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足好。足着地时弓形有泻力作用,减少对人体的直接冲击。
怎么区分扁平足和高弓足的不同:
脚部有所谓的骨科病足弓,是指人脚底内侧自然出现合宜的弧度,足弓就像是拱桥,帮助人们在走路吸震、适应地形、稳定,如果足弓不明显,或是足弓过高,都会影响走路的稳定度。足弓不明显或根本没有足弓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扁平足,俗称「鸭母蹄」;足弓过高,则称为高弓足。
可以先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先塬地踏步10下,然后停下脚步,请人从后方观察,如果看到较多的小拇趾,表示重心靠内,较属于扁平足;如果看到较多的大脚趾,表示重心向外,倾向为高弓足。
另外,若照镜子从侧面看,内侧中足可见塌陷,即是扁平足,如果足弓过高,地板和足底形成明显凹洞,就是高弓足。
扁平足 概述 扁平足是以足纵弓降低或消失为特征的畸形足。因韧带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好发于青少年,具有遗传倾向。 治疗措施 轻、中型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以往曾提倡赤足在沙滩、草地上行走,训练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对足跗间关节的稳定作用和提高足纵弓。也曾推荐穿各种矫形鞋,希望矫正扁平足。但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扁平足并没有矫形作用。只能减轻局部不适和疼痛。因此,对有症状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龄在10岁以下者,可采取被动或主动牵伸小腿三头肌、缓解因该肌痉挛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适。穿鞋底后内侧加厚03~06cm的Thomas矫形鞋,或在鞋底内面加一厚05~075cm的足纵弓支持垫,均能减轻或消除疼痛和不适,但无矫形作用。 若非手术治疗不能解除疼痛,且影响负重行走和穿鞋的中、重型扁平足,病人年龄>10岁者,则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有肌腱移位、韧带紧缩等软组织手术,也有跗间关节融合,三关节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术,但是,单纯软组织手术、单个跗间关节融合术因疗效不好,已被摈弃。目前多倾向于软组织和骨性手术联合应用,其疗效则明显提高。 通常依据X线片测量,确定足纵弓下降的部位后,选择手术方法。Giannesstras手术是舟楔关节融合,跟舟跖侧韧带紧缩及胫前、胫后肌腱移位,适用于舟楔关节韧带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其疗效较好。其手术要点是:①经足内侧纵切口,显露距、舟、楔骨和胫前胫后肌腱;②从其点处切断胫前、胫后肌腱,跟舟跖侧韧带,并在距、舟、楔骨的内侧,掀起一条由前向后的关节囊,韧带瓣,注意在该瓣深面保留一薄层骨片。③切除舟、楔关节软骨,从舟、楔的跖侧向背侧分别钻一骨孔,两者在背侧的深面相汇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肠线或尼龙线固定舟楔关节在矫正的位置上;④紧缩缝合关节囊、韧带瓣及跖舟跖侧韧带后,再把胫前、胫后肌腱断端编织缝合在一起,从舟骨所预制骨孔的跖侧,把胫前胫后肌腱向背侧牵拉,并缝合固定到足背侧的骨膜上;⑤术后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术后初期可有过度矫正的现象,但负重行走3~4周可逐渐消失。 距舟关节松弛型扁平足,往往有明显的跟骨外翻畸形。病人尚未发育成熟,采取Grice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既能矫正扁平足,又不影响足的纵向发育。该手术通过外踝前方斜切口显露跗骨窦,去除跗骨窦的骨皮质后,填入自体松质骨条,并用一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用石膏外固定直至植骨愈合。对于年长儿童或青少年,足三关节融合术也是一值得推荐的方法。 发病机理 病因尚未阐明,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本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病理观察足跗骨无发育性畸形,但连接距跟、距舟和舟楔关节的关节囊的韧带却较正常者松弛,使足负重时跟骨在距骨下方发生内旋,其前端向背侧及外侧移位,距骨则向跖侧及内侧移位,导致松弛的跟舟跖侧韧带更加松弛,不能支持距骨头,使足纵弓降低,跟距韧带松弛致使跟骨外翻,则加剧足纵弓下降。 临床表现 年幼儿童多无症状。往往因鞋底异常磨损才引起家长注意。肥胖患儿和青少年患者久站时,出现足底疼痛和小腿部不适。通常不负重时足弓尚存在,但负重检查可发现足纵弓降低或消失。