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游大字院记翻译六月之庚金伏火见

文言文游大字院记翻译六月之庚金伏火见,第1张

1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翻译

游大慧寺记

清刘大櫆

原文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被其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注释

1、这篇文章主旨不在记游,而在讽世。文章借大慧寺之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讥剌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虽托讽于古,并未明指时事,也还是切中时弊的。此文后半纯系议论,笔力遒劲,推理严密,极有说服力。大慧寺,即大佛寺,明朝正德八年(1513)建,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魏公村。其大悲殿内原有五丈高的大铜佛一尊,日伪时期被日军毁掉,现有大佛系木胎砺粉描彩,为解放后补制。现大悲殿内仍保存着原来的二十八诸天(佛之护法)及彩色工笔连环画等。作者刘大櫆(1698—1780),清代文学家,“桐城派”三祖之一。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出身于耕读世家,祖、父均为秀才,塾师兼事农作。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亩余。”幼年,从父读书,雍正(清世宗年号,1723—1735年)时两举副贡生。乾隆(清高宗年号,1736—1795年)时应博学鸿词科,未就。终身以授徒为业,晚年任黟县教谕,不久去官归桐城,著书立说,不复出仕。他性格豪放,善言谈,喜饮酒,好吟诗。虽蹇于仕途,但不以为意。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纂修《歙县志》20卷。

2、薄:迫近。

3、卜葬:选择葬地。卜:选择。

4、浮屠:这里指僧人。“浮居”亦作“浮图”。

5、公辅:指朝中大臣。

6、西直门:旧北京城西北城门。高梁:即高梁河。《清一统志》:“高梁河在西直门外半里,自昌平州沙涧东东南流,经高梁店,又东南流入都城积水潭。……上有高梁桥。”

7、宛平:旧县名,为明、清顺天府治所在地,辖区在京城以西,1952年并入北京市。

8、恬(tiàn):即桧树,一种柏叶松身树。表:树梢。

9、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张雄:司礼监太监,受到明武宗宠爱,与张忠、张锐恣肆用事,号称“三张”。

10、阜:小山。

11、震泽:江苏省吴江县旧名震泽。舆致:车载而至。

12、李东阳:明朝诗人,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颇为时人所不满。

13、世宗:即朱厚熜,明嘉靖皇帝。

14、患得患失:《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忧虑。

2 《游大字院记》的文眼是什么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

《游大字院记》

□〔北宋〕欧阳修

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释

①庚:伏天。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

②金伏:金气伏藏。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

③火见:心星出现。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

④郁云:浓云。

⑤蒸雨:闷热的雨。

⑥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⑩命席:安排座位。

k当水:面对流水。

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

m衔觞(shānɡ):饮酒。觞,酒杯。

n揭:公布。

o志:记载。

p寻:重温。

译文

六月的三伏,天气炎热,心星出现。常常暑季的彩虹白天显明,惊人的雷声似能劈破柱子。浓云郁积,雨点闷热,热风夹杂着酷暑。没有清雅优美的事物就不能消除烦恼炎热。所以和几位朋友有了普明院后园的游玩。

春天的竹笋已脱落外壳,夏季的雨水涨满水渠。引水流穿过树林,面对流水安排座位。红薇刚刚开放,花影映照水波上。折枝花朵抚弄流水,饮酒下棋。没有清雅的吟诵、长啸的歌声,就不能放开胸怀纵情欢乐,所以和几位朋友做了避暑的诗咏。

(张)太素最不善饮酒,诗却最先吟成,其余在座者欣然相继。太阳偏西酒饮欢畅。不能逐一题写每个人的诗句,只能将同游者的姓名题在壁上,然后离去。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于是索取当日同游者的诗句,公布在版壁上,来记载这一时刻的美好,以便日后相会时可以重温。

3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答案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西北行三里许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B、高出松栝之表 表:树梢

C、下视平地殆数仞 殆:大概

D、原其初 原:原来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B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C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D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6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环京城的四周有许多佛寺,宏阔壮丽、奇伟,都是宦官选择的安葬之地,为了守墓又修建的大寺。

B大慧寺左建佑圣观,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这与当时的皇帝世宗崇尚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C大慧寺的西边有许多坟墓,高大雄伟的石人石兽夹杂在坟前,都是司礼太监张雄家族亲人的坟墓。

D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讽刺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译:假如他们的地位不是出于宦官的推举,而是属于自己得来的,又担心什么呢?

