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书中不少计名、典故,在中国也是妇孺皆知。《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内容
全书共分十三篇,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另外有一些佚文如《吴王问》
孙子兵法思想原文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
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①:“忌”加“艹”头。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第六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第九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小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甀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①□①,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注①:〔讠翕〕。
地形第十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
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
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
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时代意义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专著。据史料记载,《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吴国的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全书共十三篇,分别是: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它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作战经验的合的天才产物。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提起《孙子兵法》,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甚至有人还可以背诵其中的名言警句。这部中国古代兵学名著虽然仅有5000余字,却以其博大精深的战争哲理、启迪心灵的斗争智慧在中外军事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那么,在21世纪怎样看待这部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兵学著作,它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思想借鉴价值吗?
孙子兵法
孙武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
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
、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
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
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
,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
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
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
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
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
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
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
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
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
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
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
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
①:“忌”加“艹”头。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
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
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②,具器械,三
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
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
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
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
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
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
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
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
①:〔车贲〕。
②:“温”字“氵”旁换“车”旁。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
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
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
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
,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
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
,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
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①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
,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
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
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
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
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
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
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注:
①:“瑕”的“王”旁换“石”旁。
虚实第六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
,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
,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
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
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
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
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
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
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
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
,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
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
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
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
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
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
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
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
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
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
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
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
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
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
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
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
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
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
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
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
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
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
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
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第九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
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
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
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
、小林、□①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
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
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
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
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②不返其舍者,穷寇也
;谆谆□③□③,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
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
,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
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合
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
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注:
①:“翳”加“艹”头。
②:〔垂瓦〕。
③:〔讠翕〕。
地形第十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
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
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
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
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
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
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
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
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
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
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
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
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
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
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
,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
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
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
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
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
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
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
,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
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
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
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
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
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
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
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
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
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
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
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
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
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
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
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
