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是恒古不变的话题。从古到今也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养生保健方法。其中人体按摩手法经历了千百年来演变与改善,对于人体健康到改善越来越有效。那么人体按摩手法都有什么呢?人体按摩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人体按摩手法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
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指实、紧推、慢移。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本法亦可以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蝶推法:以两手同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峰一指禅推法称为蝶推法。
人体按摩注意事项:
1、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体表有个适应的过程,切勿用暴力,以免擦伤皮肤。其原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这样能使被按摩的部位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局部的营养状况。
2、在按摩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这样可使全身经脉疏通,气血流畅。在四肢、躯干、胸腹按摩时,最好直接在皮肤上进行或隔着薄的衣服,以提高效果。
人体按摩手法经过众多的演变与改善,手法繁杂,并不是特别容易掌握,小编也只是从中挑选了几种手法来详细介绍而已。想要熟练地运用需要不断的练习。人体按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掌握好按摩的力气,以免损伤皮肤。
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二)动作要领
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 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一)方法与步骤
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 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具有疏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指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用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
(二)动作要领
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
(二)动作要领
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
2.每分钟频率约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 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3种手法。均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缓缓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切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单指或多指的叩击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拍打时,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击时,两手握空拳,尺侧面向下。也可用5个手指或3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击时,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尺侧面向下。
2. 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 动作要领
1.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
2.叩击和切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叩击时肩、肘、腕要放松;切击时肩、肘、腕较为紧张,力达组织深部。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具有疏筋通络、放松肌肉、滑润关节的作用。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关节,常用于消除运动后肌肉疲劳,是一种按摩结束阶段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1用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快速抖动(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动,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动)。
2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二)动作要领
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具有滑润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
(一)方法与步骤
1按摩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近端肢体。
2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运拉法。
(1) 肩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关节作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2)肘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轻轻托住肘后,然后使肘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
(3)腕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关节作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4)髋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髋、膝屈曲。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
(5) 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然后使膝关节作屈伸与旋内旋外等运动。
(6) 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二)动作要领
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到大。
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
2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本法压力较大、接触面积较广,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及消除肌肉疲劳。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手指背侧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二)动作要领
