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母良妃卫氏。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亡。 胤禩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
注:胤yìn :后代:~嗣(后嗣)。
禩sì :同“祀”。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亡。
"胤禩因出身不好而受压抑,反倒激发他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人品出众,识量不凡,仪表端庄,风度儒雅,丝毫没有<红楼梦>中贾环那种猥琐卑劣,因此曾博得康熙的好感 ,十八岁即被封为贝勒,在被封的弟兄中是最小的一个他又以仁爱自励,为人谦和有礼,倾心结交士人于是,朝中大臣交口赞誉,说他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 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都在康熙面前说他有才有德,心性好,这在胤禩,可能是半主动半被动的事说主动,是因为他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要争夺储位,就得争取人心说被动,则是因为他和其他皇子相争,本钱并不太多,惟一的本钱也就是人缘。 然而这个好人缘却害苦了他。 总觉得我们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还是非常的世俗,老八不过是输了,但不能抹杀他的才华,风度与努力。有人说他贪婪,为了皇位拼了一辈子却只留下骂名,可身为一个才华出众的皇子,怎么可能安心当一个享乐的贵族呢?他一定想要证明自己,更何况他生母地位如此卑微,心高气傲的他怎能忍受因为出身而屈居人下!人受环境支配,普通老百姓看来或许皇子的生活已经如同天堂,但生活在皇宫这个处处充满权力与等级的地方,恐怕谁都无法对皇帝这个位置毫无想法。 现在到处都是对皇帝歌功颂德或是戏说调侃的电视剧,书籍,可像老八这样的人却少有人关注。我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可现在却还有如雍正王朝一般对树立统治者高大全形象而将八王爷弄成奸猾恶毒反面角色的片子。到书店一看,满目皆是帝王传记,功臣事迹,那个曾经满朝文武支持的八贤王却又在哪里呢?我不禁失笑,难怪八爷要争帝位,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无论你怎样优秀,登不上那个位子,就会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千秋万代也无法翻身,尽管一代一代的人还会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他唯一的罪过,是德才兼备,以致老王夸赞,群臣拥戴,诸多阿哥爱护,成了皇子中出头的椽子,这才被康熙视为肉中刺,雍正视为眼中钉。因此,允的罪,无妨叫做“有才有德罪”,或曰“德才出众罪”。(摘自易中天<<品人录>>)
清朝历史要说皇位之争那个时期最激烈,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堪称第一。九子夺嫡主要原因是出于康熙本身,因为康熙废立太子,对各位皇子一视同仁的教育,让皇子们参与政事致使每个皇子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再加上清朝祖制立储选择择优而取等等原因造成了九子夺嫡事件的发生。随着太子被废,此时众位皇子们以八阿哥最为出众,同时也深受康熙喜爱并素有贤王之称,可是为何八阿哥最后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垂青呢?、有贤王之称的八阿哥是怎么样的一位皇子胤禩为康熙皇帝第八子,人称八贤王,但是其出身并不高,相对于其他皇子来说,八阿哥的生母地位更加卑微一点。
正是由于自己生母地位不高,胤禩从小就知道勤奋努力,以平和心态处事与待人,使其与众位皇子的关系比较融洽。加上胤禩聪明好学,长大后在皇子之中能力出众,极高的情商和颇晓人情世故,让八皇子被众大臣所称赞。康熙皇帝自然对这位八阿哥也是喜爱有加,让胤禩处理很多政务,每次康熙皇帝进行封赏的时候,往往八阿哥胤禩也在其中,足以证明胤禩在处理政务上的能力。甚至康熙的兄弟裕亲王对胤禩也是夸赞有加,众人更是称呼其为八贤王。八阿哥胤禩为何在九子夺嫡之中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垂青呢起始之初,八阿哥胤禩深受康熙喜爱,康熙皇帝甚至把太子母亲也就是赫舍里皇后一族中的女子许配其为妻。显然康熙也是想让胤禩以后辅佐太子的,后来太子由于结党营私等问题被废,此时的康熙其实并不想至太子于死地,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把太子党之事交予胤禩处理,相必大家都知道康熙的用意,本着胤禩有贤王之名,让其处理此事,定然不会至太子于死地。
可是这位胤禩却一改往日的贤明,对太子居然下了狠手,甚至想至太子于死地,这种做法让康熙很是失望。康熙是一国之君也是一位人父,各皇子之间夺嫡在所难免,可胤禩面对太子的作为直接让康熙心惊胆寒,太子虽废可毕竟是胤禩的兄长。不但如此,胤禩在处理太子一事的同时,还集结党羽,江南、京城、广州全国各个地方,只要有人求助于八贤王,胤禩都会用手中的钱财与权力为其处理。一时间,上至亲王官员,下至黎明百姓,无人不知胤禩贤王的名号。胤禩有了贤王之名以后,对皇位之争更加肆无忌惮,借他人之口,言自己之德。竟然让相士张明德等人以白气贯顶,有明君之相来向康熙、群臣、皇子们证明自己继承皇位乃是天数。
