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的白族简介 这些聚居于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民,在生活习俗和服饰等方面,一直保持着本民族鲜明的传统特点。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比较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三滴水”,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一直以来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点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所特有的风韵。剑川一带的年轻女子则又喜戴小帽或“鱼尾帽”。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有的还喜束护腿,显得十分匀称协调和俊俏美观。总之,各地白族的服饰虽呈现出某些地区性的差异,但色彩明快、映衬协调、挑绣精美、古雅端庄等,则又是共有的特征。白族服饰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所体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将其地域特点与白族服饰特色联系考察大致可寻出这样的变化趋势: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少数民族的共有服装特点是什么 1、傣族服饰: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傣族服饰中男子的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女子的服饰则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活力与性感。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并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她们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
2、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服饰多用青、蓝、白几种颜色。建国前,男子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年人多著长衫。近来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妇女服饰多种多样,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是目前保存布依族最古老服饰的地区,妇女着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边沿,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几何图案镶制。下穿百褶长裙,用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成。自制的织锦和蜡染是布依族服饰的主要特点。只有老年人为了庄重,才用赫红布作裙身,上面再接一段蜡染花布。每位妇女通常有十几套衣裙,多则几十套。节日里都习惯于穿6件上衣,9条裙子,系1条青色或蓝色绣花腰带,显得更加娇姿艳态。同时非常讲究头饰,婚前头盘发辫,戴绣花头巾;婚后须改用竹笋壳作“骨架”的专门饰样,名曰“更考”,意为成家人。镇宁、关岭地区,姑娘喜拢高髻,形如拱桥,发上插着长约尺许的银簪,配上短衣长裙和绣花布鞋。其他地区则多著短衣长裤,或在衣襟、哗口少裤脚镶上蜡染或刺绣花边。黔西南安龙、兴仁一带妇女喜用白布作头巾,系各色绣花围腰,朴实无华,典雅大方。同时还喜戴银、玉手镯、发簪和戒指、项圈,样式别具一格,颇有特色
3、白族服饰:白族女子穿浅色大襟上衣,外罩黑色或紫色丝绒大襟坎肩,下着镶花边长裤,系绣花围腰,腰带刺绣精美,脚穿翘头绣鞋。头上顶一块花帕,未婚女子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压在花帕上,饰彩色绒球,耳侧垂长线穗。已婚妇女将长辫藏在花帕里。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和珐琅饰品。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体现在男子的服饰上,男子的包头帕、上衣、裤子、绑腿等都喜用白色。其身着立领对襟衣,宽大中式长裤,鹿皮对襟坎肩,绣花肚兜,包头帕、打绑腿、穿剪口布鞋或草鞋,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纹样,这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白族女子善于绣染,其服饰上多有精美的刺绣、挑花、镶滚、扎染等手工艺。 白族服饰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有的以嫩**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
”白族“这个民族的穿衣、生活特点是什么? 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装。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色彩分明、线条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工艺考究又实用的绣花挎包。而在山区或与其他民族居住的白族男子,在白色对襟衣外面穿一件羊皮褂或腰系蓝色土布腰带。男子服饰现多已改变成汉族服装,只有在绕三灵、火把节等民族节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白族妇女服饰,虽各地有所差异,但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因此白族妇女不论老少,都爱穿白衬衣,着加工制作精细、鲜美的艳红色、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工精致,上面镶边处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白族妇女一身的服饰,不论老少,不仅显得十分协调,而且还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
白族男子服饰有什么?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定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白族服饰的族标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白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模式,而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白族服饰。其服饰艺术文化同样具有不能忽略的社会功能作用,即它对族人们的凝聚力,也就是它的“族标”作用。该凝聚力使白族人民得以生存、发展。费孝通先生说过:“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一个民族总是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它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并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这凝聚力,白族的先民也不能在这强族如林的条件下,走过那漫长的历程,并顽强地生存下来而成为现代的民族。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自治州。长期以来,形成了“民族小聚居,兄弟民族大杂居”的格局,其传统服饰看起来大同小异,实则不然,不论它们多么雷同,白族仍可从服饰上的特殊标记“族标”来识别其族属。白族女服饰主要以无或小领襟旁扣内衣及胯或及膝;年青者多以白、浅蓝、雅布色。随着年龄的偏高、色调逐渐加深;偏于蓝色、黑色等色调。外罩为灯芯绒领褂,年少者及腹;年长者稍长点。腰上系有绣花腰带,围腰重下摆和飘带,下着浅色扭裆宽脚裤,脚穿牛皮底的绣花鞋或绣花凉布鞋。包头多以挑花印染的方巾或色彩艳丽的毛巾制成。发辫盘于其上,年老者则夹于头后。成年者耳、手上多有饰物,胸前常挂银质三须、五须。而新娘服较为特别,头戴由上百个五颜六色的小绒球制成的帽子,身穿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的衣服,想必人是借用吉大利之意吧。白族男服饰:多为白色对襟上衣,钮扣大多九至十个,外罩是黑领褂或羊皮领褂,下身也是扭档宽管裤,脚穿剪子口的牛皮底鞋;头戴白色或浅蓝色的圆形大包头。不可忽视的是族标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不同的传统服饰上,而且在同一白族支系的内部其各支系的服饰也常常表现出很强的支系特点。由于当时的地理环境或社会经济的不同,在服饰的制作和使用上有所差异,各自传承至今。白族其传统服饰亦然。大理州鹤庆县的白族服装,女头戴大方帽,戏称“海军陆战队”,剑川未婚者头戴布满银泡钉的花鼓帽、鱼尾帽;大理洱海东岸白族戴双缨鱼尾帽、鼓钉帽。洱海渔民好戴瓜皮帽。穿层数较多的露脐的短上衣,层数愈多愈好看,也称“千层荷叶”;穿三层且内长外短的称“三叠水”,人们视之为俊美、富足的象征。白族的另一支系勒墨人身穿火草布长款上衣,头戴用圆珠子串连而成的帽饰,胸前佩戴玛瑙珠串,依串珠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贵贱……。但白族服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论怎样修饰却不能在围腰中心作任何装饰的,因为围腰正中这一块正盖在肚子上,其上不绣任何图案,其意为做人不能有“花花肠子”之心。是的,勤劳善良白族人民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了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使白族人民更加团结亲密,并能排除各种艰难困苦,使白族人民不断的向前发展。白族的祖先将会用各种手段和机会来达到这一目的,而每个成员都必须坚持穿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服饰,正是强化这种民族感情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传承下来的传统服饰正是白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的物化。这的确是一种民族群体意识的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表现。
白族人的着装特色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着装隆重,圆形民族帽
白族衣服的特点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的衣服最大为尊贵。男子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着对襟短褂,下着白色长裤。
白族的服饰历史悠久,在一千八百年前,白族人就织出了著名的“桐华布”。早在“南诏”、“大理”时期,白族服饰就已具触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大理有“文化古城,妙香佛国”之称。白族人热爱生活,有爱花、爱美的传统。“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大理白族视茶花为美的象征,在家里的房前屋后遍植茶花,在衣服上也要饰以茶花,在衣服色彩的选择上,也喜欢用白上衣配红坎肩,就象在春雪中绽放的山茶花一般。白族服饰,美观大方,朴实、健美,这样的服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民族特点的服装特点 人类“衣食住行”的四大要素中,“衣”放在首位,可其重要性。衣服又称“服饰”,因为人们穿衣,不仅是为了遮体的保暖,而且还有很重要的美化作用。 尔族的服饰当然也不例外。 尔族 尔族的服饰不仅花样较多,而且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 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尔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堪,其发展演变规律清楚,有些服饰款式与新疆出土衣物颇为相似,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文化的历史沉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审美接受范式,从中窥见民族服饰的传承性与地域性的习俗。解放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尔族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服和新潮服装已越来越受到 尔族群众,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喜爱。 尔族帽类及头饰种类很多,在 尔族服饰中最有特色 尔族男女都喜欢戴帽子,因为戴帽不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社交、探亲、访友以及节日聚会等场合均需佩带。 尔族的传统帽子主要有皮帽和花帽两大类。皮帽主要用于御寒,大多用羊皮制作,也有狐皮、狸皮、兔皮、旱獭皮、海獭皮、貂皮等。主要有以下几种:1、白吐马克(喀什白皮帽)主要由青年男子戴,形似深钵,羊皮制,绒毛在内,皮板在外,顶部有四个厚大的菱角,在下沿,有一圈白色或黑色毛边。2、阿图什吐马克帽面由黑色平绒或丝绒制成,形似钵形,较喀什吐马克浅,下沿的一圈毛边为旱獭或貂皮制成。3、赛尔皮切吐玛克形状同白皮帽,但布料用平绒或丝绒制成,沿边较细,而用貂皮或其它兽皮作成,此帽一般由中老年男性和宗教人士戴。4、欧热吐玛克该帽约高30公分,形状类梯形、柱形,分里外两层,以一般羊毛皮为里子,黑色羔皮作面,男女农民均戴,女帽主要由老年妇女戴。5、开木切特吐玛克沿边较宽,用海獭皮缝制,帽圈帽顶用黑色或咖啡色平绒、丝绒作面子,此帽子过去多为贵妇佩戴,随着时间推移多为老年人佩戴。6、库拉克恰是 尔族群众冬季常戴的皮帽,基本形状是圆形,两侧帽瓣较长,可以上下活动。库拉克恰的主要种类之一的羔皮库拉克恰,是较有特色的一种,用羔皮作成,色彩部分为黑色或灰色,它的两侧瓣不能翻下,只是一种装饰;喀力帕克(毡帽),内毡外布,等等。皮帽本来是冬天戴的,具有保暖和御寒作用。但是 尔族群众中有夏天戴皮帽的习俗,是因为它还具有保持头部皮肤湿润和防暑的作用。 尔花帽不仅选料精良,且工艺精堪,制作小花帽的 尔工匠,都有一套“绝活”。花帽的图案与纹样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花帽的样式、花纹与图案也与各地域环境的有关,各地的花帽,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喀什地区花帽样式繁多,尤以男花帽显著,那种以黑底白花纹为主,色彩对比强烈、格调典雅的“巴旦木”图案,按纹饰的线构成的,凌角突起而显出立体感,却把黑白色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和田、库车地区的花帽则以优质的丝绒面料,又配色彩各异的丝绒编织纹样,疏密有致的穿插,致使纹样透溢出独特韵味。有的花帽镶饰串珠、金银饰片,珠饰圆润光泽,巧妙地运用图案本身结构的因素,使花帽繁花似锦。还有的花帽顶部纹饰凸起,彩线编织细腻,彩球串缀闪亮夺目,是新娘的喜爱之物。吐鲁番地区的花帽则以色彩艳丽著称,那大红的花纹配上翠绿的花纹,宛如朵朵绚丽的奇葩。伊犁地区的花帽,不仅突出线纹的流动感,它的特色具有素雅、大方的优点,花帽造型扁浅圆巧,纹样简炼概括。1、巴旦姆花帽是用巴旦姆杏核>>