(2)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译文:我自己能够自得其乐,又为什么再与那些宦官亲近呢?

4 游白书水付过文言文翻译

游白书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扬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鞠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5 文言文阅读:《游小孤山记》逐字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6 祭徐曰仁文文言文译文

哎呀悲痛啊,曰仁!我还说什么呢!你的话在我的耳朵里,你的容貌在我的眼睛里,你的志向在我的心里,我有什么办法呢!记得你在湘中,回来,曾经告诉我自己活不长了,我询问原因。

你说:“曾经游衡山,梦见一个老瞿昙抚摸着曰仁的后背,告诉他说:‘你与颜回有一样德性。 ’不久又说:‘也与颜回活同样的岁数。

’醒了之后感觉怀疑。”我说:“做梦而已。

你怀疑,太过分了。”曰仁说:“这也怎么办呢?只是愿意告诉上级自己有病早早地归隐,希望做先生教育的事情,早晨能有所闻,晚上死也可以了!”哎呀!我以为本来是梦呢,谁知道今天的事情就像梦里说的一样!原来说的,难道真是梦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原来说的,是真的瞎说吗?哎呀悲痛啊。

1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翻译

游大慧寺记

清刘大櫆

原文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被其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注释

1、这篇文章主旨不在记游,而在讽世。文章借大慧寺之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讥剌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虽托讽于古,并未明指时事,也还是切中时弊的。此文后半纯系议论,笔力遒劲,推理严密,极有说服力。大慧寺,即大佛寺,明朝正德八年(1513)建,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魏公村。其大悲殿内原有五丈高的大铜佛一尊,日伪时期被日军毁掉,现有大佛系木胎砺粉描彩,为解放后补制。现大悲殿内仍保存着原来的二十八诸天(佛之护法)及彩色工笔连环画等。作者刘大櫆(1698—1780),清代文学家,“桐城派”三祖之一。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出身于耕读世家,祖、父均为秀才,塾师兼事农作。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亩余。”幼年,从父读书,雍正(清世宗年号,1723—1735年)时两举副贡生。乾隆(清高宗年号,1736—1795年)时应博学鸿词科,未就。终身以授徒为业,晚年任黟县教谕,不久去官归桐城,著书立说,不复出仕。他性格豪放,善言谈,喜饮酒,好吟诗。虽蹇于仕途,但不以为意。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纂修《歙县志》20卷。

2、薄:迫近。

3、卜葬:选择葬地。卜:选择。

4、浮屠:这里指僧人。“浮居”亦作“浮图”。

5、公辅:指朝中大臣。

6、西直门:旧北京城西北城门。高梁:即高梁河。《清一统志》:“高梁河在西直门外半里,自昌平州沙涧东东南流,经高梁店,又东南流入都城积水潭。……上有高梁桥。”

7、宛平:旧县名,为明、清顺天府治所在地,辖区在京城以西,1952年并入北京市。

8、恬(tiàn):即桧树,一种柏叶松身树。表:树梢。

9、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张雄:司礼监太监,受到明武宗宠爱,与张忠、张锐恣肆用事,号称“三张”。

10、阜:小山。

11、震泽:江苏省吴江县旧名震泽。舆致:车载而至。

12、李东阳:明朝诗人,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颇为时人所不满。

13、世宗:即朱厚熜,明嘉靖皇帝。

14、患得患失:《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忧虑。

2 《游大字院记》的文眼是什么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

《游大字院记》

□〔北宋〕欧阳修

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释

①庚:伏天。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

②金伏:金气伏藏。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

③火见:心星出现。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

④郁云:浓云。

⑤蒸雨:闷热的雨。

⑥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⑩命席:安排座位。

k当水:面对流水。

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

m衔觞(shānɡ):饮酒。觞,酒杯。

n揭:公布。

o志:记载。

p寻:重温。

译文

六月的三伏,天气炎热,心星出现。常常暑季的彩虹白天显明,惊人的雷声似能劈破柱子。浓云郁积,雨点闷热,热风夹杂着酷暑。没有清雅优美的事物就不能消除烦恼炎热。所以和几位朋友有了普明院后园的游玩。

