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第1张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和谐、安详的意境。

 2、在教师引导下,乐意根据画面的内容大胆联想和表达。

 3、尝试模仿、创作关于熊猫的作品。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水墨画"熊猫"的。

 2、黑白灰绿等色纸若干,剪刀、浆糊、抹布。

 3、幼儿用书:《熊猫的一家》。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会议熊猫的形象。

 教师:你们见过熊猫吗?在哪里见过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喜欢吃什么?

 2、出示"熊猫",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作品。

 教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细致地欣赏作品,并大胆联想与表达。

 教师:画上的熊猫可能会再那里?它们在干什么?这两只熊买是什么关系呢?它们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两只熊猫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附近还有别的熊猫吗?如果有,会是谁?那些熊猫怎么不在这里呢?它们在做什么?

 4、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用墨特点。

 教师:你能看出来画上哪里用的时浓墨吗为什么这些地方用浓墨?哪里用的又是淡墨?为什么这些地方用淡墨?熊猫身上那些地方用浓墨那些地方用淡墨?猜猜看画家是怎么把浓墨和淡墨结合起来用的?

 5、幼儿尝试用剪纸黏贴熊猫。

 幼儿尝试用剪出的圆形、椭圆形黏贴熊猫,并在周围添画背景。

 6、交流作品。

 教师:你的熊猫在干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对水墨画《熊猫的一家》非常感兴趣,学起来也很认真,激发幼儿爱护熊猫,并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作画,幼儿们大部分作品都画得很好。之后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自由的去绘画熊猫,每个孩子画的熊猫动态都不一样。因为老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时,让幼儿观察了不同的动态。通过精心的设计本节课幼儿们完成的都非常好,教学也非常成功。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刮画《家乡的夜景》

 活动目标:

 1、学习刮画的技巧,了解刮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色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认识深色和浅色;

 2、多媒体幻灯片夜景图;

 3、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无尖铅笔);

 4、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关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的深色的半成品);

 5、歌曲《萤火虫》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引出课题。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进来?(是晚上)。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2、欣赏,放映幻灯片,“家乡的夜景”。

 天黑了小动物们有萤火虫,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为、该怎么办呢?灯光把城市的夜晚装扮得十分美丽,我们来看看这是哪里吧?

 (1)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是哪里呀?(是晚上的天安门)天安六上有什么?(有彩灯和焰火)

 (2)再依次欣赏几张代表性城市的夜景如:人民大会堂、北京西客站、立交桥、东方明珠等地方的夜景。

 (3)观察我们家乡的夜景,看看这里是哪里?(是白天的广场)大家看看晚上的广场是什么样子?

 (4)观察,看看这是哪里?(是马路)观察晚上的街道同白天的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说说晚上与白天有什么不同?

 (5)观察看看上是什么?(是楼房)到了晚上房子里是什么样子?(家家户户亮起了灯,天上有星星和月亮,还有路灯)

 3、欣赏范例,示范讲解

 我这有只神奇的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画纸现场做画),我用魔笔刮破黑夜,一颗小星星钻了出来,又钻出一颗小星星然后是月亮……

 小朋友,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样的魔笔吗?(出示无尖铅笔)啊!原来就是一支无尖的铅笔呀!一支没有尖的小铅笔怎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呢?原来我的画纸也有点特别,画纸上用油画棒涂过了,这种画叫“刮画”。

 4、认识刮画,熟悉作画步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画法“刮画”,刮画与其他画的区别在于画画上之前,要先把画纸处理一下。

 (1)首先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浅色;

 (2)在浅色上涂两遍深色:第一遍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如果你有一尺会飞的魔笔,你想乘着去哪里呢?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中,有许多神奇美妙的地方,我们“家乡的夜景”这么美,下面就请小朋友拿我送你们的魔笔,画画咱们“家乡的夜景”,乘着魔笔出了吧!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先涂一遍浅色,涂满了再涂深色,在涂深色的时候,注意要涂得均匀,涂得满,动作要快;

 (2)想好了主题再刮画,错了的话用同样的颜色的油画棒盖上重画。

 6、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7、活动结束

 让幼儿拍手唱歌《小蜡笔》。

 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喷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 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学习喷画的方法。

 i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大班美术活动:正面人和侧面人(黑白画)

 美术活动:正面人和侧面人(大班黑白画)

 目标:

 1、在学画正面人和侧面人的基础上,表现出人物的动态。

 2、进一步学习运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准备:

 1、人物剪纸的各种动态

 2、记号笔、八开纸。

 过程:

 1、请幼儿观察台上幼儿的正面与侧面的区别。

 2、台上幼儿做出各种动作:如:走,跑,跳,弯腰等,并请其他幼儿根据台上幼儿的动作摆弄人物剪纸的。

 3、出示幼儿优秀作品,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析讲解绘画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画出正面或侧面的人物脸部特点。

 (2)画出人物的动态。

 (3)主体加密,背景要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作品。

 (本活动分二教时进行)

 目标:

 1、在学画正面人和侧面人的基础上,表现出人物的动态。

 2、进一步学习运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准备:

 1、人物剪纸的各种动态

 2、记号笔、八开纸。

 过程:

 1、请幼儿观察台上幼儿的正面与侧面的区别。

 2、台上幼儿做出各种动作:如:走,跑,跳,弯腰等,并请其他幼儿根据台上幼儿的动作摆弄人物剪纸的。

 3、出示幼儿优秀作品,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析讲解绘画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画出正面或侧面的人物脸部特点。

 (2)画出人物的动态。

 (3)主体加密,背景要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作品。

 (本活动分二教时进行)

 小食品绘画写生课(幼儿绘画教案)

 第四周 专题作业活动课试行 第4课 小食品绘画写生课

 活动主线: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具体的分析欣赏各种小食品包装的实物,具体的理解食品包装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与对象(儿童年龄特点)的统一,以及最具生活趣味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的:通过画各种小食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形状和色彩等绘画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小食品的特点和装饰特点的理解与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小食品的不同形状特点与不同装饰风格的表现。

 教学准备:1学生自带一样小食品。要求没有教师的允许下不许打开,违反者禁止参加本课的活动。

 作业要求:写生 或想象画几个小食品,要注意好外形特点和图案与色彩的设计效果。

  活动过程

 一、 小食品观赏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造型的审美) 关于对小食品( )的调查 年 班 所研专题名称: 经研究我知道 调 查 内 容 包装上面有什么:4种以上 通过包装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为主,还有 颜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适合的年龄段 。 1.哪些颜色再一起对比比较强烈 2.包装和内容是否统一? 是 不是 3.画几种你发现的线条。 你还发现了什么: 。

 二、教师小结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色彩运用的规律。

 三、把你观察的小食品画出来。 适当讲授构图技巧。可以进行随意的组合 (审美能力的理解。a美术知识的介绍)

 四、调查反馈。

 1.读自己的研究报告,张贴自己的研究成果。

 2.比一比谁的小食品画的又象又好。 (d通过学生优秀作业的对照、比较、鉴别)

 五、布置作业,通过研究, 我们学习了对事物的细致的观察。回家每人选一样物体进行调查,自己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进行更多的交流。

 所研专题名称: 经研究我知道 调 查 内 容 包装上面有什么:4种以上 通过包装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为主,还有 颜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适合的年龄段 。 哪些颜色再一起对比比较强烈 包装和内容是否统一? 是 不是 画几种你发现的线条。 你还发现了什么: 。 关于对小食品( )的调查 年 班 所研专题名称: 经研究我知道 调 查 内 容 包装上面有什么:4种以上 通过包装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为主,还有 颜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适合的年龄段 。 哪些颜色再一起对比比较强烈 包装和内容是否统一? 是 不是 画几种你发现的线条。 你还发现了什么: 。 关于对小食品( )的调查 年 班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体会画中的自然风光之美,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宁静。

 2、能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心去想象创作绘画。

 3、能对盲女的失明产生同情心,在生活中关心、帮助盲人。

  活动准备

 PPT课件,舒缓柔美的音乐,《森林狂想曲》、素描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黑暗中的感受。

 1、请幼儿闭上眼睛,半分钟后,教师:大家闭上眼睛这么久有什么感受啊

 如果眼睛看不见了,你们觉得有什么坏处

 2、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欣赏音乐,用心去感受大自然发出的美妙声音。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在哪个地方

 二、展示PPT上的盲女,引导幼儿观察整体画面。

 1、教师: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图画,大家看看图上有什么

 地上有什么

 远处是什么

 2、教师:这幅画有哪些颜色

 你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你最喜欢这幅画的哪个地方

 3、引导幼儿讨论画中人物的关系。

 教师:图上的两个女孩是谁为什么有个小女孩闭着眼睛呢

 4、教师:这个小女孩眼睛看不见,我们叫她盲女。

 你们猜猜这两个小女孩在做什么

 5、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

 教师:盲女的眼睛看不到,她能用什么方法感觉这些美丽的风景吗

 6、教师:除了这些,她还可以怎么感受呢(比如摸,闻)

