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训练量
在肱二头肌训练中,很少有人练到足够的组数。害怕艰苦训练的人常说,肪二头肌是个小部位,每次训练不能超过9组。实际上即使做20组你都无法“震撼”它,而仅仅是在“挠痒痒”。一个高效的震撼训练至少要做20组,而且这20组都必须是正式组,每组都得做到力竭。
二、超级组训练法则
超级组训练法则对增大肱二头肌特别有效,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纤维,创造更好的充血。我在每次训练中都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每个练习都做超级组,仅是每组的最后两个练习采用。
2.杠铃弯举不要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因为这个复合练习需要强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复。
3.除了肱二头肌之外,不要把肱二头肌与其它部位联合在一起做超级组。二头肌与三头肌功能相反,轮流训练可保证充足的恢复时间。二头肌训练的最后一个练习与三头肌训练的第一个练习联合做超级组,正好能过渡到三头肌训练中去。
4在用超级组法则联合练二头肌和三头肌时,应尽量选择相同用力水平的练习,如哑铃斜板弯举与单臂哑铃屈伸,或坐姿哑铃交替弯举与站姿颈后臂屈伸的组合。
5.能用于超级组训练的肱二头肌练习只有哑铃弯举、斜板哑铃弯举、坐姿杠铃弯举和拉索弯举。相比之下,站姿杠铃弯举太重了、哑铃集中弯举太轻了,机器弯举又太孤立了。
三、每组都练到力竭
每一组都应练到力竭,不论使用多大重量或做多少次,只有练到力竭才能确保对肱二头肌震撼性刺激的要求。
四、采用较低的次数
只统计那些在68次范围内达到力竭的训练组。如果每组超过8次,则附属肌肉可能在肱二头肌完全力竭之前就疲劳了。如果无法做到6次,则表明二头肌没有在附属肌肉取代用力之前达到力竭。
五、经常打乱训练次序
假定最大的力量应该分派给最重的练习,那么结论就是每次肱二头肌训练都应以杠铃弯举开始。但是,人体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适应过程是如此微妙,以至于几乎察觉不到附属肌肉已经暗中分担了不少本应由肱二头肌完成的工作。
通过每次以不同的练习开始,附属肌肉就没有机会去适应,肱二头肌就会被迫做所有的工作。例如,如果你经常以斜板哑铃弯举或哑铃交替弯举代替杠铃弯举开始训练,即使用的重量减小了,但训练却会更有效,因为一切工作都是在附属肌肉还在考虑如何帮忙时由二头肌单独完成的。
六、舷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一起练
除三头肌外,不要将二头肌与其它任何部位一起练。如果像许多健美运动员那样,将二头肌与胸部一起练,则因胸部训练消耗了大量能量,即使你觉得已经为工头肌付出了100%,它们得到的却只有80%。如果每次只练一个部位,那你将得到更好的震撼性刺激效果。
七、哑铃弯举
哑铃弯举之所以成为锻炼肱二头肌的理想练习,是因为它们通常是交替进行,允许每个胳膊有更多的恢复时间,使你能采用尽可能大的训练重量。
哑铃集中弯举是个例外,这个动作过于孤立,而且无法使用大重量,因而很难成为有效的增大肌肉块动作。我通常用它来热身,喜欢每次都缓慢地弯举到掌心向上并进行顶峰收缩,这样能产生强烈的充血。同二头肌训练的其它练习一样、采用金字塔式增重做5组,每组68次,这是个有效的训练动作,但我仍然不把它计入正式训练。
八、斜板弯举
确保在每次肱二头肌训练中都包括斜板弯举,这个动作能提供其它姿势无法做到的借力与孤立的组合。在肘关节被支撑的情况下,它是个借力练习,但由于肩膀也被支撑着,故它又是个孤立练习。我喜欢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做斜板弯举,当垫子保持倾斜时,我借助垫子的支撑,后拉身体以产生更多杠杆作用;当垫子垂直时,手臂笔直向下,杠杆作用减小,可迫使肪二头肌更孤立地做练习。
斜板弯举应该用单臂和哑铃来做,或者用双臂和杠铃或曲柄杠铃来做。哑铃可使你转到手心向上或者进行直握弯举,刺激二头肌的不同区域。采用杠铃时,所有的压力都集中施加在二头肌的肌腹上。
九、杠铃弯举
前面曾说过,不得在超级组训练中采用杠铃弯举。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用这个动作,恰恰相反,任何肱二头肌增长训练都离不开它、因为没有其他办法能促使肪二头肌及其附属肌群最大限度地增长。每个肌群都至少需要一个复合练习。
我的肪二头肌训练很少用完全的杠铃弯举做到底,5组练习,第1组做8次到力竭,随后4组做6次到力竭,每一组都使用尽可能大的重量,不用欺骗法则,而是让二头肌做所有工作。我经常以杠铃弯举最大重量的70%做不完整动作的杠铃弯举结束二头肌训练,这是反传统的做法,但每次练完后我的二头肌就像要爆炸一样。具体做法是,坐在凳上做,并确保不把杠杆下放到触及大腿。我闭上眼睛,不停地做,直到无法坚持。
十、保持对重量的控制
为了从弯举中获得最佳效果,在动作的伸展阶段应该保持对重量的控制,以较慢的速度下放。不加控制的快速下放不仅降低了训练效果,还会增加肱二头肌受伤的危险、甚至导致肘关节肌腰炎。
在收缩阶段把意念集中在肱二头肌上,在顶部进行顶峰收缩。要尽切办法忘记你所举的重量。如果感觉不错,则试着增加一些重量;如果感党不适,则应适当减少重量、直到出现带给你最佳充血的重量。不要等到受伤来教你如何正确地训练。
锻炼腹肌最有效的动作
在健身运动中,许多人都把腹肌锻炼列为每次必练的动作。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健身爱好者对于腹肌锻炼的动作一知半解。比如动作的姿势、技巧、不同的动作对不同部位的腹肌刺激有何不同,哪个动作对腹肌刺激最大,等等。
想要练好腹肌,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下腹肌的作用。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软弱无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并增加腰背痛的几率。
下面我们比较5种腹肌锻炼动作,看看哪一种能更有效地强化腹直肌。
空中登车: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将腿抬起,缓慢进行登自行车的动作。呼气,抬起上体,用右肘关节触碰左膝(图1),保持姿势2秒钟,然后还原。再用左肘关节触碰右膝,同样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健身球卷腹:
平躺在健身球上,双脚平放地上,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下颏向胸前微收,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约45度(图2),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为了保持平衡,两脚可以多分开些。如果增加难度,可以将双脚并起来做。
举腿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膝关节微屈。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图3),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要注意保持下颏向胸前微收。