春天的竹笋已脱落外壳,夏季的雨水涨满水渠。引水流穿过树林,面对流水安排座位。红薇刚刚开放,花影映照水波上。折枝花朵抚弄流水,饮酒下棋。没有清雅的吟诵、长啸的歌声,就不能放开胸怀纵情欢乐,所以和几位朋友做了避暑的诗咏。

(张)太素最不善饮酒,诗却最先吟成,其余在座者欣然相继。太阳偏西酒饮欢畅。不能逐一题写每个人的诗句,只能将同游者的姓名题在壁上,然后离去。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于是索取当日同游者的诗句,公布在版壁上,来记载这一时刻的美好,以便日后相会时可以重温。

3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答案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西北行三里许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B、高出松栝之表 表:树梢

C、下视平地殆数仞 殆:大概

D、原其初 原:原来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B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C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D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6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环京城的四周有许多佛寺,宏阔壮丽、奇伟,都是宦官选择的安葬之地,为了守墓又修建的大寺。

B大慧寺左建佑圣观,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这与当时的皇帝世宗崇尚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C大慧寺的西边有许多坟墓,高大雄伟的石人石兽夹杂在坟前,都是司礼太监张雄家族亲人的坟墓。

D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讽刺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译:假如他们的地位不是出于宦官的推举,而是属于自己得来的,又担心什么呢?

(2)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译文:我自己能够自得其乐,又为什么再与那些宦官亲近呢?

4 游白书水付过文言文翻译

游白书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扬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鞠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5 文言文阅读:《游小孤山记》逐字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6 祭徐曰仁文文言文译文

哎呀悲痛啊,曰仁!我还说什么呢!你的话在我的耳朵里,你的容貌在我的眼睛里,你的志向在我的心里,我有什么办法呢!记得你在湘中,回来,曾经告诉我自己活不长了,我询问原因。

你说:“曾经游衡山,梦见一个老瞿昙抚摸着曰仁的后背,告诉他说:‘你与颜回有一样德性。 ’不久又说:‘也与颜回活同样的岁数。

’醒了之后感觉怀疑。”我说:“做梦而已。

你怀疑,太过分了。”曰仁说:“这也怎么办呢?只是愿意告诉上级自己有病早早地归隐,希望做先生教育的事情,早晨能有所闻,晚上死也可以了!”哎呀!我以为本来是梦呢,谁知道今天的事情就像梦里说的一样!原来说的,难道真是梦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原来说的,是真的瞎说吗?哎呀悲痛啊。

1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翻译

游大慧寺记

清刘大櫆

原文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被其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注释

1、这篇文章主旨不在记游,而在讽世。文章借大慧寺之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讥剌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虽托讽于古,并未明指时事,也还是切中时弊的。此文后半纯系议论,笔力遒劲,推理严密,极有说服力。大慧寺,即大佛寺,明朝正德八年(1513)建,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魏公村。其大悲殿内原有五丈高的大铜佛一尊,日伪时期被日军毁掉,现有大佛系木胎砺粉描彩,为解放后补制。现大悲殿内仍保存着原来的二十八诸天(佛之护法)及彩色工笔连环画等。作者刘大櫆(1698—1780),清代文学家,“桐城派”三祖之一。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出身于耕读世家,祖、父均为秀才,塾师兼事农作。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亩余。”幼年,从父读书,雍正(清世宗年号,1723—1735年)时两举副贡生。乾隆(清高宗年号,1736—1795年)时应博学鸿词科,未就。终身以授徒为业,晚年任黟县教谕,不久去官归桐城,著书立说,不复出仕。他性格豪放,善言谈,喜饮酒,好吟诗。虽蹇于仕途,但不以为意。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纂修《歙县志》20卷。

2、薄:迫近。

3、卜葬:选择葬地。卜:选择。

4、浮屠:这里指僧人。“浮居”亦作“浮图”。

5、公辅:指朝中大臣。

6、西直门:旧北京城西北城门。高梁:即高梁河。《清一统志》:“高梁河在西直门外半里,自昌平州沙涧东东南流,经高梁店,又东南流入都城积水潭。……上有高梁桥。”

7、宛平:旧县名,为明、清顺天府治所在地,辖区在京城以西,1952年并入北京市。

8、恬(tiàn):即桧树,一种柏叶松身树。表:树梢。

9、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张雄:司礼监太监,受到明武宗宠爱,与张忠、张锐恣肆用事,号称“三张”。

