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禹摘自那首古诗?

泽禹摘自那首古诗?,第1张

1、震泽禹功远,洞庭仙迹传。

全诗:

太湖

明 · 文肇祉

太湖八百里,七十二峰县。

震泽禹功远,洞庭仙迹传。

波翻沙际鸟,石绣镜中莲。

烟水秋来阔,平吞万里天。

2、仪狄远兮禹德日彰,禹泽涸兮醴酪洋洋。

全诗:

夏人歌

明 · 朱纯

仪狄远兮禹德日彰,禹泽涸兮醴酪洋洋。

舟楫败兮沛难杭,顾瞻亳邑兮怀乐邦。

  一、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源于姜姓,出自周成王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许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姜姓与姬、媙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三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姜姓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甫申、吕、纪、许、向等姓。

  据史籍记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西周灭商后,周成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为太岳之嗣,也称为许文叔。许国地在今河南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公元前576年许灵公被迫南迁叶地,为楚国的附属;公元前534年许惮公又被迁城父;公元前538年又迁荆山;公元前529年复迁叶地;公元前506年再迁容城。战国初期终于被楚国所灭,迁于容城,后子孙分迁中原及江南各地,以国名为氏,称为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相传炎帝是上古部落首领少典的儿子,少典娶娇氏而生炎帝。由于炎帝居于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他本人也是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后来炎帝向东发展,势力达到中原地区,这样就与黄帝的势力发生冲突,他们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部)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炎帝战败,于是便退出了中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即神农氏,传说他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时代人们过着采集渔猎生活,神农氏用木制作未、耜,教民从事农业生产。他还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据载,炎帝的后世子孙伯夷,是唐尧时期的四岳,他的裔孙文叔参与了周武王的伐商战争,西周建立时大封诸侯,文叔被封于许(今河南许昌东部),世称许侯,是西周在中原的诸侯国之一。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如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叶县西南部);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部);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部)。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

  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象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到战国许元公在位时,便被楚国攻灭了,一说为魏国所灭。

  许国灭亡后,国室宗亲四散逃走,他们虽散居异乡,却不忘故国,便以国为姓,这是许姓的主要来源。

  2、源于姜姓,出自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许由之后,属于以祖先名字为氏。

  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逝世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逝世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许由,又作许繇,尧帝年老后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避而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后来尧帝又请他出来作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

  据说,许由之所以这样做,是受了古代隐士巢父的影响。尧帝先是想请巢父接替自己的君位,巢父不接受。尧又想让位于许由,巢父便教许由隐居躲避。不过后世的许姓人中到底哪些人是许由的后代,却不得而知,其世系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考证。许姓以汝南(今河南鲁山、平舆、叶县一带)、高阳(今河北高阳东旧城)为郡望,他们都是许国之后裔,故许姓的起源实际上应以出之姜姓为主。

  3、出自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土司及满族、黎族、瑶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二、得姓始祖:许由。

  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逝世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三、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四、许姓迁徒史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公元前523年,许悼公患疟疾,太子止献药,悼公饮后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见闯了大祸,于是便逃到了晋国。此外,楚国有许伯,郑国有许瑕,晋国有许偃、赵国有许钧、许历、魏国有许绾,他们都是因各种原因从许国流亡到各国的,由于无法归国,便定居于当地。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

  这一时期分布在各国的许姓人大都是许国灭亡后被迫迁去的,他们通常仍可保留贵族的身份。但在战国后期由于社会变革加快,社会分化剧烈,有一部分许姓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贵族地位,如赵人许历,便是一例,所以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才干重新博取功勋,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此外,除了以上诸国外,齐、韩、燕等国也有许姓分布,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人。通观这一时期的各国许姓,人数并不很多。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许国本来就是小国,人口有限;二是许国灭亡后,许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础,他们的活动不为史书记载,故今天便很难了解其全部情况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关中,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时期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宋元时期

  辽国地处我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元朝的统治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故境内分布有大量的许姓人。此外,这一时期许姓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许姓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此外,文化素质也大大地提高了,出现了一批学者,考中进士的人数也空前增加。还有一个特点,即这一时期在少数民族中涌现了大批许姓,人数之多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的总和。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敦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六、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七、许姓典故、趣事

  〖许允娶妻〗

  许允,许据的子孙,在三国魏影响颇大,许允的妻子阮氏贤而丑,当初许允与其成婚时,交礼完毕,见了其面,竟然大吃一惊,不愿入洞房。后来在别人的劝告下,许允勉强入了新房,但稍作停留,便又要离去,其妻急忙拦住。许允问:“妇有四德,你占多少”其妻回答说:“我所缺乏的只有‘容貌’一条,我还听说君子有百行,请问夫君占有几行”许允说我全都占有了。阮氏反问说:“君子有百行,以德为首,今君好色而不好德,如何能说全都占有了呢”许允无言以答,知道其妻贤明,肃然起敬,从此夫妻相互敬爱,人皆称赞。

  〖许攸不受帝位〗

  许由一作许繇,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年老后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后尧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以前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因此后世许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许攸之死〗

  许攸青年时与曹操、袁绍关系密切。初平中(190—193),跟随袁绍前往河北,成为其主要谋士。袁、曹官渡之战时,许攸因袁绍不听劝谏,遂投奔曹操,帮助曹操取得了这一关键战役的胜利。许攸自以为功高,又是曹操故交,时常称呼曹操的小名,并时常当众臣之面对曹操说:“你如果没有我不可能夺得河北。”曹操虽然点头称是,但内心十分反感,后借故除掉了许攸。

  〖许绾智劝魏王〗

  许绾,魏国大夫。魏王欲建造一座高台,取名中天台,意为直插云天的高台。为了避免大臣谏阻,下令曰:“敢谏者死。”许绾得知此事后,不顾安危,求见魏王。许绾对魏王说:“听说大王将要兴建中天台,臣愿意为大王助一臂之力。”魏王见许绾不但不反对此事,而且愿意出力,十分高兴,便问他有何高见。许绾说:“臣听说天离地:有一万五千里之高,即使按一半计,这座台也要高达七千五百里,其占地至少也要八千里。魏国全部土地也不够建台之用,大王一定要建此台,必须兵伐诸侯,以攻占其地。如果仍然不足,还要攻伐四夷,尽占其地,才可以满足需要,否则就不能称中天台。八千里之外,才能作为农业耕地,其收入足够大王建台之费用。请大王立即采取行动,兵伐诸侯。”魏王听了这些话,无言可答,建台之事只好作罢。许绾机智地阻止了魏王建台行动,使魏国的财力免遭耗费,使姓免受劳役之苦,受到后人的赞扬。

  〖贞洁娘子〗

  许义方的妻子刘氏,常常以正派贞洁自诩。有一次,许义方出发在外一年多,刘氏在家独守闺房。

  一天,许义方处理完事务后突然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出门在外,一年有余,你在家中独居无聊,岂不经常和邻居亲戚们走动走动吗?”

  刘氏告诉他:“自从郎君外出后,我就像没了头魂一般,每天只是闭门自守,从来没出过家门。”

  许义方听了,连连叹息不已。又问妻子平时如何自寻乐趣,刘氏答道:“哪里有什么乐趣?只不过经常作点小诗以寄托情性罢了。”

  义方闻之甚喜,便让妻子把诗取来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开卷第一首诗的题目就是:《月夜招邻僧闲话》。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八、历史名人

  许 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 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 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许 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 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 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邓小平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邓小平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九、许姓各支始祖

  许必珍:字席儒,由江西南昌县瓦砾街,明洪武间官湖南省有政声,明永乐二年占籍於湖南长沙县旧善邑八都后建家庙於此,士人遂呼许家湾,至今称巨族公,葬家庙后上首园山癸山丁兼丑未向有碑有图说。子三。是为湘西许氏始祖。

  许君枑:行良二,原贯吴西吉安府吉水县民籍,元初游学於楚爱其山水秀丽风俗淳美因徙居於潭之姜畲黄泥井今永陂汑黎塘桥田山墓庐俱在卽其下屯处也,傅流至今是为我族之始祖,生没葬地旧谱未详。子一。是为湘潭许氏始祖。

  许通一:字觉富,原籍豫章吉水元至正年间游于楚爱潇湘山水秀丽风俗淳美因携妻絜子来长沙府湘潭县地名洙洲白石港,明洪武元年徙居新康五十八都卽今宁邑四都九区长冲社路遂入籍焉。元顺帝元统年卽至元二年丙子正月十六日辰时生,明建文三年辛巳二月初四日辰时没,葬宁邑四都九区长冲尾南岳冲住屋上首雷打岭龟形山亥巳向有碑墓华表,清乾隆乙丑年许江有业售崔惊伯契批其有许宅觉富坟山田塅中两小蕊上齐横沟左右下齐田边为界同治七年又价买崔寅楼加丈禁一契在横沟上加扦二丈五尺周围砌石为界契存祠。元配:鲁氏,元元统三年卽至元元年乙亥八月初六日午时生,明洪武三十一年茂寅七月十八日未时没,葬合夫冢丑山未向共碑。生子一:颜。湘潭颜家坝许氏始祖。

  许觉富:号通一,原籍江右吉安府永丰县宋德佑二年现子正月十六日辰时生,元至正无年辛巳二月初四日申时没,元元贞年来湖广长沙府湘潭县洙洲白石港至元元年徙居新康五十八都后改名宁乡四都九区卽今宁乡麟峰乡十四保长冲社路,遂占籍焉,葬本县本乡十三保长冲尾南狱冲住屋上首雷打岭龟形山亥山巳向有墓有华表有宁潭嗣孙竖立石碑有石图周围一围有许江有售崔管业契批南狱冲住屋上首田段中二小乳许觉富公夫妇坟二家不入契内为据清同治七年崔寅楼于来脉上加迁丈禁有契存湘潭潮瑞公祠抄契附刊。元配:鲁氏,宋德佑元年乙亥八月初六日午时生,元至元五年已卯七月十八日未时没,葬与公合冢丑山未向共墓共碑共批。生子:子颜。是为沩宁许氏始祖。

  许 荆:字孟和,会稽人也,东溪司曹武公五世藻仕潢历官桂阳太守。东阳一世祖:许志,字大节,登后唐天成戊子科进士授庆元府庆支员外郎由前塘迁于治南通儒坊今为东阳第一世祖。巧溪一世祖,许骥,行正四,居策山外婆家复迁金华婺东巧溪而居焉。是为浙江金华许氏始祖。

