系统。也可以让孩子根据不同的进行充分想象,自己组织语言,创造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4、抛接球游戏或者拍打充气的气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感统训练。让孩子的身体进行一定的移动,并根据外界的信息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和及时反应能力,发展孩子的前庭觉系统和本体系统。
5、家长们也可以抱着孩子做温柔一点的旋转、跳跃、摇摆运动,或者让孩子自己进行一些跳绳、骑自行车、滑滑梯或者蹦床之类的运动,让孩子体会到身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刺激并锻炼孩子的前庭觉系统。
如果要恢复得和以前相同至少要6个月,且还是要在一直以来坚持锻炼的情况下,每天至少3小时,一周至少5次。要看有没有神经损伤了,如果有的话那就比有些麻烦了,那永远都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不过只要不是开放性骨折一般是不会伤到神经的。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复位
(一)骨折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可以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仍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遇到伤员处于昏迷、休克状态,或合并内脏、颅脑等损伤时,则先要集中力量进行抢救,待全身情况稳定以后,才可以不可以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的标准 一般说来,骨折复位应争取到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但临床实践中,由于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伤后骨折的肿胀程度、复位时设备条件和复位者技术水平等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好程度的恢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
1上肢:肱骨骨折,有些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有些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2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疼。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3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有些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4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有些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可以达到有些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三)复位的方法
1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方法中,手法复位应用最广泛,也有些安全。复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有效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牵引既可用为复位的方法,又是维持复位的措施。主要用于手法牵引不可以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切开复位:是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应慎重选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如下几种情况可做为切开复位的参考指征:①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可以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②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②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④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⑥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⑥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有些好的疗效。⑧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治疗中应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体断离。⑨骨折不连接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二、固定