为什么说白族人的衣服好看好看体现在哪里 正所谓 一白遮百丑 一胖毁所有 。。。
大学生支教策划书(精选6篇)
转眼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告一段落了,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迎来新的工作目标,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策划书呢?写策划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支教策划书(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支教策划书1
一、活动目的:
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分配的不均等已成为严峻的事实。xx大学生联合会(以下简称xx学联)支教部作为学联的一个重要部门,以关注山村孩子成长,力争为农村基础教育贡献力量为目标。开设科目设计各个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找到兴趣所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诚挚地希望xx学联支教部可以继往开来,凝聚xx大学生的力量,决心为推动家乡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化而努力。
二、支教时间:
20xx年2月(具体教学时间根据学校而定)。
三、支教地点:
xx市xx学校
四、支教部成员构成:
由各高校关注社会关注教育关注家乡的有社会责任感、有一定支教经验和相关能力的xx籍大学生组成。目前现有成员25人,具体支教成员再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支教宣传招募,通过面试甄选出合适的新队员。
五、支教课程:
主要由文化课和特色课两部分组成。
(1)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
(2)特色课:包括手工、音乐、美术、户外拓展(主要是通过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定向越野、健美操、话剧、手语、生理卫生课等等。
六、活动方式:
(1)前两周协助有经验老师教学,以熟悉教学流程。
(2)每次讲课之前写好教案,获得老师许可后,再讲授注:根据学校需要和社团情况,时间可适当调整。
参加人员:文学社优秀社员若干名。
大学生支教策划书2一、 活动名称:
xx小学义务支教
二、活动主题:
奉献爱心,义务支教
三、活动 时间:
20xx年4月11日下午(星期五)
四、活动地点:
白牛小学
五、主办单位:
xx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目的:
走进社会,奉献爱心,弘扬无私精神
七、活动背景及意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我们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昨天,我们在教室里埋头苦读;今天,我们在大学里放逐梦想;明天,我们以满腔热血回报这里的一切。关注地区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扩大青年志愿者精神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青年志愿者的精神,让我们用行动来专递爱心,回报给我们温暖的社会。
用“团结、互助、友爱、拼搏”的精神,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的爱心,让自己在回报社会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我们的爱心洒遍世界每个角落,温暖每位受到爱心教育的孩子。树立青年志愿者在白牛小学良好的形象。
八、活动内容
1、做一些小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
2、与小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课余爱好;
九、注意事项
1、志愿者的要求;
(1)要有亲和力,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2)言行举止要文明
(3)不许交小学生玩手机
2、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及学生的安全
3、上课途中若有不良情况发生,志愿者当礼让为先
大学生支教策划书3一、活动主旨
“关注心灵成长,培养综合素质”是本次支教行动的核心主旨,对于童年心灵成长的关注,决定了活动的形式是“支教”,而非资助或其它。通过组织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学生到油郭小学支教,以关爱当地孩子的童年,改善当地教育缺乏的现状,并旨在通过此活动,引起当地乃至全国对于当地教育事业、孩子心灵成长的关注
二、活动背景
为弘扬学校优良学风,创建和谐大学生活并借鉴其他学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策划组织本次活动。
三、活动步骤
1、主动联系学校,通过学校老师得知学校教学基本情况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并做好记录。
2、支教志愿者的培训
3、确定支教志愿者名单及教案
4、教学内容:主要从地理,人文,安全等角度,向学生们进行讲解介绍,使他们认识自己的家乡,认识自己的祖国,进而认识这个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召开负责人会议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6、确立长期合作的共识,将双方的友谊延续下去。
四、活动预算
预计(人民币):
五、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文化素养,提高文化底蕴,保证教学质量及我校声誉,筛选合适的支教人员。
2.增加课外知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意保证课程的连续性,真正是支教活动产生更大成效。
3发现安排课程不符合客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4不打扰支教学校的正常上课秩序。
5要求每名支教人员文明礼貌热情开朗举止文雅着装整洁。
6注意饮食卫生、自身安全、支教学生的安全。
7在户外进行第二课堂教育时,注意当天天气并做好防护措施。
8.事先查明当地村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与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发生冲突。
9.注意团队行动,尽量避免单独行动,以保证各队员安全。
六、应急措施
火灾应急预案:
立即组织有效补救,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势蔓延。迅速组织学生从最靠近的安全通道疏散(不得组织学生扑救),及时拨打119电话。
用电安全预案;
遇有突发性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包括总电源)。遇有紧急情况立即用绝缘棒或非导电棒、棍击打,将触电人员与电源脱离(不得用手拉触电人员。)
对触电受伤人员视情形及时组织自救或他救,必要时拨打120急救中心求援。
及时向学校领导和镇有关领导报告,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食品卫生安全预案:
一旦发生三人以上同时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意外。
发生上述第二条款情况,即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共同研究对策。
调查事故原因,追究责任。
大学生支教策划书4一、活动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主要也体现在了城镇教育的差别上。教育要从小开始培育,因此中小学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将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所以我们利用寒假时间,到贵州毕节赫章县妈姑镇龙井小学支教。
二、活动主题
大手牵小手,用爱温暖小孩。
三、 活动目的
筹集各种旧衣物,书籍课本,学习用具等,给孩子们带去新的知识,帮助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对他们的未来生活有一定的引导和启发。
让大学生们的所学知识能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个理想。通过支教生活的体验,学会面对各种困境,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充分利用支援者在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力,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反映给社会,争取得到更多的社会上的关心和帮助。
四、活动地点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妈姑镇龙井小学
活动时间
xx年1月,为期一周
五、活动要求
支教志愿者要求。
志愿者必须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服从组织安排,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对孩子们能有耐心,能活跃课堂气氛,且最好有一些特长如演唱、美术等。
费用要求。
此次行动均为个人行为,因此费用需自理,包括往来车费,食宿费,保险费等(住宿在校长和老师家)。
物资筹集。
这次所去的龙井小学条件十分简陋,缺乏必要的各种学习设备,且孩子基本都是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学习用具、书籍和衣物。我们此行的另一重要事情就是为这里的孩子筹集一些旧衣物书籍文具,如能筹集到乒乓球桌、电脑等物更好。
六、教学活动内容
a、主要从地理文化方面为孩子们讲解,使他们能认识家乡,也意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美好。
历史故事:给孩子们讲解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故事等。
城市风采:给孩子们讲一些大城市的现状和大学的生活,将城市的美好一面展现给孩子。
励志故事:给孩子们讲一些出生贫苦最后成功的人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
b、英语体育音乐等方面,教给孩子们简单的英语发音知识,队员可以带领孩子们唱一些脍炙的励志歌曲。有体育特长的队员可以带孩子们踢足球打篮球等。
c、可以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趣味性的科学知识。
七、活动流程
撰写详细活动策划书,招募支教队员,并从中选拔。
筹集支教所带物资。
确定放假时间后,再最终确定支教队员汇合时间。
大学生支教策划书5一、 活动简介:
支教是我校每年必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之一。我们将那些经过层层选拔出的同学通过有关渠道送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一方面,让他们代表大学生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较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和思想;另一方面,也通过他们传达我校学生对贫困地区学生的爱心,并给他们带去外界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对我校学生而言,义务支教活动,既神圣又富有挑战性,是一次很好的磨练自己、提高自身修养与思想水平的机会。因此这次活动将会受到广大学生强烈支持。因为本次活动是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贫困地区去锻炼自己,所以在本次活动之前我们要充分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此次活动安全、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活动背景:
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城乡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占全省80%人口的农村教育发展缓慢,贫困山区教育发展落后。
三、活动流程:
1、 活动前的策划、分工、统筹安排工作
2、 活动前的宣传
3、 联系有关机构、组织、媒体、商家
4、 义务支教人员的选拔及确定
5、 支教人员的短期培训
6、 工作总结
四、过程概要:
(1)于12月17日前完成本次活动的策划和统筹安排工作,并与此同时进行有关人员的分工,确立各组的相关负责人。
(2)于12月7日进行为期20天的宣传工作(制作海报,校园广播),同时联系有关机构组织和媒体。
(3)于12月12日开始义务支教人员的选拔工作,具体准则见附表。
(4)于12月13日张贴海报公布义务支教人员名单。
(5)于12月15日进行义务支教人员的培训工作。
(6)于1月27日走进教育局指定地区开展为期一周的义务支教活动。
五、安全工作:
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人身安全、路途安全等。
六、负责方:院学生会生活部
(1)我校提供
(2)赞助单位提供
(3)学生自费
八、预算
生活费:
大学生支教策划书6活动背景:
在我国“科教兴国”的主题下,我国的初等教育虽有发展,但教育程度发展不平衡。所以在此进行农村支教,尽大学生所能,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初级教育的差距。在此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可行性:
1、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有能力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教育;
2、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小学生易于接受;
3、大学生的想法与小学生的想法比较接近;
活动意义: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校的声誉。在学生支教时,也可以加强学校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学校和农村之间的相互了解。教育过程中,使农村的学生开拓眼界,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也在更好的发现农村的人才,符合我国“科教兴国”的政策。
活动开展:
1、将部门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进行支教;
2、部门将在周末(时间根据学生与支教学生进行协调)将派出部分干事到周边农村进行支教,并在支教之余进行对老人的照顾;
3、部门干事在支教之时,也对支教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4、部门干事在支教之时,可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并对当地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5、部门干事在支教之前先与当地老师进行一定的沟通,方便了解支教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
6、在活动开展中,可以向支教学生发放一些材料(学习、时事资料),同时在村民聚集地方进行一定的演讲,同时也要听取村民的建议;
7、在以后的开会中,大家交流支教的心得,为以后更好、更全面地服务农村学生;
8、部门干事出发时注意时间,同时合理分配任务;
9、对支教学生在一段时间后进行考察,根据支教学生成绩以及意见对支教方式进行改进;
10、在活动开展好的情况下,多方面听取村民的意见,扩大活动的队伍;
活动中注意的细节:
1、在支教过程中,应有耐心,同时也要有责任心,对支教学生要有信心;
2、对支教学生发放的学习资料应符合支教学生所学内容,同时应根据支教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3、在演讲中,应放松大胆去进行演讲。演讲内容应通俗易懂,使村民和支教对象理解演讲内容;
4、向老师了解学生学生的时候应从学习成绩和生活习惯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支教学生的心理;
5、支教过程中应让支教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劳逸结合;
6、在对村民进行宣传中要减少发传单的形式,尽量用聊天或戏剧的形式,这样可以提高村民的兴趣;
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支教出发的时间应提前约定,尽量不要出现等人的现象;
2、接受任务时应说到做到,不允许出现拈轻怕重的现象,同时也不许抱怨;
3、在支教时应该避免一些对于支教学生的敏感问题;
4、在向村民宣传时,应注意宣传的内容,应积极向上,不许出现反对国家政策的内容;
5、在服务村民时应与村民进行协商,协商过程中,语气要平淡,禁止冲动。服务应主动,但要在村民的意愿下;
6、支教中应该有责任心,要坚持到底。
;大蒜原产意大利西里岛,2000年前由张骞自西域大宛国带来。
公元前5000年前,巴比伦国王嗜蒜如命,举国上下以食蒜为荣。公元4000年古埃及国王库夫,为造自己陵墓大金字塔,以防奴隶染上瘟疫,吃饭时必食蒜数枚。我国唐宋时官差信使出远门必带大蒜驱病消灾强身。
世界大蒜的消费量大增,仅美国年进口114万吨(1991年),我国已形成河北永年,山西平遥,山东嘉祥、苍山,江苏太仓、东台,上海嘉定,陕西歧山,四川成都及贵州毕节等出口基地。
臭豆腐原产地绍兴 长沙火宫殿的臭干子则是湖南小吃中名气最响的。臭干子其实就是油炸臭豆腐,因为它特有的味道,只能得到少数人的偏爱。 长沙坡子街的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祝融的庙宇(楚人有崇尚火的习俗),距今有四百年的历史。后几经战乱,几度修葺,最终成了贩夫走卒汇聚之地,经营起湖南各色小吃,有点像老北京的东安市场。随着岁月变迁,如今这里的一条街上,涵盖了湖南的各种菜式、小吃,成为长沙之行不可不到的去处。 火宫殿的臭干子选用上等黄豆做成豆腐,然后把豆腐浸入放有冬笋、香菇、曲酒、浏阳豆豉的卤水中浸透,表面会生出白毛,颜色变灰,初闻臭气扑鼻,用油锅慢慢炸,直到颜色变黑,表面膨胀以后,就可以捞上来,浓香诱人,浇上蒜汁、辣椒、香油,即成芳香松脆、外焦里嫩的臭豆腐。 京派风味的自然是响当当的王致和臭豆腐。不过,北京的臭豆腐与南方的臭豆腐干完全是两种食物。北京的臭豆腐是一种腐乳,配着馒头、大饼吃的,佐餐妙不可言,但绝对下不得油锅。相传康熙八年,安徽仙源县举子王致和进京赶考。春闱落第,又无盘缠反乡,困居在前门外延寿寺街羊肉胡同的“安徽会馆”内。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家传的做豆腐的手艺让他勉强维持了生计。时值夏季,豆腐作得多了,卖不出去,就会发霉变质。他冥思苦想,忽然想起家乡用豆腐作腐乳的方法。于是将剩下的豆腐切成小块,一层层地码在坛子里,用盐腌起来。谁知,到了秋风送爽,王举人这时才想起那坛腌制的豆腐,急忙打开坛盖,一股臭气迎面而来。豆腐已变成了青灰色,一尝,却味道独特,“臭”中有奇香。送给邻居品尝,众人称赞不已。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致和的臭豆腐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王举人考场失意,屡试不中,臭豆腐的生意却日渐兴隆,干脆弃学经商,开了“王致和南酱园”。至清朝末年,臭豆腐已列为御膳小菜之一,得到西太后的喜爱。因臭豆腐的名称听起来不雅,于是皇上赐名叫“青方”。这臭豆腐一经“上用”,顿时身价百倍,生意也跟着蒸蒸日上,于是王致和的臭豆腐就成了京城小吃一绝。 湖北的臭豆腐是黑色的,臭气四溢,臭气冲天,沾上独特的泡椒调味料非常地够味。 安徽臭豆腐——俗名“大呆臭”,为王致和于清康熙年间创制,康熙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特地御笔亲书“青方:二字赐王致和,从此名声大振。与浙江绍兴的臭千张、安徽淮南的臭香干呈鼎足三分之势,享誉海内外。徽州大呆臭,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独具一番风味,而由于大呆臭的制作工艺很复杂,所以这道风味小吃,恐怕只有来黄山的游客才能吃到了。大呆臭在黄山市内很多小吃摊点上均可吃到。 浙江的臭豆腐是**的,这“三味臭豆腐”可不是说它有三种味道变化,而是因为它的原产地在浙江绍兴,也就是鲁迅三味书屋附近特产的原汁原叶的小吃臭豆腐。浙江的臭豆腐,听着挺新鲜,看着也挺特别的。看起来又白又嫩又细又软。闻起来,虽然也有一股淡淡的臭味,但一点也不刺鼻。炸好的豆腐表皮金黄,敷着一层密密的细孔,似乎是裹了一层鸡蛋才炸出来的。配上外面刷的一层鲜艳夺目的甜辣剁椒酱。 江苏臭豆腐——提到绍兴的吃食,好像总是离不开臭的霉的腌的,和清冽明净的鉴湖水,超凡脱俗的西施美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绍兴人,对于这一点,我总是以鲁迅徐文长为榜样,解释为吃的是臭豆腐霉豆腐,出来的却是锦心绣口的好文章。臭豆腐是绍兴美食的必修课,但对大多数外地人来说也是最难过的关,它是用苋菜梗汁浸制的,有蒸的也有炸的,炸的比较多见,因为吃起来方便,蒸的就有更多的家常的味道,细品品其实鲜味无穷。爱吃的是闻臭而动,不爱吃的是避之惟恐不及。个中高手吃起来是不用加任何调料,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臭”。现在杭州也有臭豆腐,偶尔也可以解解相思,不过总觉得不如绍兴小弄堂里的够味,笑眯眯的老人守着暖烘烘的炉子,窄窄的巷子里是年长日久的安宁的味道。 江西臭豆腐——景德镇三闾庙的臭豆腐是中国传统的豆腐菜肴,也是典型的民间菜。各地都有风味特色。然而,然而在江西景德镇,人们说起臭豆腐,一般都会想起三闾庙的臭豆腐。 臭豆腐有二种,一种是豆干,闻起来象臭豆腐乳,吃起来却鲜香,经得起长时间慢慢细嚼、品味。另外,还有一种,人称盐水臭豆腐,市面上也有卖。那是布包方豆腐块。当天卖不完,上笼蒸过,然后放凉,浸在一种用冬天留下的雪水特制的盐水里。也有的浸在腌制雪里蕻的咸菜汁里。用不了多长时间,豆腐染上了一层灰绿色,上了味才捞上来,用凉开水洗过后食用。 市面上卖的三闾庙臭豆腐,要讲究用鲜荷叶盛托盖住,放在篮子里叫卖。买回来食用、下茶、下酒、下粥、下饭、零食、做菜,无所不可。这不同于江苏徐州八义集的臭豆腐,要用煎饼、大葱卷着食用;也不同于湖南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要用热油炸过,中间捅一个洞放上辣酱油来食用;更不同于贵州毕节臭豆腐,要用木炭火将臭豆腐烤脆,佐以花椒末及细盐来食用。 三闾庙臭豆腐的制作很考究,不仅豆腐干是精制而成的,卤水配料也特别讲究。需要用青矾、鸡汤、鲜荷叶、粗盐、熟芝麻等原料。而湖南长沙臭豆腐的卤水配料,系采用豆豉、纯碱、青矾、香菇、冬笋、盐、茅台酒等制成。上海臭豆腐干的卤水配料,系采用老金花菜、老竹笋头、野苋菜杆、生姜、胡椒、花椒等制成。湖南益阳的臭豆腐干的卤水配料最特别,要用腌菜水、鲜鱼虾发酵,再放入冬笋、香菇和白酒制成。 景德镇三闾庙臭豆腐始于什么年间,没有记载。我国的臭豆腐始于汉代,普及于宋代,到明代各种精致的豆制品已逐渐增多。从三闾庙小街清一色的明代建筑和制作豆腐的多半是安徽九华山青阳县人来推测,三闾庙臭豆腐有可能始于明末,至迟也是在清末,距今也有一百来年的历史。在三闾庙不大长的“明街”上,开有好几家豆腐店。景德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的人几乎都知道三闾庙臭豆腐的盛名,上了岁数的长者还能数说抗金名将岳飞,于一一三三年住在三闾庙,以食臭豆腐为最大爱好,并题词的千古佳话。据此推断,当年三闾庙豆腐买卖何等红火。 贵州臭豆腐——贵州人臭豆腐不是油炸而是水煮,真是千奇百怪。 云南臭豆腐——呈贡臭豆腐是云南民间颇为盛行的一种名特豆制品,以昆明市呈贡县所产品质最佳,且历史悠久。呈贡臭豆腐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最早是由该县七步场村的王忠发明的。康熙帝品尝后,对其美味甚是赞赏,列为"御膳坊"小菜之一,并赐名为"青方臭豆腐"。 呈贡臭豆腐以优质黄豆为原料。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黄豆经过筛选、脱壳、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成型、划块、发酵等十道工序。呈贡臭豆腐质地软滑,散发异香。先人赞誉云:"味之有余美,玉食勿与传"。它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古医书记载,臭豆腐可以寒中益气,和脾胃,消胀痛,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常食者,能增强体质,健美肌肤。 臭豆腐食法较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蒸吃,即将臭豆腐用水漂净,置入碗内,配以食油(最好是鸡、鸭油)、食盐、辣椒面,放在锅里蒸熟,食之美味可口,鲜嫩无比。一种是烧吃,即将臭豆腐切成小方块,摆在涂油的铁帘上,用栗炭火慢慢烤烧,来回翻动,直至两面呈金**。另用一只小碗,放入甜酱油或咸酱油,以及卤腐汁、椒麻油、蒜泥、辣椒面兑面佐料,再放上芫荽末或薄荷末,蘸着吃;或蘸上食盐,味精、花椒面、胡椒面、辣子面混成的干粉后,亦可食之。一般都是边烧边吃。
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苗族的禁忌