  十、许氏歌

  无邑兮鄦都;言午兮许男。

  尚祖兮上古;伏羲兮华胥。

  雷泽兮履迹;成纪兮降登。

  怀崩兮娲继;观物兮作卦。

  日食兮屠鳌;炼石兮驱尨。

  少典兮皇夫;姜氏兮皇女。

  赤色兮火德;火德兮炎帝。

  蒙峪兮降卋;龙泉兮沐浴。

  斫木兮作耜;揉木兮作耒。

  天地兮八卦;八八兮成爻。

  疗疒兮尝艸;天台兮误食。

  炎居兮帝承;帝临兮帝朙。

  帝直兮帝来;帝衰兮榆罔。

  八卋兮帝传;榆罔兮干戈。

  神农兮数终;五帝兮历始。

  三卋兮不仕;四岳兮助尧。

  伐挚兮兴夏;拔舜兮纳贤。

  东岳兮伯夷;由降兮崩喾。

  封鄦兮始侯;赐许兮兴族。

  天下兮圾乎;洗耳兮颍水。

  穷达兮皆乐;寒暑兮一也。

  由子兮皐陶;大理兮刑服。

  助禹兮平水;东流兮九河。

  舜崩兮禹立;立政兮先卒。

  伯益兮继政;余子兮英六。

  禹崩兮丧毕;益贤兮让启。

  归耕兮颍水;以德兮事夏。

  桀*兮夏终;汤兵兮商兴。

  妲妃兮滑商;干戈兮牧野。

  夷齐兮逃嗣;文叔兮从周。

  称霸兮诸侯;名齐兮申鄘。

  五卋兮尚礼,穆游兮赠骏。

  幽王兮戏姬;周都兮东迁。

  春秋兮失序;诸侯兮纷争。

  庄公兮败郑;家运兮始衰。

  穆后兮才佳;作驰兮述愁。

  僖公兮面缚;背祖兮降楚。

  昭公兮盟扈;灵公兮御荆。

  悼公兮送榇;子止兮弑君。

  元公兮无力;即崩兮国亾。

  族人兮四奔;家统兮四散。

  楚臣兮许行;耕后兮得食。

  西汉兮叔重;说文兮解字。

  曺魏兮仲康;戎阵兮西凉。

  晋中兮季义,至性兮孝友。

  盛唐兮仲晦;遥夜兮清瑟。

  两宋兮知可;辩证兮伤寒。

  元初兮姽嫿;卫夏兮抗狄。

  朙初兮武毅;驱狄兮复夏。

  满清兮胤泰,撰谱兮俎祖。

  民国兮崇智;放帝兮共和。

  新华兮卋友;抗日兮安民。

  千秋兮四千;相传兮皕代。

  子孙兮五洲;七十兮万计。

  滔滔兮族脉;长流兮不绝。

  复兴兮家业;列祖兮共望。

  许者,“言”、“午”二字所成也。言者,有言子者、言午者之分。言子者,言密;言虚者也。言午者,言朙;言实者也。故,为许氏子弟者,应以“言朙”、“言实”、“不伪”、“不讳”为立足之本。今,吾不才,提笔於闲宁之中,实录我许氏五千年史,以告先祖;以示后人。

  1592到1597是明朝,顺便补充点历史知识

  1592年,日本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侵朝战争,意在中国。朝鲜方面溃不成军,国王逃到中国,宫殿被焚毁,老百姓被杀上百万,被割去耳朵羞辱的不计其数,粮食也被抢光。中国出兵驰援,经过血腥厮杀,日本最后退军。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中日朝三国的史书都不尽相同。

  日本:中日在朝鲜战场僵持,丰臣秀吉死,日军已无斗志,主动撤退;

  朝鲜:中国大败日本,最后朝鲜启用老将李舜臣联合明军,给日本致命一击,日本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明军连连失利,损失惨重,但是由于日本丰臣秀吉死,主动撤退料理后事。

  当然,这些历史记载都是有一定政治背景的,不足全信,何况记录分歧。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为什么战后日本会闭关锁国200余年?为什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声称报仇?为什么朝鲜在明亡后仍然对明朝忠心耿耿,甚至为神宗设立“大报坛”?想清楚后答案应该不言自明了。

  作者:禹兮禹兮 回复日期:2004-8-20 22:24:52

  德川幕府锁国和侵朝战争无关,纯粹是因为乌龟打算发展国内经济,就算乌龟在侵朝战争结束前就取代猴子当上了征夷大将军,乌龟一样会搞锁国,而不是像猴子那样野心勃勃发动侵朝战争。

  PS,明史是清人所修,自然在壬辰战争上妄加指摘,记得甲午战争的时候还有人把壬辰战争拿来对比甲午战争,说我大清如何如何鹰扬虎烈,说前明如何昏庸无能云云,实在是啼笑皆非。

  作者:禹兮禹兮 回复日期:2004-8-20 22:31:12

  上次看一个帖子,说康熙在雅克萨打败几百个毛子探险家是清代一大武功,抵挡了毛子几百年云云,这样看来万历三大征实在该算宇宙无敌超级武功了,HOHOHO

  作者:浪漫假日 回复日期:2004-8-20 22:33:29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这样写的: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和楼上所说相差无几。

  作者:南蛮 回复日期:2004-8-20 22:46:30

  以下根据韩国历史改编的壬辰战史:

  走遍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在一些青松满坡、金达莱花盛开的山岗上,你常会发现一座庙宇,里面供奉着一位忠武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在1592年朝鲜卫国战争中,李舜臣功勋卓著,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白山两麓、汉江畔的朝鲜人民,世世代代传颂着他的英名。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中叶,日本处于封建割据的“战国时代”。各大名(即诸侯)之间不断发动内战,岛国的经济、文化也停滞不前。1542年,葡萄牙人平托首次在日本登陆,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也接踵而来。他们的文化和技术对日本内战中的武士阶层发生了影响。十六世纪后期,本州中部封建主织田信长崛起。他在部将丰臣秀吉 (中国史书中称“平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辅佐下,用西洋枪炮武装了一只精锐部队,历时30年,扫平诸侯,统一了大半日本领土。

    1582年,织田被刺身死。丰臣秀吉继承他的统一政策,征服了日本西南部地区。日本统一后,丰臣秀吉侵略野心更加膨胀,他部下的武士们叫嚣:把琉球、吕宋、台湾、朝鲜都变成日本属国,然后利用朝鲜做跳板,侵略富庶的中国大陆。其后三个半世纪,这一口号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传统国策。

    中国明朝自成祖以来,沿海一带和日本贸易通商频繁。明英宗后,中国国力渐衰,海防空虚。日本浪人、武士、走私贩不断掠夺袭扰中国沿海,东南沿海人民痛恨地斥之"倭寇"。日本经济落后,掠夺走私利润丰厚,"倭寇"越来越猖獗。明朝政府和日本海盗进行了长期斗争,给他们以多次歼灭性打击,涌现了戚继光、俞大遒、谭纶等优秀民族将领。明世宗断绝对日贸易,然而始终不曾剿绝海盗,他们利用轻帆船出没我国东南沿海,对沿海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这帮海盗正是丰臣秀吉侵略的急先锋。

    1591年,丰臣秀吉命令沿海诸藩国打造兵舰数百艘,储备三年军粮,委任其侄丰臣秀次为关白(相当我国丞相),镇守国内。丰臣自封“太阁”,总揽军政。1592年 (明万历二十年,即壬辰年),秀吉组成九路远征大军,封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官,命九鬼嘉隆指挥水军, 率陆军20万人、水军9000人、战舰700余艘,于1592年4 月杀气腾腾地渡过朝鲜海峡,在朝鲜半岛釜山、庆州一线登陆 。

    当时朝鲜的李氏王朝非常虚弱。宫廷政变迭起,朋党冲突不断。王朝以征税代替服兵役,朝鲜军队只有纸面上的数字,边防要塞和海防设施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丰臣秀吉威胁李氏王朝:借道朝鲜,攻打中国。遭到朝鲜政府断然拒绝:“中朝待我,同内朝。赴告必先,患难相救,……夫党偏颇反侧之谓,岂舍君父而投邻国乎,日本武士见威胁失效,挥动军队大举进犯。壬辰年 (朝鲜历宣祖二十五年)朝鲜卫国战争爆发了。

    朝鲜政府的国防大厦早已被蝼蚁蛀空,日寇一击之下,顿时倾覆。不出三个月,京都汉城、开城、平壤相继沦陷。朝鲜国王李松逃到鸭绿江边的义州,接连派遣使者向中国政府告急。1592年8月,明朝神宗朱翊钧任命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赴朝增援。祖承训率3000士兵东渡鸭绿江。他轻敌冒进,远程奔袭平壤。中日军队大战平壤城门外,祖承训兵力太少, 寡不敌众,全军战败。这次失败使明政府分裂成主战与主和两派。主战派认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必须发重兵逐退日寇;主和派畏敌如虎,主张放弃朝鲜,退守鸭绿江边。最后神宗在两家间折衷:按主战派建议,命宋应昌经略防倭军务,命大将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任防海御倭总兵官,驰援朝鲜;另一方面又派沈惟敬以游击将军名义,和丰臣秀吉暗中往来议和。

    日寇的烧杀*掠,激起朝鲜人民愤怒反抗。庆尚道、全罗道(朝鲜“道”相当于我国的省一级)是朝鲜南部的入侵要冲,受日寇荼毒最深,首先发起义兵。日军在庆尚道刚登陆,就有自称“红衣将军”的儒生郭再佑率众抵抗。“不久,金沔、郑仁弘、孙甲仁等志士也组织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全罗道,义兵高敬命、柳彭老部队积极作战。随着日寇北犯,忠清道、京畿道的义兵也纷纷而起,倭寇陷入人民抵抗运动的燎原烈火中。

    在朝鲜民族抗战中,涌现出最杰出的海军将领李舜臣。李舜臣战无不胜的舰队屡次给日本水师以毁灭性的重创。在卫国战争期间,一说李舜臣来了,日本水兵就吓得发抖。

    李舜臣,字汝谐,京畿道开丰人,生于1545年。他自幼熟读兵书,深通稻略,颇有志向。1576年,他参加咸镜道武举考试上榜及第,后任全罗道井邑县县监。在反击女真人的战争中,他为朝廷立了功。壬辰战争爆发前,他已被提升为全罗道左水使指挥全道水军。李舜臣根据日本水师己广泛使用火枪和小口径火炮的现状,精心设计了龟甲船加以对付。

    龟船是原始的装甲炮舰。长十余丈,宽丈余,干舷低。甲板上有坚固外壳,木壳上复有鳞状铁叶,因酷似龟背而得其名。龟船上刻龙头,船首有几个炮眼,两舷有一些枪眼和炮眼,每边10支划桨,在近海作战机动灵活,火力很强。李舜臣刻苦操演水军,激励将士爱国杀敌。日军入侵朝鲜后,他立誓:“愿以一死为期,直捣虎穴,扫尽妖氛,雪国耻之万一”。