康熙在看到八阿哥胤禩的所作所为,对其不单单是失望,甚至于看到了以后,倘若让胤禩继承帝位,众位皇子性命堪忧。这是作为晚年的人父最不愿意看到的,兄弟相残是对一位老者最大的伤害。康熙作为一代帝王怎么不知胤禩用心险恶,如此之人怎可做一国之君。只能说八阿哥胤禩虽有贤王之名,却无贤王之实,胤禩看到的只是皇位,为了皇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而雍正看到的是黎民,为了黎民之福可以牺牲自我。两位皇子无论是性格还是做事,谁更胜一筹一目了然,八贤王胤禩只能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本身无君主之才怎能登上九五之位。
老八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虽然《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主角,而老八是大反派,但是假如雍正和老八是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物,大部分的人肯定更喜欢老八。朝廷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臣喜欢八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八爷自身的魅力。
八爷为什么有魅力,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他选择的人生道路和雍正不同。正如八爷最后对弘时所说的那样,一个贤字害了他。因为八爷自始至终就是按照社会的所认可的那一套价值观来为人处世,希望凭借着社会的认可来争夺皇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王朝》中的八爷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是个文雅之人,喜欢读书,绘画,并且非常有修养。这是当时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
他办事能力强,各种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他努力的维持和皇子、官员,读书人的关系,是大家心目中威望很高的皇子。
我们知道,雍正为了争夺皇位,辛辛苦苦争了一辈子。可是,八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辛辛苦苦经营了一生,又怎么会轻易的倒下呢?假如不是八爷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掉链子,八爷党绝对是能够拿下皇位的。
先来看看八爷党的势力,皇子之中,他有九爷、十爷、十四爷。文臣武将就更多了,推举八爷做太子的时候,除了张廷玉,几乎大部分的高级官员都站在了八爷这边。可想而知八爷当时的势力和人望有多大。
所以雍正继位的时候是非常艰险的。如果不是隆科多临阵投靠了四爷,加上邬先生的出谋划策,雍正是很难顺利继位的。原因就在于雍正实际上实力比不了八爷。这也是雍正个人的为人处世所决定的。雍正是走的孤臣路线,满朝文武大臣中,他没有自己的党羽。他得力的手下只有十三爷、李卫、田文镜、年羹尧和张廷玉这几个。天下那么大,文武百官那么多?雍正短时间上哪去找什么多官员?所以哪怕他当了皇帝,还得靠八爷的人去维持朝局。这便是为什么雍正继位以后并没有对八爷下手的根本原因。
从雍正的角度来看,他实际上也没有非要把八爷处死而后快。毕竟权力这个东西,自古以来,权力原本就不是通过简单的除掉某个人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增加自己的实力。所以雍正上台以后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培养自己的人,尽量扶持新生力量,来削弱八爷党的势力。所以他才会把科举考试看得那么重。为此,他甚至愿意替士子张灯,笼络人心。
假如八爷愿意放下以前的芥蒂,好好替雍正治理朝政,雍正是不会对他下手的。只可惜八爷愿意作最后一赌,弄出了八王逼宫,这就逼得雍正不得不对他动手了。
雍正元年正月十六日,遣皇十弟敦郡王胤俄等护送已故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龛座回喀尔喀蒙古;
雍正元年二月初十日,雍正帝因即位以来,施政受阻,被议者多,责皇九弟胤禟及贝勒苏努等,本日将苏努之子勒什亨革职,发往西宁,跟随胤禟效力;其弟乌尔陈因同情其兄,一并发往;
雍正元年三月十三日,以吴尔占、色尔图等“无知妄乱,不安本分”,遣往盛京居住,夺其属下佐领,谕称:“从前伊父获罪于皇考,贬其亲王之爵,伊等怨望,肆行诽谤。”“伊等希图王爵,互相倾害,陷伊宗嗣于死地。”吴尔占,故安亲王岳乐之子,色尔图,岳乐之孙,本年十二月,撤安亲王爵;
雍正元年四月初二日,命皇十四弟、贝子胤禵留遵化守陵,又命胤禵家人雅图、护卫孙泰、苏伯、常明等永远枷示,伊等之子年十六以上者皆枷;
雍正元年五月十三日,革贝子胤禵禄米。
