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操作步骤:患者排尿后俯卧位于检查台上,腹部垫一直径10-15cm,长50-6-cm的枕头,将肾推向背侧固定,双臂前伸,头偏向一侧。一般选右肾下级为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背部皮肤,铺无菌巾。无菌B超穿刺探头成像,用1-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取10cm长心内注射针垂直从穿刺点刺入肾囊,注入少量局麻药物。将穿刺针垂直刺入达肾囊,观察肾脏上下级随呼吸移动情况,当肾脏下极移到穿刺最佳的位置时,令患者摒气,立即快速将穿刺针刺入肾脏内2-3cm,拔出穿刺针,嘱患者正常呼吸。检查是否取到肾组织,并测量其长度,在解剖镜下观察有5个以上肾小球后,送光镜、电镜、免疫荧光。如无肾组织可重复以上步骤。一般2-3次为宜。
术后:嘱患者平卧24小时,多饮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及尿色变化情况。有肉眼血尿者应延长卧床时间。
俯卧位是指患者俯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使用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3)胃肠胀气导致腹痛时。采取俯卧位,使腹腔容积增大,可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1 石蜡疗法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们主要应
用石蜡疗法的温热作用。常选用以下方法。
1蜡饼法将溶蜡倒人盘中,厚度2~3cm,待冷却后取出置于腰部,上置塑料布,周围以浴巾包裹,后用棉垫或毛毯对局部进行保温,治疗时间30~40min此法常用。
2蜡袋法以塑料袋装人1/3溶蜡后排出空气封口,治疗时将蜡袋放人热水中,待石蜡溶化后取出,擦干表面水液之后,置腰部进行治疗。
禁忌证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高热、传染性皮肤病、有出血倾向、感染及开放性伤口、1岁以下婴儿等不能采用此方法。
2 水疗法 全身热水浸浴
周身毛细血管扩张,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另外,肌张力下降,缓解痉挛,具有镇痛作用。治疗时间每次10~20min
漩涡浴采用哈巴德浴槽,治疗时通过水搅动器使水翻腾流动以增加机械性刺激,还有升降装置以利于运动障碍的患者出人浴槽。对伴有下肢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的患者有一定作用。采用温水浴或热水浴,治疗时间每次15~20min。
运动浴运动浴又称水中训练,对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较漩涡浴更加有效。在水中由于自重减轻,有利于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发的下肢肌肉萎缩,通过水中的抵抗训练,可增强肌肉的强度,根据不同的病情,制订相应的训练程序。
3 推拿疗法 急性期
多在发病1周内,症状急重。表现为腰骶部及下肢剧烈疼痛,腿痛重于腰痛,直腿抬高50^以下,腰僵,痛性跛行,行走在200m以内,甚至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
1 患者俯卧位,两膝伸直,两手放于体侧,,腰部尽量放松。医者立于一侧,点按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各1分钟。
2 沿腰背部及下肢膀胱经涂以少量红花油,医者由肝俞平推至下醪,继而两手分别沿一侧臀部、下肢后外侧平推至足跟,反复5~7遍。
3 医者用前臂着力,滚揉腰背部,上下往返5~7次,然后重点攘揉腰骶部,直至患处温热感,疼痛减轻。
4 患者仰卧位,点按患侧太溪、解溪、足三里、风池、冲门诸穴,以有酸胀感为宜。然后摇下肢诸关节,轻轻牵抖双下肢。
5 轻拍腰骶、下肢,结束手法。
恢复期一般发病在1个月以内。经早期治疗,腰腿痛减轻,腰椎活动度改善,直腿抬高可达到50~70,行走在500m以内,生活部分自理。
1 患者俯卧位,腰部及下肢放松,于腰、臀部及下肢用攘法或掌根按揉法操作6~10遍。