 7、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想象力,交流讨论为这幅画想一个名字。

 教师: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大家为这幅画想一个美丽的名字好不好

 8、教师出示PPT,简单介绍这幅画的作者(约翰·埃弗雷特·密莱,英国人,他9岁就开始学画画,他画了很多作品,这是他其中一幅,这幅画叫《盲女》)。

 三、创设艺术氛围的环境,引导幼儿想象、感受作品。

 1、教师:你们见过盲人吗盲人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老师讲述画面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吧!(播放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语言描述:亲爱的盲姑娘,轻轻地坐到这里来,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觉到柔软的草地吗用你的鼻子去闻一闻,你闻到清新的空气了吗你闻到花香了吗用你的耳朵去听一听,你听到小鸟的歌唱了吗你听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声音了吗你听到小溪在流动的声音吗……还有,我要告诉你,天空很蓝,还有一道绚丽的彩虹,草地很美,星星点点的小花把草地装点成美丽的'花地毯。

 四、自主创作,让幼儿绘画自己心中最美的画面。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教师:你们出去游玩过吗大家画一画自己心中最美的画面好不好

 2、展示绘画需要的材料,讲解绘画过程的要求(不能把油画棒弄断,不能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绘画。

 五、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表扬鼓励。教师:你画里面有什么有哪些颜色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要有爱心,交流讨论如果遇到盲人,你会怎样帮助他。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用多种颜色晕染的方法添画水墨画背景。

 2、感受水墨颜色晕染的美,喜欢水墨绘画。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桶、毛笔、宣纸、调色盆、调色盒、墨汁、水墨颜料、范例画。

  活动过程:

 一、可爱的猫头鹰

 1、认识猫头鹰,讨论猫头鹰的特征及其本领。

 (1)这是什么小动物

 (2)你怎么知道这是猫头鹰它有什么特征

 (3)谁能为我们大家介绍下猫头鹰有什么本领

 2、总结大家讨论中的猫头鹰的特征和本领。

 二、夜晚的猫头鹰

 1、观察讨论范例画中的内容,重点解读背景的颜色晕染方法。

 (1)(出示范例画)画中有几只猫头鹰,它们一样吗

 (2) 画中的背景是怎样的有些什么颜色怎样来画出这样的背景呢

 2、教师示范,让幼儿认识、学习用毛笔晕染的方法。

 3、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猫头鹰的画展

 1、作品展示

 (1)说说你用了哪些颜色来晕染背景

 (2)你在画中画了几只猫头鹰它们在干什么

  活动反思:

 捕鼠能手猫头鹰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动物。它大头圆面,两只圆溜溜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花纹清晰的羽毛,特征明显,用绘画的形式容易表现,能使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和美的享受。这一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而且能进一步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导入部分我采用了猜谜的形式展开的。“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从中来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我还给孩子们讲了猫头鹰的许多有趣故事。因为有了前半部分的认识和感知,所以孩子们的作品生动、有趣,有猫头鹰躲在树上等待田鼠出洞,有猫头鹰在夜间捉田鼠、与蛇搏斗等。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点,在幼儿作画前一定要讲细、讲透,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孩子们才有啥画,画地生动、画地大气。美术课,我认为不一定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孩子们作画上,只有理解了、认识了,画面才丰富、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打破以往的思想观念,即,两头短中间长的模式,因为我们的美术目标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作画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要求孩子们如何如何画的像,所以每次活动我们应该根据情况而定,把时间的倾重点放在那里。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大胆尝试用各种颜色作画,体会色彩的美。

 2、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蓝、黑色卡纸、各色颜料、弹珠若干、绳子、毛巾、贴纸、剪刀、盒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出示:

 ①这幅画我们看到过吗?

 ②这幅画里有什么(星星、月亮、圆……)

 ③这幅画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颜色不一样,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红色的。大小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

 ④图画里的线宝宝在干什么?

 小结:线宝宝们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舞蹈,玩的真开心。

 二、感知交流

 1、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是谁画的呀?

 小结:这幅画叫《星空》是米罗爷爷用图形宝宝、线宝宝还有颜料宝宝画出了自己心目中夜晚的天空。

 2、夜晚的天空漂亮吗?

 3、你们想一想有谁会来夜晚的天空中做客呢?

 小结:你们请来了这么多客人来做客啊!那我们把这些客人请到我们自己的画上去好吗?

 三、示范讲解

 四、幼儿作画

 要求:

 1、把你的客人都请到我们的画上。

 2、小心使用剪刀。

 五、分享交流

 说说夜晚的天空谁来做客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切合实际,根据班中幼儿的现状进行设计;尝试用各种颜色作画的目标大部分幼儿都能达到。教师教具的准备十分充分,关注了每位幼儿的使用需要。活动中幼儿参与玩色的兴致异常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中画出了美丽的星空。

  活动建议:

 1、教师在活动中的语言引导不够童趣,以至于幼儿对作画要求不是很理解。

 2、观看视频的时间太短,导致幼儿对工具使用的缺失,今后要把握好示范的时间,更好的帮助幼儿操作。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工艺的审美特色与美好寓意。

 2、能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鼠菊糍刻印,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之前的系列活动中了解家乡的鼠菊糍。

 材料准备:面粉、鼠菊糍模具、刻印工具(挖耳勺、牙签、笔盖、扣子、彩泥工具等)颜料、牡丹图等;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活动过程:

  1.欣赏模具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分享鼠菊糍的审美特色与美好寓意

 师:小朋友你们好!这是什么你们还记的吗?(出示鼠菊糍模具)

 师:在我们的家乡代表着什么意义,你们能说一说吗?

 :刻在鼠菊糍模具上的图案古典精美,都有一些不同的图案,不同的图案富有各不同的美好寓意,制作出的鼠菊糍就像一件件艺术品,真好看!

  2.介绍工具材料,支持幼儿大胆想象

 (1)介绍工具。

 (2)根据幼儿经验,交代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选择需要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刻出喜欢的图案,刷上漂亮的颜色,在宣纸上找个合适的地方进行印画;操作完后,请把工具收好,放回原处。

 (3)幼儿刻印,教师指导。

 师:请你们来选择你们自己需要的材料来操作吧!(播放背景音乐)

  3.师幼相互欣赏

 :让我们一起和自己的作品合个影吧,把你们的成功,快乐永远留下来!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流动的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动的水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这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幼儿讨论:

 B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优点: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不足:

 课前的准备活动需要在丰富一些,应提前与家长做好生活观察活动,这样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更丰富一些,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创新。操作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一步一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流动的水教案 篇2

 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并且是每天都要接触的,幼儿通过观察水流从高往低处流的这一自然现象开始学会探索,观察日常生活,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事物可以同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开发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再次感受水的流动性,观察水在自然状态下从高往低流的状态

 2、发展探索、操作能力

 活动难点

 探索水在流动状态

 难点剖析

 5-6岁的幼儿处于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具体依靠表象而进行,他们能观察出水流在两个事物间是从高到低的流动,但是当第三个事物出现改变水的流动状态时,幼儿通过表现的理解会对水流方向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也是因为5岁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有幼儿通过自己动手,通过多种材料,多次实验,亲身体验观察,通过自我判断从而理解。

 活动准备

 1、各种盛水和舀水的器皿:大小水盆、水桶、碗、托盘、瓶、罐、勺、木板、塑料板、搓衣板、漏斗等

 2、各种连通管道:塑料软管、弯管、三通管或代替材料。

 3、活动场地靠近水源。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讲述故事,提出问题

 2、联系生活经验,谈谈水的流动

 二、通过实验观察水是怎样流动的

 1、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

 2、每组幼儿依次完成三个小实验,教师巡回观察引导

 3、交流实验结果,讲述实验中的发现

 三、设计实验,证明水的流动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抛出问题:用什么什么办法让别人看出水是流动的

 四、游戏“小小管道工”

 科学活动中幼儿实验的操作形式可以让幼儿主动去研究科学的奥秘。了解科学的现象。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活动是在幼儿已经认识了水的性质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流动的水。活动的实验设计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老师往往照顾不到每一个幼儿,而小组探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探究的机会,在小组的交流和表达中,大部分幼儿的想法可以被老师捕捉到,老师能比较好的介入到幼儿的学习基础中,给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可是以往的合作学习教师只是布置下去之后,就由组长分配任务,然后幼儿自由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有部分幼儿没事干,实验只是由组长或个别生完成。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没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在活动的合作探究中,我十分注意这一点,合作前将幼儿的分工明确到每一个人,做到人人有事做,然后再让幼儿进行试验。通过巡视,我发现幼儿参与实验的人数达到了95%以上,而且合作的较好,得出了自己的实验结论。

 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个实验:做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用时过长,导致后面再做实验时,时间较紧,幼儿没能充分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整节课下来,就显得前紧后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时间。

流动的水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计算活动——流动的水托班下李雅倩

 活动目标:

 1,利用已有量具——针筒,观察针筒上的数字,并比较两针筒里水的多少或一样多。

 2,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针筒若干、水盆

 活动过程:

 一、出示针筒揭示数字

 1,小朋友这是什么幼:针筒

 2,针筒是用来干什么的幼:打针的

 3,小朋友非常棒!可是针筒上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们发现了吗现在老师把针筒给小朋友再看一下,看谁能发现针筒上面有什么(幼依次看)幼:针筒上面有字

 师:幼1小朋友观察很仔细,他发现了针筒上的数字。棒棒棒幼1真棒!

