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气管炎疫苗是处方药,并且部分地区是可以用医保的。其主要组成成份是用呼吸道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奈瑟氏双球菌)经培养后,取菌体以甲醛溶液杀菌,用PBS溶液稀释而成。主要用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用法用量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或臀部肌内注射。 2. 一般在发作季节前一个月开始注射,初次剂量从01~05ml开始,一般每周注射1次,每次增加01~05ml,最后维持在05~1ml,3岁以下者不超过05ml可注射一个发作季节,也可全年注射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注射本品后可能有发热、过敏反应。注射局部有不同程度疼痛、红肿或硬结。必要时可对症处理。
禁忌发热38℃以下,活动性结核、活动性肝炎和湿疹患者不得注射本品,高血压、心脏病及支气管扩张患者应遵医嘱注射。
注意事项 1.注射后引起哮喘发作或发热,则下次注射剂量不可增加,或将疫苗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2~5倍后,按原注射量注射。 2.哮喘发作时,在其他药物控制下,仍可注射本疫苗,但严重发作时,可暂停—次或适当减少剂量。 3.严重肺气肿或长期应用激素者使用本品时应遵医嘱。 4.制品有异物、安瓿有裂纹成曾经冻结者不得使用。 5.本品久藏会凝结成块,用前必须用力摇散。
成份
成份和性状本品主要组成成份: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本品系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
辅料:氯化钠、间甲酚。
成品剂型:注射剂。
外观:本品为无色或淡**的澄明液体,含少量防腐剂,久置可析出少量能摇散的沉淀。
适应症
接种对象开放性外伤(特别是创口深、污染严重者)有感染破伤风危险者。
作用与用途本品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可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
规格
075m1,1500IU/支。
用法用量
免疫程序和剂量
接种部位:皮下或肌内。
接种途径: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
剂量: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1500~30001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伤势严重者可增加用量1~2倍。经5~6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
不良反应
过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患者突然表现沉郁或烦躁、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者神志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以迅速死亡。轻者注射肾上腺素后即可缓解;重者需输液输氧,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
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一般系在注射后7~14天发病,称为延缓型。亦有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为加速型。对血清病应对症疗法,可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
禁忌
过敏试验为阳性反应者慎用,详见脱敏注射法。
警告
过敏试验为阳性反应者慎用,详见脱敏注射法
注意事项
本品为液体制品。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每次注射须保存详细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注射次数、上次注射后的反应情况、本次过敏试验结果及注射后反应情况、所用抗毒素的生产单位名称及批号等。
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器宜专用,如不能专用,用后应彻底洗净处理,最好干烤或高压蒸汽灭菌,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器须分开。
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注意防止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分钟。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无过敏史者或过敏反应阴性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敏休克的可能。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
