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在课堂上发言举手需要举右手,但实际的课堂生活中,并没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同学可以根据自身喜好举手发言。
发言举手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一项礼仪规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能够保持教学秩序的有序流畅,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其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举手:一般指把其中一只手臂向上伸展,略高过头部,以示意要回答问题,表示不同意或者赞同等,若双手皆举,表示极度赞成。
在举手时我们理解这几个含义:
1、一般指把其中一只手臂向上伸展,略高过头部,以示意要回答问题,表示不同意或者赞同等;
2、若双手皆举,表示极度赞成;
3、有时用举左手和举右手表示分别表示两完全相反的意思。
举手投足有讲究
举手投足有讲究,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之中透露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教养,那么举手投足就要做要让别人看得起你,让别人感受到你是一个有素质的人,所以说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有讲究。
举手投足有讲究1除了交接、传递物品不可以用左手外,也不可以直接用手指指点人、物和方位。正确的姿势是右手自然握拳,大拇指一面向上,大拇指指尖指向目标。
那时候,我遇到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讲究和禁忌,还觉得真麻烦,现在仔细想想,那些讲究和禁忌也是人家的传统和习俗,自有人家的道理。
关于举手。我们在很多场合,说话的时候难免需要用手比划和指点。在马来西亚,你还真看不到指手画脚。对于用手,马来人在交际中相当讲究。
除了交接、传递物品不可以用左手外,也不可以直接用手指指点人、物和方位。比如,我出席马来人家宴的时候,主人向我介绍食品,对那些放置得稍微远一点的食品,主人也不得不用手来指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注意到,马来人向我指点远处菜肴的时候,右手自然握拳,大拇指一面向上,大拇指指尖指向菜肴。
在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陪同参观的马来人有时候为我们做一些讲解,少不得用手来指点解说的或者陈列品。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来人还是习惯右手自然握拳,大拇指朝上,大拇指指尖指向或者陈列品。马来人需要在人群里特别提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也一样以这样的方式指向某人。还有,给人指路,也是这个指法。
可以说,只要是用手指点,马来人一律以上述方式指点目标。不仅仅是大人,就连小孩子也是如此。他们祖祖辈辈沿袭这个规矩,一代一代潜移默化,代代相传。
在与马来人私下聊天的时候,我提及我们用手指头指点目标的做法,他们直率地告诉我说,在他们看来,用大拇指以外的指头直接指点目标,在马来人看来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对人、对物、对方向,马来人都天生怀有敬重之心。
另外有一件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就是每当看到十分可爱的小孩子,就会情不自禁地伸手摸摸小孩子的脑袋。在我国,这种行为表示亲昵和友善。在马来西亚,抚摸小孩子脑袋是马来人的大忌。马来人世世代代一向认为,小孩子的脑袋摸不得,抚摸脑袋会给小孩子一生带来晦气和厄运。在马来西亚,时时处处都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手。
关于握手,我在坦桑尼亚遇到的细节很有意思。我第一次遇到当地雇员,伸手和他握手,他伸出右手,同时用自己的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手腕部位,以这样的姿势和我握手。
