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的“八阿哥”胤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康熙年间的“八阿哥”胤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1张

中国有句古话形容允禩再合适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阿哥的失败不是因为做了什么错事,恰恰是因为他太优秀了。康熙的皇子中胤禛和允禩是能力最强的两个,但是两个人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胤禛以铁面无私,勤于王事示人,而允禩则以温和显明,温文尔雅示人。在两人的斗争中,雍正往往是孤军奋战,而允禩则是众阿哥推举,群臣拥戴。这样一来,允禩就成了众阿哥中出头的椽子,由于他名声太大,拥护者太多因此引起了康熙皇帝的警觉。如果允禩只是一般臣子的话,他或许可以成为栋梁之才,但是他偏偏生在帝王之家,可谓时也命也。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夺嫡之患的朝代,无论才华还是势力最出众者往往结果是很惨的。曹操时代的平原侯曹植,李世民时代的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等都是例子。八阿哥的失败归根到底是因为他太过优秀,遭到了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的忌恨,因此最终不仅没有得到皇位,更是落得了“阿其那”的下场。

说起夺嫡,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什么叫夺嫡?夺嫡并不是指争夺皇位,更不是指篡位!所谓嫡者,嫡子也,清圣祖康熙帝的嫡子只有一位,那就是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所谓夺嫡,实际上指的是争夺胤礽的储位,而不是皇位。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下面很多东西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皇八子胤禩夺嫡是在何时失败的?

众所周知,雍正四年清世宗雍正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幽禁了胤禩,不久之后胤禩在幽禁地离奇暴毙。据后来溥仪、溥杰兄弟回忆,他们儿时玩耍时曾经无意中翻出了雍正帝下令处决胤禩、胤禟的密诏。雍正帝是二人的先人,他们似乎没有理由去刻意栽赃自己的先人。可见,胤禩、胤禟是被雍正帝秘密处决应该没有太大疑问。很多人也就此将胤禩夺嫡失败的终点定在了雍正四年。

其实不然,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正式即位,次年改元雍正。换言之,从康熙六十一年起,皇位都已经确定了,胤禩还夺什么嫡?实际上,胤禩夺嫡失败还要往前推更多年!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紧接着皇长子胤禔因为被皇三子胤祉告发以巫蛊之法魇镇胤礽以及暗示父亲清圣祖康熙帝杀掉胤礽,被康熙帝革爵幽禁终生。就在这个时候,胤禩似乎也有些急不可耐了。适逢康熙帝为了试探群臣态度玩出了“举荐”新太子人选的阴招儿,在胤禩的暗中串联下,不少大臣纷纷上书举荐胤禩,其中不乏康熙帝亲娘舅佟国维这样的重要角色。而这,恰恰犯了康熙帝的大忌!

首先是皇子与朝臣结党,这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此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帝本身,亲儿子也不行!其次,胤禩短期内能够号召那么多人为自己站台,足见其觊觎储位已非一日两日,甚至胤礽许多罪责难保背后没有胤禩的阴谋。此举更是深深刺痛了康熙帝作为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其三,胤禩的举动也让康熙帝认识到了儿子们之间早已斗得你死我活、无法调和了……为了避免儿子之间骨肉相残、祸起萧墙,康熙帝最终决定拿胤禩“明正典刑、杀一儆百”!不仅严厉斥责了胤禩、革去了他的贝勒爵位,而且公开否决了胤禩的皇位继承资格。不久之后,康熙帝复立废太子胤礽。实际上,这个时候,胤禩就已经被康熙帝打入另册了。

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第二次被废。就在胤礽被废两年之后,发生了著名的“毙鹰事件”。胤禩上贡给康熙帝的两只海东青最后变成了奄奄一息的死鹰……此事让康熙帝大发雷霆,认为是胤禩在诅咒自己。一怒之下连“辛者库贱妇所生”以及断绝父子关系的话都说了出来。自此,胤禩彻底丧失了皇位继承资格。而彼时,康熙帝仍然在位,皇十四子允禵也该没有出任抚远大将军,所有皇子手里都没有兵权。因此,说胤禩夺嫡失败与兵权有关,显然是牵强附会了。

为何不举荐十阿哥带兵?

