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转动疼,一侧肩膀疼痛,怎么样治疗

脖子转动疼,一侧肩膀疼痛,怎么样治疗,第1张

病情分析:颈部活动伴随肩部疼痛,需要结合临床考虑是否颈椎病,颈部肌肉劳损,当然如果是晨起出现,也需要考虑落枕。

意见建议:如果是先考虑落枕,肌肉问题而言,疼痛期间也需要休息,结合外敷中药,中医理疗,对症用药,后期无不适感也需要避免长时间单一姿势,低头,综合起来才能好转,建议你通过医生诊察,明确后才做后期处理。

双脚并拢或是开启与髋同宽,两手在体前十指交扣,吸气,两手往上延展。呼气,肩部放松向后向下移。再度吸气时,两脚脚跟往上伸出。呼气,脚趾尖往下延展到木地板。深吸气维持。(好多个吸气都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做者只训练手腕的一部分生活管理 保持稳定座姿。改正改进工作中的欠佳下意识体位,异常的工作中体位。选好枕头:枕头的大小要以平卧时颈但是屈,侧睡时无侧屈最合适。

枕头以置放在枕头颈后才为好这样可以保持头颈生理曲线,使椎节里外处在均衡放松情况。睡眠姿势不合理,不仅仅易造成腰腿疼,并且更容易造成或加重脊椎病。改进与调节颈椎骨在睡眠中的体位及枕头的硬软多少等,对颈椎病锻炼和缓解颈椎病病症是有一定优势的。能够在脖颈和肩膀尝试找一下是否有困扰,假如按上来以后会出现和平常觉得一样的疼痛感。

那表明颈肩的痛疼来自肌肉组织的肌肉劳损,能通过推拿的方法来解决,关键肌群是:颈部肌肉、肩胛提肌、枕下肌群、半棘肌等!处理肌肉组织失调难题关键标准为加强被减弱的肌肉组织,变软被绷紧的肌肉组织。换来讲之,对于之上病症,我们要加强头颈深层次及下背肌肉,松解术肌肉及上背肌肉。而人体在修补负伤机构的情况下,损伤的肌肉组织间膜 还会随修补的肌肉组织一同生长发育。而肌肉组织筋间膜。

恰好是细微的神经系遍布的区域,每一次的主题活动都是会牵扯到新生儿的神经丛,神经系统触突,因此痛感出现异常明显。颈椎病引起的肩部手臂的疼痛感能够开展恢复牵引治疗,必要时还要内服止痛药物及其改进循环系统的药品开展用药治疗,平常应注意保持稳定的座姿及其坐姿,防止低下头时长太长,尽量减少睡高枕头,防止加剧病况,留意多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和经常熬夜。

应该是颈椎病!对于较轻的病例,只要适当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药物,再辅以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每可获得良好效果。西药常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1)消炎痛:每次25mg,每日3次。孕妇、溃疡病、精神病人禁用。

(2)炎痛喜康:每日20mg,1次饭后顿服。

(3)布洛芬:每日12~18g,分3~4次口服。本药副作用较小。

(4)双氯灭痛:每次25~50mg,每日3次。本药副作用较小。

中医对颈椎骨质增生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在辨证分型上,一般主张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包括肝肾阴虚和气血虚弱型,实包括风湿寒邪侵袭,痰湿内阻和气滞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后,肝肾不足,气血渐虚,卫外不固,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脉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而致。

症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黄芪15g,片姜黄12g,生姜6g,苏木10g。

本方益气和营,祛风利湿,为风邪偏胜,麻木较重者而设。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莶草、路路通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2)痰湿阻滞

中年以后肾气渐虚,气化无力,水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且体虚易招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滞颈部经络而发病。

症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黄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

本方燥湿化痰,理气通络。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

由于外伤和劳损,使椎体缘组织间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滞经络发为本病。

症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没各9g,元胡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姜黄12g,穿山甲10g,地龙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虚弱

年老体弱,气血衰少,气虚则腠理不密,风湿寒邪乘虚侵袭,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血虚筋骨失去濡养皆可致病。

症见: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月经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 5g,生姜6g,大枣4枚。

本方益气温经,和营通痹。若兼风湿者,酌加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肾虚者,酌加*羊藿、菟丝子、狗脊等,以补肾阳、通督脉。

(5)肝肾亏虚

肾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体弱,肝肾精血日渐亏少,筋骨失去滋荣而致。

症见: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耳鸣,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法:益精补肾,滋阴熄风。

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当归9g,炙甘草9g,黄精24g。

本方能滋补肝肾真阴而熄风。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莶草、鹿衔草祛风湿止痹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86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