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胤礽被废除后,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选新太子,上书房三大元老重臣佟国维、马齐都支持八爷,为何张廷玉支持废太子胤礽,而四阿哥胤禛有争位的想法,却也要推举废太子胤礽呢?
(此文只说剧,不说史!)
读懂帝王心术的高手在《雍正王朝》中,“九王夺嫡”实际上只分为两派:太子党和八王党,老四胤禛和老十三阿哥是太子一党,而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是一党,而当时朝中呼声最高的是八爷一党。
而上书房元老重臣佟国维、马齐都联合百官,上书保举老八,而只有张廷玉一人猜准了康熙的心思,他独自上了一封密折,他保举废太子胤礽。康熙此时虽然对胤礽失去了信任,但废太子胤礽暂时还不能倒下,康熙此时要求大臣们推选太子,其实就是试探一下朝臣风向,所谓公选新太子,只是抛出的一个诱饵,试探各方势力的态度,并没有真打算废掉太子。
而读懂康熙这一心态的除了张廷玉以外,还有一个帝王心术高手,那就是邬思道。所以他提前写好了推荐胤礽复位太子的奏折,让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各自抄写了一份,让他们仍然推举废太子胤礽。
邬思道此招可谓一箭三雕,是高手中的高手。他给老四讲了一个老爷子分家产的故事,大意是有一个老爷子,年龄大了要把家产分给儿子,但是家产只有一分,儿子众多,谁都想要,老爷子左右为难,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然而家产最终却落到了一个从未争夺家产,只是默默做事的儿子手中。他这个“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其用意非常明显。而老四明显也听懂了他这个愿意的内涵。
推举废太子胤礽的目的第一:当时朝廷分为太子派和八王派,二者形成鼎立之势,而此时太子一旦被废了,那太子党的势力必然就会被瓦解,那就再没有谁能制衡八爷党了,这种结果对朝局不利,同时也对四爷不利,所以太子暂时不能倒,康熙和老四此时都需要太子。
第二:老四和老十三从小都受太子照顾,而且一开始站队也是很明确的,此时推举废太子既能表明他们的忠心,又能施恩于太子,同时还能给康熙留下一个顾及兄弟情分的美名,而且太子与妃子私通是重罪,根本不可能再被重用。
第三:此时的老四势力远不及老八和太子,与其贸然去争,不如退而求其次,在局面对太子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仍然推举废太子胤礽,必定会讨得康熙的欢心,留下一个忠君为国的好印象,毕竟最后立谁为太子还是康熙说了算,一旦康熙认为胤禛是合适的继承人,那么这个“不争”未必就争不到。
事实证明,邬思道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胤禛和胤祥推举废太子胤礽后,康熙对此一连说出了三个“好”字,并表示“朕心甚慰,甚慰朕心”,可见邬思道果然老道。
雍正王朝是一部颇有深意的电视剧,剧中每个人的对话和行为,都不是随便为之的,都是带着一定的深意的,在剧中有一段情节,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就是四阿哥胤禛的谋士邬思道在太子被废后,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废太子付出,邬思道为什么会建议四阿哥胤禛这么做呢邬思道的行为是对太子好处呢?还是对太子另有阴谋呢?
首先要说明一下,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废太子复出的举动并非有什么阴谋,只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已,邬思道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了解康熙皇帝,他知道康熙皇帝还对废太子胤礽抱有希望,甚至还会再次复立太子胤礽,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四阿哥胤禛博得康熙皇帝的欢心,而且四阿哥胤禛本来就与废太子胤礽关系不错,四阿哥胤禛推举废太子胤礽更加合乎情理,令人信服。
另外还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在废完太子胤礽没多久后,康熙皇帝有些后悔了,当时作为皇帝又不好朝令夕改,因此康熙皇帝便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让朝臣们推举新太子的人选,通过这次推举新太子人选也来测试一下,朝中官员们对于废太子胤礽的态度。
随后推举的新太子人选,令康熙皇帝失望了,大臣推举的人选是八阿哥胤禩,这个结果和康熙皇帝预想的结果相差甚远,康熙皇帝在看到这个结果后,失望中带着生气,于是康熙皇帝将气撒在了带动朝中大臣推举八阿哥胤禩的佟国维身上,另外就是差点成为新太子的八阿哥胤禩,佟国维先是被康熙皇帝怒斥,康熙皇帝在怒斥完佟国维后,佟国维被夺去官位。
康熙皇帝因为念其与佟国维亲戚关系和所做的贡献,只是夺去了官位,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的惩罚,八阿哥胤禩也受到相应的训斥,除此之外,也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而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由于听从邬思道的建议保举废太子胤礽而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这招看似是不争,但其实也是争了,这个争,主要是争得康熙皇帝对于四阿哥胤禛的好印象,因为争夺储位之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太过着急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慢慢的赢得康熙皇帝对于四阿哥胤禛的好感,四阿哥胤禛才会取得胜利,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邬思道在最初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废太子胤礽付出的行为是对的。
邬思道之所以能帮助四阿哥胤禛取得最后的胜利,主要是因为邬思道将康熙皇帝的心理和帝王心术猜得透透的,康熙皇帝的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深意,邬思道都解读的十分正确和透彻,邬思道在之前的情节中,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太子的名分早已定下,太子做了三十多年,朝中关系和政局也变得十分复杂,谁让太子倒台,将不容于朝廷,不容于天下,最终也不容于皇上,事实也确实向邬思道所说,让太子胤礽倒台后的八阿哥胤禩,从推举八阿哥胤禩新太子人选的事件发生后,八阿哥胤禩不仅没有当上太子,反而使得康熙皇帝从内心当中讨厌其八阿哥胤禩,对于八阿哥胤禩也没有重用和信任。