10、阜:小山。

11、震泽:江苏省吴江县旧名震泽。舆致:车载而至。

12、李东阳:明朝诗人,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颇为时人所不满。

13、世宗:即朱厚熜,明嘉靖皇帝。

14、患得患失:《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忧虑。

2 《游大字院记》的文眼是什么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

《游大字院记》

□〔北宋〕欧阳修

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释

①庚:伏天。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

②金伏:金气伏藏。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

③火见:心星出现。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

④郁云:浓云。

⑤蒸雨:闷热的雨。

⑥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⑩命席:安排座位。

k当水:面对流水。

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

m衔觞(shānɡ):饮酒。觞,酒杯。

n揭:公布。

o志:记载。

p寻:重温。

译文

六月的三伏,天气炎热,心星出现。常常暑季的彩虹白天显明,惊人的雷声似能劈破柱子。浓云郁积,雨点闷热,热风夹杂着酷暑。没有清雅优美的事物就不能消除烦恼炎热。所以和几位朋友有了普明院后园的游玩。

春天的竹笋已脱落外壳,夏季的雨水涨满水渠。引水流穿过树林,面对流水安排座位。红薇刚刚开放,花影映照水波上。折枝花朵抚弄流水,饮酒下棋。没有清雅的吟诵、长啸的歌声,就不能放开胸怀纵情欢乐,所以和几位朋友做了避暑的诗咏。

(张)太素最不善饮酒,诗却最先吟成,其余在座者欣然相继。太阳偏西酒饮欢畅。不能逐一题写每个人的诗句,只能将同游者的姓名题在壁上,然后离去。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于是索取当日同游者的诗句,公布在版壁上,来记载这一时刻的美好,以便日后相会时可以重温。

3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答案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西北行三里许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B、高出松栝之表 表:树梢

C、下视平地殆数仞 殆:大概

D、原其初 原:原来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B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C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D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6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环京城的四周有许多佛寺,宏阔壮丽、奇伟,都是宦官选择的安葬之地,为了守墓又修建的大寺。

B大慧寺左建佑圣观,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这与当时的皇帝世宗崇尚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C大慧寺的西边有许多坟墓,高大雄伟的石人石兽夹杂在坟前,都是司礼太监张雄家族亲人的坟墓。

D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讽刺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译:假如他们的地位不是出于宦官的推举,而是属于自己得来的,又担心什么呢?

(2)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译文:我自己能够自得其乐,又为什么再与那些宦官亲近呢?

4 游白书水付过文言文翻译

游白书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扬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鞠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5 文言文阅读:《游小孤山记》逐字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6 祭徐曰仁文文言文译文

哎呀悲痛啊,曰仁!我还说什么呢!你的话在我的耳朵里,你的容貌在我的眼睛里,你的志向在我的心里,我有什么办法呢!记得你在湘中,回来,曾经告诉我自己活不长了,我询问原因。

你说:“曾经游衡山,梦见一个老瞿昙抚摸着曰仁的后背,告诉他说:‘你与颜回有一样德性。 ’不久又说:‘也与颜回活同样的岁数。

’醒了之后感觉怀疑。”我说:“做梦而已。

你怀疑,太过分了。”曰仁说:“这也怎么办呢?只是愿意告诉上级自己有病早早地归隐,希望做先生教育的事情,早晨能有所闻,晚上死也可以了!”哎呀!我以为本来是梦呢,谁知道今天的事情就像梦里说的一样!原来说的,难道真是梦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原来说的,是真的瞎说吗?哎呀悲痛啊。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2、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13、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朴素秀美。前二句点明时间,后二句写归去情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归意,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饯别王十一南游》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借助眼前的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诗人此时的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诗人心随友人远去,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首句写氛围,声音、情状、时间、地点,显得黯然销魂。二句用两个自,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三四句用同病相怜来写依依惜别,通篇基本上直陈其事的赋体,紧扣江边使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4、岑参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难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字里行间激情荡漾。开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气概,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写友人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五六句化惆怅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气贯长虹。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语言口语化,亲切洒脱,声调悠扬流美,奔放明快,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

《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季节和所向,写行程之难,次句写李判官的过人之勇。马之快,原之阔,身手矫健。尾句有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使诗脱却一般私谊的范畴,升华到更高境界。此诗只就此地与彼地的情景略加夸张和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可说独具一格。

