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有32死穴
以下是参考,主要是学习交流,没什么深仇大恨千万别伤人,因为伤人即伤己。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的主要穴位有几个?是什么?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 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冲穴 少冲穴
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 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 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血海穴 阴包穴 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你好:
考虑颈椎病,颈椎病的可能性很大,建议去医院做颈椎CT检查一下,
此病是慢性退行病变,属于无菌性炎症,建议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传统膏 药,根据穴位治疗,强筋健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不仅能控制阻止骨关节病的发展恶化,而且患者是康复后不易复发
祝早日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重表现,特别是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死亡率最高,约有1/3~1/2的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前死亡。尽管采用各种抢救方法,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仍在10%左右。但及早发现梗塞前先兆症状并予以处理对患者赢得抢救时机仍十分重要。 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发因素 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劳累过度、饱餐,尤其是进食脂肪过多的食物太多,造成本来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此外,便秘后用力解便、各种感染、休克、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动过速及气候突变等,也可使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发作较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常伴有出汗现象,疼痛发作时患者烦躁不安等典型症状。但仍有4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症状并不典型。 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症状时,应考虑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有些病人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有些病人无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而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部酸痛等,这些症状常被误诊为胃肠疾病、感冒、牙周炎、胃炎、关节炎等而贻误抢救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可在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中青年及老年人中发病,且因症状不典型不易被重视而延误诊断。因此,有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专家提醒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了心肌梗死这样的严重后果,就要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从血管闭塞到心肌坏死到死亡,有一个时间差,最佳的抢救时机是发病后1小时内,最高时限是12小时,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医生、病人要早期识别心梗信号,心梗常在后半夜或凌晨发生,半数以上病人无先兆。病人不要盲目等待天亮,以免丢失治疗时机;有些社区、工厂医务室不敢转送病人,就地等待也耽误了抢救时间。切记:“有胸痛,上医院”。
1,心前区痛一年,阵发性,伴肩背放射痛,伴心慌胸闷,活动后重。心电图有心律不齐,心脏彩超基本正常。平时熬夜吸烟。
2,无症状性心狡痛可能性大,心脏微血管堵塞而引起痛。
3,饭后重不能排除消化系统问题,胰腺炎可能。
4,建议行胸透检查排除肺部胸壁问题。痛时验尿淀粉酶排除胰腺炎。24小时心电图监测心功能。
5,正规医院咨询查体。
病情分析:
这情况要注意颈部的肌肉拉伤等原因造成的可能,以及患处的淋巴结肿大造成的影响。
指导意见:
注意对患处的保护,注意体温变化,可以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来进行治疗,必要时到外科及时的检查患处的光片、彩超检查等,并且进行有针对性治疗。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的主要穴位有几个?是什么?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 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冲穴 少冲穴
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 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 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血海穴 阴包穴 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急性很严重,会危及生命胃穿孔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穿孔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溃疡的部位,其次决定于溃疡发展的进程与周围组织器官。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溃疡病穿孔在发生穿孔的初期,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呼吸短促。约1~4h以后,病人觉四肢温暖,面色恢复常态,脉搏有力,血压回升,体温可略高于正常。此时如不来就诊常延误诊断。一般穿孔12h以后,多转变成细菌性腹膜炎,全身软弱,口干、恶心、呕吐,由于刺激横膈而引起呃逆、体温升高、心悸气短、尿量减少,血压开始下降,病情不断恶化,以至发展到真正休克。 穿孔发生之前数天,往往胃痛加重。但约10%的病人可无疼痛,这并非溃疡发展迅速,而是早已存在,临床上可无自觉症状。另有15%左右的病人溃疡病史不很清楚,故一般只有3/4的病人能从病史中提示溃疡病穿孔的可能性。一旦溃疡突然穿破,病人顿觉上腹部剧痛,难以忍受,以至被迫卧床,因此病人多能清楚地回忆起发作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当时的情景。疼痛可放散至后背或右 胃穿孔 肩,根据胃肠内容在腹腔扩散的量与方向而定。刺激横膈的顶部,病人觉肩部酸痛;刺激胆囊后方的膈肌与腹膜,病人觉右肩胛骨下方疼痛;刺激小网膜腔,病人仅觉相应下背痛。当胃肠内容弥散至全腹时,则引起全腹持续性剧痛。由于大量胃肠内容是沿右结肠旁沟流至右髂窝,故此处的症状特别明显,易误诊为阑尾炎。疼痛发作后,伴随恶心、呕吐;若吐出物中带有鲜血,对诊断溃疡病穿孔有提示意义。“出血的溃疡很少穿孔而穿孔的溃疡很少出血”,这是Finsterer的格言,事实上并不见得完全正确。由于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故可分为以下3期:
1、初期在发生穿孔的初期,往往出现戏剧性的变化。突然猛烈的刺激,引起神经循环系统的立即反射,可产生神经性或原发性休克。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呼吸短促。一般历时不长即自行好转。
2、反应期约1~4h以后,腹痛减轻,病人主观感觉良好,自认为危机已过,如此时来到急诊常常容易误诊。病人觉四肢温暖,面色恢复常态,脉搏有力,血压回升,体温可略高于正常。此时病人能起立行动,思饮,但呼吸仍困难,拒绝牵涉腹肌的动作。如不来就诊常延误诊断。
胃穿孔CT表现 3、腹膜炎期一般穿孔12h以后,多转变成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菌性腹膜炎相似。全身软弱,口干、恶心、呕吐,由于刺激横膈而引起呃逆、体温升高、心悸气短、尿量减少,血压开始下降,病情不断恶化,以至发展到真正休克。体征呈焦虑不安状、唇干、舌干有苔,眼球内陷。因腹式呼吸受抑制,故呼吸急促并有青紫。全腹肌紧张如板状,压痛显著,拒按,全腹可引出反跳痛。有的压痛与反跳痛在右下腹比较明显,亦为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腹胀,晚期多能叩出移动性浊音。一般病程进入细菌性腹膜炎的阶段,腹腔常有1000~2000ml的液体。肝浊音消失,但胀气的横结肠位于肝与前腹壁之间时,亦出现鼓音。为鉴别腹腔有无游离气体存在,可令病人左侧卧位,如于侧腹肝区仍叩出鼓音,则可否定为横结肠积气造成之假象,能进一步说明膈下有游离气体。通常肠鸣音完全消失,若腹膜炎不十分广泛,还可能有节段肠蠕动,则仍能听到少量肠鸣音,或低调气过水声。直肠指诊,可于右前壁引出触痛,但不比阑尾炎穿孔的触痛明显。亚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肌紧张限于上腹部,下腹部仍软。压痛与反跳痛亦只在上腹部可以引出,下腹部仍能听到肠蠕动音。慢性穿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代替既往规律性胃痛,而程度亦较过去为重,且限于一个小的范围内。上腹有局限性深压痛,有的能触及肿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