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有吃蛋白粉,专业锻炼的人士一定要配上适当的营养补充品才行的,最好配上倍力健会更好如果只是疼,就没有大的问题,运动本来就是肌肉的撕裂,最好不要上药,根据自己的感受,还是要适当的休息就好了
上肢小单元的基础结构~3块骨:胸骨、锁骨和肩胛骨
1胸骨 包括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它在我们身体胸廓的中央,在胸骨的最上端拥有一个椭圆形的平面,这个平面是专门与锁骨相接触的胸锁连接处关于胸骨我们可以赘述的并不多,胸骨本身很难发生问题,胸骨的畸变本身可能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儿童(多见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胸骨本身的疼痛,除急性损伤外,非常少见,值得注意是胸骨疼痛可能代表着心脏类疾病的征兆,如果一个人在运动中抱怨胸骨疼痛,需要警惕心脏的问题。
2锁骨的英文单词是clavicle,最早来源于希腊语中的“钥匙”一词锁骨整体修长,内侧连接胸骨,外侧连接肩胛骨,下方连接第一肋骨,整体形状内侧向外凸出,而外侧向内凹陷,整体形状形似钥匙,因此得名。这种用形状来进行命名的结构不在少数。插中医其实也是取象命名的,因此锁骨古称也有“锁子骨”之名,此外还有巨骨、拄骨、缺盆骨、血池骨、血盆骨等等名字。明《类经·图翼》“巨骨,膺(ying)上横骨”;清《医宗金鉴》“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中医大辞典·基础》“拄骨有名锁子骨,缺盆骨”。锁骨本身的是会运动的,并且在肩关节的活动中,如果锁骨不能正常的参与,会导致肩关节的疼痛损伤出现。此外,由于其连接胸骨与肩胛骨,整体修长,锁骨的骨折时有发生,锁骨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尤见于外伤之中。
3肩胛骨 这个词汇来源于希腊语:挖掘,因为肩胛骨三角形状很像铲子,古人也确实使用动物的肩胛骨进行锄头的制作。肩胛骨是一个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位置在第2至第7肋骨之间。整体来看分为二面、三缘和三个角。两面:前面或称为肋骨面,后面或称为背部面
三缘:上缘、内侧缘(脊柱缘)和外侧缘(腋缘)
三角:上角、下角和外侧角
4肩胛冈 从身体的后方来看肩胛骨,可以看到一个如同山脉一样的突起,现在你可以尝试用你的手臂去抚摸对侧肩胛骨,你可以摸到自己那一块突起,中文之中亲切的把它称之为:肩胛冈,在英文中称为 Scapular spine 直接来看这两个词就是肩胛骨上的“脊”(spine这个词单看就是脊柱的意思嘛)在肩胛冈之上,我们称为冈上窝,而在肩胛骨之下我们称之为冈下窝,这其中的肌肉就叫做冈上肌与冈下肌
5肩峰 顺着肩胛冈来看,肩胛冈内侧的高度比较低,而越向外侧高度变得越高,就像一个山峰,我们将其称之为肩峰。肩峰的英语词根是Acro,也是“顶点”的意思。因此肩峰即为肩部的高点,山峰顶点,但每个人的肩峰又各不同。
3骨:肱骨,肩胛骨,锁骨
4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
5韧带:肱骨横韧带,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喙锁韧带,盂肱韧带
6连接躯干肌肉:斜方肌,肩胛提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前锯肌
7连接肱骨肌肉: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喙肱肌,三角肌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骨名·髃骨 5 经穴别名·髃骨 51 髃骨的别名 52 出处 53 特异性 54 穴名解 55 所属部位 56 肩髃穴的定位 57 取法 58 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9 穴区神经、血管 510 特异性 511 功效与作用 512 主治病症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 5132 灸法 514 配伍 515 文献摘要 516 研究进展 6 参考资料 1 拼音
yú gǔ
2 英文参考acromion scapul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髃骨:1骨名;2经穴别名。[1]
4 骨名·髃骨髃骨为骨名。指肱骨头。《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髃骨者,肩端之骨也,即肩胛骨头臼之上棱骨也。”又《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1]
5 经穴别名·髃骨
髃骨为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肩髃[1]。
穴位 肩髃 汉语拼音 Jianyu 罗马拼音 Chienyu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5 富耶氏 GI15 德国 DI15 英国 Li15 美国 LI15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2]。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51 髃骨的别名髃骨(《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尚骨(《循经考穴编》),肩尖[3],扁骨[3],偏骨[3]。
52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
53 特异性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
54 穴名解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
55 所属部位《广韵》:“肩,项下。”《说文》:“髃,肩前也。”段注:“肩头也,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段注:“凡肩后统于背前为髃,髃之言隅也。”《类经·十二经脉》注:“肩端骨罅为髃骨。”此穴在肩之髃骨处,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穴当肩角,故名肩髃。[3]