反向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身躯两侧,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膝关节微屈。收紧腹部肌肉,然后呼气略微抬起臀部,下背部略微离地(图4),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传统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平放在地上并屈膝。下颏向胸前微收,收缩腹肌,呼气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图5),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通过肌电图仪(EMG)测试发现,空中登车是锻炼腹直肌最有效的练习。排名第二是举腿卷腹,第三是健身球卷腹。研究表明,当一种训练需要腹肌持续的稳定性和身体旋转时,腹肌能够产生最大的活动。由于需要在不稳定的环境下控制平衡,所以在进行卷腹训练时,健身球卷腹要比传统卷腹需要更多的肌肉收缩和控制。
事实上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尝试有规律地进行多种不同锻炼,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到不同的肌肉并且不容易产生厌倦。不论选择哪种练习方式,训练和强化腹肌都需要时间和耐心。请记住,腹肌的训练目标是肌耐力,而非增大肌肉和力量。最后切记锻炼后进行肌肉伸展。
左侧是身体的一部分,基本上的器官都有哦。(一)脑颅骨(8)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15)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四、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腕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62)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五)听小骨
2肌肉系统
编辑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3消化系统
编辑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4韧带系统
编辑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5呼吸系统
编辑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6泌尿系统
编辑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7循环系统
编辑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8淋巴系统
编辑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一) 宏二头肌训练法: “我通常用哑铃交替弯举当作训练的开始,我用坐姿或站姿来实施.这是我喜爱的二头肌的训练动作。我用一副适当重量的哑铃做1—2组每组10次当做暖身,然后用渐增的金字塔式加重多做3组。我站立着,哑铃拿在身体两侧,手掌向内,然后慢慢弯起一边的哑铃至肩高的水平井把手腕内旋。在此位置时,我的小指实际上比拇指要高,此时我会尽力地挤压和收缩二头肌,我慢慢地放下重量然后做另一边的手臂。” “第二个二头肌动作为单臂哑铃集中弯举,而且是靠在弯举架上。这是一个可以隔离二头肌并且使它达到高峰的极佳动作严格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太理会重量,感觉肌肉是否真正地得到训练才最最主要的目的。” “做这个动作,我的手臂是垂直的悬着、我慢慢地放下重量,至完全伸直、然后将重量往上举起并且完全地挤压和收缩二头肌。当我做一边的手臂一组后。便做另一边的手臂。有时我也喜欢做立姿杠铃弯举。’ “我的最后动作是立姿哑铃锤式弯举。这个动作可以训练到肱肌。许多健美运动员忽视了肱肌的训练,以致于错过了一个可以增大手臂发展的重要因素。肱肌位于二头肌之下。只要肱肌成长。其它的肌肉也跟着成长。所以为了手臂更粗更强、你最好要训练肱肌。” “这个动作开始时和做哑铃交替弯举一样、不过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在动作的最上端处、这时手腕不能内旋。而是保持不变。(译音注:这个动作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如同铁匠以单手执铁锤打铁状)。这是直接对肱肌加以刺激的最好方法、在两手同时到达顶端后、我使缓缓放下然后再重做。 (二)练腹探秘: 美之必须,也是强身健体之必须。因为它能保护好内脏器官,防治胃下垂、心肺移位、驼背、鸡胸、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疾病。 腹肌由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和横肌等构成,扁平而薄,不如某些大肌肉块容易练得高隆硕大,而且它属于常用肌,对一般性的负荷刺激适应能力较强,若老是单纯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两头翘起等动作来练习,一定时间后便会出现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困惑,甚至出现‘停滞’现象。要摆脱这种困惑,除要有计划地递增负荷量及组数外,更要在必变动作上下功夫,设法挖掘发达腹肌的身体潜能。为此,我想就半身仰身坐、半侧身坐、仰半举腿和直角斜坐等几个动作,谈谈如何拓宽腹肌的训练。 一、半仰身坐。 它是在仰卧起坐的基础上,对腹直肌进行强化训练的有效方法。做仰卧起坐时,上体由平卧升起至与地面成45度平角前不是腹直肌负担最重的阶段。因为这是起动阶段,有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肋间肌、腰小肌、腰大肌和髂肌等的协同工作。超过45度后,由于上体重心至臀部支点的“阻力臂”不断缩短,腹进肌所起“吊车作用”的负担量越来越小,因而也不是腹直肌负担最重,才是开发它“抗阻力生长机能”的最佳时机。因此,延长身体在45度角的持续时间是增大腹肌刺激量的有效方法。这是进行半仰身坐练习,以深入锻炼腹直肌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身体处于45度角斜时, 腹直肌处于抗阻力收缩较重较慢的状态,静力性用力成分较多,肌紧张反应最强烈,正是对腹直肌进行静力性训练的良好时机。 半仰身坐的方法:仰卧在地板或长凳上,双手抱头,两脚勾住凳头的皮带等因定物。接着,挺胸直腰、头部上顶,以拉长上体的“重力臂”。然后,意念腹直肌发力,上体平稳升起,当与地面成45度夹角时,保持姿势不动,做静务性锻炼。呼吸为顺畅的胸式呼吸,不能屏气憋劲。静停30秒左右为一组,遂仰卧或起身进行积极性休息。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深呼吸和腹部自我按摩。间歇约一分钟左右,练习4-8组。练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延长静停时间。 随着半仰身坐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两用头后抱握哑铃或杠铃片做动作,以增大腹直肌的负荷量,促使其更快的生长。另外,还可结合做一些拓展性的动作。以深化训练。 二、半侧身坐。 它是仰卧起坐的延伸与发展,除能锻炼身体上侧的腹直肌外缘外同主要是锻炼身体上侧的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和肋间肌,让腰腹肌群强健精悍起来。 