:做客的时候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彝族的禁忌
: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不然会使家境贫困;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
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赛歌的“歌圩”盛会;壮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四川。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48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 “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
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53952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市、州、县也有分布。主要从事农业,善开梯田。
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原无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
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梯田稻作文化尤为发达。墨江的紫胶,产量居全国之冠。西双版纳僾尼人居住的南糯山,是饮誉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地之一。逶迤连绵的哀牢山,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许多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红河自治州个旧市,是闻名我国的“锡都”。
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
在起伏连亘的哀牢群山中,一座座几十级、上百级的梯田,从山脚顺着坡势蜿蜒向上伸展,层层叠叠,直通茫茫云海,蔚为壮观。
千百年来,面对高山峡谷的生存空间,哈尼人民创造、总结出一套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涧,通过水笕沟渠引进梯田。到了初春,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盛满清泉,在明媚的阳光下,山风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间,层层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这简直就是一幅变化奇巧、简朴秀美的水墨画。
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小伙子美不美,主要看他造田做得怎么样,若是他筑埂、铲堤、犁耙田样样来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并赢得姑娘的爱慕。姑娘美不美,关键要看她在梯田里做的活计好不好。
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们对水特别珍惜。为了不误农时,自古以来就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一股山泉所能灌溉的面积,人们友好协商,拟定每块田应得的水量,按水流流经田地的先后顺序,在水沟与田块的入水口处设一横木,并在横木上将那块田应得的水量刻定位置,让水自行流进田里。
哈尼族家家户户还习惯在梯田里养鱼。阳春三月栽过稻秧后,人们投入鱼苗,任其自然生长。深秋时节,在收割稻谷的同时,一箩箩鲜鱼便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水牛是耕种梯田的得力助手,所以哈尼族的敬牛习俗经久不衰。母牛生下牛犊,全家即上山觅割嫩草喂它,有的还加喂肥肉和红糖水;如遇冷天,不惜用旧衣服、棉絮为之包裹御寒。牛犊生下的第三天清晨,主人家将蒸好的一大甑子糯米饭放在牛厩前,按家中人口和水牛母子数字,捏制如碗大的若干饭团,给牛各喂一团后,家人分取一团就地食用。此俗意味着人、牛地位平等。
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的服饰,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异,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红河县部分地区叶车妇女的服饰独具特色。妇女头戴白布缝制的尖顶软帽,后面一截燕尾边沿绣有精美的花纹;上着靛青色对襟短袖宽口土布衣,无领无扣,用10余厘米宽的五彩腰带围腰;下穿紧身超短裤,视短裤紧勒至现出臀部原形为美,短裤以下全部裸露。直至不久前,不管夏日寒冬,她们都凭此打扮下田耕作、上山砍柴。被称作“拉八”的短裤,深为少女喜爱。她们自裁自缝,穿时裤口紧贴大腿一层层向臀部上卷并向内别,最后短裤绉褶成了七道的倒“八”字形。
叶车女子向以多衣为荣,因为它表示家庭富裕又显得好看。上衣分外衣、衬衣、内衣三种,通常在内衣下摆处加数道青蓝色假边,显得鳞次栉比,令人目眩。不过,到了年节喜庆之日,姑娘们就真的多衣了:七件外衣、七件衬衣、一件内衣。同时,手戴银手镯,胸前挂一对银链,腰的两侧挂银片和银泡泡,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显得多姿健美。
这种古朴奇特的装束来源于它的历史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叶车人由昆明附近南迁时,被强族围困,为求生存,他们将男子用锅灰抹黑面部,女子则改穿短衣裤,分多路出击,突围终于成功,最后迁入今滇南各地定居。为了纪念这次突围,叶车妇女便将那时的穿着沿袭下来了。
蘑菇房
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内部结构,通常由正房、前廊(相当于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分二、三层的蘑菇房在建筑设计上别有风韵:前廊与正房前墙相接,耳房与正房一(两)侧相连;前廊与耳房顶部均为坚实的泥土平台,它既可休憩纳凉又可晾晒收割的农作物;正房二层全部用泥土封实,然后在三四米高处再铺盖茅草顶。二(三)层至屋顶的空间称“封火楼”。封火楼通常以木板间隔,用以贮藏粮食、瓜豆,供适龄儿女谈情说爱和住宿。最底层用来关牲畜,堆放农具。中层用木板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一常年生火的方形火塘。客人来了,主人就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质朴、嘹亮的歌声,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蘑菇房经久耐用,冬暖夏凉,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它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哈尼山乡壮景。
舞蹈迎亲与“捶新郎”
墨江自称阿木人的哈尼族,在整个婚礼仪式中,从头到尾都离不开舞蹈。婚礼前夕,男女双方都要在自家屋外用松、竹等搭一座棚子,作为迎送新人和待客的活动场所。婚礼这一天,迎亲队在途中留下一部分人准备回程时接应,其余跟随新郎前往女家。当他们来到女家寨口时,寨内鼓乐齐鸣,送亲队跳起传统的舞蹈向寨口舞去,给接亲人一一敬酒敬茶,然后大家共舞进寨直抵棚子里。休息片刻,一对新人站在一张方桌旁,女家亲属用两指夹着一片笋叶,环绕方桌起舞,意在禳灾祈祥。
新郎、新娘在迎新队和送亲队簇拥下前往男家的半途中,与等候多时的另一部分接亲人相遇。大家就地围成圆圈,踏着铓锣和鼓点节奏纵情起舞,以表示相互祝贺。当他们一起来到男家时,棚子内外已摆满了丰盛的酒席。宾客刚落座,一位能歌善舞的妇女从上席起挨桌又唱又跳,紧跟其后的是一位男方主人,他端着上置三只碗和一个酒葫芦的簸箕,向每一桌取一点酒菜。待酒席快要结束时,一位厨师端着放有八只大碗的竹筛,从厨房里出来舞向每一酒席,客人们又象征性地给搛上菜肴。最后,在他“该跳舞了”的一声号令下,众宾客纷纷离席,围成一圈又一圈欢舞高歌,大家热烈地祝福新人喜结良缘,勉励他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新平等地自称卡多的哈尼族,迎亲时有一幕新娘“捶新郎”的喜剧。迎亲队到了女家,主客寒暄几句就开怀畅饮,双方家长也在那里大吃大喝,说东道西,似乎忘了这天是新娘出嫁的日子。过了好一阵子,头系红绸、胸前挂满银饰的新娘,才羞涩地缓缓出现在迎亲队前。当走到新郎面前时,她突然愠怒于色,举起双手向新郎劈头盖脸地捶去。这时,大家起哄助兴。只见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则东躲西闪,毫不还手。当新娘捶够了,突然破涕为笑时,新郎这才说“现在该走了吧”。在难分难舍之际,母女俩抱着又哭又唱。此时,新娘的兄弟姐妹强行把她俩分开,背起新娘就往外跑,迎亲队也尾随而去。据说,“捶新郎”的本意是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诚。
吃新谷与长龙宴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节日里阖家团聚,还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参加。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别是少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唱丰收的喜悦。
到了新年的后半期,每个寨子都要在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共饮同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这种酒宴恰似一条长龙,故称“长龙宴”;因设在街心,人们又称之为“街心酒”。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则按户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东道主。
按约定的日子,做东的各户人家,一大早就把方桌抬到清扫干净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好,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午后,经一声招呼,做东的各户人家争先恐后地把拿手好菜和美酒摆上桌。哪家的酒菜越好,就越有体面,所以许多人家连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都一一献出来。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蘑菇、大肥鸡……每桌20来碗,桌桌飘香,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巧,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就座。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抬鼓逐桌接受人们敬酒献菜。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奶奶们一一敬酒。妇女先开吃,尔后男人才举杯动筷。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宴,温馨和谐、喜气洋洋,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当夜幕降临时,一堆堆熊熊篝火燃起,男女青年们随着锣鼓、三弦、竹笛的伴奏,翩翩起舞。夜深了,人们渐渐离去,那些情侣们则走向棕榈林、金竹丛中……
哈尼族敬老节
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节清早,老人梳洗后穿上新衣服准备欢度自己的节日成年人在家杀鸡宰鸭,备办美餐,小伙子将一棵小松树载在过节的坪场旁,姑娘们挑来清水给它浇下定根水,象征青年们祝愿老人像青松一样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哈尼族节日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十月年为大年,按哈尼族的历法,十月是岁首。节期六天左右,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这时正是大春上场,厩中猪肥的时节,有条件的人家都杀牲,舂糯米粑粑、蒸年糕、染黄糯米饭献天地祖宗;男女老少都着新装,亲友们互相走访;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这个节日里请媒人去说亲,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和粑粑回娘家献祖过年;村里的老年人轮流着到接到订婚礼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分享一些礼品。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年节里经常整个家族聚会餐(自带食品),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风俗,即前一年出嫁的新娘们,要集于村外山野里互相诉说自己的新婚生活,而严禁男子偷听。
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内地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也过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节日。正月年过三至五天,有条件的人家杀猪祭祖,初一吃汤圆,亲友之间互相宴请。端午和中秋节大体同汉俗。
“里玛主”节