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动约40°。
2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的手法为刮法。松解粘连,消散瘀结,改善病变部位的营养代谢和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常用于治疗髌骨张腱末端病。
(一)方法与步骤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币、匙等代替)着力于病变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
(二)动作要领
1刮动时用力要均匀。
2刮时可蘸些水,切勿损伤皮肤。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为掐法。具有消肿,防止粘连及开窍醒脑,提神解痉,行气通络的作用,适用于消除局部肿胀。常用于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端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2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
(二)动作要领
1用于局部消肿时,必须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开始,以轻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压皮肤,依次向近心端移动,移动的速度宜缓慢,用力不可过大。
2用于点掐穴位时,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示指桡侧缘,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针)着力于穴位上,用力逐渐加重,以引起“得气”为度,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感。
3用于急救时,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肤。 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为弹筋法。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等。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拿住。
2像木工弹墨线一样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
(二)动作要领
1 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
2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1~3下,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 用双手的拇指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手法为拨法。具有分离粘连,消肿散结,解痉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拨与揉结合,即拨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的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
2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二)动作要领
操作时拇指端要深按于韧带或肌肉、肌腱的一侧,然后做与韧带和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拨动,好象弹拨琴弦一样。也可沿筋内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动弹拨,使局部有酸胀感,并能耐受为度。 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的手法为理筋法。具有调和气血,顺筋归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
2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伤部应尽量放松,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伤部的健侧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着韧带、肌纤维和神经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顺理,也可以从伤部的上端向下端顺理,反复数遍;
2用力必须均匀持续,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1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称为捏法。
2用力较轻,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
3捏法应用于脊部称为“捏脊”。较常用于幼儿,可治疗消化不良。 1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称为扳法。
2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四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椎关节小关节错缝等症。
3常有:颈椎扳法、腰椎扳法、肩关节扳法(内收、上举)。 1拉法属于牵拉、拔伸的方法,故也称为牵引法或拔伸法。
2本法较多应用于中医伤科的正骨方面。
3应用时动作要稳而持续,不可用一突发性的猛力;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适当控制牵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4常有:颈椎拔伸法、肩关节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
下面选取一些中医治疗中的常用穴位,大家可以照图有所了解,可便在按摩中应用。
(1)头、面、颈部常用穴位①百会:属督脉。
体位后发际正中上7寸,相当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之交点。
治疗头痛、子宫脱垂、神经衰弱。
②囱会:属督脉。
体位百会前3寸处。
治疗头痛、眩晕、颜面红肿、鼻塞。
③上星:属督脉。
体位前发际正中上1寸处。
治疗头痛、眼痛、鼻炎、鼻塞、鼻衄。
④率谷:足少阳胆经。
体位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咀嚼时有牵动处。
治疗偏头痛。
⑤额中:经外奇穴。
体位印堂穴上1目寸处。
治疗睑缘炎、呕吐、眩晕、额窦炎。
⑥印堂:经外奇穴。
体位两眉头联线之中心。
治疗前头痛、眩晕、鼻病、眼病、高血压。
⑦太阳:经外奇穴。
体位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向后1寸许的凹陷处。
治疗头痛、头晕、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⑧鱼腰:经外奇穴。
体位眼平视、瞳孔直上眉中心凹陷处。
治疗角膜翳、结膜炎、面神经麻痹、上睑下垂。
⑨攒竹: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眉头内侧凹陷处。
治疗头痛、流泪、目赤肿痛、视物不清、角膜白斑。
⑩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
体位眉梢外侧端凹陷处。
治疗偏头痛、眼病、面神经麻痹。
睛明: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眼内眦内1分,向上2分许。
