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的主动肌,协同肌和拮抗肌分别是什么
股3头肌,辅助:腹肌
三角肌前束的功能有哪些?他的协同肌是什么?
肩曲,内璇,水平内收, 二头肌
在屈肘过程中,原动肌协同肌及拮抗肌分别是什么
生活健康小常识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 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3、鸡 含有致癌物, 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 应是饭前吃水果
5、女生月经来时不要喝绿茶 反正茶类不要喝就对了多吃可以补血的东西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 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 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 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 会胖
10、少喝奶茶 因为高热量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 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 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3、天天喝水 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 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 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 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 为得花5~7小时去消化,并使脑中血液集中到肠胃易昏
昏欲睡
18、下午五点后大餐少少吃, 因为五点后身体不需那么多能量
19、10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 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
脂牛奶,鸡肉,樱桃
20、睡眠不足会变笨, 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21、最佳睡眠时间是在 晚上10点~清晨6点
22、每天喝酒不要超过一杯, 因为酒精会抑制制造抗体的B细胞,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23、服用胶囊应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个吃), 睡前30分先服药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 青春永驻;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发因素: 熬夜,压力,菸酒,香鸡排麻辣锅油腻食物调味过重的料理
26、帮助头发生长:多 食用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27、每天一杯柠檬汁,柳橙汁 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28、苹果是机车族、瘾君子、家庭主妇的常备良药, 一天一颗,才能让自己有个
乾乾净净的肺
29、抽菸又吃维他命(B胡萝卜素-A维他命的一种), 会致癌,尽早戒菸才是最健康
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个时期: 月经来时,孕妇,临产前生产完后,更年期
31、抽菸,关系最大的是 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与膀胱癌有关
32、饮酒导致肝硬化 引发肝癌
33、吃槟榔会导致口腔纤维化, 口腔癌
34、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 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胆固醇会引发胃癌
35、食物过于粗糙, 营养不足时导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黄曲毒素 亚硝酸类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菸 拒吸二手菸
38、适量饮酒, 不拼久不醉酒
39、减少食用 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40、每天摄取新鲜的 蔬菜与水果
41、每天摄取富含高纤维的 五谷类及豆类
42、每天摄取均衡的饮食, 不过量
43、维持理想体重 不过胖
44、保持规律的 生活与运动
45、保持 轻松愉快的心情
46、正确饮食习惯: 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健康小常识
夜间喝杯水,远离心脑梗
据统计,脑血栓绝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时被发现的,医学专家指出,可能是夜间缺乏饮水所致。