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之一。它可继续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又可以不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两类,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外部固定的为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内部的固定为内固定,有螺丝钉、钢板、三刃钉、髓内针等。内固定后,常需借助外固定作短期或长时间的协同固定,使疗效更为确实。
三、功能锻炼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
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 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疼,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疼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2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有些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疼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三)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2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可以操之过急,若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
3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象你这单纯挠骨骨折,没有并非其它损伤一般去掉石膏后,都暂时不可以活动,要通过功能锻炼才能恢复,主要方法是屈伸腕和旋转。只要坚持3月就能恢复。
跆拳道步法有哪些?跆拳道是世界上一项运动,还是奥运会上的比赛项目之一,跆拳道是一种以腿部为主的运动,跆拳道的种类繁多,步法复杂,下面来看看跆拳道步法有哪些吧。
跆拳道步法有哪些11、1 前进步
前进步是实战中主动进攻会采用的步法,它主要分为前滑步和前跃步,所谓前滑步是指运动员以后脚蹬地、前脚向前滑行姿势的前进动作,而前跃步是指运动员以后脚蹬地,前脚向前跳跃姿势的前进动作。
而这种步法的实战前准备动作是:两脚成斜马步,两手握拳置于胸前,前进时后脚蹬地向前迈步,身体侧转成另一侧斜马步,且保持持续性。
1、2 后退步
后退步与前进步正相反,是实战中为避开对手的进攻以及为反击做好准备会运用到的步法。它的基本动作要领是前脚掌用力蹬地,后脚先退后一步,前脚随地后退,两脚以及身体仍保持原来姿势。
1、3 后撤步
从标准实战姿势开始,以后脚前脚掌为轴,前脚抬起向后经后脚内侧向后撤一步,形成和原来相反的实战姿势。后撤步可根据实战需要左右变化,调整与对方的相对距离,准备进行攻击或反击。
1、4 跳换步
跳换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自己身体得分部位的转移不让对手的进攻目的达成,其动作要领是两脚同时蹬地使身体腾空,空中两脚前后交换,同时转体;落地时身体姿势变换为另一侧的准备姿势。跳跃切忌过高,动作需要敏捷迅速、一气呵成。
2、跆拳道步法贯穿各种技术动作始终,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
跆拳道实战中,运动员基本上都是在脚步的移动当中完成各种进攻、防守以及反击的技术动作以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的,这不是通过单纯的、毫无章法的脚步移动就能完成的
它必须在运动员运用形式多变、敏捷迅速以及熟练的步法连接技术才能在保持动作的统一连贯性顺利完成,否则就会造成自己被动挨打最后落败的结局。因此步法是贯穿跆拳道实战中各种技术动作的始终的。
3、跆拳道步法技术运用到实战中防守与防守反击上的必要性
跆拳道实战中,对手之间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一方处于进攻状态那么另一方必然是处于防守或者是防守反击状态,反之亦反。
当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直接进攻时,另一方必须进行对应的防守或直接防守反击,此时他必须运用灵巧的步法技术移动来靠近对手或远离对手所攻击的位置,否则就会导致自身防守失败、对方得分的结果。
同理,防守反击也是如此,运动员一方面通过熟练、迅速敏捷的步法移动在躲避对手的进攻同时,利用对方进攻的瞬间抢占到对自己有利的进攻点,展开防守反击,得到一举击中对手得分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运动员在运用跆拳道的步法技术时应当但不要局限在进攻、防守和防守反击上,还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运用一些灵活而又多变的步法假动作来迷惑对手,从而达到出其不备、一举击中对手的目的,这在对付一些心浮气躁、缺乏耐心的对手上效果尤为明显。
4、跆拳道步法技术在与腿法的配合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跆拳道比赛中,腿法在对对手的攻击上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赛场上对手双方的距离是随着双方的不断进攻防守等动作进行随时发生改变的。
而这时为了不使比赛由于时间限制决不出高下、出现反复平局的局面,通过灵活地使用步法技术不断对双方的距离进行变换调整,在有限的比赛时间内达到得分的目的是十分必须的。