瞳子髎:足少阳胆经。
体位眼外眦角外侧5分。
治疗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角膜炎、视神经萎缩。
承泣:足阳明胃经。
体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下眼眶边缘上。
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迎风流泪、近视、远视、散光、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白内障等。
四自:足阳明胃经。
体位眼平视、瞳孔直下1寸稍内,相当眶下孔体位。
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眼痛。
完骨:足少阳胆经。
体位乳突出下方凹陷处,俯首取之。
治疗耳鸣、牙痛、颊肿、面神经麻痹。
风府:督脉。
体位后发际正中上1寸,相当枕骨粗隆直下方凹陷处。
治疗感冒、头痛、项强、中风。
哑门:督脉。
体位第一、二颈椎棘突间,相当于后发际正中5分处。
治疗脑性瘫痪、头痛、癫痫、聋哑、咽喉痛。
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哑门穴旁开1.3寸,人后发际5分凹陷处。
治疗后头痛、颈项强痛、咽喉痛、神经衰弱。
颈中:新穴。
体位风池穴翳明穴连线中点下2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治疗半身不遂、落枕。
颈根:经验穴。
体位肩并穴前2寸凹陷处。
治疗落枕、肩背痛、颈椎病。
(2)胸、腹部常用穴位①天突:任脉。
体位胸骨柄上缘凹陷处。
治疗哮喘、支气管炎、咽炎。
②中府:手太阴肺经。
体位锁骨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
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哮喘。
③云门:手太阴肺经。
体位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
治疗咳嗽、哮喘、胸痛、胸闷。
④俞府:足少阴肾经。
体位锁骨内端下缘凹陷处。
治疗咳喘、呕吐、胸痛。
⑤膻中:任脉。
体位两乳之间,前正中线。
治疗咳嗽、哮喘、胸痛、乳腺炎、肋间神经痛。
⑥天池:手厥阴心包经。
体位乳头外1寸,第4肋间处。
治疗胸肋痛、腋下肿痛。
⑦巨阙:任脉。
体位前正中线,剑突下1寸。
治疗心慌、心跳、胃痛、呕吐。
⑧不容:足阻明胃经。
体位脐上6寸,巨阙穴旁开2寸。
治疗胃扩张、肋间神经痛。
⑨上脘:任脉。
体位前正中线,脐上5寸。
治疗胃炎、溃疡病。
⑩中脘:任脉。
体位前正中线,脐上4寸。
治疗胃炎、溃疡病、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压。
口冲门:足太阳脾经。
体位耻骨联合上缘,正中旁开3.5寸。
治疗精索痛、睾丸炎、子宫内膜炎。
气冲:足阳明胃经。
体位脐下5寸,曲骨穴旁开2寸。
治疗生殖系统疾病,下肢发凉。
曲骨:任脉。
体位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之上方。
治疗遗尿、小便不利、阳痿、遗精、白带多、子宫收缩不全。
会阴:任脉。
体位男子为阴囊与肛门之间,女子为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之间。
治疗痔疮、阴道炎、尿道炎、阴茎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
(3)背、腰部常用穴位①大椎:督脉。
体位第7颈椎棘突下。
治疗热病、头痛、外感、项强、背痛、支气管炎、哮喘。
②肩并:足少阳胆经。
体位大椎穴与肩峰联线中点,肩部高处取之。
治疗肩痛、落枕、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③肩外俞:手太阳小肠经。
体位第一胸椎棘突下旁3寸。
治疗肩肿痛、落枕。
④风门: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第二胸椎棘突下旁下1.5寸处。
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荨麻疹。
⑤身柱:督脉。
体位第三胸椎棘突下。
治疗肺炎、支气管炎、胸背痛。
⑥肺俞: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感冒、咳嗽、背腰痛。
⑦天宗:手太阳小肠经。
体位肩胛冈下窝的中央。
治疗肩、背、臂、肘疼痛。
⑧厥阴俞: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治疗神经衰弱、胸闷、胸痛、头顶痛、呃逆。
⑨膏肓: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神经衰弱、久病体虚。
⑩心俞: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治疗心律不整、心慌心跳、神经衰弱。
神堂: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治疗心脏病、气管炎、哮喘、肩背痛。
至阳:督脉。
体位第七胸椎棘突下。
治疗肝炎、胆囊炎、胃痛、肋间神经痛、腰背痛。
会阳: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尾骨下端距正中线旁开约5分处。
治疗经期腰痛、白带过多、腹痛、腹胀、腹泻。
长强:督脉。
体位后正中线尾骨尖下5分。
治疗痔疮、脱肛、腰背痛。
(4)上肢部常用穴位①抬肩:新穴。
体位肩峰前下1.5寸。
治疗肩痛、肩周炎、上肢抬举困难。
②巨骨:手阳明大肠经。
体位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治疗肩臂痛不得屈伸。
③秉风:手太阳小肠经。
体位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时呈凹陷处。
治疗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④肩贞:手太阳小肠经。
体位垂臂合腋、腋后皱襞尽头上1寸(5~59)。
治疗肩胛痛、手臂不能高举、耳鸣。
⑤肩髃:手阳明大肠经。
体位垂肩时锁骨肩峰端直下约2寸的骨缝中。
治疗肩臂痛、上肢关节痛、偏瘫。
⑥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体位曲肘成90度时,横纹桡侧头稍外方。
治疗上肢关节痛、肩背痛、退热、高血压、荨麻疹。
⑦手三里:手阳明大肠经。
体位池穴下2寸。
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腹痛、腹泻。
⑧扭伤穴:新穴体位稍届时,半握拳,掌心向内,阳池穴与曲池穴联线的1/4与下3/4交界处。
治疗急性腰扭伤。
⑨头痛点:经验穴。
体位前臂桡侧曲池与阳溪联线上1/3处。
治疗头痛、头晕、头胀。
⑩温溜:手阳明大肠经。
体位阳溪穴上5寸,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联线上。
治疗口腔炎、腮腺炎、牙痛、舌炎、肩臂酸痛。
阳溪:手阳明大肠经。
体位腕背横纹桡侧端凹陷处。
治疗头痛、眼痛、牙痛、小儿消化不良、手腕痛。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体位拇、食指合并后,隆起肌肉的最高点。
治疗头痛、牙痛、鼻痛、眼病、发热、面神经麻痹。
会宗:手少阳三焦经。
体位支沟穴尺侧旁开约一横指,尺骨的桡侧缘。
治疗耳聋、臂痛、失语。
支沟:手少阳三焦经。
体位外关上1寸。
治疗肩臂酸痛、胁肋痛、便秘。
三阳络:手少阳三焦经。
体位支沟穴上1寸,两骨之间。
治疗耳聋、臂痛、失语。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
体位腕背横纹直上2寸,两骨之间。
治疗上肢关节痛、腮腺炎、落枕。
阳池:手少阳兰焦经。
体位腕背横纹中央稍偏尺侧凹陷中。
治疗手腕痛、肩臂痛。
中渚:手少阳三焦经。
体位半握拳,手背第四、五掌骨间。
治疗耳聋、耳鸣、肩背痛。
腕骨:手太阳小肠经。
体位手背尺侧,第五掌骨与钩骨之间凹陷处。
治疗肘、腕、指关节炎、头痛、耳鸣、呕吐。
后溪:手太阳小肠经。
体位半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后方、掌横纹头。
治疗肩背痛、头顶痛、肋间神经痛、腰痛。