    日本陆军登陆后,海军舰队在朝鲜南方水域寻找朝鲜舰队决战。当时,朝鲜海军庆尚道左水使朴弘、右水使元均辖有战舰70余艘,并且占据了沿海险要地形。可他们贪生怕死,把火枪投到海里,放弃战舰当了可耻的逃兵。只有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率领他的舰队主动出击了。

    1592年5月4日,李舜臣集结了大型板屋船24艘、小型挟船15艘、鲍作船46艘,编好队形后驶出全罗南道丽水港。日本水师闻讯后,派藤高虎尚率50余艘战舰前来迎战, 李舜臣埋伏在庆尚南道巨济岛以东玉浦港外海。5月17日,几艘朝鲜军舰将港内日舰引诱出来。朝鲜伏击舰队立刻发动进攻。朝军大量施放火箭,将日舰烧得烟火腾腾。龟船也逼近 敌舰,用火炮和火枪扫射日舰甲板上的水兵。日军伤亡惨重,舰船被焚达26艘。

    李舜臣乘胜追击,在合浦、赤珍浦海面继续给丰臣秀吉水军以歼灭性打击。激战进行到5月9日才告暂停,一共击沉日舰44艘。朝鲜军舰没有损失,水军伤亡很轻。朝鲜水师大获全胜。除士兵作战勇敢、将领调度有方外,龟船参战作用很大。当时朝军仅有3艘龟船,它们竟成了海战的主力,其作用好比雷班托海战里西班牙中型炮船。日本海军遭到新武器的突然袭击,弓箭、枪弹对龟船毫无伤害,引起日军极大恐慌,一些日军小船直接就被龟船撞沉。

    5月29日,李舜臣率26艘战舰从全罗道左水营出动,向日本水师发起第二次冲击。在泗川海面遇到12艘日军巨型楼船,李舜臣重施诱敌战术,先佯装撤退,然后乘涨潮冲入船埠。龟船当先闯入敌锚地,箭炮齐发,遇到小船千脆撞沉它。在激烈战斗中,李舜臣左臂受伤,枪弹入肉二寸。但他岿然不动,继续指挥,使全军振奋,勇猛杀敌。

    泗川战斗刚结束,李舜臣的舰队于6月2日又冲入唐浦,将船埠内日舰大部击沉。第三天,朝鲜水师不顾疲劳,在固城郡召所江口海面又诱出26艘敌舰,除一艘外全部予以歼灭。6月7日,朝鲜舰队在沿海搜索中又在栗浦海面击沉7艘敌舰。这样,李舜臣的第二次攻击战果赫赫,共击沉大小日舰72艘,毙敌兵数千名。

    玉甫海战后,朝鲜水军进行休整,补充了一些龟船,并进一步操演战术。早在战前,李舜臣就注意了解日军海战战术,发现日本水军的特点是指挥松懈,作战时蜂拥而上,全无 章法。水军将领完全按照陆战打法,没有整齐的队形,只用疏散的单船进攻。通过几次实际战斗,他进一步抓住了日军的弱点。看到祖国被侵略者蹂躏,人民遭敌寇惨杀,李舜臣和水军将士怒火万丈,决心给日军巨济岛附近的主力舰队毁灭性打击。

    1592年7月6日,由全罗左右道舰队和庆尚右道舰队成了朝鲜联合舰队。在李舜臣率领下前出到唐浦附近水域。7日清晨,朝军在乃梁附近发现日本舰队。李舜臣派五、六艘板屋船 (一种大型战舰)前往诱敌,日军不知是计,在日本水师将领胁圾安治率领下一窝蜂杀将出来,追击朝鲜舰。朝鲜诱敌舰船且战且退,终于退到闲山岛附近海域。

    闲山岛是朝鲜本土固城和巨济岛之间一个很荒凉的小岛。针对日本水师依岸近水作战、易于逃跑登陆的特点,李舜臣特地在宽阔深水中设伏。日本追击舰队进入伏击海域后, 李立刻在旗舰上升起 “调转船头,成雁翅阵列”的信号。朝军从两翼包抄了敌舰。龟船一马当先,立即进攻,撞沉了敌前卫的几艘大舰。日军方知中计,开始逃跑。朝鲜船只勇闯敌阵,用火箭和大炮猛射日舰。龟船的战斗力最强,即便是日军的安宅船 (近似战列舰)和关船 (近似巡洋舰)上的猛烈炮火,拿它的铁甲也无可奈何。日舰被近距离放的火箭烧得大火熊熊,纷纷沉没,共有35艘安宅船、17艘关船和7艘小船被毁,几乎是全军覆没。

    接着,李舜臣的舰队又向以安骨浦为基地的日本后续舰队发动猛攻,激战一直到7月13日才终止,朝军又击沉40余艘日舰。在闲山海战中,胁坂的部将真锅左马允面对沉船残兵,无地自容,以日本武士的成仁传统,剖腹自杀,和舰队同归于尽。

    闲山岛海战后,日本失去了朝鲜海峡制海权。在以后和李舜臣的几次海战中,又屡战屡败,元气大挫,最后完全不敢和李舜臣交战。李舜臣则连连出击,进攻日军重兵防守的釜山报捷。通过朝鲜海峡的日本运兵船和补给船无不战战兢兢。日军陆上攻势由于缺少兵员和补给,在占领平壤后也失去了势头,龟缩在少数城镇和交通要道上,朝鲜义军风起云涌,朝廷的正规军也恢复了战斗力,侵朝日寇陷入背腹受敌的困境。

    1593年1月,明朝大将李如松和其弟副将李如柏、李如梅,点起46,000大军,誓师渡过鸭绿江,进击日寇。1月6日,李如松大军抵平壤。日将小西行长率部于当夜袭击明军,被李如松击退。次日,明军大举围攻平壤城。李如松攻平壤七星门、普通门,朝鲜将领金应瑞攻南门,故意放东门不打。明朝副将祖承训在东门外设伏。李如松身先士卒,亲自督战,激战中他的坐骑被炮火击毙。他毫无畏惧,大声疾呼,和将士们一起冲击。中朝军队奋勇杀敌,以一当百,胜利攻克平壤,歼敌1200余人。

    日酋小西行长连夜败走大同江,又遭到明朝参将查大受部队1200人的沿路伏击,360名日寇被斩杀。李如柏部队在追击战中收复开城。中朝部队军威大振,乘胜连克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近逼王京汉城。日军败走龙山。

    由于明朝军队连战皆捷,李如松产生了轻敌思想。他率领少数骑兵部队冒险长驱疾进,在碧蹄馆地区遭到优势日军伏击。全军战败,退至开城。李如松虽遭挫折,毫不气馁。 他探听到日将丰臣秀嘉在龙山囤积几十万担粮食,准备和明 军长期对抗。于是他命令猛将查大受组织敢死队奔袭龙山。查大受袭击成功,将全部日军粮草焚为一炬。日寇三军震骇,被迫放弃汉城。4月18日,朝中军队收复了王京。在中朝军队和义军游击队声势浩大的打击下,日寇退缩沿海釜山一线,进行背水顽抗。

    在大好形势面前,朝、中统治集团的主和派又开始钻出来活动。朝鲜国王害怕人民武装强大,威胁自己统治。明朝廷中以兵部尚书石星和侯庆远等人为首的主和派也四处活动。丰臣秀吉派遣小西飞特使随沈惟敬到北京谈判。李如松留下副将刘挺和5,000兵马防卫朝鲜要地,自率大军于12月班师。他被明朝加封为太子大保。李舜臣由于闲山岛海战等大功,被朝鲜国王封为二品正宪大大,全罗、庆尚、忠清道水军统制使。朝鲜专为他第一次设立三道水军统制使的头衔。李舜臣受任后着手整顿水军。他在闲山岛设立大本营,赶制枪炮龟船,准备在未来的战争中克敌制胜。交战双方进入了一段历时四年的和谈交涉时期。

    丰臣秀吉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要想从釜山的滩头阵地上重新反攻,必须确保朝鲜海峡的制海权,这样才能把兵员粮食运到前线,而李舜臣的朝鲜水师控制了海峡,不除掉他战争便大不赢。狡诈的丰臣秀吉施用反间计,利用封建国王对大功臣固有的不信任来除掉李舜臣。

  1597年初,潜入朝鲜朝廷内部的一名日本间谍接到命令,要他离间国王和李舜臣。这名对马岛出身的双重间谍大肆活动,在朝野上下散布:日本将领家藤清正在李舜臣防区的岛屿上呆了七天,李舜臣竟不予逮捕;李舜臣阴谋要夺王位了……谣言传到朝鲜国王耳中,他本来就担心李舜臣功劳太大威胁自己。海军将领元均一伙也妒忌李舜臣。乘机大进谗言,对李舜臣横加诬蔑。于是,朝鲜国王下令逮捕李舜臣,以“放走敌将”罪名将他投入大牢,并且准备判处他死刑。只是许多大臣死保李舜臣,才免除了他的死刑。最后,朝廷免除了李舜臣一切职务,贬为普通士兵,下放到爱国将领权栗的部队里白衣从军。李舜臣虽然被罢官当兵,依然保持气节。他继续读兵书,习武艺,深深忧虑着祖国命运。他过去的部下和老百姓经常来看他,每每为李舜臣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动。

    丰臣秀吉的阴谋实现了,他一听到李舜臣去职下野的消息,就中断了谈判,表示拒绝接受明朝所封“日本王”职位。1597年3月,丰臣秀吉派遣小西行长、家藤清正统帅14万日军、万余水军、兵船数百艘,再次大举进犯朝鲜。

    李舜臣去职后,海将元均被重用,受封全罗道左水使兼三道水军统制使。元均是个昏庸无能的小人,只顾寻乐,将李舜臣苦心经营的朝鲜海军败坏到无法作战的地步。

    1597年8月,在那个间谍密谋配合下,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七川岛锚地的朝鲜舰队。朝鲜水师猝不及防,遭到惨败。9月,日本水师乘虚袭占闲山岛。曾经使日军闻风而逃的朝鲜水师一败再败,大部分舰船损失了,全军濒临崩溃。日本陆军前锋逼近王京,李氏朝廷再次岌岌可危。

    国家存亡危在旦夕,朝鲜朝野人士大声疾呼:“重新启用李舜臣!”国王迫于危局,在1597年8月再度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当时,他己经五十二岁了,全军全国都欢呼他重担大任。李舜臣受命于民族危亡之际,仍然雄心不已,可借当年他手中的威武舰队只剩12艘军舰了。

    朝鲜国王见海军已不复存在,竟然下令让李舜臣登陆作战。针对国王的愚见,他上奏道,“自壬辰至今五、六年间,贼不敢直突于两湖者,以舟师桅其路也。今臣尚有战船十二,出死力拒战,则犹可为也……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不敢侮我矣。"他驳斥了让海军上陆的观点,不顾高龄毅然率这小舰队出征。