在训练中步法的练习要迅速准确。另外,运动员连续击打能力也受到步法的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得分点出现、时机成熟使用连续击打时,步法是相当重要的。当一个腿法动作完成但双方都未得分时
在两人之间的距离重新被调整时,就必须要通过双方的步法来来调整距离的同时继续使用不同的腿法来攻击对方,步法调整的不够及时合理将直接影响连续击打的效果,这不但不会对对手构成威胁反而会使自己陷入一个被动挨打的危险中,最后失分。
普通运动员和高水平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区分标准就在于二者在对步法的掌握与运用的灵活程度不同,从而影响到运动员在场上使用步法加腿法的得分能力。当将步法与腿法有效结合时
不论是在日常的运动训练中还是在实践对战上都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运动员们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步法技术与腿法技术组合的练习。比赛中滑步与跳步使用频率较高,占主要地位,说明步法技术的应用也是比赛得分制胜的必要因素。
5、跆拳道步法技术在攻击对手的心理防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灵活多变的步法技术在实战运用中,可以扰乱对手本身的思维,占据主动权,对手一直处于无机可趁、无法获得分数的时候心理压力就会不断加大,而面对眼花缭乱的步法移动更是会使其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在对方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攻击对手获得胜利。
另外,步法技术中假动作的运用更是一个干扰对手思维、一步步攻破对方心理防线的一项重要运用,假动作使你自身的进攻实中带虚、虚中带实,令对手捉摸不透;
另一方面,假动作在防守反攻上更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员在运用假动作的时候,要在自身已经掌握了娴熟的步法技术上进行,面又要确保的实战中自己处于一个相对安全和主动的环境下才可能得到成功的效果。
总之,跆拳道步法技术在攻击对手的心理防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运动员们在步法训练上的相关建议
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运动员们在进行跆拳道步法训练之前必须做好日常的运动能力维持工作,而跆拳道训练又有其特殊性,它注重训练前的力量素质训练,因此,运动员们可以通过做俯卧撑、杠铃屈臂以及卧推杠铃等方式锻炼上肢力量;
通过半蹲、负重跳换步、负重登台阶以及负重高抬腿等方式锻炼下肢力量;而在综合力量锻炼上,运动员们可以通过立卧撑跳、收腹跳、原地提膝以及立多级跳等多种方式得到训练的`目的,运动员只有在根据自己的力量基础上再进行科学合理的跆拳道步法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的步法移动的技术训练中,运动员应注意脚步动作节奏的变化,加强自身在动作节奏变化上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从思想上认识到步法技术训练重要性的同时掌握其中的科学训练方法。
另外,步法训练要求坚持适度适量的基本原则,训练时操之过急只会导致过犹不及。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规划表,对步法训练的时间、次数做出明确的规定,又必须对动作规定有质的要求,即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要有具体的规定
保证运动员的动作科学规范,如此才能行之有效,另外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正确引导运动员,让他们明白只有熟地运用步法才能掌握快速灵活的战术。
7、结语
总而言之,跆拳道步法在技术训练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员们在了解了这些基本的定义以及跆拳道步法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更应当在日常训练中着重此项技巧的学习训练,并在实战中根据需要灵活使用这些步法技巧从而为成为一个合格的跆拳道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跆拳道步法有哪些2跆拳道实战步法
1、前滑步
实战姿势开始,后脚蹬地发力,前脚向前滑动一步;后脚此时快速蹬离地面,向前跟进同样的距离,仍成实战姿势。
2、后滑步
实战姿势开始,后脚向后滑退一步,后退一步的距离应略长前进一步的距离,前脚随即前脚掌蹬离地面,后撤距离与滑退一步的距离相等,仍成实战姿势。
3、左滑步
实战姿势开始,前脚向左移动一半步距离;后脚蹬地向左平行滑步跟上,两脚移动向左移动的距离相等,还原成实战姿势。
4、右滑步
实战姿势开始,后脚向右移动一半步距离,前脚蹬地向右平行滑步同样的距离,还原成实战姿势。
上述四种步法中,均可抽出一种单独练习,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重复练习,教练员灵活掌握。在进行跆拳道步法练习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引入一些双人的步法或听信号练习。
(1、双人练习:两人实战姿势对立,保持适当距离,指定一个人前进,一个人后退;一个人向左,一个人则向右,进攻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与对手的攻击距离并能马上移动到给对方造成威胁的位置。
