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它没有采用全景式的展示,而是选取几个普通人和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其二,即使是选取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它也没有落入一味着力于渲染那几个人和那个家庭在战争中的深重苦难的窠臼。恰恰相反,那些背负着深重的苦难的小人物在这里演绎出的种种给人最直接的观感是风趣逗乐,之后悲凉的心境才油然而生。联系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影片的名字本身就大出观众意料,也颇耐人寻味。“美丽人生”?这与战争似乎是一对天然的悖论。但你决不能因此就草率地将它理解成一种反讽。就算这样的成分,也是极少的。在我看,这个片名起得十足真诚。 影片从头到尾画面明丽流畅,决不在色彩上给观众制造沉闷压抑之感。在前半部,亦即在主人公们被关押进集中营之前,若不留心每一个细节,你甚至会忽略战争这一大环境,只当它是一部爱情喜剧。影片开头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德军进驻的场面,但这个镜头一晃而过,旋即转为男主角基度眉飞色舞地坐着朋友的敞篷车在乡间小路上奔驰。除德军进驻,在影片的前半部,还有三处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是在叔叔开的饭店里当侍者的基度冒充一个做视学官的客人去女主角黛丽所任教的学校视察时,校长请他向孩子们讲解他们的种族是世界上最优良的种族。但凡侵略,侵略者们在炮火进击的同时,总会伴随着思想上的煽动、蛊惑与奴役。种族主义的推行便是法西斯的卑劣伎俩之一。讽刺的是,在影片中,给孩子们讲解意大利种族的优越性的基度恰恰是法西斯分子们所鄙视的犹太人,而且基度胡说八道的内容恰恰充分暴露了种族主义的无稽与荒诞。意大利人比犹太人的种族优越?优越在哪里呢?是因为他们有两片高贵的耳郭,还是因为他们有一只精致的肚脐眼?二是在黛丽与她的未婚夫举行婚礼之前——婚礼正好在基度叔叔的饭店举行——在饭店门外,基度的叔叔抱怨他心爱的坐骑身上被那些种族主义者刷上“犹太马”的标记。然而,就是那匹“犹太马”,紧接着成为基度抢亲的好帮手。一匹“犹太马”和一个相貌丑陋的犹太侍者,不费吹灰之力地夺走了享受高官厚禄的意大利人的女朋友,这也是对种族主义者以及势利眼们(如黛丽的母亲前面的表现)的绝妙讽刺。在另一处时代背景的暗示,小主人公祖舒华已经出世并已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童了。祖舒华指着种族主义者店门前的警示牌问父亲为什么“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为不使儿子蒙上作为犹太人的恐惧与自卑,基度轻描淡写地告诉儿子,那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犹太人与狗,并机智地反问儿子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得知儿子最不喜欢的是蟑螂之后,他告诉儿子自己最不喜欢的是生番,然后煞有介事地说赶明儿在自家书店(其时,他已开了一家书店)门外也钉一只牌子,写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在这里,基度对种族主义者的不屑与调侃可见一斑。 战争显然不是这部**的主题,然而,它主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不愿意笼统地归纳出一个枯燥的概念,只想从纯感性的角度出发,说说它给我最深刻且先入为主的印象。先说基度对妻子的爱吧。影片开头的乡间之旅,使基度邂逅了黛丽(那个此后被他称作“从天而降的公主”的平凡女子),并一见钟情地对她产生了爱意,之后的多次颇富喜剧色彩的偶遇巩固了他对她的爱,终于从她不得已的婚礼上将她带走。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基度和黛丽从那匹“犹太马”上下来之后,有一个巧妙的镜头处理。先是两人前后走进一扇门,出来的则是他们活泼乱跳的儿子祖舒华,数年美好安稳的幸福时光一带而过。在集中营中,基度幸运地遇到了他的旧交,一位德国军医,曾是基度叔叔饭店里的客人,因为痴迷于猜谜,而基度又长于此技,故对他特别赏识。蒙那位德国军医的庇护,基度得以在德军的餐厅里做侍者,正是有此机遇,有才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细节。乘递送碗碟的闲暇,基督打开了放在墙边的唱片机,并将唱片机的喇叭筒转向窗外。他知道,黛丽一定可以听到。唱片的内容正是他俩都曾听过的一出歌剧。身临险境,竟不忘捕捉片刻的浪漫情调,对生活的热爱,对妻子的眷爱,“有过于此乎”?当然,这也透露出基度的机智——音乐也可以用来报讯。听到那段音乐,黛丽得以确定丈夫至少在那时还好端端地活着,终于可以略微舒一口气。影片末尾基度之死,直接与他对妻子的爱有关,虽然黛丽最终得以保全,基度并没有起实质性的作用,但他所做的努力本身,就足够使众多丈夫引为榜样了。一个巧妙的镜头切换,小主人公祖舒华登场了。在整部影片里,相比于基度对妻子的爱,他对儿子的爱则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基度对儿子的爱,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美丽的谎言体现出来的——在“美丽人生”之中,谎言焉能不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在基度那些美丽的谎言里,只不过是牛刀小试。最叫人叹为观止的是,他把一家人的集中营之难说成一场积分游戏,并且前前后后,以一张如簧巧舌把它编造得天衣无缝。