起初,我还以为他的手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受伤了。后来,看到但凡年轻人接受年长者、低级别的人接受高级别的人握手的时候,一律以这样的姿势迎接,以表示敬重。而马来人握手别具一格,他们和我握手之后,紧接着用右手轻轻触摸一下左胸部位。
这样的举动,也是马来人与他们眼中尊者握手的规矩,握手之后再触摸一下心脏所在部位,以示敬重和真心诚意。
关于投足。在特定的情况下,穿鞋是有特殊讲究的。我第一次参加澳大利亚国防部组织的参观访问活动的时候,看到出行注意事项中有两条规定颇有意思。
一条规定是:凡是到军人食堂或者军人餐厅与军人一起用餐的时候,除规定随行的夫人们不可以穿裙子外,还规定她们一律不得穿露出脚趾的鞋子。不仅如此,在乘坐军用飞机的时候,随行的夫人们也必须遵守上述规定。
这不是专门针对和歧视妇女,因为在这样的场合,男士和女军人一律按照军队条例规定着装,不再需要另行制定什么特别规定罢了。
在另外的一些场所,别说穿露趾的鞋,无论何人,什么鞋都不可以穿。一旦踏进某个建筑,一律脱鞋。我在阿富汗维和期间,利用休假的机会去巴基斯坦拉合尔游览。
拉合尔有许多文化和宗教古建筑,每到一处,进门之前,我总会看到门口两旁遍地是鞋。第一次我不明就里,穿着鞋准备进入,陪我一起参观的当地朋友赶紧提醒我脱鞋。
我也就入乡随俗,脱鞋而入。脱掉鞋子,脚踩在地上,感觉还真不一样,一种很庄严、敬畏的感觉油然而生。当然,脱鞋的规定有多方面的考虑,在有些地方,没准也有保护古迹的涵意。
再后来,我又到马来西亚工作,对需要脱鞋的规矩就熟门熟路了。马来西亚人脱鞋的场合更多,不仅仅是宗教建筑和古建筑,就连进入我住处的楼里,来者都会主动脱鞋。当然,对于我的正式客人,我会叫他们不必脱鞋,我以玩笑方式告诉他们,到我这里就如同到“中国”了,“你们也入乡随俗吧”!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国家林立,民族众多,文化行为和文明方式也是千姿百态。在和世界各国人民相处的时候,彼此深入了解对方的习俗,互相尊重对方的传统,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和共同发展,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举手投足有讲究2一、涉外商务礼仪中的注意事项
1、进入室内场所后通常应脱下手套和帽子,脱掉大衣、外套、风衣等等。
2、室内通常不戴墨镜或其他有色眼镜,特殊情况下必须带有色眼镜是应主动说明并表示歉意,而且握手交谈时应该摘下墨镜。
3、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是可以在室内穿戴的。
二、涉外交往礼仪中的穿着要点
1、衣裤要整洁、干净,尤其是衣领和袖口。
2、穿长袖衬衣时应将衬衣扎在裤内,不要卷袖子和裤脚。
3、穿西装时,若西装是单扣或多扣,则应全部扣起来,双扣的可以只系上面一个。
4、男士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士穿凉鞋的话可以光脚,若穿袜子则不要将袜口露在衣裙外面。
5、涉外交往中应注意不要穿着睡衣、睡裤或者拖鞋接待外国客人。
以上就是穿着上的涉外礼仪知识要点。
三、涉外交往礼仪中握手的注意事项
1、先打招呼,然后握手。如果是初次见面,一般在介绍自己时主动伸手,如"Im Green, nice meeting you"同时握手。
2、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下即可,不可太用力。关系很熟的话握手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有时年轻的对年长的、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可以稍欠身,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敬重。
3、男士与女士握手,轻轻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
4、涉外礼仪中握手时伸手的顺序也有些讲究: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和妇女先伸手。