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分钟。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02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门诊病人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30分钟始可离开。
贮藏
保存:2~8℃避光干燥处保存。
运输:2~8℃避光干燥运输。
很多人听到乙肝都特别的害怕,甚至不少人还歧视乙肝患者。这让不少乙肝患者从而感到特别的自卑。而面对乙肝的危害,我们除了要积极治疗之外,还要学会预防。那么,乙肝能治好吗? 宝宝什么时候查乙肝 ?
宝宝什么时候查乙肝我国从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即由国家或省级财政出资购买乙肝疫苗,免费提供给新生儿。截止目前,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开展了将乙肝纳入计划免疫工作。乙肝的计划免疫程序,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这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帮助宝宝预防乙肝,抗体一般在注射疫苗3-6个月后可产生。所以可在注射后3-6个月就可以检测血液是否有抗体。
如果妈妈检测出乙肝,在生产宝宝时要注意避免感染。
因为婴儿是很脆弱的一个小生命,所以导致婴幼儿的感染有好几种,一种是宫内经由胎盘的传播,还有一种是后天的,在分娩过程中,例如产伤或是服用了一些带有病毒的血、羊水或分泌物等致感染;还有出生后,有一些跟母亲体液血液的接触,所以要注意别让自己的血液和体液沾染婴幼儿的伤口和食物。
很多人认为现在乙肝母婴传播已经被很好的控制了,但是根据婴儿乙肝检查结果分析,还有乙肝病毒的存在,毕竟还不能达到100%阻断。像传染性很强的妈妈,特别是乙肝大三阳妈妈,传染的几率仍有百分之十几,有的可能在宫内或者因为太长的产程,婴幼儿接触暴露的母血时间太长而被感染。
一般新生儿在出生后会被要求打乙肝疫苗,在一个月和六个月后再分别接种一次,合共三次,简称0、1、6方案。而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在免疫后3年内加强一次为好。
小儿乙肝有什么症状1、小便呈浓茶色或淡黄豆油色,有时渗入土后还在地面上留有**痕迹,这是急性肝炎的早期警告,此时虽无肝肿大,但是若检查转氨酶已经有所升高。
2、在不发热的情况下,出现原因不明的关节疼痛,而且关节内又无积液,这往往是肝炎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多见于乙型肝炎。
3、大便变白:一向正常的小儿,在食欲减退的同时,大便不成形或是有腹泻,看上去呈消化不良状,而且便色发白,这是肝内毛细胆管有胆汁淤积所致,是小儿肝炎不可忽视的早期症状之一。
4、出现皮疹:在没有吃特殊食物和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突然身上出现皮疹而发痒,药物治疗无效,这种现象与免疫复合物有关,是肝炎症状之一。
精彩推荐:
新生儿大便次数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湿疹 母乳保存时间 新生儿体温 宝宝便秘能吃猕猴桃吗 治疗婴儿湿疹的药膏 婴儿能玩毛绒玩具吗 新生儿能用吸鼻器吗
护士输液扎针技巧
静脉注射及输液法、是我们临床每个科室每天最常用的也是最多用到的、对于无痛扎针过后、病人总会问、恩扎好了么没感觉到啊、可想而知成就感是必须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护士输液扎针技巧,欢迎阅读。
护士输液扎针技巧
首先解释一下无痛扎针技术、顾名思义、即扎针不痛的方法、对于书上的理论暂且撇开、毕竟理论跟现实是有差距的、就像我们不可能在临床上做到绝对无菌一样。 好、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各种扎针方法、1、静脉注射(iv)及输液法、2、皮内注射法(ID)、3肌肉注射法(IM)、4皮下注射法(H)等。
首先扎止血带无可厚非 扎过以后一般静脉(以下称血管)大多都会凸起、选择一根好的血管和进针位置对输液成功也是很重要的、可以不太直、但要视针头粗细选择合适的静脉直径、有利于输液成功、选好血管后便可准备消毒进针、
先、皮肤绷紧必不可少、绷紧后以血管微凸为好、进针角度宜小、可保持<20度的角度进针、刺穿皮肤刺入血管见回血后视血管走向再向前进一点点、随后平行进针、
对于那些较胖病人或肉手看不见血管的病人、可先扎止血带、血管较深者可用食指轻轻在手背上滑过、碰到凸起、是血管的话便要注意摸清其走向、如果怕记不住、可用复合碘(每个医院用的都不一样)消毒病人皮肤和自己摸血管的手指、再从顺其走向在血管上滑过、会留下一条"水迹"、并可对光、使血管微凸处反光有利于进针和观察血管走向、利于见回血后的平行进针、
血管较深、可适当增加进针角度、见回血后、同样要依血管走向平行进针、对于进针长度可视血管好坏而定、通常进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即可、
对于扎过止血带如若血管不易暴露者、本人不喜欢用手拍、拍手背不仅病人疼痛而且手背若拍红了血管也不一定暴露、可适度轻揉、至血管凸起、不乏例外、临床上曾碰到一例止血带扎过以后血管凸起、轻揉后、便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好重扎止血带、所以临床上还是需要随机应变、