被粗暴的士兵推跌上火车,拍拍屁股站起来,竟嘻嘻哈哈地对儿子说,这是一次早有准备的生日旅行;一本正经地冒充懂得德语,把德国军人残酷的集中营规矩翻译成可笑的游戏规则;干完一整天超强度的活,疲惫不堪却强打精神告诉儿子他们在游戏中积分领先……再铁石心肠的人,看到这些场景,想必也无法做到无动于衷吧?还有最感人肺腑的。已经被德国兵抓住押去枪毙了,为了不让儿子害怕,他竟边迈着夸张的步子,边满脸堆笑地对藏在墙角铁匣子里的儿子挤眉弄眼,好象是去接受奖赏似的。当然,影片表现的不只是基度的爱,相反,爱在那里是无处不在的。黛丽对丈夫的爱同样令人震撼。爱一个人,爱到愿意为他放弃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中的黛丽几乎毫不犹豫地脱口骗德国兵说自己也是犹太人。她愿意和丈夫一块受难,乃至一块赴死。进集中营之后,由于没能和孩子在一起,黛丽对儿子的爱表达得非常含蓄,但丝毫不逊于孩子的父亲。如果看到她愁容满面近乎失魂落魄地在衣服堆里翻检儿子的衣服的镜头,我相信你会同意我的看法。那堆衣服是以洗澡之名骗进毒气室的老人和孩子脱下的,因此翻检儿子的衣服的举动,即是对儿子生命的极大关心。没有找到儿子的衣服,黛丽露出了宽慰的笑容。祖舒华还处在懵懂无知的年龄,要正面表现他的感情颇为不易。影片很明智地避开了这一点,采取另一种更合适的方式。看到影片的最后,因一段简短的旁白,观众恍然大悟,整个故事,原来都源于祖舒华成年后的回忆。而片名叫做《美丽人生》,也就是说,在祖舒华的心目中,那一段回忆是美丽的。那么,他究竟对那些往事怀着怎样的感情,就不必我饶舌了。即便是陌生人,也是相互爱着的。例如,基度的难友们非但没有揭破他对儿子的谎言,而且还尽量配合他。试想,在生命危在旦夕的境况之下,一般来说,人的情绪应该恶劣到极点,能做到这一点,尤为难得。 在这篇评论的末尾,我想稍微提一提我从里面挖掘出的两个隐喻。影片靠前的部分有这样一个场景。基度和他的一个朋友并肩躺在一张床上。他的朋友很快沉如梦乡,而他难以入睡,于是他向那位朋友请教迅速入睡的秘诀。那位朋友告诉他,叔本华认为意志控制一切。对于叔本华的哲学,我直言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无法判断叔本华真有这么一个观点呢还是只是片中的一个噱头。不管怎么说,意志控制一切,这句话贯穿了整部影片,并成为故事得以如此发展的先决条件。试想,在法西斯横行的年头,在黑如地狱的集中营中,何来美丽?所谓美丽,除非是从心而生,亦即意志控制的结果。所以,“美丽人生”,实则是通过意志控制得来的美丽人生。换一种对待人事的态度,怕是要整个儿颠倒过来,变成“悲惨世界”了吧?另一个隐喻关于基度编造的积分游戏。基度哄儿子说集中营的生活是一场积分游戏,并坚信己方一定会胜出,届时将得到坦克作为奖品。诚然,这无疑是一系列绝妙的美丽谎言,但到最后联军的坦克缓缓朝祖舒华开来时,我的心不禁为之触动,省悟到它还有深一层的寓意。把集中营的折磨比喻成一场游戏,这本身就包含着对法西斯莫大的嘲弄与鄙夷,游戏的胜利也就暗示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游戏获胜的奖品坦克则是消灭法西斯的工具——倘若我们输了,坦克也将彻底摧毁我们。基度在整场游戏(或者战争)中的心态始终是乐观的,这是构成“美丽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的作品。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意大利。 从历史的大视角看,这是一部反映战争的绝佳影片。其一,它没有采用全景式的展示,而是选取几个普通人和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其二,即使是选取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它也没有落入一味着力于渲染那几个人和那个家庭在战争中的深重苦难的窠臼。恰恰相反,那些背负着深重的苦难的小人物在这里演绎出的种种给人最直接的观感是风趣逗乐,之后悲凉的心境才油然而生。联系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影片的名字本身就大出观众意料,也颇耐人寻味。“美丽人生”?这与战争似乎是一对天然的悖论。但你决不能因此就草率地将它理解成一种反讽。就算这样的成分,也是极少的。在我看,这个片名起得十足真诚。 影片从头到尾画面明丽流畅,决不在色彩上给观众制造沉闷压抑之感。在前半部,亦即在主人公们被关押进集中营之前,若不留心每一个细节,你甚至会忽略战争这一大环境,只当它是一部爱情喜剧。 影片开头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德军进驻的场面,但这个镜头一晃而过,旋即转为男主角基度眉飞色舞地坐着朋友的敞篷车在乡间小路上奔驰。 除德军进驻,在影片的前半部,还有三处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一是在叔叔开的饭店里当侍者的基度冒充一个做视学官的客人去女主角黛丽所任教的学校视察时,校长请他向孩子们讲解他们的种族是世界上最优良的种族。但凡侵略,侵略者们在炮火进击的同时,总会伴随着思想上的煽动、蛊惑与奴役。种族主义的推行便是法西斯的卑劣伎俩之一。讽刺的是,在影片中,给孩子们讲解意大利种族的优越性的基度恰恰是法西斯分子们所鄙视的犹太人,而且基度胡说八道的内容恰恰充分暴露了种族主义的无稽与荒诞。意大利人比犹太人的种族优越?优越在哪里呢?是因为他们有两片高贵的耳郭,还是因为他们有一只精致的肚脐眼? 二是在黛丽与她的未婚夫举行婚礼之前——婚礼正好在基度叔叔的饭店举行——在饭店门外,基度的叔叔抱怨他心爱的坐骑身上被那些种族主义者刷上“犹太马”的标记。然而,就是那匹“犹太马”,紧接着成为基度抢亲的好帮手。一匹“犹太马”和一个相貌丑陋的犹太侍者,不费吹灰之力地夺走了享受高官厚禄的意大利人的女朋友,这也是对种族主义者以及势利眼们(如黛丽的母亲前面的表现)的绝妙讽刺。 在另一处时代背景的暗示,小主人公祖舒华已经出世并已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童了。