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是故政举
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
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
敌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
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
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
可从则上。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
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
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
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
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
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
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
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
间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
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
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
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
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
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
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
,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你是否被 职场 的心机婊打败过,你想知道怎么对付职场的心机婊吗?斗职场心机婊是需要智慧的,你掌握了吗?下面是由我分享的职场心机婊怎么斗,希望对你有用。
如何应对职场心机婊
一、胸怀大致,努力奋斗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想要成为“主角”,想要一步步的向上晋升,晋升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有实实在在的金钱诱惑。想要成为职场精英,就要胸怀大致,更要为之努力奋斗,不然只能一生在别人的生活中跑龙套。
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职场切记,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特别是你的老板。俗话说祸从口出,不然最后吃亏的总是你。做事不要强出头,有时外表唯唯诺诺的人,也许最有可能给你穿小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三、锋芒毕露
现在一些企业实行工资保密化,就是为了防止员工之间因嫉妒而产生的矛盾。在职场中别人比你挣得多,你比别人挣得多都是常有的事,千万不要拉到一个大单,或是发了奖金就大张旗鼓的炫耀,这样最容易引起同事之间的不睦。
职场是一群成年人的舞台,分属于不同年龄阶层,既有初出茅庐的大学 毕业 生,更有心机颇深的老江湖,想要在职场中穿梭的游刃有余并非易事。有好胜心是好的,切记不要被好胜心冲昏了头脑,盲目的竞争,这样只会两败俱伤。做事平常心,积极进取,不骄不躁。处理好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凡事不要太过计较,得过且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的运用职场技巧,读懂职场心计学,一定能够成为职场的未来之星。
应对职场心机婊的小技巧
1少说话,多做事,少惹事,多钻研业务。业务好了,比搬弄是非强。领导也会保护业务能力强的人。
2对于敢于欺负你的人,在他第一次给你小鞋穿的时候,你一定要表示拒绝,暗示你已经看出了他的阴谋,戏法最怕被揭穿,如果他感觉你看出来,而且不吃他这套,他下次就不敢对你下手了,如果你毫无所觉,吃了亏才知道,他就该偷着乐了。
3对于那些比较机灵,平时嘴很甜的人,要躲远点,见面要客气,千万不要得罪,尤其是人品不好的人,更是少打交道,尽量减少冲突。
4别人折腾你,肯定有原因,多半你妨碍了某人,所以对于跟你有利益冲突的人,你要格外留心,不要给人留下把柄。
5要看穿别人的心机,最省事的办法是跟人学习。多听听那些有心机的人议论,多观察他们是怎么处理问题和矛盾的,对跟你出于相同利益关系的人,可以多请教下,少说,多听他们说,他们一般都会分析情况的,不懂就问,慢慢他们那套你也就知道了。其实没有什么的,哪里的单位这样的人用的招数都差不多。
6你自己不算计别人,但是一定要防止别人算计你,算计别人的人一般都会给你个看起来不错的圈套让你钻,所以任何建议什么的,你一定要好好想下,不要轻易答应,而且要加倍小心。
7做什么事一定要多想下,如果领导知道会怎么想?是否其他同事会不满?别天真的认为他们都不会跟领导说,你说的话,做的事都该是到了领导同志面前都是完全可以说的出口的,站的住脚的。
8要看穿别人的心机,你自己要有心机,不是为了算计别人,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些就是在实践中多学,多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学习那些懂得处理问题而不坏的人,看人家怎么巧妙应对,什么都不注意是肯定不行的。
这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你要多观察,多努力,用个一年半载,你就差不多啦,祝你开心!
几个职场要有的心机
火眼金睛,知人知心,见贤思齐
一生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好人、坏人,敌人、朋友……形形色色,数不胜数。然而,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是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就需要我们炼就孙悟空的一双火眼金睛,结交君子,远离小人;结交贤士,远离愚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会慧眼识人。
进退自如,屈伸韬略,灵气做人
人生是场战争,战场上不能只进不退,所以,人生也应有进有退。退不是认输,不是懦弱,适时的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得小事方能成就大事。能屈能伸,方圆有度,见好就收,凡事留下回旋的余地,张弛有道,灵气做人。
勇于创新,培养立志,事在人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历史的车轮在轰轰烈烈中大踏步前进,大浪淘沙,淘去的是弱者。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只有志向远大,锐意进取,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功。人无志不立,有志就有希望,有志就有动力,谋事在天,成事在人,将理想付之行动,人生自会成功。
厚黑处世,游刃有余,才智人生
世事多变幻,人生如戏,人心叵测,做人要学会深藏不露,要学会糊涂哲学,多点防人之心,多点应对之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与人保持适当距离,凡事不必太斤斤计较,该忍就忍,该低头就低头,以智处世,实现人生的辉煌。
1、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流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又水性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因为他们明白,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2、做人当然有方法有技巧,甚至还可以有手段。但前提是,你可以利用手段让自己变更好,却不可以去伤害别人。如果用害人的方式来利己,甚至害人而不利己,那么迟早会变成自残。一切对别人的伤害,最后都会成为对自己的惩罚。别人的伤疤,也将是你的心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3、平平常常才是真,从从容容才能远。做人也好,行事也罢,不要热情过度,不要用力太大。百步无轻担,日久见人心,咬着牙、憋着尿是走不远的。热情过度也是一种虚情。人生很长,很苦,凭虚情是难以走到终点的。
4、做人要有气度,做人要有原则,做人要有底线,做人要有骨气,做人要有品味,做人要有志气,做人要有锐气,做人要有自信,做人要有准则,做人要有品德,做人要有修养,做人要有理智,做人要有责任,做人要有爱心,做人要有孝心,做人要有诚心,做人要有善心,做人要有良心。
5、做人可以低头,但绝不弯腰。做人低头是一种谦逊,一种忍耐,一种睿智。肯低头的人,永远撞不到矮门。必要的时候低得下头,关键时候才抬得起头。但是,低头不能折腰。弯腰是一种屈服,一种献媚。弯腰的结果,不是彻底失败,就是丧失尊严。是低头还是弯腰,区别在于是否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6、做人总很纠结。你想结婚,别人却只愿恋爱。你想恋爱,别人或许只玩玩。不管你想要多少,得到的总会少一些。所以做人最重要的,是把你的期望值降低一点。人不可能无欲无求,但你可以学会穷途一笑。因为成功有成功的喜悦,失败有失败的美。得不到,有时是人生的幸运。
7、做人不要太情绪化,遇到对的人与事,要懂得沉淀自己,花于无声处绽放最美,人于宁静里凝香愈浓;不要过于矫饰,与其华贵外表,不如优雅谈吐,容颜与时俱逝,内涵伴你不老;不要惯于张扬,为人不愠不火为上,做事不急不躁乃佳;不要频频回头,眷恋常是伤心毒药,忘却竟是疗心良方。
8、做人吧,什么都能压抑住,只有羡慕嫉妒恨最难掩饰。所以当走运时,一定有人鄙夷你。当成功时,一定有人嫉恨你。当落难时,一定有人嘲笑你。这不是人有多坏,只是本性流露而已。千万别受他们的影响,你该干嘛还干嘛…你的人生,和路人没一毛钱关系,他们做死了鬼脸,也永远只是死跑龙套的。
9、做人当如山——踏实、坚定、高远,更应如水——灵活、柔韧、包容。如山石般刚毅是一个成功者必要的素质,但刚者易折,硬者易损,因此,为刚毅披上一件柔软的铠甲——坚定、强势中不失圆融与顺应,才是完善的成功者。坚其内,柔于外,方能刚而不损,柔而有力。做到刚柔相济的人,纵使不胜,但一定不败。
10、做人最痛的,原来不是流血,而是流了血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怎么办是因为期望太高,是我们走的太快了,快的没勇气走回头,好好努力重新再来一次。
11、做人,要能放过别人,更要能放过自己。放过别人也许不容易,但放过自己其实更难。所谓洒脱,并不只是挥手和别人说再见,更多的,是对心中纠结、执着的自己说再见。
12、做人宽大厚道,宽则得人,厚可载物;做人尖酸无情、得理不饶人,容易树敌。所以宽恕别人,其实就是释放自己。所谓“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一个宽大厚道的人,在道业上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间能够广结善缘,在事业上更能得道多助,所以厚道才能成事。
13、做人要地道,好人有好报;做事要踏实,步履才坚实!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财富是一时的朋友,而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荣誉是一时的荣耀,做人才是永久的根本;学历是一时的知识,学习才是永久的智慧!
14、做人常有几面,一面是演戏给别人看的,一面是活给自己看的。演戏给人看时,别人笑你骂你辱你,皆是戏文,一笑置之。而活给自己看时,千万不可得意忘形嚣张,做人无非是一尺之地……笑我时,可淡然处之。忘我时,有浩然天地。
15、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流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又水性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因为他们明白,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16、做人要淡,用情要真。云淡成风,雨浓成河。天地间的流云,若不是淡然来去,怎能化作一缕清风,自在于乾坤之内。天空中的雨滴,只因志同道合,真情相见,才能汇集成河,奔突于大地之上。做人需淡泊,方能无忧;交人要真诚,才能长久。做人太真容易累,交人太淡容易散。
17、做人就是要被说的,做坏人,要被好人说。做好人,要被嫉妒你的人说。你没有攻击性,会被人当面说。你攻击性强,会被人背后说。想要不被人评价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不要出现在别人世界里。但没有人能自闭,既然你活在所有人的世界里,那就只有把耳朵当筛子用。有用的听进去,没用的当个屁放了。
18、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把握分寸。做人没有分寸,就可能会伤害君子,得罪小人,把事情搞砸,把生活弄糟;做事没有分寸,就可能会小题大做,丧失原则,把工作搞砸,把前途弄丢。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做事要不偏不倚,既要切中要害,又要点到即止。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
19、抱朴守拙,低调做人。越珍贵的宝物,主人越不肯轻易示人。做人也是一样,越厚重的人,越让自己下沉,下沉,再下沉,直到外表完全朴实无华。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只有底气不足的人才处处锋芒毕露,试图引起别人的关注。才能出众能办事,品德高尚能服众,二者兼备能成王。
20、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一个人具备多少能力,不只是说他一个人的时候能做什么,还包括他能通过别人做什么。
21、总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无须看别人的眼神,不必一味讨好别人,那样会使自己活得更累。当有人对你施不敬的言语,请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起烦恼。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别让自己心乱了,否则一切就都乱了。
22、做人需要气魄,敢于与自己较量,此为“咬牙术”。但要注意,对别人咬牙是没多大用的,充其量是一种嫉妒心的折射。做人与做事往往为一体,只有自己战胜自己,才能让自己的成功更为坚定。
23、做人做事,不能一味高调,也不能一味低调。树大招风,一味高调,日久必成众矢之的;马善被骑,人善被欺,一味低调,众人皆以为可欺。天道忌盈,凡事审时度势,该高调时绝不退让,该低调时,不逞英雄。武圣关羽温酒斩华雄,先低调做人,不与群雄争功,众人无计可施时,立马扬威一举成名天下知。
24、做人要像一面镜子,时刻自我观照;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随时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断记录功过;做人要像一枝蜡烛,永远照亮别人;做人要像一个时钟,分秒珍惜生命。
25、做人当如水。水包容万物,养育绿色,是生命的起源;无论何时何地,总是改变自己的形态不断寻找出路;不拒绝任何加盟的沙石和物障,反而是夹裹前行,壮大自己的力量,勇往直前;任何时候遇到阻挡,总是慢慢蓄积力量,最后加以冲破;历经千里万里千难万险,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本质。
26、我们做人,为什么总不珍惜已经拥有的,却对失去的苦苦哀求呢?是失去的东西更好么?或许不,只因为我们被“不甘心”冲昏了头脑,以为只有失去的才是最爱。但实际上,令你失去的真正原因只有两件,要么这原本就不该属于你,要么就是得到时不珍惜……所以,珍惜身边人,这才是最要紧的。
27、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总是效仿别人,必须懂得坚持自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如果一味遵循别人的价值观,试图取悦别人,最后只能失去自我,使自己的人生陷入痛苦。人活一世,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只要你去改变,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世界也会随着你变。
28、做人当求一个“稳”字,不急不慢,步步为营,才能走得更长远。“稳”字的道理并不玄奥,因为少被绊倒一次,就等于你的行进战术是正确的。这就是要求做人必须低头走稳!
29、谈恋爱和做人一样,都是宁可把小事做好,而不要相信空谈高论。如果一个人连生活里对你好都做不到,又谈什么拿一生来爱你呢。小事看人品,大事看人格,生活看习惯。爱情不相信好高骛远,一样要从小事做起。所以对你好,就是样样都对你好。只需要做,不需要说。
30、做人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把视野放开阔一些,把心胸放宽广一点。鼠目寸光必然行而不远,见识短浅必会漏洞百出,斤斤计较难免因小失大。想问题、做事情,都要学会全面地对待,并为长远打算。因为明天的结果都跟今天有关。
31、做人要能吃亏,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反而会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许更多。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在乎表面上的吃亏,他们看重的是实质性的“福利”,因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的。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佛曰:吃亏决不亏,惜福才有福!