这个问题本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康熙五十三年胤禩在康熙帝面前就已经彻底失势了。康熙五十七年允禵才出任抚远大将军,彼时胤禩还有资格举荐谁来带兵吗?更何况,兵者国之大事,康熙帝作为实权皇帝,让谁带兵,他不可能听别人的,亲儿子也不行!选择允禵出任抚远大将军完全是康熙帝自己的主意,谁也无法左右,潜邸时期的雍正帝亦然。提问者想必是小说和电视路看多了……

再说一说这位十阿哥。谁举荐他,康熙帝也不可能同意!康熙帝之所以选择允禵,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允禵是所有皇子中军事素养最高的。这是大前提,作为皇帝,康熙帝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对外用兵可不是喝酒,多喝一杯少喝一杯无所谓。如果允禵真不行,康熙帝是不可能将那么多军队交到他手里的。而这位十阿哥是真不行!

皇十子胤䄉,遏必隆的亲外孙、孝昭仁皇后的姨外甥,生母是遏必隆庶出的女儿——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无论是生母的地位还是母家的背景,胤䄉都是皇子中数一数二的,仅次于废太子胤礽!在胤礽被废之后,胤䄉是所有皇子中出身最高、背景最深的。换言之,胤䄉才是最有实力夺嫡的皇子。可偏偏就是这位,却甘心屈居胤禩之下,跟着胤禩起哄架秧子!可见,胤䄉是真不行。但凡他真有些许能耐,根本用不着依附胤禩。这一点从后来雍正帝处决胤禩、胤禟却独独留下了他也能看得出,雍正帝也认为他不足为惧。就这样一个人,康熙帝除非脑子被驴踢了,否则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让他带兵的。更何况,他是胤禩的铁杆,又有郡王爵位,让他带兵无异于是在给胤禩加码,在已经决定放弃胤禩之后,康熙帝有怎么可能让胤䄉带兵呢?

允禵之所以能够出任抚远大将军,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和胤禩一直若即若离,胤禩因为雍正帝的原因对他也是且拉且防。他俩是一路人,却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否则,野心勃勃的胤禩手里握着军队,康熙想善终恐怕都很难。即便善终了,皇位也基本上不可能落到雍正帝手里了。如此一来,继承皇位的只能是胤禩,而他恰恰是康熙帝最不想传位的皇子!

八阿哥工于心计,笼络人心是可以肯定的。他有继位的野心,不然他不必结党。要知道皇子的结党新老皇帝都不会容忍。

送康熙死鹰一说,绝对是被人陷害的,老八又不是傻子,做这种蠢事。何况老八的出身并不好,他对于谋夺嗣位希望的渺茫应该是有预期的,都忍了这么多年了不会做这种事。

康熙夸他,并不是一件好事。谁能说康熙对他这么好不是为真正的王位继承人打掩护呢?

康熙就算很喜欢八阿哥,就老八的出身也不能传位给他。他的生母良妃是林丹汗儿子的女儿,而大清的皇帝已经不需要更多的蒙古血统了。何况这蒙古血统是来自林丹汗的。而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后裔。

康熙对老八又过于残忍也是可以理解的。良妃的父亲曾拒绝向大清纳贡,良妃的哥哥更是在康熙对付三藩时联和蒙古王爷作乱,良妃也是在这是成为辛者库的奴仆。老八有这样家族血统康熙也会担心他的反噬吧。

康熙皇帝英明一世,晚年身边却发生了“九子夺嫡”的惨剧,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皇子们斗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四阿哥胤上位,成为雍正皇帝,他最大竞争对手老八则沦为阶下囚,甚至被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狗”的意思),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

“九子夺嫡”的过程异常激烈,各派系的一举一动,无不展现各方的智慧,也展现出了人性,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后世看到的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有一点不会有水分,那就是人性,笔者近来又重温了《雍正王朝》这部巨作,若有所思,今天我们就借故事中的情节,聊一聊八阿哥失败的原因,也说一说人性。