祖舒华指着种族主义者店门前的警示牌问父亲为什么“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为不使儿子蒙上作为犹太人的恐惧与自卑,基度轻描淡写地告诉儿子,那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犹太人与狗,并机智地反问儿子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得知儿子最不喜欢的是蟑螂之后,他告诉儿子自己最不喜欢的是生番,然后煞有介事地说赶明儿在自家书店(其时,他已开了一家书店)门外也钉一只牌子,写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在这里,基度对种族主义者的不屑与调侃可见一斑。 战争显然不是这部**的主题,然而,它主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不愿意笼统地归纳出一个枯燥的概念,只想从纯感性的角度出发,说说它给我最深刻且先入为主的印象。 先说基度对妻子的爱吧。影片开头的乡间之旅,使基度邂逅了黛丽(那个此后被他称作“从天而降的公主”的平凡女子),并一见钟情地对她产生了爱意,之后的多次颇富喜剧色彩的偶遇巩固了他对她的爱,终于从她不得已的婚礼上将她带走。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基度和黛丽从那匹“犹太马”上下来之后,有一个巧妙的镜头处理。先是两人前后走进一扇门,出来的则是他们活泼乱跳的儿子祖舒华,数年美好安稳的幸福时光一带而过。 在集中营中,基度幸运地遇到了他的旧交,一位德国军医,曾是基度叔叔饭店里的客人,因为痴迷于猜谜,而基度又长于此技,故对他特别赏识。蒙那位德国军医的庇护,基度得以在德军的餐厅里做侍者,正是有此机遇,有才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细节。乘递送碗碟的闲暇,基督打开了放在墙边的唱片机,并将唱片机的喇叭筒转向窗外。他知道,黛丽一定可以听到。唱片的内容正是他俩都曾听过的一出歌剧。身临险境,竟不忘捕捉片刻的浪漫情调,对生活的热爱,对妻子的眷爱,“有过于此乎”?当然,这也透露出基度的机智——音乐也可以用来报讯。听到那段音乐,黛丽得以确定丈夫至少在那时还好端端地活着,终于可以略微舒一口气。 影片末尾基度之死,直接与他对妻子的爱有关,虽然黛丽最终得以保全,基度并没有起实质性的作用,但他所做的努力本身,就足够使众多丈夫引为榜样了。 一个巧妙的镜头切换,小主人公祖舒华登场了。在整部影片里,相比于基度对妻子的爱,他对儿子的爱则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基度对儿子的爱,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美丽的谎言体现出来的——在“美丽人生”之中,谎言焉能不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在基度那些美丽的谎言里,只不过是牛刀小试。最叫人叹为观止的是,他把一家人的集中营之难说成一场积分游戏,并且前前后后,以一张如簧巧舌把它编造得天衣无缝。被粗暴的士兵推跌上火车,拍拍屁股站起来,竟嘻嘻哈哈地对儿子说,这是一次早有准备的生日旅行;一本正经地冒充懂得德语,把德国军人残酷的集中营规矩翻译成可笑的游戏规则;干完一整天超强度的活,疲惫不堪却强打精神告诉儿子他们在游戏中积分领先……再铁石心肠的人,看到这些场景,想必也无法做到无动于衷吧?还有最感人肺腑的。已经被德国兵抓住押去枪毙了,为了不让儿子害怕,他竟边迈着夸张的步子,边满脸堆笑地对藏在墙角铁匣子里的儿子挤眉弄眼,好象是去接受奖赏似的。 当然,影片表现的不只是基度的爱,相反,爱在那里是无处不在的。 黛丽对丈夫的爱同样令人震撼。爱一个人,爱到愿意为他放弃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中的黛丽几乎毫不犹豫地脱口骗德国兵说自己也是犹太人。她愿意和丈夫一块受难,乃至一块赴死。进集中营之后,由于没能和孩子在一起,黛丽对儿子的爱表达得非常含蓄,但丝毫不逊于孩子的父亲。如果看到她愁容满面近乎失魂落魄地在衣服堆里翻检儿子的衣服的镜头,我相信你会同意我的看法。那堆衣服是以洗澡之名骗进毒气室的老人和孩子脱下的,因此翻检儿子的衣服的举动,即是对儿子生命的极大关心。没有找到儿子的衣服,黛丽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祖舒华还处在懵懂无知的年龄,要正面表现他的感情颇为不易。影片很明智地避开了这一点,采取另一种更合适的方式。看到影片的最后,因一段简短的旁白,观众恍然大悟,整个故事,原来都源于祖舒华成年后的回忆。而片名叫做《美丽人生》,也就是说,在祖舒华的心目中,那一段回忆是美丽的。那么,他究竟对那些往事怀着怎样的感情,就不必我饶舌了。 即便是陌生人,也是相互爱着的。例如,基度的难友们非但没有揭破他对儿子的谎言,而且还尽量配合他。试想,在生命危在旦夕的境况之下,一般来说,人的情绪应该恶劣到极点,能做到这一点,尤为难得。 在这篇评论的末尾,我想稍微提一提我从里面挖掘出的两个隐喻。 影片靠前的部分有这样一个场景。基度和他的一个朋友并肩躺在一张床上。他的朋友很快沉如梦乡,而他难以入睡,于是他向那位朋友请教迅速入睡的秘诀。那位朋友告诉他,叔本华认为意志控制一切。对于叔本华的哲学,我直言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无法判断叔本华真有这么一个观点呢还是只是片中的一个噱头。不管怎么说,意志控制一切,这句话贯穿了整部影片,并成为故事得以如此发展的先决条件。试想,在法西斯横行的年头,在黑如地狱的集中营中,何来美丽?所谓美丽,除非是从心而生,亦即意志控制的结果。所以,“美丽人生”,实则是通过意志控制得来的美丽人生。换一种对待人事的态度,怕是要整个儿颠倒过来,变成“悲惨世界”了吧? 另一个隐喻关于基度编造的积分游戏。基度哄儿子说集中营的生活是一场积分游戏,并坚信己方一定会胜出,届时将得到坦克作为奖品。诚然,这无疑是一系列绝妙的美丽谎言,但到最后联军的坦克缓缓朝祖舒华开来时,我的心不禁为之触动,省悟到它还有深一层的寓意。