半侧身坐的练习方法:侧身卧在长凳上,双足一前一后勾住凳头的横带,双手抱头,刻意用身体上侧的肌群发力,让上体向侧面抬起。当达到与凳面成45度夹角时,静止不动,坚持做静力性锻炼。静停20-30秒钟为一组,卧下休息,做深呼吸和自我按摩放松。间歇约一分钟,练习一段时间后,随着体力和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便可逐步增加动作难度及负重量,以增强锻炼效果。增加动作难度的方法很多,可挺直腰、顶高头,拉长上体的阻力臂,让身体上侧的肌群承受更大的重力矩作用,使更多的肌纤维投入更紧张的工作。也可两手抱哑铃或铁饼片于头后,做强力训练。锻炼中应注意两侧交替练习使两侧腰腹肌均衡发展。 做半侧身坐的要求:1、肩、髋、踝关节要在一个侧平面上,不宜有向前屈体现象;2。要用胸式呼吸,不宜有屏气现象;3、间歇时要及时按摩放松肌肉,以免主练肌发生痉挛。若出现痉挛,应马上仰卧向反侧做松驰的屈体拉伸动作,配合按摩与深长吸气慢吐气,调理一会儿即可消除;4、静停时,可稍作拧肩或振肩的附加动作,以增强锻炼效果。 三、仰半举腿。 仰卧长凳上,腰后垫一软物,双足套住胶圈的一端,另端套在从凳面下穿出的竹竿前端,一手凳下握竹竿后端,另一手扶握身侧凳面,以维持身体平衡。接着,两腿伸直举起,当举到与凳面成45度角时,静止,做静力性锻炼。此时,执竹竿的手向上提拉,以拉长橡胶圈,增大举世闻名腿的阻力,充分刺激腹肌,同时使股四头肌上头也得到良好锻炼。 此练习能有效地加大负茶强度,因为在腰后垫软枕,使举腿时的支点由臀部移至腰后,增加了腹直肌上端的"重力矩负荷量"能使其上端更快发达起来;同时,竹竿与橡胶圈在凳下所构成的"杠杆阻力"能增大腹直肌下端的负荷,刺激其下端更快发达起来。此练习体能消耗较快,应安排在训练课的末尾做。 此练习以静停20-30秒种为一姐,组间间歇1分钟,练习4-8组,提拉竹竿的阴力可自行掌握,以训练中的"火候征兆"及训练后的肌肉反应而定。 四、直角斜坐。 仰卧地板成长凳上,两手在臀侧扶住地板或抓握凳面,以维持身体平衡,接着,慢慢收腹举腿,上体和两腿同步升起,至各与地面成45度角时,静止不动,进行静力性锻炼。同伴可人旁扶住练着肩膀与小腿。一面帮助维持身体平衡,一面施力掰压,同练者的力量相对抗,使练者的腹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坚持对20-30秒钏为一组,组间间歇1分钟,练习4-8组。 这是"两头翘"动作加大难度的练习,能有效发达腹直肌的中部。如紧持做最大强度的练习,则中途可能出现腹肌痉挛现象,解除办法是及时做鼓腹的深吸气,然后慢吐气,同时做腹部按摩放松。 要练好腹肌,除了要了解腹肌的结构特点,在动作方式和负重量上多想办法外,还得有刻苦锻炼的决心与耐心。此外,采用下列动作进行综合训练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后屈体成桥形,做大幅度的负重前屈体;仰卧举腿,臀部坐墙脚,向上高卷身;在高单杠上悬垂做负重高举腿;在吊环上挂膝倒悬垂做负重高卷身;等等,练习应以慢速静力为主。 静力练习辅以动力练习,大难度动作辅以多变动作,这恐怕就是练得“腹肌惊人”的秘密。 你要认真看哟,看一看是不是你可以用的上哟! 祝你早日练成。
健身中核心力量及核心肌肉群的定义和作用分析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 ,核心稳定性的提出源于脊柱稳定性。1985 年 Panjabi 首次提出脊柱稳定性的概念 ,他认为脊柱稳定性包括被动脊椎骨、 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三个系统;1992 年 ,在脊柱稳定性的启发下 ,核心稳定性随之被其提出。Kibler首次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人竞技运动训练 ,其认为核心稳定性有产生力量、 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三方面功能。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的结果 ,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核心力量的定义探究
1以人体的重心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
IanHasegawa以腹部、 臀部、 腰骶部、 胸部和背部上的肌肉称为核心肌肉; Travis Brown 则以位于腹部和脊柱附近的大肌肉为核心肌肉 ,其中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和竖脊肌等是最主要的核心肌肉; Paul J· G oodman 以联合体上的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胸腰筋膜、 腰方肌、 髂腰肌、 臀大肌、 臀中肌和竖脊肌等 29 块肌肉称为核心肌肉。
纵观以上学者 ,核心肌群的范围是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 ,包括正面、 两侧、 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2以脊柱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
MARJORIE ,JOHN D WILLSON , J EFFREY M WILLARDSON , KIM MSAMSON等学者将核心肌群确定在腰椎 - 骨盆 - 髋关节部位 ,认为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 ,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KATHL EEN R LUST学者认为核心肌群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 ,将整个躯干视为人体的核心区域。
3以人体的腰椎、 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与重心位置的关系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
王卫星等学者将核心肌群界定在人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区域 ,将膈肌 - 盆底肌区域之间的肌群称为核心肌群 ,位于大腿上股直肌、 肌二头肌也被列为核心肌群。这些肌群分别从人体的矢状面、 额状面、 水平面三个层面包裹腰椎、 髋关节和骨盆。李文霞等学者认为核心部位是由腰部和腹部肌肉组成的 ,包括腹横肌、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腹直肌和竖脊肌等。
4以整体肌群与局部肌群的关系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