反而四阿哥胤禛由于废太子胤礽付出,得到父亲康熙皇帝的赞赏后,因此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和信任,康熙皇帝对于四阿哥胤禛的态度也跟其他的皇帝不一样,虽然表面上康熙皇帝一碗水端平,但是实际上康熙皇帝在心里萌生了想要四阿哥胤禛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想法,不过这都是在第二次废掉太子之后,不过康熙皇帝不会表现的十分明显罢了,之所以不明显的表露继承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自己所所选的继承人最终会落得和废太子胤礽一样的结局,这一点是康熙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
另外就是推举新太子人选就是个幌子,虽然康熙皇帝从善入流,是个明君,但是也不是什么事都听从大臣的,康熙皇帝是有自己判断的,新太子人选根本就不是推荐就能坐上太子之位的,最终的决定权是在康熙皇帝那里,康熙皇帝想要复立太子那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只是看康熙皇帝愿不愿意罢了。
事实证明康熙皇帝心中还是想要复立太子胤礽的,即便太子胤礽曾经让康熙皇帝失望过,失望归失望,太子胤礽毕竟从小是在自己身边长大,太子胤礽成为现在这样,康熙皇帝觉得自己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因此在康熙皇帝在第一次废掉太子胤礽之后,还想要再给太子胤礽一次机会,不过最后太子胤礽还是令康熙皇帝失望了,使得康熙皇帝最终选择废掉太子胤礽,永不复立。
而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通过保举废太子胤礽的付出,体现了与太子胤礽的手足情深,这一点是康熙皇帝喜欢看到的,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也算是投其所好,不然怎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呢。
太子荒*无道,居然跟皇帝的妃子搞在了一起,这是康熙所不能忍受的。此前种种事端全都集中在了一起,康熙脑门一热,就把太子胤礽给废了。
这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国之储君空缺出来,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这三十多年来,所有人都习惯了有太子的日子。包括康熙的所有儿子,都把太子当成自己的上级来看待,现在突然空了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康熙有35个儿子,其中24个能活下来的,里面又有9个在当时已经成年了。所以太子之位,这些儿子都有可能继承。
01康熙觉得势头不对,立刻要求大家推举新太子。
胤礽被废了以后,康熙立刻察觉到了政局的动荡。各方面势力都在摩拳擦掌,就等着剑拔弩张的时候了。
康熙明白,如果太子之位一直空缺的话,对大清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康熙打算选一位新太子出来。
不过这个时候康熙的脑袋就在转悠了,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件事,看出朝中哪些人是哪一个党派的,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太子的位置本来就不是这帮臣子所能决定的,但是康熙还是愿意试一试。所以康熙下了一道圣旨,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地方二品以上官员,都可以投票,推举新太子。
这道圣旨下达以后,几乎所有有机会的皇子们,都在动员自己身边的人。这就是康熙最想看到的事情。尤其是皇八子胤禩,这回也算是下了血本,基本上把该笼络的大臣,全都给笼络到位了。
他天真地以为,自己的老爸,真的会听这些大臣们的意见。即使不听,至少也能够做一个参考。至于其他皇子,那就显得比较尴尬了,尤其是常常得罪人的四皇子胤禛,压根就没几个人愿意投票选他。
能够参与投票的,都是朝中大员,或者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胤禛跟这些人还真的是不对付,这就导致胤禛成了孤家寡人。
02佟国维和隆科多这对叔侄,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佟国维是康熙皇帝的亲舅舅,隆科多按辈分,跟康熙皇帝,属于表兄弟关系。所以这两位在大清朝的分量,那是相当重要的。
这个时候的佟国维,依旧还是上书房大臣中的首位,相当于首辅大臣的地位。那么他说的话,当然比任何人都要有分量。
很不巧的是,佟国维一直以来,跟八阿哥胤禩的关系,那是相当亲近的。这次保举新太子,八爷党第一个找到的,那就是佟国维。
他们认为以佟国维的身份,出面保举八阿哥,这件事就算是成了!那么佟国维本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佟国维自然没有这么简单,否则也不会是官场不倒翁了。
他把自己的侄子隆科多叫了过来,告诉他已经保举他为九门提督了。这是一件大事,隆科多此前一点职务都没有,甚至还在战场上当过逃兵。
但是佟国维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那就是让隆科多跟自己撇清关系。当然他没有这么明说,他的意思是他这边保举八阿哥胤禩,隆科多那边就要保举四阿哥胤禛,这样一来他们家里就都有保障了。
可是跟佟国维撇清关系,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呢?隆科多想了一晚上,终于还是想通了,所以他跑到康熙皇帝那里,把自己的六叔佟国维给举报了。
他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佟国维希望达到的目的。如果佟国维保举八阿哥成功,那么大不了是牺牲了一个隆科多,他们家族一定是保全了。
如果康熙皇帝属意的不是八阿哥胤禩,那么佟国维可能就要下台了,但是他已经老了,没所谓了,反倒是隆科多,会因为这件事被康熙提拔上去,真正获得康熙的信任。
03新太子人选出炉,张廷玉和胤禛的态度让人咋舌。
第二天推举新太子的奏报,基本上都传达到了上书房。康熙前来一看,基本全都是推举八阿哥胤禩的,只有很少推举其他阿哥的奏报。
由此可见八阿哥胤禩,是这次新太子的不二人选。照这么来说的话,康熙是不是应该立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了呢?