少泽:手太阳小肠经。
体位小指尺侧,距指甲角1分许。
治疗头痛、眼病、乳腺炎、乳汁不足。
尺泽:手太阴肺经。
体位肘横纹中央桡侧,肱二头肌腱之桡侧。
治疗咳嗽、哮喘、肘臂肿痛。
鱼际:手太阴肺经。
体位第一掌骨掌侧中点赤白肉际。
治疗哮喘、咳嗽、发热、咽喉肿痛。
小商:手太阴肺经。
体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约1分许。
治疗咳嗽、中风、咽喉肿痛。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
体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泽侧缘。
治疗心悸、心痛、肘痛、手颤。
臂中:经外奇穴。
体位腕横纹与肘横纹中点联线中点,两骨之间。
治疗上肢偏瘫、前臂神经痛、胸痛。
郄门:手厥阴心包经。
体位腕横纹直上5寸,两筋之间。
治疗心动过速、心绞痛、乳腺炎、胸膜炎。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体位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治疗胸胁痛、胃痛、心慌、心跳、恶心、呕吐、胸闷。
神门:手少阴心经。
体位仰掌、腕横纹尺侧端梢上方凹陷处。
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癔病。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
体位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治疗心肌炎、肋间神经痛、扁桃体炎。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
体位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中心(在三四掌骨之间。
治疗胁痛、中风昏迷、中暑、瘫痪、小儿惊风、精神病。
小海:手太阳小肠经。
体位肘关节后、屈肘,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
治疗颈项、肩背痛、颊肿、癫痫。
落枕:经外奇穴。
体位手背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5分处。
治疗落枕、肩臂痛、胃痛、咽喉痛。
足跟点:手针穴位。
体位在手腕内侧大陵与劳宫穴上1/4和下3/4的交界处。
治疗足跟痛。
坐骨神经点:手针穴位。
体位手背第四、五指掌关节间近第四指掌关节处。
治疗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痛、臀部及下肢痛。
夜尿点:手针穴位。
体位掌面小指末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处。
治疗夜尿、尿频。
商旧:手阳阴大肠经。
体位食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
治疗耳聋、牙痛、手指麻木、发热。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
体位中指尖中央,距指甲1分许。
治疗心绞痛、心痛、休克、耳鸣。
关冲:手少阳三焦经。
体位无名指尺侧端,距指甲角1分许。
治疗头痛、咽喉肿痛、热病、肘、臂痛不能举。
少冲:手少阴心经。
体位小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
治疗心悸、胸痛、中风、昏迷。
牙痛点:新穴。
体位手掌面第三、四掌骨间,距掌指横纹后约1寸。
治疗牙痛。
十宣:经外奇穴。
体位两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1分许。
治疗用于急救之昏迷、中暑、小儿惊风、癔病、癫痫发作。
落零五:新穴。
体位落枕穴上5分。
治疗胃痉挛、高血压。
(5)下肢部常用穴位①居髎:足少阳胆经。
体位仰卧,在髂前上棘与大转子最高点联线中点。
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下腹痛、子宫内膜炎。
②环跳:足少阳胆经。
体位侧卧或俯卧,尾骨尖上2寸(骶管裂孔)与股骨大转子联线的中、外1/3的交界处。
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
③风市:足少阳胆经。
体位大腿外侧,直立,两手自然下垂,中指尖所到之处。
治疗下肢关节痛、下肢麻痹、瘫痪、坐骨神经痛。
④箕门:足太阴脾经。
体位髌骨内上缘直上8寸。
治疗小便不通、遗尿、下腰痛、腹股沟淋巴结炎。
⑤膝阳关:足少阴胆经。
体位股骨外髁之上方凹陷处,屈膝取穴时,阳陵泉穴上3寸。
治疗膝关节痛、下肢麻痹、瘫痪。
⑥五里:足厥阴肝经。
体位大腿内侧阴廉穴下1寸处。
治疗下腹痛、尿闭、遗尿。
⑦髀关:足阳明胃经。
体位伏兔穴直上6寸与会阴穴水平线之交点。
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腹股沟淋巴结炎。
⑧梁丘:足阳明胃经。
体位髌骨外上缘上2寸凹陷处。
治疗胃痛、腹泻、乳腺炎、膝关节痛。
⑨鹤顶:经外奇穴。
体位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
治疗膝关节痛、两腿无力。
膝眼:足阳明胃经。
体位屈膝,髌骨下、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之。
治疗膝关节炎。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体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治疗胃病、溃疡病、腹泻、腹胀、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压。
阑尾穴:经外奇穴。
体位足三里穴下2寸。
治疗急、慢性阑尾炎。抬腿无力。
上巨虚:足阳明胃经。
体位足三里穴下3寸。
治疗腹痛、腹胀、腹泻。
条口:足阳明胃经。
体位上巨虚穴下2寸。
治疗膝关节痛、肩周炎。
下巨虚:足阳明胃经。
体位上巨虚穴下3寸。
治疗急、慢性肠炎,肋间神经痛。
承扶:足太阳膀胱经。
体位臀下横纹中央。
治疗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尿闭、大便秘结。
公孙:足太阳痹经。
体位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之前下缘凹陷处赤白肉际。
治疗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痛经。
隐白:足太阴痹经。
体位足拇趾内侧,距趾甲角1分许。
治疗腹胀、崩漏、多梦、惊风。
蠡沟:足厥阴肝经。
体位内踝尖直上5寸,肝骨内缘。
治疗疝痛、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腿酸痛。
太冲:足厥阴肝经。
体位足背第一、二趾缝间上15寸处。
治疗头痛、目眩、高血压、闭经、乳腺炎。
行间:足厥阴肝经。
体位足拇趾、次趾缝间、趾蹼缘后约5分处。
治疗头痛、目眩、月经过多、小儿惊风、肋间神经痛、盗汗。
筑宾:足少阴肾经。
体位太溪穴直上5寸,胫骨内侧缘后约2寸。
治疗排肠肌痉挛、癫痫。
太溪:足少阴肾经。
体位内踝尖与跟腱联线的中点。
治疗膀胱炎、遗尿、月经不调。
照海:足少阴肾经。
体位内踝尖直下1寸。
治疗月经不调、子宫脱垂、扁桃体炎、神经衰弱、便秘。
侠溪:足少阳胆经。
体位第四、五趾蹼缘后5分处。
治疗耳聋、头痛、眩晕、胸痛、肋间神经痛。
陷谷:足阳明胃经。
体位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治疗颜面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涌泉:足少阴肾经。
体位足底前、中1/3交界处,当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呈凹陷处。
治疗头顶痛、小儿昏迷、抽搐、中暑、脑溢血。
调经穴:经外奇穴。
体位在足底部,与足背临泣穴相对处。
治疗痛经、月经不调。
大敦:足阙阴肝经。
体位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1分许。
治疗子宫脱垂、疝痛、遗尿。
历兑:足阳明胃经。
体位第二趾甲外侧,距趾甲角1分。
治疗面神经瘫痪、鼻衄、牙痛、扁桃腺炎、消化不良。
窍阴:足少阳胆经。