32、做人,做一个大气的人,要有足够的心胸、清醒的心智,淡泊自如的态度。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没有是非,不是无所作为,它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一颗平静的心笑对人生,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33、善良,做人不一定要轰轰烈烈,顶天立地,但一定要善良真诚;乐观,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踏实,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多一些努力就多一些成功的机会;正直,为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坐得端、走的直、行得正,堂堂正正才是立世之基。
34、明天,明天起来后我要重新做人,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世纪的孩子。挥霍我自己的青春,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
35、低调做人是一种高超的处世谋略,低调做人绝不意味着卑微,它是一种以低求高的强者韬略。生活中能见到一些貌似平淡无奇,胸无大志的人,最后却能够一鸣惊人,做出出人意料的成绩。这些人在人生路上选择了低调,不张扬不卖弄,然而确是志存高远,坚韧不拔,最终迈入了人生的高标境界!
36、做人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坏心情是想不开时折磨出来的,其实现实并没有你想的那样糟糕。生命有高峰也有低谷,根本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种胆量,放得下就需要一种勇气。
37、孟子说,做人要养浩然之气。但浩不浩然又有谁知道呢?若是任人评说,那几乎是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做人不要被别人的道德绑架。我们不需要去做别人以为好的事情,也不需要靠别人评价活着。做好人,是做给自己看的。心有浩然,唯有自知。旁人评说,一笑了之。
38、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清灵,决不激化你的沸腾。你冷,我便沸腾,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39、成功,不外两点:一是做事成功,二是做人成功。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要做事,先做人。丘吉尔说,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一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二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万事只怕有心人。
4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做人做事,心胸都不能太狭隘。人间的是非善恶,世道的冷热荣辱,都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宽容不是懦弱,不是退缩,不是压抑,而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大智大勇,是敢担当、懂化解的融通。为别人着想,也是在为自己铺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41、做人需要刚柔相济。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气概;柔是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姿态。刚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柔则有鸟鸣啁啾现婉转的韵味;刚有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柔有滴水穿石的耐心和功效。刚太过则易生暴虐,柔太过则显卑弱。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这才是人生最理想的状态。
42、做人不可能永远正义,但却可以永远善良;不可能永远正确,却可以永远不违背良心;不可能永远没有敌人,却可以完全不理会他们;不可能永远相爱,却可以永远不背叛;不可能永远相知,却可以永远相守。最美的那些或许都不可能,但最好的那些却能做到。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你只需做给自己看。
43、做人做事,需看得淡、看得开、看得远,一切都迁流变幻,一切都会时过境迁,莫要偏执太深,真正苦你、累你、伤你的,往往是你所深深执着的。尽人事而听天命,看顾好当下的心境,好心境只能自己创造,顺境逆境都别搅乱了平和的心境,随遇而安,随缘自在。
44、做人要方圆并用,外圆内方才是境界。方,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圆,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如果做人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O”,未免过于圆滑世故;如果做人只方不圆,是一个四处棱角、静止不动的“口”,那就会寸步难行。只有方圆并用,外圆而内方,人生才会如鱼得水。
45、做人不要觉得自己都懂,即使你真的懂。这和自满还不一样。我们学东西需要空间,空杯子承接四方的水,但装满水的杯子又怎么给你倒茶?老人常学不进东西,并非没能力,而是因为他的杯子已满,再倒不进新水。画要留白,人的知识也要留白,所以就算你懂,也要谦卑的'听人把话说完。
46、做人不一定要轰轰烈烈,顶天立地,但一定要善良真诚!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多一些努力就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为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坐得端、走的直、行得正,堂堂正正才是立世之基。
47、简单做人,简单做事。逢人不急,遇事不恼,用难得糊涂的随遇而安,酿造生活的醇厚佳酿。简单做人,简单做事。简单是一种平淡,却不是单调,简单是一种平凡,却不是平庸;简单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美。
48、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当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往往是出问题的征兆;当你自认为聪明的时候,往往已经走进了别人设下的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人不卑不亢,识大体,知进退,做事实事求是,不妄断,不妄进。人,不怕别人欺骗,就怕上自己的当。
49、做人要敢于担当。人生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尊贵还是低贱,都有自己的那份担当。勇于担当,生命才会更有意义。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龄有多大,而是看你能担起多大的责任。敢于担当,才能赢得别人的敬重与关怀,赢得别人的认同与信赖。英雄因为担当而伟大,君子因为担当而崇高。
50、做人不要总是谨小慎微,不妨让自己的生命放肆地来一次。走就走到天涯海角,坐就坐到海枯石烂。爱就爱到天昏地暗,恨就恨到狂风怒吼。笑就笑到忘乎所以,哭就哭到撕肝裂肺。狂就狂到目空一切,卑就卑到一文不名。夸就夸到晕头转向,骂就骂到酣畅淋漓。活就活到放浪形骸,死就死到飘然化鹤
51、做人可以聪明,但不可以事事都聪明,到处炫智商,只会成为众矢之的,反而到处受牵制。做人也可以傻,但不能所有时候都傻。小事傻一点没关系,大事傻一次就能伤到你。所以啊,做人聪明时要装糊涂,犯傻时要懂保护。大事聪明小事忍让,才会活的舒坦。
52、做人要能屈能伸。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这时节应懂得一个“屈”字;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这时节当懂得一个“伸”字。人太刚强,遇事就会不顾后果,易受挫折;人太柔弱,遇事就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所以能屈能伸,刚柔并济,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屈伸有度,才是真正的强者。
53、做人其实不需要很复杂的思想,凡事随缘,不攀缘,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不执着于一念,舍得放下,适时放下,才能还原生活的安详。放下也许会有遗憾,会有伤感。但是却会让生活的底蕴更加隽永和悠远,让生活更淡定和安然。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一种明白,亦是一种结局。
54、做人要能抬头,更要能低头。一仰一俯之间,不仅仅是一个姿势,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逆境时抬头是一种勇气和信心;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和低调。位卑时抬头是一种骨气,位高时低头是一种谦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做人要有力争上游的勇气,更要有愿意低头的大气。
55、做人当如水,做事当如山。水往低处流,山往高处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人生方能趋于圆满。低调做人,即谦逊、稳重、踏实、隐忍、坚毅;高调做事,即积极、上进、雷厉风行、不拘小节。低调做人,塑造的是人品;高调做事,练就的是能力——“品”、“学”兼优的人生,才是“优等生”。
56、做人么,总是有分有合。谈恋爱也是如此,无论你谈多少次恋爱,大概率都是走向分手,人生里只有一次恋爱会有结果。所以,千万别被分手这件事情打垮。一段感情的失利,并不会影响到你的整个人生。因为合适的爱情是小窝,而不合适的爱情是囚笼。走出了那一步,你只是自由了。
57、做人要认真,又不能太认真。对自己要认真,对他人不能太认真,否则会孤立寡与。对爱情要认真,对感情不能太认真,否则会情不自堪。对幸福要认真,对财富不能太认真,否则会鬼迷心窍。对生活要认真,对社会不能太认真,否则会四处碰壁。对理想要认真,对前程不能太认真,否则会徒生悲伤。
58、做人难,做清醒的人难,做时时刻刻清醒的人更难。不在生命前迷戏,不在死亡前迷疑。不在心灵前迷执,不在肉体前迷愚。不在柔情前迷魂,不在寡情前迷昏。不在现实前迷惶,不在理想前迷惑。不在幸福前迷痴,不在痛苦前迷乱。不在正道前迷失,不在歧路前迷茫。不在道德前迷悖,不在邪恶前迷误。
59、做人好比果实,太生则苦涩难咽,太熟则难以持久。不成熟的人说话毛毛躁躁、做事冒冒失失自然不好,太成熟也不可取。太成熟的人心机太深,难以相处;烦恼多,活得累;顾虑多,缺乏闯劲。人的成熟无关年龄,而在于修心。做人率真一点,做事清澈一点,心胸宽广一点,情感流露一点,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乐趣。
