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通常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椭圆运转机、综合型多功能器。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健身器材生产商带来浓厚商机。
2006年1-12月,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1,537,399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461%;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9,740,392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4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821,317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62%。2007年1-12月,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1,313,721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939%;2008年1-10月,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5,906,766千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667%。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
因此,中国健身器材工业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出健身器材统一的技术安全标准,加强售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个人从大方向来讲,主要有四类,一是视频播放类,像keep、niking+training等;二是智能硬件类,这就很多啦,苹果手表、华为、小米等,polar心率带等等,三是信息系统类,近两年市面上有一些新型的健身房saas系统,像智游人科技、青橙科技等,四是健身O2O类,很多马拉松组织会等都属于这类。
光跑步和动感单车:水杯、运动短衣裤、运动鞋、毛巾、拖鞋(个别健身房没有)、洗漱用品
举铁:水杯、运动短衣裤、随便一双鞋、毛巾、拖鞋、洗漱用品、以及(护腕、手套等护具)
瑜伽或者跳舞:水杯、舞蹈服瑜伽服、运动鞋、毛巾、拖鞋、洗漱用品、瑜伽垫舞蹈垫
游泳:水杯、泳衣、毛巾、拖鞋、洗漱用品
自行搭配,可以全装在背包里,也可以用手提袋。
补剂(运动营养品)科普篇 作为健身爱好者或者运动员,使用补剂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事情了,但很多人买补剂的动机很可能是:他们都在用或者说教练让我买,而不是根据具体原因来使用。 说来说去,从使用者出发,正是因为我们对补剂有一个不太正确的认知阻碍了我们对其合理的选择。从供应商出发,现在补剂的种类的增加,让部分补剂商更有机可乘,无限度的夸大其功效,以达到成单的目的。 所以,参考各路文献以提高对补剂的认知很有必要。 先对补剂做一个简单的叙述。 运动员使用补剂是广泛的和被接受的惯例,使用非常普遍而且产品的类型和品牌繁多94%的运动员被报道使用了片状或粉末状的补剂,将运动饮料等特殊运动食品也考虑在内,99%的游泳运动员被报道使用补剂,被确定的不同产品总数达207种。依据其他的研究,补剂的使用在高中及大学水平的运动员中也很普遍。 补剂和运动食品 “膳食补剂”“营养强力辅助物”“运动补剂”“运动食品”和“治疗性营养补剂”,这些是一些用来描述共同组成运动补剂产业产品范围的术语。 可以用来给补剂进行分类的特征包括:·功能(如增强肌肉、提高免疫力、提供能量)形式(如片剂、粉末、食品或饮料)·可获得性(如柜台购买、邮购、网购、多级经销)等。 赞成和反对使用补剂和运动食品 要仔细考虑一些问题后,才能做出使用补剂或运动食品的决定。 补剂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在神秘的存在着。一来,很多商家对于补剂功效的宣传神乎其神,给消费者构造出一种“仙丹”的感觉。再者,很多品牌为了突出自己产品的独特性,在宣传方面故意复杂化,故意给人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印象,不想却搞晕了很多接触补剂时间不长的人。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这两种困惑我之前都有过。后来随着健身时间越来越长,对训练和补剂的研究,思考越来越多,发现其实补剂也就是那么回事。不管他们配方怎么变来变去,基础的成分就是哪几种,只不过有你无他,换换比例罢了。至于补剂到底有没有用?帮助肯定是有的,但是重点在“补”,一种补充而已,可以锦上添花,但是归根结底我们的训练饮食才是基础!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补剂,就一定要仔细考虑一些问题后,才能做出使用这款补剂或运动食品的决定。 