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为何会患上脂肪肝? 体内有可能是“胖子”
很多人认为脂肪肝是胖人的事,瘦人则可逃脱厄运。其实不然,体检时往往会发现一些很瘦的人查出患有脂肪肝。那么——瘦人为什么会患上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都是“节俭基因”惹的祸
有研究显示,西方人脂肪肝的遗传背景主要是神经内分泌因素,因此患脂肪肝的人大多以肥胖者为主。而东方人则不同,即使很瘦的人也会患脂肪肝,这跟东方人体内含有一种“节俭基因”有关。
据了解,“节俭基因”形成在早期食物匮乏年代,它有利于人体进行能量贮备,以备饥饿时消耗,但在运动量减少和食物极大丰富的现在,“节俭基因”仍在继续发挥作用,使该基因演变成脂肪肝、Ⅱ型糖尿病、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香港内科医学院士黄炜燊教授介绍说,瘦人患有脂肪肝,主要是因为人体摄入食物以后,多余的热量会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内。体内的脂肪组织就像是一个储存脂肪的“仓库”,有一定的容量。若体内合成的脂肪太多了,超过了“仓库”的储存能力,脂肪细胞就会到处“跑”,“跑”到肝脏、心脏等处。瘦人脂肪组织少,“仓库”小,储存脂肪的能力差。脂肪更容易“跑到”肝脏里,导致脂肪肝。
瘦人体内可能是“胖子”
上海交大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范建高教授介绍说,瘦人尽管外表看起来很苗条,但是体内却有可能是个“胖子”。他们的心、肝和胰等重要器官内的油脂,有可能比肉眼看到的皮下脂肪要多很多。
“肥胖分为外周肥胖和中央型肥胖。中央型肥胖也称腹型肥胖。”范建高解释道,人们一般往往以腹壁脂肪的堆积程度、腰围大小等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却忽视了内脏器官油脂的堆积,而这恰恰是我们应该特别加以重视的地方。
人体的哪些内脏容易形成油脂堆积呢?“肝脏、胰腺、脾等内脏组织都可能堆积油脂。其中,最主要是肝脏。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超过了就可能形成脂肪肝。”范建高进一步解释道,“因为肝脏是新陈代谢的枢纽。糖类、脂肪都要经过肝脏进行消化。”
营养不良易患脂肪肝
“很多身材较瘦的人不敢相信被检查出有脂肪肝,有的还认为是不是误诊了。其实,一般瘦人大多喜好素食,使营养摄入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范建高说。
其实道理很简单,营养过剩属于原材料太多,而营养不良属于加工过程中的辅助材料不够,同样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样就会造成肝转运甘油三酯发生障碍,脂肪在肝内堆积,引起脂肪肝。如有人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从而形成脂肪肝。所以肥胖的人可以引起脂肪肝,减肥之后的人、长期营养不良的瘦人都容易患上脂肪肝。
范建高说,对于一些查出有脂肪肝的胖人来说,存在着减肥速度过快的误区。有些人采取“饥饿疗法”,使体重在短期内迅速下降,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减肥实际上也是一个脂肪运动的过程,脂肪运动过快过猛,超过了机体的代谢能力,脂肪就会“跑”到肝脏。快速减肥会使脂肪酸大量释放,沉积在肝脏、心脏等脏器,加重肝脏炎症,可能使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受损,严重时诱发肝纤维化,并损害其他重要脏器,渐进性减肥是最有效的。
“脂肪异位”堆成脂肪肝
对于内脏油脂的堆积过程,医学界已经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范建高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油脂主要是堆积在脂肪组织中的。但是,超过脂肪组织吸收的限度,就会发生一种叫作"脂肪异位"的现象,导致内脏脂肪堆积。”
“脂肪异位”造成的内脏器官油脂堆积,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很多的危害。“脂肪异位的发生,会导致脂肪毒性,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以及葡萄糖毒性。另外,内脏油脂过多会损伤内脏的功能。”范建高说。
黄炜燊也认为,脂肪沉积一方面会造成就地功能损害,比如脂肪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在胰腺堆积会损害胰岛细胞的功能;另一方面,脂肪可能会移位,造成系统性损害,比如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脾肿大等疾病。
“收支平衡”防治脂肪肝
专家认为,科学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收支平衡”,是日常生活中避免内脏油脂堆积的最基本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的摄入量与消耗量保持平衡。如果没有完全消化掉,就需要额外的运动和锻炼。人体多余的热量,只能转化为脂肪的形式。”范建高建议道。
他说:“从医学角度,减少和抑制内脏脂肪堆积,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减少脂肪从脂肪组织向非脂肪组织移位和分流。要认真对待肥胖问题,要减肥。第二,帮助细胞代谢。因为如果过多的脂肪从细胞内向细胞外分流,对人体的损害更大。第三,必须减少有毒的脂肪酸。脂肪内基本物质脂肪酸,分为无毒脂肪酸和有毒脂肪酸。要做到减少有毒的脂肪酸,就必须保持人体内饱和脂肪酸和非饱和脂肪酸比例的协调。饱和脂肪酸来自于动物,非饱和脂肪酸来自于植物。因此,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利于身心健康。”
