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上的穴位有哪些?

肩膀上的穴位有哪些?,第1张

病情分析:

您好,肩膀部位的穴位很多,但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能

指导意见:

比如肩井穴,肩髃穴,肩贞穴,肩外俞,肩中俞,肩前穴,臑俞穴,秉风穴,天宗穴,云门穴,中府穴等等

  对于现代人来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了,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按摩穴位的方法来保健了,肩中俞穴就是非常好的一个穴位了,能够通过按摩肩中俞穴来保健养生哦,那么肩中俞穴在什么位置呢,我们可以如何的按摩肩中俞穴呢,一起看看吧。

  肩中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肩中俞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肩中俞穴在“大杼旁二寸”《医学入门》;“肩外俞上五分”《针灸集成》。肩中俞穴前倾坐位或俯卧位,肩中俞穴位于脊柱区,在第7颈椎棘突下,肩胛骨上角的内侧,大椎(督脉)旁开2寸处取穴。

 肩中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纤维呈束状,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在看了我们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对于肩中俞穴就能够有更多的了解了吧,可以发现肩中俞穴是很不错的一个穴位了,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我们保健的了,很多人都会选择按摩肩中俞穴来保健了,用拇指指腹按揉肩中俞穴穴位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用大拇指按揉肩中俞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以很好的缓解治疗颈项强痛。用艾条温和灸治肩中俞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很好的改善咳嗽、气喘。用面刮法刮拭肩中俞穴,每日一次,可以改善颈项强痛、解表宣肺。

  在经过了我们的介绍之后,大家对于肩中俞穴就能够有更多的了解了吧,可以发现肩中俞穴是很不错的一个穴位了,我们是可以通过肩中俞穴来保健身体的了哦,大家是不是觉得肩中俞穴非常神奇呢,功效是很出色的了,大家不要错过。

“肩”的含义是指明这个穴位在肩部位置,“髎”的含义是孔隙,“肩髎”的含义是指三焦经经气在肩部的这个穴位遇冷降落到地部。

这个穴位的名称出自《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中同时指明了这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在“在肩端3上,斜举臂取之”;《循经考穴编》中也说明肩髎穴在“臑会之上,举臂有空”;《针灸集成》中记述到:“在肩髎后一寸三分,微下些”。

这个穴位所接纳的是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到达这个穴位后,同时散热吸湿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继续降温,中化为经水降落到地部,冷降的经水就像从孔隙中漏落一样,所以被称为“肩髎”。

现代 社会 工作者,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长时间地面对电脑,再加上繁重的工作导致不能得到足够的运动和休息,几乎所有人患上不同程度的肩关节炎、肩周炎等,有些人的肩颈部位还有骨质增生症。这些病症每天为繁重的工作增添烦恼。

如果你正被肩部疾病所困扰,可以试试按摩肩髎穴,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肩周疾病。

坚持长期按摩肩髎穴,可以起到祛除体内湿气,疏通经脉的作用。

可以治疗荨麻疹、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疾病,且疗效显著。

在中医临床中,医生常利用这个穴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疾病。在按摩肩髎穴的同时,配合按摩曲池穴,可以治疗肩臂疼痛。配合按摩外关穴、章门穴,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臂痛,肩重不能举等病症。

肩髎穴位于人体的肩部,当手臂向外展开时,在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1 按摩肩髃穴

取穴部位:该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操作手法:一手按住患病的肩膀,用食指用力按揉3分钟,有酸胀感为佳,早晚各一次。

功效:大肠经上的穴位,用于治疗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配合肩髎、肩贞等穴位,适用于肩胛骨酸痛之症。

2 按摩肩井等三穴

取穴部位:肩井穴在人低头时,颈部后方会突出一块骨头,肩井穴在这块骨头与肩膀末端连接线的中间点;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手法:

1、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一2分钟,换手。

2、按揉曲池,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钟,换手。

3、按揉合谷,取坐位,以左手母指指尖按揉右手合谷穴1-2分钟再换手进行。

功效:主治肩背痹痛(肩胛骨酸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等症。

3 按摩天宗穴

取穴部位:宗穴是位于肩胛骨正中央的穴道。在肩膀背侧,左右皆有叁角形的骨,即肩胛骨。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天宗穴,力度适中,2-3分钟便可见效。

功效:天中穴是气血运行的部位,在肩膀的酸痛扩及背部时,指压天宗穴即可见效。

4 按摩肩贞穴

取穴部位:该穴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操作手法:用拇指在患肩一边肩贞穴以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待有酸痛感为宜。

功效:小肠经上的穴位,主治肩臂疼痛等,适用于肩胛骨酸痛之症。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大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这也导致人们的身体很容易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说经常使用电脑的上班族就很容易出现颈椎问题,而写作业的学生虽然不会这么严重,但也会有肩膀疼痛这样的小问题。