2 患者俯卧位,按压、弹拨夹脊穴和背俞穴。操作时应上下移动,有条索状物时,适当延长时间至其软化,不宜用力过大。使腰部肌肉放松,有温热感为佳。
3患者仰卧位,点按患侧太溪、解溪、足三里、风池、冲门诸穴,以有酸胀感为宜。然后摇下肢诸关节,轻轻牵抖双下肢。轻拍腰骶、下肢,结束手法。
4患者俯卧位。做拔伸法(也可用机械牵引),并双手掌根重叠按压患椎棘突旁,或压痛最明显处。操作时嘱患者放松,下按时呼气,放松时吸气,连续20~30次。
5患者俯卧位。做下肢后伸扳法。操作时先扳一侧再扳对侧,亦可同时扳两下肢。患者侧卧位。做腰部斜扳法。先扳患侧,再扳健侧,可反复数次。(或做直腰旋转扳法)。
6患者坐位。做弯腰旋转扳法。也可与斜扳法选择其一。
7患者仰卧位。做患肢直腿抬高法。
8按揉、弹拨患侧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仑等穴。后于患侧腰、臀、下肢施攘法。
9患者俯卧位。施擦法于腰部,透热为度。
后遗症期病程多在1个月以上,仍有腰部或下肢酸胀不适或麻木感。
1患者俯卧位。按揉患侧腰骶、臀、下肢。
2拿捏腰臀、下肢酸胀或麻木部位。
3患者坐位。做折腰法。
4患者仰卧位。做患肢直腿抬高。
5患者俯卧位。按揉肾俞、命门、秩边、委中、承山等穴,用攘法操作于腰、臀、下肢。
6患者俯卧位。腰臀、下肢后侧涂以红花油,施用擦法。
7用拍法施术于腰骶、下肢,结束手法。
禁忌证神经意识紊乱或失定向力、恐水症、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动脉硬化、癫疴、恶性肿瘤有出血倾向、发热、炎症感染、皮肤破溃、妊娠、月经期、大小便失禁、过度疲劳等患者不能采用此方法。
4 药物疗法
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而言,药物治疗并非治本之法,只能缓解症状,暂时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上采用西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在本病早期或急性期,椎间盘突出所致的无菌性炎症,使患者剧烈疼痛,精神紧张。此时应以缓解疼痛为主,选用解热镇痛、消炎消肿、镇静的药物对症治疗。
在缓解期或慢性期,因组织粘连,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功能受损,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此时应以改善血液循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为主,选用血管扩张药、维生素和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
腰椎失稳症是指腰椎的运动节段,即腰椎的功能性单位,两个相邻的椎体及其间的小关节、软组织稳定性降低,脊柱运动节段上产生的移位大于正常的生理范围,由此引发脊柱畸形、不能忍受的下腰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
一、腰椎失稳症的临床表现
1 症状:急性发作的下腰痛,可有慢性腰痛史,发作时常有明显的、非常轻微的外伤史诱因,多数患者没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疼痛常为双侧性,两侧疼痛,可有不同,疼痛由下腰部或臀部向腹股沟及下肢放射,很少波及膝关节以下。不稳交锁现象、强迫体位,特别是由前屈位转为直立位时发生。疼痛剧烈,持续时间短, 经休息、制动及物理治疗可在3~4 d内缓解,但易复发。
2 体征:患者出现下腰痛时,脊柱出现畸形,如腰椎前凸的消失或加大、腰椎向侧方移位。腰椎棘突间可见和(或) 可触及台阶感。
3 动态体格检查:动态地反映腰椎的活动范围,能够诊断腰椎节段性失稳。
⑴脊柱异常运动的检查:患者处于站立位并尽可能地向前弯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6种反常的运动:①弯腰的过程中经过某个位置时出现疼痛(未到或超过这个位置都不疼痛) 。②伸直的过程中经过某个位置时出现疼痛(未到或超过这个位置都不疼痛)。③伸直的过程中需要用双手撑住大腿( Gower sign)。④不稳交锁:弯腰的过程中突然的加速或减速,或者弯腰的过程中出现脊柱的侧弯或旋转。⑤腰髋的反常运动,在回到站立位前,患者先屈曲膝关节并向前送髋。⑥弯腰< 53°。只要出现其中一种反常运动,则脊柱异常运动的检查即为阳性,说明有腰椎节段性失稳存在。