 4,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上面的数字吗幼:认识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1、2、3、4、5,小朋友都很棒!有了这些数字呀,医生就可以准确的给病人用药了,病情重的就多打一点药水;病情轻的少用点药水。

 二、比较针筒里水的多少

 1,现在老师拿出两个针筒,请小朋友看一看,哪个针筒里水多哪个针筒里水少(上下两次)

 2,请小朋友试试(师说抽多的少的,幼操作)

 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想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喝水、小便后再到操场上去比较。

 活动延伸

 比较水的多少

流动的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给小金鱼换水,感知有趣的虹吸现象。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产生合作动手尝试的愿望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研课题目标:探索如何运用虹吸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纸杯、吸管、水桶、喷头、软管、小勺、毛巾、金鱼缸等。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水,好不好?

 师出示装好吸管的纸杯,让幼儿猜测。

 师:看,这是什么?(幼儿回答之后出示课件)这是一个装有吸管的纸杯,吸管是弯弯的,一头高,一头低,还有一杯水。老师将这杯水倒进去,你们猜水会不会从吸管里流出来?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猜测并尝试。

 师:这里有两个一样的杯子,都装好了吸管。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操作,我们一起将一杯水全部倒进去,看看水会不会从吸管里流出来。

 教师请一名上前操作,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师:咦,我的水怎么动吸管中流出来了,而小朋友们的水怎么没有流出来?(幼儿猜测,引出水的多少。)

 师:原来水要加得多一点,谁才会从吸管中流出来。那么到底要加多少水,才会从吸管里流出来呢?

 为幼儿提供一大盆水,自己取水倒水。幼儿自己操作。

 师:你们成功了吗?水在什么位置,水流出来了?

 小结:原来,想要让水从吸管中流出,我们只要把水加到吸管的最上面,让吸管完全在水里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一开始,吸管里面都是空气,我们加了水进去之后,水会将吸管里面的空气慢慢地挤出去。当我们把水加到吸管上面的时候,水挤进去的力量就增大,吸管里面的水就会越过弯曲的部分流出去。这是一种虹吸现象。

 三、经验迁移:给小金鱼换水。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个虹吸原理,来给我们的小金鱼换水。小金鱼有点不开心,它说它生活的环境有点不舒服,因为水不干净了。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它换上干净的水。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根管子,上面还装有一个小喷头。我们来想一想,想让水从管子里流出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师:一个人将吸管插入水中,用手固定好。另一人双手拿好喷头,用两个大拇指连续的按压,仔细观察管子里面的水,等到谁从喷头中喷出来的时候,按喷头的小朋友将管子放下去,放得要比鱼缸低,然后将喷头拔掉。固定吸管的小朋友一定要牢牢固定,不能让吸管性水中跑出来。

 师:请大家寻找好自己的搭档,去给小金鱼换水吧。(幼儿合作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师:你们给小金鱼换好水了吗?在换水的时候,一定要将管子里面的空气全部排出去,然后,管子出水的那端一定要比在鱼缸里面的管子低,这样,水才会顺着管子流出来。

 四、归纳总结,经验拓展。

 师:其实虹吸原理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边看课件的画面边进行介绍。

 我们到生活中再去找找哪些地方也用到虹吸原理的呢?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流动的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一说欣赏作品后的感受,并用合适的语汇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②能在抒情的、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人倾听音乐,感受画家优美、写实、细腻的艺术风格。

 ②能在抒情、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欣赏大自然优美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观赏以“优美”为主题的各种美术作品的形式、材质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

 用语言对音乐情境中的欣赏对象进行视觉描述,表达出其特色。

 四、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赏

 讲述齐白石的两则幽默故事《看你横行到几时》、《不倒翁》。

 <二>新课学习:

 1、质疑、思考:我们除了口头语言表达故事或心理外,还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

 2、以手语歌曲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熟悉的物体,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3、出示课题:《小桥、流水、森林》,师生一起用肢体语言分别表现。

 4、鼓励学生唱或者读出一首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歌或诗。

 5、范例欣赏——欣赏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1)画面上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的名称改为其他的?假如要你来修改这幅作品,你会作何改动?

 2)这幅画表达了什么内容?

 3)这幅画的题目是《蛙声十里出山泉》,你能感觉听到蛙声吗?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了这些感觉?

 4)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5)你能用一个词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

 6、简介《蛙声十里出水泉》的背景。

 7、倾听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欣赏希施金(俄罗斯)的《森林的早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家、画家如何用音乐或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

 8、质疑、思考

 1)在音乐中你感受到森林中有什么?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认为《松林的早晨》这幅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你能找到表现风格和这幅作品相似的作品吗?

 3)喜欢这幅作品吗?能用恰当的词语或一句话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9、倾听班瑞音乐《忧郁的爱》,欣赏列维坦(俄罗斯)的《深渊》,

 10、质疑、思考。

 《深渊》这幅画,画家画了些什么?画家是怎样表现深渊景色的?看了《深渊》,你能想象作家当时是生活在怎样的社会吗?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

 11、简述作品《深渊》的绘画背景。

 12、思考、讨论:比较《蛙声十里出山泉》与《深渊》这两幅作品,说一说两幅作品所用的材料有什么不同?这们的表现风格有何特点?

 13、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强调“活墨”。

 14、边倾听古筝曲《高山流水》,边欣展示若干张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和水墨画。

 15、师小结:这些作品作者们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及内心感受,通过画笔把它们表现出来的。

 16、布置作业: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用水墨画法画一幅风景画。并强调绘画卫生。

 17、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学生练习。

 18、提示:先画好的同学将画贴在黑板上,把绘画工具收拾好或帮助别的同学。

 19、生评:每位同学将自己桌面上的小红花贴在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上。

 20、播放一首童歌《小桥流水》,学生边听边律动。

 21、启发学生编儿歌或诗。

 22、指名读自己创编的儿歌或诗。

 23、课外延伸。说一说:你喜欢我们周围的小桥、小河、森林吗?有哪些令你不满意的现象?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三、结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将自己的作品和诗带回给家人欣赏。

流动的水教案 篇6

 教法点睛

 读题想象描述画面──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及文旨──细读课文,与自己的想象对照,师生探究作者怎样用人、事、景、物表达思乡怀乡之情──积累思乡怀乡之情之优美语句。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潺潺、点缀、浮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人、事、景、物表达思想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从人事景物的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案

 学习提纲

 1审题,说说小桥流水人家会是怎样的画面。

 2读通读顺课文,注意读正确下列词语的读音:潺潺、婀娜、干涸、点缀、螃蟹、唱和(hè)。

 3跳读课文,按流水→小桥→人家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段。

 4本文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之情。

 5自读思考,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一、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新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及文旨。

 1读通读顺课文,生字正音。

 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分段,说说每部分特点,按写景文格式归纳主要内容、中心。

 流水:美丽自然

 ↓

 小桥

 ↓

 人家:优闲恬淡

 (喜爱、赞美、怀恋、思念家乡)

 3指导读出江南水乡美丽、自然、优闲、恬淡的特点。

 二、指导;

 学生领悟全文用人、事、景、物表达方法

 (1)直接描写景与物流水(第一自然段)

 A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B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A我的家→(舒适温馨)描写介绍

 B村民生活→(恬淡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①抓鱼、虾、蟹②丢野花③摘茶叶④赏野花)

 练习提纲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仿写开头、结尾。

流动的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尝,了解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

 2、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水具有流动的特征。

 3、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两个玻璃杯(一杯清水、一杯酱油),两个托盘;

 2、幼儿每人三个透明的杯子,一个勺子;

 3、漏勺、塑料小篮子、塑料袋、有洞的容器若干,小箩筐若干,小毛巾4条。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感知水是透明的。

 (1)师:今天,我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清水、一杯酱油)。

 (2)教师继续以魔术的形式,将两颗玻璃珠放入杯中。

 提问:变出了什么?

 珠子在哪个杯子里呀?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这个杯子里面是什么啊?

 为什么珠子在酱油里面看不清,在水里面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啊?

 (3)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水中物体的形状、颜色。

 2、了解水--无色无味这一特征现在,水宝宝要和我们玩躲猫猫,它啊就在你们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①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②提问: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到水宝宝的?