对于最可能堆积脂肪的肝脏,范建高提出了防治建议,通过饮食途径额外补充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E以及β胡萝卜素等,有助于防止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要求进行体重控制的大部分人是减肥,但是也有很多人需要增重。过瘦和肥胖一样,也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对于身体消瘦的人(不考虑生病导致的过瘦,比如甲亢病人)来说,可能是因为摄食过少,也可能是因为吸收少。一般而言,过瘦的人基础代谢率通常较正常人低,胃肠道蠕动缓慢,消化液分泌较少,影响了机体正常营养素的吸收。如果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不足,可能导致消瘦的人出现畏冷,贫血,头发脱落,皮肤松弛、粗糙,出现皱纹,机体过早进入衰老状态。严重的消瘦还可能出现内分泌失常。过瘦的人也经常体内激素水平不足,钙吸收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骨密度,因此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医学专家也指出,消瘦的人因体脂含量较低,不能维持正常的生育水平和和性欲水平。我们就在这里简单谈一下如何增重。从原理上来说,健康增重比减重难,但是从手段上来说,健康增重比健康减肥要容易。
从原理上来说,健康增重不是简单的增加重量,而是按合适的比例增加身体的肌肉、脂肪和组织器官的重量。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1、要增加吃进去的食物的数量,更要增加食物的质量。这个是增重的物质基础。因此针对不同的人,需要调整不同的饮食方案。学生,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等不同人各不相同:学生因为发育,需要更多的基础营养;脑力劳动者需要更多的支持大脑思维的营养,比如葡萄糖;而体力劳动者则需要大量补充维生素和高热量食物。可以由有经验的营养师来建议和调配。2、要解决吸收营养的问题。有些人是因为身体不好有疾病,有些人是因为缺乏活动,有些人是因为心情不好。这些都会影响到营养的吸收。这些都需要仔细区分,区别对待。3、如果只是吃了睡睡了吃,一般会很快重的,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增重方法,因为你主要增加的是脂肪。所以必须合理通过锻炼,平衡增加身体的肌肉、脂肪和组织器官的重量。因此,这三点原理比起减肥来说,要复杂很多。
不过,在手段上,相对会比较简单一些。总的来说,手段的原则就是“调理+锻炼+吃健康适当的食物”。瘦一般分为两类,大部分瘦子属单纯性消瘦,与遗传、生活习惯及肌肉、脂肪特征有关,如营养不均衡、偏食、厌食等。另一种过瘦叫做继发性消瘦,通常由胃肠道疾病、甲亢等疾病引起。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的瘦人,即使猛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也不会长胖,反而会增加肠道和肝肾负担,使本来就虚弱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堪重负。因此,可以请医师进行判断,进行适当的调理,比如中医就是不错的选择。锻炼,要以肌肉锻炼为主,少做有氧锻炼(少做跑步、快走等运动。有很多人是运动错了!减肥多做有氧运动,增肥则要少做)。在锻炼前吃一些补充锻炼需要的热量,然后在锻炼后再后吃东西,不仅会比平常吃得多吃得香,而且吸收也好。如果需要,可以适当补充蛋白粉和维生素等。但是千万注意,不要暴饮暴食。系统科学的锻炼加饮食过程,个人情况不一样,而且增重的各个阶段也有不一样的策略。但是原则是一致的,就是“调理+锻炼+吃健康适当的食物”。你可能需要的是请一个营养师+健身师指导你增重。自己乱吃乱锻炼,交过差而且很容易把身体吃走形吃坏的。还是那句话,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增重也是需要坚持的,没有捷径。
步入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是高脂饮食,三餐饮食无规律,有些人喜欢吃宵夜,又不爱运动,生活和工作压力又大,造成我国超重和肥胖人口的数量一直在增加。据统计,我国肥胖人口已经超过9000万,超过了美国,称为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然而,确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怎么吃都吃不胖,常年处于消瘦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一个人胖还是瘦,是有很多评判标准的,目前最常用的标准是体重指数BMI。BMI等于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例如一个人身高17米,体重70公斤,那么他的BMI=70÷17÷17=242 。按照我们国家的规定,BMI如果小于185,就属于消瘦人群;正常人的BMI应该大于185,小于24;BMI大于24就属于超重;而BMI大于28,就属于肥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自己计算一下自己的BMI。除了BMI,还有很多指标衡量一个人是胖还是瘦,例如体脂率,腰围,肌肉含量,皮下脂肪厚度等等。
一般来说,引起消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遗传因素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吃不胖,那是因为人家的基因好。在2011年,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刊登了一项由英国、瑞士、法国等多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调查了超过95万人的基因数据,结果发现,大约每200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16号染色体的某个位置多了一个拷贝,这个变异会让男性超瘦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3倍,女性超瘦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这里超瘦的定义是体重指数(BMI)低于185,已属于瘦得不健康。说明有的人为什么瘦,是由他们身体内的基因决定的。科学家们还在研究,这些瘦基因是如何导致人类消瘦的,如果阐明了分子机制,就可以用来治疗肥胖。
第二,胃肠功能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
长期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炎,溃疡性结肠癌,克罗恩病等等,这些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差,消化吸收能力差,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都不能够吸收,容易导致消瘦。