居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崇奉布谷鸟,把布谷鸟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每到山茶盛开的阳春三月,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鸣啼,人人都会报以一声“我听见了”的回答,表示对春天的欢呼。据说,这一声回答,可使勤劳善良的哈尼族农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终年和平康泰。
据传说,布谷鸟是受天神阿波摩米的派遣,从遥远天边的石岩洞里飞出来,向人间传达春天的消息的。当它飞过一个名叫“巷阿窝尼崩崩麻”的大海时,飞不动了,眼看快要掉进大海里去了。突然,从海里翘起一条龙尾来,随后龙尾变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让布谷鸟在上面歇脚。布谷鸟终于历尽千辛万苦,把春天的信息传达给了人间。
按照前辈人沿袭下来的规矩,等多数人都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后,就相约在一个属羊的日子,备办美味佳肴,用一种大树的花汁浸泡糯米,蒸出喷香金黄的糯米饭,煮好红鸭蛋,向布谷鸟虔诚地敬献。这天,村村寨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满面春风,身着节日盛装,会聚在一个适中草坪上,欢度一年一度的“里玛主”节(春天的盛会),借以选择对象,谈情说爱。节后,各家选定一个好日子,在雀鸟未出巢、四山一片寂静的五更时分,家长悄悄地把三丛秧苗插在自家田里,意即、“开秧门”。据说,“开秧门”时听不到雀鸟的声音,今年庄稼就能免灾除害,获得好收成。
“捉蚂蚱节”
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
“捉蚂蚱节”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里捉玛蚱,每家捉够一竹简(约二斤)后,就把蚂蚱一只一只撒成四份:头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划开的竹片夹起来插在田埂和排水沟旁,以对尚未捉到地蚂蚱及其他昆虫进行恫吓。半小时后,又要把这些蚂蚱收进竹筒。带回家当菜或拌粑粑吃,据说蚂蚱肉很甜。离开田野时,人们都要不停地大声叫:“呕,蚂蚱,三天内不捉你了,三个月内你不要吃稻谷!”
人大附中有几个分校阿?哪个比较好?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包括:
直管校:人大附中;
托管合并薄弱校:人大附中分校、人大附中二分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
受托承办校: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人大附中丰台、通州学校(筹建中);
手拉手学校:北京延庆永宁中学、四川省什邡中学、人大附中宁夏实验学校、农大附中;
帮扶校:贵州毕节民族中学、云南腾冲一中;
联谊校:北航附中、海淀区翠微中学、人大附中新密联谊学校;
国际学校: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各一所,美国学校(筹建中)。
初中人大附中分校(一分校)最好,高中人大附中最好。
人大附中有分校吗?在哪,几个?应该就只有北京的一个分校
河师大附中有几个分校区?你所说的“河师大附中”,是指河南省新乡市的“河南师范大学附中”,还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河北师范大学附中”? 河南师范大学附中与河北师范大学附中的简称,均为“河师大附中”。
南师附中有几个分校
南师附中有8个分校:
1、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是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民办学校之一。学校秉承附中优良传统,精心打造分校办学特色,在开齐开足所有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倾向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从2006年首届学生毕业至今,已经有9位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自2005年参加学科竞赛以来,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中,已获得省一等奖(含全国等级)112人次、省二等奖127人次,获奖的层次和人次紧随南京市三大老牌名校。此外,学生在各级各类中小学生作文、英语口语电视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创意大赛、青春健美操比赛等活动中成绩骄人。
2、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是由南京师大附中于2001年独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初级中学。办学9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百年附中优秀的文化资源,坚持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在执行国家教学计划的同时,利用本校特有的教学资源,为全校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数学、资讯科技、英语等品牌竞赛课程。学校办学至今已有六届毕业生,每届都有超过95%的学生考入省级以上重点中学,有50%以上的学生进入附中本部学习,每年还有4-5人经考核进入新加坡维多利亚初级学院深造。先进的办学理念、优异的办学成绩,使得树人迅速跻身于南京市乃至江苏省一流名校行列,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亮点。
3、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级中学
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级中学是南京师大附中与建邺区教育局于2005年7月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性质的初级中学,由南京师大附中输出课程结构和管理模式,派出优质人力资源,与附中本部实施教科研一体化管理,共享附中集团优质资源。
4、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是宿迁市宿城区人民 与南京师大附中合作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秉承附中优良的办学传统,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以"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精品化"为办学追求,致力于打造一所宿迁一流、全省知名的品牌特色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附中的管理模式、树人的课程设定、小班化教学、选择性的分层辅导、个性化的社团选修、国际化的对外交流等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5、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简称:南师附中仙林学校)是2012年5月8日由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栖霞区人民 、栖霞区教育局和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四方联合创办的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
6、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级中学
2014年9月1日,应南京市市委、市 关于“名校进驻保障房片区”的要求,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正式成立。学校由栖霞区教育局与百年名校南师附中合作创办,以为保障房片区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创造成长家园为宗旨。
7、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黄山路分校是由百年名校南京师大附中和建邺区教育局于2013年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性质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5000㎡,校舍建筑面积25316㎡,按照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区 、区教育局大力投入,高标准建设了教学楼、实验楼、学科专
8、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是由百年名校南京师大附中和建邺区教育局于2014年6月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性质的初级中学,与附中本部及新城集团实施教科研一体化管理。原南京市虹苑中学整体纳入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
南师附中有江宁分校,新城中学(初中),树人(初中),宿迁分校。如果你读附中集团的初中,那高中考附中本部是有优惠的。
学习环境啊,附中本部显然是没的说,教育资源,老师实力,还有保送自主招生,出国交流的机会在全省都是顶尖。学习氛围很民主,很宽松,负担也不大,严格遵守“五严令”(省会不遵守不行啊。。。),平时有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
树人的氛围也没问题,学风也很好。每年中考在南京都很霸气。
新城比树人差些,也还不错。
江宁就有些鱼龙混杂,好的好,烂的烂,但江宁的教学条件好的恐怖
宿迁分校不了解。。。
我觉得你要是想全面发展,培养能力,来附中一定会收获很多。但你要就是想把高考拼好,对活动什么的没有兴趣,那就去县中吧,好像南通的学校考清华北大人更多些。。。
分校的没有可能今本部。高中就是江宁分校,在南京,还有个宿迁分校,在宿迁。。。
人大附中分校、人大附中、101中学、101中学分校 哪个好上人大附中比较好,但是101也很棒如果选择请根据自己情况。
人大附中历年高考都在海淀区排名第一,而且,近几年都超过四中。但是人大附中达官显贵的孩子很多,所以学校气氛没有101那么纯朴。但是教育体系非常先进。如果比较侧重于理科建议选人大附中。
101是文科很强。而且,学生成分相对单纯,并且校园环境很好,因为在圆明园里面。但是如果学理科,就不要选101了。没有人大好。
北师大附中有几个分校 2016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国共有34所北师大附中和实验中学(包括北京市)。
四中和人大附中分校综合比较哪个好?初中:
人大附中第一分校今年中考虽没有包揽中考状元,但各科的平均分均在海淀区排第一,最高分在海淀区排第六,语文单科状元也在人分,竟是几近满分的119分!相比之下四种就相对弱些,再加上我个人就是在人分学习,深知人分的教学。那校园虽小,但真真是教学环境良好,师资配备都是一流的,而且超级负责任。没在四中待过,不知道四中的各方面怎样,但相信我,相信成绩,相信人字号,人分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高中:
高中的人分绝对没有初中的人分辉煌,除了去年出了个文科状元外,似乎出的成绩并不是最理想的,但作为一所06才创办的新学校,人分能达到如此成绩,其实力绝对是不容小觑的。至于四中,一所老牌的名校了,个人感觉高中去四中可能保险一点,人分也有它的优势就是与人本共同命题,共同备课之类的,肯定能吸取来一些人本的经验,所以高中就自己定吧,相信老牌还是相信有实力的新校,只是一念之差。
最后:
不论在哪个学校,都是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顶尖级学校,希望与学校共同打拼出美好的明天!要相信学校和老师。
请问北京四中和人大附中哪个比较好啊看你自己的学习习惯
四中管得比较松
所以 如果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
最好还是选择人大附中比较好 比较有压力 才可以进步
校庆主持人讲话
开场白: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男:又是一年金秋送爽时, 女: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男:今晚我们欢聚一堂,聆听“韶华之韵”的美妙乐章, 女:今晚我们载歌载舞,庆祝商学院的20周年。 男:让我们唱起动听的歌曲,一起走进爱的世界, 女:让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一起融进欢乐的海洋。 男: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今晚到场的各位领导和来宾,他们是———(开场前提供) 男:我宣布“韶华之韵”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女:首先有请 为我们带来++++节目。 结束语: 女: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凝聚心头不变的情节, 男: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回荡情怀不改的真切。 女:告别今天,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 男:展望明天,我们将用奋斗塑造更加壮美的青春风景线。我宣布“韶华之韵”联欢晚会到此结束 女:祝大家———— 男:天天快乐, 女:身体健康, 男:工作顺利, 合:万事如意!