 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闻起来,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③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我们也可以说是无色无味的。

 ④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3、幼儿进行尝试操作--帮水宝宝搬家,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宝宝想请我们帮她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就是帮水宝宝搬个家。

 ①教师出示搬水工具: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并尝试用这些材料进行活动。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提问:你用什么东西来帮水宝宝搬家的?

 在帮水宝宝搬家时,水宝宝怎么了?

 ④小结:原来水是会流动的。

 4、延伸活动(1)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水宝宝?

 (2)观看PPT,听水宝宝自述。

 教学反思:

 通过幼儿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揭开了谜底,恍然大悟。结果两个小组都没有完全猜对。都发出“唉”的声音。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热情,就像在游戏一样,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给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流动的水教案 篇8

 目标:

 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2、认识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3、初步培养幼儿节约能源的意识。

 准备:

 幼儿:玻璃杯每组两个,分别装水和牛奶,装有醋的瓶子每组一个,玻璃球每人一个,水盆每组一个

 老师: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漏斗一个,水勺,泡沫板。

 过程:

 1、请幼儿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的?并出示牛奶请幼儿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知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无色”的字卡。

 2、让幼儿每人拿一颗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较观察,能不能看到珠子?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3、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文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味道,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并出示“无味”字卡。

 4、实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1)让幼儿观察用水勺舀水,到在漏斗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2)用水勺将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样,看看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总结:水是流到桶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5、玩水游戏,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6、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7、请幼儿讨论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8、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节约水。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课题:高山、大海、江河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授课教师:中山市港口镇民主小学 谢赐梅

  教学流程图:《高山、大海、江河》教学流程图:

  一、教学目的:

  目标技能: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会用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审美目标: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名家笔下的大山大水,在观赏和对比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雄壮感,理解欣赏大师作品。

  三、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结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欣赏感受;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四、课前准备:欣赏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绘画用具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画面导入)

  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课的作品比较优美、这节课的作品比较雄壮。)

  2、讲授新课

  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即有巍峨的大山,又有汹涌澎湃的江河,波浪涛天的大海,艺术家们饱含激情地描绘这一切,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油画作品《黄河激流》。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师一边写一边读,重读,学生齐读一次。

  1、学生欣赏油画,倾听歌曲《黄河大合唱》,感受歌曲中激昂的歌词。

  2、师问:画家笔下的黄河波涛汹涌,船夫奋力地与激流抗争,同时又听了《黄河大合唱》,谁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你的感受。

  (1)引导学生欣赏《黄河激流》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2)师师播放上节课的歌曲《高山流水》

  问:这幅画配乐《高山流水》合不合适?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好不好,有没有都读懂《黄河激流》的画面语言了。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你觉得要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需要的是什么?(力量)

  3、播放葛豕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

  (1)作品介绍:

  师:《神奈川冲浪》是日本画家葛豕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纪前期)的版画作品。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两条奋进的船只,远远望去是富士山,现出动荡不安、紧张激烈的氛围。

  (2)跟《黄河激流》一样,《神奈川冲浪》同样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谁来描述一下画面?

  学生描绘。

  4、欣赏吴冠中的《香雪》。

  师述:看,画家吴冠中大笔挥写的群山,以点、线、面构成的画面,气势磅礴地表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同学们你们谁也来说说对这幅画的感受。

  叫几个学生说说感受。

  5、欣赏关山月的《秋山关外月》。

  师:我们都陆续读到不少画面,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对着《秋山关外月》和《香雪》两幅风格不同的绘画作品,你想说些什么?(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具象与意象画法的区别。)

  (1)作品分析:

  《秋山关外月》,采用非常写生的手法,描绘了关外的崇山峻岭,秋天的红叶染红了山峰,蜿蜒的长城沿着山峰向远处延伸,在群峰、雪山、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2)播放名山视频欣赏领略山的崇高、巍峨。对比欣赏《香雪》和《秋山关外月》。

  问:你会更喜欢哪一种画法呢?为什么?(用几句话写写你对作品的感受)

  六、 播放几幅绘画作品和两幅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画面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请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播放一些适合的词汇,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七、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临摹一幅有气势的山水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八、学生在激昂的乐曲中绘画,教师巡视辅导。

  九、作品展示点评。

  十、板书设计:

  高山、大海、江河

  黄河激流

  神奈川冲浪 雄伟壮美

  香雪

  秋山关外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鱼类,感受鱼类的形态、色彩的美丽。

 2、了解鱼的外形结构,尝试运用点、线、几何形状装饰鱼,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制作一个“开心水族馆”展板。

 教具准备:介绍鱼的组成的录像片、镂空身体的鱼外型、画有不同线条和几何形图案的卡纸、音乐VCD。

 学具准备:幼儿用卡纸、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开心水族馆”,观察各种鱼类,初步了解鱼类。

 1、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观看鱼类展。

 (评:一堂课的精彩开头,往往给幼儿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在教具的设计上老师把“开心水族馆”展板底色为海蓝色,配上鲜艳的,展区较宽,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都能有足够的空间浏览展板。鱼类的丰富多彩,色泽鲜艳,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幼儿被展板的内容吸引,非常好奇,产生了对鱼类形状、色彩的探究欲望)。

 2、师幼共同讨论,初步了解鱼类。

 A、刚才,我们参观了水族馆中的鱼类,你们发现了什么?(漂亮、美丽、奇怪……)

 B、你觉得它们哪里漂亮?

 颜色漂亮(有红、有黄、有白,五颜六色……)

 图案和花纹漂亮(有条状图案、有圆形图案……)

 形态各异(有圆圆的身体、有长长的身体、有扁扁的身体……)

 (评:教师设问很注意技巧,从鱼的颜色、图案花纹和形态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层层提问,加深幼儿对鱼类的特点的感知)。

 二、看录像,了解鱼类的组成。

 1、看录像,欣赏海底动态的鱼类,通过录像中的解说,让幼儿知道鱼是由头、躯干、尾巴、鱼鳍四个部分组成的。

 2、教师提问:鱼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教师小结:不管是什么鱼类,不管它们多么的美丽,形状多么的不同,都是由头、躯干、尾巴、鱼鳍四个部分组成的。

 (评:这一环节中,老师为了不限制幼儿的思维,不局限幼儿后面的创作空间,对鱼的外形认识没有采用边范画边讲解,而是通过欣赏不同动态的鱼,通过录像讲解进行的。)

 三、欣赏“开心鱼”不同的衣服,认识不同的线条和几何形状。

 1、教师出示身体镂空的“开心鱼”,依次穿上不同的衣服,让幼儿欣赏鱼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不同的线条、不同几何形状组成鱼的各种衣服)

 2、请幼儿用右手的食指和老师一起画鱼身上的“衣服”(各种不同的线条和形状),同时边画边说出线条和几何形状的名称,巩固对线和形状的认识。(直线、斜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曲线等)

 3、引导幼儿注意鱼的“衣服”的线条、几何图案、颜色与鱼的身体的颜色的搭配。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幼儿欣赏“开心鱼”衣服上不同的线条、图案,用手指画线条的方法,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避免了教师一遍遍示范、一遍遍语言说教给幼儿带来的情绪上的厌倦,幼儿在用手指学画的过程中始终情绪很高。)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小朋友参观了水族馆,欣赏了海底世界中丰富多彩的鱼类,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设计出各种你喜欢的鱼,并为它们穿上美丽的衣服,然后住进我们班的水族馆里。

 (评:因为是线描画,为了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教师改变了在白纸上作画的习惯,而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有色彩的纸和不同性质的笔在卡纸上作画。)

 五、幼儿分组交流自己作画的内容。

 (评:由于幼儿绘画能力发展参差不齐,有的完成的快,有的完成的较慢,教师给幼儿提供纸张时,并不是每个幼儿一张卡纸,而是有多的部分共能力强的幼儿再作画。同时也提醒先完成的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内容,为幼儿自我评价作品提供了机会,避免了幼儿互相等待,为后面作品点评节省了时间。)

 六、教师点评幼儿作品。

 老师提供粘贴用具,幼儿自己把作品布置到展板上,起名叫“我们班的水族馆”,幼儿共同欣赏,讨论谁的鱼儿最美丽,教师对有创新的作品做单独点评。

 (评: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幼儿从构图、底色和线条颜色的搭配、线条、几何形体的运用上评价绘画作品,为幼儿学会欣赏作品提供理论基础。)

 七、延伸活动

 幼儿在“水族馆”的音乐背景里,学跳鱼儿的舞蹈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而引发起来的。选材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整个活动层次分明,目标明确,从幼儿认识能力、态度、情感方面制定目标。

 活动中体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地位的特点,各环节的提问层层递进;

 2、教具的色彩鲜艳、模式新颖,能很好地抓住幼儿的眼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从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上看,由于幼儿已有画过线条装饰画的经验,所以全体幼儿均能动手进行积极地创作,并且在作品中添加了水草、气泡等等海底植物;

