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临终前没选出汗位继承人,那皇太极是怎么上位的?

努尔哈赤临终前没选出汗位继承人,那皇太极是怎么上位的?,第1张

努尔哈赤生前建立了八王议政制度,努尔哈赤驾崩,后金重大事情八王共同协商解决,皇太极登上帝位是八王协商的结果。

八王指的是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四大贝勒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四小贝勒是多铎、济尔哈朗、多尔衮和阿济格。

八王推举汗王继承人,当然是以优秀为条件。

八王之中,四大贝勒年龄较大,地位较高,战功卓著,四小贝勒年纪小,地位低,战功少,或者没有战功。因此继承人基本是从四大贝勒中出。

大贝勒代善有三件事让努尔哈赤很不满意,一是与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有暧昧关系,二是与努尔哈赤争府邸,三是和继任的媳妇一起收拾前妇的儿子。因此,努尔哈赤生前废除了他的汗位继承权。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没有继承权。

莽古尔泰的生母和大贝勒代善有染,被努尔哈赤休了。莽古尔泰为了向努尔哈赤邀宠,亲手杀了母亲,人设崩塌。

四大贝勒中最具备条件的就是皇太极,他能力最强,军功不少,最主要的是没有硬伤。如果是出于公心,八王推举新汗王,皇太极是理所当然的最佳人选。

有一种说法,努尔哈赤临终托孤大妃阿巴亥,让多尔衮继位,大贝勒代善辅佐。可是努尔哈赤临终只有阿巴亥在场,他说的话没有人证。而且努尔哈赤也没有留下遗诏,更没有物证。

阿巴亥有努尔哈赤的口头遗言,让他的儿子多尔衮继位,让大贝勒代善辅佐,她应该马上去找代善,说明情况,做通工作,可是她没有。

皇太极对自己的情况认识清晰,评估准确,把握及时。

皇太极知道,他能不能登上汗位,代善意见很关键。一方面代善自己有实力与皇太极争汗位,另一方面他可以推举别人继承汗位。

皇太极先做通了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工作,接着争取到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麟,然后让岳托和萨哈麟做父亲代善的工作。

岳托和萨哈麟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碰到了代善,提出让代善支持皇太极继任汗位,代善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四小贝勒中济尔哈朗也支持皇太极。有了代善的支持,加上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自己,他就有了五票,而多尔衮也就剩三票了。

现代我们都知道选举人必须是奇数,不然出现票数相等情况没法解决。可清代没这概念,八人选举,代善要是站在多尔衮一边就成了平局。代善这一票相当重要,他支持皇太极,那么皇太极成为继承人也就是确定了。

皇太极能当上后金的汗王,八王议政是基础,自身具备实力这是前提,运作到位是关键。

清太祖努尔哈赤驾崩之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了后金汗位。按照汉人王朝的皇位继承传统,一般是由嫡长子继承,而蒙古则是由幼子继承汗位。皇太极上有兄长,下有弟弟,为何汗位会落到皇太极身上,努尔哈赤是否留有传位遗诏呢?

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要在这么多儿子中挑选一个继承人并非易事,事实上,努尔哈赤直到临终,也没有明确指定汗位继承人。而是提出了由八位贝勒共理国政制度,汗王由八名贝勒选举产生。

01在了解皇太极这个人之前,我们先来了解皇太极的出身。

皇太极的生母是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努尔哈赤死对头叶赫部的一个公主,名叫孟古格格,她的表哥布寨曾经参加九部联军攻打努尔哈赤,最后被杀死。叶赫部请求归还尸体,努尔哈赤割了一半尸体还给叶赫部。

这么一看,我们就发现皇太极这个人的出身真不好,不过是努尔哈赤战利品的副产品。所以,皇太极从一出生就是带着心理包袱的,这就意味着他要比别的兄弟更努力,才能得到努尔哈赤的欣赏和信赖。