56 肩髃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4][5]。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2]。
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下际出现二个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6]。
肩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穴的位置(肌肉)
肩髃穴的位置(骨骼)
57 取法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2]。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或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间取穴[7]。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58 穴位解剖肩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5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2]。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5]。
59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5]。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并有旋肱后动、静脉通过[6]。
510 特异性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511 功效与作用肩髃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作用。
肩髃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2]。
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故是治疗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不举、半身不遂的主穴[7]。
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肩髃穴有理气化痰、舒筋利节之功。[3]
512 主治病症肩髃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5]。
肩髃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2]。
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项强,齿痛,瘰疬,瘾疹;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6]。
肩髃穴是治疗上肢不遂和肩关节疾病的首选穴[7]。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风热,瘾疹,瘰疬[7]。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其它: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5]。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2][6]。
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7]。
1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2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3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4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注意:行针时禁忌活动肩部,否则易发生弯针,甚至折针的现象,故有“已针不可摇,恐伤针”之说[7]。
5132 灸法可灸[2][5][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514 配伍阳溪肩髃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2]。
阳溪配肩髃、曲池治瘰疬[2]。
阳溪配阳溪治风疹[2]。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列缺,治半身不遂[7]。
肩髃配条口透承山,治肩凝症[7]。
肩髃配风门、中渚、大杼,治肩背红肿疼痛[7]。
肩髃配曲池、天池、天井、三间,治瘰疬[7]。
肩髃配悬钟、肩髎、肩贞,治肩周炎[7]。
肩髃配肩髎、肩贞、臑俞,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髃配阳溪,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515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巖。
516 研究进展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按揉肩髃穴后,测肢体末端血流图比较,结果表明动脉弹性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血管流通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少[7]。
依照肌肉组织的形态和分布地方可分为三种:
横纹肌组织
平滑肌组织
心肌组织
横纹肌看起来象是由一束发状腺组成的,每条肌纤维均有横纹。它又称为随意肌或骨骼肌。但这些名称并不是很恰当,因为有些横纹肌如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就不是附着在骨骼上;而喉部和食道上部的横纹肌在收缩时,并不需要意志的控制和指挥。成人身上真正的横纹肌约占人体总重量的40%。