如果手背血管不清、可另选手指、手腕或手臂等地方进行注射或输液、
手指以大拇指血管和食指或者中指血管较易找、少数病人无名指和小指血管易找、视情况而定、但手指扎针不易绷紧皮肤和固定针柄、且病人较疼痛、故一般不可取、
对于手臂注射及输液、有的血管较凸起并暴露、有的反之、这就需要靠自己感觉、进针角度视血管深浅适度改变、可能角度小进针快病人的痛苦会大大减少、但重要一点还是需要摸清血管走向进针、见回血后顺其方向再平行进针、
本人是不喜欢扎在手腕内侧关节处的、虽然粗、但是很滑、当然即使扎针成功事后鼓针的概率也很大、稍微一动针头便可滑出血管外、特别不适合年老及儿童等人群、所以尽可能在手背处找血管并从远心端至近心端的方向依次扎针、以保护血管、
血管较滑者、若进针后血管偏离、不要慌、继续绷紧皮肤、并将针头稍转向血管、侧行进针、
对于进针位置的选取、以进针完毕后易固定为宜、当然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不宜固定的针柄小心粘好、并可适当塞棉球垫起针柄以保持输液顺畅、
刚实习的同学看到手背血管粗的病人一般比较兴奋、认为很好扎其实不然、比如那种感觉不扎止血带闭着眼都能扎进的血管更要小心对待、不可大意、这种血管对老年人来说一般比较脆、不易扎、所以进针角度要小、进针要浅、不然必定鼓针、对于年轻但经常输液的病人要注意这样的血管弹性、有没有静脉炎等、否则、针头确实在静脉内、但溶液却不滴、这样的大意要尽量避免、
最重要一点也是很多同学疑惑的一点就是有些病人回血很慢或者根本不回血、这也需要靠自己的、如果感觉自己确实扎进血管但没回血、可以试着捏下输液皮条、松开的时候如有回血则证明注射或输液成功。不见回血切不可盲目进针!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扎法、以选择较粗血管为宜、因为可能有时要快速输注甘露醇等、因为是软针不易鼓针、故可选择手腕内侧较粗血管、也可选择手背或手臂血管、排气之后绷紧皮肤进针、角度可在三十度左右、见回血后立即推软针退钢针、即可
皮内注射法、即通常所说的皮试、皮试液包括、头孢类、青霉素、普鲁卡因等等、不管原始单位多少、配完皮试液注入皮内的单位为15U~50U、青霉素类皮试液的配制可能对刚实习的同学来讲有点难度、其实记住抽三排二即可、即注2ml稀释液(百分之09的生理盐水或者注射灭菌用水)到密封瓶内充分稀释后、抽01ml出来加稀释液至1ml、摇匀后排至01ml、这是抽一次排一次、接着再抽稀释液至1ml、摇匀排至01ml、这是二抽二排、再加稀释液至1ml、摇匀即可、即上面所说的抽三排二、
头孢类等皮试液也是这样配的、不过普鲁卡因等皮试液就简单多了 书上有介绍我就不多说了、
注射位置选取一般在前臂掌侧下段避开静脉处、小角度近似平行进针、当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即可注入试验液01ml、最佳注射后皮丘上应有两到三个左右毛孔、
肌肉注射法、即打臀针、皮肤绷紧、九十度进针没有什么好说的、进针长度为针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注射前注意回抽、如有血液应立即拔针重扎、
PS:注射位置通常选择连线法、即从髂前上棘至尾骨做一连线、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简单易行不易出错、
皮下注射法、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对于胰岛素笔注射可选择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因为胰岛素笔针头很细故可减轻疼痛、(仅本人意见、供参考)
输液技巧需要的是细心、耐心和多加练习、做到这三点必定会有所成就、鼓针不算什么、技术再好也是从鼓针走过来的、所以大可放心、切不可进针以后不见回血便慌了手脚、静下心、摸清血管走向后再推针、
因静脉注射及输液技巧性较强、所以介绍较多、可供大家参考、如有错、欢迎及时提出我会及时修改、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不显露静脉
1、水肿病人静脉往往不明显,应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用手指压迫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显露静脉后再行穿刺为好
2、肥胖病人的静脉较深也不明显,但较固定,不滑动,摸准后再以30°斜角深进针,回血后将针头稍挑起送入血管内即可成功。
二、脆弱静脉
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血管比较脆弱,应该选择从血管旁侧进针,刺入时,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针进血管时不能用力过猛,原则是宁慢勿快,持针要稳。
三、空虚静脉
大出血或失液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使静脉空虚,扁瘪,进行此类静脉穿刺时要特别小心。应采取挑起进针法,即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将针放平,针头稍微挑起,使血管前后壁分离,使针尖与斜面滑入血管内有失阻感,即使无回血,针也进入了血管,即可注射。
四、活动度大的静脉