(2、信号练习:教练员拿起一脚靶于练习者面前,练习者根据教练员脚靶的移动方向来选择前后滑步或左右滑步。通过以上练习手段,可避免枯燥无味的单独步法训练,从而激发学员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兴奋和乐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提醒的是:在进行跆拳道的、对抗中,两脚始终要动,不能静止不动,这既有利于不失战机,又利于随时能发动攻击。
跆拳道步法的发展始终围绕“一动全动,机动灵活”,根据技战术设想和规律来创造、利用空间实战步法教程。
当然在步法移动时,要使两脚保持开立,两腿屈膝,降低身体重心并置于两脚掌上。重心过高或过低,两腿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移动者的速度和灵活性。
现如今已被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采用较小的碎步和弹簧步所代替。以下将对这两种步法作简单介绍:
5、小碎步:是指较快频率的小滑步;实战姿势站立,重心放于两腿脚掌之间,脚跟离地,两脚同时朝某一个方向滑动后,恢复成原来实战姿势。
小碎步主要适用于步法的调节,在步法移动到一定的位置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攻击位置,就要通过小碎步来调整,争取更好的攻击位置,由实战姿势开始,身体两脚同时朝a、b、c……等各个方向碎步移动,注意两脚应是同时滑动,无先后之分)。
小碎步是跆拳道实战中尤为重要的步法,可以说是衡量一个跆拳道练习者步法移动是否合理、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6、弹簧步:是从实战姿势站立开始,上体姿势放松,含胸拔背,重心下调至自身舒适,然后双脚跟微离地,而两脚掌均匀着地,两腿分开比肩稍宽,使身体重量集中于脚掌,得以锻炼脚掌弹力。
上动不停,以双脚掌为力点蹬地弹起使双脚掌离地面1—2厘米,落地后再跳,上下跳动连续不停。弹簧步对实战对抗中消除心理紧张具有一定的放松作用。
跆拳道步法有哪些3跆拳道步法的作用、原则、要求、易犯错误四个方面:
1、步法移动作用
跆拳道运动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依靠步法在比赛中的动、变、活、快来配合好各种腿法技术,所以步法的作用就是抓住实战对抗中双方移动的本质和规律,发展变化,明确移动步法的原则,动一步则牵全身,有感即动,万变不离其宗,做到“宗”中有变。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积极主动,形成快速、善变、全攻全守的战术特点。
2、步法移动原则
根据跆拳道实战中攻防战术在移动过程中以“动、变、活”的特点,确定移动以对手为中心而动,实战中,双方的距离、角度始终在不变化中,移动时也会遭受对手的突然袭击,所以在临场一定要相机而动,不能茫然移动,否则,进攻时不仅不能扰乱对方,相反要乱了自己阵脚。
跆拳道步法移动的原则是:你左我右,你右我左,你反向我顺向,你顺向我反向。
根据对手的技战术情况不断改变近与远的关系,同时在实战中必须按照本人的战术意图,对方可能出现的空当,去机动灵活地运动,以达到攻击对手的目的。
3、步法移动要求
实战姿势站好,利于步法的快速移动。当然这里包括攻击腿落地后的还原动作要快。养成每踢一腿就要迅速还原的习惯。 实战对抗中,自身的思维判断反应必须快。
快速移动的步法是为下一个攻击打好基础,如果没有准确和及时的判断和反应,也就谈不上有好的步法。 同时注意两脚蹬地要有力,蹬地的力量大,身体移动的速度就快。 “重心转换是步法的灵魂”这话一点不假。
在重心转换中,腰的灵活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步法移动的方法要正确,在平时的步法练习中,不但加强移动速度的提高,同时还经常注重节奏感的培养,就可以最经济有效地达到移步选位攻击得分的目的。
4、步法移动易犯错误
头部晃动,两脚移动时,脚跟未抬起。双膝上下屈伸,两腿分开太大或者太小,脚掌弹起过高。做前后左右进退练习时,步幅移动太大,重心没落于两腿中间,身体前俯后仰。步法缺乏节奏感,没有加速、制动、放松的合理交替。
从解剖学角度讲,肘是一个由单关节腔组成的单关节。然后,从生理学角度讲,肘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
※屈伸运动:涉及2个关节,包括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
※旋前旋后运动:涉及尺桡近侧关节。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1肘关节屈伸运动
肘关节是上肢的中间关节,形成第1节段(上臂)和第2节段(前臂)的机械性链接 。在肩关节的配合下,肘使前臂置于空间任意位置,也使前臂驱动其功能末端(手)按需远离身体。
屈肘是可取食物入口的基础 。前臂伸直并旋前(图2-1)可抓取食物,然后通过屈曲和旋后送食物入口。从这个角度来讲,肱二头肌可以被称为取食肌。
肘的屈曲是取食的必需动作 。如果肘关节在完全伸展或者半伸展位时被锁定,人将无法自我取食。
肘、上臂和前臂形成了一对 罗盘(图2-2) ,它使腕从W1移到非常接近肩(S)的W2位置,同时,肘关节能从E1屈曲至E2位置,以使手轻易地触碰到肩膀和嘴。
望远镜模型(图2-3) 代表另一种理论和想象的机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手不能接触到嘴,因为手和嘴之间可能的最近距离是节段L长度和铸件C长度之和,而铸件C是保持系统刚性所必须的。
因此,对肘关节而言,罗盘方案较望远镜方案更具逻辑性和合理性,提示前者更具生理上的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