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推的正确动作和需注意的细节?

卧推的正确动作和需注意的细节?,第1张

卧推之于胸肌训练,就像吉普能代表越野车一样,是胸部训练的首屈一指动作。除了能够练习到胸肌,卧推对于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以及前锯肌的训练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胸大肌起止点及其收缩功能也不废话了,自行百度。了解肌肉解剖能让你更好的分析动作,在训练中更好的感受肌肉的发力。

卧推动作的具体操作过程:

端先,躺下后杠铃杆在你的眼睛正上方或者是鼻梁部分正上方都没问题。确定了你在卧推架上的位置之后双脚尽量靠近臀部,但是脚掌要稳稳的踩实地面不要踮起脚尖。那么脚靠近屁股比较重要原因是让身体形成一个反弓,维持脊柱的中立性,同时增强背部的张力。无论健美还是力量举选手都需要保持中立位,让骨骼处于一种正确的排列顺序。如果你是力量举选手,那么你需要极限的“起桥”,极限的缩短的负重的行程距离。在卧推中腿实际上是能发力的,我在训练一年后开始能感受到卧推时的腿部发力,说腿是任何力量的根源也不是没有道理。

然后是卧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点:卧推架上躺好后一定要主动的收紧你的肩胛骨同时肩带下沉。肩胛骨缩回夹上,想象肩胛骨中间有一支笔,努力夹住它。让胸大肌处于比较高点,不然你在卧推时三角肌前束会发力过多,胸部受力会变差,甚至会造成肩膀咔嚓响产生撞击。确定完全收紧肩胛骨后再去抓握铃杆。

再然后是握距,通常都是小拇指一侧在杠铃杆刻度内侧刚好,也有个别个人手长或者短,那么你们收紧肩胛骨后大臂平行于地面,小臂垂直于地面,两个小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你的卧推得比较佳握距。

关于握法:个人举荐全握,不要用半握(开握)。如果技术纯熟重量较轻用半握也可以,但是大重量一定要全握,安全首屈一指!卧推扣腕的还真少见,翻腕的很多,不要翻腕,腕关节一定要保持中立位。但是强调一下,手腕的中立位不是手背手腕成一个标准平面,而是杠铃杆的重力线透过手掌跟小臂尺骨桡骨重叠即可,此时掌背会呈现一定程度的翻转。这个点是很多新手训练者,新手教练经常混淆的。

比较后,是出杆发力。如果杠铃太重一个人起杆是很费力的,所以你也可以找人帮忙起杆,起杆后杠铃杆应该平移至胸肩的正上方。现在开始做肌肉的离心控制,杠铃杆下放,触碰下胸位置(具体触不触胸需要看你的肩关节活动度,没有硬性标准,保持肌张力即可)胸大肌发力推起,过程连贯一气呵成,当然不要弹胸。力量举必须触碰胸部有一个明显的停顿才可推起,这样直接杜绝了利用牵张反射和“砸胸反弹”!

这里包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杠铃在比较高点时是在上胸和肩的正上方,落到比较低点时是在下胸位置,此时双肘,双肩和头部呈现不同程度的“八字”箭头状,而不是“一字状”,因此卧推时杠铃运动轨迹是不同程度的弧线,而不是直上直下的,在这里求求一些卧推技巧不到位的教练们就别乱教了…

再补充点呼吸,如果是小重量训练,发力呼气,还原吸气,如果是大重量卧推,建议使用“瓦式呼吸”,详情在上一篇深蹲有讲。卧推是一个很nb的动作,本文只是带大家初步认识它,更多的细节值得大家花很长时间去研究实践和琢磨!

健身中,我们会给肌肉进行分类,

最直接的就是:大肌群、小肌群。

比如胸肌、背部肌群就属于大肌群,

而二头、三头就属于小肌群。

大肌群建议一周锻炼1-2次,小肌肉群一周锻炼2-3次。

胸肌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肌群,而背部、腿部是相对复杂的肌群(由多块肌肉组成),所以很多人靠卧推卧推卧推这一个动作都练出了厚实的胸肌,但是背、腿不可能靠一个动作练好;

1、就小肌群而言

二头肌、三头肌是对抗肌群,决定训练效果的是其伸缩的幅度(比如当大臂在肩胛骨之后时,二头肌长头完全拉长,刺激剧烈,但如果你只是高速的甩二头肌,不好意思,你那没有任何作用)。

比如下图,这个动作是最容易借力、并做成“高速弯举”的,不好意思,你不是在健身,只是在搞笑。

2、就大肌群而言

大肌群拥有更大的肌肉量,所以在训练中需要我们尽可能觅集更多肌纤维,这个时候很多复合动作也就必须占据训练的主要部分了。

胸肌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肌群,而背部、腿部是相对复杂的肌群(由多块肌肉组成),所以很多人靠卧推卧推卧推这一个动作都练出了厚实的胸肌,但是背、腿不可能靠一个动作练好;

新手健身阶段

有一些大神,会建议新手阶段“打基础”,只做三大项(深蹲、卧推、硬拉),从训练的进阶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毕竟这三大项目已经可以刺激到大部分肌肉,同时也可以让新手恰当的学好发力技巧。

深蹲、卧推、硬拉,就是三大基础动作,也就对应了三大肌群的最典型训练方式。

卧推

注意点

1如果你是新手,请在有人辅助的情况下训练,或者使用保守的重量。

2在卧推过程中不要让杠铃前后移动,要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

3不要让杠铃砸向你的胸部,再利用反弹推起,在任何时候你都应该完全控制重量。

深蹲

将杠铃置于颈后,双手抓握杠铃,身体挺直,两眼平视前方,两脚同肩宽。屈膝慢慢蹲下去至大腿平行地面或稍低于膝,保持后,股四头肌等收缩用力,蹬腿伸膝至还原。动作节奏:下蹲2-3秒,静止1-2秒,蹲起2秒。