⑵椎体间运动的检查:患者俯卧位,检查者将手掌的小鱼际肌侧置于检查的腰椎体的棘突上,然后由后向前施加压力。根据检查的腰椎体与相邻椎体之间的运动。过度运动和引起疼痛都说明有腰椎节段性失稳存在。
⑶俯卧位腰椎失稳检查:患者处于俯卧位,将躯干置于检查台上,双足置于地上,检查者在检查的腰椎体上施加压力(如椎体间运动的检查中所述) ,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则嘱患者抬起双腿,然后检查者再施加压力,如果疼痛消失则该检查为阳性,说明有腰椎节段性失稳存在。
⑷腰椎后部的剪切检查:患者处于站立位并将双手交叉置于腹前,检查者一只手臂越过患者交叉的双手置于患者腹前,另一只手的手掌置于患者的髋部以固定,然后检查者施加剪切的作用力,如果患者出现腰痛等类似的症状,则该检查为阳性,说明有腰椎节段性失稳存在。
脊柱侧弯的传统治疗方法:
一、理筋1拔火罐:配合火罐沿两侧竖直肌闪罐5-6遍。寒痹、癖血甚者予留罐。2捏脊:沿胸椎棘突以下捏脊松筋,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3推拿:按摩腰部时患者为俯卧位,腹下垫厚枕,使腰部肌肉放松。滚两侧腰大肌。所用力量使病人感觉舒服为度,每处2^-3分钟,然后以双手掌从脊中向外下分推腰部、臀部,用双拇指直推两侧竖直肌和棘旁两侧华佗夹脊3-5遍。按摩颈椎时改仰卧位,在两侧项韧带,肌肉等,医者以双手拇指指腹对痛点、筋结等处行点按、弹拨,推揉。肌肉萎缩部位行滚、按、推、拍打等推拿按摩手法,促进萎缩肌肉恢复。4针刺法:选穴:颈、胸、腰椎段触诊出现侧弯处的两侧华佗夹脊穴为主,一般取穴在腰椎华佗夹脊穴,腰能部双侧,下肢患侧。依有病变部位还可选用风池、大椎、肾俞、气海、大肠俞、腰阳关、八修穴、环跳、承山、阳陵泉、委中、阿是穴等。方法:患者俯卧位,腹下垫薄枕,尽量让其全身放松,局部消毒后,夹脊穴毫针直达骨面,均出现疲胀麻感。对阿是穴和肌肉、筋膜附着处按之有囊性感的部位,采用骨空针法一穴3针,且行电针强刺激。每日交替取穴,十次为一疗程。在颈枕部风池压痛处毫针针刺应斜向上直达枕骨骨面。二、整脊调曲手法①旋转复位:以正位片病变间隙上位棘突左偏为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软组织已充分放松,此时患者坐于整脊凳上,双手抱头,医者前弓后箭步站在患者左侧,右手拇指从左向右扳住患者偏歪棘突,余四指固定在患者右侧骼靖处,患者弯腰,使力传到医者拇指上。另一手穿过患者左侧腋下搭在对侧肩峰处,上臂紧贴患者左侧腋下,手将患者肩部向近侧扳,使患者躯体旋转,同时上臂向上、前,右手拇指同时相向用力,此时在拉伸脊柱四周软组织的同时,亦可听到小关节复位弹响声。拇指下有错动感。同法进行另一侧旋转复位。所不同的是左手拇指从左向右扳住患者偏歪棘突。②根据患者的情况,还可采用一些相应的手法,如胸腰枢纽旋转复位,颈椎旋转端提手法,颈椎折顶手法、颈胸枢纽解锁手法,腰椎侧卧斜搬手法等。三、拉伸锻炼(侧弯大、病情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1做脊柱保健操2学做瑜伽、菩提拉等拉伸动作,拉伸筋脉3练习腰背肌群,增强肌肉的保护能力四、日常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坐卧站姿标准。不要久坐久卧久站。
1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国际标准(BHS和AAMI)检验合格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
2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25~35cm,应使用长35cm、宽12~13cm规格气囊的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使用小规格袖带。
3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4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
5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6测量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40kPa),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7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与第Ⅴ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