60、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61、无论是参禅悟道还是做人,看脚下,走好当下的路,是修学道路抑或人生之路的关键。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脚下若不安稳。眼睛若不明白,其理想、抱负和能力都无济于事。
62、凡事不必太较真,糊涂做人最快活。每个人心上都有无形的紧箍咒:世间的无奈,不顺眼的事,看不惯的人。你一旦和它们较真,就是给自己念紧箍咒,你糊涂一点,看淡一些,彼此都相安无事。这些人事,不会因为你的计较而消失。心之所以痛,只因你太明白,太在乎。糊涂之难,在于心放不下,笨不起来
63、做人做事最好的状态就是:不刻意。不刻意自我表现,也不刻意淡泊名利;不刻意迎合,也不刻意狂狷;不刻意追逐流行,也不刻意卓尔不群。如是,则不心累,不纠结,不失望。
64、做人最大的无能,就是什么都知道,但却都做不到。做人最大的祸端,就是话太多,且说话不经过大脑。做人最大的麻烦,就是什么都想要,不懂得如何抉择……所以说,做人要成功,就要对自己狠。想要人缘好,就得少说话。想要没烦恼,就得知足常乐。
65、低调做人,高标处世。低调是一种风度,高标是一种气魄。懂得高标处世,善于低调做人,不仅是体面生存和尊严立世的根本,也是赢得人世成就事业的最佳姿态。高标处世,必以低调做人为基点,因为低调做人既可处逆境、又可处顺境,既可韬晦、又可精进,实为圆融睿智的处世哲学。
66、做人最怕的不是挫折,而是习惯。许多人还年轻,生活却天天重复,毫无新鲜感。这样的人生,就算年龄再小,也是陈旧苍老的。做人最多不过百年,弹指一挥,如果不能每天有变化,不能每天有新鲜,那一天和一辈子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大学》里说,日日新。想要青春常驻,就让自己每天都变得不同。
67、做人要圆。这个圆绝对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通融,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这就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6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和处世方法。生活中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若一味听信于他人,就会丧失自己,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不论什么样的生活,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是最好的生活。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去迁就世俗,只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风格,就让别人去说好了。
69、做人做事,最怕的是陷入无谓的争辩。其实做事情各有各的方法,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无非是走的路不同,只要坚持下去,都会有成功的希望。可是非要争个对错,反而让你停在漩涡里。所以说,宁溺与渊,不溺于人。你做事失败不要紧,但停下来跟人吵架就是大错特错了。
70、做人要有信仰,做事要有信心。信仰是指路明灯,信心是前进动力。打跨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71、做人千万不要太敏感,想太多伤到的反而是自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随随便便一句话,你都要想东想西琢磨来琢磨去不累吗,很多事情不是听的人记住了,说的人早忘了。
72、做人可以不守钱袋子,不守纪律,不守规则,但一定要守道。这个道,不是别人制定的道德,也不是人家忽悠的道义,而是你自己给自己划定的做人底线。让你良心不安的,就算赚钱也不做。良心安的,就算被人骂也能做。人心是唯一需要守护的底线。良心有多少,人性就有多少。
73、做人吧,要么做自己想做的事,要么做能让你过好日子的事。做你自己,一般都很难把日子过好,无非是精神上的愉悦。而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事呢,物质富足,却心神不爽。又喜欢做又能过上好日子,非得有大智慧大天赋不可。而绝大部分人,都是既做不想做的事儿,又过不上好日子,想想又是何苦呢。
第一章 大智慧,真糊涂
糊涂是一种傻瓜精神
会装糊涂才是真聪明
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适时放弃是一种大智大勇
糊涂地生活不怕挫折
活在当下没烦恼
追求美,但不追求完美
揣着明白装糊涂
第二章 大智若愚,糊涂做人
平时多烧香
无事也登“三宝殿”
用眼泪泡软对方
甘蔗可以两头甜
因势而变,糊涂借力
好事多磨,不怕周折
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聪明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做人要肯吃亏
得意而莫忘形
谦逊是通向圣贤之路
得理也要让三分
忍让是一种修养
能忍者无敌
戒嗔戒狂,不嚣张
说话两头,自圆其说
有所记有所不记
居上不骄
低调做人万事顺
祸从口出
“功成”不可等“名就”
藏身暗处以观“明”
宰相肚里能撑船
第三章 屈伸韬略,糊涂办事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放下自己的面子
避让无谓的较量
给个人情,留条后路
给人一个台阶下
送顶高帽给人戴
恭维要说到心坎里
善于借助他人力量
第四章 知足常乐谈糊涂
平等待众生
凡事寻常看,天高风自清
知足常乐
淡泊明志
安贫乐道,快哉人生
活在当下没有烦恼
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生死无虎,更复何忧
少一份欲望,多一份幸福
幸福与贫富无关
淡漠以清心
第五章 左右逢源精糊涂
揣着明白装糊涂
聪明反被聪明误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不懂不要装懂
人生不可患得患失
后退有时亦是进步
第六章 善待他人宽糊涂
第七章 吃进是福巧糊涂
第八章 忍而未退让忍糊涂
第九章 圆滑通融和糊涂
第十章 张弛有道装糊涂
1 汪克宽文言文翻译
明史汪克宽传原文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
《诗》有《集传音义会通》。《礼》有《礼经补逸》。
《纲目》有《凡例考异》。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
至正间,蕲、黄兵至,室庐赀财尽遭焚掠。箪瓢屡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
赐银币,给驿还。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传一》) 译文 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传。
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
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
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春秋》则以胡安国(所传的)为主,又广泛地考证众家学说,汇通精选成书,命名为《春秋经传附录纂疏》。
《易经》则撰有《程朱传义音考》。《诗经》则撰有《集传音义会通》。
《礼经》则撰有《礼经补逸》。《纲目》则撰有《凡例考异》。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到他门下从师受业的很多。至正年间,蕲县、黄县的乱兵到达,居室资财全部遭到焚烧抢掠。
饮食多次断绝,(但是他却)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与人)一同修撰《元史》。
书成后(朝廷)将要授官(给他),以年老生病坚决推辞。(朝廷)赏赐他白银及其他礼物,给予驿站车马回乡。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岁。注释1、受业:从师学习。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宋苏轼《秘阁试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夫樊迟亲受业于圣人,而犹惑于是说。”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徐庶成真》:“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2、饶鲁(1193-1264):饶州余干(今江西万年)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饶鲁先后从柴元裕、柴中行、黄干、李燔学。
游学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归里,建朋来馆,广聚学者,互相切磋。复筑石洞书院,聚徒讲学。
其学以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辨为先,而笃行终之。远近从学者众。
受诸道部使之聘,历主白鹿洞、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诸书院。景定元年(1260)荐授迪功郎差饶州州学教授。
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西铭图》等。3、勉斋黄氏: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祖籍长乐县,徙居闽县(今福州市区)。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职吉州,黄干从行,结识刘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
时大雪,黄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访,不料朱熹已外出,黄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归。
黄干自见朱熹,便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为其妻。绍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时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书黄干,请其“代即讲席”,并编《礼书》。庆元二年(1196)“伪学”之禁起,朱熹罢祠落职,仍讲学不辍。
黄干于建阳潭溪建潭溪精舍,为其“讲道著书之地”,亦为朱熹往来云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忧,黄干奔丧福州北郊长箕岭,筑墓庐讲学,从者甚众。
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黄干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诀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朱熹病逝,黄干守丧三年毕。
