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日记之锁骨下肌
起止点
起点:第一肋骨与肋软骨结合处。
止点:锁骨中下面1/3。
神经支配:臂从的神经分支。
功能:
1,从下方固定锁骨或上抬第一肋。
2,协助前伸肩胛骨,向前下拉肩部。
锁骨下肌的功能存在争议或不太明确,多数人认为它在臂或肩部运动时主要起到稳定或固定锁骨的作用,因此,锁骨下肌主要作用于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而这两个关节都有强大的韧带限制其移动。
锁骨下肌可与其他起稳定作用的肌如胸小肌和前锯肌协同收缩,以维持肩部动力学稳定性。
由于你卧推的动作不符合生物力学,肩关节之间存在不必要的摩擦!做好以下几点有助于避免卧推中肩关节受伤!
1、正确的卧推应该沉肩!何为沉肩?就是在你卧推开始之前,强迫自己的肩部处于一种向后(地面方向)夹紧,并向下(屁股方向)加紧!这种姿势一直得维持到你卧推结束!要注意,出杠的时候最容易破坏这种沉肩的状态!所以出杠时得特别注意!
2、卧推的时候,肘部跟身体的夹角不能太大!要有意识收肘!调整至发力最舒服的角度!每个人的身体结构都不一样,私教可能会要求会员尽量加大身体跟肘部的角度,甚至有些私教强行要求肘部跟身体的夹角为90度,导致卧推过程肩部处于一个非常不舒服的发力状态!这都是瞎鸡巴教非常扯蛋的!
3、小臂垂直地面!小臂不垂直地面的卧推,也会造成肩部损伤。
4、脚步牢牢的蹬在地面上,屁股牢牢的贴凳子上,在用最稳定的姿态卧推,腰部起不起桥都可以,视乎灵活度。任何脚板离开地面的卧推,都有可能造成失衡导致的各种损伤。
一时间,各种各样练就直角肩的秘笈也纷纷变成爆品。直角肩真如大伙儿所讲的那么美吗?直角肩其实是一种“病态美”,当心伤你不自知。中大医院骨科博士详细介绍,直角肩简单的说就是从颈部到肩膀和肩部到胳膊这俩部位的呈现90度斜角,这是很多人眼里最完美的直角肩。许多网络红人在拍照的时候,笔挺的直角肩,大多数是摆拍硬凹出的。实际上,把锁骨后缩 下移时,直角肩就出现了。
在正常体形下,肩部并不是水平的。平常人两边锁骨的里侧缘间隔是上窄下宽的,颈部比直线高20°上下。这其实近期盛行起来的直角肩在医学上并不新鲜,实际上是一种病,临床诊断称之为锁骨下回转综合症,患上该综合症就会表现出直角肩体形。锁骨处于不恰当部位,就形成了这类异常的体形。长期凸出直角肩,会严重影响肩关节脱位正常的主题活动。由于肩关节脱位活动有赖于正常肩关节脱位各骨性构造、正常肩肱节律、正常肩袖机构。
而直角肩破坏前两者,也会导致肩关节活动度受到限制,乃至引起肩峰撞击,造成肩峰下滑囊炎和肩袖撕裂。不但会危害肩关节脱位,也会对颈椎骨主题活动产生影响,造成颈肩疼痛。因为锁骨和颈椎骨间有肩胛提肌和三角肌相接,锁骨下回转会让颈后皮下组织长期焦虑不安、拉申。这也会导致肩胛提肌和三角肌的肌腱损伤,丧失弹力,限定颈椎骨转动。与此同时锁骨位置出现异常,周边肌肉组织原发性的张力不均衡和肌肉劳损,血循环较差造成神经根炎,导致颈肩疼痛。
肩关节脱位是身体中非常灵活的骨关节之一,肩部的活动力与锁骨正确的部位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锁骨右上方是与肩峰处于一个平面,维持肩部的一个正常形状。直角肩是由于锁骨处于有误的位置上,才就会形成这类异常的体形。一部分人为了追求所说的美感则刻意的练习维持锁骨下回转状态,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减少肩关节脱位的稳定,造成肩关节脱位更容易受伤。刻意训练也会改变肩膀力学平衡,导致肌肉代偿,长期性会有三角肌变厚、肩颈肌肉肌肉劳损这些,更具情况严重会影响到肺部功能。
颈椎病进行推拿、针灸效果均较好,临床上通常是两者并用,尤其是在中医医院。临床上最常见的颈椎病,可能是颈型颈椎病,大部分患者会有颈部的酸、痛、不适感,建议配合针灸和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对于缓解颈椎局部的酸痛,有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专业医生通过滚法、点法、揉法、按法等专业手法,可以较快、较好地放松颈部肌肉。同时,推拿师通常还会关注肩部肌肉,可能先要将肩部肌肉同时放松,症状才能得到更好缓解。
针灸是对于颈椎病比较好的辅助保守治疗方式,可以疏通局部经络。常用穴位如颈部的夹脊穴、天柱穴、风池穴、天宗穴、曲垣穴等,均可改善颈肩部生物力学的应力,放松颈部肌肉。针灸相较于推拿,安全性会更高一些,在部分颈椎病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推拿,比如部分患者颈椎椎体的椎间结构比较不稳定,容易出现椎体不稳而导致脊髓压迫。此时如果没有去正规医疗机构,推拿手法可能比较重,甚至采用扳法等时,可能会加重颈椎失稳。针灸和推拿只限于保守治疗颈椎病,对于比较严重颈椎病,还是要到骨科采用手术治疗。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骨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先天性肌性斜颈”,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外科主治医师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卫生执业资格考试栏目。