体内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过度黏稠、浓缩,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诱发脑血管和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有些老年人夜间睡了一觉醒来时,感到口干舌燥,也是由于夜间未及时补充水 分,致使血液黏稠而引起的。
据报道,日本某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男性老人进行分组研究,一组半夜起来喝250毫升白开水>>
什么叫核心肌
所谓的核心肌,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腹横肌、骨盆底肌群以及下背肌这一区域。所有Pilates的动作力量都来自这个身体中心。如果核心肌群没锻炼好,其他部位再怎么锻炼,整个人看起来还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借助训练核心肌群的局部运动,除了可以减少脂肪囤积,也可以加强核心肌的肌耐力,帮助核心肌群更有力地支撑上半身,达到改善姿势的目的。
在屈肘过程中,原动肌,协同肌及拮抗肌是什么
原动肌肉是肱二头肌,拮抗肌是肱三头肌,单纯的屈肘不需要协同肌。
核心肌力是什么
动发展到今天,运动员的弹跳力和滞空能力越来越重要,许多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后,身体虽然变得更强壮,弹跳力和身体的灵活性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甚至有所下降。殊不知,力量训练具有多重效应,必须明确训练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综合的针对全身的力量训练是增长弹跳的基础,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对弹跳力影响最大的是腿部肌肉爆发力,特别是小腿三头肌的爆发力对弹跳力影响最大;其次是腰腹部肌肉爆发力,因为你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腰去推动你的整个身体与你的腿同步提高,如果腰腹力量太差,当你跳起时,它就像个柳条一样,会吸收软化你的力量,而不是推动你升高;再次是肩部肌肉爆发力,上肢积极上摆对增大起跳力、提高起跳效果和改善动作质量有20%左右的影响。所以力量训练应以腿部为主,腰腹部和肩部为辅。以仰卧起坐、俯卧背曲伸、异侧两头起、坐式颈后推举、负重侧平举来发达你的腰背部和肩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腿部的爆发力。
针对于下肢的力量训练应以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为主,因此,你必须在半蹲、提踵、全蹲、负重硬拉、延时下蹲和坐式蹲起上多花工夫,并要熟悉这些动作的运用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做半蹲、提踵、全蹲和负重硬拉时必须遵循X-Y-0 时间分配原则,即在退让性收缩(如下蹲过程,时间以X表示)和维持性收缩(如下蹲后起立前的过程,时间以Y表示)应人为的让动作过程加长,克服性收缩(如起立过程,时间以0表示)要尽可能的快,用时越短效果越好。X+Y应在2秒到6秒之间,大部分的练习应该保持X+Y为3到4秒。并且X与Y应当一长一短,尽量不要让X=Y,例如,可按如下比例分配:4-1-0,3-1-0,2-1-0,1-3-0,1-2-0等。
延时下蹲是人为的将下蹲过程分为若干个高度,并在每一个高度上做一定时间的停留,总停留时间不应超过六秒,到最低点后以最大极限力量的爆发式起立为动作完成。例如可分为四级(1-1-1-2)或两级(2-4)。
坐式蹲起时肩负杠铃坐于凳上,使腿部肌肉由放松状态直接过渡到爆发性收缩状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起立。
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的原因,在进行上述练习时限制了小腿三头肌的被拉伸幅度,不能使小腿三头肌得到更强的 ,影响了训练效果。如果将前脚掌垫起并在训练时保持足踵离地,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用力量训练提高弹跳的方法(二)
在使用恒信极限鞋进行极限爆发力量训练的过程中,有一些使用者反映不能正确安排力量训练计划,面对众多的力量训练方法不知道哪一种最合适自己。因为恒信极限鞋的使用者自身条件差别很大,有业余的体育爱好者,也有专业运动员,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所以制订一套详细的适合每位使用者的力量训练计划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所介绍的是科学的制订力量训练计划的原理和方法,由使用者根据自身的素质和训练条件选择说明书中的训练方法正确的进行力量训练。
在力量训练中,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总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运动员在系统力量训练的开始阶段,或在承受一个新的不习惯的运动负荷后,机体反应往往相当强烈,疲劳过程也比较深,会出现思睡、肌肉酸痛,安静时脉搏、血压偏高等不适应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后,上述不适应现象消失了,机体各种活动取得协调,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机能及其恢复能力都得到提高,运动负荷时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运动能力,完成力量训练后反应程度较小,恢复过程缩短,这些都是机体对运动负荷已经产生适应的表现。我们把这种由于运动训练产生的有机体与施加负荷的外环境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叫做训练适应。