    李舜臣的战斗作风和许多著名海军将领一样,一贯主张果敢地攻击。1597年8月28日,他的12艘军舰投入了兰浦海战和鸣梁海战,重创了骄奢的日本水师。仅在鸣梁海战中,李舜臣就以寡制众,杀敌4,000余人,击沉敌船30多艘。大振了朝鲜军威,重新夺回全罗南道制海权。1598年2月,李舜臣移师古今岛,在那里建立了坚固的海军基地。曾经打过败仗的朝鲜舰队,一旦由李舜臣指挥,有如出海蛟龙,日军难以抵挡。同时,中国陆海军作为朝鲜的盟军,再次出现在朝鲜战场上。

    早在1597年春,应朝鲜政府请求,明朝政府就着手准备抗倭军务。明神宗任命前都督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命兵部待郎邢芥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事宜。1597年底,麻贵、刘铤、董一元、陈嶙率领中国水路大军,分四路入朝作战。

    麻贵是山西名将,勇智过人,在对日作战中连接取得胜利,麻贵部将解生在稷山战斗中杀死很多日寇;麻贵的参将彭友德一举攻克青山要塞。朝鲜将领李元翼指挥的部队转战忠清道,给日寇沉重打击。日军连连败退,小西行长被击退到朝鲜南部井邑,日将加藤清正败守庆州。在朝中军队的联合攻势面前,日军土崩瓦解。北犯行动被彻底粉碎,日本侵略者只能据守在南朝鲜沿海孤立据点里顽抗。他们还幻想象五年前一样,能站稳脚跟,卷土重来。

    朝中大军汲取了壬辰战争中“穷寇勿追“的深痛教训,决心把侵略者全部消灭。日军设在沿海的要塞经营多年,坚固异常,战况殊为惨烈。中朝部队强攻占领庆州后,明将李如松之弟李如梅攻克了战略要地蔚山。明将董一元连拔晋川、望晋、永春、昆明诸镇。加藤清正率残余日军死守岛山要塞,遭到明将茅国器敢死队的强攻,日军伤亡很大。日军残余部队所以能不顾死活地赖在朝鲜领土上,是因为他们还对中朝政府内的主和派存有希望,随着战斗深入,这种幻梦也破灭了。明臣邢芥揭发出沈惟敬是日本间谍,将他逮捕。投降派石星因通敌罪下狱。丰臣秀吉希望破灭后,感到前景一片暗淡。他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于1598年8月忧伤而死。

    反击日寇的陆战进行时,伟大的海战也开始了。明朝水军将领陈嶙指挥一支由13,000士兵数百艘战船组成的强大舰队进入朝鲜海域,配合李舜臣封锁了庆尚、全罗、忠清三道出海口。困守在顺天等据点内的残余日军丧失海上补给后,已成瓮中之鳖。

    1598年11月,朝中水师和日本海军之间的露梁海战爆发了。露梁海战是整个朝鲜六年壬辰卫国战争中最大最壮烈的海战,在世界海战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大海战。

    1598年11月17日,泗川港里布满了船帆。日本水兵紧张地搬运武器,上万名陆军也陆续登船。日将岛津义弘在旗舰上升起将旗,指挥500多艘兵舰出港,从海路援救小西行长。小西行长被朝中联军困在全罗南道顺天倭桥。日本舰队急急赶路,走到庆尚南道南海郡露梁(今朝鲜忠武以南)海面时,日本观测兵惊叫起来:“强大的朝中联合舰队把我们包围啦!”

    陈嶙部队是广东水师,极精熟水战。他的副将邓子龙、陈蚕也是明朝屈指可数的海军将领。李舜臣的精锐舰队早就准备好了,要全歼日寇舰队以报国民血恨。11月18日夜,日本舰队进入了朝中联合舰队伏击圈。联合舰队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占了压倒优势。

  朝中水师逼近日舰后,以猛烈炮火轰击敌舰。李舜臣亲乘旗舰插入岛津舰队中,往来冲杀,日军看到李舜臣旗号,吓得纷纷躲避。中国海军将领邓子龙指挥千余水兵,分乘3艘巨型战舰,也杀入敌阵。中国巨舰坚固、千舷高,官兵们利用优势,大量施射火箭。日舰中了火箭后起火燃烧,不断焚毁沉没。大火映红了夜海。

    邓子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军,在海战中如猛虎一样勇敢,他嫌远程射箭不过瘾,命令士兵搭靠日舰,他亲领300名壮士跳上敌舰进行肉搏战,杀得敌寇鬼哭狼嚎。许多日军被他砍入水中。大海上飞窜着流星般的火箭,大炮的火光象绚丽的节日焰火,朝中水师的喊杀声完全压倒了日本强盗的凶焰。经过一夜激战,岛津义弘损失了40多艘战船。他的水兵被联合舰队的勇敢和火力吓破了胆,无心再打下去。岛津下令突围撤退。

    11月19日,东方发亮。日本舰队勉强突出包围逃走。朝中舰队紧紧跟随,不久就追上日军舰队。日军困兽犹斗,更加激烈的海战重新展开。邓子龙舰冲入敌舰群里混战,晨雾很大,双方敌友难辨。一艘友军战船误将火箭射入邓子龙船上,另一些引火物也点燃了他的座舰。一刹那,海战中最无畏的一艘中国军舰燃烧起来了。日舰认出了邓子龙的旗帜,马上用多艘船将他包围起来攻打。在激战中,老将邓子龙壮烈牺牲。

    李舜臣看到邓子龙旗舰起火被围,立刻赶来增援。不幸,一颗流弹击中他的左胸,血如泉涌,他倒在甲板上。部将围拢来救护他,他挣扎着说:“战斗正紧,不要管我,你们要继续奋战。”不久,李舜臣就合上了双眼。中朝将士的鲜血在反侵略战争中流到了一起。

    朝鲜海军怒火燃烧,全军誓为李舜臣报仇。他们勇猛地投入战斗,把日军杀得尸相枕藉。正当日军垂死挣扎时,明副将陈蚕、游击将军季金率领支援舰队赶到战场。这批中国生力军气势如虹,将日本军舰团团包围。倭寇丧失斗志,一艘接一艘的兵舰被联军焚毁。到19日中午时,枪炮声渐渐稀少了。据统计,共有450艘日寇兵舰被焚毁和击沉。侥幸登岸的日军残兵败将也全部被中朝陆军歼灭。数以万计的日本士兵在伟大的露梁海战中丧命。日寇赖以发动侵略战争的全部海军力量在露梁海战中几乎被全歼。

    小西行长让露梁失败吓昏了头,他没有后援,困守孤城,战战竞竞。明将刘挺率敢死队攻入顺天城,陈嶙督水师从顺天湾进击,焚烧小西行长百余艘战船。日本海军将领石子曼派出增援舰队,也遇到陈嶙截击,大半被歼。

    残存的日寇撤退到海边的乙山要塞,妄图凭借乙山天险负隅顽抗。陈嶙率部队夜袭乙山,他们在危崖和岩洞间架设起大炮,猛轰日本守军,明军将士翻山越涧,斩关夺险,攻取乙山,消灭了日军残部。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输光了全部侵略战争的血本,狼狈滚回日本岛。

    历时六年的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结束了。无论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上,日本侵略军都遭到彻底的失败。壬辰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统治集团数百年不敢入侵朝鲜。那一系列威武雄壮的海战,在朝、中海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历史证明谁妄想奴役一个民族,就必然遭到应有的惩罚。

如何给符姓女宝宝起名,可选用梦溪、彩桐、禹兮、思雅、玲跃等名字,具体名字解释如下。

彩桐 五行:金 木,总格21画,姓名学寓意为(明月中天)光风霁月,万物确立,官运亨通,大搏名利。名字彩桐意指花开富贵、美丽不凡、尽善尽美等之义。

承熔 五行:金 火,总格22画,姓名学寓意为(秋草逢霜)秋草逢霜,虽出豪杰,人生波折。名字承熔意指一脉相承、百折不挠、承天之佑等之义。

梦溪 五行:木 水,总格28画,姓名学寓意为(阔水浮萍)豪杰气概,四海漂泊,终世浮躁。名字梦溪意指梦想成真、百川赴海、鸿鹄之志等之义。

玲跃 五行:火 土,总格31画,姓名学寓意为(春日花开)智勇得志,博得名利,统领众人,繁荣富贵。名字玲跃意指聪明伶俐、温婉美好、鲤跃龙门等之义。

萱茹 五行:木 木,总格27画,姓名学寓意为(增长) 欲望无止,自我强烈,多受毁谤,尚可成功。名字萱茹意指宽以待人、温柔善良、开心快乐等之义。

君馨 五行:木 金,总格27画,姓名学寓意为(增长) 欲望无止,自我强烈,多受毁谤,尚可成功。名字君馨意指流芳百世、光明磊落、身贤体贵等之义。

禹兮 五行:土 金,总格13画,姓名学寓意为(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名字禹兮意指天生丽质、名扬四海、惊世之才等之义。

思雅 五行:金 木,总格21画,姓名学寓意为(明月中天)光风霁月,万物确立,官运亨通,大搏名利。名字思雅意指貌美芬芳、独具慧眼、行成于思等之义。

芳国 五行:木 木,总格21画,姓名学寓意为(明月中天)光风霁月,万物确立,官运亨通,大搏名利。名字芳国意指名扬四海、宏图大志、花容月貌等之义。

芷萱 五行:木 木,总格25画,姓名学寓意为(荣俊) 资性英敏,才能奇特,涵养性情,可成大业。 名字芷萱意指喜笑颜开、淡雅清爽、冰清玉洁等之义。

更多如何给符姓女宝宝起名好听的名字

樱东滢堂亿菁蔓芙

桢蕾妮黛娴攸潘兰

一栖筱谢禾丽烟玲

扬蓉芸沄昶悠恩裴

以苓虹萧筠玥熠旎

宏珊育嫣汐振淳娅

舒萱筱铎楚悠柔婕

淼丽芸棋具兮菁丹

果浠卉岩汐翡穆檬

玙程开姮滢尚良琳

好的宝宝名字音律字形美好,包含的蕴意更是为名字添有几分惊艳之彩,取个这样全面契合的宝宝名字,助力宝宝一生。起名是一个劳力劳神的事,专业人做专业事,如果您还是没挑到合适的名字,可以找林大师帮您定制起名,林子翔为中国十大姓名学大师之首,起名网创始人及首席起名专家顾问,20年以“只为一个好名字”专注深耕起名,以一次付款满意为止的服务理念,赢得百万家庭的一致选择和好评。

看了如何给符姓女宝宝起名,还是不知道如何起名,可点击底部的官方服务进行在线起名、在线测名、联系林大师手工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起名请认准起名网官网,20年只为一个好名字,数百万家长一致信赖的选择,让好名幸福一生!https://wwwyw11com/qm/