调监嘉兴石门酒库,揭露库吏勾结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卖,反而自卖私酒之行径。嘉定元年(1208)黄干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
先后任江西临川令、新淦令及安徽丰安军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汉阳军,面对严重旱灾,筹集赈荒米7万馀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赈粜,活者万家。
嘉定十年(1217)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次年,讲学江西白鹿洞书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专事讲学,弟子日盛,编礼著书,孜孜不倦。病逝后,于绍定六年(1233)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赐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斋书院纪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从祀于孔庙,又在府学里建黄勉斋祠。
著有《朱熹行状》《勉斋集》《书传》《易解》《孝经本旨》《四书通释》《仪礼通解》等。4、专。
2 怎么教授文言文翻译啊一、采用“一一对应,字字落实,虚词不虚”的方法,翻译常规句子 常规句子的翻译的基本思路是先定词,后替换,再连贯。
定词就是根据句义首先确定要翻译的句子都有哪些词或短语,一一找出来,做上标记,为下面的替换做好准备;替换就是按照一一对应的办法,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替换相应的古文词语,换的常用方式是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最可靠的方式是以古文的单音节词为基本语素扩展成包含该词素的双音节词,这一步务必做到字字落实,包括虚词也要有着落,千万不可随意丢掉。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指出,不是所有的文言词语都要替换,有些词语可以直接保留,不需要翻译,这类词语主要是古文中的人名、地名、朝代官名、礼俗习惯等专有名词,这些词语有些与现代汉语没有区别,有些属于在现代汉语词汇里找不到对等概念的古语词,出于保留原貌的需要可以不翻译。
下面结合课文中的例句,按照常规翻译的方法,对翻译的思路做具体的解析。 例文1、清风 徐 来,水波 不兴。
第一步定词,句中划线部分就是根据文义确定的要翻译的词语,共有5个实词,一个虚词。 第二步留换,按照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进行替换,便可直接进行翻译,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江面上不起波纹。
同样道理可以翻译例文2:挟 飞仙 以 遨游,抱 明月 而 长终。 译文:挟同飞仙一起遨游,怀抱明月长存。
为了便于学生即使掌握这种方法,提供一组选自课文中句子共同学们消化掌握。(一)巩固练习:请按照常规句子的翻译思路,准确翻译下列句子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9、简而能任之,择善而从之。 10、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3、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14、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二)参考译文1、且夫 天地之间 物 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 一毫 而 莫取。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会索取。
2、庭中 始 为篱,已 为墙,凡 再变 矣。译文:庭院中开始是篱笆,后来是墙,总共发生两次变化了。
3、不患寡 而 患不均,不患贫 而 患不安。译文:不担心人口少却担心贫富不均,不担心贫穷却担心社会不安定4、君子 博学 而 日参省 乎己,则 智明 而 行无过 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都反省自己,就能变的智慧明达,行为也就没有过错了。5、锲 而 舍之,朽木 不折;锲 而 不舍,金石 可镂。
译文:刻一下就停止,腐朽的木头也弄不断;不停地雕刻,金属和石头都能被挖空。6、三人行 则 必有我师 。
(1)三人一起走那么一定有我的老师。(2)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就一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7、是故 弟子 不必 不如师,师 不必 贤于弟子。
译文: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明。8、闻道 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
译文:接受道理有先后,学问技术有专门地研究9、简 而 能任之,择善 而 从之。 译文:选拔并且能够任用他,选择好的言行听从它。
10、天子 以生人 付公 理。 译文:天子把百姓交给你管理。
11、而 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 险远。译文:世上奇异宏伟、瑰丽怪异,不同寻常的景观,通常都在险峻偏远的地方1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不久,大叔命令西北两个边境地区两属于自己(管理)13、教 以 慎于 接物 推贤进士 为务。 译文:教育我把慎重为人推荐贤才作为要务。
14、恨 私心 有所不尽,鄙陋 没世 而 文采 不 表 于后世 也。译文:遗憾个人的理想没有绝望,卑微浅薄默默无闻,结果文章辞采不能表现在后代(文章不能流传于后代)。
二、采用“增(补)、删、调、换”之法,翻译特殊文言句子特殊文言句子,指那些包含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的句子,这类句子如果完全按照常规句子的翻译方法翻译基本上行不通,需要用补、删、调、换的办法,来解决。下面结合具体例句分类解析。
(一)翻译下列包含特殊句式的句子1、固定结构。“与 使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吾而死也。”
译文:与其 让我比你先死,不如 让你比我先死2、主谓词组作主语。“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孩子成功,就有盼头了吧? 3、主谓短语作状语句、被动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译文:当 大鹏向南海飞翔的 时候,海水 被 击起三千里,盘旋而上九万里。4、特殊表现手法(倒装)“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译文:(1)竹林喧闹,那是浣衣女归来,莲花摆动,那是渔船回来了。译文:(2)浣衣女归来,竹林喧闹;渔船回来,莲花摆动。
5、判断句(增加“是”)“此 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译文:这就是我敢于决然踏上死地而不顾你的原因。
(二)巩固练习:下面仿照以上例析,。
3 睹雁烹燔的文言文翻译原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①”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②宜”竟斗而讼于社伯③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刘元卿《贤类编》/《世说新语》刘义庆 又称《兄弟射雁》 注释 昔,以前,昔日①烹,煮②燔,烤③伯,长者 1睹:看见2援:拉3烹:烧煮4舒燕:栖息的大雁5宜:应该6燔(fán):烤7竞斗:争吵;争吵8讼(sòng):裁决9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10索:寻找译文 从前有个人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行动舒缓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争吵起来,而且同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启示 表面意义是不要一昧无休止去争论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错过完成它的机会引申意义完成一项事业、实现一个理想,就象猎雁而烹一样,不但有阶段性,而且还有时效性不完成前一个阶段的任务,是无法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 它告诉人们: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将一事无成。
4 文言文新唐书柳晟传译文译文:
柳晟是河东解县人。他的六世祖叫柳敏,在后周出仕,任太子太保。柳晟的父亲叫柳潭,娶了和政公主为妻。柳晟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就为父亲守孝。后来代宗令他在宫中任职,让他和太子,几位世子和吴大瓘的儿子吴通玄一起受教于吴大瓘,每十天就汇报所学内容。柳晟长大后,代宗就下令让吴大瓘等人到柳晟家中教授他学习。后任职为检校太常卿。
原文:
柳晟,河中解人。六世祖敏,仕后周为太子太保。父潭,尚和政公主,官太仆 卿。晟年十二,居父丧,为身孝。代宗养宫中,使与太子诸王受学于吴大瓘并子通 玄,率十日辄上所学。既长,诏大瓘等即家教授。拜检校太常卿。
比较重要的有“尚”、“率 ”、“拜”等词的翻译。
本文出自《新唐书·列传·卷八十四》。
5 关于勤奋学习后成为教授的文言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6 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的文言文翻译这句话出自《元史•列传第七十四•贾鲁传》。以下是原文及参考译文:
原文
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幼负志节,既长,谋略过人。延祐、至治间,两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恩受东平路儒学教授,辟宪吏,历行省掾,除潞城县尹,选丞相东曹掾。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鲁居丧服阙,起为太医院都事。会诏修辽、金、宋三史,召鲁为《宋史》局官。书成,选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考绩居最,迁中书省检校官。上言:“十八河仓,近岁沦官司粮百三十万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贫民流亡,宜合先正经界。然事体重大,非处置尽善,不可轻发。”书累数万言,切中其弊。俄拜监察御史,首言御史有封事,宜专达圣聪,不宜台臣先有所可否。升台都事,迁山北廉访副使。复召为工部郎中,言考工一十九事。