体位第四趾外侧,距趾甲角约1分许。
治疗胸膜炎、哮喘、头痛、咽喉炎。
秋天天气开始转冷,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下降和受到抑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的神奇功效。这里有一些适合当下季节的养生穴位,每天按摩一次,这样即使在冬天也不会生病!
常按三大穴位养生
1、按脚背防止失眠
太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因为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肝火表现为头晕、烦躁、口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微用力就会觉得很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然后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揉3分钟。
2、揉脚底治口臭
内庭穴位于脚底,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兴穴。兴点可以说是发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喉咙痛、牙痛、腹胀、反酸呕吐等。,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揉100次。
3、经常揉老虎的嘴会长痘痘。
合谷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如果你牙疼耳鸣,眼睛红肿,流鼻血,喉咙痛,便秘,脸上又长了一个个痘痘,可以按合谷穴消火。手法:这种穴位按摩更方便,不需要固定次数。
按摩四个穴位防疾病
1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中的作用。任何失去活力的都可以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按压和摇动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
适应症: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操作:按摩或震颤。颤抖法是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快速轻微地上下推动交叉的双手。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按压揉捏时局部有酸痛感即可。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关闭穴位是强身保健的关键。具有扶正培元、调节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的作用。
适应症:各种衰弱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手术、大病初愈、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好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面上部,小腿鼻点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同侧按摩或用光滑的木棍按摩,或用艾条艾灸。因为小腿的皮肤比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不要在努力的时候屏住呼吸,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手术不限时间地点,重要的是每天按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3内关穴
内关穴为心包经。协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相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下部,曲泽穴与大凌穴连线上,大凌穴(腕横静脉)上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适应症:大多数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尤其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最为突出。
操作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内关穴,可以随时做,不分时间地点,以酸胀为度。经常在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递到心脏,这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此外,还可以用三指捏住内关穴的表皮。
术后一个月,患者能感觉到窒息、心烦、心悸的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
4神阙穴
也就是肚脐,又称肚脐,是人体动脉和静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穴位。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调和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所在。
位置:位于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处。
作用:神阙穴是先天正气唯一的隐蔽部位。人可以通过运动启动人的胎儿能量,恢复天真的能量。勤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沛,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体重轻,延年益寿。
主治:对腹痛、肠鸣、浮肿、痢疾、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此,它一直被医生视为治疗疾病的一个要点。
操作方法:
腹部按摩法: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将双手放在小腹左下和右上(双手重叠可以增加按揉的力度,但一只手的力度太小),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转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再逆着针的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先转哪个方向不重要。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和反针方向揉腹的圈数不要太讲究。只是大致相等。
指压: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将手指按在肚脐上,不要揉搓,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按力。按压时要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眼上,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一百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其他穴位(舒天、水刀、惠来、关元、气海等)。)
玩法:孕妇、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连续拍打脐窝100~200次。术中腕关节固定或轻微移动,以肘关节屈伸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部深吸气后进行,敲击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重复几次即可终止。健康人也可以适当增加敲击频率和力度。另外拍击时要注意肩膀下沉和手肘下垂,手腕放松,五指并拢。拍击时要平稳有节奏,拍击后要迅速抬起,拍击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功能:经常敲打脐窝,可起到安神、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益肾、通三焦、通经络的作用。