雍正将与胤禩亲密之人尽行遣散,予以孤立,并多次谕臣下之人勿蹈朋党习气,可谓是敲山震虎。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罚,如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奉圣祖皇帝及其四皇后神牌升附太庙,在端门前设更衣帐房,但因其皆为新制,故而油气薰蒸,雍正大怒,命管工部事之廉亲王胤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太庙前一昼夜;是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雍正帝就丧事奢诽靡罪责胤禩之党。
雍正元年后期至二年间,青海战事吃紧,使得他将全部精力放诸于外患。但对于胤禩等人仍时加防范训斥: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皇十弟敦郡王胤俄从边外陀罗庙坐车入张家口关,署宣化总兵官许国桂奏闻,雍正帝密谕以“不可给他一点体面” ;
雍正二年四月初七日,责胤禩,谕诸王大臣:圣祖生前,因胤禩种种妄行,致皇考暮年愤懑,“肌体清瘦,血气衰耗”,伊等毫无爱恋之心,仍“固结党援,希图侥幸”,朕即位后,将胤禩优封亲王,任以总理事务,理应痛改前非,输其诚悃,乃不以事君、事兄为重,以胤禟、胤禵曾为伊出力,怀挟私心。诸凡事务,有意毁废,奏事并不亲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雍正二年四月初八日,因胤俄逗留张家口。再责胤禩;
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胤俄被革去王爵,调回京师,永远拘禁;
雍正二年五月十四日,处置苏努,著革去贝勒,撤出部分佐领,同其在京诸子于十日内往右卫居住,“若不安静自守,仍事钻营,差人往来京师,定将苏努明正国法。”本年十一月十九日,苏努卒于右卫戍所;
雍正二年五月二十日,谕责胤禩及其亲信,称:七十、马尔齐哈、常明等皆夤缘妄乱之人,为廉亲王胤禩之党,命将七十革职,六月二十一日,将七十连同妻子发往三姓地方;
雍正二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因言嗣统事,责胤禩、胤禟、胤禵;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裕亲王保泰因“迎合廉亲王”,被革去亲王;
雍正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因胤禩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雍正谕责其诡诈;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因胤禩管理理藩院时,不给来京的科尔沁台吉等人盘费事,再受谕责;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因胤禩等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可省运费事,雍正谕工部:此特胤禩存心阴险,欲加朕以轻陵工、重财物之名也;
雍正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汝福为胤禩之党,其伯父、宗室佛格任尚书、都统时,“凡事舛错”,将佛格、汝福均交宗人府监禁;
雍正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责胤禟“外饰淳良,内藏奸狡”,其属下人“纵滋骚扰民间”,命都统楚宗前往约束之;
雍正三年二月十四日,谕胤禩责“怀挟私心,遇事播弄,希动摇众志,搅扰朕之心思,阻挠朕之政事。”言:皇考梓宫运往山陵,向例用夫役二万余名,而胤禩密奏拟减省一半,胤禩又称上驷院畜马太多,欲行裁减,无非彰皇考糜费之名,或使将来有缓急时无所取资,此外又以破纸写奏章,祭祀所用破损桌案奉祝版,更衣幄次油气熏蒸,“胤禩非才力不及、智虑不到之人,而存心行事或此,诚不知其何意。”;
雍正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再责胤禩、胤禟、胤俄、胤禵,本日谕中又责阿灵阿、鄂伦岱二人乃胤禩等之党首,罪恶至重,命将鄂伦岱发往奉天,与阿尔松阿一同居住,使其远离京师,不致煽惑朝政;
雍正三年三月十三日,工部于行文时将廉亲王抬写,果亲王胤礼等参奏,谕:“如此方是,甚属可嘉。王大臣等所行果能如此,朕之保全骨肉,亦可以自必矣。”本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议革退胤禩王爵,谕称:“可任其妄为,伊妄为力竭,或有止日。尚望其回心归正,庶几与朕出力也。”;
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七日,议总理事务王大臣功过,胤禩无功有罪;
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尔泰军用之兵器粗陋,谕责管工部事胤禩。
一二年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且观其间数次谕责,皆因胤禩署理工部事务欲节省支出所致,此举皆出于公,却被雍正责为“存心阴险”,令人恶目而瞠,哭笑不得。正当雍正欲一鼓作气将胤禩诸人惩治殆尽时,他的心腹密臣年羹尧悖逆事发,使他不得不腾出手来先处置这个真正的危险。待年羹尧于雍正三年七月二十七日降为闲散章京在杭州行走,已成为笼中之鸟时,雍正正式向胤禩诸人动刀:
