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与跟腱腱围炎属慢性损伤,初期在踝关节后下部有酸、胀或轻微的疼痛感,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变为持续性疼痛,特点是刚开始活动时疼痛感比较明显,活动开后明显减轻,而在休息以后病情又加重,常常由于这种有规律的疼痛,致使患者提踵和后蹬动作受限。
治疗方法
1,内服:消炎痛25mg 1天2次,强的松5mg 1天3次,维生素B6片20mg 1天3次。②中药内服:夏枯草20g,当归10g,川芎10g,黄筋藤15g鹿筋30g,银花20g,一枝黄花10g,茯苓20g,生米仁、独活、川牛膝各10g,生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③上方药渣加葱白10枚、松针1把,桔叶10张,煎汤外洗并同时按摩患处,1天2次。
治疗7天,观察疗效,治疗期间避风、寒、湿、忌辛辣厚味,尽量减少行走,穿软底鞋。
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等脚伤好了再去打球,如果去打球应该穿些鞋底软些的球鞋
负重提踵锻炼时足底痛,很大可能性是足底筋膜炎、韧带损伤引起的。
足底筋膜炎主要是由于足部特殊结构和或长期运动等造成的。
从结构上有导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筋膜过短或强度较差等,长期下来可能因行走时姿势着力不当,引起腰、髋、膝、踝等部位的疼痛。
由于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动,连续走上几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慢性损伤,导致足底筋膜炎。
足后跟痛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剌及脂肪垫变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临床上常见于中老年人,尤以女性为多见;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作痛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足跟疼痛,步行眺跃或长久站立时疼痛加重,活动片刻后疼痛稍减。由于此症与肝肾有关,所以有些患者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脉沉无力等症状。
处方: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0g,牛膝15g,鸡血藤30g,络石藤15g,海风藤15g,菟丝子15g(布包煎),木瓜20g,白芍30g,路路通15g,骨碎补30g,鹿含草10g,当归15g,杜仲15g,桃仁1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炙甘草5g。十付为一个疗程,每天一付,用1200克温浸泡一小时后,以文火煎至约800克药液为度,每餐服250克,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药,病轻者一个疗程可愈,重者三个疗程。疗效一般很好,祝你早日康复!
问题一:最近说脚后跟疼痛,会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疼的主要有原因有三个: 1、 炎症:跟腱炎、筋膜炎、滑囊炎、风湿性关节炎; 2、 温度的变更,忽冷忽热影响血液循环不好,像产后脚后跟痛,以及冬天脚冻的疼; 3、 创伤:骨折,韧带、跟腱拉伤等情况 这些都能造成你的脚后跟疼的原因,而足跟筋膜炎(也称为跟骨骨膜炎)占80%的比例,所以说脚后跟疼的真正原因,十有八九是跟骨筋膜炎
问题二:脚后跟底部疼是什么原因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
2: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
问题三:脚后跟疼一般是什么病,咋引起的呢 脚跟疼痛多和以下几种疾病有关:
1、足底腱膜炎:足底腱膜有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的作用。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其部位常常集中于跟骨结节腱膜起点处。
2、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过度受压引起的。足底筋膜由足跟部起,到前足止,是贯穿于足底的纤维组织。足底筋膜炎也可能引起足跟痛、足弓痛及足跟骨刺。跖筋膜炎患者通常在组里侧(跟骨与足弓之间的部分)受伤。跖筋膜炎患者的疼痛通常在早上下床后的第一步或长时间休息后再迈步的时候。
3、跟垫痛: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人到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
4、跟腱腱围炎:跟腱附着部位的腱周围组织因外伤或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肿胀、疼痛。患者跟腱粗大、有压痛。
5、跟腱炎: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导致的,例如打篮球。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如果得到及时的治疗,跟腱炎的恢复时间一般很短。但如果放任不治疗,跟腱炎可能会引起持续的疼痛或引发跟腱断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来修复损伤。
6、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7、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X线片显示,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但不是所有足跟痛都是因为足跟骨刺 但足跟骨刺一定会引起足跟痛。
除以上几种常见疾病外,跟骨骨折也可能引起脚跟疼痛,所以大家在出现脚跟疼痛症状后,要立即就医,在查明病因以后再对症治疗。此外,女性在怀孕期也可能出现脚跟疼痛情况,这和体重增加有关,只要多注意休息,用“足跟骨方世医帖”进行治疗。
问题四: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哪些呢? (1)脚跟痛是因为脚跟长期承受重物负担
以致造成脚跟部位的疼痛。脚跟痛之所以会造成许多人的困扰,主要原因是疼痛的部位是在我们每天日常生活活动一定要使用到的部位―脚底。因此,这个疾病也好发在每天需长时间站著或走路、跑跳等不同工作或职业的人,例如老师、美发理容业、工厂作业员、军人、田径及球类订T、外科医师等。
(2)腰椎型脚后跟疼痛
许多人脚后跟疼痛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腰骶部的马尾神经受到第4、第5根腰椎退行病变变形后(即骨质增生)引起了压迫R20;“窜痛”,从而导致下肢不适的。初期表现就是整个后脚跟底板疼,严重的还会伴有半个臀部凉、无知觉,大腿外侧麻、小腿麻等症状。
(3)外伤型脚后跟疼痛
在走路时,足跟踩着硬物或足跟部着地过猛等,都可导致足跟部的组织损伤,引起疼痛,这也是常见的脚后跟疼痛原因。
(4)骨刺型脚后跟疼痛
当跟骨骨刺(骨质增生)形成时,反复挤压和 可造成局部炎症反应,诱发足跟痛。跟骨骨刺并不是引起足跟疼痛的常见原因。
(5)慢病型脚后跟疼痛
由多种慢型疾病也可能引起足跟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士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常见的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骨滑膜炎、跟腱滑膜炎、跟骨脂肪垫变性等症。
脚后跟疼患者日常锻炼和护理
1收缩运动,脚后跟疼患者可以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扶墙以保持平衡,然后踮起双脚脚尖,再放下,反复练习。
2脚趾仰卧起坐,这可以强健脚底的肌肉组织。脚后跟疼怎么办,坐姿或卧姿都可以。
3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脚部卫生习惯,每日要用温水洗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脚部的健康。
4日常保养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建议患者还是用中药膏,足跟gu坊世医帖。
问题五:左脚后跟上边痛是什么原因 那里是肾部反射区,一般没事可能是休息不够所导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