J· H Pilates 认为 ,核心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 ,它所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 背肌群、 横隔肌、 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其认为核心是腰、 骨盆、 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 ,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竖脊肌是腰 - 骨盆- 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 ,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竖脊肌与腹肌互相配合完成人体在技术动作开始前的预备姿势及运动过程中的躯干动作维持 ,在此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骨盆带对于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 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本研究以人体的核心部位与非核心部位之间的关系为视角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核心力量的不同观点 ,根据人体解剖学核心肌群的结构特点 ,本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能够稳定机体的脊柱、 骨盆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 ,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的整体肌群 ,即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 ,包括正面、 两侧和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二、核心力量的作用机制分析1核心力量的解剖学作用机制分析
骨盆带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 ,附着上的肌肉对于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 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相接融合 ,形成耻骨联合。由于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 ,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拉长对其施加的压力增加 ,加上内收肌力的薄弱 ,对耻骨极易造成损伤。因此 ,只有稳定住骨盆才能保证髋关节肌群有效的工作。腰- 骨盆 - 髋关节包括的肌肉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 ,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 传导力量、 发力减力等作用。竖脊肌是腰 - 骨盆 - 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 ,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竖脊肌与腹肌互相配合 ,为人体在静止和运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支持和保证。例如 ,在投掷项目的最后用力过程中 ,运动员强有力的左腿支撑和右腿的积极蹬、 转、 挺 ,促进骨盆、 髋关节、 腰部相关肌群参与工作 ,形成肌肉动量由下而上的转移。强有力的核心肌肉对投掷运动中的身体姿势、 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椎体、 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组成脊柱的前柱 ,起传递重心的作用;后柱包括椎弓根、 椎板、 横突、 小关节突、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在脊柱运动中起张力带作用。
2核心力量的生理学作用机制分析
根据脊柱的功能分类,可以将其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两类,稳定肌通常位于脊柱深部,起于脊椎,多呈腱膜状,具有单关节或单一节段分布的特点,以慢肌为主,耐力性活动时被激活,稳定肌群主要有骶棘肌、 横突棘肌、 横突间肌、 棘突间肌、 多裂肌等,这些肌群通过离心收缩控制锥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运动肌位于脊柱周围的表层,呈梭状,具有双关节或多关节分布,以快肌为主,在爆发性活动时被激活,这些肌肉收缩通常可以产生较大的力量,通过向心收缩控制锥体的运动,如背阔肌、 腹外斜肌、 竖脊肌及腰部的腰大肌,这些肌肉控制脊柱运动并且应付作用于脊柱的外力负荷,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脊柱运动和稳定性调节。
根据人体的解剖位置关系 ,可以将核心肌肉分为整体肌肉和局部肌肉。整体肌肉包括竖脊肌、 臀大肌 ,它们大多处于身体浅表位置 ,多为长肌 ,连接着胸廓和骨盆 ,这些肌肉收缩通常可以产生较大的力矩并引起大幅度的运动 ,它们负责脊柱运动和方向的控制。局部肌肉包括多裂肌、 椎旁肌 ,这些肌肉通常起于脊柱或分布于脊柱深层 ,它们控制脊柱的曲度以及维持腰椎的稳定性 ,收缩时一般不会造成肌肉长度的变化和运动范围的改变。
3核心力量及核心肌肉群的定义和作用分析
腹横肌是核心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腹横肌是腹部阔肌中最薄的肌肉 ,其纤维环绕腹部 ,经胸腰筋膜与各个椎体的横突、 棘突相连。腹横肌产生外侧的张力横向箍紧腰椎 ,通过增加腹内压对抗外力的作用以及增加腰椎的稳定性 ,在核心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多裂肌是腰部椎旁肌群中最大和最内侧的肌肉 ,其位于棘突两侧 ,腰背筋膜的内侧缘。多裂肌的强直性收缩可以增加脊柱节段间的稳定性 ,对腰椎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力 ,躯干深层的椎旁单关节肌肉 ,如横突间肌和棘突间肌有利于核心稳定性的维持。
胸腰筋膜的后层主要为背阔肌筋膜 ,附着于棘突 ,维持矢状面的稳定性 ,胸腰筋膜中层附着于横突 ,可维持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稳定性。腰方肌是腰椎稳定的一个重要肌肉 ,腰方肌的等长收缩可以帮助呼吸 ,增加腹内压 ,也可以维持脊柱在额状面和矢状面的稳定性。
4核心力量的神经学作用机制分析
a“三亚系模型” 作用机制学说
在脊柱稳定的生理机制的研究中 ,1992 年 Panjabi 提出了 “三亚系模型” 理论 ,即被动亚系、 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被动亚系特指关节和韧带 ,主要由锥体、 椎骨关节突和关节囊和脊柱韧带等组成。主动亚系特指相关肌肉和肌腱 ,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它通过深层和浅层肌群间( 即稳定肌和运动肌) 协调活动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神经亚系特指神经肌肉运动控制系统 ,它接受来自主动亚系和被动亚系的反馈信息 ,判断用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特异性需要 ,然后控制主动亚系的有关肌肉实现稳定性的维持 ,脊柱就是通过 3 个亚系之间相互协调作用实现稳定性。