8血压单位用毫米汞柱(mmHg)。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1mmHg=0133kPa。
9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急性腰部扭伤是指因各种突然刺激所造成的腰部软血组织损伤,又称“扭腰、闪腰”等。临床上极易见到,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进行按摩手法治疗处理,易转变成为顽固的慢性腰肌劳损。笔者将对本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手法等内容进行介绍:\x0d\\x0d\一、一般临床资料\x0d\\x0d\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承担着人体60%以上的重力,从事着复杂的运动,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无骨形结构的保护,故在持重和各种运动中,极易受到损伤。\x0d\\x0d\二、临床表现\x0d\\x0d\伤情较重者随即可见腰部剧痛、坐卧、翻身困难,甚至不能起床,咳嗽,打喷嚏,深呼吸均感疼痛加重,另有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时,腰部疼痛并不十分剧烈仍能工作数小时或数日后才觉痛感逐渐加重,类似患者极易转为慢性腰肌劳损。\x0d\\x0d\三、临床检查与诊断\x0d\\x0d\在检查时可见下列体征:\x0d\\x0d\1.压痛点。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压痛点,一般痛点位于损伤部位。\x0d\\x0d\2.肌痉孪。主要位于骶脊肌、臀大肌。俯卧时肌肉稍感松软,用手指按压时产生肌痉孪。\x0d\\x0d\3.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因疼痛可引起肌肉保护性痉孪,这时,不对称的肌痉孪可引起脊柱向患侧倾斜,属于暂时性生理改变。一般情况下,多见于单侧发病。\x0d\\x0d\4.X线拍片检查常无异提示。根据以上检查可将本病诊断为急性腰部扭伤。\x0d\\x0d\四、临床治疗与手法\x0d\\x0d\1.治疗原则:舒经通络、治血散於、解痉镇痛。\x0d\\x0d\2.施术部位:病变局部(腰部)及其压痛点。\x0d\\x0d\3.主要手法:推、按、揉、拨、振动等。\x0d\\x0d\4.取穴:扭伤、人中、肾俞、压痛点、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可加用关元、气海、足三里、曲池、肩井、合谷等配穴。\x0d\\x0d\5.操作顺序:俯卧位,侧卧位,正坐位。\x0d\\x0d\6.操作时间:每次2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以免造成新的损伤。\x0d\\x0d\治疗手法刺激量:推按要轻,拨揉稍重,振动要缓,穴位刺激由轻到重。\x0d\\x0d\五、临床手法介绍\x0d\\x0d\在临床上,笔者对本病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与总结。认为急性腰部扭伤症发病急,见效快,只要治疗及时不易复发,但要嘱咐患者注意保护腰部锻炼。\x0d\\x0d\因急性腰肌扭伤的病因多来自于外力,在治疗手法上不宜极强的刺激,其原因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剧痛,如在此时采用强烈推拿刺激,会使局部肌肉组织韧带的紧张度增大。患者因剧痛而失去配合。\x0d\\x0d\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不同反应来进行分类治疗。\x0d\\x0d\1.对较重者治疗手法:\x0d\\x0d\(1)患者仰卧位,采用点穴按摩通气法,先按揉人中穴,以安神调整血压减轻患者思想压力。点按关元、气海从通利中焦气血,减轻腰部剧痛。按压足三里,以调整病后饮食,改善消化,顺肠通便。最后按压扭伤穴(穴位位于阳池与曲池的连线上四分之一处),如患者是左侧腰痛,则取穴右侧。按时可询问有何反应,并令其做轻微挺腹运动,完后便即感轻松。