深蹲是伸髂、膝的双关节动作,可划分为准备姿势、下蹲和蹲起三个阶段。

硬拉

对硬拉而言,一定要在起始动作中使身体各部位处于正确位置上;开始拉起重物后,你就没有机会再做出调整了,要点如下。

如果你的动作很快,要避免杠铃触地弹起;如果你的动作慢、重量大,你可能需要先松手,再重新握住杠铃,重复拉起重物前的那些准备工作。

哑铃卧推四十公斤

哑铃卧推四十公斤,很多人去健身房都会用哑铃锻炼身体,哑铃卧推主要锻炼胸肌与胳膊上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哑铃卧推的重量不一样的健身效果也不一样,以下分享哑铃卧推四十公斤。

哑铃卧推四十公斤1

卧推40公斤是什么水平

20~40公斤为初级水平,50~80公斤为中级水平,85~110公斤为高级水平。120公斤以上有极限挑战水平。

排除了各种繁杂的卧推,由最简单的平板卧推和上斜卧推组成。

平板卧推 4组 10+2+停 + 哑铃平板卧推 4组 12 平板与哑铃间无休息

上斜卧推 4组 10+2+停 + 哑铃上斜卧推 4组 12 上斜与哑铃间无休息

下斜卧推 4组 12 + 哑铃下斜卧推 4组 12 下斜与哑铃间无休息。

等级水平一般分为:

1、菜鸟水平:2-5kg。一般菜鸟水平就是体质偏弱连平常人体质都达不到。

2、入门水平:5-10kg。入门就是你有正常人的体质,体力。

3、较强水平:10-20kg。这时体质得到了更好的加强,身体出现明显的肌肉。

4、高等水平:20-40kg。这时身体已经拥有更多的肌肉群,身体素质都很高。

5、大神水平:40-60kg。在这个阶段的大神们基本上是可以去参加健身比赛,身体素质非常好。

哑铃卧推四十公斤2

选择哑铃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1、重量:新手入门该购买多大的重量,以前我说过按照身高来选择,但不太靠谱。现在的答案是30kg或者40kg左右。30kg的哑铃杆长是35cm左右,35cm的杆最多可以装载8片哑铃片(还可以锁上螺母),而25kg以下的哑铃杆在30cm以下,只能装载6片哑铃片,以后要加哑铃片还要重新换杆。

2、哑铃杆:长度、材质。上面说了,入门要选择35cm哑铃杆以上,才够续航。材质分为包胶杆和丝光杆(档杆),包胶杆气味大,一定要选择丝光杆的。另外现在市面上有哑铃连接杆,这完全是厂家制造的卖点,是一个鸡肋产品,一点不好用。

3、哑铃片:市面上能买到的大片(3、75kg,5kg)哑铃片主要是电镀哑铃片和烤漆哑铃片,若要续航,也只能选择这两种哑铃片。若要加买杠铃杆,更没得选择。

总结一下:钢制哑铃看似一整块钢,我前面已经说了,是钢片包裹了铸铁或者钢板,但价格却高了许多。钢制哑铃杆都不长,没多大加片的空间,就算加大片也是电镀哑铃片或烤漆哑铃片,那还不是变成了电镀哑铃

哑铃卧推练什么肌

1、和杠铃卧推一样,哑铃卧推同样是一个复合动作,运动中用到的肌肉非常多,主要锻炼部位也是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尤其对胸肌部分有着十分优秀的锻炼效果,而兼练部位则是喙肱肌、肱二头肌、前锯肌和前臂肌群等。

2、此外,和杠铃卧推相比,哑铃卧推运动路劲是弧线,会有夹胸内收的动作,因此对胸肌的锻炼效果更好。

3、同时,哑铃卧推下降得更低,可以让三角肌拉的更大,从而更好的`刺激三角肌。

4、最后,哑铃卧推更加不稳定,可以更好的锻炼肩袖的稳定性和手臂的平衡力。

哑铃卧推四十公斤3

哑铃平板卧推怎么做

做哑铃平板卧推,首先要仰卧在训练椅上,双手各拿一个哑铃,初学者要选择重量比较小的哑铃,不要一开始练习就贪恋大重量,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之后,大臂和小臂保持垂直,小臂与地面垂直,掌心朝前,双臂缓慢地将哑铃举起,不要碰在一起,再有控制地下落到身体两侧。动作不需要做太快,感受到肌肉的紧张和拉伸。

哑铃平板卧推练哪里

哑铃平板卧推本身是一个复合动作,在运动的过程中,锻炼到的肌肉有很多。不过,它主要锻炼的是胸肌和肱三头肌,还有三角肌的前束,也有不小的锻炼效果。因为借助哑铃进行平板卧推的时候,会有夹胸内收的动作,因此,对胸肌的锻炼效果非常好。下沉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拉伸三角肌,因此,三角肌也受到了足够的刺激。

哑铃平板卧推注意事项

我们在做哑铃平板卧推的时候,从躺下开始,就需要动作的规范性,不是随便一躺,松松散散就可以的,双脚着地,也可以向后弯曲,收紧臀部,背部紧贴训练椅。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卧推的时候,臀部不要离开训练椅,肩胛骨夹紧下沉,训练效果最好,手肘也不要外翻,也不能过分内收,动作容易变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09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7
下一篇2023-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