椎骨、 椎间盘、 脊韧带构成了被动亚系 ,也称为内源性稳定系统;脊柱周围的肌肉、 肌腱、 内压构成了主动亚系 ,亦称外源性稳定系统;神经控制亚系控制被动亚系和主动亚系 ,使它们协调起来实现脊柱稳定 ,这三个子系相互依存 ,互为代偿。
被动亚系是由椎体、 椎间关节、 关节囊、 脊柱韧带、 椎间盘等结构组成。它们在脊柱活动中起着支撑作用。在脊柱的中心区域 ,被动亚系作为本体感受器感觉椎体位置的变化 ,并为神经控制亚系提供反馈信息。对于同一部位的不同运动形式 ,被动亚系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如 ,在躯干前屈过程中 ,后韧带、 椎骨关节突及其关节囊和椎间盘是主要的稳定性维系结构;在躯干后伸过程中 ,前纵韧带、 纤维环、 前部纤维和椎骨关节突是主要的稳定性维系结构;在躯干水平旋转运动中 ,椎间盘和椎骨关节突是主要的稳定性维系结构。
无论脊柱是静止还是运动 ,主动亚系都在神经控制亚系的协调下共同维持着脊柱的稳定。有无腰椎所能承受的压力大小 ,说明了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和肌肉的紧张性起到了稳定腰椎的作用。
神经控制亚系主要接收来自主动亚系和被动亚系的反馈信息 ,判断用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特异性需要 ,然后启动相关肌肉活动 ,实现稳定性控制的作用。如 ,在上肢运动发生之前 ,多裂肌和腹横肌活动能够先行启动 ,而下腰痛的患者的肌肉启动时间相对较慢 ,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在人体的核心力量整个系统中 ,被动亚系、 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是相互依靠的 ,共同维持核心力量的稳定性并应对核心力量的变化以及静态与动态负荷。
b神经控制作用机制学说
人体核心区域主动稳定的实现取决于多块肌肉的协同工作 ,该工作是在神经支配下的一个复杂和精细的过程。对于复杂的竞技运动来说 ,核心部位的稳定并不是运动的目的 ,稳定是给不同肢体的运动创造支点 ,为不同部位肌肉力量的传递建立通道。Hodges等人运用肌电图仪对人体做全身运动时的上肢肌、 下肢肌和核心肌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核心肌肉(腹横肌、 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腹直肌和多裂肌)肌电的发生早于上下肢肌肉 ,尤其是腹横肌的肌电明显早于三角肌和下肢主要肌肉。因此 ,他们认为 ,核心肌群的提前动员使身体的核心部位首先做好准备 ,为四肢的发力建立支点。核心部位的力量不单纯涉及到单块肌肉收缩力的大小 ,更重要的是神经对多块肌肉的支配和控制能力。
骨盆作为脊柱稳定的根基 ,同样遵循神经肌肉反射机制 ,它的稳定性保持除盆带肌外 ,还依靠核心部位的腰肌、 腹肌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 ,这些肌群间的协调作用使脊柱和骨盆合为一个整体 ,所以在核心稳定性训练中不能割裂骨盆和脊柱之间的关联 ,不然将会失去了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真正意义。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核心力量进行干预 ,一种是通过运动前期的预兴奋反射性提高参与肌肉的力量 ,为姿态的调整和承受外部负荷做好准备;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是影响核心力量的重要因素 ,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 稳定程度的变换以及稳定与运动之间的动态交替都需要多块肌肉的参与和配合 ,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募集和协调是完成多块肌肉共同运动的关键。另一种是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肌梭和腱梭反馈式调整肌肉的力量并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用力 ,解决核心部位的稳定、 稳定程度和稳定与不稳定交替转换的问题。神经系统基于肌梭、 高尔基键器和脊柱韧带的本体感受 ,根据运动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连续不断地监控并调节核心肌肉的力量以及不同肌肉之间力量的配比 ,尤其是支配与控制核心大肌群与核心小肌群在核心稳定与运动上的不同功能 ,小肌群主要起固定作用 ,而大肌群除固定作用之外还具有运动功能 ,核心部位稳定程度的变化和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交替转换主要取决于大肌群的收缩。
核心稳定性的训练首先是动态下的核心稳定肌的本体感受性训练 ,通过激活、 募集核心稳定肌的方式来提高对核心部位稳定的控制能力。训练时力的作用点基于一个不稳定的支撑面上 ,身体就是在这个动态的支撑面下完成。第二 ,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本体感觉性的力量训练。在上面肌群本体感受性训练的同时进行负重力量训练 ,渐进性从开始负重部分或全部身体重量到增加体外负荷 ,实现了提高核心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提高了脊柱深层稳定肌的力量。
4核心力量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分析
有关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人体在两臂下垂的对称站立姿势中 ,身体重心位于第 1 至第 5 骶椎的某一水平面上 ,大约在髋关节额状轴上方 4~5 cm 处 ,接近人体正中央的矢状面稍向右偏的骶骨与耻骨之间;取卧姿时 ,身体总重心向头部偏移。身体重心会随人体的姿势的变化而改变 ,运动时变化范围更大 ,有时会移出体外。重心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运动姿势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是确定核心肌肉的主要依据。
人体分为头、 躯干、 上臂、 前臂、 手、 大腿、 小腿和足等多个环节 ,各个环节可动地连接起来构成生物运动链 ,力作用在生物运动链上 ,各环节发生相对位置改变 ,于是产生了人体姿势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躯干是人体生物运动链上的枢纽环节 ,在运动中对技术动作的发挥和能量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躯干由多块骨骼组成 ,关节较多且结构复杂 ,要充分发挥躯干在生物运动链中的作用 ,躯干的平衡稳定性尤为关键。在运动中 ,躯干的平衡与稳定影响着各种动作技术发挥和运动环节间能量传递。人体在运动期间 ,重心起伏不定 ,姿势不断变化 ,躯干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稳定 — — — 非平衡不稳定— — — 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体依靠核心力量来调整姿势和维持躯干的平衡稳定。核心力量训练中的非平衡不稳定支撑练习就是为提高躯干的平衡稳定性而进行的身体练习方法。这种在不稳定的支撑而上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 ,能够创造独特的动态训练环境 ,练习者进行训练时必须依靠核心力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 ,这增加了神经肌肉的训练负荷。实践证明 ,在这种动态非平衡不稳定环境中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对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加有明显作用 ,而且能够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及躯干的稳定性 ,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多关节训练