禹字取名一般人压得住,该字本义指古人名,夏朝第一位君主的名字,鲧之子。因治水有功,流芳百世。舜让位给他,他死后,子启即位,开始了世袭制度。一般用“禹”字做名字,是希望能像大禹一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建功立业的能力。禹字用于人名,寓意为成才建功、出类拔萃。

判断一个字取名一般人是压得住,民间的办法是看这个字背后的寓意,通俗一点说就是,如果八字命理气运不强,取的名字寓意过于吉利,则表示这个字取名太高,会对取名者自身有折损,比如天、地这样的字。

其次,会根据历史判断一个字取名一般人是否压得住,比如古代帝王的名字,圣人的名字,名人的名字,贵族的名字,普通人用就会被说太高,承受不住,像尧帝、舜帝、禹帝或者皇帝的名字,与皇权有关的字,普通人拿来取名,都会被说太高,常见的还有宸、懿、熙、烨等,而禹字恰恰在这个范围,因此民间担心禹字用来取名太高,一般人压不住。

禹,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

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称为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 、奠定夏朝,后人尊称为大禹。

在古代的确人名忌讳用禹字取名,因为它背后特殊的寓意,另外古代由于生活水平一般,医学不发达,很多孩子在出生以后,因为各种疾病去世,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活命,一般都会遵循贱名好养活的取名原因,怕孩子的命格不够,承受不住寓意太吉利,或者太大的字,所以不敢用禹字取名,但现代社会这种说法已经被推翻了,给孩子取名,大部分人遵循的是好听、简单、寓意好,有内涵,不存在字太高,或者寓意太大,一般人不能用来取名,压不住一说,而且现代社会君主制度已经推翻了,讲究人人平等,任何字只要好听,寓意好,与孩子生肖、八字、性别等相符就可以用来取名,包括古代帝王的名字,如果真的担心字太高,那么可以搭配其它字中和一下,这样名字的寓意就会与孩子自身更贴合。

禹字五行属土,取名者如果命理缺土,那么用这个字取名,能够弥补命理土弱,起到平衡命理的作用,对孩子以后的事业、婚姻、财运、健康等都有一定的帮扶作用,取名者如果命理缺金,也可以用禹字取名,因为在五行学说里土生金,然而如果取名者八字喜乐为火或者木的话,不建议用禹取名,因为火克金、金克木,当然具体要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生肖等因素考虑。

综上所述,禹字取名不会太高,从姓名学的角度来说,就不存字寓意太太,太高一说,任何字只要寓意好,适合用来取名,并且与孩子的八字、生肖、姓氏、性别等相符,都可以用来取名,如果担心寓意太高,那么可以搭配一个字中和一下寓意,使得名字和孩子更贴切,寓意也适合孩子。

带禹字好听的男孩女孩名字推荐

禹,读音为“yǔ”,音调为第三声,读音清扬好听,读来给人沉稳霸气的感受,部首为“丿”,整体结构,笔画数为9,字形简单,利于书写,本义古人名。传说是夏朝第一个王,鲧之子。因治水有功,舜让位给他。他死后,子启即位,开始了世袭制度。取名寓意是成才建功、出类拔萃。禹这个字无论读音、字形、寓意、五行等,都特别适合用来取名,以下是我用禹字取得一些名字,供大家参考借鉴。

禹辰(男孩)

辰,五行属土,本义指日、月、星的总称,还可以特指北辰和泛指众星。用于人名,寓意英俊佳人,充满理智,一生清雅。与“禹”字搭配,寓意出类拔萃、成才建功、人中龙凤。

敬禹(男孩)

敬,五行属木,有多层意思:尊敬;恭敬;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等,用于人名,寓意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一丝不苟。与“禹”字搭配作为男孩名字,名字给人的印象是爱学习、好奇心、勇敢、诚实、爱、善良、忠诚、正直、宽容、谦虚、感恩、乐观。

禹洁(女孩)

洁,五行属水,本义干净。引申指“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用于人名,意指崇高、正直、洁身自好、纯洁、善良、温和、慈祥等意思。与“禹”字搭配,寓意纯洁、高贵、品德高尚、出类拔萃。

思禹(女孩)

思,五行属金,其本义是深想、考虑,由此引申出怀念、悲伤、意念、创作的构想等。用于人名,意指出类拔萃、旗开得胜、才德兼备。与“禹”字搭配作为女孩名字,是希望女孩未来有思想,有见地,出类拔萃,未来成为一个优秀,有杰出成就,受人敬仰的人。

男孩:

禹哲、禹兮、禹伯、禹豪、禹同

禹心、禹铮、禹诚、禹澄、禹衡

禹铭、禹洋、禹寅、禹锡、禹鑫

禹洋、禹泰、禹霆、禹涛、禹辰

禹辛、禹呈、禹迅、禹铮、禹涵

禹臣、禹乔、禹沣、禹枫、禹晨

禹霖、禹墨、禹希、禹杰、禹鹏

禹宏、禹达、禹桐、灿禹、诚禹

泽禹、欣禹、之禹、延禹、鑫禹

跃禹、健禹、钊禹、俊禹、新禹

钦禹、霆禹、孝禹、佑淼、尧禹

丞禹、剑禹、浩禹、嘉禹、昕禹

女孩:

禹汐、禹童、禹彤、禹含、禹蒙

禹廷、禹瑶、禹婷、禹萱、禹璇

禹涵、禹晗、禹凌、禹帆、禹含

禹初、禹菡、禹伊、禹璐、禹兰

禹汐、禹心、禹惠、禹夕、禹凝

禹嫒、禹芮、禹倩、禹淇、禹萌

禹瑾、禹婕、禹灵、禹妃、禹萌

禹溪、禹雯、禹昭、禹姗、禹贞

若禹、禹诚、延禹、之禹、清禹

新禹、惠禹、昔禹、悦禹、熙禹

佩禹、舒禹、斯禹、君禹、羿禹

鸿禹、诗禹、禹霏、禹杉、思禹

注:以上名字仅供参考,是否适合自家宝宝,需结合宝宝的生辰八字、性别、姓氏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综合考量,这样取出来的名字才适合宝宝。

对联

龙腾丰稔岁 蛇舞吉庆年

蛇舞升平世 莺歌富贵春

龙去神威在 蛇来春意浓

金蛇含瑞草 紫燕报新春

成语

杯弓蛇影 笔走龙蛇 打草惊蛇 虚与委蛇 牛鬼蛇神 蛇鼠一窝

俗语

强龙不压地头蛇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打蛇打七寸

诗句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从天公试比高。

烦君更枉骚人句,白凤灵蛇满袖中。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下面资料,各位网友蛇年自赏,共同进步!

泼墨仙人图

气贯重霄九,

雪飞少年头。

群蛇困巨象,

一醉解千愁。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蜀道难》李白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柳宗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从天公试比高。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1 下床畏蛇食畏药

2 看醉蘸龙蛇键笔

3 二雅褊迫无委蛇

4 庙前古树蟠白蛇

5 瘴窟蛇休蛰

6 蛇行无胫至

7 惟蛇旧所识

8 修蛇竟暴鳞

9 可叹悬蛇疾

10 旌旗日暖龙蛇动

11 琐文结绶灵蛇降

12 山邮雀啅蛇

13 丹成作蛇乘白雾

14 虫蛇吐云气

15 愁冲毒雾逢蛇草

16 龙蛇撩乱入咸阳

17 深山大泽龙蛇远

18 龙蛇纵在没泥涂

19 悬蛇结虺如蒲萄

20 猛兽噫气蛇吼声

21 枉矢能蛇行

22 古塔虫蛇善

23 有蛇类两首

24 常山蛇阵势纵横

25 樛枝竞骛龙蛇势

26 汉祖区区白蛇死

27 蛇腾电策光

28 西风蛰龙蛇

29 金蛇舕舚燔鸡树

30 从蛇作土一千载

31 在龙蛇影外

32 北方寒龟被蛇缚

33 负弩绕文蛇

34 思量点画龙蛇出

35 笀茫世事正蛇龙

36 壶中龟遣蛇

37 沁水龙蛇走

38 屼空弓影酒中蛇

39 阵变龙蛇活

40 蛇枯老媪啼泪痕

41 石帐龙蛇拱

42 修蛇横洞庭

43 屈曲虫蛇蟠

44 鸾凰终校胜蛇虫

45 花鬘斗薮龙蛇动

46 龟蛇逆往火龙来

47 云烟蟒蛇气

48 剑拔青鳞蛇尾活

49 龙蛰蛇蟠却待伸

50 龙蛇满旌棨

委蛇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皮,素丝五缄。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周·《诗经·召南·羔羊》)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春秋·介子推《龙蛇之歌》)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博。(春秋·老子:《老子》)

我象蝉壳、蛇蜕一样,似是而非。(战国·庄周:《庄子·杂篇·寓言》)

腾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尧之时,水逆行,汜滥于中国,蛇龙居之。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战国·孟柯:《孟子·滕文公》)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战国·韩非:《韩非子·难势》)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战国·屈原:《招魂》)

无誊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也。(战国·庄周:《庄子·外篇·山木》)

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龙有毒,蛇有螫,故蝮有利牙,龙有逆鳞。(东汉·王充:《言毒篇》)

夫腾蛇游雾而动,应龙乘云而举,猨得木而捷,鱼得水而骛。(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贤者得位,犹龙得水,腾蛇游雾也。(汉·桓宽:《盐铁论·刺复》)

灵蛇衔珠以酬德,慈乌反哺以报亲。(汉·萧衍:《孝恩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三国·曹操:《龟虽寿》)

蠢蠢万生,咸以类长。惟蛇之君,是谓巨蟒。小则数寻,大或百丈。(晋郭璞:《蟒蛇赞》)

腾蛇无足而电鹜,鳖无耳而善闻,蚓无口而扬声。(东晋·葛洪:《抱补子·博喻》)

玄云为龙兴,非虺(小蛇)蜓所能招也。(东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叔敖朝出,容悴还家。母氏顾访,知埋怪蛇。尔有阴德,阳报将加。终为楚相,卒有荣华。(南朝·庾信:《孙叔敖逢蛇赞》)

龙蛇有飞腾之质,故能乘云伏雾;贤才有政理之德,故能践势处位。(北齐·刘昼:《刘子·均任》)

蛇衔之珠,百代之传壁,以之弹鹞,则不如泥丸之劲也。(北齐·刘昼:《刘子·适才》)

腾蛇附于春雾,以希霄霄之游。(北齐·刘昼:《刘子·托附》)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唐·李白:《蜀道难》)

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草书歌行》)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烦君更枉骚人句,白凤灵蛇满袖中。(唐·罗隐:《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