把集中营的折磨比喻成一场游戏,这本身就包含着对法西斯莫大的嘲弄与鄙夷,游戏的胜利也就暗示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游戏获胜的奖品坦克则是消灭法西斯的工具——倘若我们输了,坦克也将彻底摧毁我们。基度在整场游戏(或者战争)中的心态始终是乐观的,这是构成“美丽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沾益县第一中学是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有高中教学班36个,初中教学班2个。至2007年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沾益县第一中学成为具60个高中教学班,占地108亩,在校学生3600人左右的高级中学。
学校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园景相映成趣,已是一所花园式学校,被评为“曲靖市绿色学校”。
学校图书室藏书6万余册,常年订阅报刊200多种,音响资料5000多盒;有报告厅一间,1000个座位,**放映设备2套;实验大楼按国家标准配有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实验中心建立了沾益县第一中学网站,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教师课件室一应俱全;各教室配有电视机、VCD,接通了宽带网,并与电教实验中心的卫星电视系统相连。 任次 职务 姓名 任期 第一任 书记 荣一松 195511/19707 第二任 书记 张光明 197210/197710 第三任 书记 缪敏智 197710/19843 第四任 书记 宋外发 19848/198711 第五任 书记 朱 惠 198711/19958 第六任 书记 李舒华 19959/200212 第七任 书记 朱荣德 20035 第一任 校长 杨正礼 19418/19426 第二任 校长 张 伟 19426/19468 第三任 校长 刘嘉寿 19468/19471 第四任 校长 樊子诚 19472/19477 第五任 校长 朱灿鑫 19478/19481 第六任 校长 梁恒洲 19481/194811 第七任 校长 冯思定 194811/19492 第八任 校长 陶文光 19493/19515 第九任 校长 陈尔泰 19519/19535 第十任 校长 刘正凯 19535/19549 十一任 校长 周家铭 19549/195510 十二任 校长 荣一松 195511/196812 十三任 革委主任 董生德 196812/19704 十四任 校长 余绍明 19721/197212 十五任 校长 王光灿 1972/197710 十六任 校长 缪敏智 197710/19807 十七任 校长 李青海 19808/19847 十八任 校长 潘关荣 19848/19952 十九任 校长 李舒华 19953/200010 二十任 校长 詹家本 200010/20099 二十一任 校长 段克武 20099/2012 二十二任 校长 丁文贵 2012
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迹材料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事迹材料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篇1
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时作为一名志愿者,奉献自己的爱心,身体力行地服务社会,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我要感谢在这一年里给予我机会与支持的老师们与师兄师姐们,还有一直以来包容我体谅我的同学朋友们。在他们的鼓励与支持下,使我在大学时期能真正地去服务学院与社会,参与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同时也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快乐。如:每星期例行的宿舍资源回收、泛义教轻舟,扬志愿精神的支教志愿服务、放飞青春,服务新农村的社区志愿服务、凯茵新城植树活动、中山市公共场所文明测评活动等。在参与志愿服务中,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志愿者,明白什么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体会到了什么是“快乐义工,快乐奉献。”
微笑是志愿者最好的名片,也是别人对志愿工作的肯定。在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每当看到大家脸上幸福的笑脸,心里都会由衷地感动。因为,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创造更多志愿价值。
人们常说“助人者自助”,在参与一年的志愿服务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当我在还没接触志愿服务时,都一直以为着当志愿者就一定要做大事。可现在我才发现,原来大事情就是把我们身边的小事情做好。在生活上,我们是平凡的,但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是平凡却并不平庸的,因为我们有梦想,我们有快乐,我们有追求。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让一个一年前还十分懵懂的我,在参与志愿活动中体验到不少人生百态,也增长了不少人生阅历。因此,在帮助他人同时,我也在鞭策着自己,努力地做到更好。因为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关爱,需要我们的帮助。