注意事项
按摩,即推拿,是治疗颈腰肌劳损、缓解疲劳紧张最常用的中医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从西医的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
"穴位”即肌肉、肌腱、骨骼连接的关键点。
按照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腧穴”,该部位是按摩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敏感,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
现代西医解剖学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的穴位是“筋、筋、骨”,通过按摩放松连接的关键点,整个肌肉就会放松。
错误的按摩技术会导致疼痛。
如果单纯按摩皮肤会造成伤害,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如果“要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摩后第二天会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酸痛,即按摩手法不正确、过度;适当按摩后,只会带来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
建议将按摩纳入规范化管理。
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掌握人体结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中医按摩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国家能把按摩纳入到持证上岗等规范化管理中,将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按摩,避免按摩引发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正骨。
以下是按摩的具体方法:
1准备: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直,面向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大腿上,膝盖呈90度角,双脚分开,肩宽分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太阳穴:顺时针按摩太阳穴,每周一拍,约32拍。这种按摩具有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缓解头痛的功效。
三、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左右手掌靠近百会穴旋转,每周一拍,共32拍。这种按摩可以降血压,镇静,清脑。
4按压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的螺旋面按压两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拍,约32拍。
5艾灸清脑:手指自然分开,用大鱼际从前额到耳后分开按摩,从前到后呈弧形行走一次,一拍,做32拍左右。这种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血压、清脑的作用。
6揉曲池穴降血压:先用右手按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再换左手,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可以清热降压。
7揉下宽胸:先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再用左手按右手内关穴,顺时针按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舒适和宽阔的胸部。
8抽血向下:用左右拇指分别按压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九扩胸与空调:患者放松下垂双手,然后握空拳,屈肘举,抬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恢复。
足部在人体中距心脏最远,如果足部末梢循环产生障碍,很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产生一系列问题。进行足部按摩,可使足部的血液循环顺畅,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由于足部环境易受鞋袜影响,因此对于各种疾病的发生也要重点关注。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足部按摩、足部常见疾病、脚相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1足部简介脚的结构
脚与人体的其它部位一样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它是由皮肤、韧带、汗腺、血管、神经、肌肉和骨骼等构成。脚的结构很复杂它由26块骨和肌肉及筋骨精密组合而成,身体巨大重量和特殊运动都靠脚支撑与执行。
性别差异
男、女的脚结构不同。女性膝盖到臀部支架所构成角度大于男性,女性大腿往外角度较大,约有15°度往外倾斜,因此较容易造成膝盖受伤,且导致脚较低的活动能力,因较少肌肉裹住骨头更易脆弱的主因。女性脚具有较短及窄的构造,其有助于从脚跟至脚尖能快速移动,因此有较重的重力落在脚跟处。
脚与健康
部分脚部症状暗示你身体有隐疾。脚是人体“第二心脏”,有多个穴位。每天温热水泡脚、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还可起到强身健体、保健养生的功效。当双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时,可能在暗示您身体有隐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穿鞋
鞋不能说合脚了就可以。当步行时,脚的各部形状和尺寸会发生扩展、弯曲、伸长、收缩等各种各样的变化,所以鞋还必须适合应脚的这种变化。鞋的结构是否和脚的运动相适应这一点称作“适应性”是很重要的。对鞋来说,在运动状态下,要求变形性要小,使鞋外形确保原来形状,不早期磨损,使用寿命长。对脚来讲,要在运动状态下,脚在鞋内感到舒适合脚,不易有明显的疲劳感。
2足部穴位与按摩单食指扣拳法
按摩者食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半握拳,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以食指中节近侧第一指间关节背侧为施力点,定点顶压。
单食指勾掌法
按摩者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二指关节屈曲成90°紧扣于掌心,食指第一指关节屈曲,第二指关节屈曲成45°,食指末节指腹指向掌心,拇指指关节微微屈曲,虎口张大,形成与食指对峙的架势。以食指第一指关节屈曲90°后顶点的拇指侧为发力点。
双食指刮压法
按摩_以手食指指弯曲,用双手食指侧缘同时施力刮压。
拇指指腹按压法
此方法是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进行按压。
拇指推掌法
按摩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二指关节微微屈曲,拇指指腹与其他四指相对,虎口张大。以拇指指腹为发力点。
双拇指指腹推压法
对双手拇指指腹同时用力按压。
双指钳法
按摩者无名指、小指屈曲紧扣于手掌心,中指微微弯曲后插入被按摩者足趾之间作为衬托,食指第一指关节屈曲90°,第二指关节靠近中指侧面放于准备按摩的反射区上,拇指指腹紧紧按在食指第二关节的拇指侧,借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动作按压食指第二指关节刺激反应区。