雍正三年七月二十八日,胤禟被革去贝子;
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议,胤禩应革去王爵,撤出佐领;
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四日,胤禵因任大将军时“任意妄为,苦累兵丁,侵扰地方,军需帑银徇情糜费”,经宗人府参奏,由郡王降为贝子;
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命每旗派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围防守,又于上三旗侍卫内每日派出四员,随胤禩出入行走,名曰随行,实为监视;
雍正四年正月初四日,胤禟因以密语与其子通信被议罪;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
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
雍正四年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留太监二人,本月间,令胤禩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本日雍正谕:“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胤禩之子,今胤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于胤祹,令其约束养赡。”次年,弘时被处死,削宗籍;
雍正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简亲王雅尔江阿因“专惧胤禩、苏努等悖逆之徒”,被革去亲王;
雍正四年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旨曰:尔等乘便行文楚宗,将胤禟唐之名并伊子孙之名著伊自身书写;胤禩及其子之名亦著胤禩自行书写;本月十二日,胤禩自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四日,将胤禟改名为“塞思黑”;
雍正四年五月初二日,禁锢贝子胤禵,其子白起甚属不堪,著与胤禵一处禁锢;
雍正四年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
雍正四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
胤禩共有罪状四十款,主要有:欲谋杀胤礽,希图储位;与胤禵暗蓄刺客,谋为不轨;诡托矫廉,用胤禟之财收买人心;擅自销毁圣祖朱批折子,悖逆不敬;晋封亲王,出言怨诽;蒙恩委任,挟私怀诈,遇事播弄;庇护私人,谋集党羽,逆理昏乱,肆意刑赏;含刀发誓,显系诅咒;拘禁宗人府,全无恐惧,反有不愿全尸之语。雍正称其为“凶恶之性,古今罕闻”。 一纸诏令,铁板钉钉,胤禩一生就此被盖棺定论。叹,叹。
同年八月二十七日,胤禟因腹泄卒于保定。未几,九月初八日,胤禩亦因呕病卒于监所。
对于雍正的咄咄逼人,胤禩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他利用职务之便,给雍正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主持康熙葬礼时提出,为了节省开销,可缩运送康熙梓宫夫役人数,同时改在陵寝当地采办建陵红土:制作大典所用的乘舆法物则用断钉薄板,敷衍塞责,致使祖宗牌漆流字漫,欲陷雍正“以不敬之名耳”。同时,胤禩继续结党营私。工部侍郎岳周拖欠了应缴的钱粮,胤禩慷慨解囊,代为完纳,布下人情。雍正将这些事早已记在心里,解决完他的心腹胤禵后,就对胤禩进行了猛烈地进攻。雍正四年召见群臣,声称“廉亲王允禩狂逆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至于罪恶的具体内容,则很空洞。二月,降胤禩为民王,圈禁高墙。三月,下令改名阿禩其那,意思为狗(有待证实)。五月,下令胤禩改名为塞思黑,意思是猪(有待证实)。同时,向内外臣工、八旗军民等宣布胤禩、胤禟、胤禵的罪状。胤禟被从西北押至保定,雍正命直隶总督李绂就地“圈住”,李绂给胤禟的待遇真正到了“猪狗不如”,以致胤禟常常在酷暑中晕死。八月二十七日卯时,胤禟逝于圈禁之地。九月初八,胤禩也逝于禁所。
《雍正王朝》中,八爷胤禩夺嫡失败,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势力越大越好吗?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就是全天下的官员都支持胤禩又如何,只要康熙皇帝不认可胤禩,他就必败无疑。
有不少人觉得胤禩不是输给了胤禛,而是输给了邬思道,胤禩实际上输在他从来没有争取到康熙皇帝的支持。胤禩的能力和心计绝对不比胤禛差,从他假传圣旨,夜审肖兴国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胤禩的狠毒。
但同样就让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胤禩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参与夺嫡太过积极了,锋芒毕露,审肖兴国这事被图里琛告诉康熙皇帝后,康熙皇帝连说两次其心可诛,从这一刻起,胤禩就已经失去多了夺嫡的机会,康熙皇帝怎么敢把皇位传给这样一位用心歹毒的皇子呢?