多关节运动需要横跨一个关节以上、两个或更多肌群的参与。关节的活动通常需要一组肌群的协同作用来达成,这一组肌肉被称为作用肌和撷抗肌。作用肌是造成特定动作,像是弯曲关节的屈曲或打直关节的伸展动作的肌肉。撷抗肌则是造成相反动作。 在手臂的部分,肱二头肌收缩使手肘弯曲,此时肱三头肌放松使这个动作得以产生。同样地,当手肘伸直展开时,肌肉的动作就相反。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当各个关节与肌肉一起参与时,这个基本的收缩与放松机制就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更加了解这个复杂的动作,你需要认识一些关于肌肉收缩与关节动作互动的基本观念还有关于肌肉训练的观念。肌肉会以肌肉维持同样长度的等长收 缩、肌肉变短的向心收缩、肌肉变长的离心收缩等方式来产生收缩或制造张力。基本的重量训练使用的是开放链与闭锁链两个运动技巧。还有更高阶的技巧,但就需要特殊器材。在开放链训练中,力量与动作的产生只靠一个关节,所以手和脚等远端肢体可以自由活动,像是坐姿腿弯举或二头弯举等动作。闭锁链训练则是把远端肢体的手或脚固定在地板上,像是伏地挺身或深蹲等动作。开放链与闭 锁链训练之间明显的不同点就在于作用肌与抗拮肌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弓步动作(闭锁训练)中,作用肌与抗拮肌同时收缩,可以减轻施加在关节上的力量和压力,预防可能的运动伤害。闭锁训练在锻炼整体运动功能上比较有利,开放链动力训练则是独立锻炼某个肌群,对于肌力成长最有帮助。在训练和比赛中,会依据使用到的关节角度而产生结合等长、向心和离心的各种肌肉收缩。
增强式训练
增强式训练是结合离心和向心的爆发式肌肉收缩训练,用来产生快速和有力的动作。这些训练被证明可以有效改善力量与速度等运动表现。当肌肉在负重或伸展的状态下被迫快速收缩产生动作时就称为增强式训练。在双脚爆发跳跃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肌肉的回弹力机制(elastic recoil mechani )。当肌肉向心收缩时可以产生最大的力量。肌肉的离心负荷称为预负荷(preloading),创造出一个让肌肉预备产生力量的状态。肌肉伸展的程度和速度是影响肌肉产生力量的两大关键。缩短离心到向心收缩间的时间也会产生更多力量。当执行双脚爆发跳跃动作时,下肢肌肉会在身体落下和蹲踞时伸展。在跳跃和接下来的肌肉收缩之间的转换让你可以离开地面,完成回弹力的机制。肌肉的感觉神经纤维在回弹力机制发生时也同时受到启动和训练。这类型的训练可以增加大脑和肌肉之间的效率。 增强式训练被证明在配合其他像是肌力、平衡感和伸展等训练下,可以降低下肢的受伤风险。不过由于这些运动中会产生巨大力量,因此也可能造成受伤。增强式训练应该要在完成初阶的肌力和柔软度训练后才能进行,进行前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暖身。
全身性训练
这些训练被认为是对全身训练很有效的动作。配合专为增加优异的三铁运动员表现而精心设计的训练计画,适当地执行两种训练动作就是成功关键。因为全身性训练的特色是活动性比较高,有时候也需要展现较强的爆发力,因此强烈建议要有适当的暖身,包括一系列的动态伸展。 至于训练组数和动作次数,许多教练会设定一个时间长,在这之间让运动员用正确的技巧尽可能多做几次,这可以鼓励运动员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并注意体能的进展与改善。以波比跳这个动作为例说明,要在30秒内尽可能重复动作次数或是设定一组10到15次来执行。最终还是要由教练和运动员来决定哪种方式最有效果。不管是哪种状况,都建议运动员要能在1到2分钟的每组休息时间下,完成2到4组10到15次的动作。
1 波比跳
波比跳是一个很好的全身性运动,可以同时训练心肺功能、肌力、耐力与全身的体能。泳者将因上半身肌力增加而受惠,在训练时也能更有力地推墙出发。自行车骑士和跑者会因波比跳让腿部肌力和力量增强,整体的灵敏度和速度也会增加。运动员们很快会发现,若能在有组织的陆上训练计画中持续进行每组10到15次的动作,将能加快心率与增进全身体能。 步骤1: 一开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站立,然后将手放在地板上。 步骤2: 将腿往外踢,把背打直,形成伏地挺身预备姿势。身体往下做一次伏地挺身,身体保持一直线,然后用力将身体推回。 步骤3: 将脚缩回身体下方,然后猛力往上跳,同时伸直手臂过头。 步骤4: 落地时膝盖微弯。依所需次数重复动作。 锻炼肌群 主要: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臀大肌、胸大肌、肱三头肌 次要: 膕旁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竖棘肌群、三角肌前束
Tips 进行猛力弹跳的动作时要特别小心,膝盖在接受冲击时应该微弯。
2 跳箱
跳箱动作可以锻炼出对自行车骑士和跑者有益的爆发力。跳箱可以提供目标性的挑战,因为跳箱高度可以在体能和力量随着时 间增进时而调高。自行车骑士将透过在上坡和冲刺时发挥爆发力而从这个动作中获益。跑者也将锻炼出在跑上坡路段时带动更多力量与速度的能力。做这个动作的取巧作法是在跳上箱子时过度抱膝,如果你发现自己得抱膝才跳得上箱子,请考虑降低箱子高度。 步骤1: 将一个约膝盖高度的跳箱牢固放在地板上,离箱子15到20公分远。 步骤2: 用力跳上箱子,落下时膝盖微弯。 步骤3: 在箱子上站直身体,完成动作。 步骤4: 踏回地板回到起始姿势。依所需次数重复动作。 锻炼肌群 主要: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臀大肌、臀中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次要: 膕旁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竖棘肌群
3 伐木
综合运动的运动员需要强壮的核心与上下半身的肌群协调。伐木动作提供动态的全身大幅度伸展,在运用到许多重要肌群的同时也提供全身性的协调训练。正确执行这个动作并将其视为高强度的锻炼,也能够在动作时让心率加快。这个动作针对优异的运动员需求设计,也能增强尤其对长程跑步很有用处的核心稳定性和耐力。 步骤1: 站在高位滑轮器材旁边,双脚打开稍微比肩宽。 步骤2: 用双手握住握把。 步骤3: 启动手臂、肩膀和胸部肌群,将握把往身体斜下方拉下。 步骤4: 在将握把往地板拉的过程中运用核心肌力同时弯曲膝盖。 步骤5: 慢慢在控制力道下回到起始姿势。依所需次数重复动作。 参与肌群 主要: 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三角肌、阔背肌、胸大肌 次要: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臀中肌、臀大肌、臀小肌、大圆肌、前锯肌
4 反向伐木