再多的话有时也是一瞬间的智慧和激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我会继续追寻着那一份志愿者的梦想与快乐,带动周围的朋友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融入更多的为社会服务去。
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篇2田卫华同志刚来红寺堡时分到了扶贫办,主要工作是协同扶贫办其他两位同志搞项目验收工作,以及扶贫项目数据库的录入工作。
当初刚来工作的时候心里还真没底,因为他觉得自己并非农学专业,不知道能不能适应这里相关的工作环境。第一天工作的时候,单位的领导什么也没有给他安排,只是让他先熟悉一下环境。同事们也都有各自的工作,大家对他只是简单招呼一下便各自忙开了。第二天,他便主动找事做,首先了解数据库的录入工作,端坐在电脑前,手中拽着厚厚的项目档案仔细地看,熟悉需要录入的条目。由于完成此项工作的时间紧,工作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办公室其他人员对项目录入系统软件又生疏,只能由他一个人承担,为了不使这项工作落后于其它县,拖全市的后腿,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对20xx年“十万贫困户养羊工程”项目农户的录入工作,且无一错录,同时写好简报一并上交区、市,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常常深入实践,积极开展活动。他心系民众,经常跟随领导下乡镇开展农村调研活动,真正地和当地的老百姓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20xx年9月“十万贫困户养羊工程”项目在乡镇实施过程中,羊只发放存在问题,致使群众上访,田卫华协助扶贫办另外两名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第一线,到开发区南川乡马段头村,挨家逐户进行摸底调查,最后满意地给群众解决了问题,并写成《“十万贫困户养羊工程”项目实施调查报告》,受到领导的表扬。在此过程中,他积累了很多如何和老百姓交心谈心的技巧,如何开展扶贫工作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20xx年十一月份,由区、市组成的验收团对红寺堡“劳务输出”工作验收期间,他积极参加搞“劳务输出”后勤服务,无怨无悔地为参加“劳务输出”验收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满意的服务,这为红寺堡顺利通过验收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在红寺堡扶贫办服务期间,田卫华和单位从灵武请来的农技员以及福建农林大学驻红寺堡菌草技术组的技术员一起到农户的温棚和菇棚,挨家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协调农户配合技术员的工作。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结合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会同扶贫办其他同志编写农业实用技术资料10余种。由于他在扶贫办群众工作做的出色,20xx年底组织上调他到红寺堡群工部开展志愿服务。田卫华调红寺堡群工部后积极参加由开发区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在活动中他和其他志愿者为当地农民宣传、发放法律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资料1000余份,同时他还为农民书写春联150多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农民朋友法律、文化意识的提高。
在群工部他是非文秘专业出身,对办公室工作不甚了解。为了克服自身不足,他除了向同事们学习经验外,自己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对公文写作知识的学习,对政策、法规报刊书籍认真研读,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草文件20份、写作报告材料10余篇。 “在红寺堡的这些日子里,我深切感受到西部人民对我们大学生志愿者的热忱和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感到自己是充实的、快乐的。在这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一个人,艰苦的环境使我去掉了许多浮躁,也激发了我对工作的热情,增强了我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或许我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我真正地感觉到我们已经给服务地带来了新的力量、新的理念。我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也相信,无论自己以后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播种过希望的种子,不会忘记这片我挥洒过汗水的一方热土!我坚信,红寺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这是田卫华同志发自肺腑的言辞,从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他那种乐于奉献的无私的精神。岗位是平凡的,青春是火热的,田卫华凭着一颗质朴、善良的心,一股火一样的热情,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的作风,以昂扬的斗志积极地践行着志愿精神,忘我地铺就他绚丽多姿的志愿之路,谱写着他如歌的青春。