太子胤礽被废之后,康熙皇帝让百官在皇子中推举出一位合适的人选做太子,胤禩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自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太子之位,这里面有一个关键人物——佟国维,佟国维似乎一直都是胤禩的坚定支持者,但真的是这样吗?
推举新太子之前发生了一件事,张明德给胤禩相面,胤禩很果断的把张明德绑了,并将此事上奏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却说道:“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妖言,因为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
佟国维也在场,回去后他立刻联络官员们,联名上折保举胤禩,佟国维他从来不属于八爷党,或者四爷党,他只是康熙皇帝皇权的坚定拥护者, 这从他后来建议隆科多,耐心等皇上来找隆科多,再去押宝新储君也可以看出来。
所以很明显,康熙皇帝一个套把佟国维,胤禩都圈了进去,康熙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他提议大臣们推举新太子时,就已经料到了皇子们必定会联络自己的党羽,朝中必定暗流涌动,而他正好可以了解皇子们在朝中的党羽势力。
胤禩一党势力庞大,他以贤能收买人心,更是遭到康熙皇帝忌惮,所以康熙皇帝必须要打压胤禩一党,这也就有了后来康熙皇帝设家宴宴请佟国维这出戏了,佟国维组织官员们联名举荐胤禩,康熙皇帝对此并不满意,这次宴席最终的交易结果是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佟国维致仕前,协助康熙皇帝消灭胤禩夺嫡的企图。
在举荐新太子的会议中,佟国维以张廷玉举荐胤礽唯由,责骂张廷玉是奸臣,以自毁的方式极力捧杀八爷胤禩,他那句请康熙皇帝明示,目的就是为了让满朝文武都知道,康熙皇帝不同意立胤禩为太子,之后佟国维又和隆科多演了一出双簧,将佟国维联名举荐胤禩定性为擅自揣摩圣意,煽乱朝纲。
最终,佟国维致仕了,而胤禩再无可能被立为储君,隆科多得到了上位的机会,佟家仍然是举荐太子后的最大受益者。而胤禛在举荐新太子时,在邬思道建议下,推举废太子胤礽,夺嫡意图完美掩饰,在康熙皇帝心中也加分不少。胤禩会败给胤禛并不奇怪,他始终没有想明白,只有让康熙皇帝满意的皇子才能成为储君的人选。
康熙皇帝临终时谈到胤禩,说他处处学朕,处处学得不像,胤禩以宽仁收买人心,即便这种宽仁是真的,也只会将清朝彻底毁坏。康熙皇帝一直都很了解胤禩,而在他心中,胤禩从来不是治国的人选。
我们分别从电视剧《雍正王朝》和历史上,对这个事情做一下分析,我们先来说电视剧上面的情节。
自从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后,就有三个人有希望得到储君的位置,一个是八阿哥,一个是十四阿哥,还有一个是四阿哥,其中胜算最大的是十四阿哥,因为他之后被任命为大将军王。
即使像年羹尧,也有投向十四哥的举动,因为他的陕甘总督就是十四阿哥保举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是跟四阿哥保举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两人的默契,当年羹尧的陕甘总督被四阿哥拦下来的时候,年羹尧又赶紧去雍王府向四阿哥解释。
死鹰事件后,四阿哥都觉得自己没戏了,最后还是邬思道的解释下,才明白康熙的用意,最后在十三阿和隆科多、年羹尧的帮助下继承帝位。
雍正继位之后,面临着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西北战事,第二,新政受阻,第三,群臣不够忠心,第四,八阿哥等人暗中的阻挠。
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用八旗王议政这个事情,因为雍正想让八旗子弟自己耕种,得罪了旗人,想要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和地主。
最后,八爷等人,就与弘时,隆科多,还有几个旗主王爷向雍正发难,这才有了八旗王议政的这个事情。