这个动作对泳者来说是特别有用的陆上训练,但也能转化成训练跑者核心、上臂和腿部肌力的有效动作。建议跑者膝盖可以弯曲多一点,以运用到更多股四头肌的力量。其中一项重要技巧是在身体往上斜拉的过程中专注于手部的移动路径,这将让这个重要区块获得最大的锻炼。 步骤1: 站在低位滑轮器材旁约90公分处,双脚打开比肩稍宽。 步骤2: 膝盖微弯成半蹲姿势,用双手握住滑轮的握把。 步骤3: 在协调的动作下将滑轮握把往斜上方拉起越过另一边肩膀后身体站直。 步骤4: 慢慢将身体往下回到起始姿势。依所需次数重复动作。 参与肌群 主要: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臀大肌、臀中肌、竖棘肌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三角肌、肱三头肌 次要: 膕旁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前锯肌、大圆肌、斜方肌、棘上肌、小菱形肌
5 双脚爆发跳跃
产生爆发力的能力是所有体育活动成功的关键,包含特别需要耐力的骑自行车和跑步。爆发跳跃是最简单的运动,可以让腿部产生巨大的爆发力,但却不需要酷炫或昂贵的运动器材。由于这是个动态十足的训练,所以要在肌肉充分温热下才能进行。特别注意每次落地时的动作要轻柔并控制力道。所有程度的运动员都能受惠于这个挑战性训练所带来的力量增强与心肺功能改善。 对于优异的三铁运动员来说,透过爆发跳跃所增强的力量可以改善自行车爬陡坡时的短暂爆发速度也能增强跑者跑上坡路段时的力量。 步骤1: 双腿打开比肩稍宽,双膝微蹲呈约45度角。 步骤2: 运用手臂向上的动力和股四头肌产生的力量,猛力往上和稍微往前跳到最高的高度。 步骤3: 落回地板回到起始的蹲姿。依所需次数重复动作。 参与肌群 主要: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 次要: 竖棘肌群、膕旁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比目鱼肌、腓肠肌、髋内收肌群
6 弓步二头弯举
像弓步二头弯举这种多关节的全身性训练,会让三铁运动员在最短时间达到最大成效。弓步对于耐力运动员在锻炼下半身肌力和力量这一区块是很重要的运动,而二头弯举则是针对上下臂和某种程度的肩膀锻炼。自行车骑士将能在握住手把爬坡或冲刺时更有力量抬升双腿,跑者则将增强跑上坡路段时手臂的推进力。 步骤1: 开始时双手各握住一个哑铃,手臂垂于身体两侧,身体直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 步骤2: 将一只脚往前呈弓步姿势。 步骤3: 在弓步姿势稳定后,将哑铃向上弯举再放下。 步骤4: 站立回到起始姿势后换腿重复动作。依所需次数重复。 参与肌群 主要: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臀中肌、臀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 次要: 膕旁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肱肌、前臂
7 深蹲推举
这个全身性训练结合了深蹲与肩推的成效,虽然很费力但却是个成效良好的动作。综合性运动员将受惠于腿部与肩部肌力的增强,不管程度为何,都能改善游泳、骑自行车和跑步的表现。除此之外,结合两大肌群的训练也能增加时间效益与效率同时增强协调性。 步骤1: 身体直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将杠铃举在胸前,手心朝外。 步骤2: 将身体往下蹲,直到股四头肌几乎与地面平行为止。 步骤3: 伸展身体回到站立姿势,接着将杠铃上举过头,然后控制力道将杠铃往下。 步骤4: 身体往下回到深蹲姿势。依所需次数重复动作。 锻炼肌群 主要: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 次要: 髋内收肌群、膕旁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竖棘肌群、斜方肌、腹直肌、胸大肌上部
Tips 使用正确的技巧才能避免受伤并达到最大运动成效。动作中背部要打直,视线朝正前方。如果因为疲劳开始影响到姿势,请停下来休息或是更换其他动作。
8 地板擦式
地板擦拭是具有挑战性的动作,可以有效训练核心肌群,让三铁运动员可以有力量并自行转动身体。这对自由式泳者来说很有作用,因为游泳时协调的身体转动很重要,这动作同时对骑自行车爬坡或冲刺时也很有用。这个动作就连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来说都有难度,训 练后也能让核心力量更上一层楼。 步骤1: 仰躺在地板上。 步骤2: 双手握住杠铃,将手臂打直置于胸前。 步骤3: 抬起双腿并尽量伸直,不过可容许膝盖稍微弯曲。 步骤4: 将上半身稳定后,将腿往下靠近杠铃一端,然后将腿像做擦拭动作般扫向另一侧。 步骤5: 依所需次数重复动作。 参与肌群 主要: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肱三头肌 次要: 耻骨肌、缝匠肌、髂腰肌群、股二头肌、胸大肌
9 重物抛用
重物抛甩是另一项运用到许多身体肌群的全身性训练,可以促进爆发力和整体协调性的发展。这对三铁运动员来说尤其有帮助,因为他们必须在大型的开放水域中突破重围,在攻克上坡路段时注入活力,或在终点前冲刺。举例来说,从海滩入水的游泳比赛需要抬高双脚和跃入浪花之中,这些都需要仰赖这个训练所带来的肌力和协调性。 步骤1: 将适当重量的铃壶、健身球、哑铃或铁饼放在两腿间,双脚打开稍微比肩宽。 步骤2: 身体往下弯时将背部打直,用双手抓住重物。 步骤3: 用力挺直身体来开启动作,运用腿部和核心的肌力将重物从地板上拿起。 步骤4: 使用爆发力所带来的动力将手臂打直,把铃壶上甩至眼睛高度处。 步骤5: 将铃壶放回起始位置,此时同样要弯曲膝盖。依所需次数重复动作。 参与肌群 主要: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三角肌、竖棘肌群、腹直肌 次要: 髋内收肌群、斜方肌、膕旁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前臂、胸大肌
Tips 这个训练必须以正确技巧小心进行,注意不要过度伸展背部。同时和所有训练一样,请确认开始动作前已经充分暖身。
书籍资讯 ◎ 图文摘自枫树林出版,马克.柯里昂,特洛伊.杰考森著作《三铁锻炼解剖书》一书。本书所谈各种增进肌力、动力、体能和技巧的训练,跟篮球、举重、健力、网球、瑜珈选手的训练并不相同。诉求是提升三铁表现,是为了特定竞技目标进行锻炼,利用全身、局部性等训练来提升身体素质,达到增进体能及表现的目标。是所有珍视三铁技术及其运动精神者──包括运动员、教练、训练员及参赛者不可错过的最佳读物,看完后你会发现,任何运动的晋级奥义,都蕴藏在对人体运动的认识之中。 书籍资讯 请点此
责任编辑/滢滢