可选用较锐利的针头,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两端,在血管上旁以30度斜角进针,回血后,针头稍挑起,顺着血管进入少许即可。
五、表浅细小静脉
女病人和儿童的静脉都比较细小,穿刺时较为困难,碰到这种情况可选择适当斜面小的针头,而且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可用热敷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以利穿刺。
六、成人头部骨缝静脉
在四肢无静脉穿刺时,可选用头部静脉,成人头部静脉十分不明显,可按解剖位置,摸准骨缝将头皮针缓慢顺着骨缝中央刺入静脉往往成功,但临床少用。
七、小儿头部静脉
小儿头部静脉较细,加之小儿不配合,往往不易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熟悉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做好注射前准备,选择较直与分叉少的静脉,呈向心方向穿刺,操作时细致轻柔,针斜面向上,针的角度几乎与头皮平行,缓慢将针头直达管腔。
如刺入静脉后,无回血,而且有阻力消失和进入空腔管道的感觉,可注入少许液体,而没见针头旁肿胀,即证明刺入静脉,即可固定,此类静脉原则是宁浅勿深,宁慢勿快,固定稳妥。
拓展:护士皮肤给药技巧
1皮肤外用药物的剂型与选择技巧
(1)皮肤外用药物的剂型:
1)粉剂:适用于急性皮炎、湿疹未发生糜烂时。常用有滑石粉、氧化锌粉及炉甘石粉等。
2)溶液:适用于急性湿疹和皮炎发生糜烂、渗液时。常用有3%硼酸、3%醋酸铝、01%尹沙吖啶溶液及生理盐水等。
3)洗剂:用于急性皮炎而无渗液者。常用有炉甘石洗剂及复方硫黄洗剂。
4) 酊剂和醑剂:适用于慢性皮炎苔藓样变、真菌性及瘙痒性皮肤病。常用有碘酊、樟脑醑和水杨酸醑、止痒醑剂、癣药水等。
5)油剂:适用于亚急性皮炎及湿疹有少许渗液者。常用有40%氧化锌油剂。
6)乳剂: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皮炎和湿疹。
7)软膏:适用于慢性皮肤病和神经性皮炎。常用的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黄软膏、尿素软膏等。
8)冷霜制剂: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常用的冷霜制剂,除了加有止痒药物的止痒霜剂(如必舒膏)、防止皮肤水分蒸发的尿素霜(如治裂膏)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类皮质类固醇类激素霜剂(如氟轻松、曲安西龙、哈西奈德等)。
9)糊剂:适用于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和湿疹。常用有氧化锌糊剂。
10)硬膏:适用于慢性浸润肥厚性皮损,如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等。
11)涂膜剂:常用于治疗慢性皮炎和角质增生性损害,亦可用于预防职业性皮肤病。
12)凝胶剂:用于急慢性皮炎的治疗。
13)气雾剂: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或感染性皮肤病。
(2)皮肤外用药物选择技巧:
1)剂型选择:根据不同的皮损选择不同的药物剂型。如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红斑、丘疹和水疱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有糜烂、渗出多时选用溶液湿敷。亚急性炎症性皮损伴少量渗出时选用乳剂、糊剂或油剂。慢性炎症性皮损者可选用软膏、乳剂、硬膏、涂膜剂及酊剂。无皮损仅有瘙痒者,选用乳剂或酊剂。皮肤破损、渗液多或合并感染者可选用溶液制剂,可用湿润疗法,半暴露处理。
2)药物的选择: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化脓性皮肤病可选用抗生素;真菌性皮肤病选用抗真菌药物;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瘙痒性皮肤病首选止痒剂等。
3)药物的浓度要适当,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先用低浓度,以后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及皮损情况逐步增加药物浓度。
2皮肤外用药物前的`皮肤准备
(1)患处表皮结痂或痂与毛发黏结时,不可在痂上搽药,可先在痂上搽无刺激性软膏后包扎,经24小时掀开,痂软化脱落,剪去毛发,根据病情再适当涂药。
(2)患处有毛发者应先剪去毛发,再进行清洁或搽药。
(3)患处已形成脓疱时,先用75%乙醇搽洗消毒脓疱周围皮肤后,剪除疱壁然后用药。如为大水疱,应在消毒后剪破疱壁放出液体,不必剪除全部疱壁。如大水疱已破裂,可将疱膜剪除,然后用药。
(4)患处表面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湿棉球清洗或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后,选用适当的药物外搽并用纱布包扎;若患处表面分泌物为浆液性,可先湿敷或直接搽药物。
(5)涂擦药物前先用温水与中性肥皂清洁皮肤,如有皮炎则仅用清水清洁。
(6)患处皮肤表面原有药物的清洗:糊剂或其他脂肪性药物,可用植物油或液状石蜡轻轻清洁拭净;粉剂并已干燥硬结者,应用温水浸泡后再揩去。