至正四年,河决自茅堤,又决金堤,并河郡邑。民居昏垫,壮者流离。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图上进二策:其一,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工省;其一,议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会迁右司郎中,议未及竞。其在右司,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调都漕运使,复以漕事二十事言之。朝廷取其八事,事未尽行。既而河水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场,实妨国计。
九年,太傅、右丞相脱脱复相,论及河决,思拯民艰,以塞诏旨,乃集廷臣群议,言人人殊。鲁昌言:“河必当治。”复以前二策进,丞相取其后策,与鲁定议,且以其事属鲁。鲁固辞,丞相曰:“此事非子不可。”乃入奏,大称帝旨。寻拜中书左丞,从脱脱平徐州。脱脱既旋师,命鲁追余党,分攻濠州,同总兵官平章月可察儿督战。鲁誓师曰:“吾奉旨统八卫汉军,顿兵于濠七日矣。尔诸将同心协力,必以今日巳、午时取城池,然后食。”鲁上马麾进,抵城下,忽头眩下马,且戒兵马弗散。病愈亟,竟卒于军中,年五十七。
(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四》,有删改)
参考译文
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幼年时期,贾鲁就胸怀远大志向,成年以后,表现出超过常人的智谋和韬略。元延祐、至治年间,他两次因为通过了明经乡试被选为贡士。元泰定帝即位初年,贾鲁被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后任命为宪史,担任过行省少掾,被任命为潞城县县尹,又选拔充任丞相东曹掾。后来,擢升做户部主事,还没有正式上任,突然有一天觉得心跳,不久就接到他父亲的来信,信上的笔迹颤抖收敛,贾鲁立即辞官赶回家去。等他回到家中,父亲已经患瘫病,不久就去世了。
贾鲁在家中服丧守灵后,被起用担任太医院都事。这时恰逢元顺帝下令编修辽、金、宋三朝历史。他又被征召担任《宋史》局官。此书完成后,贾鲁被选拔出任燕南山东延宣抚使的幕僚官,经考核他政绩最为优秀,于是又升迁为中书省检校官。贾鲁上奏折建议说:“官府储运公粮的十八处河仓,近几年损耗粮食达一百三十万斛。这种弊病是由于豪强富裕之家大肆兼并土地造成的,贫苦百姓被迫流亡,应该采取先划定田地分界的办法来制止兼并。不过,这件事出有因关系重大,如果不能使处置的办法周到完善,就不能轻率行动。”他的奏折共计好几万字,确切地言中了,时弊的要害。不久贾鲁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首先就建议:御史有密封上呈给皇帝的奏章,应该专门送皇帝本人审理,而不应朝中台臣事先议定可行或不可行。贾鲁被提升、为御史台都事,转任山北廉访副使。不久,他又被召回朝中担任工部郎中,并就有关考工的问题提出了十九条建议。
元顺帝至正四年五月,黄河在白茅堤决口,随后又冲决了金堤。沿河的许多郡县城乡受灾惨重,老百姓房屋都被洪水淹没,壮年人也背井离乡四处流亡。元顺帝对此十分忧虑,派遗使臣去察看灾情,又督促朝中大臣商议提出整治黄河的方案,特别指令贾鲁兼任都水临界的职务。贾鲁沿河流经之地巡视,考察地理形势,来回行程几千里,详尽地掌握了整治黄河的关键所在。他绘出黄河形势图上呈给元帝,并同时提出了两种治河方案:一种方案,建议在黄河北岸修筑大堤,制止河水向北泛滥,这样做需用的人力财物都比较节省;另一种方案,建议疏浚河道和堵塞决口同时进行,引导黄河直向东流,使河水回到黄河故道之中,这样做费用将高几倍。这时,恰巧贾鲁被提升为右司郎中,提出的建议没有最后作出决策。贾鲁在右词郎中任职期间,曾对当时的国家大政提出二十一条建议,都被采纳实行了。后来贾鲁出任都漕运使,他又对有关漕运的事务提出了二十条建议。其中的八条被朝廷采纳,这些建议后来没能全部实现。不久,黄河又向北泛滥危及安山,洪水灌入运河,一直蔓延到济南、河间一带,将要毁坏两地漕运司所辖的的盐场,确实严重地损害了国计民生。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
研究一粒石子的构造,才能了解一座大山的变迁。
品味一颗米饭的香甜,才能明白整个自然的慷慨。
智慧来自于明察,对大局的把握源于对细节的了然,果断干练离不开对事物最细微之处的探究。
每遇一件事,都从利害两个方面去考察,放在特定环境之中,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追其肇因,预其结果,再根据需要解决主要矛盾。
事事这样做,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由细察而生明智,由明智而成智慧。
常存愧心以自警
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一个人在社会上会担任很多角色:父母、儿女、上司、下属、夫妻、师友等等。
对于每一个角色,如果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则能做到警钟长鸣。
偶欲犯错,内心就会发出警告;即便有些小失误,下次也能够避免。
反之,则自身的预警系统就会关闭。
防空没有雷达,战备不设防线,不错则已,错则追悔莫及。
克制心魔,立地成佛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面对欲望,疯狂追求,无餍无足;面对困难,心生恐惧,缩手缩脚这些敌人都不是心的本来面目。
贪欲是攀附上了虚幻之物,是拔苗助长;畏缩是被自己心造的魔鬼所吓倒,是对本初之心的无情打压。
一个助长、一个打压,都远离了本来面目。
自古圣贤,无不一日三省其身。
每日每事反观内心,对非分的欲望及时加以克制,对不良情绪及时看破其源头。
当你开始审视内心,那一刻,你就是圣贤。
守护善念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
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临事之际的一念善意,往往是最珍贵的。
因为它不受外来的任何影响,不受私欲的干扰,不受内心聒噪絮语的左右。
人要成事,一定要守护这一念之善,然后涵养扩充,终至自动自发,蔚为大观。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
非诚勿扰
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水往低处流,树向天空长,春天众花开,寒至百草衰这是自然之诚。
对父母不忤逆,对朋友不欺瞒,对事业不敷衍,对自己不妄求这是人性之诚。
人类只有时刻谨守一个诚字,才会有立身的基础和境界的提升。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
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
一有着,则私也。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一面明镜,人来时照人,物来时照物;人未来灵明虚空,物已去不留痕迹。
如果镜子心想:等会儿来的是人还是物?是美还是丑?对美心生渴望,对丑心生焦虑。
人去时,漂亮的想竭力挽留,丑陋的想努力擦去。
那么,这面镜子是否还明亮如初?
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只有将心灵融入当下,用明净的心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毁誉由人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
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
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
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动什么也别动心
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
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一语点醒梦中人。
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
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
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
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
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10
不可随声附和
群毁群誉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能附和。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我们都是演员,社会却不是戏台,没有可辨忠奸的脸谱。
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听其言、观其行,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把截人心的十字路口
除却进德修业,乃是一无所恃,所谓把截四路头也。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修身养性,不是细雨霏霏的工夫,需要雷霆万钧的勇气。
人只有一颗心,却似统率着千军万马,里面有君子,更有小人和歹徒有的贪美酒,有的溺肉欲,有的想劫掠,有的想篡逆。
柔弱的统帅,往往被裹挟着踏上不归路。
管住这些人,必须严明军纪,一言九鼎。
对妄图逃逸者,关紧门扉,把严路口;对守纪不严者,痛下杀手,不留后患。
只有这样,三军将士才会勇猛精进,往那提升德行的路上去。
经营内心的春天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二根穷骨头。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也许反过来说更合乎逻辑撑起二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
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
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
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
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无论大小与轻重,担起你应该承担的,你就担起了整个春天。
岁月是把雕刻刀
诚中形外,根心生色。
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岁月是一位雕刻师,善待他、培养他、成就他,他才能完成精美绝伦的作品。
妄念随生随克
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妄念是天上的云,是水中的浪,其存在是必然。
凡人谁也做不到妄念不生。
然而,同是心生妄念,却有圣患之分。
根源在于对妄念的处理方式不同。
妄念一生,随声应承,沆瀣一气这就会导致愚妄。
其实,妄念只是你的一个孩子,一个顽皮的孩子,而不是你的朋友,更不是你的导师,当然,也不是你的敌人。
妄念出来捣乱,要如慈父一般包容他,原谅他,但千万不要纵容他。
对其顽劣的一面,以慈父的爱心加以引导、规范,必要时也要痛加呵斥。
这样,妄念就不会伤害你,也许还会变为正念。
乌云滚滚,不会破坏天空。
浪花飞涌,何尝伤害了大海?