甲:十年,明珠人敢为人先独领风骚。
乙:十年,明珠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甲:十年,明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乙:十年,明珠人开启蒙昧拔亮心灵。
甲:三千六百个日日夜夜,一批又一批明珠人创造明珠的历史,见证明珠的发展。
乙:三千六百个日日夜夜,一个又一个明珠人红颜渐老,青丝成灰,把青春交给明珠的蓝天,把汗水播撒在明珠的土地,——他们是真正的功臣!
甲: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功臣们的心声吧!
乙:有请——
黄显华(主任) 杨 溢(师傅) 吴伟清(老师) 赵佩芝(老师)
和凤荣(老师) 李春阳(老师) 唐耀春(老师) 王 辉(老师)
杨仁生(老师) 褚尤朴(老师)
甲:今天的明珠,是南国教育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乙:今天的明珠,是莘莘学子茁壮成长的快乐家园;
甲:你听,书声琅琅,欢歌笑语,飘飞着理想的心声;
乙:你看,龙腾虎跃,雄姿英发,涌动着青春的激情!
甲:啊,那前面,走来一群快乐的天使
乙:请欣赏——女声表演唱:《校园天使》
作词、作曲、导演:张瑜珊老师
表 演:校舞蹈队
丙:明珠的十年,是质量立校,发展强校的十年。
丁:明珠的十年,是理念立校,科研兴校的十年。
丙:十年里,明珠的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大赛奖项265人次。
丁:十年里,明珠教师出版教学专著十余部,独立承担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十余个; “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古诗新韵”,开创了全国中小学歌识教学之先河,为中华民族的经典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理解古诗词,熟记古诗词。
丙:是的,我们明珠有两位音乐老师,因为为古诗词谱曲成就突出而分别成为深圳市、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丁:下面请欣赏一组“古诗新韵”歌曲演唱
1、首先请听合唱《春晓》《望月怀远》
作词:唐 孟浩然 张九龄
作曲:卢雨辉老师
领唱:孙珂峥老师
合唱:明珠学校学生合唱团
指挥:曹艳
2、接下来请听女声独唱《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作词:宋·辛弃疾
作曲:杨剑华老师
演唱:刘怡老师
3、表演唱《江南春》《清明》
作 词:唐·杜牧
作 曲:卢琦老师
表 演:明珠学校学生舞蹈队
领唱、领舞:华南师大艺术学院舞蹈教育系04级学生暨琳师姐
甲:艺术教育是盛开在明珠校园里的一株特色之花,运动会团体操,五月花合唱艺术节, 迎新年“十佳歌手、舞手、乐手”大奖赛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
乙:在这个艺术的摇篮里,明珠学子,走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等一座座艺术殿堂。这不,他们给母校献艺来了!
甲:首先请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演唱:星海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系05级学生林莹师姐
乙:请欣赏独舞《中国结》
表演:华南师大艺术学院舞蹈教育系04级学生蔡雅怡师姐
甲:再请欣赏男声独唱《咚咚咚痛快》
演唱者:北京**学院影视表演系05级学生翟文斌师兄
乙:请欣赏男声独唱《飞得更高》
演唱: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02级学生姚远师兄
丁:明珠的艺术教育,培养了艺术新人,催生了艺术经典。
丙:1998年,在深圳市第五届少儿艺术花会上,师生编演的舞蹈《校园风景线》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学生琵琶队演奏《欢乐的日子》获表演二等奖。
丁:2000年,女声表演唱《逛书城》获深圳市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广东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花会银奖。
丙:2006年,校园剧《花市对花》获罗湖区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银奖。
丁:2007年,高一(4)班学生演唱的百老汇音乐名剧《猫》的主题曲,荣获全国第七届青少年英语技能风采大赛深圳赛区金奖。
丙:下面请欣赏获得金奖的节目:女声表演唱《逛书城》——
丙:明珠的十年,注重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
丁:明珠的十年,着眼学生终身的发展。
丙:在明珠,学生遵守秩序规范,崇尚自由和谐。
丁: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有了丰富的想像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丙:下面请欣赏——由学生根据古希腊民间故事《服装街》编排的时装秀《谜之希腊》
丙:痴心园丁不言悔
丁:芬芳桃李竟风流
丙:明珠,从2000年到2007年,共培养了八届高三毕业生计1254人,先后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名牌重点大学输送优秀人才234名。
丁: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其中的几位代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校庆感言吧!
丙:有请——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系05级学生陈伟升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07级学生赵乔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05级学生汤钰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7级学生李昊翰
厦门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04级学生赵英彤
丙:十年艰苦求索,彪炳千秋;
丁:十年花繁果硕,绚丽夺目。
丙: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催开了花园的蓓蕾;
丁:感谢我们的学子,是他们用成功与喜悦为母校赢得辉煌。
丙:回首往昔,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丁: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心怀向往;
丙:请欣赏健美操表演《向未来攀登》
丙:满园春色,四季花香,绿荫里传来书声琅琅;
丁:创新体制,博采众长,声名远播,北国南疆。
丙: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丁:像明珠在祖国的窗口闪光。
丙:啊,明珠,明珠,闪耀光芒;
丁:啊,明珠,明珠,孕育希望。
合:向着现代化,向着世界,向着未来,托起一轮崭新的太阳!
丁:请听大合唱《明珠璀璨》
甲:今天我们是桃李芬芳;
丁:明天我们是社会栋梁。
甲:今天,我们相聚母校重温昔日的光荣与梦想;
丁:明天我们再回明珠带来人生的成功与荣耀。
合: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那时的明珠一定会更美!请欣赏结束曲男女二重唱《二十年后再相会》。
演唱:何清雄老师、孙珂峥老师
伴唱:校合唱团
丙:今天的校园笑声灿烂,
丁:今天的我们激情无限,
丙:今天的舞步激越人心,
丁:今天的歌声长留心间。
丙:今天的明珠,是一派花团锦簇;
丁:今天的明珠,是一幅锦锈的画图;
丙:今天的明珠,是一轮美丽的日出;
丁:今天的明珠,有着光明的前途!
合:深圳市明珠学校十周年校庆汇报演出到此结束!