这倒也未必,这个时候,康熙询问了上书房的几位大臣。其中佟国维是铁定支持八阿哥胤禩的,马齐作为和事老,也表示支持八阿哥胤禩,只有张廷玉没有表态。
张廷玉的态度让所有人吃了一惊,因为他所保举的人,居然还是废太子本人。这是康熙也料想不到的,此外四阿哥胤禛也表态,支持废太子胤礽继续做太子。
佟国维察觉到康熙的态度有异样,他立刻就明白了,再回想了此前康熙跟他说过儿孙自有儿孙福,应该让年轻人去闯一闯了。他知道,康熙的真正人选,那就是废太子胤礽。
所以佟国维自己跳出来,大闹了一场,甚至扬言张廷玉是奸臣。其实这都是一场戏,意思很明白,就是让皇帝赶快把他罢免了,让他回家养老。只有这样,才不会阻挡隆科多的仕途。
由此佟国维被康熙罢免,而隆科多被康熙正式封为九门提督,掌管全京城的军队。佟国维虽然倒下了,可是隆科多崛起了,而且隆科多还能走得更远。这表明佟国维其实没有输。
04胤禛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保举废太子胤礽?
胤禛作为众多皇子之中,比较有能力的一个,他自己当然也是想要做太子的。可是在推举新太子的过程中,他却表示支持废太子胤礽。
其实胤禛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点,他看透了整件事的目的。康熙皇帝压根就没打算立新太子,整件事不过是为了查看朝中党派关系而已。
太子这种职位,不是朝臣们去举荐就能决定的,真正的决定权,永远都在康熙一个人手里,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只要牢记这个道理,那么胤禛就不会走错路。
胤禛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支持废太子胤礽,主要目的有这么四个。
首先他要给康熙一个错觉,他是非常重视兄弟感情的人。此前他跟胤礽的关系就非常好,这次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兄弟。
其次他要告诉康熙,自己没有看破整件事的目的,自己只是一心为了朝局稳定着想,因为不管是哪位新皇子上台,都有可能引起朝局不稳。
再则他要表达自己对废太子的忠诚。忠诚这种东西,是非常昂贵的,在关键时刻体现忠诚,会让康熙皇帝刮目相看。
最后胤禛认为现在选继位人的时间还太早,康熙的寿命还长着呢,避其锋芒才能熬到最后,拿废太子胤礽做几年挡箭牌,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结局:康熙恢复太子胤礽身份,胤禛、张廷玉以及佟家都没有输。
整件事最大的失败,其实就是八阿哥胤禩的失败。他虽然表面上什么都没有做,可是结果已经告诉康熙,胤禩在私底下做了不少思想工作。
所以康熙现在特别反感胤禩的这种作为,这是在结党营私,这是康熙最讨厌的事情。那么这件事过后,胤禩基本上也就被康熙排除出了继承人的人选。
事后康熙将废太子胤礽重新拉上了太子的宝座,但是太子胤礽真的是康熙理想的继承人吗?当然不是,之所以把他拉上台,那是为了平息因为太子之位空缺,所造成的朝局动荡。
康熙需要慢慢去考察,看看这些皇子当中,到底谁比较有资格胜任继承人的位置。但是这个人肯定不是太子胤礽。所以说胤礽是做了继位人的挡箭牌而已,这也是康熙的无奈之举。
整件事中,受益者只有三方。
第一方便是张廷玉,他本来是上书房排名第三的大臣,可是经此一役,佟国维下台,马齐不知所措,张廷玉成功跃居上书房首辅大臣之列。
第二方便是胤禛,虽然康熙没有在实质上嘉奖胤禛,但是他已经从这件事中看出了胤禛是个好苗子,将他拉进了继承人的人选之中。
第三方也是最让人想不到的一方便是佟家。佟国维虽然下台了,可是隆科多又上去了。用首辅大臣的职位,换一个掌管京畿安全的九门提督,佟家还是不亏。
至少在接下来皇位交接的过程中,九门提督的分量,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佟国维不亏被称为佟半朝,他的所有算盘都不会让自己失算,这才是最厉害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