七岁的时候,皇太极就为家里管账,要知道,小时候他不叫皇太极,真正的名字是黄台吉。黄台吉是满族人常见的起名方式,就像汉人中的二狗、三熘子之类,台吉就是胖小子的意思。再在前面加上个颜色,就是一个比较地道的满族名字了。从努尔哈赤为他取名的方式就可以看出皇太极一开始是不受重视的。

皇太极本人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 他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惟有他识字,七岁的时候努尔哈赤让他管理家里的账,这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中是比较少见的。

书籍开拓了皇太极的眼见,也加深了他的城府。

十一岁的时候,皇太极的生母去世。二十岁的时候,皇太极就提刀上战场。三十三岁的时候,皇太极挤掉一个个政治对手。三十四岁的时候,皇太极登基。执政十七年,五十一岁的时候暴毙,死因至今是个谜。

02皇太极如何登上皇位一直是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皇太极确实是努尔哈赤儿子中最为厉害的一个。

当时,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四个巨头。

首先,是朱元璋的后代崇祯皇帝,虽然治国一塌煳涂,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另一个是陕西豪杰李自成,闯王一路闯来,号称有百万之师;

还有一个是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这个人自称拥兵四十万;

最后就是皇太极了。

这些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结果蒙古的林丹汗在青海病死,崇祯皇帝逼死皇后,砍伤女儿,自己在煤山上吊,李自成在九宫山战死,年仅四十岁。

笑到最后的是皇太极和他的子孙们。皇太极成为最大赢家有运气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技高一筹,不佩服不行。

03皇太极在政治上有四步高妙的棋。

首先,他纠正了父亲错误的民族政策。在努尔哈赤后期,对汉人采取了高压政策。皇太极觉得这样不好,只会激起汉人更激烈的反抗,对入主中原很不利。当然,我们不要指望皇太极提出满汉平等,但他提出善待汉人,在皇太极的治理下,汉人不再是奴仆,而是人民。对于逃跑的人,皇太极也主张顺其自然,不要严惩。

对于汉族官员,皇太极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以前,汉族的官员位居满族大臣之下,有种种限制,甚至病故后,妻子还要给贝勒们做奴仆。皇太极说这是不人道的,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汉族官员待遇,重用谋臣范文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遇到疑难问题,皇太极就问:“范章京是怎么看的?”

其次,皇太极有三大发明。先是将自己老土的黄台吉改为皇太极,接着是改族名为满洲,最后是改国号为大清。不要小看这三次改名,这等于是为自己的集团作宣传。

再次,先打掉二贝勒集团,再打掉三贝勒莽古尔泰集团,然后挟持大贝勒代善,废除集体领导制,自己唱主角。此外,皇太极还进一步完善八旗制度,设置了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军。皇太极还仿效明朝设置了“三院六部二衙门”。

最后,皇太极汲取父亲的教训,加上自己几次和袁崇焕对决都失败的情况下,认识到红衣大炮的重要性。红衣大炮原本叫红夷大炮,因为是西洋人造的,所以有这么一个称呼;但满族人看到“夷”字非常不爽,后来掌权后也掌握了话语权,改红夷大炮为红衣大炮。知道了大炮的重要性,皇太极在沈阳也开了一个工厂,仿制这种大炮。

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皇太极如何踩在三大贝勒的头上上位的。

04可以说为了当上最高***,皇太极是下了很大的苦工夫的。

女真这些游牧民族并没有嫡长子继承制,这就给了皇太极一个机会,虽然机会从一开始都是渺茫的。当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继承制度,努尔哈赤生前的意思是谁有能力谁上,但能力这个事没有硬性的标准,是人都认为自己有能力。

当时有四个贝勒掌握着大权,皇太极要做的是用排除法,将三个贝勒一一排除掉。努尔哈赤曾经在生前幽囚舒尔哈齐,二贝勒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所以汗位他是没有资格染指的,再加上他自己也犯下了一些过错。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哥,脾气暴躁,性格冲动,有勇无谋,之前曾杀死自己的母亲邀宠,所以很让人看不起,这样的人没什么威信,对汗位不会构成竞争威胁。