 4、教师在活动中没有采用范画的教学形式,给幼儿创作提供可以大胆想象的空间,所以幼儿在创作时,鱼外形各异、鱼身体上的线条、图案丰富、配色多种多样;

 5、分组交流给幼儿提供了想说、敢说的时间和机会。

 几点不足:1、设计的教具“镂空鱼”的身体单一,应多设计让幼儿感知鱼类的多样性;2、介绍鱼的组成的录像片色彩比较暗,色彩鲜艳更有视觉效果。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2

 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展示制作步骤。

 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漂亮的街道》是中班的一个美术活动,我以幼儿熟悉的场景为依托,引导幼儿回忆、搭建,将街道中的事物具体化。通过活动使幼儿学习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相关经验,并学习绘画技巧:构图。活动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立认知、能力两方面的目标。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组合拼画。

 在日常观察的基础上,搭建街道上的场景。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街道,房子和各种车辆等,积累关于街道的经验。

 2、道路上各种事物磁性。

 3、可拆卸汽车平板模型。

 4、幼儿操作材料。

 根据《新纲要》中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造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快乐。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1、经验准备:请家长在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街道、房子和各种车辆等,积累相关经验。2、物质准备:与内容相关的。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回忆街道的场景。

 1)谈话:小朋友,今天小朋友是怎么来幼儿园的,街道上有些什么?(街道上有跑来跑去的汽车,有马路、两边有房子、还有高高低低的树木)。

 评:我在这一环节中为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有助于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2)出示磁性教具:房子、汽车、红绿灯、大树、马路

 (二)制作街道粘贴画

 师:街道上有这么多东西,我们把它们粘成一幅画,好吗?那我们应该怎样粘呢?哪一位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1、幼儿自由粘贴画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不合理处

 (1)房子、树木应该建在马路旁

 (2)汽车应该在马路上行驶

 3、再次请幼儿搭建街道粘贴画

 4、教师步骤

 ①马路 ②马路上的汽车 ③房子 ④树

 评:这一环节中我根据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育原则中的第一条: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此活动我改变已往的教法,以幼儿参与为主,教师为辅,让幼儿通过自己操作,激发探索欲望。

 (三)制作汽车画图

 师:啊!好漂亮的街道,可惜汽车太少了,我们做几辆汽车也开上马路好吗?

 1、出示完整汽车平面模型,请幼儿观察。

 (1)拆卸汽车平面模型;(2)分别说出拆卸部分的形状,属于车的哪一部位(如:圆形是车轮,长方形是车身)

 2、幼儿自由选择图形拼贴,教师启发指导

 (四)幼儿将作品张贴在街道上,共同欣赏。

 (五)结束部分

 师:有谁要乘坐“姚老师”号公共汽车去滨江公园郊游呀。小朋友,请系好安全带,汽车开动喽!

  六、活动结束

 1、

 2、

  七、活动延伸

 到区域中继续拼贴汽车,制作《美丽的街道》。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体验创作的喜悦。

 2、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3、感受色彩对比。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画装饰画,体验创作的喜悦。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双干净的鞋子;视频仪、电视机等;幼儿创作材料:铅笔若干,画好鞋样的纸、彩色复印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观察鞋底,引发兴趣。

 2、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1)幼儿观察各自鞋底花纹,并且相互比一比,说说各自鞋底花纹有什么不一样。

 (2)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鞋底花纹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图案?(通过视频仪展示给大家看)

 (3)让幼儿仔细看看自己两个鞋底的花纹,讲讲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感知鞋底花纹的对称美。

 3、设计鞋底花纹。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画能让两只鞋底的花纹对称。

 (2)提示:将画有鞋底的纸对折,中间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复印纸,用铅笔进行创作,就会出现花纹对称的美丽的鞋底了。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

 4、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欣赏同伴作品,并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鞋底花纹。

 (2)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鞋底花纹,老师对每一幅作品都给予肯定。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找爸爸妈妈鞋底的秘密。

 2、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为爸爸妈妈设计鞋底花纹”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中班初期的孩子画装饰画很难,兴趣不浓厚,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全新的活动产生了。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物品——鞋子,让孩子们给鞋底设计花纹,这样的活动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就充满了欣喜和探索的兴趣。在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幼幼互动”的作用,让幼儿自主的和同伴交流,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知道鞋底花纹有曲线、直线、圆形、点等,为创作活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我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美丽的图案。在评价作品时,我让孩子和老师一起带着赏识的情绪观赏同伴的作品,从中获得更多的作画经验。通过延伸活动,孩子们感知到了更多的鞋底花纹,巩固了对装饰画的认识,提高了对装饰画的兴趣。但在这次活动中,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够,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还需要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欣赏彩虹七种色彩搭配。

 2了解彩虹的色彩,尝试按照彩虹的色彩画出彩虹桥,并添加相关的背景。

 3能大胆通过想象力表现绚丽的彩虹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欣赏过彩虹物质准备PPT 彩虹 画纸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你们喜欢彩虹吗?它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欣赏(彩虹)师:你们在哪里见过美丽的彩虹?你觉得彩虹美在什么地方?中的彩虹桥有几种颜色?

 二、探索发现1引导幼儿欣赏PPT"彩虹"。

 师:引导幼儿认识组成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师: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它有哪些颜色?

 师:今天我们就来画彩虹桥,把彩虹画成桥,在桥上面,桥下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它装饰成一幅完整的画。

 2出示水彩笔,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彩虹桥的绘画方法。

 师: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顺序涂画,先画一种颜色接着画另一种颜色。注意每种颜色之间要靠近一些。

 师:每一种颜色都要相连,一种颜色跟着一个颜色后面。

 3引导幼儿欣赏彩虹的。

 师:你知道彩虹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你还能想象彩虹桥上有什么?

 三、幼儿创作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创意进行创作。

 师:我们来一起来画一画彩虹桥,并添画上你喜欢的人物,装饰和背景。

 2提醒幼儿换颜色的时候要将水彩笔放回原位,使用时保持桌面和画面的整洁。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价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彩虹桥"。

 2教师从幼儿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完成的作品两方面作出评价,同时鼓励和表扬绘画常规好的幼儿。

 五、结束活动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在参与线条画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2 知道什么是线条想象画,能正确说出四边种线条的名称,引导幼儿想象构画,随意画出线条,形象的表现画面。

 3从绘画活动中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龙头饰一个,纸、笔、油画棒若干,各种小乐器,范画。

 教学过程:

 1、看录相引出舞龙灯,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让小朋友看一段非常好看的录相,请看吧!”幼儿看过录相后,引导幼儿说出录相里人们舞龙,老师讲一些关于舞龙方面的知识,(简洁介绍,两三句话就可以了)然后带领幼儿根据录相也来舞龙。“但是我们用的是线条娃娃来舞龙”

 2、线条娃娃舞龙灯,教师示范强调

 “刚才,小朋友舞龙灯时已经走成了许多美丽的线条,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1)利用不同小乐器的声音引出四位线条娃娃,使幼儿知道各种线条的名称及所代表的意义。例如:听到大鼓的声音,折线娃娃走出来,表示折线和鼓声一样粗壮有力。听到小铃声的声音波浪线,娃娃走出来,表示波浪线和铃声一样优美、婉转。听到三角铁的声音直线娃娃走出来,表示直线和三角铁的声音一样平和、延伸。

 (2)利用线条娃娃也想和小朋友舞龙的形式引出教师听音乐示范讲解,并强调:a 线条娃娃舞龙的时候,要不断地改变它的位置和方向,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动;b线条不允许断;c根据音乐的不同用不同的线条作画。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想象

 (1)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线条娃娃舞龙走的路线,看它能变出一个什么有趣的图案,并用完整的语言讲出来。(这个环节,自己画得时候要想好变成什么形状,最好是稍微简单的形象,一眼能让幼儿猜出来的图案,又能运用到4种线条的)

 (2)老师总结:象这幅画一样,由各种线条组成并且又经过小朋友的想象,把它变成许多种有趣的图案,这样的画叫做线和条想象画,明确线条想象画的定义。

 (3)引导幼儿欣赏两幅线条想象画,从而总结出线条想象画有的可以从整体来想象,有的可以从其中一部分来想象。

 4、幼儿进行线条想象画的创作活动

 (1)幼儿听音乐作画,要求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而运用各种线条来作画。(音乐时间大概3-4分钟左右,可以根据情况而定,孩子如果没有画完线条就再放一遍,涂色的时候放亲音乐)

 (2)幼儿绘画涂颜色。

 5、相互欣赏作品,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了解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内涵。

 环境准备:将《清明上河图》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

 物资准备:课件《清明上河图》,音乐《高山流水》,实图《清明上河图》。

活动目标

 技能目标:提高鉴赏能力,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创造力培养目标: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能力与知识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绘画的色彩美、构图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感受其和谐流畅的全景式表现方式。认识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古代建筑的造型。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清明上河图画的欣赏能力,感知热闹的宋代首都景色。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通过兴趣,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长大想成为一名画家吗?在很早很早的古代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把汴京城外的繁华景象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二、欣赏画面,感受画面的布局

 1、整体欣赏。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这幅画清楚吗?现在随着优美的音乐大镜头放大仔细的来看一看。

 (1)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

 (2)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妇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3)这里描绘的是汴河两岸小镇的风光,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4)这里有什么?在什么上面停泊着?船身有好看的花纹,都有哪些花纹?(线和点)船头尖尖的,非常的漂亮。

 (5)横跨在汴河两岸的有一座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

 (6)这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上有什么?(人)街道两边有什么?