那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是怎么样的,雍正继位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人心,而八阿哥之前被称为八贤王,威望很高,其实雍正继位,是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的,更多人觉得八阿哥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另外,还有西北战事的吃紧,雍正一继位,不好直接对八阿哥下手,就得先剪除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这几个人,最后再对八阿哥下手,那么就是水到渠成了,有的人认为雍正是有重用八阿哥的打算。
但那个,只是做表面功夫的,雍正从一开始就对八阿哥就各种挑刺,一些小事情,就对八阿哥发难,毕竟九子夺嫡确实是有点激烈,雍正对八阿哥等人是不信任的,正如,他对帮助他继位的年羹尧和隆科多也是不信任的,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子弘时。
首先,《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做四川总督靠的并不是八爷。
根据剧情,年羹尧是雍正的家奴,最初在杭州韩副将军手下当参将。然后四爷到江南募捐筹款,安排赈灾的时候,年羹尧出来效力,四爷在康熙面前表扬了他,最后康熙决定把他调回京,在权力核心附近晃荡。
四爷实现了他的诺言,办理完赈灾筹款的事以后,就把年羹尧推荐回京了。
注意,四爷这时候是没有办法调动和升迁年羹尧的,四爷既不是康熙,也不是太子,没有那个权力。但是四爷用了很聪明的办法,让年羹尧负责跟康熙报喜。四爷和十三爷还在江夏镇被一帮流氓折腾的时候,年羹尧用了五天四夜,已经把好消息送到康熙面前了。
能够直接见到康熙,年羹尧自然也就有出头之日了。当然少不了四爷在康熙面前的褒奖和推荐。
也就是说,年的出头,是靠四爷垂青。接下来,四爷领了追缴国库欠款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这一次,他重用了田文镜和年羹尧两个人。这两个人做事风格就很不一样。田文镜呢,虽然毫无保留,忠心耿耿,但是方法上是羞辱老状元,逼死老功臣,弄得来天怒人怨,还把太子的人也卷了进来,弄得康熙、雍正、八爷、十三爷都很尴尬。
而年羹尧就比较有保留了。十爷在街上撒泼的时候,年羹尧又要保田文镜,又不得罪九爷。先讲法,然后讲理,最后和十爷讲人情,最后实在不行了,自己来挡鞭子。这样呢,年在所有人心目中就留了个好印象。然后四爷追缴欠款这件事就算是失败了,其实本来也是会失败的。
看到四爷被打压了,八阿哥马上抓住机会跳出来拉拢四爷的人。当着所有人推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年羹尧这种有野心,意志又不坚定的,马上就拜八爷的码头了。当然这一次八爷只是端着,两个人还没有深度接触,只是心照不宣。毕竟,年羹尧是四爷的老手下了。
八爷其实什么都没做,给年羹尧提供机会和平台的是四爷,八爷只是在关键时刻慷他人之慨,做了个顺水人情。
在查百官行述这件事上,年羹尧还是为四爷发挥了大作用,屠尽江夏镇,抢先在八爷,太子之前拿到了百官行述的当票。这时候他为什么要效忠四爷呢,因为一废太子以后,上书房议新太子人选的时候,康熙已经明确表示八爷出局了。所以在屠江夏镇的时候,年羹尧是下的狠手,明知道这里是八爷党的小金库,也不留情面,杀得片甲不留。
太子二次被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议储君的事,太子,大阿哥,八阿哥出局了,有希望继位的自然是十四爷和四爷了。这个时候机会来了,边患来了,需要人带兵,而兵部这个时候在十四爷手上。
关于出任大将军王,需要下面几个条件——
首先这个人要能带兵。其次必须有稳定的后倾供应给他,当然也是约束和限制。八爷的策略,是让十四爷出任大将军王,还要怂恿他去争皇位,而自己掌管后勤,没想到十四爷是个人精。我去了前线,你在后面断我后勤,我就和前面死的六万人一模一样。所以十四爷各种忽悠,最后八爷党上当,推举八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