5、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握手前脱帽并摘下手套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四、涉外礼仪知识之谈话技巧
1、谈话时表情自然,语言得体,可适当做些手势,不要手舞足蹈地动作太大。
2、不要用手指他人,有这样的习惯的朋友可以手上握支笔或拿本书以消除这样的动作。
3、如果要参加别人的谈话应打招呼,比如说"Excuse me, may I join you"如果别人在个别私聊,就不要凑过去了。
4、尊重别人的讲话,别人发言时尽量不要打断,需要发言可以等别人讲完再说。
5、谈话中如果有要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并表示歉意,例如"Im sorry Ive gotta go Its very late now"
6、交谈过程中应目光注视对方,别人讲话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要玩弄其他东西或者老看手表,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五、涉外礼仪知识之谈话内容
1、自我介绍时,一般说说自己的姓名即可,也可加上自己来自于哪,例如"Im John Lee from Shanghai"
2、介绍别人时还应该说明和自己的关系,例如"Shes Susan, a friend of mine Shes from Beijing"
3、涉外交往中谈话内容尽量避免宗教、疾病、死亡、*秽等话题。
4、不要询问别人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问题。
5、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耻笑讥讽别人。
按国际商务礼仪,表决议案举右手。
相关说明
商务交往涉及的面很多,但基本来讲是人与人的交往,所以我们把商务礼仪界定为商务人员交往的艺术。人们对礼仪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人说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有人讲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
商务交往是讲究规则的,即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移动电话的使用,在商业交往中讲究:不响、不听,不出去接听,与人交往时寒暄之后要把手机关掉,以免让人感到是三心二意。
手是体态语言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聋哑人、交通警察,水上航行的旗语等,都是用经过规定了的手语或与别的道具结合而成的无声语言传递信息。我们这里谈的手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且是约定俗成的体态语言之一。对团干部可起到参考作用,以免在交际场合因手的无意识摆动,传递给别人错误的信息。
手的动作传递的意义
(1)手掌的暗示:摊开手掌,自古以来表示着真诚、忠心和顺从,发誓时用手抚心,法庭作证时将手掌高高举起,都是约定俗成的姿势。日常生活中有两种基本的手掌姿势为人们使用。
一种掌面朝上,像乞丐向人乞求时一样。当对方跟你交谈时,要想表示坦诚,往往先讲“老实说”之类的话,同时无意识地伸出一只或两只手掌,这实际上暗示一种请求,请求你相信他的话,这时他的话也往往可信。
一种掌面朝下,以手在压制隐瞒着什么。小孩说话,往往将手掌藏在身后。若有人把手插在口袋里或两手交叉胸前与你谈话,不愿把手掌暴露在你面前,那就得考虑他的话有几分真实。如果你有这种习惯,不想让人误解你没说实话,那就注意在交谈时将手掌自然地放开。
(2)双掌摩擦的暗示,传递着一种积极期待的信息。我们常用“摩拳擦掌”来形容准备做某件事、上战场时的心情,意味着做好准备,期待取胜。一位下级迈进领导的办公室,摩擦着手掌说:“主任,您交代的事已办妥了。”明显地,他期待上级的表扬。摩擦手掌的速度暗示所期望的事会有肯定的结果,但速度的快与慢显示了不同的心理特征。你与朋友商量合作办一件事情,他如果快速摩擦着手掌说,“照我说的这样办,行吗”他当然希望你回答“行”,但他期望结果是对你有利的;如果他以很慢的速度擦掌,同样说这句话,你可能会犹疑,他似乎心怀鬼胎,他期待的结果只对他有利。一些人在考虑计划或想心事时也会缓慢地搓擦手掌。在冷天里急速地摩擦手掌,那只表示他以此取暖,而非有所期待。
