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前第4周的巅峰期训练

马拉松赛前第4周的巅峰期训练,第1张

本周是距离东京马拉松(2019年3月3日)的倒数第4周,也就是俗称巅峰期 (Peak) 的阶段。 巅峰期的训练要点:维持强化期的专项强度,同时透过最大化里程提高耐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把里程拉高的同时,又能够维持质量。借此把基础体能转换为专项能力、进入最佳状况,在马拉松配速下,能跑得更长、并且更稳。

马拉松赛前第4周的巅峰周训练

我们为什么分享这篇文章? 每个人的体能都无法永远维持在最佳状态,有高峰就会有低潮。对于一个严肃跑者而言,运用巅峰期训练,是在赛前提高耐力、维持质量,有助将自己推向最佳状态的阶段。市民跑者Jay同时也是汉森马拉松训练法(Hansons Marathon Method)的实践者,他大方分享个人的巅峰期课表,为下一场全马赛事而努力的跑者们可依自身状况参考。

如果从上周日的半马调整赛 (21K@HMP) 来算,到本周六正好是一周。 我的课表是这样的:

强度训练:21 (半马) + 96 (力量) + 16 (配速) = 466K 强度训练比例:308%

个人习惯在赛前第4周进行巅峰周训练,本周的训练量会是整个周期最高、强度训练比例也是最大的;赛前第3周会采取强度维持但距离减量,最后两周就是单纯的赛前减量阶段了。 因为恢复的关系,常态课表的强度训练比例以10-20%为佳。例如每周跑100公里的跑者,跑在马拉松配速以下里程,每周只需10-20公里即可。 如单周强度比例超过20%对我来说就是突破性质的课表,必须注意两点: 1 强度很高:所以训练前充分暖身、训练后收操、训练中前后的营养补给都很重要,必要时需要搭配超补、吃能量胶。(该舍得就不要省,让身体最大化发挥能力也是训练之一,不然比赛是跑不出来的,你的消化系统也可能不习惯超补/吃胶) 2 恢复时间长: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恢复,下一周通常需要搭配适度减量(Roll back)建议每3-4周进行一次循环为佳。

总结

了解自己身体的循环,知道状态不会一直在巅峰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跑者建议3-4周可以安排一次突破课表,并且随后搭配减量周恢复。训练有素的跑者周期可以拉更长,例如Ryan Hall是 8 周减量一次。 如果对于全马新手的要求是「1周至少能跑1个马拉松的距离」,那对于进阶跑者的对应说法「巅峰期时,1周能以马拉松配速,跑1个马拉松的距离」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1周内能够分次跑足 42195K@MP,对我来说比赛八成没问题,就很有信心了。

再罗唆一遍:

42K@MP 虽然是目标,但同时要搭配强度训练比例原则。也就是说,如果跑量不够,例如单周只有100K,那1周跑到42K MP 就超过 40%, 势必得适度向下调整,例如MP配速总和30K即可。(白话翻译:跑量不够多,那你速度训练就不能太多)

再罗唆第二遍:

保持循环是很重要的,超负荷后要给身体时间进行超补偿,这样你才会进步!很多人会误以为进步是发生在训练(破坏)的当下,其实不然。更重要的是在后头发生的超补偿(修复)。 千万不要连续3周、4周不断跑突破课表,这样你的身体不会有机会吸收。也许你可以侥幸躲过这次,但就没有下次了。(白话翻译:没有天天过年的。你看,这下年过完了吧?)

巅峰期已经是马拉松训练的关门阶段,在此时所有的训练对我来说是「虽然累人,但都很有信心完成」。最后3、4周坦白说进步也有限,能守成保持到起跑线上,就已经超过一百分。 不要妄想在此时再有大幅进步,告诉自己:「我已经练完了!」

许立杰的巅峰长跑跑速

关于许立杰 没有受过一天田径训练,长大才发现自己很喜欢跑步;参加过两届波士顿马拉松,全马最佳成绩 2 小时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与同样追求全马梦想的伙伴一起努力着。 FB:Jay的跑步笔记

健美训练首先要作好热身。热身分两种,一种是全身性的,就是慢跑,跳绳之类的。还有一种是针对性的,在你练习哪个部位前作的。举下例子,如果你作卧推,热身就要先用轻些的重量作。第一组用可以作20次的重量作,然后加重一点作15次。接下来才能开始成组的正式训练。

呼吸也很重要。呼吸有两种,一是用力是吸气,一种是用力是呼气。小重量时哪种都可以。如果作大重量的深蹲用力时用呼气最好,有助于发力还有保持胸腹腔的稳定。

力量训练和营养一样重要。只练不吃达不到长肌肉块的目的。

休息在健美训练中也很重要。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肌肉是不会生长的。要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不能让肌肉太疲劳。