恭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稍停)
丙:请领导上台与演员合影。
民中15周年校庆串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
女:老师们 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庆祝毕节地区民族中学15周年华诞
女:也是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迎来了贵州首届民族中学校长论坛。
男:从1992年的诞生到2007年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民中走得坚定昂然
女;从紧张多样的专业化发展到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做得勤恳敬业
男:从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到精彩分呈的民族团结活动,同学学得灵活轻松。
女:今天我们感谢,感谢各位领导的悉心关怀,感谢远道而来的专家贵客,感谢老师们的辛勤耕耘。
男:同时我们也希望以“论坛”为契机,增进各民族中学之间的友谊,共商民族教育发展大计,促进民族教育健康发展。
合:让我们跟随着演员欢快的舞步,愉悦的歌声,共同走进欢乐的海洋。
1 歌舞 多彩贵州 毕节艺术团
男:贵州是歌舞之乡,秀美的风光与古夜郎神韵共同滋养着贵州人民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请欣赏歌舞《多彩的贵州》。
2 彝舞 索玛的七月 民中
女:彝族,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
彝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无数的彝族儿女用他们的勤劳善良书写着一段又一段美丽的传说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身着盛装的彝族儿女将为我们献上最动人的舞姿。
请欣赏彝族舞蹈《索玛的七月》
3、配乐诗朗诵 师魂 民中
女:是谁带领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游历学问的海洋
是谁教会我们领悟人生的真谛,懂得年轻的守望
三尺讲台,洒下了你生命的光华。
三寸粉笔,勾画出你灵魂的绚烂。
请欣赏配乐诗朗诵《师魂》
4、歌舞 毕节,我的家乡 毕节艺术团
男:毕节,我美丽的家乡;毕节,我富饶的家乡。您用温暖的胸怀养育了无数的毕节儿女。
女:毕节,我繁华的家乡;毕节,我可爱的家乡。无数的毕节儿女正用勤劳和智慧回报您。
请欣赏歌舞《毕节,我的家乡》
5、彝舞 过年好 民中
男:过年是恭贺新禧,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
过年是祝福丰年,祈求福禄,生活甜蜜美满的时刻。
过年好,好过年,欢声笑语萦绕不息。
请欣赏彝族舞蹈《过年好》
6、男声组合 火族恋 山火彝人组合
女:“我们的七月点燃狂欢的火把,我们的十月轮回新年的吉祥,我们的山歌唱出今夜的月亮,我们的梦想奔向明天的太阳”彝族小伙子用他们深情的歌声唱出了对火的无限眷恋。请欣赏山火彝人组合带来的《火族恋》
7、民族服装秀 锦绣乌蒙 民中
男:滔滔黄河奔腾东去,日月经纬孕育华章,几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似花中的奇葩,大海的珍珠。乌蒙高原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灵巧的双手编制出了让人惊叹的美丽。请欣赏民族服装秀《锦绣乌蒙》
8、印度舞 天竺之夜 民中
女:印度舞蹈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印度舞蹈表演者,借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身体,表达和诠释宇间的万事万物。
让我们随着舞者的步子,去到那遥远的天竺,体味那虔诚的爱。请欣赏《天竺之夜》
9、苗族多声部 月亮出来月亮黄
男:在我们的家乡生活着一个爱好唱歌的民族——苗族。男女老幼都喜欢唱歌,并把唱歌作为生活中的必需,以歌传情,以歌交友,以歌议事。婚嫁要唱歌,起屋上梁要唱歌,而且往往是且歌且舞。下面请欣赏苗族多声部合唱《月亮出来月亮黄》
10、舞蹈 彝女红裙
女: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喜悦的时刻!
红叶飘飘为你舞蹈,秋风沙沙为你歌唱!
彝家姑娘在落叶飞扬的乐章里带来了她们的祝福。
请欣赏舞蹈《彝女红裙》
11、合唱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男:乘青云之势,驾万里长风。在西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迎来了远道而来的贵客。毕节幸甚,毕节人幸甚。
女: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看一看我们的变化,听一听我们的心声,与我们共庆喜人的丰收。
请欣赏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女: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凝聚心头不变的情结。
男: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回荡情怀不改的真切。
女:告别今天,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
男:展望明天,我们将用奋斗塑造更将壮美的民族风景线。
女:让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论坛”为契机,乘十七大的东风,为把贵州的民族教育事业推向新高度而奋斗。
男:让我们共同祝愿
合: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祝愿贵州民族教育的明天更辉煌,祝愿民中的明天更灿烂。
演出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
(丁宇)
学校百年校庆主持词 阅读:32 **县**小学百年校庆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大家好! [文秘网站的领头羊中国农业经济信息网:http://wwwagricecn ]
首先,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和全县二十万人民,向**小学“一百周年校庆”表示诚挚的祝贺!向前来参加校庆活动的省、市、县各级领导及各地的贵宾、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宣布:**小学百年华诞庆典大会现在开始。
※ ※ ※ ※ ※ ※ ※ ※
请全体起立,奏国歌。
※ ※ ※ ※ ※ ※ ※ ※
请坐下。
※ ※ ※ ※ ※ ※ ※ ※
岁月如歌,风雨兼程,一百年的耕耘不息,一百年的锐意进取,**小学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辉煌与荣光,矗立起海岛特色的教育丰碑。锦旗和奖牌见证着**精神的薪火相传,严谨的学风和多彩的生活是**人青春未央续写的育人新篇。
下面请**小学少先队员代表献词。
※ ※ ※ ※ ※ ※ ※ ※
**小学一百周年校庆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校庆成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契机。
下面由校庆筹备委员会主任**同志介绍校庆筹备情况。
※ ※ ※ ※ ※ ※ ※ ※
精神抖擞,神采飞扬,这是一次展示**风貌的盛会;
欢欣鼓舞,激情满怀,这是一部见证**精神的庆典。
下面由**小学校长***同志致辞。
※ ※ ※ ※ ※ ※ ※ ※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先生创办**第一小学堂,是为**小学的前身。在100年的风雨历程中,学校几经搬迁,多次重组,数易其名,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日益提升,成为我市教育百花园中的佼佼者!在此,我们要感谢那些伴随学校成长默默奉献的教师们,他们是**的的功臣。让我们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并且真诚地说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
下面由老教师代表——**小学创办人**先生的曾孙**老师讲话。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送给那些为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和智慧的所有老师)
※ ※ ※ ※ ※ ※ ※ ※
一百年,**小学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栋梁之材,而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母校,那就是“**小学”。
下面由校友代表——南极考察队员**同志发言。
※ ※ ※ ※ ※ ※ ※ ※
****,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记忆,铸就了一百年的辉煌历史。如今的**,是培育海岛儿女的摇篮,是一所海岛名校。
下面请中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同志讲话。
※ ※ ※ ※ ※ ※ ※ ※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小学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而积淀下来的则是**永恒的求实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下面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同志讲话。
※ ※ ※ ※ ※ ※ ※ ※
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春华秋实。今天的**,要让社会放心,因为这是一所立足海岛的百年名校;今天的**,要让校友们自豪,因为这是一所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的**,要让学子们骄傲,因为这里是培养你的摇篮。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小学的明天无比辉煌!
下面我宣布**小学百年华诞庆典大会到此结束,接下来请大家欣赏《感动百年》文艺演出。
http://zy30educom/viewaspxID=27fc01d4-8f3d-42d6-9841-d5f4c03f1f4c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
阿昌族
(去年八月到北京游玩,当我来到世纪坛时,为其宏伟的建筑、独具匠心的设计所折服。从永不熄灭圣火,到用青铜铺成的记载着华夏大事迹的甬路,每当我跨出一步,都仿佛置身于千百万年前,和先人们一同感受着欢喜与悲伤。世纪坛的主体部分镶嵌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图腾,每一下图腾都向大家展示着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能于大家共享这些图腾,也能为华夏文化之久远而倍感自豪。有时间到世纪坛好好看看吧!)
人口为27708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冲县。
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 阿昌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在汉文史书中,除称其为"阿昌",还有"峨昌"、"莪昌"、"俄昌"等称谓。因居住地区不同,还有一些自称,如"勐撒掸"、"衬撒"、"汉撒"等。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约在公元13世纪,经过多次迁徙,逐渐定居到现在聚居的地方。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打制铁器的技术,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唐宋时期,阿昌族地区属南诏和大理政权管辖。明清时期,一直实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地主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其时,领主多为傣族土司, 地主多为汉人。