15、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诗人先从自己离别洛阳时写起,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以物候的变化表达时间的变换。深得采薇遗韵。开首两句洒脱飞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世事如浮云,更觉离情难遣如流水之悠长。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而又依依不舍的深情。唐诗中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多,且各尽其妙,此诗以迁谪之人又送迁谪之人,情形倍加难堪,写得沉郁苍凉,一结有余不尽。

16、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此诗开始从上次的分别说起,接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和惜别,描写曲折,富有情致。上次别后相见不易,此间相思自在言外,正因如此,才相见如梦,加深了惜别和伤感的心情,前两联构成因果关系,翻疑梦,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神态尽在其中,各问年,不仅在叹息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后两联写深夜长谈,但太多的话说不完,故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来渲染映衬,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多么凄凉,不仅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境,也象征人事的飘浮不定。既描写了实景又虚写了人的心情。结句表面上写劝酒,实际上总写伤别。综观全诗,中四句极工,写尽悲喜伤感,不可收拾,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可见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17、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写的是送行及送行之后情景,前两句写送行,交代时间地点,一个愁字语带双关,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三句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表达出来。日晚写时间之久,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自然地带出末一句,此句是所望之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日晚寒鸦尽,空余江水东,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含有无限深情。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感情融入景物当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18、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虽是送别诗,却重在写景。起句点雨次句点暮切题,暗中还写了送,并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为后文做铺堑,中间四句构成了一百万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深和远又染上一层迷蒙暗淡的色彩,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结尾一联直抒胸臆

19、卢纶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21、权德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事雕饰,在平淡中蕴含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前两句一别一逢十年岁月,引发人事沧桑之感,平淡的叙述而别有情致。此诗不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再一次分别的情味。三四句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寂静而略带荒凉,有黯然神伤的意味。前路漫漫四顾苍芒,忽逢又别,使人想到人生离合,别逢总是那样偶然、匆匆,难以预料。

22、薛涛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短幅有无限蕴藉,无数曲折。前两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的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两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了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发现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诗化用前人一些名篇成语,读来感受丰富,诗意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耐人寻味。

25、柳宗元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此诗写监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愁字,而表面的平静中却蕴藏着深沉的激愤和无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经历和人世沧桑,现在又共同遭难,感到难以再会,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后二句看似平淡却自然流露出讥讽与无奈。此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现,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首联开篇点题写惜别之情,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末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在远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梦。烟字确实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真意浓,十分真切感人。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中的愤懑与愁苦。 《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26、元稹

《重赠乐天》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V0W;

——首句提到唱诗,把读者引进离筵的环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释,筵上唱离歌本已添别恨,何况是自己与友人的赠别之作,不免让人引起回忆,更加伤感。三句从眼前写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穿上下诗意转折自然,四句是想象中分别的情景,想象具体入微,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此诗说到分手和分手的时间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读后却有无穷余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7、韩琮

《暮春泣水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历来送别多言离愁别恨,而此诗匠心独运,重写古今情,不落俗套,别具新意。首句选用暗稀二字以暗渡的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次句化用,想到李杜深情,以都城的繁华衬离别的惆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壮志未酬之情,从中透出,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三四句抒情,行人指远行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有才之人、有志之人、有为之人跨过这道水,这水流走了他们的大好年华,也流走了大唐五朝的国运。此诗写得含蓄蕴藉,凝重深沉诗意深广、韵味悠长。

28、许浑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首句写友人乘舟运去,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二句写友人走后的江上景色,以乐景写哀情,急字透出诗人水流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三四句写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凄清,心情也怅惘空虚,凄暗孤寂。四句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更含蓄更具感染力

29、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是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写景上很成功,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捷交代时间、环境、渲染气氛,三四句展示了两幅美景点明地点,富有地方特色和季节特色,透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三联写行者与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乐观开朗,送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最后两句写只身回京更加寂寞。诗前半部分的景与后半部分的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用反衬。

30、温庭筠

《送人东归》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首句以哀景写离情,次句却出人意料,有浩然远志气象格调不凡。颔联两句是互文,展示辽阔雄浑的境界,为友人壮行色。颈联有两层诗意,一与目送友人消失开际,一想亲友望眼欲穿,既写了对友人今后的关切,也写了自己的怀念。此诗逢秋而不悲,送别而不伤,无论送与行都不引起更深的愁苦