训练适应过程的产生发展受>>
什么叫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皆在评估肌力大小,确定肌力障碍程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
一、肌肉分类
人类肢体的复杂动作需要靠多组肌肉恰当的合作才能完成,根据这些肌肉参加动作时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在神经支配下完成复杂的精细动作和运动。
1原动肌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为主动肌,协助或帮助完成动作或仅在动作的某一阶段起作用的称为副动肌。
2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在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可以协调地放松或作适当的离心收缩,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防止关节的损伤。
3固定肌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原动肌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或附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动肌拉力方向能始终朝着关节运动的方向,参与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动肌完成多种动作时,需要另一些肌肉协助完成,这些肌肉的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使动作更准确、更经济,这些肌肉的作用称为中和肌。
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动中起协同辅助的作用,又称为协同肌。
2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在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可以协调地放松或作适当的离心收缩,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防止关节的损伤。
3固定肌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原动肌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或附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动肌拉力方向能始终朝着关节运动的方向,参与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动肌完成多种动作时,需要另一些肌肉协助完成,这些肌肉的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使动作更准确、更经济,这些肌肉的作用称为中和肌。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动中起协同辅助的作用,又称为协同肌。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张收缩
等张收缩也称为动力性收缩,其特点是在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肌肉的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等张收缩分为二种类型:
1向心性收缩 当肌肉收缩是肌力大于阻力,肌肉的长度缩短,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靠近。
2离心性收缩 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地延长,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远离。
(二)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也称为静力性收缩,其特点是在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保持不变,肌张力增高,不产生关节活动,此时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
三、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发达程度 最直接的指标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2肌肉的初长度 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收缩时发挥的力量就越大。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3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的募集