\x0d\\x0d\(2)患者俯卧位。采用推揉分拨理筋法:令患者全身放松,术者立于其旁,用于掌或拇指推揉压痛部位,令其深呼吸,以解筋消於,缓解疼痛。手法由上而下,反复数遍。此时触摸可触感到腰肌松软。取穴:大肠俞、肾俞、压痛点等,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缓冲肌痉孪。\x0d\\x0d\(3)俯卧位。采用压腰部痛点法以解筋镇痛,理气。在患者压痛点上,双掌重叠,反复振颤,随病人深呼吸向下垂直压(呼气时压正,吸气时抬起)。\x0d\\x0d\(4)俯卧位。采用对抗牵引按摩法,以舒筋止痛加强活动度,请助手帮助固定两腋下,术者双手分别握其下肢术部向健侧偏斜,缓缓拨伸,牵引,持续一至两分钟后,也就是最大限度时猛牵一下,然后按摩腰部,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以防止软组织粘连,迅速恢复腰肌弹性。\x0d\\x0d\(5)侧卧位。采用捏拿腰肌蹬腿法,以放松肌肉,增强运动。术者立于其后,双手捏拿腰部肌肉。此时,令患者蹬腿,如上述手法,作用明显,患者即可迅速进入运动配合状态。\x0d\\x0d\(6)正坐位。采用提拿肩颈理气法,以宽胸理气,消除紧张。术者立于其后,双手提拿肩颈,后点穴曲池。此时患者自觉轻松。\x0d\\x0d\2.对于发病疼痛不明显后则加重者,则可采用下列手法操作。\x0d\\x0d\(1)俯卧位,采用推揉分拨理筋法,令患者放松,用双掌或拇指从压痛点周围推揉至压痛处后加用滚法在骶脊肌顺肌纤维方向来回往返数遍,配合腰部后伸活动运动。腰部后伸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由轻而重,以促进局部气血畅通,缓解疼痛。\x0d\\x0d\(2)俯卧位。采用捏拿腰部运动法,以解於镇痛。术者立于其旁,用掌根或多指相应用力,对抗,捏拿患者腰两侧,并令其晃动骶跨部,询问腰部有无痛感,如有痛感,则停止,转为晃动双肩部,以通理气血,促进运动恢复。\x0d\\x0d\(3)俯卧位,采用拍打振动理气法,以解筋镇痛。术者令患者用力,并咳嗽。在此时,用双掌空拳拍打压痛点数次,患者即可感到松驰。后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x0d\\x0d\(4)仰卧位。采用屈膝屈髋动腰法,以加大活动度,迅速恢复运动。术者立于其旁,助患者均匀呼吸,用一手托住患者双腿,另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做屈膝屈髋,上下回旋活动,点阳陵泉、足三里穴。\x0d\\x0d\(5)正坐位。采用提拿肩颈理气法,以宽胸理气消除紧张。术者立于其后,双手相应用力,提拿肩颈理气法,以宽胸理气消除紧张。术者立于其后,双手
方法/步骤
1
1、循经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先用滚、按揉法沿两侧膀胱经由上而下往返施术3~5遍,用力由轻到重。然后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等穴,以酸胀为度,并配合腰部后伸被动运动数次。
2
2、解痉止痛法:医者用点压、弹拨手法施术于痛点及肌痉挛处,反复3~5遍,以达到提高痛阈,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的目的。
3
3、调整关节紊乱:患者侧卧位,医者面向患者站立,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再取仰卧位,双下肢屈膝屈髋,医者抱住患者双膝作腰骶旋转,顺、逆时针各8~10次,然后作抱膝滚腰16~20次,以调整腰骶关节。
4
4、整理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滚、揉法在腰臀及大腿后外侧依次施术,往返3~5遍,并点按秩边、委中、承山等穴,然后用小鱼际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最后用五指并拢,腕部放松,有节律地叩打腰背及下肢膀胱经部位,用力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5
5、辅助治疗:功能锻炼,加强腰背伸肌锻炼,如仰卧位拱桥式锻炼,俯卧位的飞燕式锻炼,早晚各1次,每次各作20~30下。有利于腰背肌力的恢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