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吞彩凤。(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巴蛇千种毒,其最褰鼻蛇。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汉帝斩蛇剑,晋氏烧上天,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战龙沧海外,平地血浮船。(唐·元稹:《巴蛇三首》)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唐·陆龟蒙:《别离》)

严霜冻大泽,僵龙不如蛇。(唐陆龟蒙:《杂讽九首》)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唐·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青蛇坼生面,不刺山阿地。(唐·元稹:《野节鞭》)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唐·白居易:《问友》)

鬼转雷车响,蛇腾电策光。(唐自居易:《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唐·郭震:《古剑篇》)

蛇毒有形,药毒毒有名。人毒毒在心,对面如弟兄。(唐·卢仝:《掩关铭》)

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唐·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唐·鲁牧:《怀素上人草书歌》)

忽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雳龙蛇活。(唐·吴融:《赠 光上人草书歌》)

笔下龙蛇似有神,天池雷雨变逡巡。(唐·陆希声:《寄 光上人》)

落笔龙蛇满坏墙。(唐·温庭筠)

大篆龙蛇随笔札。(唐·曹唐:《游仙诗》)

嘉佑辛丑岁,郡侯得召伯。是时夏六月,云日红翕赫。殿北古龙堂,窗户久不辟。俄然灵蛇见,宛转真象侧。鳞甲锦锈文,灿烂辉五色。视之颇驯扰,狎之不惊惕。郡侯率群僚,朋来拥剑戟。迟留夜未午,风雨满天黑。迅雷瞥四起,狂雷随一击。须臾风雨收,形影谁能觅。斯盖龙之灵,变化固难测。方知至神物,其来表有德。(宋·黄希旦:《灵蛇》)

电光时掣紫金蛇。(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

青山忽作龙蛇盘。(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

西观五丈原,郁曲如长蛇。(宋·苏轼:《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南直斜谷,而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床下龟寒且耐支,杯中蛇气未应衰。(宋·苏轼:《次韵钱舍人病起》)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

……我观大瀛海,巨浸与无永。九洲居其间,无异蛇盘镜。(宋·苏轼:《凿空阁》)

二物穴我居,岁月亦己老。一朝双擒获,蜿蜒出幽草。安行免啮,敢望吐珠报?巳月不杀蛇,昔贤有遗告。(宋·张来:《放二蛇》)

似闻药病已投机,牛斗蛇妖顿觉非。( 宋·陈师道:《和黄预病起》)

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余思入棋枰。(宋·陆游:《小轩》)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宋·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风,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宋·张呜善:《双调水仙子·讥时》)

龙有蛇之一鳞,不害其为灵;玉有石之一脉,不害其为宝。(宋·许棐:《樵谈》)

弯环怒偃垂龙骨,峻峭横拖巨蟒皮。(元·马致远:《张玉 草书》)

八年风雨归残碣,越代龙蛇守故湫。(明·赵炯然:《舟过涂山谒夏后庙有述》)

茸蔓藏蛇,梧桐哕凤。(清·郑板桥:《诗四言》)

枯藤盘拏蛇走壁,怪石崚嶒鬼峡路。(清·郑板桥:《送友人焦山读书》)

世浊无凤鳞,运否纵蛇蝮。(清·郑板桥:《易水》)

有何烧炼丹磨研,有何解脱尸蛇蝉。(清·郑板桥:《宿光明殿赠娄真人》)

粤中有蛇,好与人比较长短,胜则啮人。不胜则自死。然必面令人见,不暗比也。山行见者,以伞具上冲,蛇不胜而死。

好向人间较短长,截冈要路出林塘,纵然身死犹遗直,不是偷从背后量。(清·郑板桥:《比蛇》)

蛇,恐怕是十二生肖中最有争议的动物了。它自古就拥有狡猾、恶毒、邪恶的坏名声。可是,从古至今,民间文化中却总是少不了蛇的影子。在许多民族中,它甚至受到人类的顶礼膜拜

民族文化--在人类的文化历史中,蛇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人类社会因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蛇习俗、蛇俗语

在与蛇有关的民风民俗中,有不准杀蛇的习惯禁忌,有训蛇弄蛇的娱乐技巧,有游蛇灯、赛蛇神的乡土习俗,有质料不同形状各异的蛇形玩具,无不体现了实际生活中人与蛇的息息相关。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又厌蛇、畏蛇、捕蛇、屠蛇、食蛇。在许多有关蛇的寓言、传说中,蛇常常阴险狡猾、狠毒可怖的代名词。

  蛇蜕皮又称"蛇脱壳",是旧时汉族民间信奉的凶兆之一,流布于贵州都匀、安顺、贵阳等地。俗信看见蛇脱皮是一种凶兆,也就是民谚所云"见到蛇脱皮,不死也脱皮,"逢春季尤甚。

  祭蛇树亦称"祭蛇神"。旧时德昂族祭祀风俗,流行于云南保山潞江坝地区。该民族认为蛇神能保佑耕畜,故每年举行一次祭祀活动,时在夏历十二月二十日。人们通常在村寨周围选择一株较大的树作为祭神之处,称为"蛇树"。"蛇树"四周砌以围墙,路人须绕行不得靠近,并严禁砍伐。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老妈妈,砍了蛇树上的一根树枝拿回家烧火,到夜里,蛇神找上门来,扭歪了她的脖子。从此,谁也不敢走近"蛇树",不敢砍伐,并形成了祭蛇树的风俗。祭祀时,全寨不干农活,人们沐浴后,集体举行素祭。参加祭祀者要身净衣洁,各自带点粉丝、豆腐、青菜之类,并带牛笼头一副、长刀一把,挂在蛇树上,佛爷念经,众人跪拜,祈求蛇神保佑全寨清吉平安、六畜兴旺。

  蛇盘盘亦称"蛇婆婆",汉族民间传统食品,面食的一种,流行于山西、陕西等地。用发酵的面粉盘成蛇状,头部安两粒高粱当眼睛,口含一枚铜钱,上笼蒸熟。铜钱为财,蛇身为绳,取发财致富之意。

与蛇有关的俗语

  蛇有蛇路,鼠有鼠路——比喻各有打算,各有各的门路。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得无厌。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比喻一次受挫,长期心有余悸。

  打蛇打七寸(一说打蛇打三寸)——即打击蛇的要害部位,比喻攻击敌人要击其弱点、要害。

求知道这些了

  1592到1597是明朝,顺便补充点历史知识

  1592年,日本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侵朝战争,意在中国。朝鲜方面溃不成军,国王逃到中国,宫殿被焚毁,老百姓被杀上百万,被割去耳朵羞辱的不计其数,粮食也被抢光。中国出兵驰援,经过血腥厮杀,日本最后退军。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中日朝三国的史书都不尽相同。

  日本:中日在朝鲜战场僵持,丰臣秀吉死,日军已无斗志,主动撤退;

  朝鲜:中国大败日本,最后朝鲜启用老将李舜臣联合明军,给日本致命一击,日本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明军连连失利,损失惨重,但是由于日本丰臣秀吉死,主动撤退料理后事。

  当然,这些历史记载都是有一定政治背景的,不足全信,何况记录分歧。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为什么战后日本会闭关锁国200余年?为什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声称报仇?为什么朝鲜在明亡后仍然对明朝忠心耿耿,甚至为神宗设立“大报坛”?想清楚后答案应该不言自明了。

  作者:禹兮禹兮 回复日期:2004-8-20 22:24:52

  德川幕府锁国和侵朝战争无关,纯粹是因为乌龟打算发展国内经济,就算乌龟在侵朝战争结束前就取代猴子当上了征夷大将军,乌龟一样会搞锁国,而不是像猴子那样野心勃勃发动侵朝战争。

  PS,明史是清人所修,自然在壬辰战争上妄加指摘,记得甲午战争的时候还有人把壬辰战争拿来对比甲午战争,说我大清如何如何鹰扬虎烈,说前明如何昏庸无能云云,实在是啼笑皆非。

  作者:禹兮禹兮 回复日期:2004-8-20 22:31:12

  上次看一个帖子,说康熙在雅克萨打败几百个毛子探险家是清代一大武功,抵挡了毛子几百年云云,这样看来万历三大征实在该算宇宙无敌超级武功了,HOHOHO

  作者:浪漫假日 回复日期:2004-8-20 22:33:29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这样写的: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和楼上所说相差无几。

  作者:南蛮 回复日期:2004-8-20 22:46:30

  以下根据韩国历史改编的壬辰战史:

  走遍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在一些青松满坡、金达莱花盛开的山岗上,你常会发现一座庙宇,里面供奉着一位忠武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在1592年朝鲜卫国战争中,李舜臣功勋卓著,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白山两麓、汉江畔的朝鲜人民,世世代代传颂着他的英名。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中叶,日本处于封建割据的“战国时代”。各大名(即诸侯)之间不断发动内战,岛国的经济、文化也停滞不前。1542年,葡萄牙人平托首次在日本登陆,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也接踵而来。他们的文化和技术对日本内战中的武士阶层发生了影响。十六世纪后期,本州中部封建主织田信长崛起。他在部将丰臣秀吉 (中国史书中称“平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辅佐下,用西洋枪炮武装了一只精锐部队,历时30年,扫平诸侯,统一了大半日本领土。

  1582年,织田被刺身死。丰臣秀吉继承他的统一政策,征服了日本西南部地区。日本统一后,丰臣秀吉侵略野心更加膨胀,他部下的武士们叫嚣:把琉球、吕宋、台湾、朝鲜都变成日本属国,然后利用朝鲜做跳板,侵略富庶的中国大陆。其后三个半世纪,这一口号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传统国策。

  中国明朝自成祖以来,沿海一带和日本贸易通商频繁。明英宗后,中国国力渐衰,海防空虚。日本浪人、武士、走私贩不断掠夺袭扰中国沿海,东南沿海人民痛恨地斥之"倭寇"。日本经济落后,掠夺走私利润丰厚,"倭寇"越来越猖獗。明朝政府和日本海盗进行了长期斗争,给他们以多次歼灭性打击,涌现了戚继光、俞大遒、谭纶等优秀民族将领。明世宗断绝对日贸易,然而始终不曾剿绝海盗,他们利用轻帆船出没我国东南沿海,对沿海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这帮海盗正是丰臣秀吉侵略的急先锋。

  1591年,丰臣秀吉命令沿海诸藩国打造兵舰数百艘,储备三年军粮,委任其侄丰臣秀次为关白(相当我国丞相),镇守国内。丰臣自封“太阁”,总揽军政。1592年 (明万历二十年,即壬辰年),秀吉组成九路远征大军,封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官,命九鬼嘉隆指挥水军, 率陆军20万人、水军9000人、战舰700余艘,于1592年4 月杀气腾腾地渡过朝鲜海峡,在朝鲜半岛釜山、庆州一线登陆 。