4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5杠杆效率
四、6级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有轻微的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3 能抗重力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不能抗阻力
4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5 >>
每周练六次 A—— 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狂热健美爱好者:
星期一:练胸部 平板杠铃卧推3 组--10次 (训练整个胸)
星期二:背部 引体向上 3 组--10次 (上背部) 杠铃划船 3 组--10次 (下背部) 窄握距下拉 3 组--10次 (上背部) 坐姿划船 3 组--10次 (下背部)
星期三:肩部 坐姿杠铃推举 3 组--10次 (整个肩部) 坐姿哑铃推举 3 组--10次 (整个肩部) 直立杠铃上拉 (窄握距) 3 组--10次 (三角肌前中束肌) 哑铃侧平举 3 组--10次 (三角肌前中束肌) 反向坐姿夹胸 3 组--10次(三角肌后束肌) 哑铃俯卧飞鸟3 组--10次 (三角肌后束肌)
星期四:肱三头肌 窄握卧推4组--10次 仰卧臂屈伸 3 组--10次 (肱三头肌) 器械下压 3 组--10次 (肱三头肌) 站立哑铃托举3 组--10次 (肱三头肌)
星期五:肱二头肌 杠铃弯举 3 组--10次 (肱二头肌) 哑铃弯举 3 组--10次 托板弯举3 组--10次 (肱二头肌) 星期六:腿部 杠铃深蹲 3 组--10次 (股四头肌) 器械蹬腿 3 组--10次(股四头肌) 腿屈伸 3 组--10次 (股四头肌) 腿弯举 3 组--10次 (股二头肌) 器械小腿提踵 3 组--20次 (小腿肌肉)
深蹲
深蹲是预后深蹲约定俗成的叫法,指颈后肩上负杠铃进行腿部练习的一种基本动作。
颈后肩上负杠,挺胸,抬头、紧腰、收腹,稍屈髋、两脚以髓定或肩宽距舒适稳定的站立,可在脚跟处垫木块或杠铃片,以保证蹲,立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性,克服起立时一前弯腰弓身,保持重量始终较垂直地作用于腿部目标肌群上。躯干保持竖直微紧状态,以股四头肌的力量控制,维持平衡,慢慢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或大小腿成直角或稍低,稍顿,意念专注,集中股四头肌肌办起立至两腿伸直,挺膝,彻底收缩股四头肌至“顶峰”状态,停顿1秒钟,尔后再平稳下蹲,接下次动作。6——8RM以下的负荷强度时,呼吸方法是起立时呼气下蹲时吸气,或起立吸气,下蹲呼气,可随习惯而定,但呼吸必须配合动作不得紊乱。
据运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深蹲时两脚不同的站距,相对位置及腿下蹲的程度对腿部肌群的锻炼刺激各有侧重:两脚平行或稍外展、等髋站距主要练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及股外则肌群等;两脚稍外展,等肩站距主要练股外肌、股内肌、股直肌、缝匠肌及股内肌群等。下蹲幅度,一种做法是将大腿蹲至与地面平行或大小腿约呈90度,另一做法是将腿蹲至全屈(臀与脚跟相触)。身材高大腿相对较长者选择前种做法较易保持动作平衡,有同时发达臀部要求者可偏重后种做法,但蹲得太深易伤膝关节进行大强度练习时可佩带护膝及护腰皮带等防护工具。
胸前深蹲
相对于颈后深蹲,胸前深蹲更侧重对大腿前侧肌群的集中刺激,同时对维持该动作身体平衡的肌群及相关协同肌也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
两手托杠置胸锁和肩上,或双手交叉护社置于胸前,双肘抬平,以大拇指架住杠铃置于胸锁和肩上。抬头挺胸、紧腰收腹,调整好身体重心,下蹲至两大腿与地面平行或稍低位开始发力蹲起,至站立并刻意使股四头肌处于“顶峰收缩”状态止,停约1秒钟,保持平衡,稳定下蹲至可能的低位或大腿与地面平行或稍低。周而复始。呼吸配合动作。
“史密斯”架深蹲
“史密斯”架深群也有颈后深蹲与胸前深蹲两种形式,基本技术要领多等同于常规深蹲。不同的是由于横杠是沿着架上固定的导轨运行,器械有依托,心理上有安全感,所以要求器械的重心始终沿身体垂线,最后落于双脚脚跟上,动作全过程始终保持这种后倾状,躯干立直并稍后靠,以充分减小对腰背部的压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腿部肌群的锻炼效率。
“史密斯”架深蹲最好结伴进行,防止练习者全力做动作时忽略安全钩的方向而出现卡壳的现象,以免破坏训练节奏或造成损伤。
杠铃深蹲
杠铃深蹲是练就霸王腿的杀手锏之一。肩杠几百磅重的杠铃,艰难地走出支架,下蹲至股二头肌绷紧,然后集中腿部力量,爆发性蹲起,最后使股四头肌处于“顶峰收缩”状态。
许多初练者(甚至中高级训练水平的人)做这个动作时会一个错误:动作开始时有意识地前移膝关节(超过脚尖),同时杠铃跟着前移。正确的姿势应是膝关节保持在脚尖上方。