皇太极登上宝座的最大障碍是大贝勒代善,代善既有资格,也有威望,是可以继承汗位的。代善不仅立有许多军功,手中掌握着强大的兵权,而且为人宽和,有长者之风,深得人心。努尔哈赤生前对代善也是相当的倚重,所以皇太极要想和代善争夺汗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皇太极是一个心机很深的人,在内心里他认为代善这样仁厚的人根本不配成为最高领导者。

大福晋送饭给代善吃,代善傻呵呵地就吃了,但皇太极虽然接受了饭食,却并不吃,也就是两边不得罪,既不得罪大福晋,也不得罪老爸。这个秀作得那是相当的好,似乎是告诉世人,我皇八是个知大体、懂道德的人。这事情,在满洲贵族里闹得风风雨雨,代善的威望和声价陡然降低不少,争夺汗位的筹码一下子少了许多。所以,小福晋告发大福晋,很让人怀疑是皇太极在背后指使的。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失败抑郁而逝。大妃阿巴亥和两个庶妃殉葬。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

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就是这么一步步登上大位的。

执政初期,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共同处理军国大事,相当于集体领导制。

这肯定让皇太极很不舒服,打掉其他集团那是迟早的事。皇太极很轻松地打掉了二贝勒和三贝勒,代善是个聪明人,看情形不对,主动提出退出领导班子。

看到没有,皇太极能上位绝不是偶然,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力派政治明星。

努尔哈赤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帝王,当时吴三桂引进军入关之后,努尔哈赤就建立了清朝的政权。努尔哈赤的父亲当时在对抗明朝的行动中被误伤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还有父亲都在战疫中被杀害,当时努尔哈赤的势力比较弱小,所以又被扶起来,对抗其他的势力。不过努尔哈赤确实是一位英雄,后来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努尔哈赤的儿子确实是非常多的,优秀的也比较多,像代善、多尔衮等等,但是还是皇太极脱颖而出。

努尔哈赤当时比较宠爱的妃子是阿巴亥,他也是阿济格、多尔衮还有多铎的生母。当时代善是努尔哈赤年纪最大的一个皇子,因为长子褚英被废黜了,所以代善就成为了大阿哥,所以也被默认为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所以对于皇太极来说,这些人都是自己的绊脚石,皇太极需要一一的挪开。

努尔哈赤有一次在指挥宁远大战的时候被炮弹给擦伤了,虽然当时没有危险,但是伤势也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没有时间去处理,身后之事,这也就给了皇太极一些机会。皇太极首先是找到了代善,然后除掉了阿巴亥。因为皇太极知道,如果不除掉阿巴亥的话,到时候母凭子贵,三个孩子都会成为自己的竞争者,除掉了阿巴亥之后,这三个孩子的年纪还尚幼,又没有军功在身,到时候不会得到将士的认可。

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和另外四大贝勒共同辅政,然后让阿巴亥殉葬,和将士们一起商议继承人,这个时候多尔衮三兄弟已经失去了主心骨,已经不是皇太极的对手了,然后就被皇太极夺得了皇上的位置。皇太极上位之后就开始对四大贝勒动手了,看着这些人一个个的倒了下去,代善也吓得交出了权力,然后皇太极就大权独揽了改,国号为清,迁都沈阳,在历史上被称为清太宗。

皇太极继位具体经过: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正月新春,须发如银的汗王虎老雄心在,亲自率领号称二十万的八旗大军征讨世仇明朝。守卫锦州、松山、大凌河、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七城的明朝将军们,慑于八旗的军威,纷纷烧屋焚庐,丢弃多年储存的军粮军备退回关内去了。只有宁远守将袁崇焕率领他的二万守军固守不退,并发誓与宁远共存亡。宁远于是成了独居关外的一座孤城。

无论八旗军如何骁勇善战,无论身经百战的努尔哈赤怎样足智多谋善于指挥,三天的血与火的拼死搏斗,宁远城就像铜墙铁壁,屹立如故,大金国徒然地在城墙脚边留下堆积如山的八旗将士的尸体。

大金国实实在在地碰了壁 ,碰得很痛,他们带着冒死夺回来的弟兄们的遗骨,全军回师沈阳。袁崇焕实践了他用血写的誓言,取得了明、金交手打仗数十年来的第一个胜利!