(3)指头的暗示:以拇指与食指或其他指尖摩擦,通常暗示对金钱的期望。你只要想想点钞票时的情形,就明白这种动作在人们心理中的痕迹了。你的朋友来找你借钱,也会有这种手势。如果你正在谈生意,就注意少用这种姿势,以免让人感到你贪得无厌。
拇指代表一个人的性格强度和自我,伸出拇指往往用来展示优越,高人一等,甚至侵略性。常见人伸着拇指自夸说:“我这个多棒!”也有以此夸别人的,但拇指的指向不同,夸别人一定会伸向对方,否则,拇指的指尖朝向自己。与别人交谈时展示这种支配性的拇指手势,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够诚挚。拇指还可表示嘲弄或不恭,当两人交谈,其中一人将四指握拳伸着拇指指向他人说:“这人不怎么样!”拇指成了嘲弄第三人的工具,这种姿势往往会激怒别人。
(4)两手的暗示:有时两手交叉,即十指张开,两两相对,钳在一起,表示有信心,经常伴随微笑,显得愉快。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它表示挫折或敌意,这时钳在一起的两手很用力,因而指尖发白。交叉的两手有三个主要的位置:脸部前面;坐时放在桌上或大腿上;站时搁在裆部。手的高度与这人的负面情绪的强度成正比。尖塔形手势,即两手的十个指尖两两相对支撑成尖塔状,往往显示自信心。有两种姿势,耸立的尖塔,指尖朝上,使用者一般在发号施令,表示意见;如果同时仰着头,表示他有自大、自以为是的倾向。
(5)两臂的暗示:双臂交叉在胸前,无意识地形成一道屏障以阻隔一些外在威胁,表现出紧张、消极或防御的态度,你可能感到交叉双臂会比较舒服,但对方的感觉可能是“与我无关”、“不参与”,是旁观者的姿态。如果你在与对方接触中发现有这种姿势,最好想到自己的观点可能对方不同意,即使他口头上同意你,继续谈下去会不得要领。你可以试着去了解造成对方这种姿势的原因,并使他改变成比较积极的姿势,如递给他一件东西,或摊开自己的手掌,请他表达他的真实意见。交叉双臂同时握拳,常常还加上咬着牙、涨红脸,表示着敌意和防卫,马上就要有口头或身体上的攻击,这种姿态更得注意。部分交叉两臂,即一臂横过身体,握住另一臂形成屏障,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示;有的更隐蔽些,横过身体的一只手不直接握住另一臂,而是另一手上或附近的物体,如手提袋、手表、衣袖,做出整理表带等小动作,这也是掩饰紧张。几乎任何人在各种场合都用过伪装的交叉双臂的姿势,一些社会名流紧张时也不例外。
(6)手指动作的意义:
OK手势,用食指与拇指勾成圆圈状,其余三指朝上,表示“好极了”,“同意”,“一切正常”,但在法国南部、希腊等地,意思恰好相反。
V手势,食指和中指伸出,张开形成一个V形,意为“胜利”、“获胜了”。
竖起食指对人不停地摇晃,意为“不赞成”、“不满意”、“不对”,还有“警告”之意……
手指轻轻而又频频地击桌子,表示不耐烦了。
两个大拇指相互绕着转动,表示他认为这“很没意思”、“闲极无聊”。
大拇指向下指,表示“反对”和“不接受”。
大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子尖,其余四指张开对人不停地摇摆,表示“轻蔑、鄙视、嘲弄、揶揄”。用手指指胸膛,表示“我”。伸出分开的拇指与食指表示“2”,西方人以手指表示数字是从拇指开始的,竖起几根手指则表示几。
两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无可奈何”、“毫无办法”、“毫无希望”。
坐在椅子或沙发上讲话时,双手交叉置于脑后,身体略向后倾,显示他有“优越感”,对对方及所说的话“不以为然”。
双手抬起,双掌轻轻摩擦,示意“我做完了我该做的事”。
手掌向下并翻动一两次,说明他认为“差不多”、“还算可以”、“还算满意”。
女子将掌心放在胸前,表示“我是真诚的”、“可以信赖的”。
举起手来不停摆动,表示“再见”。
公开讲话时手的放置
一个在发表意见的人,对于手的安放问题,确实值得留心。究竟两只手的位置怎么处置呢倘若可能的话,那便忘掉它们好了,让他们自然地垂直在身体的两边。不过万一你觉得他们讨厌,并觉得有些累赘,而认为插在衣袋里,或是放在背后,那也可以。总之一句话,总得使你的情绪安静,你切不要注意于两手是否妨碍你的动作,更不必顾虑什么听众会留意到你手的位置。手的位置,实在是演说者不必多加留意的问题,你应当将注意力集中于真情的流露,而两手仅是帮助你让真情流露的工具。在需要应用它的时候,可以立刻举起来,或放下去。不过你不要故意把手交叉在胸前,更不可勉强扶在讲桌上,这样就会使你的身体不能自由行动。而用两手故意去玩弄自己的衣服,那更会使听众转移注意力,并且显得愚拙。