训练时的安全一定要注意,最好有同伴保护。这还有助于你发挥所有的力量举起负荷,不必担心举不起来杠铃会压住你。如果没人保护,你还能在试举一次时,因你有时心里没底,就不敢举了。这样就不能给肌肉以最大的刺激,不利于肌肉的生长。

训练时间也不能太长。有的人在健身房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组间休息时间过长,不利于连续刺激肌肉。

训练时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否则容易受伤。作深蹲时最好用腰带保护。

训练时如果感觉口渴时可以稍喝一点点水,润下嗓子就可以,喝多了有些人会感觉腹涨。

初学者要注意循序渐进,重量慢慢加。不要看别人举自己就想试举,一定要按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一般每组能举起8-12次的重量就可以,连作三组。

健美训练三要素

每个人参加健美训练后都希望能在最短时期内获得最满意的效果。 如何使这一愿望变成现实呢?一般来说,必须遵循下述三个基本原则, 才能不断进步,如愿以偿。

科学的训练方法

  不论你是初学者,还是中、高级水平的健美运动员,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和训练水平, 科学地安排训练,逐步调整和加大运动量。其中包括:采取什么样的分化训练方案;如何安排循环训练周期;每次训练课练哪几个部位;每个部位练几个动作;每个动作练几组;每组练几次;每组之间间歇多长时间;每星期练几次;等等。

  这些内容都必须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和训练目的进行恰当的安排。一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求胜心切,不根据实际水平无节制地增加训练动作、训练组数,延长训练时间,盲目加大训练强度,以致局部肌肉训练过度,阻碍了体力和肌肉块的增长。

  欲使全身肌肉得到均衡的发展,就必须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获得最合适的刺激强度,并分别加以训练(称为“分化训练”)。 对初学到训练三个月的人来说,每周应练三次(隔天练),采用三天三分化的练法。

  每次训练应包括全身各主要部位的肌肉,每个部位练一个动作,每个动作练1--3组,每组8 -12次,每组之间休息不超过1分钟每次训练课的练习动作应不同, 以使局部肌肉得到全面锻炼对中级水平者来说(训练六个月到一年以上),可进行每周四天双分化训练。每周练四次,练二天休息一天,即星期一二、四五训练,其它三天休息。

  星期一、四练胸、肩、肱三头肌、小腿肌和腹肌,星期二、五练腿肌、背肌、肱二头肌和前臂肌。每个部位练2-3个动作(不相同),每个动作练三组(不超过四组),每个部位几个动作相加的总组数为10-12组。每组练8-10次(暖身活动一般为12-15次,不计算在基本组数内) 对高级以上水平者来说(训练二年或二年以上), 可采用三天三分化或四天四分化训练法,即练三天休息一天,练四天休息一天的循环训练。

三天三分化:

第一天:胸、肩 、肱三头肌、腹。

第二天:背、肱二头、前臂。

第三天:大腿、小腿、腹

四天四分化:

第一天:胸、肱三头、腹

第二天:背、肱二头、前臂、小腿

第三天:股四头、股二头、前臂、小腿

第四天:肩、小腿

  每个部位练3-4个动作(不同动作),每个动作练3-4组(主要动作不超过5组),每个部位的总组数为12-14组,每组练6-8次(暖身活动为10-12次)。

合理的营养和饮食

  对健美运动员来说,合理的摄取营养和严格的饮食制度是增长肌肉块、保持健美体格不可或缺的条件。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问题在于如何补充这些营养素。对健美运动员来说,一般蛋白质的需要量约占1/3,碳水化合物约占2/3,脂肪的需要量很少。

  要使肌肉块不断增长,关键是掌握好蛋白质的日需量。蛋白质在体内需要2-4小时才能被消化吸收。如果摄入的蛋白质在体内存留8小时以上那么前4小时是陆续吸收的过程,后4小时就是排放过程。所以,蛋白质必须不断补充,而不能一次摄入过多。这就是健美训练每天要按时吃几餐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健美运动员来说,如果是大强度训练日,那么每公斤体重至少摄入2克蛋白质,轻量训练日则每公斤体重至少摄入1克蛋白质。蛋白质来自蛋白、鱼、牛肉、鸡肉等。一般肉类含脂肪达60%。鱼含脂肪很少,只占6%,含蛋白质却高达68%,蛋白含蛋白质88%。实际上,提供给肌肉的纯蛋白质,鸡肉只有6%,蛋白为9%。蛋白质有互补作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蛋白质,发挥其效用,最好是把蛋白质食物混合起来吃。