许多健美爱好者担心,按照规范的动作(杠铃重心在脚跟上)做是否会因重心过分靠后而后仰。初学者由于协调性,控制力较差,后仰是有可能的,但若身后有人保护,则完全不必担心。如果膝关节不在脚尖上方,则说明你还没有掌握这个动作。膝关节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脚尖,否则会对膝关节施加额外的压力,导致受伤。再说,关节的承受力有限,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增加重量。如果你现在开始练这个动作,最好找一个训练伙伴,用的重量不要太大,以熟动作为主。做动作时训练伙伴不要贴得太紧,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不规范的深蹲是怎样造成的呢?原因是:杠铃重量太重,臀部过分收紧,踝关节松弛。要想获得最佳训练效果,必须懂得其中的一些道理: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是很自然的做法,但若使用大重量,下蹲到一半就停住,那就很不自然了。这样会把杠铃的压力主要施加在膝关节上,而不是你想刺激的大腿肌肉,从而大大增加了受伤的几率。
动作幅度要大,动作过程中不要有停顿,要始终控制杠铃。许多健美爱好者下蹲时往往不控制杠铃,让其自由落下,然后利用惯性蹲起。这样会减少对腿部肌肉的刺激,而且很容易受伤。特别是用大重量训练,也许你还没反应过来就摔在地上了,严重的话下半辈子就要在轮椅上度过。
辅助器材是需要一根护腰带。许多健美爱好者进行大重量深蹲训练时使用护膝绷带,借以增加膝关节的支撑力。其实没有必要。如果动作规范,膝关节完全可以自由应付。也许有人会说,这样更容易蹲起,蹲起的重量更大。其实不然。
买一双质量较好的高跟橡胶底训练鞋。穿上这种鞋训练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变得更强大了。因为高跟能使躯干保持前倾,下蹲时更容易控制杠铃,身体也更协调。千万不要穿海绵底的跑鞋,因这种鞋跟很容易下凹,训练时容易后仰。
箭步蹲
主要刺激臀大肌和股四头肌(女性可用这个动作燃烧臀部多余的脂肪)。遗憾的是许多健美爱好者的动作不规范,以至训练效果不明显。
箭步蹲应视为力量训练动作,用大重量做,每组次数不多于8次,每条腿4次。练习时许多人喜欢向前跨一大步,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不必这么做,但下蹲的幅度要大,拉伸肌纤维充分。肩杠杠铃,走出支架,躯干保持紧张,右腿向前适当跨步(要求下蹲时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下蹲至右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蹲起还原。此动作对力量、协调性、灵活性要求都很高,是各项竞技运动员的首选力量训练动作,因为它能使人具备较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力量素质。
许多健美爱好者喜欢选择行进箭步蹲,但训练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在于,蹲起过程对腿部肌肉的刺激最大,效果最佳,而霆进箭步蹲恰恰跳过了这个过程,无需消耗更多能量控制杠铃。建议你把箭步蹲视为第二类深蹲。
再强调一点,训练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出而跨出很大一步,这样会增加对膝关节的压力,而且很容易摔倒。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制约着动作的轨迹,如果强迫自己完成不自然的动作,那就很容易出问题。
哑铃深蹲
此动作能有效增大腿部肌肉块。
深蹲后背部肌肉已疲惫乏力,但腿部肌肉可能还有劲。这时接着做哑铃深蹲是再好不过了。可相对减少深蹲的组数,以减少对后背的压力,然后做4组,每组8次哑铃深蹲,以进一步刺激腿部肌肉。
侧握哑铃(掌心相对)垂于体侧,下蹲,然后以脚跟为支撑点蹲起。哑铃始终垂放体侧,动作底部不要利用惯性反弹。
同一个训练动作,借助不同的器械可以刺激到两个甚至更多的身体部位,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健身目的进行选择。如果你的目的纯粹是改变体型,建议使用肋力带,它能让你更长时间地握住哑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腿部肌肉上。但对于足球运动员、力量举起运动员以及想通过锻炼提高力量素质的健美爱好者却不主张使用助力带,因为这样能增强你的握力及爆发力。
1、屈曲: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腘肌和腓肠肌。
2、伸展:膝关节伸肌主要是股四头肌。
3、内旋:参与小腿内旋运动的肌肉是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腘肌。
4、外旋:参与小腿外旋的肌肉是股二头肌。
扩展资料:
锻练膝关节肌肉方法:
膝关节常会“吃不消”。现今,跑步已成了一项全民运动,但很多人姿势、方法不对,或者在马路上、公园里跑步,对膝关节伤害很大。使用跑步机时,若步调与跑步机速度不协调,膝关节和肌肉跟不上,就会对半月板和膝软骨造成损伤。
有些中老年人热衷于爬山,但上山时,膝关节几乎承载全身的体重;下山时,膝关节还要额外负担下冲的力量。因此,不建议过于肥胖或膝关节本身就不好的中老年人长期爬山。
年轻人在打篮球、踢足球时,冲击力较强,如果急停、扭转等动作不规范或者用力不对,也可能会造成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
对于膝关节不好的人,建议将游泳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方式。在游泳时,人体处于平卧或仰卧状态,承重关节的压力很小,不足以造成损伤。为保护膝盖,在运动之前要做好热身,将周围关节“动员”起来。平日里还需要锻炼腿部力量,维持膝关节的受力。
“静蹲”就是一种增强大腿肌肉力量的好方式:后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向前伸,与身体保持40~50厘米的距离,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小腿之间夹角不要小于90度,保持这个姿势到坚持不住后再休息,每天练习3~5次。