第三,精神因素,厌食症
欢迎精神性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出现消瘦。长期处于焦虑,抑郁,躁狂的人群,心思完全不在吃上,容易出现消瘦。还有厌食症的患者,他们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厌食症患者的主要特征是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发胖为特点的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体重显著减轻,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严重患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而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自杀等。
第四,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的患者,容易出现消瘦,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新陈代谢加速,虽然吃的多,但是消耗增多,容易出现消瘦,而且甲亢的患者往往胃肠功能也不好,吸收能力变差。
第五,恶性肿瘤,糖尿病,结核等消耗性疾病
恶性肿瘤的患者,到了肿瘤的晚期,常常出现营养不良,严重的称为恶病质。因为肿瘤消耗大,或者肿瘤引起消化道阻塞,患者无法进食。例如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的患者。除了恶性肿瘤,结核,慢性失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等,都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机体能量负平衡。
第六,饮食不均衡
有的人消瘦是因为挑食,偏食,营养不均衡,爱吃零食,不吃主食,不爱吃蔬菜水果。造成营养不良,体内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等。这种情况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
常见的引起消瘦的原因就是这些,想要治疗消瘦,首先要找到病因,然后才可以对症治疗。
《大众健康》报道,有位新妈妈发牢骚说:“宝宝偏瘦怎么办?我的宝宝已快满半岁了,但是他除了喜欢吃母乳外,奶粉不吃,辅食也吃得很少,而我的乳汁量也不太多,每次体检都是偏瘦,现在也只有7公斤左右,我很担心他营养不良。
生活中,宝宝太胖妈妈愁,可要是把孩子养成个瘦宝宝,妈妈会更心焦。如今,不少才几个月大的宝宝就到医院看内分泌科,原因是父母用尽心思,可是他们就是偏瘦。儿童内分泌专家认为,3岁前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过瘦会影响身体发育,甚至出现发育迟缓等。家长们要重视瘦宝宝的现状,了解变消瘦的原因,对症下药,帮瘦宝宝多长肉。
见饭就烦要查因
有的宝宝一见饭菜就跑得远远的,好像跟菜饭有仇。这是典型的厌食症,出现厌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可能是由于缺锌、铁、钙,有的可能是贫血、胃病、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过分溺爱和不当的喂养方式也可能造就孩子厌食。妈妈要自我检讨,是不是平日里为孩子准备的食物太单调,而且没有规律;或者是放纵孩子胡乱吃零食,养成了不爱吃饭的坏习惯。另外,还有一些早产儿、有遗传性疾病因素的宝宝,如果缺少相对特殊和合理的养护,也会使体重过轻。
吃得再多也不长肉
有的宝宝并不挑食,而且吃得很多,可就是光吃不长肉。一些妈妈误认为,孩子也许天生就是“瘦人”。其实,这样的宝宝可能是因为消化功能太差,吃得多,拉得也多,食物的营养素未被吸收、利用。如果妈妈准备的食物质量不好、主要营养素不够,比如:蛋白质和脂肪等含量低,宝宝也会瘦。再者,就是宝宝的能量消耗量大于摄入量,摄入的营养素不能满足宝宝身体生长需要,孩子当然也不会胖。此外,如果宝宝总是处在饥饿状态,还有可能是消化道有寄生虫病;若孩子还表现为体重下降、体质虚弱的话,则很可能患有某种内分泌疾病,这时应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检和治疗。
宝宝偏瘦怎么办
先给孩子做全面检查,然后再调整膳食结构,改善喂养办法,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通过身体的全面检查,妈妈可以了解宝宝的消化系统、脾和胃等健康状况,病症严重的话,可以按照医嘱适当用药,而对于锌、铁、钙和贫血等轻微缺乏者主张用食物补充。同时,让餐桌热闹起来。大部分的宝宝过瘦跟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饮食习惯没有规律有关。毕竟在这个阶段,宝宝的成长动力主要依靠营养素的摄入。每天的食物应保证尽量多样化,谷物、肉类、豆类和蔬菜应该合理搭配,让宝宝重拾对餐桌的期待。而奶类、蛋类、肉、鱼和豆类等不但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这样才能搭配出合理、科学的膳食。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持固定进餐时间。每天早餐不超过7点半,晚饭时间不超过晚上8点半,妈妈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改变孩子的进食时间。零食会伤了宝宝的胃,还会坏了孩子的饮食习惯。因此,建议让孩子戒掉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提醒年轻妈妈注意5个细节,解决宝宝偏瘦问题。
1、宝宝在婴儿时期1个月应增加1公斤,5个月大时体重应是刚出生时的2倍左右;
2、5岁前是宝宝肌肉组织发育、骨骼生长和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体重的增加很重要;
3、多喝开水,促进新陈代谢;
4、爸爸妈妈自身也需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身作则,让孩子心服口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