老八想当太子,于是费尽心机要搞掉老二胤,取而代之,这一点,康熙心知肚明,这也是人之正常心理,康熙皇帝也是乐意众阿哥给太子胤制造一点压力的,这就是所谓的“养狼计划”,要争当储君,康熙皇帝是希望众阿哥能公开的竞争,而不是私下扎小人、绊马腿,康熙也确实考察过八阿哥,可八阿哥却自己错过了机会。

都说八阿哥失势,是在刑部诱审太子门人肖国兴时,让康熙大为愤怒,连说其心可诛,其实,早在此之前,老八在康熙的继位人考察名单中给划出去了,热闹的推举新太子,只是引老八这伙人出洞,然后聚而歼之,之前的哪一次老八让康熙失望呢?就在国库亏空一案。

当时国库快没钱了,亏空达1200万两白银,这在康熙时是非常巨大的数字,而一直管理户部的就是老八,可老八不想得罪人,谁来借都给,导致如此局面。康熙说了,要在皇子挑一个去追比国库欠款,而当时,胤还在江南没有回来,如果康熙想让老四接这个差,就会等老四回来问问,可在老四没回来的情况下,在朝上就说挑一个阿哥,这话主要是给老八听的,毕竟老八当时就管着户部,接这个差是最合适不过。

康熙已对老八管户部时纵容不满,这次他是想给老八一个机会,看看他有没有担当,可老八却因为不想得罪官员,不肯接这个差使。在朝会上,八阿哥竟然主动要求辞去户部差使,这明显是想甩包袱,康熙在接老八辞呈时,有个眼神的特写,内心里想必对老八充满了的失望和鄙视。

康熙现在才算认清,老八是想当太子,但他并不想承受对大清朝的责任,老八眼中只有皇位,而没有江山社稷。为了一己私利,根本不体谅父皇的难处,这让康熙如何能把这江山交给老八?不愿意得罪人,那这大清朝还怎么治理?康熙末年的纵容,让官员们都成了硕鼠,急需强力整顿。太子胤不是这块料,康熙就着重看哪位皇子有这份担当。

谁出来替康熙得罪人,谁就能在夺嫡中争先,可这些皇子眼界非常短浅,只看到不想得罪人这一层,没有看到江山社稷这一层,胤也未必想接这个得罪人的差使,还是邬思道要胤一定要接,就是看出了康熙的心思,要为大清朝挑一个强硬的新主,如果胤也躲了不接,那本就不占优势的胤,更别想夺嫡成功了。

当老四说自己大不了做个孤臣时,康熙皇帝对其极为欣赏,也打定了重点考察胤的心思,至于花哨功夫做到极致的老八,早在康熙心中出了局,这说明一点:凡做大事者,一定要有担当,只会耍小聪明,到头来也一定会被小聪明误了前程。

首先,我们看皇八子胤禩夺嫡的资本是什么?

1,从小聪慧,懂得人情世故,待人和气,深受康熙的喜爱。康熙三十七年,17岁时就被封为贝勒,同时被封的还有年龄最长的皇四子胤禛,当时21岁。

2,能力突出,深得人心,威望较高,城府极深。雍正登基后这样评价这个弟弟:

“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所以,胤禩自己非常有才干,不然也不会受到诸位大臣的一致推举。

3,康熙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在公选储君一事上,得票最高。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胤禩才干优长,深得人心,威望又高,具备储君应有的条件和能力。

其次,康熙统治后期国家的情况。

在康熙统治中国的61年里,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剿灭葛尔丹,战争频发,内耗极大,民生凋敝,所以,一直用酷吏治国,用仁政发展。推行的前期,卓有成效,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但是到康熙统治的后期,问题就渐渐浮于水面上来了。社会风气萎靡,官场腐化严重,奢侈之风盛行。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112人。康熙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国家推行的“仁政”以使得官场乌烟瘴气,不可收拾,再加上“九子夺嫡”搞得康熙皇帝焦头烂额,倦于政事,此时的国家亟须一剂强心剂,需要一位严厉刚强、勤于政务的统治者重新为国家找出路谋发展。