3皮肤外用药物的给药技巧
(1)擦药前清除皮损上的痂皮、鳞屑等,如病情许可,用淋浴或浸泡清除,必要时剪短患者头发。
(2)外用气雾剂、洗剂等混悬剂使用前应充分振荡摇匀;洗剂和糊剂不宜用于毛发处;软膏、硬膏禁用于渗液较多的急性皮炎;有糜烂、渗出时不能用酊剂;皮肤有皲裂、急性炎症或渗出性糜烂的患者,亦不能使用酊剂。
(3)随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刺激、过敏或中毒现象,立即停药并报告处理。
(4)对慢性过度角化皮损,适当用力涂药,以利于药物渗入。
(5)外用溶液给药技巧:
1)外用水溶液主要用于湿敷,一般常用为开放性冷湿敷。先用湿敷液或植物油将患处洗净,将4—6层消毒纱布浸于药液中,取出挤去多余药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务必贴紧皮损),经常加水溶液,保持一定湿度。渗出液多时底层纱布每天更换2—3次。在渗液少时,可用绷带包扎以延长湿化时间。
2)大面积湿敷,溶液浓度宜低,湿敷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免某些药物吸收中毒。
3)寒冷季节做湿敷时应注意保暖,以免受凉。
4)外用溶液包括洗剂、搽剂、乳剂、酊剂和醑剂等。与软膏、霜剂同时使用时,应遵循先水后膏的使用原则。外用溶液片剂或颗粒应溶解后用,如高锰酸钾片应取1片加水1500mL准确配制。
(6)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酊剂和醑剂等)不宜用于薄嫩皮肤部位,如乳房下部、面部、婴幼儿、腔道周围皮肤、黏膜及外生殖器。
(7)膜剂按病变部位大小剪取,贴于皮肤用胶布固定。涂膜剂将患处洗净拭干,沿同一方向涂敷患处,待干成膜即可。避免与水接触,一旦沾上水,切勿用手擦,晾干后不影响疗效。
(8)软膏与霜剂给药技巧:
1)使用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浸泡10—30分钟,使角化的厚皮泡软,剥除浮皮,再涂上软膏,可使药物更好地渗入皮肤。
2)软膏涂药后不要覆盖患处,因为软膏含油质较多,不能暴露的部位可用油纸覆盖,以防因衣物蹭掉药膏而影响疗效。霜剂用药后应暴露患处,不要包扎。
3)软膏吸收较慢,一般每天用药1~2次。霜剂一般每天用药2~3次。
4)软膏与霜剂不用于糜烂、渗出或有水疱的皮肤病,否则会造成皮损炎症加重。
5)清洗擦干皮肤后再涂药于患处,轻轻按摩涂抹于给药部位,直到药膏或霜剂涂抹均匀。
6)由于激素冷霜制剂的广泛应用,可给患者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如过度的使用激素外用制剂,往往可以造成局部皮肤萎缩、多毛、毛细管扩张,以及色素沉着;如果长期、大面积地使用激素外用制剂,可造成皮质类固醇激素吸收而引起的柯兴综合征(如肥胖、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血压增高等),所以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一般情况下每天使用两次即可。
(9)膏剂与贴剂的给药技巧:
1)膏剂:先用温清水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拭干,然后再贴橡胶膏剂。如使用黑膏药,应先放在微火上加温或将其浮在开水上面软化,待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更换膏药的时间根据说明书上的`药效持续时间来定,一般每天换1次。破溃的创面更应缩短换药间隔,以5—6小时为宜。
2)透皮贴剂:选择无毛发或刮净毛发的皮肤,用前除去透皮贴剂保护层,用手或手指轻压保证贴剂和皮肤的紧密贴附。用药部位宜为不进行剧烈运动的部位,如胸部或上臂。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及时更换新的贴膜,保证给药的连续性。
3)换药时应适度清洗患处,清除掉黏附在皮肤表面的药垢后,应让皮肤适当透气1—2小时。
4)硬膏制剂对部分患者可以发生胶布过敏。贴药后如出现剧烈的瘙痒、水疱甚至大疱,必须立即揭去贴患处的药物并按医嘱处理。
5)有的膏药必须贴于特定部位,如脐贴、穴贴。伤湿止痛膏应在扭伤发生24小时后再贴。
6)不宜贴在糜烂皮肤、感染处。
(10)糊剂给药技巧:
1)皮肤给药前先用油类将原有糊剂擦去,不可用水清洗。
2)毛发过长部位应先剪去毛发,再涂药。
3)涂于皮损后用纱布包扎。
;首先回答楼主第一个问题:
狂犬疫苗不是免疫终身的。
第二个问题:
狂犬疫苗没分免疫多长的时间,如若再次被咬伤也得接种疫苗,(狂犬疫苗分5剂)具体方法是:
在1年内进行过全程疫苗,再次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应于当日和第3天各注射1剂疫苗。(只打2剂)
在1年前进行过全程疫苗,再次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应于全程接种疫苗。(5剂全打)
在3年内进行过全程疫苗,并通过加强免疫的,(加强免疫是指5剂次免疫后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强1针)再次被可疑动物咬伤者应于当天和第3天各注射1剂。(只打2剂)
在3年内进行过全程疫苗,并通过加强免疫的,被疯动物咬伤者应于全程接种疫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