平滑肌不能由意志控制,所以又称为不随意肌。它是由细长的细胞或肌纤维构成的,没有横纹,主要分布在体内中空器官的周壁上。内脏、呼吸道和尿道的平滑肌共占人体体重的5%-10%。
心肌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肉,是由肌纤维以一种极为复杂的方式交织而成的,构成了心壁。
横纹肌、平滑肌核心肌组织不仅形态不同,就连其运作情形也互异。平滑肌收缩速度很慢,但确是永不倦怠的;而横纹肌收缩速度非常快,但容易产生倦怠感。至于心肌不但可快速收缩,而且又永不倦怠,是一种极为强健的肌肉,因此能使心脏不断地搏动,直到生命结束为止。
我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有肌肉。肌肉有三种:
心脏的肌肉叫心肌,由于它的收缩与舒张,才保证了心脏的不断跳动。
在血管、胃肠、膀胱、子宫、支气管、瞳孔周围以及毛发根等地方的肌肉叫平滑肌。平滑肌有较大的伸展性,它能够拉长,扩大,收缩起来缓慢而持久。
骨肉紧相连,骨肉常并称。因为肌肉附着在骨骼上面,所以称之为骨骼肌。骨骼肌的肌肉纤维有许多明亮和暗淡的横纹,所以过去又叫做横纹肌。不过,面部的一些肌肉并不附着在骨头上,而是附在皮肤上的。这些肌肉可以用来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情感,故而又叫表情肌。但由于它们也是有横纹的肌肉,所以仍归类于骨骼肌。心肌也有横纹,但心肌是种特殊的肌肉结构,与骨骼肌不一样。
科学工作者研究后认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平滑肌出现得较早,而骨骼肌出现得最迟。
骨骼肌是通过肌腱固定在骨骼上的,它带动骨和关节,使我们做出各式各样的姿势和动作。当我们把一块糖放进嘴里时,就得让手臂上的肱二头肌和其它肌肉协同才能完成。
我们可以命令手指翻书,也可以命令双脚走路,但我们无法叫胃肠不运动。所以能够根据人的意志随意运动的骨骼肌又叫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不受自我意志的控制,故而又叫不随意肌。平时所说的肌肉,都指骨骼肌。
人体有639块骨骼肌,总重量随年龄而有所不同:新生儿还不到体重的1/4;成年后一般约占人体体重的40%;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肌肉比较发达,可以占到体重的一半左右;到了老年肌肉萎缩,水分减少,肌肉重量就可能减少到体重的25%。肌肉重量的增减,并不是数量上有了变化,而是肌肉纤维粗细不同的缘故。
1996年,美国两名科学家宣称,他们在头部发现了一块新的肌肉,其作用是帮助咀嚼食物。如果这样,那么,骨骼肌总数也就增加到640块了。
肌肉在拉丁文里是由"小老鼠"演变而来的。在希腊文里,"肌肉"和"老鼠"的意思完全一样。不过,同是肌肉,它们的模样却有很大差别:有的细长,有的粗短,有的呈三角形,但多数肌肉为梭子状,中间宽大,两头尖细。
肌肉的大小也不一样。例如,成年人大腿上的股四头肌常有2千克重,而耳朵里的镫骨肌长不足0.2厘米,轻得可怜,然而,它却有调节音响的作用。
每块肌肉都由许许多多的肌纤维组成,它们很结实,但长短悬殊。短的只有0.1厘米,长的可以超过33厘米。
上臂三角肌的定位法只需要确定三角肌的起点和止点即可。三角肌的起点与止点具体位置如下:
起点: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冈。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上臂三角肌的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
扩展资料:
上臂三角肌周围组织:
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一恒定的较大的黏液囊,叫三角肌下囊。由此囊膨出许多突起,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显,称之为肩峰下滑囊。
该囊易产生变性、损伤、粘连,因而引起肱骨头向上移位固定,产生肱骨上举困难。从三角肌深面观察,可发现该肌纤维束为多羽状,因此,该肌比较肥厚而有力。
臀中肌、臀小肌定位
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2、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三角肌
肩部就像是个交通枢纽,链接这双臂的肱骨和肩部的肩胛骨。三角肌则是附着在肩关节上面,不同的肌束也连着不同的骨头。
而作为门面肌(胸肌、手臂)旁边很重要的前三角肌,需要加强锻炼,才能让你的门面肌更加的紧实、协调、立体。前三角肌也连着锁骨,锁骨在头部下方,锻炼前三角肌也可以让锁骨更加性感。
下面,我就教大家如何通过健身房的器械,有效科学的锻炼出你的前三角肌。对于前三角肌的锻炼计划,这4个必练动作不要错过!
第一个动作:杠铃肩推,针对肌群:前三角肌,辅助肌群:侧三角肌、肱三头肌、斜方肌、上胸大肌
动作要点:首先平坐于器械凳上,手握杠铃遇见铜矿,手掌向前;其次顺手抓握杠铃,在胸前慢慢降低高度,直到初级上胸位置;最后垂直向上推举杠铃,直至肘关节关闭,也就是手臂伸直。
第二个动作:器械肩上推举,针对肌群:前三角肌,辅助肌群:侧三角肌、肱三头肌、斜方肌、上胸大肌
动作要点:首先坐在器械凳上,后背挺直。双手抓握住手柄;其次垂直向上推举直到肘关节关闭,也就是手臂伸直;最后逐渐降低推举的高度,知道与肩部齐高。
第三个动作:坐姿哑铃推举,针对肌群:前三角肌,辅助肌群:侧三角肌、肱三头肌、斜方肌、上胸大肌
动作要点:首先坐与长凳上,双手抓握哑铃,保持与肩部同高,手掌向前;其次垂直向上推举哑铃,直至肘关节关闭也就是手臂伸直;最后双臂主见降低高度,知道哑铃触到肩膀。
第四个动作:哑铃前平举,针对肌群:前三角肌,辅助肌群:斜方肌、上胸大肌
动作要点:首先坐在运动长椅的边缘,双手个抓握一个哑铃,自然垂与身体两侧,拇指指向前方;其次一手举起哑铃与身体前方,高度与肩一直,保持肘关节伸直;最后缓慢放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另一只手则开始相同练习。
以上四个动作就是针对性的锻炼前三角肌的练习,新手练习1-3组,每组5-10个,组间休息1-3分钟。练习久了之后,掌握了动作要领,如果还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可以加强组数或者个数,另外,平时的饮食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多吃高蛋白、低碳低脂肪的食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