最后,胤禩失宠的两大原因。

1,第一次废太子,大阿哥想嫁祸给胤禩,把张明德给老八算卦以及劝诫老八刺杀太子之事报告给了康熙皇帝。康熙对老八参与夺嫡之事表示惊讶,但是还是原谅了他。

2,废太子之后,康熙要求群臣推选储君,发现朝中以佟国维、马齐为首的多数大臣都推举胤禩。这与康熙皇帝想复胤礽太子之位的想法,差距甚大。同时,认为胤禩在结党营私,甚至差点斩杀了大臣马齐,重臣佟国维从此也一蹶不振。可见,这一次足以表明了康熙皇帝不选择胤禩的想法,把支持胤禩的大臣都打击下去了。

3,第二次废太子之后的第二年,康熙53年,也就是“死鹰事件”,彻底让胤禩退出了争储的舞台。

康熙皇帝深知结党的害处,不论是胤禩是主动结党还是被动结党,如果胤禩登基,诸位曾经支持他的大臣可掣肘新帝的执政,极为危害国家的统治。就像唐朝后期,唐德宗之后,几位皇帝都是在宦官的支持下当上皇帝的,像几位有能力的皇帝唐宪宗、唐武宗、甚至是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都深受其害。

就胤禩的性格而论,是仁爱有余严厉不足,堂堂康熙大帝的儿子,竟然还惧内,怕媳妇,这种过于“仁德”的性格,不适合治理当下民风,经济等各方面疲软的国家。同时,通过“死鹰事件”可看出,胤禩实在是有点粗心大意,给皇帝送的礼物,自己不处处小心、谨慎,不亲自来办,却委托给一个太监。是被陷害的也好,是海东青自己的问题也罢,这件事情处理的实在是过于大意。

八阿哥胤禩是康熙最有才能的儿子之一。他才华出众又得人心,得到了众多皇子、大臣的拥护。可惜的是,八阿哥胤禩没有被康熙立为太子。最终继位的是四阿哥胤禛。雍正继位后,胤禩遭到报复,最终被虐待而死。

八阿哥胤禩在朝中很有威望,皇子中如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大臣中如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马齐等,都倾力支持胤禩为太子。大阿哥胤禔也曾在康熙面前极力推荐胤禩。太子胤礽被废后,康熙多次让大臣们推荐太子人选,大臣们都一致推荐胤禩。可见胤禩多么得人心。但康熙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让胤禩当太子。与朝臣的不同,康熙帝一直对胤禩深恶痛绝,多次公开责备胤禩。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源于专制时代帝王们的一大心病。皇帝不怕皇子、大臣们贪钱、贪权,只怕他们太得人心,以至于影响他们的地位。皇帝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一旦失去权力,他们就会失去一切。所以帝王们对有可能威胁他们地位的人从不手软。八阿哥胤禩太得人心,已经引起了康熙帝的怀疑。皇子、朝臣都支持胤禩,更是有结党的嫌疑。康熙帝怎么能容忍有人动摇他的中心地位、影响他的权力所以他不仅不能让胤禩当太子,更要千方百计的打击他。康熙先是重新立胤礽为太子,以稳住局势。最后他又选择了四阿哥胤禛。

这就是胤禩的悲哀。假如他生在乱世,凭借他的威望、能力,是能够做出一番作为的。或者,他生在现代社会,同样能有出色的表现。可惜,他生活在专制时代,父亲又是权力欲望极盛的康熙大帝。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胤禩的母亲卫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五品文官,但因她是辛者库出身,比后宫其余人都低贱。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特勒阿哈”的简称,就是管领下食口粮人的意思,即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其中一部分还有罪籍。

这等出身,不用说是康熙朝,就算看遍整个清朝后宫,再也找不出比她更低贱的。

胤禩有这样一个出身低贱的母亲,让他备受冷落。皇帝不待见,兄弟们也看不起他。胤禩自小努力,胸怀大志。六岁起入书房读书,每日以名师大儒教以满、蒙、汉等文字,并辅以骑马射箭等。在众皇子中非常突出,因此,深受康熙喜爱。

康熙于三十七年第一次分封皇子时,他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这是他人生中的完美逆袭,从不受待见,被人看不起,到成为第一次分封皇子时的贝勒。

