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发型真是“阴阳头”吗?

清朝的发型真是“阴阳头”吗?,第1张

如今不少古装电视剧,都是以清朝为主题,很多女生也诞生了穿越回清朝的想法,和那些帅气的阿哥们有一番交集,清宫剧的最大特色,莫过于他们的“阴阳头”了,这种发型并非很多人能够接受得了的,然而清朝发型真的是这样子吗?可不要被电视剧骗了,清朝人的头发也在时有改变,而现代的女性,恐怕是很难接受的。

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头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清朝从入关开始起,便在全国推行剃发易服令,电视剧里面的头发,是将前半部分剃掉,而后半部分编成发辫,然而满人在最早的时候,发辫却是金钱鼠尾,也就是说,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要细,能穿过铜钱的方孔才算合格。

因此这种头发基本就是光头,万历皇帝年间,西方传教士卫匡国曾经在《鞑靼见闻》中写道:“女真习俗都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结辫以垂。除上唇胡须只留左右十余根外,其余都镊去。”

而在满清入关之后,开始于全国执行这条政策,这自然遭到了民间普遍的反抗,福州遗民曾经在《思文大纪》中提到:“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而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也在《断发》一诗文当中愤怒地表示:“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

然而无论是顾炎武,还是普遍的老百姓基本都没有死,最终还是决定从于了大势,对为不少人而言,生活才是所需,1647年,清势力进入广州,推行剃发易服令的时候还曾经无耻的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至于金钱鼠尾的发型,清朝统治者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剃发者必须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一顶如钱大,结辫下垂。在头顶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剃发不如式者亦斩。”

根据地方县志记载,顺治四年,一位叫作丁泉的浒墅关民仅仅是因为“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从而被县官以“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上奏,然而顺治皇帝的命令竟然是“着就彼处斩。”

这一点,就连是孔子的后人也不能免俗,原来担任陕西河西道的孔闻镖听闻剃发令,大着胆子上奏:“近奉剃头之例,四氏子孙又告庙遵旨剃发,以明归顺之诚,岂敢再有妄议。自汉、唐、宋、金、元以迄明时,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诚以所守者是三代之遗规,不忍令其湮没也。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

孔闻镖的意思也很清楚,孔家传承了这么久,头发从来没变过,看在我是孔圣人后代的份上,是否能恢复过去衣冠呢?然而他只得到了顺治冷冷的批复:“得旨: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就连孔子的面子也不给。

因此在乾隆以前,头发始终是铜钱孔大小,一直到了清的中期,才慢慢发展到掌心大,但是大体模样不变,等到了清末,辫子才越来越粗,乃至绝大部分头发都被保留下来。

这个过程,并非有人宣传提倡,上到皇帝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大家的头发都越来越多,可能清朝统治者自己也觉得,这种头发实在是太丑了,才慢慢接受改变,不过清宫剧如果是拍在康熙乾隆年间,是断断不可能出现剧中那种头发的,不过作为演员,大伙儿还是得要有点颜值,因此只好将后面的那一种发型照搬过来。看到这里,还有人想穿越回清朝吗?

辫子这东西,且不说美观与否,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洗。将头发辫起来,然后盘在头上,这样不通风,还容易滋生各种寄生虫。很多朋友对长虫子这事可能无感。举个例子吧。

笔者是80后,小时候在河南农村长大。当时还是男孩,留的是平头,父母不在家,头发疏于打理,过不了多久,头上就会长会爬动的虱子。实在痒了,就用篦子梳头将虱子给梳下来。需要注意的是,这还是平头,清朝人的大辫子可想而知。

清朝的辫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起初是“金钱鼠尾”,“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其后是“猪尾巴”,头顶留巴掌大的头发,辫子也粗了许多;再后来就是晚清时期的发型“牛尾巴”,留的头发更多了,男人们普遍拖着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

满清三百年,辫子的长度和发量是在不断增加的。辫子的形状在变化,对其打理的要求自然也就越高。打理辫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梳洗。

清代没有洗发水,也没有吹风机,梳洗头发还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困难,但辫子始终都要梳理的,有人对清代不同阶层洗头的频次在时间上大致区分。皇家贵族是一周洗一次头,官员是半月一次,普通百姓是一月一次。洗头频繁与否与掌握的资源形成了强相关,如空闲时间、帮助洗头的佣人,等等。可以想象,穷人辛苦劳累,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还谈什么洗头呢?