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篇3无偿献血,捐髓救人;传递爱心,挽救生命。他们就是区红十字会教育系统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教育的生力军,在区红会和教育系统红十字会引领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进程中,引领时尚、倾情付出,不断创造一种内心快乐、他人温暖、社会和谐的新生活!
一、转变一个观念,让无偿献血丰富教育系统道德内容。
1无偿献血理念成为挽救他人生命的一种高尚行为
年10月1日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年8月3日我市出台《市公民无偿献血暂行办法》,我省颁布《省献血条例》,无偿献血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无偿献血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快推进全区教育系统无偿献血工作,我区教育系统红十字会认真研究红十字宣传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新热点、新方式,利用教育局网页和校园网,发挥各校广播站、宣传画廊橱窗作用,借助专题讲座方式,积极宣传上述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从市红十字会和市中心血站领回《献血法规汇编》、《血液生理与献血知识》等一批批宣传材料,及时发到全区各学校组织师生员工学习,抓好无偿献血及相关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定期张贴无偿献血光荣榜,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关注和参与热情。让师生员工知晓只要走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让脉搏一起跳动,就能在同一片蓝天下携手托起生命的绿洲,意识到无偿献血不仅有益身心健康,也是人与人之间爱心交流、相互扶助的文明体现,努力形成无偿献血利己利人、神圣光荣的`行为理念。
2.无偿献血工作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区教育红十字会一直将无偿献血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成立了无偿献血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专项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无偿献血工作,明确要求各镇教育红十字会和各中小学,把此项工作当作打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我区广大教职工明确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学校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更是民族素质充分提高的表现,使无偿献血工作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
二、确立两个定位,让无偿献血成为教育红十字会工作亮点
1.献血工作成为提升红十字会内涵的一个着力点
2.献血行动成为表达奉献精神的亮丽风景线
一是领导重视树楷模。我区教育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区领导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在北龙港点,崔浩区长卷起袖子参加无偿献血;在大冈点,陈卫红副区长专程前往慰问;机关干部、教师甚至广大农民都积极参加。,组织教师和苏亚公司职工、消防大队官兵同时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张瑞卿副区长亲切看望大家。教育红十字会借助奉献精神打造推出“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求奉献”的思路,在教育局机关,从局长到普通员工,都踊跃参与无偿献血,姜洪年会长每次献血都亲临现场,原经盛瑞会长连续5年带头参加无偿献血,他说“只要我们自己挽起袖子献血,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副会长张金坤坚持献血到年龄限制。“喜看东风第一枝,笑引春风花满园。”在他们感召下,各校校长都纷纷响应积极支持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市二小王立昌、聚亨路小学夏舒华、日月路小学戴金智、泽夫中学宋广浩、尚庄中学姚卿传、郭猛中学黄长春、幼儿园王素梅等校长都带头参加,成为大家的楷模。在他们无私爱心行为影响下,全区广大教职工积极加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在净化着社会、在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二是经费保障有力度。在每年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等重大纪念日,我区教育红十字会都印制无偿献血相关宣传资料分发到基层红会和每一所学校;每次献血工作启动,区教育红十字会都拿出经费,安排各乡镇红十字会秘书长包车全程服务献血者,确保平安与顺畅;区、镇和学校红十字会每年都拨出专款,对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总结表彰。经过几年的科学宣传和广泛组织动员,现如今,只要校园内有无偿献血的消息,符合条件的教职工都会自觉踊跃报名参加,甚至很多在校外活动的老师获悉后,也能尽快赶到血站献出自己一份热血。