双指扣拳法
按摩者一手持脚,另一只手半握拳,食指、中指弯曲,以食指、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按摩。
查看更多+
3脚部常见问题脚臭
通常由潮湿的环境、闷热密闭的空间、细菌霉菌的繁殖、过厚老旧角质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改变生活习惯等方法加以治疗,平时穿着透气的鞋袜。详细>>
脚抽筋
腿抽筋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发作时疼痛难忍,通常可由寒冷刺激、肌肉连续收缩过快、疲劳过度、错误睡姿等导致。小腿发生抽筋时,要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脚趾并坚持l~2分钟以上,即可见效。详细>>
脚扭伤
脚扭伤后要牢记五大急救步骤:受伤之后立即停止运动;用夹板或绷带固定受伤部位;用冰水或冰袋冷敷伤处;受伤24小时后,可喷洒止痛、活血化瘀的气雾药品或热敷。睡觉时抬高受伤肢体可缓解肿胀等症状。详细>>
脚气病
是由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营养素缺乏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治疗除改善饮食营养外,推荐口服维生素B1,同时给予治疗剂量的烟酸、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湿性脚气病应肌肉注射维生素B1连续7~10天,以后改为口服。详细>>
脚心疼小腿抽筋足跟痛脚多汗脚麻4脚趾疾病凹甲
又称匙状甲、反甲,其甲板中央凹陷,四周外翻、跷起,以致在甲板的中央放一滴水不会流出,故名匙状。在甲侧面观察更明显。建议服用多种复合维生素用以缓解。详细>>
爪形趾
指跖趾关节过伸,近侧指间关节过屈的一种畸形,从侧面看像是一个倒“V”型,通常情况下,第二趾发生较其它足趾多,其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穿鞋习惯及拇外翻发病多有关。详细>>
巨趾症
罕见的畸形之一,该肥大畸形不是由神经纤维瘤病引起,就是由先天性淋巴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增殖所引起。整个下肢也可以肥大,畸形怪状的足外形,穿鞋困难和影响负重者,是外科手术的适应症。详细>>
脚趾头痛
常见由劳损、穿鞋、甲沟炎、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遗传因素导致。可采冰敷、按摩、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法加以缓解,必要时就医治疗。详细>>
趾垂症脚趾缝湿烂跖趾关节痛腊肠趾趾间神经痛5脚相学脚形
脚掌短小且很硬,人生历程大上大落,生活困苦;双脚宽大而薄,花钱大手大脚,且不能吃苦;双脚无肉,屡见青筋的人,说话不算话;脚心内凹,大富之人;脚跟明显,财运很旺;脚底平板,没有明显的脚心和脚跟的凹凸,其事业多阻滞,身体健康状况欠佳。
脚趾
脚拇趾最长小趾最短,天生头脑聪明智商高交际力强;脚拇趾、二趾和三趾一样长,后两趾短的人,心思敏感,天生好强;二趾最长,命带福禄,天生就是财星;中趾特长,则是奔波的劳碌命;脚趾短而粗、肉嘟嘟,注重生活质量,对待感情真诚。
脚纹
脚下有旋纹,有吸引力气质和才华;脚下有龟纹,清正廉洁,可离祖创业;脚纹像花树形状会存大笔财富,主富贵;脚纹似剪刀状则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富人;脚有人字纹,即属大富大贵、超级富豪命;脚底没有纹理,事业容易受挫。
脚趾甲
脚趾甲带奶白半透明者,正常平稳命运;脚甲带灰,便属辛苦命;带有血色的脚甲,即是富贵命;脚趾甲特大,个性较固执,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脚底有黑痣,有口福,家庭幸福;脚板底生有朱砂痣,旺人旺己之相。
查看更多+
6推荐阅读01腰背知识百科腰部背部常见病有哪些?腰背锻炼塑形腰背怎么看命运?腰部和背部是连接下肢和上肢的重要过渡部分,在腰部和背部也分布着很多的器官,在体相学中,腰部
02指甲知识百科指甲常见病与健康如何做美甲?指甲形状看相指甲作为皮肤的附件之一,中医认为通过观察指甲的形状、大小、颜色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健康基本状况
03手部知识百科手的穴位与按摩手部常见病有哪些?手相看命运手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科学的按摩手的不同部位,对身心有益。除了进行日常的活动之外,
04上肢知识百科上肢常见病肩臂锻炼塑形胳膊怎么看相上肢包括肩、手臂、肘部、手腕和手,是人体最活跃的部位,不仅参与我们各种日常肢体活动,而且我
05下肢知识百科下肢常见病腿部锻炼塑形腿部怎么看相?下肢不仅是我们进行运动的基石,还影响着的体态和气质,甚至下半身的体相还决定了后半生的命
06人体骨骼结构骨骼疾病有哪些?关爱人体健康“支柱”你知道你的骨骼是否健康?骨骼问题正日益呈现低龄化趋势,原因是人们没有像重视身体其他器官那样
07身高计算公式身高发育标准表身高发育迟缓怎么办每个人都怀着长高的梦想,并到处询问怎样长高,那么科学长高方法是什么呢?怎么才能找到科学长高
08颈肩知识百科颈肩常见病颈部肩部锻炼塑形肩膀脖子怎么看相?肩颈,是大脑与躯干的连接处,上注于头部和面部的血液都要经过肩颈,而且肩颈也能看出一个人的运
09残疾知识百科残疾分类与等级关爱残障人士的工作与生活我国残疾类别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肢体残疾及多重残疾七类。
对指手操
操作步骤
用一只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做对指动作,每个手指各做15次,也可两手同时进行练习(图①、图②、图③、图④)。
健脑功效
本套手操可以兴奋大脑皮层,振奋脏腑之气,调养气血,给大脑提供充足的血液,活跃大脑细胞。
平衡手操操作步骤
准备一盘豆子,用一双筷子练习夹豆子,可活血通经,预防大脑衰老(图⑤)。
健脑功效
锻炼大脑对手指的控制能力,促进手指的灵活性及手与脑的协调能力。
双掌对揉操操作步骤
双手手掌夹住肢体的一定部位,用力做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即双掌对揉的动作。操作时双手要对称用力,搓动要快,移动要慢(图⑥)。
健脑功效
本操可以极大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或缓解脑溢血、脑中风等症状。
五指屈伸操操作步骤
中指反复屈伸30次,可缓解心包经疾病(图⑦、图⑧)。
拇指反复屈伸30次,可改善心神不宁(图⑨、图⑩)。
小指反复屈伸30次,可改善心脏病和小肠病(图⑪、图⑫)。
无名指反复屈伸30次,可有效缓解三焦病症(图⑬、图®)。
食指反复屈伸30次,能有效改善大肠疾病、便秘、肠炎等(图⑮、图⑯)。
健脑功效
五指屈伸操通过活动每一个手指,达到锻炼手指灵活性的目的,能够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增强大脑的智力和反应力,还可以缓解头部的各种不适症状。
拍击手掌操操作步骤1清晨起床后开始进行拍击手掌的运动,即将手掌合起来拍击,发出“啪啪”的声音。先把双手向上方伸展,强烈地拍击手掌3次(图⑰)
2把向上伸展的上臂放在与头呈90°角的部位,再拍击3次。拍击时,手腕要用力伸展,尽量使双手掌对齐(图⑱)。
健脑功效两手掌心是人体许多脏器反射区所在的位置,拍手掌可宁心醒脑,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开发大脑潜力,使人的头脑保持清醒状态。对于防治晨起时的头昏脑胀、白天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均有显著疗效。
行酒令手操操作步骤
模仿行酒令的猜拳,每次进行30分钟(图⑲)。
健脑功效
活经络,通气血,保持头脑清醒,锻炼大脑对手指的支配能力及手指和大脑的灵活性。
手指器械操操作步骤
将小木棒握在手中,呼气时用握紧,深吸气时缓慢将手松开。如此重复30〜40次。
用两手掌心夹住小木棒用力按压,先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然后一边按压,一边翻腕,使左手在上或右手在下。如此重复30〜40次。