白族
人口为1594827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白族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洱海区域。从考古发掘的苍洱遗址、海门口遗址,都表明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经有居民生息繁衍。
白族使用磨光石器,从事简单农牧和渔猎生产,过着半穴居的生活。2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发展农、牧业生产。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苍洱地区设置了郡县。8-13世纪,这里先后出现了以彝、白先民为主体的奴隶政权南诏国和以白族段氏为主体的封建领主制政权大理国。白族90%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白族人自称“白子”、“白伙”、“白尼”,汉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绕山林--“绕山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歌舞集会,于每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四月二十五日举行。届时,每村组成一支少则数十人、多则几百人的歌舞队。队前是两位长者(或男青年), 手执柳树枝和牦牛尾为先导,后随唱“白族调”的人群,边走边唱,最后由男女青年分别手持“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组成的舞蹈队伍压阵。一行人浩浩荡荡吹吹打打,且歌且舞,沿洱海绕苍山迤逦而行。当与别村歌舞队伍路遇时,只听得高亢嘹亮的“白族调子”声,此起彼落;唢呐吹奏声振荡山谷;“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的敲打声更是响成一片,场面宏大,热烈非凡。�
“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是三种不同的舞蹈道具,经常同时使用。多由女青年舞“霸王鞭”,男青年舞“八角鼓”和“双飞燕”。“霸王鞭”是两端穿有铜钱的竹棍(手握中间而舞),与汉族地区的“金钱棍”基本一样;“八角鼓”实为六角形的单面羊皮小手鼓,持鼓边缘而舞;“双飞燕”为两块小竹板组成一付,饰以彩带,双手各握一付。道具虽然各不相同,但舞蹈基本动作、动律却是一致的,且三种道具均有打击乐器之特点,因此舞蹈节奏感极强。�
舞者于左手小指系彩色手巾,右手持道具,有各种不同打法,如:“八下”、“十二下”、 “十六下”等许多成套动作。主要动作是用道具在肩、胸、臂、腿、膝、脚及地面轻击,同时做“弓箭步”,并上下颤动或行进、跳跃、下蹲等,动作十分丰富。当动作幅度大时,舞姿健美刚劲,动作幅度小时则轻快、活泼。�
表演时一般依照先单独表演,然后对舞,最后集体舞的顺序进行。其队形有“凤穿花”(即 “二龙吐水”或两竖排相互交叉)、“双采花”(两人对舞)、“五梅花”(五人一组成“梅花”形)、“一条街”(众人连结为一队列,单腿横跳)等。�
解放后,“绕山林”已作为一种歌舞活动的形式,出现于重大节日和庆祝活动中。1958年经过整理的“绕山林”首次搬上了舞台,以后又屡有改编、加工,受到白族人民的欢迎。同时,“霸王鞭”等舞蹈亦随之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
栽秧会--“栽秧会”是在栽秧前后进行的歌舞活动。流传在洱源县,源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歌舞活动自始至终与栽秧劳动紧密联系。由“竖秧旗”、“开秧门”、“抢旗比武”、“田家乐”几个部分组成。首先由装扮成秧官的人手执催秧锣,催促群众竖起绣有“五谷丰登”的三角旗和四丈余高扎有大斗,饰有彩球雉羽的“秧旗”。接着由秧官在秧田上拔起第一把稻秧并跳起“鹭鹭伸脚”(即一腿向后伸)、“白鹤展翅”(双手做飞翔姿势)等动作,唢呐模仿布谷鸟叫声,吹起“布谷报春”曲调,算是开了“秧门”。然后秧官敲起催秧锣,催促大家赶快插秧,这时盛装的挑秧小伙子和栽秧的姑娘就在唢呐吹奏声中开始了栽秧劳动。人们一边在田里栽秧,唢呐手一边在田头吹奏,在既紧张又愉快的劳动间隙中,惩罚在劳动中不努力的人,叫他们头顶秧苗跳舞逗趣,称为“捉懒汉”。当栽秧结束后,大家手持八角鼓、霸王鞭围着秧官跳舞并把他引回村子,边舞边打秧官,以表示对他的敬重和感谢。最后就在村头欢乐地表演起“田家乐”,由扮做渔、樵、耕、读的不同人物轮流出来表演,语言逗趣,边说边唱边舞,以此庆贺栽秧结束。
西山打歌--“西山打歌”是白族的歌舞形式(“打”即踏,“歌”即唱,“打歌”即踏歌之意)。流传在洱源西山地区,为婚嫁、喜庆节日的娱乐活动。此舞无乐器伴奏,由歌头手端一碗酒和茶领唱,众人相和或是男女对唱问答,众人常是围绕篝火踏足而舞,并常用呼号声协调舞步。过去“打歌”动作多为向左、右各走三步,然后双脚齐跺半蹲,以及模拟劳动动作及动物形态,如“猴子纺线”(双手在胸前缠绕的动作);“打马架”(将脚伸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山打歌”已逐渐形成了成套的舞蹈语汇。近年来已成为青年男女聚会时的歌舞,舞蹈动作已发展到几十种不同的组合。动作特点是上身松弛,双臂随脚步摆动,转身急促,其中双脚跺地然后一脚擦地向前伸出,是西山打歌有代表性的步伐。
龙舞--“龙舞”:在白族人民中流传着大量关于龙的传说故事。“龙舞”源于小黄龙大败大黑 龙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大黑龙,因丢失龙袍而异常气愤,一怒之下,将海尾河堵起,大理坝子沉入海中。小黄龙见人民苦于水患,便奋力与大黑龙大战了三天三夜,方才获胜 。�
“龙舞”中的小黄龙,系用黄缎精心扎成,并扎出美丽龟、鹤、鹭、凤,以及梅、莲、菊、牡丹等灯笼为小黄龙做陪衬;用黑布扎成大黑龙,又扎出鱼、虾、蛙、蚌为大黑龙作陪衬。 由两个男子扮作龙丫头为引导,一时间龙腾灯走,形象地再现出小黄龙奋战大黑龙的场面。 �
此外,在白族人民中还流传着其他龙舞的形式,如用竹子扎成能伸缩的龙,以及布龙等。
烟锅舞--“烟锅舞”是白族老人跳的即兴舞蹈,模仿各种不同的吸烟动作及造型,或蹲或站,有时一两人跳,也有时许多人围起来跳,老人们有趣的“烟锅舞”,往往引得年轻人和妇女们来观看,有的忍不住也参加进去舞蹈一番。
草帽舞--“草帽舞”是青年人爱跳的舞蹈。草帽,既是白族人民的生活用具,也是白族人民的装饰品之一,心灵手巧的白族妇女常在草帽上装饰各种彩带和花朵。人们在日常劳动或参加节日活动时都要戴上草帽防晒或取下草帽用来扇凉,根据这一生活习惯,人们逐渐发展、变化出十多种舞草帽的动作,同时还有用草帽拍击脚部,从而又变化出“单脚跳拍”、“双脚跳拍” 等舞姿和技巧。舞时,右手持草帽,随步法甩动草帽,肩部前后摆动,腰部亦随之而动,优泼优美。在集体跳时,青年之间互相对抛草帽,一时间各种草帽齐飞,就象一群翩翩起舞的彩蝶,十分好看。
“烟锅舞”、“草帽舞”,是以生活用品为道具的舞蹈,乡土气息极浓。
巫舞--“巫舞”是过去巫师驱鬼治病时跳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因手持道具不同,舞法有别,又因人而异变化颇多。有持羊皮鼓而舞的,羊皮鼓系有把,并坠有两个响铃的单面羊皮鼓,边敲边绕圈舞蹈,动作幅度大,持手巾而舞的是双手各拿一块手巾,甩动手巾做出摇、扑、拍、打、转等动作。脚下以跳跃动作为主,腰部大部度左右晃动的动律十分鲜明。持双扇而舞的特点是用扇子的上下绕花、左右翻腕、单手抛扇、转身接双扇等动作组成,具有一定的难度。
南诏奉圣乐--自古以来白族人民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联系非常频繁。这种联系和相互间的交流在舞蹈中亦有所反映。
“南诏奉圣乐”。这是公元八百年南诏王异牟寻向唐朝进献的大型歌舞。仅其乐部就设有龟兹、大鼓、胡部、军乐四部,可谓管弦鼓乐俱全。舞人六十四名,身着民族服装,手执羽毛,以四纵四横十六人一组的正方队形交替变化,在舞蹈中摆出“南”、“诏”、“奉”、“ 圣”、“乐”的字样。其间有领舞、群舞及领唱、齐唱,段落分明,衔接紧凑,内容浩繁, 规模宏大,此次演出振动了长安,载入史册。
另外,也有一些是吸收了汉族舞蹈后结合白族的习惯、爱好予以改变,目前已经流传在白族民间的舞蹈。
如“耍船”,与汉族“跑旱船”类似,但装束是白族的,船身亦装饰着白族图案,这种舞蹈常被白族人民用在每年的“耍海会”上。
又如“耍马”与汉族“跑驴”基本相似。在“三月街”盛会上就能见到这种表演形式,但伴奏的音乐已变为典型的白族音乐——“吹吹腔”了,并且依据白族人民的爱好,加上了唱腔 ,边跑边唱,使形式更为活泼,为白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保安族
人口为12212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人以汉文做为交际工具。信仰伊斯兰教。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保安是由地名而来的自称,明万历年间曾在青海省同仁地区设置保安营,修建了保安城。过去人们因其信仰伊斯兰教、习俗与当地回族相近,而称其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保安族。据民族内部的传说、语言特点和类似蒙古族的一些生活习俗,可以认为保安族是由元、明以来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地区的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人,与周围生活的回、汉、藏、土等民族长期交往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
保安族受封建农奴主的欺压,被迫迁徙到现在保安族唯一的聚居地----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3个毗邻的村庄,当地习惯地称其为保安三庄。保安族人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
宴席舞--宴席舞是具有代表性的保安族传统民间歌舞,通常在娶亲时表演。遇丰收或其它喜庆日子也常跳。
宴席舞来源于保安族的婚礼习俗。结婚时由新郎和本村的青年组成“迎亲队”到女方娶亲,女方村里的男女青年也组成迎亲队,在村口以墨笔涂男方陪送者的面部,并用拳击之,以相戏谑。娶亲后,新郎新娘骑马回家,举行宗教仪式,随后即散发核桃、红枣。凡是贺喜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向主人索取一份,祝贺他们吉祥如意,红喜临门,夫妻和睦。最后宴席开始,在篝火的映照中,请本村最好的歌手唱宴席曲,大家也就随着唱词边歌边舞。宴席舞的表演者,人人能触景生情,随口填词。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舞步稳健、潇洒,一般多为对唱、对跳,即兴表演。�
宴席舞的动作特点是头部有规律、有节奏地摆动。动律是由下颏的左下侧向右上侧自然摆动,摆动时节奏性强并有停顿。整个身体的左右摆动较明显,尤其是两胯部分更为突出。腿部屈伸较大,脚落地时有力、稳健,多属邀请动作。手形为半握拳,大拇指伸展,其意为夸赞保安族在气质上是一个“有自豪感的”民族。这种手式在保安族民间舞蹈中运用甚为普遍。保安人民在舞蹈时喜欢昂首挺胸,整个动作和情绪都表现出民族自豪感。
扇舞--保安族另一种类型的民间舞蹈是男子扇舞,它成舞于宴席舞之后。自保安人民迁到甘肃以来,和周围的汉族、回族、藏族、撒拉族、东乡族等民族的生活习俗、贸易、文化生活、宗教等方面都有交往。男子扇舞是保安族人民利用汉族扭秧歌时用的扇子,在执扇和舞法上创造了许多花样,如抖扇、翻扇、绕扇、平扇等。舞时手全把执扇,手腕的抖动非常灵活,并带动整个臂部,摆动时有股韧劲。同时使胯部的扭动,腿部的屈伸,相与呼应。脚下步伐在拖、挪、靠步的表现上亦甚细致,尤其将要结束时,脚步跳出的一下自然动作,即一腿稍弯踏地,另一腿弯靠其后的舞步,更加突出了该舞独具的风格,使保安族男子扇舞成为一个特色鲜明、潇洒大方的民族民间舞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