人民网—增强腿部肌肉 维持关节稳定
大腿的肌肉分为三群,分别为前外侧群、内侧群和后群。其中前外侧群的肌肉有股四头肌(骨内侧肌、骨外侧肌、股直肌和骨中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内侧群有五块肌肉分别为耻骨肌、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和股薄肌。大腿后群有三块肌肉,分别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前外侧肌群功能为伸直膝关节和髋关节,内收肌群为内收下肢,后侧群为后伸髋关节。
大腿分为前外侧、后侧和内侧三个肌群。大腿前外肌群主要由股四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组成;大腿内侧肌群主要由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以及股薄肌组成;大腿后群(股后肌群)主要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
11大腿前外肌群
缝匠肌:全身最长的肌肉,呈扁带状,起自骼前上棘,斜向内下经大腿前面达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可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股四头肌:全身体积最大的肌肉,有四个肌头: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和股中间肌(vastusinternus)。其中股中间肌被股直肌覆盖。
作用:为强有力的伸膝关节的肌,股直肌还能屈髋关节。
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作用:紧张阔筋膜并屈大腿
12大腿后部肌肉群
大腿后部肌肉群称包括:股二头肌(BicepsFemoris)、半腱肌(Semitendinosus)和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大腿后部肌肉群作用:后群肌主要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当屈膝时,股二头肌可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能使小腿旋内。
13大腿内侧肌肉群:大腿内收肌群
大腿内侧肌肉群包括5块肌肉:耻骨肌(Pectineus)、长收肌(Adductor Longus)、短收肌(Adductor Brevis)、大收肌(Adductor Magnus)和股薄肌(Gracilis),其中短收肌被长收肌和耻骨肌覆盖。
2小腿肌群:小腿肌也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21小腿前侧肌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趾长伸肌(extensor longusdigitorum)、拇长伸肌(extensor longuspollicis)。
22小腿外侧肌群
外侧群有腓骨长肌(peronaeus longus)和腓骨短肌(peronaeus brevis)。
23小腿后侧肌群
后群有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趾长屈肌(flexor digitorumlongus)、拇长屈肌(flexor pollicislongus)及胫骨后肌(tibialis posterior)。
其中小腿三头肌是小腿最主要的肌肉,它有腓肠肌(gastrocnemius)和比目鱼肌(soleus)组成。
3腿部肌群锻炼重点
在健美锻炼实践中,对于腿部肌群锻炼,约定俗成的具有功能代表性和形态代表性的目标肌群是:
(1)大腿前侧股四头肌
(2)大腿后侧股二头肌
(3)大腿内收肌群
(4)小腿三头肌
选择这些肌群作为腿肌锻炼的切入点,不仅是因为它们的体积相对较大、可操作性较强,还因为它们在接受锻炼,克阻做功的同时并不排斥位置、功能相同,相近的其他肌群接受同一锻炼刺激。这种用某一肌群涵盖某一部位,某组肌群的现象和说法在健美锻炼中比比皆是,已成共识。
肌肉的机能分群如下: (一)上肢肌的机能分群 1.运动肩带的肌群(1)上提肌群:肩胛提肌、斜方肌上部、菱形肌。(2)下降肌群:胸小肌、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间接)。(3)上回旋肌群:前锯肌、斜方肌上、下部。(4)下回旋肌群:胸小肌、菱形肌、肩胛提肌。(5)前伸肌群(外展):前锯肌、胸小肌。(6)后缩肌群(内收):斜方肌、菱形肌。 2.肩关节运动上臂的肌群(1)屈肌群:胸大肌上部、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喙肱肌。(2)伸肌群: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三角肌后部。(3)旋内肌群: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背阔肌、大圆肌。(4)旋外肌群:小圆肌、冈下肌。(5)外展肌群:三角肌、冈上肌。(6)内收肌群: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冈下肌。 3.肘关节运动前臂的肌群(1)屈肌群: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2)伸肌群:肱三头肌、肘肌。