  当时朝鲜的李氏王朝非常虚弱。宫廷政变迭起,朋党冲突不断。王朝以征税代替服兵役,朝鲜军队只有纸面上的数字,边防要塞和海防设施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丰臣秀吉威胁李氏王朝:借道朝鲜,攻打中国。遭到朝鲜政府断然拒绝:“中朝待我,同内朝。赴告必先,患难相救,……夫党偏颇反侧之谓,岂舍君父而投邻国乎,日本武士见威胁失效,挥动军队大举进犯。壬辰年 (朝鲜历宣祖二十五年)朝鲜卫国战争爆发了。

  朝鲜政府的国防大厦早已被蝼蚁蛀空,日寇一击之下,顿时倾覆。不出三个月,京都汉城、开城、平壤相继沦陷。朝鲜国王李松逃到鸭绿江边的义州,接连派遣使者向中国政府告急。1592年8月,明朝神宗朱翊钧任命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赴朝增援。祖承训率3000士兵东渡鸭绿江。他轻敌冒进,远程奔袭平壤。中日军队大战平壤城门外,祖承训兵力太少, 寡不敌众,全军战败。这次失败使明政府分裂成主战与主和两派。主战派认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必须发重兵逐退日寇;主和派畏敌如虎,主张放弃朝鲜,退守鸭绿江边。最后神宗在两家间折衷:按主战派建议,命宋应昌经略防倭军务,命大将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任防海御倭总兵官,驰援朝鲜;另一方面又派沈惟敬以游击将军名义,和丰臣秀吉暗中往来议和。

  日寇的烧杀*掠,激起朝鲜人民愤怒反抗。庆尚道、全罗道(朝鲜“道”相当于我国的省一级)是朝鲜南部的入侵要冲,受日寇荼毒最深,首先发起义兵。日军在庆尚道刚登陆,就有自称“红衣将军”的儒生郭再佑率众抵抗。“不久,金沔、郑仁弘、孙甲仁等志士也组织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全罗道,义兵高敬命、柳彭老部队积极作战。随着日寇北犯,忠清道、京畿道的义兵也纷纷而起,倭寇陷入人民抵抗运动的燎原烈火中。

  在朝鲜民族抗战中,涌现出最杰出的海军将领李舜臣。李舜臣战无不胜的舰队屡次给日本水师以毁灭性的重创。在卫国战争期间,一说李舜臣来了,日本水兵就吓得发抖。

  李舜臣,字汝谐,京畿道开丰人,生于1545年。他自幼熟读兵书,深通稻略,颇有志向。1576年,他参加咸镜道武举考试上榜及第,后任全罗道井邑县县监。在反击女真人的战争中,他为朝廷立了功。壬辰战争爆发前,他已被提升为全罗道左水使指挥全道水军。李舜臣根据日本水师己广泛使用火枪和小口径火炮的现状,精心设计了龟甲船加以对付。

  龟船是原始的装甲炮舰。长十余丈,宽丈余,干舷低。甲板上有坚固外壳,木壳上复有鳞状铁叶,因酷似龟背而得其名。龟船上刻龙头,船首有几个炮眼,两舷有一些枪眼和炮眼,每边10支划桨,在近海作战机动灵活,火力很强。李舜臣刻苦操演水军,激励将士爱国杀敌。日军入侵朝鲜后,他立誓:“愿以一死为期,直捣虎穴,扫尽妖氛,雪国耻之万一”。

  日本陆军登陆后,海军舰队在朝鲜南方水域寻找朝鲜舰队决战。当时,朝鲜海军庆尚道左水使朴弘、右水使元均辖有战舰70余艘,并且占据了沿海险要地形。可他们贪生怕死,把火枪投到海里,放弃战舰当了可耻的逃兵。只有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率领他的舰队主动出击了。

  1592年5月4日,李舜臣集结了大型板屋船24艘、小型挟船15艘、鲍作船46艘,编好队形后驶出全罗南道丽水港。日本水师闻讯后,派藤高虎尚率50余艘战舰前来迎战, 李舜臣埋伏在庆尚南道巨济岛以东玉浦港外海。5月17日,几艘朝鲜军舰将港内日舰引诱出来。朝鲜伏击舰队立刻发动进攻。朝军大量施放火箭,将日舰烧得烟火腾腾。龟船也逼近 敌舰,用火炮和火枪扫射日舰甲板上的水兵。日军伤亡惨重,舰船被焚达26艘。

  李舜臣乘胜追击,在合浦、赤珍浦海面继续给丰臣秀吉水军以歼灭性打击。激战进行到5月9日才告暂停,一共击沉日舰44艘。朝鲜军舰没有损失,水军伤亡很轻。朝鲜水师大获全胜。除士兵作战勇敢、将领调度有方外,龟船参战作用很大。当时朝军仅有3艘龟船,它们竟成了海战的主力,其作用好比雷班托海战里西班牙中型炮船。日本海军遭到新武器的突然袭击,弓箭、枪弹对龟船毫无伤害,引起日军极大恐慌,一些日军小船直接就被龟船撞沉。

  5月29日,李舜臣率26艘战舰从全罗道左水营出动,向日本水师发起第二次冲击。在泗川海面遇到12艘日军巨型楼船,李舜臣重施诱敌战术,先佯装撤退,然后乘涨潮冲入船埠。龟船当先闯入敌锚地,箭炮齐发,遇到小船千脆撞沉它。在激烈战斗中,李舜臣左臂受伤,枪弹入肉二寸。但他岿然不动,继续指挥,使全军振奋,勇猛杀敌。

  泗川战斗刚结束,李舜臣的舰队于6月2日又冲入唐浦,将船埠内日舰大部击沉。第三天,朝鲜水师不顾疲劳,在固城郡召所江口海面又诱出26艘敌舰,除一艘外全部予以歼灭。6月7日,朝鲜舰队在沿海搜索中又在栗浦海面击沉7艘敌舰。这样,李舜臣的第二次攻击战果赫赫,共击沉大小日舰72艘,毙敌兵数千名。

  玉甫海战后,朝鲜水军进行休整,补充了一些龟船,并进一步操演战术。早在战前,李舜臣就注意了解日军海战战术,发现日本水军的特点是指挥松懈,作战时蜂拥而上,全无 章法。水军将领完全按照陆战打法,没有整齐的队形,只用疏散的单船进攻。通过几次实际战斗,他进一步抓住了日军的弱点。看到祖国被侵略者蹂躏,人民遭敌寇惨杀,李舜臣和水军将士怒火万丈,决心给日军巨济岛附近的主力舰队毁灭性打击。

  1592年7月6日,由全罗左右道舰队和庆尚右道舰队成了朝鲜联合舰队。在李舜臣率领下前出到唐浦附近水域。7日清晨,朝军在乃梁附近发现日本舰队。李舜臣派五、六艘板屋船 (一种大型战舰)前往诱敌,日军不知是计,在日本水师将领胁圾安治率领下一窝蜂杀将出来,追击朝鲜舰。朝鲜诱敌舰船且战且退,终于退到闲山岛附近海域。

  闲山岛是朝鲜本土固城和巨济岛之间一个很荒凉的小岛。针对日本水师依岸近水作战、易于逃跑登陆的特点,李舜臣特地在宽阔深水中设伏。日本追击舰队进入伏击海域后, 李立刻在旗舰上升起 “调转船头,成雁翅阵列”的信号。朝军从两翼包抄了敌舰。龟船一马当先,立即进攻,撞沉了敌前卫的几艘大舰。日军方知中计,开始逃跑。朝鲜船只勇闯敌阵,用火箭和大炮猛射日舰。龟船的战斗力最强,即便是日军的安宅船 (近似战列舰)和关船 (近似巡洋舰)上的猛烈炮火,拿它的铁甲也无可奈何。日舰被近距离放的火箭烧得大火熊熊,纷纷沉没,共有35艘安宅船、17艘关船和7艘小船被毁,几乎是全军覆没。

  接着,李舜臣的舰队又向以安骨浦为基地的日本后续舰队发动猛攻,激战一直到7月13日才终止,朝军又击沉40余艘日舰。在闲山海战中,胁坂的部将真锅左马允面对沉船残兵,无地自容,以日本武士的成仁传统,剖腹自杀,和舰队同归于尽。

  闲山岛海战后,日本失去了朝鲜海峡制海权。在以后和李舜臣的几次海战中,又屡战屡败,元气大挫,最后完全不敢和李舜臣交战。李舜臣则连连出击,进攻日军重兵防守的釜山报捷。通过朝鲜海峡的日本运兵船和补给船无不战战兢兢。日军陆上攻势由于缺少兵员和补给,在占领平壤后也失去了势头,龟缩在少数城镇和交通要道上,朝鲜义军风起云涌,朝廷的正规军也恢复了战斗力,侵朝日寇陷入背腹受敌的困境。

  1593年1月,明朝大将李如松和其弟副将李如柏、李如梅,点起46,000大军,誓师渡过鸭绿江,进击日寇。1月6日,李如松大军抵平壤。日将小西行长率部于当夜袭击明军,被李如松击退。次日,明军大举围攻平壤城。李如松攻平壤七星门、普通门,朝鲜将领金应瑞攻南门,故意放东门不打。明朝副将祖承训在东门外设伏。李如松身先士卒,亲自督战,激战中他的坐骑被炮火击毙。他毫无畏惧,大声疾呼,和将士们一起冲击。中朝军队奋勇杀敌,以一当百,胜利攻克平壤,歼敌1200余人。

  日酋小西行长连夜败走大同江,又遭到明朝参将查大受部队1200人的沿路伏击,360名日寇被斩杀。李如柏部队在追击战中收复开城。中朝部队军威大振,乘胜连克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近逼王京汉城。日军败走龙山。

  由于明朝军队连战皆捷,李如松产生了轻敌思想。他率领少数骑兵部队冒险长驱疾进,在碧蹄馆地区遭到优势日军伏击。全军战败,退至开城。李如松虽遭挫折,毫不气馁。 他探听到日将丰臣秀嘉在龙山囤积几十万担粮食,准备和明 军长期对抗。于是他命令猛将查大受组织敢死队奔袭龙山。查大受袭击成功,将全部日军粮草焚为一炬。日寇三军震骇,被迫放弃汉城。4月18日,朝中军队收复了王京。在中朝军队和义军游击队声势浩大的打击下,日寇退缩沿海釜山一线,进行背水顽抗。

  在大好形势面前,朝、中统治集团的主和派又开始钻出来活动。朝鲜国王害怕人民武装强大,威胁自己统治。明朝廷中以兵部尚书石星和侯庆远等人为首的主和派也四处活动。丰臣秀吉派遣小西飞特使随沈惟敬到北京谈判。李如松留下副将刘挺和5,000兵马防卫朝鲜要地,自率大军于12月班师。他被明朝加封为太子大保。李舜臣由于闲山岛海战等大功,被朝鲜国王封为二品正宪大大,全罗、庆尚、忠清道水军统制使。朝鲜专为他第一次设立三道水军统制使的头衔。李舜臣受任后着手整顿水军。他在闲山岛设立大本营,赶制枪炮龟船,准备在未来的战争中克敌制胜。交战双方进入了一段历时四年的和谈交涉时期。