下面几条原则,你应当注意:①不要重复姿势,无论任何一种姿势,重复了总会令人觉得乏味;②你如果做手势不要只从肘部做起,这样会使人感觉到你的手势不自然;③不要把姿势结束得太快,譬如当你伸出食指向前面指着,用这种姿势帮助你说话的语气时,你切勿立刻把手缩回,最好等到说完一句话之后,才缩回手臂;④要保持姿势的自然,是必须练习的,这种练习,也许在做时觉得有些勉强,但经过相当时日后,便可以渐渐地成为自然了;⑤你得注意,不要让你的动作或姿势减低听众对你说话的注意力,许多人的动作过火,反而使听众注意他的动作。
与手有关的礼节
(1)握手礼: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原敌对的双方,伸开手掌让对方摸手心,以示已放下棍棒石块之类的武器,证实自己的友好。见面时握手已经通行,但在有些情况下,先伸手虽说明你的热情,却不明智。握手表示欢迎,在伸手前须先问自己“我受欢迎吗”如果对方并不欢迎你,你先伸手就会很尴尬。在特定情况下,最好等对方先伸手,而自己可以先点头表示问候。一般客人未伸手,主人不必首先伸手抢握;客人伸出手后主人就须紧接着伸出手去,不得拒绝握手,如果你手上有油渍等来不及洗去,不便握手,应作个说明,表示抱歉。朋友、平辈见面,谁伸手快谁更为有礼;对上级、长者和老师,还是等对方先伸手吧。女性先向男性伸手。作为男士,即使被介绍跟一位女士相识,也还得看她意思如何,等她先伸出手来。祝贺对方,宽慰对方,表示谅解对方,真心诚意的话,应主动伸手。客人告辞,对你的招待表示感谢而有握手愿望时,主人应随即伸手。有时会出现例外,墨守成规,有时反会影响人们之间的自然交往,不必过分拘泥于某项规范。只要觉得自然,顺理成章,就不失礼。比如你首先向一位还没有注意你的熟人打招呼,伸出手去,并不惹人反感,还让人觉出你的热情。握手一般用右手。握手的轻重,时间的长短,往往表明热情的程度。用力重而时间长意味着热烈,轻而时间短则说明一般。但轻重长短还得视与对方的亲密程度,相互适应,无限度的用劲和延长并不有礼。时间一般2~5秒钟即可。即便老友相会,至多20秒钟足够。握手时请将手套除去,天冷或来不及脱去,应表示道歉。
(2)招手礼:这也是经常用得到的一种礼节。在大街上遇到熟人,送别客人等,招手表示打招呼、再见等各种意思。行招手礼用右手,其功能的差别靠招手的高度与方式的不同来显示。表示招呼对方时,右手高举过顶,并以目光示意;被打招呼的一方也应施礼回答,不可漠然视之。表示告别时,手高举过顶,掌心向前,左右不停摇动;另一方亦应答以这种摇手礼,最好配合以注目礼,直到对方从视线消失为止。如果是在送别客人,两人隔一定距离相望或在行进中,右手举过肩但不过头,掌心向侧面,面带笑容,配以目光示意表示“很高兴见到你,再会”。
(3)举手礼:即人们常说的敬礼,一般仅限于戴制服帽的工作人员应用,如门迎、仪仗队等。迎接国宾到达,政府官员到达、团体人员到达,检阅、升旗、奏国歌时,都应敬礼。警察等戴制服帽的人员在执勤时,在一定场合也应先敬礼,有的与人握手时也应先敬礼再握手。施礼时取立正姿势,五指并拢,由下向上竖直提起,右臂的上臂与肩平、手心向下,面带微笑注视受礼者(检阅、升旗、奏国歌时则应严肃)。举手礼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当时的骑士们常在王公贵族妇女面前比武,并把贵族妇女中的一个作为崇拜对象,称为炫目的太阳,骑士看到她,向她致意时,把手举起做遮阳光的姿态,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举手礼。
(4)拱手礼:即中国旧时礼节的作揖。亲朋好友聚会、聚餐或祝贺,见面时相互施以此礼。其姿势是,双手抱拳,举至下巴处前后摇动,气氛活跃的场合亦可推手或上下摇动。自己握住自己的手摇,代替了握住别人的一只手摇,来华的外国人认为这种礼节的东方气息浓厚,又文明又有趣,现在一般应用在非正式场合或气氛比较融洽时,如春节拜年、宴会、晚会等。
(5)合掌礼:行礼时面对受礼者,双掌合拢并齐,掌尖和鼻尖基本平齐,手掌稍向外倾斜,头微微向下。亚洲一些国家信佛教的人常用此礼。当别人向我们施以这种礼时,应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同样的礼节还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