(3)旋内肌群:旋前圆肌、旋前方肌。(4)旋外肌群:旋后肌、肱二头肌。 4.手关节运动手的肌群(略)(二)下肢肌的机能分群 1.髋关节运动大腿的肌群(1)屈肌群: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耻骨肌。(2)伸肌群:臀大肌、股后肌群、臀中、小肌后部。(3)旋内肌群:阔筋膜张肌、臀中、小肌前部。(4)旋外肌群:臀大肌、髂腰肌、梨状肌。(5)外展肌群: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6)内收肌群: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 2.膝关节运动小腿的肌群(1)屈肌群:股二头肌、半膜、半腱肌。(2)伸肌群:股四头肌。(3)旋内肌群:缝匠肌、股簿肌、半腱肌。(4)旋外肌群:股二头肌。 3.足关节运动足的肌群(1)屈足肌群:小腿长屈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2)伸足肌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三)颈肌的机能分群 1.颈屈肌群斜角肌、头前直肌、头长肌、颈长肌。 2.颈伸肌群斜后肌上部、胸锁乳突肌、爽肌。 3.颈侧屈肌群同侧斜方肌上部、同侧胸锁乳突肌、同侧斜角肌。 4,头旋转肌群对侧胸锁乳突肌、对侧斜方肌上部、同侧颊肌。(四)躯干肌的机能分群 1.运动脊柱的肌群(下固定)(1)伸脊柱肌群:竖脊肌、夹肌。(2)屈脊柱肌群:腹肌(除外腹横肌)、胸锁乳突肌、腰大肌、腰方肌。(3)躯干回旋肌群:同侧腹内斜肌、对侧腹外斜肌、同侧夹肌、对侧胸锁乳突肌。(4)躯干侧屈肌群:同侧腹肌(除外腹横肌)、同侧竖脊肌、同侧夹肌、同侧髂腰肌。 2.运动骨盆的肌群(1)骨盆前倾肌群:髂腰肌、股直肌、耻骨肌。(2)骨盆后倾肌群:臀大肌、股后肌群。(3)骨盆侧屈肌群:同侧臀中、小肌、同侧臀大肌上部。(4)骨盆旋转肌群:同侧内收肌群、同侧臀中、小肌前部、对侧臀大肌、对侧髂腰肌。如果是为了健身塑像从美术角度,主要以上身壮硕为主以上资料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大腿外旋(外开)肌群
1臀大肌
(1)起点:
(2)止点:
(3)功能:
近固定:
远固定:
2臀小肌、臀中肌
3梨状肌
4髂腰肌
5缝匠肌
(二)大腿内旋(关)肌群
1臀小肌和臀中肌前部
2半键肌、半膜肌
3阔筋膜张肌
(三)大腿屈(前腿)肌群
1髂腰肌
2股直肌
3缝匠肌
4阔筋膜张肌
5耻骨肌
(四)大腿伸(后退)肌群
1股二头肌
2半腱肌、半膜肌
3大收肌
(五)大腿外展肌群
1臀大肌
2阔筋膜张肌
3臀中肌、臀小肌
4梨状肌
1大腿肌群
大腿分为前外侧、后侧和内侧三个肌群。大腿前外肌群主要由股四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组成;大腿内侧肌群主要由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以及股薄肌组成;大腿后群(股后肌群)主要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组成。
11大腿前部肌肉群
大腿前部肌群主要有:缝匠肌(sartorius)、股四头肌(quadriceps)、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e latae)。
(1)缝匠肌:全身最长的肌肉,呈扁带状,起自骼前上棘,斜向内下经大腿前面达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作用: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可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全身体积最大的肌肉,有四个肌头: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和股中间肌(vastus internus)。其中股中间肌被股直肌覆盖。作用:为强有力的伸膝关节的肌,股直肌还能屈髋关节。
(3)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紧张阔筋膜并屈大腿
12大腿后部肌肉群
大腿后部肌肉群称包括: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半腱肌(Semitendinosus)和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大腿后部肌肉群作用:后群肌主要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当屈膝时,股二头肌可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能使小腿旋内。
13大腿内侧肌肉群:大腿内收肌群
大腿内侧肌肉群包括5块肌肉:耻骨肌(Pectineus)、长收肌(Adductor Longus)、短收肌(Adductor Brevis)、大收肌(Adductor Magnus)和股薄肌(Gracilis)。其中短收肌被长收肌和耻骨肌覆盖
2小腿肌群
小腿肌也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21小腿前侧肌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趾长伸肌(extensor longus digitorum)、拇长伸肌(extensor longus pollici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