分别依次用拇指与食指、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无名指与小指、拇指与小指夹住小木棒,左右手交换进行。如此重复20〜30次。
五指并拢,掌心向上,将小木棒放在手掌上,利用指和手腕的运动使小木棒在手掌上来回转动。左右手交换进行,也可同时进行。如此重复30〜40次。
健脑功效
本套手操可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对手和脑的功能都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提高各手指的灵活性。
掰手指、手腕操操作步骤
两人掰手腕,每次3分钟,每天2次,可强壮筋骨、活经络通气血(图①)。
勾拉手指各15次,可活血止痛(图②)。
掰手指各15次,可通经络、祛风湿(图③)。
健脑功效
本操可以通经活血,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补充大脑的血液供给量,改善并缓解各种轻微的脑部疾病。
手指导引操操作步腺
一指禅式:练习者的食指伸直,其余四指自然屈曲,拇指屈曲压于中指背侧。用力于食指指端,以指端直接接触于病痛附近穴位,点按穴位加以按摩(图④)。
二指禅式:练习者的中指和食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自然屈曲。用力于食指、中指指端,以指端直接接触于病痛附近的穴位,点按穴位加以按摩(图⑤)。
中指独立式:练习者的中指伸直,其余四指自然屈曲。用力于中指指尖部,以指端直接接触于病痛附近穴位,点按穴位加以按摩(图⑥)。
龙衔式:练习者的拇指与其余四指伸直对称。用力于各指的指尖,以指端直接接触于病痛附近穴位,点按穴位加以按摩(图⑦)。
蛇形式:练习者的五指均自然弯曲,指间关节屈曲呈蛇头形式,以各个手指关节按摩穴位(图⑧)。
健脑功效
本套操可有效地刺激五指指端,通过气血循环的改善,达到缓解并改善脑部各种病症的目的。
武术式手操操作步骤
鹰爪:拇指伸直与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无名指、小指弯曲,指尖接触掌心(图⑨)。
熊掌:拇指靠拢手掌,第一节指弯曲;其余四指并拢,第一、第二节指弯曲,但不能与手掌接触,然后掌背向后拉紧即成熊掌(图⑩)。
健脑功效
该套手操通过锻炼手指,促进手指的血液循环,从而活络通经,有效改善大脑的机体活动,缓解大脑的疲劳状态,让大脑保持一整天的活力。
健身式手操操作步骤
锻炼双手的方法很多,如双手合十相互按压、互相拉伸手指、转动手腕、相互揉搓掌心等(图⑪)。
健脑功效
有效锻炼大脑及促进四肢的血液循环,并使大脑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休息。
双手对抗操操作步骤
甩双手:双臂自然下垂,由前向后甩动30〜50次(图@、图⑬)。
空拳捶两臂:左右手握空拳,向对侧上肢从肩到手腕捶打共20〜30次(图⑭)。
十指相顶:双手掌心相对,左右手指同时用力相顶10次左右(图⑮)。
捏虎口:先以右手拇指、食指捏按左手虎口,再以左手拇指、食指捏按右手虎口,每侧各捏按10次。(图⑯)。
健脑功效
本套手操可使大脑张弛有度,使大脑皮层处于持续兴奋的状态,有效缓解大脑疲劳,增强脑细胞的机体活动,提高大脑与上肢的协调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手臂挥舞操操作步骤
两臂伸平于身体两侧,手掌向下,然后将手掌翻转向上,再向后转,至手掌向后。如此迅速翻转手掌,以带动双臂转动,反复做4次。
分腿直立,弯腰,两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手抖动双臂。注意,要使从背部至手关节的各部分肌肉都活动起来,从1数至30后结束。
两臂平伸于身体两侧,手掌向下,然后用力向后振动双臂,此时肩部要持平,振动20次。
俯卧,双臂放于身体两侧,然后将头及双臂迅速抬起,再放下,反复做20次。
端坐于地面上,双手五指放于肩上,大臂与肩成一线。舒展双臂时张开五指,掌心向上,还原,反复做20次。
直立,将两臂伸直放于身体两侧,然后分别向左上方、右上方和正上方各摆动5次,摆臂时注意攥拳,并且每次要从身体的两侧放下手臂。
直立,两臂上举,然后弯腰,两臂尽力后摆,膝部放松,还原,反复做7次。
盘腿端坐,双手放于胸前合掌,十指指向身体。随即转动手腕,使指尖向前,然后再转回。注意,手指要保持合拢并相对,共做10次。
健脑功效
通过手臂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活跃大脑,增强大脑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并集中注意力。
站桩式手操操作步骤
鹰前拱式:两手虎口在胸前交叉,右手在上(或左手在上),手心向下,摆在胸前,两肘呈弧形,整体上形成一个椭圆形,同时正常呼吸10分钟。
垂下式:这个动作只适用于站式。两手自然下垂,双肘和掌指微曲,中指在大腿两侧靠紧裤缝,同时正常呼吸10分钟(图①)。
抱丹式:前拱式的双手虎口交叉,顺其自然放大,松松地环抱丹田,手心向里,注意手腕关节不能过于弯曲,成站立抱丹式或平坐抱丹式。平坐时交叉的两手放于小腹之下、大腿之上,两臂成弧形,同时正常呼吸10分钟。
抱球式:两手在腹部前做抱球状,拇指相对,掌心相对,两掌心之间的距离和手与腹部的距离相同,均为约20〜25厘米,同时正常呼吸10分钟(图②)。
健脑功效
本套操可促进气血运行,保证大脑有充足的供血量和供氧量,使大脑保持清醒,有效去除大脑的疲劳和抑制状态。
抗衰老手操操作步骤
用一只手手掌托转两个球状物,大拇指鱼际部和食指、中指等同时由外向内旋转,使两个球状物在掌中自转,并尽量使其不发生碰撞,逐渐加快旋转的速度(图③)。
健脑功效
通过手指的运动使球状物在手中不停转动,可刺激手部经脉及多个穴位,从而起到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尤其是对掌心的劳宫穴的刺激,还能通经活络,消除大脑及身体的疲劳。
夹指尖运动操操作步骤
两手伸向前,时而握指,时而放开,如此进行20次。
用夹子夹住手指指尖,3秒钟后再松开,反复进行5〜7次,十指轮流进行(图④)。
健脑功效
夹指尖可以促进手指的血液循环,还能够提神醒脑,增强大脑的活力和反应能力。
手臂穴位点按操操作步骤
全身放松,用左手拇指点按右臂阳池108次,再用右手拇指点按左臂阳池108次,每天早晚各点按1次。
健脑功效
本操可缓解心绞痛,并改善头痛、头晕等轻微脑部疾病。
双臂和手指配合操操作步骤
挺直站立,双臂向左右平举,握拳,食指一屈一伸100次(图⑤、图⑥、图⑦)。
躺在床上,将两臂向左右平举,握拳,使小指一屈一伸100次。
健脑功效
本操可有效缓解和改善各种常见病,包括大脑神经系统疾病,并调理气血经络,改善大脑机体功能,延缓脑细胞衰老。
指掌运动操操作步骤
右手直握左手横掌,以右手除大拇指之外的四指紧扣于左手横掌背面的3、4掌骨之间,点按30次(图⑧)。
右手掌面下垂,左手拇指、食指捏住右手拇指向下垂直拉平,向下按30次(图⑨)。
双掌相合,食指与中指向内收,只留无名指、小指相互用力挤压,并且左右摇摆30次(图⑩)。
五指相对,各以指尖直对,对抗挤压形成最大的角度,保持1分钟,然后左右摇摆30次(图⑪)。
健脑功效
本操可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大脑得到适当地放松,并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非常适合脑力劳动者练习。
响指操操作步骤
压左指关节时,以右手手掌覆盖在左手手背上,左手呈松散的握拳状,以右手掌心压抵住左手一手指的第一节指关节,向下挤压便发出“咔哒”的骨关节声响,依次进行,然后换手按照上述步骤进行。
健脑功效
压指关节可以有效地活动手指,帮助大脑恢复清醒状态,保持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高昂和兴奋。
拇指活动操操作步骤
用拇指(下面把拇指称为第1指,食指称为第2指,依次类推)依次按压其余4个手指的指尖,其中按第2指2次,第3指1次,第4指3次和第5指4次,再按第4指3次,第3指1次和第2指2次,即采用2134321,如此左右两手反复进行10〜20次。
健脑功效
此项活动需要练习者高度集中注意力,无疑对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有显著疗效,还可以锻炼大脑的灵活性,提高智力和记忆力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