2018年骨外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挛缩而导致头部持续性向患侧屈曲扭转,面部及下颌转向健侧的一种婴幼儿常见病,与髋脱位和马蹄足并称三大骨骼肌肉系统先天性畸形,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3%~20%。虽有多种病因学说,但基本病理改变同是肌内膜的胶原沉积和成纤维细胞转移至单个肌细胞周围共同导致间质纤维化和肌肉的萎缩,并且普遍存在脂肪增生的现象,增生的程度随年龄增长和纤维化加重而加重。
一、临床表现及病因
cmt以胸锁乳突肌痉挛为主要特征,部分累及深层组织,如前斜角肌、肩胛舌骨肌、斜方肌等,表现为头部向患侧屈曲,颜面转向健侧。如不及时治疗,后期痉挛严重,面部畸形明显,继发颈胸椎畸形、斜视、复视等。
关于cmt的病因,目前的学说有:
(1)宫内姿势不正,血运受阻,肌纤维水肿坏死而纤维增生,引起肌肉痉挛。
(2)遗传学说,部分患儿有家族史,多伴其他畸形,表明先天性肌性斜颈与遗传因素有关。
(3)间室综合征后遗症学说。胎儿在宫内或经产道分娩时,头颈的屈曲转动导致胸锁乳突肌的动脉受压缺血引发间室综合征。
(4)胸锁乳突肌先天性发育不良学说。唐盛平等用巨微解剖的方法,发现胸锁乳突肌的血供有多个起源,大体标本光镜示间质增生,无钙化、出血及炎症反应,结合病理改变,他们推测婴幼儿肌性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发育紊乱所引起。
(5)分娩损伤学说,但此学说仍存在争议。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先天性斜颈的诊断依据为:①症状:头部歪向患侧,颜面转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②体征:可在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触及梭形包块,伴痛或不痛;③辅助检查:颈部彩超示胸锁乳突肌内文理紊乱,伴团块样低回声区。
2、鉴别诊断
①眼性斜颈:眼性斜颈患儿的胸锁乳突肌检查正常,而眼肌麻痹,眼科检查可排除。
②先天性椎体缺陷:包括先天性脊椎侧弯及孤立的椎体缺陷,如半椎体,楔形椎体,需行b超和ivu检查以排除。
③产伤骨折:x线片示骨折线或骨痂。
④颈椎结核:x线片见椎骨破坏、椎前肿胀。
⑤急性斜颈(冷风侵袭、感染、创伤所致),此类斜颈平时头颈不斜,突然起病,患侧颈部肌肉保护性紧张,或有触痛,无包块。
⑥痉挛性斜颈:此为中枢异常放电导致颈部肌群阵发性不自主收缩所致,肌电图检查为完全干扰波或不完全干扰波。⑦颈部淋巴腺炎:多发于较大儿童,局部有压痛、发热,可鉴别。
三、治疗
(一)保守治疗
1、康复理疗
①物理疗法:电疗改善微循环,加速致炎物质排除;同时超声的发热作用可软化瘢痕和消散粘连。
②红外线照射:热作用可缓解肌肉痉挛,镇痛和消炎等。
③传导热疗法热敷时,以手感温度不高,不烫伤为宜。
④药物局部注射:局部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以抑制炎症细胞浸润,防止粘连及瘫痕形成。
2、推拿
据孙安达报道,相对传统的推拿手法,优化的推拿手法点摩法、按揉推法、弹拨法、提捏拿法、牵拉法更有利于肌性斜颈的康复。其中弹拨法可牵拉痉挛肌肉,缓解紧张,松解粘连。广西名老中医韦贵康教授独创的整脊调骨手法,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重建颈肩部内外力学平衡,对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显著有效。
3、家庭康复训练
①用玩具、铃铛引患儿向左右转动,活动度尽可能大,训练患儿向患侧上后方抬头;
②俯卧位抬头训练,有助于牵拉胸锁乳突肌并支撑颈部。
③纠正睡姿,尽量使患儿头呈中立位或是头屈曲向健侧。
④纠正抱姿,直抱时将患儿躯干向患侧稍倾斜,头立正反射可使患儿头部主动用力向健侧屈曲。
⑤家属学习牵伸手法,积极进行家庭康复治疗。
(二)手术方法治疗
1、轻中度肌性斜颈一般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重度肌性斜颈一般采用胸锁乳突肌双极切断松解术。术后注意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康复理疗及功能锻炼、支具佩戴及牵引治疗。功能锻炼可有效防止手术切口结缔组织粘连,使肌肉重新恢复正常功能并保持应有弹性。
2、再手术分析:
①与手术时松解的彻底程度有关。
②即使术中松解到位,但术后胸锁乳突肌两断端间被纤维结缔组织相连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可能出现胸锁乳突肌的再度紧张。
③小儿年龄小,功能锻炼不到位,亦会导致斜颈复发。
四、预后
影响先天性肌性斜颈预后的因素很多,如包块大小和软硬程度、旋转受限程度、向患侧的倾斜程度、干预时机等。方北等研究证实,患儿早期肿块内部纤维化程度较低。在发育最快的婴幼儿早期给予正确的干预,可能刺激了存在于胸锁乳突肌肿块组织中的肌纤维母细胞,肌母细胞被激化、再生,产生正常的肌细胞,促进肿块的消退。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综合干预尤为重要。病情严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