不知是出于胜利后产生的幽默感,还是真的有乱敌军心的目的,袁崇焕又备了一份礼物,派一名专使追上缓缓撤兵的努尔哈赤,恭敬赠送,并传达了他的口信,说:老将军久久横行天下,今日竟败于我这后生小子之手,岂非气数所致努尔哈赤不动声色,十分大度地回赠了名马和礼物并致谢词,同时又约再战之期,颇有大将风度。

然而他心中的愤懑是不言而喻的。二月里回到沈阳,曾对诸贝勒说:“我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怎么惟有这个小小的宁远城不能攻下”为此,他长时间地闷闷不乐。连四月里征服喀尔喀蒙古巴林部的胜利,也不能消除他的忧伤。他感到疲惫、沮丧,他感到衰弱。

六月二十四日,他训示诸贝勒,并把训示书写下来交诸贝勒收藏,训示中重申“八家但得一物,八家均分公用,毋得分外私取;凡军中所获之物,毋隐匿而不明分于众,当重义轻财”的原则,再次确认他在天命七年所颁布的八王共治国事的政体。那就是八个儿子分别是八旗之旗主,为固山王;八固山王中,有才有德能接受不同意见者,才能继承汗位。臣子向汗王禀告请命时,八固山王要共理国政、共商国事。

这实在是努尔哈赤的一个梦。这种原始的军事共产主义只能在战争时期,只能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地方得到实现。可是大金国要永远打仗吗女真民族要永远以渔猎为生或刀耕火种吗

七月二十三日,自觉身体不适的努尔哈赤前往清河温泉养病;八月初,病体沉重,乘舟顺太子河而下,并遣人召大福晋来迎。舟入浑河的时候,大福晋阿巴亥赶到了,衰弱的老汗王却已经进入弥留状态。八月十一日下午,舟至距沈阳城四十里的瑷鸡堡的时候,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走完了他的人生。

他无疑是一位英雄,女真人的英雄。他结束了女真民族多年的分裂、内战和仇杀,用四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建立起统一的军队和统一的国家,并努力使它们日渐强大,饱受战乱、贫穷和掠杀痛苦的女真人民因此得到了多年未能得到的安定。

不过,他仍然没有脱出草莽英雄的范畴。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立志“救黎民于水火”的英雄。努尔哈赤虽然客观上起到了这种作用,但他主观上并没有为天下先的志向,没有那样高尚的使命感,在他,更多的可称为英雄气,或者说是征服欲。

战争就是战争,双方都无可避免地要付出极高的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但是努尔哈赤的一些没有道理的残忍行径,是不能用战争来为他解释和辩护的。

当年九部联军进攻建州女真而大败,联军总头目之一的叶赫部首领布斋阵前被建州女真所杀,叶赫已经认输,哀求努尔哈赤将他们首领的尸体归还,努尔哈赤竟下令将布斋的尸体一剖两半,让叶赫部领回血淋淋的半具尸身!这怎能不激起叶赫部族人的不共戴天的仇恨,以致顽强抗拒女真的统一,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口气

当初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拥兵自立的企图败露后,努尔哈赤不但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和他麾下的两员勇将,还把与此事有关的部将武尔坤吊在树上活活烧死!这无论是报复还是示威,都太过分也太不得人心了。

尤其是后金进入辽沈地区以后,不分青红皂白,成千成万地屠杀手无寸铁的汉人,努尔哈赤更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嗜血好杀、荼毒生灵、灭绝人性的凶恶形象。