胤禩从小受冷落长大,这让他变得对人非常亲切,没有其他阿哥的骄纵和自高自大。年长的兄弟是看不起他的,他只能选择与比他小的皇子交往。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都是他的死党。朝中很多大臣也喜欢这个没有架子、逢人便示三分好的贝勒爷。

胤禩在江南文人中有极好的口碑。他的侍读何焯系当时著名的学者、藏书家、书法家。胤禩还曾托由何焯为其在江南购书,得当地人的好评,称他“实为贤王”。

胤禩的优秀和卓越的才能,让朝臣们忘记了他的出身,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好评。有了这样的声势,胤禩开始觊觎皇位,正式开始了他的争储之路。

康熙四十七年,索额图因涉嫌谋逆而被关押。此时,皇长子胤禔蠢蠢欲动,遭康熙严斥。胤禔自知无望承继大统,便向康熙推荐八阿哥胤禩,说看相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并且愿意替康熙诛杀胤礽。此番言论惹得康熙勃然大怒,康熙认为胤禩有希冀大统之心,对其予以防范。次日康熙再召众皇子至乾清宫,说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党羽相互勾结谋害胤礽,将将其锁拿治罪。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召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要大家推举。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感意外。次日,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说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令其备感不安。于是,十一月十六日,胤礽被释放。二十八日,康熙复封胤禩为贝勒。

胤禩第一次争储失利。康熙五十一年,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这重新燃起了胤禩的争储之心。可接下来发生的“毙鹰事件”,彻底让他失去了希望。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由于运送不当,到了康熙手里时变成死鹰。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责备胤禩,康熙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次年,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之后病倒,彻底失去了争储的可能。

此后,胤禩与胤禟等支持皇十四子胤禵。最终却是胤禛继位。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二月,胤禩被囚宗人府,身边留太监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胤禩被迫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