 (房、子树)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会怎么样呢?

 (7)这是什么啊?(牛车)这里又是什么?(轿子)轿子和牛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和出租车一样。

 (8)这是一座高高的什么?楼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里面都画了许多条什么线?墙身和阶梯是用什么线表现出来的?这是城门,穿过城门会来到什么地方呢?

 (9)这里的人好多啊!你们快来看一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里的人非常多,川流不息,人来人往。

 小结:刚才欣赏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在这幅长卷上画家共画了8 1 5人,各种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条,房屋建筑三十多栋,张择端大师把这么多的人和物都画在了这幅长卷上,并且让人感到又清楚又有序,就像我们真的来到了汴京城。

 过渡语:如果《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动物都动了起来,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

2、欣赏动态《清明上河图》。

 这是什么声音啊?停靠在汴河上的船怎么样了?虹桥上的人都怎么样了?树底下的人在干什么?船夫在船头上划动着船桨,我们学一学。。。。。

 过渡语: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很热闹,我们看一个地方……

  3、局部欣赏——虹桥。

 谁还记得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虹桥)你们可别小看这座桥,他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他的跨度有40多米,没有桥墩,而且全是用木头做出来的,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造出这样的桥,造这种桥的方法也已经失传了。你们觉得可惜不可惜啊?我们现在只能从《清明上河图》中欣赏到。

 桥上的人好多啊,这么,热闹啊,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放大镜头仔细看一看。

 (1)桥上的人都在干什么,呢?(抬轿……)他们是怎么抬轿的?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来学一学

 (2)在这幅画面都有干什么的? (骑马、挑担、推拉车……)前面的人在拉车,后面的人为保持平衡用力往前推车,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是怎样推拉车的。

 (3)这里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4)桥中间有一个人正在往下抛缆绳,他想干什么?船上有一根高高的桅杆,这艘船到桥的对面,高高的桅杆就会和桥梁碰到,所以桥上的入是想用缆绳把桅杆放倒,使这艘船顺利地到了桥的对面。

 (5)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的,好像在大声地吆喝着什么? 离我们最近的有一排排房子,房顶有好看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

 这是一条什么?(河)你是怎么看出来是河的?这些花纹就是用浅浅的黑色画出来的,中国的国画就是用墨来作画,以黑白色为主,深的地方是用浓墨画成的,浅的地方是用淡墨画成的。

 小结:刚刚我们欣赏的就是最热闹的地方——虹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幅长卷的名字叫什么?《清明上河图》

4、整体欣赏。

 今天,老师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仔细找一找IIlj才我们都欣赏到了哪些地方?

三、通过欣赏,对画家的赞美

 画家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反映了北宋年间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以长卷形式来构图,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情绪振奋。尤其是在分析画面构图布局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不同,人物、帆船、建筑、桥梁等——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令人折服。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三峡》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 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 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 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长啸 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 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 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 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 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

 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 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 多媒体欣赏: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①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②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④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⑤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 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 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注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三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法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拓展法。

 2、学法:诵读、讨论、探究。

 辅助教具

 小黑板、录音机、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

 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

 2、请同学介绍作者、作品等

 生A: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生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

 二、出示目标

 1、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3、品析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伴乐(高山流水)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韵律及情调),学生初步领略三峡之美。

 2、学生自读(伴乐),自由欣赏三峡之美

 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 。

 第二段读快,读出气势;第三段读慢,读出清幽;第四段略慢,读出凄美。

 3、伴乐朗读竞赛(小组推荐或自荐4人,每人一段,评价、鼓励)

 4、学生齐读(美读)

 5、自读课文,理解句意(分小组疏通,教师巡视)

 6、集体解决疑难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理解了文意。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进入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去领略三峡的美。

 1、小组自学,讨论问题,教师巡视、点拨。

 问题:

 (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归纳其特点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描述。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学完这篇课文后,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学习(可从结构、语言、描写角度等方面入手)

 2、合作探究(小组代表竞答,师生评议、鼓励、)

 (1)三峡之美,美在那里?

 生A:美在山,美在水。

 (2)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归纳其特点并描。

 师:如,三峡的水四季有不同的特点。三峡春冬之水是清幽、激荡、秀丽的。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练,潭水碧绿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荣,悬泉瀑布飞流直下。(从 素湍绿谭,回清倒影 可以看出来。)

 生B:三峡的山是连绵的、高峻的。你看:它们高耸入云,连绵不绝,隐天蔽日(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以看出来。

 生C:夏水是湍急的。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绝了上行下行的船只,从白帝城到江陵,1200余里,一天就到达了。(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可以看出来。)

 生D:秋天的水是凄清的。你看:树林山涧凄清寂静,高处有哀啭的猿鸣,江上有凄婉的吟唱,让人动情。(从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等可以看出来。)

 (3)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E: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学习的?(答出一点即鼓励)

 生F:(1)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语言精炼、贴切。(3)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五、拓展介绍

 同学们,三峡的景色这样秀美,你想去吗?(想)现在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吗?(不能)20xx年5月20日14时,宏伟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已经实现。到20xx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全面竣工,那时三峡将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作用。中国人让三峡造福人类的梦想正在实现。

 如今,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世人瞩目的光辉!远去了,一个古老

 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是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

 六、小结

 郦道元抓住特征,仅用155字,就写出了三峡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出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读来令人神往。

 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同学们,你们现在也要发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和管理中去,把祖国打扮得更加美丽!

 七、学生根据板书提纲试背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一、二、三。

 3、查阅有关资料,自办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山-- 绵长 高峻 (高峻美)

 三峡(美) 夏 湍急 (奔放美) 热爱祖国

 郦道元 水-- 春冬 清幽 (清幽美) 大好河山

 秋 凄清 (凄婉美)

《三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 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三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用小碎步做小鱼游,并较合拍地做吃食动作。

 2随乐合拍地表演,学玩“网小鱼”的游戏,并能遵守其规则。

 3游戏时,注意不与同伴碰撞,体验有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鱼网1个,小鱼手偶人手一个

 2教学挂图,音乐磁带。

 3幼儿初步学唱歌曲《网小鱼》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扮鱼妈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导入课题。

 1教师:“鱼宝宝看看,妈妈带你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胆讲述内容。

 教师:河里有什么?小鱼在干什么?(唱歌、游水、吃食)

 3倾听乐曲,教师结合图谱讲述故事。

 二、引导幼儿倾听乐曲(二),学习走小碎步,表现小鱼游的动作。

 1引导幼儿用小碎步做小鱼游的动作。

 教师:“小鱼在河里是怎样游来游去的?谁会用动作做

 做看?”

 2随乐曲(二)进行表演,教师示范,重点提醒幼儿走小碎步时脚垫起来,轻快地走。

 三、引导幼儿欣赏乐曲(三),表演小鱼吃食的动作。

 1教师:“小鱼看到美味的食物后是怎样吃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跟随乐曲(三)合拍地表现小鱼吃食的动作。

 四、教师扮“网鱼人”,介绍“网小鱼”游戏规则,带领幼儿玩游戏。

 1出示鱼网,扮“网鱼人”,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网鱼人要来捉鱼了哦!小鱼该怎么办啊!听,表示网鱼人来了是什么音乐。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重点练习听到“网鱼”的音乐就赶快游回家。

 五、引导幼儿完整倾听音乐,开始游戏。

 1 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小鱼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唱歌—小鱼游—吃食—游回家)。

 2 请一教师扮演网鱼人,师幼共同完整游戏。

 (1) 提醒幼儿听辨音乐及时转换动作。

 (2) 小鱼怎么游?(碎步,轻轻地,快快的)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帮助幼儿明确“找空地方游,不碰撞”的规则)。

 (3)小鱼怎么吃食的?(跟着音乐的节拍,一口一口的吃)。

 3交换网鱼人角色,再次游戏。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主题《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动中,小朋友认识了仙游的特产——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儿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对文旦柚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许多幼儿都在活动后问我:“柚子这么大是怎么长在树上呢?农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来的?……”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柚子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柚子收成的劳动场景

 2、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柚子园场景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

 3、摘柚子劳动场景录象及FLASH课件。

  重难点:

 创造性的运用动作来表现劳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感受摘柚子的劳动场景

 师:“我们今天来到了柚子的故乡——美丽的度尾。(播放录象)看看摘柚子的农民伯伯是怎样摘柚子的?”