这正是努尔哈赤的另一面,他的原始的野性的反映。原始的野性带给他顽强而蓬勃的生命力,同时,它更接近于兽性,表现出来,就是野蛮和残酷。

如果努尔哈赤不在天命十一年死去,继续再活五年、十年,继续他的政体国策;如果他的继承人也像他一样,或全盘接受他所有的这些不懂得收拾人心、缺乏政治远见的特点,那么,大金国也会像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的五胡十六国及五代十国时的那些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短命政权一样,刚露脸不几年,就消失在历史的厚重的尘沙之中,后人想要寻找他们的踪迹都很困难。

幸运的是,努尔哈赤的继承人是皇太极,一个新一代的女真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努尔哈赤崩逝的时间是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下午两三点钟;地点是在离沈阳尚有四十里的瑷鸡堡;身边除了一般侍从仆役之外,只有应召而来的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诸贝勒大臣赶来,轮班肩抬汗王棺柩,当夜初更时分才到了沈阳。此时最紧要、众人最关心的莫过于汗王对身后事有什么遗嘱。

对于皇太极登上地位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在民间自少流传三种。虽然努尔哈赤在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遗照,但是已经形成了八旗制度和四大贝勒联合执政的局面。当时的皇太极即是四大贝勒之一,也是八旗之一 ,再加上皇太极文韬武略非常出众。完全有实力继承可汗之位。对于他登上帝位,民间有这么三种说法。

皇太极继承可汗之位是依照努尔哈赤的遗命。当时努尔哈赤在临终的时候说皇太极可以继承我的位置。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努尔哈赤一生都在征战,而皇太极也是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期间显示出了胆识和谋略远超其他的皇子,努尔哈赤欣赏和认可皇太极也是非常正常。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太极可汗之位得来也是正大光明的。

代善等贝勒的推选而登上帝位,当时努尔哈赤去世,没有确定继承人。最有实力的大贝勒代善一方面觉得皇太极的才能远超其他贝勒,另一方面当时的大贝勒代善据说与大妃的关系不清不白,而失去继承皇位的权力,也与多尔衮有了矛盾,即使努尔哈赤当时有立多尔衮的想法,大贝勒也会不同意。最后大贝勒代善和他的儿子们与其他贝勒商量后推选皇太极登位。皇太极经过三次推脱,而登上帝位。

皇太极是通过计谋获得帝位。当时努尔哈赤本来是想把位置传给代善,皇太极和多尔衮并不是最佳人选。因为努尔哈赤儿子因为被人指责诅咒努尔哈赤。从而死在囚禁的地方。二贝勒犯过大错误,三贝勒性格暴躁,名声差。而最有资格的代善却传出与大妃的绯闻,继承的资格也失去。最后也只有皇太极符合条件,皇太极推辞三次而继位,这既符合礼仪,又可以试探其他人的态度。从这些版本可以看出皇太极无论通过哪种途径登上皇位,但是他的能力和心机都是和帝位匹配得。

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公元1592年11月28日申时-公元1643年9月21日亥时),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太宗文皇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称天聪汗,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为下阶段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努尔哈赤传位给了皇太极,在努尔哈赤死后,他的汗位由第八子皇太极继承,即清太宗。原来努尔哈赤确实立过继承人,他们分别是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可是后来,两人都被努尔哈赤废黜,长子褚英还被杀死。在处理完代善后,努尔哈赤再也没有立过继承人,还是采取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其中以四大贝勒为主。

1622年,努尔哈赤召集诸子,进行训诫,明确提出了选择汗位继承人的方法,那就是由诸王贝勒们推举,皇太极智勇兼备、屡立战功,因此威望很高。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质,皇太极都高于其他人。努尔哈赤死后,代善的长子岳托、第三子萨哈廉向父亲提议拥立皇太极。

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关系

皇太极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多尔衮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孝庄皇太后是皇太极的侧福晋;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册封为永福宫庄妃。从血缘关系来看,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弟弟。

多尔衮17岁,跟随皇太极外出作战,因立下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1644年,多尔衮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1650年冬,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两个月后,顺治皇帝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36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