胤禩是康熙所有皇子中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但也是最有心机的一个。其实没有“毙鹰事件”,他也不太可能登上皇位。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 ”千古一帝”。除此之外,康熙皇帝的子嗣众多,24个阿哥是各怀才能,,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但是,他却唯独将八阿哥给彻底封杀了,甚至,还说他是假仁假义,自己看到就生气。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八阿哥做了什么事情,会让自己的父亲如此反感呢? 在1712年,康熙的大儿子,太子胤礽被废,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被废太子之位,想来也是再无翻身之日。这个消息被传开之后,「 ”八王党”们纷纷向八阿哥道贺,认为他将成为太子的理想人选。而这些举动,也让胤禩有点飘飘然。 在八阿哥看来,自己的父皇在三年之前,重新立大阿哥为太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而自己,却因为被众大臣推荐承太子位,受到迁怒。如今,太子再次被废,自己的霉运也该到头了,距离自己翻身之日,肯定会不远。 期盼被重用,想要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重生的八阿哥,不知道是哪根筋没有搭对,既然昏头涨脑地跑到康熙老父亲那里,假意的问道:「 ”如果大家还继续推选我当太子的话,我该怎么做呢?”接着,他又故作烦恼地说道:「 ”我宁可卧病不起。”意思是告诉自己的父亲,如果有人要推选我做太子的话,我就装病把,免得再保荐我。 话说,八阿哥这出自导自演的苦情剧,真是让人难以理解,这愚蠢的举动,还真的跟大阿哥有一拼。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惠妃纳喇氏果然带出来的都是「 ”人才”。正是老八的这个举动,才让康熙看出了他的虚情假意,所以,气不打一处来。 看着八阿哥这种假模假样,欲说还休的样子,康熙非常生气,当场就是一顿狠批:「 ”你不过就是个贝勒,还跑到这来跟我说这些没有用的话?你是过来试探朕的吗?你身为贝勒,有这样的非分之想,还跑来试探朕的口风,你这个行为真是大逆不道。” 康熙的话,给八阿哥当头一棒。自讨没趣的他,自知犯了错,赶紧跑开了。 康熙之所以这么生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己也很明白,现在胤禩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因为,八阿哥的确得到了很多大臣们的赏识,并且,之前也有很多大臣极力保荐自己。而此时的康熙,却年事已高岁月不多,所以,在八阿哥看来,自己受众臣推崇,没有人能跟自己争夺太子之位,因此,才这么得意妄为。 如今,太子被废,八阿哥在三年之前,就受到了众臣的公举推荐,所以,康熙如果一死,胤禩很轻易地就会被大臣们推选上台,登上皇位。而此时的胤禩,面对康熙如此直白的训斥,被喷了一鼻子灰,心里也是非常的窝火。 那么,八阿哥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为什么康熙对这个儿子如此不待见,心存这么多的芥蒂和疑虑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胤禩,天资聪慧,能力颇高,才智过人,他的聪明与才能是不可否认的。就连老四雍正,都说:八阿哥的才能和操守,在众臣中无人能及。甚至说:自己的才能跟八阿哥比也是旗鼓相当,不相上下。而很多人,对于胤禩的评价,都是:朴实、正气,有人缘,待人处事有风度,且在众多阿哥之间,他也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事实上,的确有很多的满汉大臣,以及皇室宗亲愿意与之结交。人脉广,评价好,这可不是靠单纯的拉拢关系、结党营私就能做到的。但是,这些在外人看来是优点、是长处的地方,在康熙的眼中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因为,在康熙看来,胤禩性情太过柔懦,而且,太会迎合他人,笼络人心,甚至,有点故意而为之,假仁假义之嫌。 比如,在1711年的时候,八阿哥的亲生母亲良妃卫氏去世,这让他感到非常悲痛。因此,八阿哥为母亲操办的祭奠非常隆重,即使过了三个月,胤禩还需要人搀扶走路,可见悲伤至极。而且,母亲的仪容画像,也一直供奉在他的家中。 面对这样的孝行,康熙却说他是沽名钓誉,因为,有人暗中举报他在私下里,曾经偷偷喝酒。另外,说丧事过了百日,还需要别人搀扶走路,也是装样子,而这其实,都是九阿哥出的主意。 都知道,康熙一直以来都非常推崇孝道,利用外儒内法的措施治理国家,但是,他实际上并不喜欢一味仁义的皇子,而更欣赏处事果断、刚毅、有魄力的皇子。而且,胤禩惧内的事情早有传闻,试问一个连老婆都怕的男人,做事柔仁性太强,有恩无威,绝对不是一个能够治理国家,执掌江山的合适人选。 就像康熙在众臣推荐胤禩做太子的时候训斥这些人说的话:「 ”你们推选八阿哥做太子,是想他上台之后,任由你们摆布吗?”所以,众臣们越是推崇八阿哥,康熙就越是要打压他。这一行为,当然也有康熙为了巩固皇权,不受他人挑唆摆弄,故意为之的成分。 康熙打心底里觉得,如果自己一旦遭遇不测,胤禩顺利上位的话,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搞不好要像明朝的一些皇帝一样,成为傀儡,被群臣所牵制。从太子两度被废,以及胤禵得罪康熙没有被罚,反被赏赐册封等情况来看,康熙从心里的确是更偏爱那些有胆有谋,敢作敢为的阿哥。 除此之外,康熙对待老八的态度和指责,有的时候也是无中生有,属于一味指责,甚至,是有点蛮不讲理。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康熙对八阿哥性格不是很喜欢之外,其实,对其个人威望过高,私党结派有可能威胁皇权意见很大。 可以说,康熙一辈子铁马金戈,独断专行,他怎么能容忍别人的威望超越自己呢?而且,在康熙看来,众大臣给自己推举的接班人的人选,并不是为自己解忧,而是一种 ,甚至,可以理解为逼宫,有要挟的成分。所以,在当时那个专制独裁的统治社会中,得人心的人,不一定得君心。 相反,越是得人心的人,越是离君心越远,更是容易遭到君王的嫉恨,变得不得宠、倒霉。因为,毕竟康熙还在位,还是一国之君,天下还是他的,他只会把江山留给他心中的理想人选,而不是大臣口中的理想人选。 在康熙的心中,天下是自己的,而非他人的,没人能够从自己的手中得到这大好江山,太子不行,老八更不行。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东华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04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