31、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存?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胜殿前军。

座中醉宾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首联点出离席,反问有力除感叹外,还有安慰意。颔联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边地隐含的危机,饱含对国事的忧虑。颈联由远而近正写离筵,尾联化用,典故措词深婉,表面上是赞美实是讽刺。此诗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将抒情与叙事溶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力雄健,风格苍劲雄迈顿挫有致。

32、李频

《湖口送友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全诗大半写景,将离情融入景中,一二两联写所见,前三句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第四句点题,使景语成为情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三联由洞庭湖而引发想象,流露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怀。最后一联写了诗人的自伤,也表现了念友之情。此诗作者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围绕这个中心层层设景,又从孤舟离人逗出情思,把这诸多景物有机地串连起来。

33、崔橹

《三月晦日送客》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全诗始终把送别和送春联系起来写。首句写野酌的情景,次句把惜别与伤春结合起来,表现出双重的怅惘之情,大大加强了这种离愁别绪。接下去把难舍之情化成美好的希望。这里不写送别而写叮嘱表现了友情的真挚。

34、韦庄]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前两句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藏在诗中。三四句祝朋友顺利逗出行中的美妙之景、舒畅之情

1.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花:

1、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6、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2、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13、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朴素秀美。前二句点明时间,后二句写归去情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归意,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饯别王十一南游》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借助眼前的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诗人此时的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诗人心随友人远去,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首句写氛围,声音、情状、时间、地点,显得黯然销魂。二句用两个自,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三四句用同病相怜来写依依惜别,通篇基本上直陈其事的赋体,紧扣江边使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4、岑参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难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字里行间激情荡漾。开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气概,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写友人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五六句化惆怅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气贯长虹。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语言口语化,亲切洒脱,声调悠扬流美,奔放明快,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

《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季节和所向,写行程之难,次句写李判官的过人之勇。马之快,原之阔,身手矫健。尾句有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使诗脱却一般私谊的范畴,升华到更高境界。此诗只就此地与彼地的情景略加夸张和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可说独具一格。

15、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诗人先从自己离别洛阳时写起,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以物候的变化表达时间的变换。深得采薇遗韵。开首两句洒脱飞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世事如浮云,更觉离情难遣如流水之悠长。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而又依依不舍的深情。唐诗中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多,且各尽其妙,此诗以迁谪之人又送迁谪之人,情形倍加难堪,写得沉郁苍凉,一结有余不尽。

16、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此诗开始从上次的分别说起,接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和惜别,描写曲折,富有情致。上次别后相见不易,此间相思自在言外,正因如此,才相见如梦,加深了惜别和伤感的心情,前两联构成因果关系,翻疑梦,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神态尽在其中,各问年,不仅在叹息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后两联写深夜长谈,但太多的话说不完,故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来渲染映衬,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多么凄凉,不仅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境,也象征人事的飘浮不定。既描写了实景又虚写了人的心情。结句表面上写劝酒,实际上总写伤别。综观全诗,中四句极工,写尽悲喜伤感,不可收拾,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可见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17、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写的是送行及送行之后情景,前两句写送行,交代时间地点,一个愁字语带双关,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三句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表达出来。日晚写时间之久,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自然地带出末一句,此句是所望之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日晚寒鸦尽,空余江水东,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含有无限深情。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感情融入景物当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18、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虽是送别诗,却重在写景。起句点雨次句点暮切题,暗中还写了送,并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为后文做铺堑,中间四句构成了一百万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深和远又染上一层迷蒙暗淡的色彩,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结尾一联直抒胸臆

19、卢纶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21、权德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事雕饰,在平淡中蕴含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前两句一别一逢十年岁月,引发人事沧桑之感,平淡的叙述而别有情致。此诗不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再一次分别的情味。三四句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寂静而略带荒凉,有黯然神伤的意味。前路漫漫四顾苍芒,忽逢又别,使人想到人生离合,别逢总是那样偶然、匆匆,难以预料。

22、薛涛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短幅有无限蕴藉,无数曲折。前两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的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两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了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发现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诗化用前人一些名篇成语,读来感受丰富,诗意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耐人寻味。

25、柳宗元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此诗写监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愁字,而表面的平静中却蕴藏着深沉的激愤和无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经历和人世沧桑,现在又共同遭难,感到难以再会,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后二句看似平淡却自然流露出讥讽与无奈。此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现,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首联开篇点题写惜别之情,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末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在远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梦。烟字确实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真意浓,十分真切感人。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中的愤懑与愁苦。 《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26、元稹