为了让工作和学习更加有效率,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按压这几个穴位可以有效减缓症状。

一、天宗穴

天宗穴在中医里是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这个穴位具有通络、理气通乳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肩胛痛、乳痈、乳腺增生、咳喘等疾病。从古代的典籍上来看,如果你的肩膀觉得非常痛的话,只要按压一下这个穴位,就会立刻有很大改善。

二、天柱穴

说的专业一点,这个穴位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也就是斜方肌的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边大概2厘米左右,就可以找到这个穴位。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肩膀疼痛,缓解僵硬,甚至还有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三、风池穴

在这么多的穴位里面,这个穴位是我为数不多很熟悉的穴位,因为我们小时候为了缓解疲劳,课间做的眼保健操里面就有一节是按压风池穴,所以这个穴位的作用也就不用多说了。

只要找准位置,空闲时间自己按压一下,肩膀疼痛就会得到改善。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这是古代中医为此病的命名,意思是人到了50岁,多会得此病。这是因为人在这个年龄的时候,会开始由壮年朝向老年迈进,此时,肾脏虚弱,阳气不足,从而筋骨失养,于是多会发生经络不通的问题。俗话说:“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显然,肩周炎的起因还是气血供应不足的问题。但到了现代,人们生活习惯越来越不好,从而经络过早堵塞,自然发病的年龄越来越低,几乎成了必然。

前几天,我还遇到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她一大早就来看肩周炎,说:“我平时虽然肩部累、疼,但能坚持着上班、生活,可从昨天开始,手臂根本就抬不起来了,现在连头发都没办自己梳。”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我知道她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想要让她迅速地减轻疼痛,那我只有多穴连用,为病人充分调理气血了。于是,我用针灸来给她针足三里穴、条口穴、解溪穴、陷谷穴。针的时候以补为主,很快病人就感觉到了,说:“真的好多了,感觉不是刺痛的感受,能稍微动一下。”这就对了,针灸的好处在于见效快,不过不建议个人随便使用。病人针完之后问:“是不是明天还要来?这样要针多久啊?我请假挺麻烦的。”我反问她:“刚才针的4个穴位你都记住了吗?”她表示记住了。我说:“回去之后每天对这4个穴位进行按摩,如果能艾灸则更好,每个穴位灸10分钟左右就行。如果你觉得没效果,就再来回诊。如果好了,就没必要来了。”那之后,病人再也没有来过,我坚信她已经完全摆脱肩周炎的痛苦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很有必要认识这4个穴位的功能。足三里穴自不必说,民间都对它的功效交口称赞,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是说足三里穴具有大补功效的意思。肩周炎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气血不足、经络不畅。能有这样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穴位,当然对肩周炎是再好不过的了。自己平时可多按足三里。穴位很好找,正坐,屈膝,从外膝眼向下3寸,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的地方,朝胫骨旁边横1指就是了。多按,多艾灸,就可以有效地调解机体气血、疏风化湿。

而条口穴呢,它又名“肩凝穴”,可见与肩周炎的亲密关系了。穴位在足三里向下,过当犊鼻8寸,与胫骨之间横隔1指宽的地方就是。按这个穴位时,可将食指弯曲,用指关节按住穴位,然后伸曲脚部,采取一上一下的方法就行。这时,会感觉腿部有痛胀感,甚至是麻麻的,这就说明气血已经被堵塞得严重,只有极力地按通了,气血才会重新通畅起来。遇到严重的酸麻时,可用艾灸的方法,灸10分钟左右即可。

解溪穴就在脚背的踝关节横纹中间,那里有个下陷的凹点。简单的取穴方法一般可采用正坐的方式,将脚平放,然后用拇指顶住脚背踝关节的下陷点,那里便是解溪穴了。按摩方法以按揉甚至是掐的方法为主,不过指甲一定要剪好,以免伤了皮肤。这个穴位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其舒筋活络的功效极强,能有效地为身体输送气血。

最后一个穴位是陷谷穴,它也是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脚背上,可在第2趾与第3趾结合的前方下陷点寻找。它不但能输送胃经气血,而且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阳气,这样能使人经络通畅、身体温热,有效地促进身体经络的循环。

这4个穴位联合治疗肩周炎可称为一服“大药”,虽然用的时间有些长,但是效果很好。这种方法一般适合特别严重的肩周炎患者,能迅速地缓解肩部疼痛带来的生活不便。平时哪怕肩部能忍受,不妨也多按一按,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使人免受疾病折磨,岂不是利己之事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出现肩部疼痛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由颈椎不适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肩周炎(也叫做五十肩)。

尤其是到了50岁左右的时候,不自觉得肩部就特别疼痛,过几天肩膀都抬不起来了,这就叫肩周炎。

怎么缓解肩部疼痛呢?