 请小朋友拿起篮子到柚子园里,模仿录象采柚子,感受柚子园的美景,体会劳动的乐趣。

 师:“你们刚才采柚子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借助录象,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再现到幼儿面前,并创设多元化的情景空间,让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去了解采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纲要》中教育教学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1、提问幼儿:“你刚才是怎样去采柚子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分段欣赏录象,自由创编采柚子动作及采柚子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柚子律动。

 小百科:舞曲是电子音乐的一种载体,指的是电子舞曲和DANCE-POP。跟HIPHOP、R&B都是没关系的。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园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节”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其中的“戏曲节”活动给幼儿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和体验。《夫妻观灯》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表现了人们正月十五上街看花灯,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的场景。两个演员把看灯人的动态、神情表演得惟妙惟肖。

 本活动主要表现“长子(矮子、胖子、瘦子……)来看灯”这一片段,教师将重难点前置引导幼儿学习。首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引出黄梅戏《观灯》片段。其次,通过三组图谱帮助幼儿理清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动作方式(谁来看灯了,是怎么看灯的)。最后,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初步尝试合作表演,在唱唱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自发表现和创造的愿望。

  目标:

 1.欣赏黄梅戏《观灯》片段,感受诙谐、夸张的表演风格,能初步根据歌词进行表演。

 2.萌发对戏曲表演的兴趣,体验想象、表现的快乐。

  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元宵节习俗。

 2.教具准备:(1)元宵灯会的PPT。(2)黄梅戏《观灯》片段的视频。(3)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4)小梅花贴纸。

  过程:

  一、引出元宵灯会

 师:我们中国人要过元宵节。谁知道元宵节是怎么过的那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幼:吃元宵,看花灯。

 (播放PPT“元宵灯会”。)

 师:你们看,元宵灯会什么多

 幼:灯多。

 师:还有什么也很多

 幼:人多。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看灯会?

 幼:花灯很好看,灯会很热闹。

 师:人多了会怎么样

 幼:挤来挤去。

 师:人那么多,挤来挤去,那怎样看灯呢

 幼:挤进去看/伸长脖子看/踮起脚看……

 师:谁愿意来学学挤来挤去看灯的样子

 师:大家—起来做做这几个动作。

 师:有一位叔叔和阿姨在元宵节那天也去看灯了,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看到了什么。

  二、了解戏曲内容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戏曲内容。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笑,你们为什么笑啊

 幼:他们在表演,很有趣。

 师:他们在表演什么

 幼:他们在表演看灯的样子。

 师:是啊,他们在演戏呢。他们表演的是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很有名的一种戏曲。

 2.观看视频,了解谁来看灯了。

 师:他们都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并按歌词顺序摆放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

 幼:长子来看灯。

 师:“长子”是什么意思

 幼:高高的人。

 师:是的,黄梅戏中把个子高高的人叫作“长子”。

 师:还有谁来看灯了

 幼:矮子。

 师:“矮子”是什么意思

 幼:矮矮的人。

 师:对,个子矮矮的人。黄梅戏中“矮”是怎么发音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教师示范发音,幼儿跟学。)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谁来看灯了,直至戏曲唱段中六个人物的全部出现。)

 师:看一看,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分别观察三组,发现人物高矮、胖瘦、老少的特点。)

 幼:长的矮的,胖的瘦的,小的老的,他们每组正好是相反的。

 3.欣赏教师清唱表演,了解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并学习动作。

 (1)倾听教师表演唱,了解内容,学习动作。

 师:我也会唱黄梅戏,我来给大家表演这一段怎么样仔细看,谁来看灯了仔细听,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教师表演唱。)

 师:我唱得怎么样啊

 幼:很好。

 师:都有谁来看灯了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按人物出场顺序提问。)

 师:“长子来看灯”(表演唱),他怎么样啊(根据幼儿的应答情况适时出示,鼓励幼儿学习表演动作。)

 幼:头一伸。

 师:“挤得头一伸”(表演唱)。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直至表演唱完以下六句唱词。)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解释“筋”,演示动作。)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解释“戳拐棍”,演示动作。)

 师:最后一句跟前面的歌词不一样,最长。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遍,大家边唱边做动作哦。

 (2)师幼合作表演唱。

 师:我来唱第一句,你们接唱第二句。

  三、自由表演唱

 师:这么多的人来看灯,你想表演哪一位呢

 幼:我想表演瘦子。

 师:好,请上台表演。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谁也想上来表演你想表演谁

 幼:小孩。

 师:还有谁也想表演小孩

 (请幼儿分别选一角色来表演唱,开始时人可少点,后来可增加,教师简单评价幼儿表演情况。)

  四、尝试合作表演

 1.合作表演“长子来看灯”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手拉手看灯的,请你也找一个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去看灯吧。

 (播放视频“长子来看灯”片段,幼儿自由合作表演。)

 2.学习表演该戏曲片段的开始部分。

 师:叔叔阿姨有没有看到好看的灯呢他们是怎么表演自己看到许多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东也是灯~闹啊闹哄哄啊”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怎么表演自己看灯的谁来演一演

 师:他们几个演得怎么样

 幼:××演得好,她好像真的看到了灯。

 师:我们这儿并没有灯,但××表演出了好像看到灯的样子。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教师清唱并带领一位幼儿示范表演):看,这边有好多灯呢,我们走过去看看。好看吗真好看!哎,那边也有灯呢。看到了吗真漂亮Ⅱ阿!

 师:我们大家都来演一演吧。

 3.合作完整表演。

 师:这是“小梅花”,“小梅花”要找表演得好的小朋友做朋友。我们也来演一演,看看“小梅花”会找谁做朋友。

 (教师播放完整视频,幼儿尝试自由结对合作表演。)

 4.评出梅花奖。

 师:“小梅花”眼睛很亮,它找到好朋友了。(教师将小梅花贴纸粘在幼儿胸前。)

 师:现在,有请获得“小梅花奖”的演员给大家表演“看灯”。(教师和几对“小梅花奖”得主共同完整表演。)

 附《观灯》唱词:

 东也是灯,西也是灯。

 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四面八方闹啊闹哄哄啊。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情节一:快乐游戏

 1 围着水缸尝试玩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

 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节二:伙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

 2他该怎么办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

 情节三:砸缸救人

 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

 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

 情节四:向司马光学习

 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不慌张动脑筋。

 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

 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

 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2集体完整表演游戏

 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

 教师: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民族乐器琵琶与二胡,了解它们的异同(构造、音色、演奏方法)

 2、欣赏琵琶、二胡所演奏的乐曲,对民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琵琶、二胡各一把,乐器展示架两个,民乐演奏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学乐器?”(钢琴是外国人发明的,是西洋乐器,而古筝、二胡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我们叫它民族乐器)

 二、感知民族乐器琵琶与二胡,了解它们的构造、音色、演奏方法。

 (1)展示琵琶:

 1、这是什么乐器?(它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

 2、琵琶它像什么?(像半个切开的梨,上面大,下面小)

 3、琵琶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请幼儿上来摸一摸)

 4、介绍琴弦,摸了一下这几根像细绳一样的东西就会发出响声,这是什么?(它叫琴弦,琵琶有几根琴弦)

 5、琴弦上面是什么?(琴轴)猜猜琴轴有什么用?

 6、介绍琵琶的音箱(抱琵琶在幼儿耳边拨琴弦,感知音箱的功能)。

 7、老师弹琵琶,让幼儿感知琵琶的音色。

 8、欣赏VCD(演奏家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

 提问:

 1、你们觉得叔叔弹得好不好?为什么会弹得这么好?

 2、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节奏怎么样?好象听到了什么?

 (2)展示二胡:

 1、你们知道它叫什么乐器?(它也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

 2、它长得什么样?和琵琶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也有弦,只有二根;有两个琴轴;有一琴筒即音箱;有琴弓。)

 3、二胡是用琴弓在弦上推、拉演奏曲子的。(请幼儿上来尝试)

 4、欣赏二胡曲“赛马”,并请幼儿说说二胡的`声音及听了曲子后的感觉。

 小结:琵琶、二胡都是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用指甲弹叫弹拨乐,二胡用弓拉叫拉弦乐,它们的声音都很优美、动听,能演奏各种曲子。

 三、辨听琵琶与二胡的音色。

 (老师放几段音乐,幼儿认真倾听后分辨出是琵琶还是二胡的声音。并模仿它们的演奏方法。)

 四、延伸活动:

 中国的民族乐器还有很多,你们知道吗?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用肢体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变化,体验搬新家的快乐。

  活动预备:

 1、与主题相关的经验(略)

 2、多媒体课件、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1、唱唱跳跳

 律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最近碰到一件很兴奋的事儿,让我们听着音乐表演他们兴奋的样子吧!”

 2、说说做做

 (1) 出示幼儿作品,引出搬新家。

 “你们猜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什么这么兴奋?”