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5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5
治心之道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
阳恶日忿,阴恶曰欲。
治身之道,必防其患。
刚恶日暴,柔恶日慢。
治口之道,二者交惕。
日慎言语,日节饮食。
凡此数端,其乐维何?
礼以居敬,乐以导和。
阳刚之恶,和以宜之。
阴柔之恶,敬以持之。
饮食之过,敬以俭之。
言语之过,和以敛之。
敬极肃肃,和极雍雍。
穆穆绵绵,斯为德容。
容在于外,实根于内。
动静交养,啐面盎背。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人性本善。
之所以有不善,是因为本初之心受到了干扰。
因此,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清净自己的内心,无他,只需去除干扰因素。
对待恐惧
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予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
我虑则一,彼纷不纷。
(《曾文正公全集文集》)
不良情绪中,恐惧最扰人。
然而,细细想来,我惧的是什么?过去不可惧,事情已经解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嘛!当下不可惧,目所能及,手所能触,心所能思,证明我命堪当,何惧之有?唯一令人恐惧的,是还没有到来的事情。
可是,事未发生,皆为幻觉。
我们恐惧的,只是一个幻觉。
凝神静虑,守住当下,收回驰骛的心,再复杂纷乱的事情,我只是位看客罢了。
君子小人一念间
仁者物我无间之谓也,一有自私之心,则小人矣。
义者无所为而为之谓也,一有自利之心,则小人矣。
同一日也,朝而公正,则为君子:夕而私利,则为小人。
同一事也,初念公正,则为君子:转念私利,则为小人。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余今闷损至此,盖因身皆私意私欲缠扰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日自新,重起炉冶,痛与血战一番。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君子小人是一种动态的道德,不是一劳永逸的标签。
做人处事,当时时以仁义为标准规范自己。
做事对人,内心往往有大大小小的斗争,关乎利益小的,有小争执;关乎利益大的,有大战役。
在二者对抗中,要事事让仁义占了自私自利的上风,而终于息兵止纷,忠恕之情自动自发,此心方能中正和顺。
心忧天下为君子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尤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尤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尤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尤之,蛮夷猾厦则尤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尤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尤之。
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尤也。
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尤及此也。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一个做大事的人,不会为飞短流长、一时得失而斤斤计较。
为自身利益之一分一毫而不能释怀的人,度量只在毫厘之间:内心厚重为豪杰思夫人皆为名所驱,为利所驱,而尤为势所驱。
当孟子之时,苏秦、张仪、公孙衍辈,有排山倒海飞沙走石之势,而孟子能不为所摇。
真豪杰之士,足以振砺百世者矣。
(《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
追名逐利,虽千万人吾往矣,只可谓下人;好名趋利,心有忌惮不逾矩,此之谓常人;淡泊名利,是非于我如浮云,亦只是中人;和光同尘,危难之际挽狂澜,方称得上人。
追求上人的境界,需要坚定不移的志向,也需要深厚的积累。
汪洋大海,不会因表面飞溅的浪花而有丝毫改变;巍峨的高山,也不会因滚落几块巨石而有损它的形象。
真正的英雄,不是表面的魁伟,而是内心的厚重。
东风压倒西风
芳草成林,荆棘不锄而自悴:鸾凤在境,鸱枭不逐而自逃。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如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正邪虽不并立,却常交替往复。
而涵养心性,使正气沛然浩荡,正念朗照乾坤,便是修行的法门与境界。
内在决定外在
盖人禀阳刚之气最厚者,其达于事理,必有不可掩之伟论。
其见于仪度,必有不可犯之英风。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阳刚与洪亮的声音无关,与发达的肌肉无关,与雷厉风行的做派也无关。
阳刚,是气质自内而外的自然体现,是心灵得到充分滋润后向外散发的光华。
多读书,饱经事,胸中有韬略,其言语就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志向高,襟怀阔,心中充满正气,其仪表就会凛然威武、气宇轩昂。
阳刚,是果子成熟后的润泽,是百炼精钢的烁华,是学不来,也装不来的。
仁民爱物是天道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
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曾文正公全集杂著》)
张载所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是推己及人的大爱与人性根本。
1 《寒号虫》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原文: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元·陶宗仪《辍耕录》)
译文: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它有四只脚,一对肉翅,但不能飞。它的粪便就是古时用作行瘀的“五灵脂”。正当盛暑之时,它身披色彩灿烂的毛衣,于是自得其乐地叫道:“凤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毛羽脱落,难看得像只小雏鸟,就自言自语地叫道:“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
寓意:这则寓言告诫人们,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么对自己做人教导员高而盲目乐观;当碰壁之后,又对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观。
2 许奕,字成子,是简州人的文言文阅读答案许奕,字成子,简州人。因父亲的恩荫任长江县主簿。遭母丧,服丧期满后调为涪城县尉。庆元五年(1199),宁宗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签书剑南东川节度判官。
朝廷派许奕出使金国,许奕与骨肉亲人诀别,很快到执政那里接受指示请求出发,执政说:“金人索要的,还有很多没议定,如今将怎么办?”许奕说:“原来议论这些时,我曾说过增加岁币,归还俘虏还可以,此外还能屈从金人吗?不可行的,就应该以死相守。”不久他升为起居郎兼权给事中,因国事没什么起色他极力推辞,朝廷不允许。金人听说许奕的名字已很久了,十分恭敬地迎接他,正赶上金国皇帝避暑,离宫与京城相距二十里,这时金国皇帝特意为许奕回到京城。射箭时,许奕射中了十一个目标,于是终于达成和议。许奕回朝禀奏,皇上优待、慰劳他很久。许奕又上奏:“和议不可靠,应该修纲纪,训练将士,使屈伸进退的大权,重新归属我们。”门客中有因许奕出使金国议和的事来向他祝贺的,许奕茫然地说:“这是不得已啊,我深为天下惭愧。”
许奕升为吏部侍郎兼权给事中,议论驳回了十六件事,这些事都是贵族、宠臣妨碍政体的事。封还对刘德秀父母赠官、对高文虎授予宫观之职,这深得士大夫的赞许。杨次山被加封为少保、永阳郡王,许奕上疏说“:自古以来,对外戚过分恩宠,很少不造成祸患的,天道讨厌过分的事,发生祸患是理所当然的。杨次山如果推辞,就应该同意,如果想对他表示优待恩宠,那就越级升他为少傅,在陛下就是对他施以厚恩,在杨次山也知道这符合义理,这样不就了结了嘛!”又说“:史弥远极力推辞皇上的任命,应该同意以成其美。”奏疏献上后,没有答复。许奕就呆在家中请求到地方任职,他以显谟阁待制的身份任泸州知州。史弥远问他想说什么,许奕说:“近来看时事,调理保护的事情很多,而帮助朝政的意思很少,这对朝廷不利。”
安抚使安丙新立大功,每天都能听到对他的各种谗言,宰相钱象祖拿出诽谤安丙的文书问许奕,许奕感叹地说:“士不吝惜一死而被众口所困扰,也可悲啊。我许奕愿意用一百口人担保他。”钱象祖生气地说:“你就如此了解安子文吗?”恰好宇文绍节宣抚荆湖回朝,也说:“我愿以百口人相信许公的话。”于是对安丙的奇谈怪论马上平息,朝廷对他的任用更加专一。许奕和安丙十分相知,但有关职任的事一定要反复考察以求公正。后来士人大多背叛安丙,只有许奕用书信多次问候他。
许奕调为夔州知州,他上表推辞不登程,就改任为遂宁知府。他捐钱数十万缗替百姓纳税,又用盐利来养士,为桥梁修了数百丈的堤坝,百姓非常感激他,在学校中画像祭祀他。许奕升为龙图阁待制,加为宝谟阁直学士、潼川知府。连雨天使城墙毁坏,他拆去坏的地方重新修好,没烦扰百姓,也捐钱十二万缗替十县的百姓纳税,于是这里的百姓也纷纷在东山的僧寺祭祀他。
许奕天性孝友,给死者送葬,抚恤孤苦的人,对他们恩义备至。
3 文言文阅读 李大亮“陪葬昭陵”“谕以祸福”出自《李大亮》(《旧唐书·列传第十二》)。“陪葬昭陵”意为“陪葬在昭陵”;“谕以祸福”意为“把祸福向他们讲明”。
原文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
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
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4 任末好学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或依林木之下: 或
⑵更以净衣易之: 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3、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对你的启发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⑴ 有时 ⑵ 交换,换