《重赠乐天》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V0W;

——首句提到唱诗,把读者引进离筵的环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释,筵上唱离歌本已添别恨,何况是自己与友人的赠别之作,不免让人引起回忆,更加伤感。三句从眼前写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穿上下诗意转折自然,四句是想象中分别的情景,想象具体入微,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此诗说到分手和分手的时间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读后却有无穷余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7、韩琮

《暮春泣水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历来送别多言离愁别恨,而此诗匠心独运,重写古今情,不落俗套,别具新意。首句选用暗稀二字以暗渡的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次句化用,想到李杜深情,以都城的繁华衬离别的惆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壮志未酬之情,从中透出,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三四句抒情,行人指远行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有才之人、有志之人、有为之人跨过这道水,这水流走了他们的大好年华,也流走了大唐五朝的国运。此诗写得含蓄蕴藉,凝重深沉诗意深广、韵味悠长。

28、许浑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首句写友人乘舟运去,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二句写友人走后的江上景色,以乐景写哀情,急字透出诗人水流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三四句写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凄清,心情也怅惘空虚,凄暗孤寂。四句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更含蓄更具感染力

29、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是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写景上很成功,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捷交代时间、环境、渲染气氛,三四句展示了两幅美景点明地点,富有地方特色和季节特色,透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三联写行者与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乐观开朗,送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最后两句写只身回京更加寂寞。诗前半部分的景与后半部分的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用反衬。

30、温庭筠

《送人东归》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首句以哀景写离情,次句却出人意料,有浩然远志气象格调不凡。颔联两句是互文,展示辽阔雄浑的境界,为友人壮行色。颈联有两层诗意,一与目送友人消失开际,一想亲友望眼欲穿,既写了对友人今后的关切,也写了自己的怀念。此诗逢秋而不悲,送别而不伤,无论送与行都不引起更深的愁苦

31、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存?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胜殿前军。

座中醉宾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首联点出离席,反问有力除感叹外,还有安慰意。颔联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边地隐含的危机,饱含对国事的忧虑。颈联由远而近正写离筵,尾联化用,典故措词深婉,表面上是赞美实是讽刺。此诗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将抒情与叙事溶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力雄健,风格苍劲雄迈顿挫有致。

32、李频

《湖口送友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全诗大半写景,将离情融入景中,一二两联写所见,前三句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第四句点题,使景语成为情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三联由洞庭湖而引发想象,流露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怀。最后一联写了诗人的自伤,也表现了念友之情。此诗作者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围绕这个中心层层设景,又从孤舟离人逗出情思,把这诸多景物有机地串连起来。

33、崔橹

《三月晦日送客》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全诗始终把送别和送春联系起来写。首句写野酌的情景,次句把惜别与伤春结合起来,表现出双重的怅惘之情,大大加强了这种离愁别绪。接下去把难舍之情化成美好的希望。这里不写送别而写叮嘱表现了友情的真挚。

34、韦庄]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前两句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藏在诗中。三四句祝朋友顺利逗出行中的美妙之景、舒畅之情。

1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翻译

游大慧寺记

清刘大櫆

原文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被其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注释

1、这篇文章主旨不在记游,而在讽世。文章借大慧寺之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讥剌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虽托讽于古,并未明指时事,也还是切中时弊的。此文后半纯系议论,笔力遒劲,推理严密,极有说服力。大慧寺,即大佛寺,明朝正德八年(1513)建,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魏公村。其大悲殿内原有五丈高的大铜佛一尊,日伪时期被日军毁掉,现有大佛系木胎砺粉描彩,为解放后补制。现大悲殿内仍保存着原来的二十八诸天(佛之护法)及彩色工笔连环画等。作者刘大櫆(1698—1780),清代文学家,“桐城派”三祖之一。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出身于耕读世家,祖、父均为秀才,塾师兼事农作。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亩余。”幼年,从父读书,雍正(清世宗年号,1723—1735年)时两举副贡生。乾隆(清高宗年号,1736—1795年)时应博学鸿词科,未就。终身以授徒为业,晚年任黟县教谕,不久去官归桐城,著书立说,不复出仕。他性格豪放,善言谈,喜饮酒,好吟诗。虽蹇于仕途,但不以为意。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纂修《歙县志》20卷。