三、强化三项措施,让无偿献血成为教育红会品牌
1.无偿献血组织化程度在优质服务中提高的努力,的实践,我区教育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工作有章可循。每年预先统一规划和部署,认真组织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动员,将工作具体细化,保证了工作的流畅性,各基层红十字会和学校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同时无偿献血是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高尚之举,应受到尊敬与爱戴。对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会员,我区教育红十字会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和宣传活动。在树立工作先进典型上坚持做到“三性”。一是广泛性,只要与无偿献血有关的人员都得到关注;二是现场性,收集典型材料与活动过程同行;三是及时性,活动一开展,事情一发生,都及时记载,不搞补做或复制。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评先树优优质服务的过程。全区教育系统无偿献血工作已由自愿参加、自觉行动走向高度组织化发展程度。
5月12日,上午,滂沱大雨中,在区教育红十字会会长、副会长高度重视下,以“关爱生命、献血捐髓”为主题,在市中心血站开展纪念四川地震一周年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近百名志愿者闻讯冒着风雨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起用滚烫的热血为在地震中遇难的生命祈祷,为地震受灾的同胞祈福,为灾区重建腾飞加油,共同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当天教育局戴军副局长等机关干部带头参加,一中、龙冈中学等10多所区直学校的老师积极参与,其中有参加工作不久的,有无偿献血长达9载的,也有第一次专程前来的,现场博爱气氛浓郁,爱的暖流,在参与活动人员的心里、血液里,悄悄地尽情地流淌着。
3.无偿献血的品牌在特色活动中彰显来,我区教育红十字会的无偿献血工作逐渐形成了由组织向自愿转变,由教师群体向广泛公民转变,献血数量由200毫升向400毫升转变;来,区教育红十字会的无偿献血工作从小到大,从城市到农村,逐步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具有教育特色的新路子。经过的探索和努力,区教育红十字会的无偿献血工作已经形成了不下指标、不派任务、以教师为主,百分之百自愿的“经验”。“长江奔腾是因为有滔滔江水!生命运行不止是因为有浓浓鲜血!爱心育人和治病救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神圣使命”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系统已经成功发展了一支500人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有教育局机关领导,也有农村普通教师,还有不少有层次的家长和社会爱心人士。他们以志愿为乐、以志愿为荣,他们用自己的汩汩热血汇集成一条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源,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由“无偿献血与计划献血相结合”向“全部无偿献血”的转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值得骄傲的是,在无偿献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在捐献造血干细胞方面,我区教育系统红十字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宣传到位,认识到位,越来越多的18—40周岁、身体健康、无任何传染病和遗传病的教职工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也就是一次更高层次的无偿献血,不少人积极加入到捐献行列,为白血病患者送去生命之源。截止目前,全区有300多名教师会员捐髓采样进入中华骨髓库,市第一初中就占据十分之一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献血捐髓工作。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无偿献血更显风流!纯爱流芳,真情可贵。发展,成就。在爱心荡漾的,我区教育系统红十字会的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文明之花已经结出累累硕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今年的无偿献血工作已经启动。热血激越,大爱无声,一袋袋爱的输出,一次次新的超越,一次次用生命的承诺书写出了教育红十字会的博爱。
这一切,来自全区教育工作者不怕困难、锐意创新、至真至善的信心和决心。
这一切,来自全区教育工作者顾全大局,不计得失,积极配合的奉献精神。
未来的我区教育红十字会,定然是博爱的大旗一颗璀璨的红宝石,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奉献光彩!