  健美训练或参加比赛还需要摄取大量碳水化合物,以提供热能。若进食蛋白质后马上进行训练,会感到提不起劲,因为蛋白质转化为能量很慢,且不经济,必需用碳水化合物来保证能量供应。训练中消耗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要及时补充。如果蛋白质吃多了, 就要补充更多的矿物质。

  除饮食外还得根据需要吃一些营养品,以弥补食物营养的不足。营养品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为增长和修补肌肉所需的高蛋白粉和氨基酸;二是为提供热能和增强耐久力的碳水化合物粉或饮料;三是为补充食物供应不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注意,营养品只起补充作用,不能代替饮食营养。无论健美爱好者还是健美运动员,主要靠饮食营养,搞好一日三餐(或四餐),平衡膳食最重要。

适当的休息和恢复

  这是三要素中最主要的一个要素。因为肌肉经过足量刺激后,除补充营养外,必须得到充分休息,以消除疲劳,获得超量恢复,不断增粗长壮。一次训练之后,一般要有48个小时的休息。要使肌肉完全恢复,则需要72-100小时。实际上,锻炼后的肌肉比没有活动过的肌肉的恢复要快得多。

当训练中出现缺乏锻炼热情和耐久力、肌肉控制能力减退、关节或肌肉有持续的隐痛、失眠、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时,说明已出现“训练过度”。同时,训练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局部肌肉过度训练,否则会极大影响训练效果,并会使肌肉萎缩。一般每次训练课为75分钟,不超过90分钟。绝不允许在不增加训练组数的情况下延长训练时间,也不能无故增加训练动作和组数。

  总之,每次训练课后都应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如果训练课的强度大了,第二天一定要休息。必须感觉到身体恢复后再进行下次训练。在大重量训练周期中,须适当安排轻量训练来调整训练强度。

  优质训练法则是一种体现在运动密度上的练习方法,也叫质量法则。它是指在按规定组数与次数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减少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从而在保持运动量不变的前提下、相应提高负荷强度和练习效率。

  在正常的健美训练中,动作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是,上一组练习后肌肉产生的疲劳得到基本消除之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一般情况下、经过系统训练的高水平健美运动员组间间歇只需30~40秒钟。对大多数健美训练者来说,组间间歇则要根据练习时间的长短和负荷的大小来决定,肌肉工作时间越长或负重量越大,间歇时间就越长。此外,基本动作的组间间歇应比孤立动作的组间间歇时间稍长。在训练实践中,从20~30秒到2~3分钟的组间间歇时间均属正常范围。在特殊情况下或为了达到特别的“优质”训练效果,下一组练习也可安排在肌肉工作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时进行,此时后一刺激叠加于前组练习的恢复过程中、使训练的刺激痕迹更显著,从而达到优质法则所要追求的效应。为了保证优质法则运用得科学、安全、有效,通常用心率恢复情况来确定下组训练的开始、此心率为120—140次/分。

  优质训练法则的关键在间歇时间的变化上,适当的间歇时间或逐渐减少的组间间歇时间和训练密度的不断增大,可使局部肌肉在最短时间内集中足够的血液量使肌纤维达到发胀、坚实、饱满及发麻的饱和状态、从而达到提高肌肉质量、显现肌肉线条和改善体型的训练目的。组间间歇和动作间歇时间的长短是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但不同阶段不同目标的训练间歇应有所区别。在平时训练周期,一般组间采用45~60秒的间歇,大强度训练采用60~90秒的间歇。赛前训练周期,为了突出肌肉线条,若无组、次数的变更,则配合负荷强度的逐步减小,组间间歇逐渐缩短,这种练法即符合优质训练法则。练一个动作时,该法则要求组间间歇由30~45秒逐渐缩短至15~20秒。在一个训练周期中,随着计划的执行,组间间歇可遵循逐渐缩短的原则,并可以训练课为单元,如本课所有组间间歇均控制在30~45秒钟,另课组间间歇则在20~35秒钟内波动等。转换练习动作的间隔时间亦应服从该法则的时间变化规定,练同一部位肌群时,前一动作和后一个动作曲间隔时间可由120秒逐渐缩短至60—90秒转换训练部位时,动作间歇可由180秒缩短至90—120秒。但不论何种间歇,均应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夏季气温高间歇时间可稍长,冬季气温低时则相反。此外,小负荷训练间歇缩短幅度可大些,大负荷训练则相反。

  为了使优质训练法则的功用发挥到极致,除了严格训练程序、格守训练原则外,尚需辅之以其他相关因素,诸如配合节食、减少热量摄取等,以保证赛前减脂、突出肌肉线条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80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