  丰臣秀吉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要想从釜山的滩头阵地上重新反攻,必须确保朝鲜海峡的制海权,这样才能把兵员粮食运到前线,而李舜臣的朝鲜水师控制了海峡,不除掉他战争便大不赢。狡诈的丰臣秀吉施用反间计,利用封建国王对大功臣固有的不信任来除掉李舜臣。

  1597年初,潜入朝鲜朝廷内部的一名日本间谍接到命令,要他离间国王和李舜臣。这名对马岛出身的双重间谍大肆活动,在朝野上下散布:日本将领家藤清正在李舜臣防区的岛屿上呆了七天,李舜臣竟不予逮捕;李舜臣阴谋要夺王位了……谣言传到朝鲜国王耳中,他本来就担心李舜臣功劳太大威胁自己。海军将领元均一伙也妒忌李舜臣。乘机大进谗言,对李舜臣横加诬蔑。于是,朝鲜国王下令逮捕李舜臣,以“放走敌将”罪名将他投入大牢,并且准备判处他死刑。只是许多大臣死保李舜臣,才免除了他的死刑。最后,朝廷免除了李舜臣一切职务,贬为普通士兵,下放到爱国将领权栗的部队里白衣从军。李舜臣虽然被罢官当兵,依然保持气节。他继续读兵书,习武艺,深深忧虑着祖国命运。他过去的部下和老百姓经常来看他,每每为李舜臣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动。

  丰臣秀吉的阴谋实现了,他一听到李舜臣去职下野的消息,就中断了谈判,表示拒绝接受明朝所封“日本王”职位。1597年3月,丰臣秀吉派遣小西行长、家藤清正统帅14万日军、万余水军、兵船数百艘,再次大举进犯朝鲜。

  李舜臣去职后,海将元均被重用,受封全罗道左水使兼三道水军统制使。元均是个昏庸无能的小人,只顾寻乐,将李舜臣苦心经营的朝鲜海军败坏到无法作战的地步。

  1597年8月,在那个间谍密谋配合下,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七川岛锚地的朝鲜舰队。朝鲜水师猝不及防,遭到惨败。9月,日本水师乘虚袭占闲山岛。曾经使日军闻风而逃的朝鲜水师一败再败,大部分舰船损失了,全军濒临崩溃。日本陆军前锋逼近王京,李氏朝廷再次岌岌可危。

  国家存亡危在旦夕,朝鲜朝野人士大声疾呼:“重新启用李舜臣!”国王迫于危局,在1597年8月再度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当时,他己经五十二岁了,全军全国都欢呼他重担大任。李舜臣受命于民族危亡之际,仍然雄心不已,可借当年他手中的威武舰队只剩12艘军舰了。

  朝鲜国王见海军已不复存在,竟然下令让李舜臣登陆作战。针对国王的愚见,他上奏道,“自壬辰至今五、六年间,贼不敢直突于两湖者,以舟师桅其路也。今臣尚有战船十二,出死力拒战,则犹可为也……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不敢侮我矣。"他驳斥了让海军上陆的观点,不顾高龄毅然率这小舰队出征。

  李舜臣的战斗作风和许多著名海军将领一样,一贯主张果敢地攻击。1597年8月28日,他的12艘军舰投入了兰浦海战和鸣梁海战,重创了骄奢的日本水师。仅在鸣梁海战中,李舜臣就以寡制众,杀敌4,000余人,击沉敌船30多艘。大振了朝鲜军威,重新夺回全罗南道制海权。1598年2月,李舜臣移师古今岛,在那里建立了坚固的海军基地。曾经打过败仗的朝鲜舰队,一旦由李舜臣指挥,有如出海蛟龙,日军难以抵挡。同时,中国陆海军作为朝鲜的盟军,再次出现在朝鲜战场上。

  早在1597年春,应朝鲜政府请求,明朝政府就着手准备抗倭军务。明神宗任命前都督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命兵部待郎邢芥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事宜。1597年底,麻贵、刘铤、董一元、陈嶙率领中国水路大军,分四路入朝作战。

  麻贵是山西名将,勇智过人,在对日作战中连接取得胜利,麻贵部将解生在稷山战斗中杀死很多日寇;麻贵的参将彭友德一举攻克青山要塞。朝鲜将领李元翼指挥的部队转战忠清道,给日寇沉重打击。日军连连败退,小西行长被击退到朝鲜南部井邑,日将加藤清正败守庆州。在朝中军队的联合攻势面前,日军土崩瓦解。北犯行动被彻底粉碎,日本侵略者只能据守在南朝鲜沿海孤立据点里顽抗。他们还幻想象五年前一样,能站稳脚跟,卷土重来。

  朝中大军汲取了壬辰战争中“穷寇勿追“的深痛教训,决心把侵略者全部消灭。日军设在沿海的要塞经营多年,坚固异常,战况殊为惨烈。中朝部队强攻占领庆州后,明将李如松之弟李如梅攻克了战略要地蔚山。明将董一元连拔晋川、望晋、永春、昆明诸镇。加藤清正率残余日军死守岛山要塞,遭到明将茅国器敢死队的强攻,日军伤亡很大。日军残余部队所以能不顾死活地赖在朝鲜领土上,是因为他们还对中朝政府内的主和派存有希望,随着战斗深入,这种幻梦也破灭了。明臣邢芥揭发出沈惟敬是日本间谍,将他逮捕。投降派石星因通敌罪下狱。丰臣秀吉希望破灭后,感到前景一片暗淡。他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于1598年8月忧伤而死。

  反击日寇的陆战进行时,伟大的海战也开始了。明朝水军将领陈嶙指挥一支由13,000士兵数百艘战船组成的强大舰队进入朝鲜海域,配合李舜臣封锁了庆尚、全罗、忠清三道出海口。困守在顺天等据点内的残余日军丧失海上补给后,已成瓮中之鳖。

  1598年11月,朝中水师和日本海军之间的露梁海战爆发了。露梁海战是整个朝鲜六年壬辰卫国战争中最大最壮烈的海战,在世界海战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大海战。

  1598年11月17日,泗川港里布满了船帆。日本水兵紧张地搬运武器,上万名陆军也陆续登船。日将岛津义弘在旗舰上升起将旗,指挥500多艘兵舰出港,从海路援救小西行长。小西行长被朝中联军困在全罗南道顺天倭桥。日本舰队急急赶路,走到庆尚南道南海郡露梁(今朝鲜忠武以南)海面时,日本观测兵惊叫起来:“强大的朝中联合舰队把我们包围啦!”

  陈嶙部队是广东水师,极精熟水战。他的副将邓子龙、陈蚕也是明朝屈指可数的海军将领。李舜臣的精锐舰队早就准备好了,要全歼日寇舰队以报国民血恨。11月18日夜,日本舰队进入了朝中联合舰队伏击圈。联合舰队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占了压倒优势。

  朝中水师逼近日舰后,以猛烈炮火轰击敌舰。李舜臣亲乘旗舰插入岛津舰队中,往来冲杀,日军看到李舜臣旗号,吓得纷纷躲避。中国海军将领邓子龙指挥千余水兵,分乘3艘巨型战舰,也杀入敌阵。中国巨舰坚固、千舷高,官兵们利用优势,大量施射火箭。日舰中了火箭后起火燃烧,不断焚毁沉没。大火映红了夜海。

  邓子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军,在海战中如猛虎一样勇敢,他嫌远程射箭不过瘾,命令士兵搭靠日舰,他亲领300名壮士跳上敌舰进行肉搏战,杀得敌寇鬼哭狼嚎。许多日军被他砍入水中。大海上飞窜着流星般的火箭,大炮的火光象绚丽的节日焰火,朝中水师的喊杀声完全压倒了日本强盗的凶焰。经过一夜激战,岛津义弘损失了40多艘战船。他的水兵被联合舰队的勇敢和火力吓破了胆,无心再打下去。岛津下令突围撤退。

  11月19日,东方发亮。日本舰队勉强突出包围逃走。朝中舰队紧紧跟随,不久就追上日军舰队。日军困兽犹斗,更加激烈的海战重新展开。邓子龙舰冲入敌舰群里混战,晨雾很大,双方敌友难辨。一艘友军战船误将火箭射入邓子龙船上,另一些引火物也点燃了他的座舰。一刹那,海战中最无畏的一艘中国军舰燃烧起来了。日舰认出了邓子龙的旗帜,马上用多艘船将他包围起来攻打。在激战中,老将邓子龙壮烈牺牲。

  李舜臣看到邓子龙旗舰起火被围,立刻赶来增援。不幸,一颗流弹击中他的左胸,血如泉涌,他倒在甲板上。部将围拢来救护他,他挣扎着说:“战斗正紧,不要管我,你们要继续奋战。”不久,李舜臣就合上了双眼。中朝将士的鲜血在反侵略战争中流到了一起。

  朝鲜海军怒火燃烧,全军誓为李舜臣报仇。他们勇猛地投入战斗,把日军杀得尸相枕藉。正当日军垂死挣扎时,明副将陈蚕、游击将军季金率领支援舰队赶到战场。这批中国生力军气势如虹,将日本军舰团团包围。倭寇丧失斗志,一艘接一艘的兵舰被联军焚毁。到19日中午时,枪炮声渐渐稀少了。据统计,共有450艘日寇兵舰被焚毁和击沉。侥幸登岸的日军残兵败将也全部被中朝陆军歼灭。数以万计的日本士兵在伟大的露梁海战中丧命。日寇赖以发动侵略战争的全部海军力量在露梁海战中几乎被全歼。

  小西行长让露梁失败吓昏了头,他没有后援,困守孤城,战战竞竞。明将刘挺率敢死队攻入顺天城,陈嶙督水师从顺天湾进击,焚烧小西行长百余艘战船。日本海军将领石子曼派出增援舰队,也遇到陈嶙截击,大半被歼。

  残存的日寇撤退到海边的乙山要塞,妄图凭借乙山天险负隅顽抗。陈嶙率部队夜袭乙山,他们在危崖和岩洞间架设起大炮,猛轰日本守军,明军将士翻山越涧,斩关夺险,攻取乙山,消灭了日军残部。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输光了全部侵略战争的血本,狼狈滚回日本岛。

  历时六年的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结束了。无论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上,日本侵略军都遭到彻底的失败。壬辰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统治集团数百年不敢入侵朝鲜。那一系列威武雄壮的海战,在朝、中海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历史证明谁妄想奴役一个民族,就必然遭到应有的惩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20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