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篇4xx,女,xx年x月出生,内蒙人,xx年x月加入***,本科学历。现任社区副书记兼妇联主席。
她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爱岗敬业,处处弘扬女性“四自”精神。最初进入社区时,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妇联工作,面对这项工作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从哪儿做起。但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不断的虚心学习,在领导、同事、前辈的帮助下,三个月后,新盛社区的妇联工作基本步入正轨。她的这股冲劲,体现了一名***员干部和优秀妇女工作者的高尚情操。
第一、深入地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以“庆奥运全民健身活动”为主题,组织各小区广大妇女群众开展“健身、健美、健康行”活动,组织各小区妇女100余人参加,成立了6支文化健身队伍,如:腰鼓队、秧歌队,健身操队,时装表演队,文艺演出队等,利用茶余饭后休息时间在楼院街路、文化广场进行了文化体育演出和锻炼活动达100多场次,参加居民人数达1000多人次,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
第二、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区校共建暖民心: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还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社区党支部与河北北方学院签定了区校共建协议。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志愿者提供智力支持、参与文化建设及关注弱势群体,既提升了社区整体建设水平,又为高校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社会实践场所,取得了“双赢”效果。同时街办与院校联合组建了党团义工教育基地,并成立义务维修队、义务支教队、义务宣传队等服务队,走进他们家中,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并签订了帮扶协议书130余份。每逢周末,志愿者们便会到各自签订帮扶协议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伤、残人员家庭清理杂物、陪同孤寡老人聊天、为贫困和外来务工家庭子女补习功课等,使每个义工成为帮扶家庭的一员。通过开展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既为社区困难居民奉献了爱心,又锻炼了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能力,也切实加深了社区居民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三、在全社区开展了以“文明、平安、稳定”为主题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三八节”、“六一”儿童节“七。一”等节日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向广大妇女和家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广大妇女群众中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了妇女自身素质,在社区中人人争做好妻子、好丈夫、好婆婆、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好领导、好职员、好学生,形成了人人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全社区共评选五好文明家庭350户。
第四,开展了巾帼志愿者“走进妇女、共促和谐”活动。
全社区10个小区共成立了信访排查、心理疏导、文明宣传、治安巡逻、爱心帮扶、维权服务、法律援助、矛盾纠纷等八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共计有40名社区妇女骨干参加服务活动,积极开展了“送亲情、解心结、促稳定”的主题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她作为一名巾帼志愿者和妇联干部带头走进妇女包保一名困难户,多次到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了生活困难等问题。
第五、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
通过开展帮助贫困家庭,特别是单亲母亲和特困学生,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推进了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我镇和社区对特困家庭和特困学生、残疾儿童等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在册,并千方百计为这些特困家庭面临辍学的孩子解决了实际问题。全社区共走访慰问贫困儿童40人和特困家庭100户,给予他们不同程度的帮助。组织500名育龄妇女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
第六、认真做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工作。
为了教育广大妇女知法、懂法,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街道和社区妇女组织利用家长学校等阵地组织妇女群众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普法宣传,举办《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社区建立了调解委员会和工作记录本,对出现侵害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进行调解,全街共调解妇女家庭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百分之百,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达100%。在她的积极工作和努力下,社区妇联开展的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xx年x月
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篇5一、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文明创建工作 。
作为社区创文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的他,不但要承担社区和辖区帮扶单位文明创建的联络,而且他还在社区创文办的领导下主动担负起社区的创建宣传、培训、检查和组织等创建活动中的大部分工作。该同志不畏困难,尽职尽责,认真细致做好创建工作。根据县文明办和街道党工委要求,分别制定了《永兴社区关于创建文明县城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成立永兴社区创建文明县城的组织机构》等文件,并结合社区工作实际,按照文明县城创建测评细则,将创建工作进行了分解,将社区下属的各居民小组创文的目标任务按片区又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对文明创建成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以身作责,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
他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处处以身作责,时时身先士卒,经常深入小区楼院、串门入户,面对面做好创建宣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就群众反映问题进行汇总和及时反馈,并帮助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协助社区创文办开展一系列创文宣传活动。他自学文明礼仪各种书籍后,对辖区居民进行文明礼仪知识进行培训3场;邀请了县科协的领导进行科普性知识讲座12场;在他的影响下,社区涌现出一批文明创建先进个人。他还不定期的带领志愿者对社区环境卫生、乱张贴的小广告、乱停乱放等不和谐现象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都及时的向社区创文办进行反馈,由社区创文办联系有关单位,部门及时处理。他带领的志愿者辛勤的付出也使辖区居民逐渐认同创文、并积极参与其中。
三、总结巩固创文成果,创新宣传方法 。
他协助社区创文办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他组织志愿者36名长期在交通路口执勤和在月潭公园、辖区主要街道、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文明劝导,使辖区内公共秩序有较大改观。他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宣传工具(宣传栏、宣传橱窗、板报、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张贴一些"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宣传资料,在加强现有的文明创建宣传形式外,他还创新了宣传方法,申请了移动政务易办公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随时用短信的方式把创文的各种知识宣传到辖区居民手中,提高了辖区居民文明县城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使永兴居民的创文由知晓率不高到人人主动参与的转变。
王林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创文志愿者。
;柳云圃(任期1952-1956)校长、党支部书记
陈 生1956-1961、1965-1969任校长
1960-1969任党支部书记
宫舒华1957-1959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吕慎序1962-1964任校长
梁子安(任期1970—1975)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席振璞(任期1976—1991)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龙启科(任期1991—1998)1991-1998年任党支部书记
1991-1993年任副校长
1993-1998年任校长
杜树礼(任期1998—2004)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周新会(任期2004—2011)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杨维海(任期2011至今)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无声的教育
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2人格的力量
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有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于是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3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
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4宽容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5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