临床上可分为三个类型,但均要在负重时观察足纵弓的改变,轻型:足纵弓降低;中型:足纵弓消失;重型:足纵弓消失,并有足内侧缘凸起,距骨头移位至足跖侧即内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时出现跟腱短缩及后足外翻。 X线检查应负重条件下摄足正侧位X线片,主要在足侧片测量足弓的角度改变。①沿距、舟、第一楔骨及跖骨长轴中心画一条直线,再于舟骨中央画一条与其前后关节面相平等的直线,并与每一条线相交叉。通常足弓两条线呈直角相交。若病变或韧带松弛发生在距舟关节,舟骨、第一楔骨及跖骨中轴线与距骨中轴线相互不连续,并在足跖侧形成角度,距骨中轴丝经过舟骨跖侧1/4处。如果韧带松弛出现在舟楔关节,距骨中轴线则位于第一楔骨的跖侧,而与舟骨中心的垂线直角相交。当通过舟骨中心的直线向前后延长,均位于距骨和第一跖骨的跖侧时,表明距舟和舟楔关节均有韧带松弛。②距骨跖屈角:沿足跖侧画一条水平线与距骨中轴线相交。正常值为265°±35°。当距骨有跖屈畸形时,此角度增大。③距舟背跖角:在负重的正位片上,沿舟骨远端关节画画一平行线,再画一条距骨中轴线,两线相交所形成的内侧角称距舟背跖角。正常值为60°~80°。此角>60°表明有距骨移位。 鉴别诊断 扁平足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别。当诊断因韧带松弛所致的原发性扁平足时,应仔细做好鉴别诊断,除外因副舟状骨畸形,第一跖骨短缩、先天性马蹄内翻术后并发的扁平足,还要排除神经肌肉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所致的麻痹性扁平足,以及大脑性瘫痪所致的痉挛性扁平足。根据发病年龄、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X线检查,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高足弓低足弓和标准足弓的区分:
高足弓(短足弓): 由于足弓较高以致身体的重心往往被承载在前掌和后跟处,显然的足弓处没有承受身体重量,因此运动时巨大的体重都聚集在脚跟与脚掌上,以及一些于外足刀上。
低足弓(长足弓): 平且低之足弓而造成身体重量平均分布在整脚上,因内腰承受重量也比其它大,因此须找一些较肥胖之鞋样。
正常足弓: 重量均匀的分布在前掌、外腰边缘和后跟上,此足弓曲线是较长于高足弓,因而脚的受伤机率会降低,且比较容易找到适合之鞋样。
高弓足:(Congenital Cavus)又称爪形足,是一种以足纵弓较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畸形。少部分为先天性发病,多数为3岁后发病,系神经系统疾患所致,如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空洞、遗传性神经疾患等。
低足弓又称扁平足: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只有少部分儿童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的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
标准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及第1~3蹠骨构成。此弓较高,有较大的弹性,故又称弹性足弓,起缓冲震荡的作用。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构成。此弓较低,弹性较差,主要与维持身体直立姿势有关,故又称支持弓。弓横弓由三块楔骨、骰骨及蹠骨的后部构成。
如果不是先天性也没有受过外伤的话,平足是有可能康复的。注意锻炼,同时要特别注意减轻足弓压力。
肌肉力量不足很难维持正常的足弓,所以要锻炼,平足的自我锻炼方法很多,平时脚趾向下抓握,向上提拉都是锻炼,随时可以做,通过对足底的肌肉、韧带和小腿后面的肌肉的锻炼,它们强壮了,平足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与康复。
平足的另一个原因,是前足和足弓长期压力过大,减轻前足和足弓压力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鞋的问题,多数的平足都是穿鞋不当造成的,不要穿任何带跟的鞋,都会加大足弓压力,加重平足。平底鞋一定比带跟的鞋有利,穿平底鞋比穿带跟的鞋行走能力更强,症状也轻一些。平足患者多用脚跟和脚外侧走路,就可以轻足弓压力,缓解症状。试验一下:赤足或穿平底鞋,前脚踩一本18毫米左右厚的书,脚跟踩地,体验一下平足的症状是否有减轻。
如果有减轻的话可以用一种前高后低的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可有效减轻前足和足弓压力,是一种有效的前足和足弓减压鞋。这种足底受力的改变,可减轻韧带负担,有利于平足症患者的行走,也有利于酸痛感的减轻。而且对健康有益无害。负跟鞋在有些三甲医院可以买到。
特别注意:对于运动鞋也要加以甄别,很多自称高级运动鞋的,其实是带跟的旅游鞋,这是造成青少年平足的主要原因。任何高度的鞋跟都会增加足弓的压力——高跟鞋高度有害,中跟鞋中度有害,而绝非有益无害!有一篇科普文章《鞋与健康的是是非非》,说得很清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