2、薄:迫近。

3、卜葬:选择葬地。卜:选择。

4、浮屠:这里指僧人。“浮居”亦作“浮图”。

5、公辅:指朝中大臣。

6、西直门:旧北京城西北城门。高梁:即高梁河。《清一统志》:“高梁河在西直门外半里,自昌平州沙涧东东南流,经高梁店,又东南流入都城积水潭。……上有高梁桥。”

7、宛平:旧县名,为明、清顺天府治所在地,辖区在京城以西,1952年并入北京市。

8、恬(tiàn):即桧树,一种柏叶松身树。表:树梢。

9、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张雄:司礼监太监,受到明武宗宠爱,与张忠、张锐恣肆用事,号称“三张”。

10、阜:小山。

11、震泽:江苏省吴江县旧名震泽。舆致:车载而至。

12、李东阳:明朝诗人,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颇为时人所不满。

13、世宗:即朱厚熜,明嘉靖皇帝。

14、患得患失:《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忧虑。

2 《游大字院记》的文眼是什么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

《游大字院记》

□〔北宋〕欧阳修

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释

①庚:伏天。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

②金伏:金气伏藏。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

③火见:心星出现。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

④郁云:浓云。

⑤蒸雨:闷热的雨。

⑥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⑩命席:安排座位。

k当水:面对流水。

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

m衔觞(shānɡ):饮酒。觞,酒杯。

n揭:公布。

o志:记载。

p寻:重温。

译文

六月的三伏,天气炎热,心星出现。常常暑季的彩虹白天显明,惊人的雷声似能劈破柱子。浓云郁积,雨点闷热,热风夹杂着酷暑。没有清雅优美的事物就不能消除烦恼炎热。所以和几位朋友有了普明院后园的游玩。

春天的竹笋已脱落外壳,夏季的雨水涨满水渠。引水流穿过树林,面对流水安排座位。红薇刚刚开放,花影映照水波上。折枝花朵抚弄流水,饮酒下棋。没有清雅的吟诵、长啸的歌声,就不能放开胸怀纵情欢乐,所以和几位朋友做了避暑的诗咏。

(张)太素最不善饮酒,诗却最先吟成,其余在座者欣然相继。太阳偏西酒饮欢畅。不能逐一题写每个人的诗句,只能将同游者的姓名题在壁上,然后离去。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于是索取当日同游者的诗句,公布在版壁上,来记载这一时刻的美好,以便日后相会时可以重温。

3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答案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西北行三里许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B、高出松栝之表 表:树梢

C、下视平地殆数仞 殆:大概

D、原其初 原:原来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B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C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D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6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环京城的四周有许多佛寺,宏阔壮丽、奇伟,都是宦官选择的安葬之地,为了守墓又修建的大寺。

B大慧寺左建佑圣观,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这与当时的皇帝世宗崇尚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C大慧寺的西边有许多坟墓,高大雄伟的石人石兽夹杂在坟前,都是司礼太监张雄家族亲人的坟墓。

D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讽刺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译:假如他们的地位不是出于宦官的推举,而是属于自己得来的,又担心什么呢?

(2)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译文:我自己能够自得其乐,又为什么再与那些宦官亲近呢?

4 游白书水付过文言文翻译

游白书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扬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鞠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5 文言文阅读:《游小孤山记》逐字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6 祭徐曰仁文文言文译文

哎呀悲痛啊,曰仁!我还说什么呢!你的话在我的耳朵里,你的容貌在我的眼睛里,你的志向在我的心里,我有什么办法呢!记得你在湘中,回来,曾经告诉我自己活不长了,我询问原因。

你说:“曾经游衡山,梦见一个老瞿昙抚摸着曰仁的后背,告诉他说:‘你与颜回有一样德性。 ’不久又说:‘也与颜回活同样的岁数。

’醒了之后感觉怀疑。”我说:“做梦而已。

你怀疑,太过分了。”曰仁说:“这也怎么办呢?只是愿意告诉上级自己有病早早地归隐,希望做先生教育的事情,早晨能有所闻,晚上死也可以了!”哎呀!我以为本来是梦呢,谁知道今天的事情就像梦里说的一样!原来说的,难道真是梦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原来说的,是真的瞎说吗?哎呀悲痛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43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