因颈椎不适、肩周炎引起的肩部疼痛,通过刺激肩髎穴、肩前穴及肩贞穴(俗称肩三针),便能达到缓解肩部疼痛的目的。

取穴方法

肩髎穴: 我们把臂向外平展,然后肩峰往后凹陷的位置,就是一个肩髎穴。或者说在肩平展的时候,摸到两个凹陷,偏于后侧的凹陷就是肩髎穴。

肩前穴: 在肩膀的这个皱襞,就是腋前往上15寸的位置叫做肩前穴。

肩贞穴: 肩贞穴在我们的背侧,也就是腋后纹头往上1寸。

刺激方法

点按法: 拇指指腹按住肩髎穴,然后逐渐用力深按,保持5到6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点按5到10分钟。

按揉法: 拇指指腹按在穴位的位置,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量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到10分钟。

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皮肤约2到3厘米进行熏灸。每次艾灸10到15分钟。注意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

雀啄灸: 将点燃后的艾条对准穴位,采用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进行施灸,像小鸟啄食一样,一般艾灸10到15分钟左右。

拔罐法: 每次留灌10到15分钟在穴位处,至拔罐部位皮肤隆起可耐受为主。

贴敷法: 若使用膏药贴敷,则在此三穴进行贴敷,效果更佳。

肩颈按摩

1、肩颈按摩之拿风池

(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用右手拇食指分开,对准风池穴,捏住颈后肌肤,往上往外提起,做有节律的轻重交替又连续的提捏,沿着颈部肌肉慢慢往下移动,再换左手捏拿风池。风池穴也可以用压法,即以拇、食指按压。

拿捏风池,可以使人头目清明。

2、肩颈按摩之拿肩井

(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以大拇指和食、中指相对用力,提拿肩井穴处的筋腱,向上提捏,渐渐放松,快速重复操作。双手可同时或交替提捏,持续1分钟。也可以在肩井做叩击法,在穴位处适当叩击。

力度要均匀,以被操作者酸胀为度。

3、肩颈按摩之按摩手背三穴位

首先是中渚穴。中渚位于小指和无名指指间,下方约2厘米处(手腕侧)的部位。用手指触摸时,大约是在小指和无名指指骨之间的凹处。

接着是阳池穴。阳池位于手腕中央,靠近小指侧的部位。仔细地说,就是将指尖反翘起来,各手指在手腕处会形成很粗的筋,在中指和无名指的粗筋交叉至手腕为止的部位,就是阳池的位置。

第三处是关冲穴。关冲位于无名指指甲、靠小指侧的下端。正确地说,应该是在无名指指甲左边,画上一条直线,在指甲下端画一条横线,这二条线相交的地方,就是关冲。

肩颈按摩什么人不适合

三高人群不宜按摩颈部

颈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有很多通向脑部的神经和血管,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血管叫颈内动脉,脑组织所需的大部分血液由其供应。很多老年人,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等血管病变,颈部的这条血管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或钙化。

如果按摩颈部时手法太重,容易造成硬化斑块脱落,随血液进入颅内,堵塞颅内血管,引发脑卒中。此外,老年人颈部不适时也不要剧烈活动颈部,少做猛甩头等动作。否则会导致颈动脉内的血液产生涡流,有可能冲击动脉壁上的硬化斑块,使其破溃、脱落,造成极为严重的动脉血栓和脑血管栓塞。

尤其是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期进行颈部按摩或推拿、牵引,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病情恶化。因此如果感觉颈椎不适,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先行按摩,应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再确定治疗方案。适于推拿、按摩治疗的,也应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患骨质疏松不宜按摩颈部

此外,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质变脆,如果按摩力道太大,容易发生意外。因此老年人应谨慎按摩,并且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肩颈按摩的好处

做肩颈的推拿按摩,可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增加颈部肌肉的力量,保持项韧带的弹性,加强颈椎小关节的稳定性。长期坚持可令颈部活动灵活,能有效防治落枕、颈椎病、头痛头晕、颈肩臂疼痛麻木等病症。

中医推拿宣传的治病原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能够疏筋通络,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能迅速消除疲劳、缓解肌肉紧张及疼痛;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细胞供氧量,增强细胞活力,使身心倍感轻松;对改善多种慢性疾病,如颈椎炎、肩周炎、腰肌劳损、贫血、神经衰弱、失眠、静脉曲张等作用显着。

因此推拿肩颈大有必要,正确合理的按摩能有助缓解颈肩肌肉酸痛,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按摩推拿,尤其是选择按摩减轻颈肩疼痛的上班族推拿时更要讲究合理方法,同时选择既专业又干净整洁的场所,以免不当按摩引起肌肉劳损的加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104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