 (2)出示乱糟糟的家画面,引发大扫除愿望。

 “我们跟着音乐来进行大扫除吧!”(幼儿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

 (3)个别动作的解析

 如:擦窗--解析空间和姿态

 吸尘器--解析肢体表达的不同方式

 拖地板--提升生活经验

 教师用哼唱形式小结:(出示收拾干净的房间)我们今天大扫除,真呀真兴奋。你擦窗来我拖地,房间变干净。

 (4)(出现搬家卡车画面,引出搬家情景)

 “猜猜先搬什么?”--听低沉、缓慢的音乐,讨论怎样表现搬大大、重重的东西。

 “再搬什么?”--听轻快、跳跃的音乐,讨论表现搬小小、轻轻东西的动作。

 教师以哼唱形式小结:(出示漂亮的新家)你搬我搬大家搬,家具放整洁。大家一起来劳动,新家更漂亮。

 (5)教师表演舞蹈。

 3、唱唱乐乐

 夸夸唱唱《我们的新家》。

 今天的这个音乐活动是从“我爱我家”的主体背景下生成出来的,在整个主体的进行中,我们为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的感受,爱的体验。我认为音乐活动就一定要让孩子感到开心,要通过多种形式来让孩子体验主题,丰富情感。因此,我创设了一个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情景动态作为本次活动的载体。比如:开始部分的律动,第一段是个体动作,第二段则基本上是双人的动作,这些亲一亲、抱一抱、跷跷板的动作都能在平常孩子们与父母的生活中找到痕迹,所以以这个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情节来贯串整个活动,可以更自然的激发孩子们对家人,对亲情的认知和体验。

 那么,在具体的设计上,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具体设想。

 一是在音乐活动中如何让孩子表现动态、经验和动作呢?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孩子们有各种表现的机会和形式,比如:我选择了擦窗、吸尘器、拖地板这几个动作进行解析的时候其实是有明确的指向性的。擦窗的动作解析相对集中于空间和动态的表现;吸尘器的动作解析相对集中于肢体动作的表现;而拖地板的动作解析则相对集中于生活经验的表达。我想通过空间动态、肢体动作、经验表达着几个不同的辐射面丰富孩子们表现的经验。

 二是我觉得音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音乐的落脚点和联系点。比如:我们的心情愉快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不知名的曲调,我们之间挥敲击出一连串的声响等等,所以今天我们又把听辨音乐作为一种单纯的音乐元素来出现,而是结合了平常的劳动经验,将重点放在经验和动作的互补上,将节奏、力度的变化通过搬场来呈现,通过生活经验表现出来。比如:听辨沉重、轻便的音乐形象,猜一猜搬场车上有什么?还有些什么?让孩子将对音乐的感受力与实际的物体相结合,使物体形象和音乐形象产生联系,通过二者的匹配来表现听辨的感受。

 最后,选用吉祥三宝的伴奏,结合孩子们的热点,将以前我们曾经夸夸我们的教室、夸夸我们的好朋友的经验迁移到今天的夸夸我们的新家,再一次推进孩子的情感的萌芽和亲情体验,最终还是回到爱的感受这个主题上来。

Ⅰ 历史故事成语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Ⅱ 历史故事成语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Ⅲ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

1、望梅止渴

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2、三顾茅庐

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3、四面楚歌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尝胆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5、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战,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带毛遂一道前往。

Ⅳ 《有趣的成语》教案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词语。比如说同学们熟悉的“助人为乐”、“五颜六色”、“拾金不昧”、“守株待兔”、“一望无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词语,它们大都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而且形式固定不变,人们把这样一些词语叫做成语。(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有趣的成语》。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成语有趣在哪儿。

二、学习课文

1 学生活动。

⑴ 读书观察,这些成语有趣在哪儿?说一说。

⑵ 对照生字表,勾出本课的生字并自学。

⑶ 自由朗读课文。

2 师生共同活动。学习生字、生词。

⑴ 师生齐读课文。

⑵ 检查自学情况: 读词语卡片,读生字卡片。

可抽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建议各学习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比一比,哪组小朋友读得整齐,读得准确。获胜的小组奖励一朵小红花。

⑶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生词。

方法: 可请小老师教。

老师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把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如: 教学“一望无际”的“际”,老师可提问:

⑴ 谁能读准这个汉字的读音?教同学们读三遍。(启发积极性,读准字音。)

⑵ 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字呢?(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⑶ 同学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加深印象。)

老师对难点、重点加以强调。

3 师生共同活动,学习课文。

⑴ 朗读课文。齐读,抽读,开火车读。

⑵ 简单理解一些常用成语的意思,并练习说话。

成语意思的理解方法: 用图示或讲故事(有典故的成语)的形式。

如: 教学“一望无际”,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首先展示图画: 看不到边际的一片田野

老师指图讲解:

⑴ 这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它一直向远处延伸,没有尽头。一望无际就是一眼看不到边,非常辽阔。

⑵ 除了田野一眼望不到边之外,还有什么也是一望无际的?

建议:

“两全其美”、“五彩缤纷”、“六神无主”、“八面玲珑”、“九霄云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几个成语可简单讲解。

“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可用配图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

关于成语意思的理解不求深刻,学生只要大致了解即可,不能理解也不强求,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词条。

4 课堂游戏。

比一比,看谁说得快。

方法: 老师手持数字卡片(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学生看到一就说一字开头的成语。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接一个进行。哪一组接得最快,所用时间最短,哪一组就取胜。

5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三、自主实践,知识迁移。

收集数字开头的成语,告诉小伙伴。

阅读有趣的成语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Ⅳ 语文《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板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专后都有一个含属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Ⅵ 25,成语历史故事竞教案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内性,不要事无容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Ⅶ 成语故事教案:拔苗助长

一、成语含义:

在古代宋国(今商丘),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xián)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dūn)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要尊重自然规律。

二、基本信息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

结 构连动式

感 彩贬义词

近义词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欲速不达

同义词揠苗助长

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

押韵词翠尘珠坱、昼思夜想、不赀之赏灯谜拔苗助长(打一字)——稿

拔苗助长(打成语一)——欲速则不达

发源地宋国(今商丘)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三、成语应用示例

◎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吴万森满怀忧虑地说:“‘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例如“揠苗助长”中的“揠”太古雅,一般的人不容易懂,因此把这个成语改成“拔苗助长”就显得通俗易懂。

◎不少教练员拔苗助长,随意加快运动员的训练步伐,导致运动员伤病缠身。

四、成语出处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五、成语寓言意义:

苗:禾苗; 助:帮助;长:成长。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也做“揠苗助长”。 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六、成语历史故事:

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xián)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dūn)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像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他从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才拖着发麻的双腿往家走。一进家门,他一边捶腰,一边嚷嚷:“哎哟,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他儿子忙问:“爹,您今天干什么重活了,累成这样?”农民洋洋自得地说:“我帮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觉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里跑。到田边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经干枯,后拔的也叶儿发蔫(niān),耷拉(dāla)下来了。

七、教案设计:

教案一: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情境的变化,大胆想象,积极讲述。

2、通过欣赏动画、同伴间的交流与猜测,初步理解成语故事所阐述的寓意。

3、能倾听他人的谈话,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拔苗助长》的动画和字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如果你有一颗种子,种下后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为了让它快快长大,你会用什么办法?古时候有个农民他也想让他种的秧苗快快长大,你想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出示字样。

2、欣赏故事第一段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他在干什么?

②种田的人怎么了,他为什么发愁?如果你是种田的人,你会怎么做?

3、欣赏故事第二段

①提问:现在种田的人又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秧苗为什么会枯死呢?请你猜一猜。

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再来看一看。

4、欣赏故事第三段

①种田的人是怎样让秧苗长大的?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②种田的人对他想出的办法满意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能说说他的话吗?他会带着怎样的心情讲这些话?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

5、完整欣赏故事

①种田的人因为拔厄秧苗,使秧苗枯死了,你想对他说什么?

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太急了也不行?

教案二: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拔苗助长”的含义,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学认生字“苗”“助”“长”。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识字游戏

孩子们,苹果熟了,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

1、出示果树,孩子们来摘果子,然后认认果子上的字。

2、引出新生字“苗”“助”“长”,帮孩子读准字音字形,“长”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二、谈话活动

你们种过什么植物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阳光 水 肥)。植物的生长有自然规律,可是有一个人却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结果~~。

三、理解故事

图上画了什么?一个种田人在发愁,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录音。

种田人为什么发愁 (他嫌田里的秧苗长的太慢 )。

他是怎么想的(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久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

他是怎么做的(他动手把秧苗一颗一颗的拔高了,从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 种田人到家里时对儿子说了什么(我帮田里的每颗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到田里一看发现了什么(发现秧苗都枯死了)。

这样做能帮助禾苗生长吗(不能,禾苗会枯死的)。

这个人的做法对吗他应该怎样做 (不对, 他应该给禾苗施肥除草, 让他自然生长。

四、复述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77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