2、(他)经常说做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来办成事情(成才)呢。
3、读书要有选择,要选读名人的好书
5 文言文《郭准救妻》的阅读答案及翻译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译文
郭淮出任关中都督期间,很得民心,也多次建立过战功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犯罪事受株连,应当一起处死派来逮捕她的官吏要人要得很急,郭淮让妻子准备好行装,限定日子就要上路州和都督府的文武官员和百姓都劝说郭淮起兵反抗,郭淮不同意到期打发妻子上路,百姓号陶痛哭、一路跟着呼唤不舍的有几万人走了几十里路后,郭淮到底还是叫手下的人去把夫人追回来,于是文武官员飞跑传命,好像救自家性命那么急夫人追回来以后,郭淮写了封信给司马懿说:“五个孩子哀痛欲绝,恋恋不舍,思念他们的母亲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我就会失去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如果死了,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司马懿于是上表魏帝,特准赦免了郭淮的妻子
6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译文 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朴宽厚少话语,年轻时参加过平卢军。
贞元中,跟随韩全义安定长武城,治军很有声望。贞元五年的夏天,三万吐蕃军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宁州,与吐蕃军在佛堂原大战,大败了吐蕃军,使敌方死者超过一半。
韩全义到朝廷去朝见皇帝,崇文便主管行营节度的政务,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崇文担任长武城的使者,囤积粮食勤加练兵,使得军队的名声大大地提高。
永贞元年的冬天,刘辟仗恃着军队造反,朝堂讨论去讨伐他,宰相杜黄裳认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这件事,便能够办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给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兼任御使大夫,又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说各镇的军队来讨伐刘辟。
当时经验丰富的专门征讨叛军的将领很多,他们人人都说自己应当被选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来都大大地惊讶了。高崇文在长武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平常便严阵以待好像敌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这时,宦官使臣到了长武,卯时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时就能率五千军队出发,兵器用品都不缺少。军队到了兴元,军中有损失旅舍食物的行为,高崇文把这些人杀了来巡行示众。
高崇文率军走西边从阆中进入,成功击退剑门的敌军,解了对梓潼的包围,犯上作乱的贼人将领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军队驻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职东川节度使。
在此以前,刘辟攻陷东川,捉住了节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让李康返回请求能够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过,崇文因为李康使军队打了败仗让东川失守,于是斩杀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处有一座鹿头山,据守着两川重要的地方,刘辟修筑城墙来防守,又连接了八座营寨,陈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势来抵御朝廷的军队。
这一天,高崇文在鹿头城下打败了两万犯上作乱的贼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样,没能够成功进入鹿头城,于是中止了进攻。第二天,又在堆打败了千万的敌军取得胜利。
堆在鹿头城的东面,高崇文派遣骁勇的将领高霞寓亲自击鼓,士兵们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连续攀登,终于夺下了堆,烧毁了他们的营寨,营寨中。
7 申屠嘉刚毅 文言文阅读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译文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他以能开硬弓的武士身份随从高祖征伐项羽,被提升为队长。又随高祖征讨黥布,被任命为都尉。孝文帝在位时,申屠嘉为御史大夫。张苍被免去丞相职务,孝文帝打算任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但又顾虑:“恐怕天下人说我因私情任用广国。”窦广国有才有德,品行很好,所以文帝打算用他做丞相,但考虑了很久,认为这样做不合适;这时跟随高祖起义的大臣多数已去世,在世的又没有可胜任的,于是便任命御史大夫申屠嘉为丞相,因他原来的封邑在故安,便封他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官清廉正直,家门不接待私人拜访。这时太中大夫邓通正盛受文帝的宠幸,前后赏给他的钱财,累计万万。甚至文帝还去他家饮宴,文帝对他竟是这样宠幸。申屠嘉上朝时,邓通常在文帝身旁。他看到邓通在朝廷上怠慢放肆,不遵守君臣问的礼节。有一次,丞相申屠嘉奏事完毕,乘机进言:“陛下的爱幸臣子,您可以让他富贵,至于在朝廷上的君臣礼节,则不可以不严肃!”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宠爱他。”申屠嘉下朝以后,端坐在丞相府,写了一道文书,命令邓通到丞相府来,若不来,就要杀头。邓通非常恐惧,便进宫告诉文帝。文帝对他说:“你姑且前去,我即刻派人去把你召回来。”邓通来到丞相府,摘掉帽子,打着赤脚,叩头向丞相谢罪。申屠嘉稳坐在上座,故意不还礼,并斥责邓通说:“汉家的朝廷,是高祖皇帝建立的,邓通你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臣,竟敢在殿上戏闹,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杀头。吏士们,推出去斩首!”邓通被吓得像捣蒜那样在地上叩头求饶,直碰得满头出血,仍得不到宽恕。文帝估计此时丞相已将邓通置于困境,便派使者带着符节去召邓通,并告诉丞相说:“他是供我狎玩的臣子,你把他放了。”邓通被放回来,对文帝哭诉说:“丞相差点儿把我杀了。”
申屠嘉任丞相后五年,孝文帝逝世,孝景帝继位为皇帝。过了二年,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受景帝的信任,地位尊贵,专权行事,现行各种法令,很多经他请求而变更。他还建议用贬降和处罚的办法削弱诸侯国的力量。丞相申屠嘉自感被疏远,他的意见不被景帝采纳,因而怨恨晁错。当时晁错任内史,他的衙署门向东开,很不方便,就在南面另开一门。南面开门之处,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得知这一情况,想借此事法办晁错,罪名是擅自打穿宗庙墙垣为门。便上奏皇上,请求杀掉晁错。晁错的宾客将此事告诉晁错,晁错连夜进宫晋见皇帝,把穿门一事归于景帝的命令。第二天上朝,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晁错。景帝说:“晁错所打穿的并不是宗庙的正式围墙,而是宗庙前闲地外面的围墙,是其他官员在里面办公,况且又是我让他这么做的,晁错没罪。”散朝以后,申屠嘉对他的长史说:“我真后悔,不先把晁错斩首,而先奏请,以至反被晁错所出卖。”回到官邸,便吐血而死。给他加谥号为节侯。
太史公说:申屠嘉可算得上刚正有节操了,但他没有韬略学识,和萧何、曹参、陈平相比,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8 卖油翁文言文阅读题答案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以钱覆其口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4分)
4、《卖油翁》的作者是 朝的 。(2分)
5、解释加点字词 (2分)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②但微颔之( )
6、翻译句子 (2分)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7、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 的道理。(2分)
8、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射:尝射于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 B以:以钱覆其 徐以勺酌油沥之
C去:久而不去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D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卖油释担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C康肃笑而遣之(派遣)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13、从文章可以看出,陈康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文段中两个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参考答案:
1、①斜着眼看。 ②盖。
2、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提示: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4、宋 欧阳修
5、放 点头
6、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7、熟能生巧
8、B
9、C
10、陈康肃是一个骄傲自大,但又知错就改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
11、翻译(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