一、高训练量在肱二头肌训练中,很少有人练到足够的组数。害怕艰苦训练的人常说,肪二头肌是个小部位,每次训练不能超过9组。实际上即使做20组你都无法“震撼”它,而仅仅是在“挠痒痒”。一个高效的震撼训练至少要做20组,而且这20组都必须是正式组,每组都得做到力竭。二、超级组训练法则超级组训练法则对增大肱二头肌特别有效,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纤维,创造更好的充血。我在每次训练中都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每个练习都做超级组,仅是每组的最后两个练习采用。2.杠铃弯举不要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因为这个复合练习需要强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复。3.除了肱二头肌之外,不要把肱二头肌与其它部位联合在一起做超级组。二头肌与三头肌功能相反,轮流训练可保证充足的恢复时间。二头肌训练的最后一个练习与三头肌训练的第一个练习联合做超级组,正好能过渡到三头肌训练中去。4在用超级组法则联合练二头肌和三头肌时,应尽量选择相同用力水平的练习,如哑铃斜板弯举与单臂哑铃屈伸,或坐姿哑铃交替弯举与站姿颈后臂屈伸的组合。5.能用于超级组训练的肱二头肌练习只有哑铃弯举、斜板哑铃弯举、坐姿杠铃弯举和拉索弯举。相比之下,站姿杠铃弯举太重了、哑铃集中弯举太轻了,机器弯举又太孤立了。三、每组都练到力竭每一组都应练到力竭,不论使用多大重量或做多少次,只有练到力竭才能确保对肱二头肌震撼性刺激的要求。四、采用较低的次数只统计那些在68次范围内达到力竭的训练组。如果每组超过8次,则附属肌肉可能在肱二头肌完全力竭之前就疲劳了。如果无法做到6次,则表明二头肌没有在附属肌肉取代用力之前达到力竭。五、经常打乱训练次序假定最大的力量应该分派给最重的练习,那么结论就是每次肱二头肌训练都应以杠铃弯举开始。但是,人体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适应过程是如此微妙,以至于几乎察觉不到附属肌肉已经暗中分担了不少本应由肱二头肌完成的工作。通过每次以不同的练习开始,附属肌肉就没有机会去适应,肱二头肌就会被迫做所有的工作。例如,如果你经常以斜板哑铃弯举或哑铃交替弯举代替杠铃弯举开始训练,即使用的重量减小了,但训练却会更有效,因为一切工作都是在附属肌肉还在考虑如何帮忙时由二头肌单独完成的。六、舷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一起练除三头肌外,不要将二头肌与其它任何部位一起练。如果像许多健美运动员那样,将二头肌与胸部一起练,则因胸部训练消耗了大量能量,即使你觉得已经为工头肌付出了100%,它们得到的却只有80%。如果每次只练一个部位,那你将得到更好的震撼性刺激效果。七、哑铃弯举哑铃弯举之所以成为锻炼肱二头肌的理想练习,是因为它们通常是交替进行,允许每个胳膊有更多的恢复时间,使你能采用尽可能大的训练重量。哑铃集中弯举是个例外,这个动作过于孤立,而且无法使用大重量,因而很难成为有效的增大肌肉块动作。我通常用它来热身,喜欢每次都缓慢地弯举到掌心向上并进行顶峰收缩,这样能产生强烈的充血。同二头肌训练的其它练习一样、采用金字塔式增重做5组,每组68次,这是个有效的训练动作,但我仍然不把它计入正式训练。八、斜板弯举确保在每次肱二头肌训练中都包括斜板弯举,这个动作能提供其它姿势无法做到的借力与孤立的组合。在肘关节被支撑的情况下,它是个借力练习,但由于肩膀也被支撑着,故它又是个孤立练习。我喜欢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做斜板弯举,当垫子保持倾斜时,我借助垫子的支撑,后拉身体以产生更多杠杆作用;当垫子垂直时,手臂笔直向下,杠杆作用减小,可迫使肪二头肌更孤立地做练习。 斜板弯举应该用单臂和哑铃来做,或者用双臂和杠铃或曲柄杠铃来做。哑铃可使你转到手心向上或者进行直握弯举,刺激二头肌的不同区域。采用杠铃时,所有的压力都集中施加在二头肌的肌腹上。 九、杠铃弯举 前面曾说过,不得在超级组训练中采用杠铃弯举。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用这个动作,恰恰相反,任何肱二头肌增长训练都离不开它、因为没有其他办法能促使肪二头肌及其附属肌群最大限度地增长。每个肌群都至少需要一个复合练习。 我的肪二头肌训练很少用完全的杠铃弯举做到底,5组练习,第1组做8次到力竭,随后4组做6次到力竭,每一组都使用尽可能大的重量,不用欺骗法则,而是让二头肌做所有工作。我经常以杠铃弯举最大重量的70%做不完整动作的杠铃弯举结束二头肌训练,这是反传统的做法,但每次练完后我的二头肌就像要爆炸一样。具体做法是,坐在凳上做,并确保不把杠杆下放到触及大腿。我闭上眼睛,不停地做,直到无法坚持。 十、保持对重量的控制 为了从弯举中获得最佳效果,在动作的伸展阶段应该保持对重量的控制,以较慢的速度下放。不加控制的快速下放不仅降低了训练效果,还会增加肱二头肌受伤的危险、甚至导致肘关节肌腰炎。 在收缩阶段把意念集中在肱二头肌上,在顶部进行顶峰收缩。要尽切办法忘记你所举的重量。如果感觉不错,则试着增加一些重量;如果感党不适,则应适当减少重量、直到出现带给你最佳充血的重量。不要等到受伤来教你如何正确地训练。 锻炼腹肌最有效的动作 在健身运动中,许多人都把腹肌锻炼列为每次必练的动作。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健身爱好者对于腹肌锻炼的动作一知半解。比如动作的姿势、技巧、不同的动作对不同部位的腹肌刺激有何不同,哪个动作对腹肌刺激最大,等等。 想要练好腹肌,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下腹肌的作用。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软弱无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并增加腰背痛的几率。 下面我们比较5种腹肌锻炼动作,看看哪一种能更有效地强化腹直肌。 空中登车: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将腿抬起,缓慢进行登自行车的动作。呼气,抬起上体,用右肘关节触碰左膝(图1),保持姿势2秒钟,然后还原。再用左肘关节触碰右膝,同样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健身球卷腹: 平躺在健身球上,双脚平放地上,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下颏向胸前微收,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约45度(图2),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为了保持平衡,两脚可以多分开些。如果增加难度,可以将双脚并起来做。 举腿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膝关节微屈。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图3),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要注意保持下颏向胸前微收。 反向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身躯两侧,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膝关节微屈。收紧腹部肌肉,然后呼气略微抬起臀部,下背部略微离地(图4),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传统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双腿平放在地上并屈膝。下颏向胸前微收,收缩腹肌,呼气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图5),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通过肌电图仪(EMG)测试发现,空中登车是锻炼腹直肌最有效的练习。排名第二是举腿卷腹,第三是健身球卷腹。研究表明,当一种训练需要腹肌持续的稳定性和身体旋转时,腹肌能够产生最大的活动。由于需要在不稳定的环境下控制平衡,所以在进行卷腹训练时,健身球卷腹要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