我们以一周为例,大家可以感受下,一周不洗头是什么感觉,冬天还好,夏天就难以忍受了。

英国传教士麦罗德来中国时,专门对清朝男人的辫子进行了描述:

这大概是上帝对男人最可怕的一种惩罚了,让他们每天都拖着一根肮脏又散发异味的辫子,就像是一只出生在茅厕的耗子一样,当我们掩鼻而过时,这些清朝男人却并不觉得自己身上的气味有什么不对。

麦罗德当时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国人,言语之中不无鄙夷、轻蔑的成分,但大致能反映实情:男人的辫子是不怎么干净的。

所以,在辫子清洗这件事上,很多人应该是比较纠结的,洗了太麻烦,不洗容易发臭,还生虱子。不过,这个烦恼到了1911年10月份之后倒也不是什么事了。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后,民国政府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剪去胡辫”。轰轰烈烈的剪辫运动就这样的开展起来。让人不安的辫子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这也是之前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样,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阴阳头“。

清朝前期的”鼠尾辫“

公元1644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帮助下成功进入当时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从此清朝开始长大了280多年的统治,清朝之后的“丰功伟绩”我们在这就不多说了,我相信但凡学过点历史课的人都知道,而清朝前期嘴残酷的莫过于“剃发令”。

当时清朝有个叫做孙之獬的人由于在满汉两边都被瞧不起,所以他就向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提议”剃发令“,此举自然引起了当时朝野的反对,一个是当时古代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弃也“的影响,认为这是不孝的行为,所以引起了江南臣民的反抗,具体怎么样我也就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辛酸泪。

所以”剃发令“之下有很多无辜百姓命丧满清之手,那么当时的发型就是怎么样的呢,其实清朝前期的发型不是和电视剧里面说的一样,因为当时清朝大部分男剃的是”鼠尾辫“。

由于清朝是马背上的民族,为了避免征战之时头发影响骑马作战时的视线,所以清朝男子大部分都会把前边所有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下后面一小撮,而一旦阵亡就会将这一小撮头发拿回家乡埋葬,这就是”鼠尾辫“。

满族男子要把大部分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以一枚铜钱大小的留发面积为标准,因此称为“金钱鼠尾”式。

无论是以哪种人的眼光来看,这种发型都是不敢恭维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南方各族百姓的强烈反抗,清军经过了十余年的镇压之后才肃清了起义。

清朝中期的发型到阴阳头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清朝中期他们的发型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不知道是当时清朝统治者感觉到”鼠尾辫“太难看了呢,还是当时民间百姓的头发样式发生了改变,清朝中后期当时的主流发型也不再是鼠尾辫。

嘉庆时期,无论是朝野还是民间,他们的辫子已经不是如同清朝前期那样只留一小撮了,据历史的一些资料记载,当时百姓开始将自己的辫子越编越粗,而头顶也不是如同”鼠尾辫“只留下一个铜板大小,他们的发量也开始增加到了四五个铜板。

如下图,就是当时清朝中期的发型,他们的前面依然是大部分都剃光,只是后面留了一小部分然后编成辫子进行蓄发,而这就是”阴阳头“的前身。

而随着时光的飞逝,清朝人的辫子也开始越编越粗,而前面的发量也是越留越长,就是我们俗称的阴阳头,前面剃一半后面留一半然后编成辫子,也就是这种辫子在当时遭到了洋人的歧视,甚至当时的洋人叫这种辫子称为”猪尾巴“,可见清末有多么的腐败以至于人民遭受了如此侮辱。

所以这现在才是当时清朝”发型“的真相,现在的清宫剧已经属于过度美化了,可是当时真实的情况却是大部分人都梳着”鼠尾辫“,远非现在我们清宫剧里面看到的那样,大家不妨想想里面那些型男编成”鼠尾辫“,那一瞬间你还感觉他很帅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605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3
下一篇2023-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