赞成的理由——真实的对运动能力的益处 一些补剂和运动食品对运动能力确实有益处。诸如一些营养补充类的补剂(乳清、维生素),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后续我们会分类详细讲解各个补剂)。 赞成的理由—安慰剂效应 即使运动食品没有产生真正的生理或功能促进作用,运动员也可能因为一种心理促进或“安慰剂”效应而得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益处。安慰剂效应描述了一个个体仅仅因为相信自己接受了有益的处理就引起了有利的结果。在临床上,经常是通过给予种无害但无效的物质或治疗形式的安慰剂,来满足患者接受“治疗”的象征需要。 反对的理由—一副作用 因为管理机构认为大多数补剂是相对安全的,在很多国家并没有官方或强制的记录过程来证明使用这些产品带来的不利副作用。 但医疗登记记录的信息显示,尽管使用补剂以及草药和传统疗法给大众健康带来的总体风险较小,但包括对一些产品(如蜂王浆)的过敏反应、由于自我用药引起的过量使用以及由于污染造成的中毒等毒性和副作用还是存在的。(喝乳清拉肚子,长痘这些因人而异的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使用色氨酸补剂曾引起死亡和医学问题;含有麻黄和咖啡因的产品是最近医学问题的来源,有时会导致易感个体的死亡。很多报道呼吁对补剂和草药产品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并提高对潜在危害的意识。而补剂使用者自身也要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一个良好的定位,以帮助自己更好的选择补剂。 反对的理由—真正的重点偏移 相比起运动补剂所带来的副作用来说,对运动补剂的依赖会造成一个更加微妙的后果,就是忽略对运动员真正的重点。 一个成功的运动表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优秀的遗传、长时间 的训练、理想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恢复、先进的训练设施和坚定的态度。这些因素不能被运动营养补剂所代替,但与运动食品及补剂所带来的促进效益相比。 这些因素所带来的效应并不是那么令人激动或需要更多的投入。有些运动员因为去寻找那些“瓶子和小盒”所带来短期效果而忽略了可真正带来成功的因素。大多数运动营养师都对此很熟悉:运动员太过依赖于运动营养补剂却没能去解决提高运动成绩的良好训练和生活习惯的基本元素。 反对的理由—贵啊 补剂的综合成本是昂贵的,不用多介绍,一些产品,比如核糖或初乳,要达到厂商推荐的剂量或是科学研究发现的强力作用的量,每周要超过50美元。(核糖或初乳),毫无疑问是昂贵的。(朋友圈不也经常拿补剂健身成本跟iphoneX比较?) 但有时候,当我们认定某种补剂是有效的时候,这个补剂的费用是被认为值得花的钱。尤其是发现它还特别好喝的情况下。以可口的方式达到我们的营养目标时。这个消费我们是认可的。你问我三百多、四百多、五百多一样规格的乳清区别在哪里?其他因素先不说。首先口感上直观的就体现了差距,不小的差距。 AIS运动补剂纲要 在一些情况下,体育组织或机构为他们的运动员使用补剂的行为制订政策或纲要。 确保补剂和运动食品的正确和恰当使用,以对免疫系统、恢复和运动能力发挥最大益处。确保补剂使用不会导致非故意的兴奋剂违规。 AIS纲要的一个关键部分是补剂和运动食品的分级系统,该系统基于由运动营养学、医学和科学专家委员会对每种产品的危险、益处分析。 这个纲要,把运动食品和运动补充剂分成4组,A、B、C、D。 A组属于“被认可补剂和食品”。也就是说,有明确的科学实验表明,正确使用A组里的东西,对提高运动能力有好处。这类补剂,基本可以放心使用。比如运动饮料、肌酸、乳清蛋白、维生素D、钙等。 B组属于“考虑中的补剂”。这类补剂,没有大量明确的能提高运动能力的证据,但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感兴趣,有初步的证据暗示可能有效,还要等待进一步的验证。这类补剂,可以考虑使用,但不明确推荐。比如:鱼油、氨基葡萄糖、谷氨酰胺等。 C组属于“无清楚证明有效的补剂”。大多数运动补剂集中在这一组,这类补剂虽然被大众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尚没有被证明有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并且有可能损害运动能力和健康。常见的补剂,不属于A、B、D的,基本就算是在C吧。 D组属于“禁止的补剂”。就是明确不能用的。但大家注意,AIS纲要是给运动员使用的,所以比较谨慎,要考虑WADA(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对某种补充剂的态度。比如蒺藜皂苷等促睾产品、玛卡,常常分在D组,运动员不能用(尿检),但普通人可能就不用考虑这个层面的问题。包括麻黄碱、DHEA、生长激素释放剂之类不能用的东西。 今天这些对补剂的概念及看法相信大家都是有考虑过的,然而文档的形式让我们把概念清晰化。以方便在以后对补剂有需求时能进行一个更为合理的挑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