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3岁的宝宝说“不要”“不可以”

对1-3岁的宝宝说“不要”“不可以”,第1张

请少对宝宝说不要不可以

为什么要少跟孩子说“不”

大脑对于抽象式的否定词(不、不要、不可以)会更容易忽略,对后边可以形象化的内容更加注意,孩子在自我意识敏感期(15-3岁)到来的时候。

你越和他说不要怎么样他就越是要怎么样,原因就是当你跟孩子说不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反而是在提醒和强化做要做那件事。

同时孩子的认知范围很小,正在兴头上被父母“不”字叫停,会使孩子快速陷入迷茫和无助。

这时的他们就像一头困兽弊进了死胡同一样气急败坏上蹿下跳,孩子对抗情绪产生,哭闹随即而来。

总对孩子说“不”给亲子关系带来的3大危害

1、总用否定词汇和语气跟孩子说话,孩子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件事儿不让做,同时会感觉整个人被否定,心态上也会转变为“父母觉得我不好,我不值得”。

2、我们说不,孩子就会从我们这里习到,所以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不可以,孩子就学会跟你讲“我不”、“不要”……

3、一个孩子经常把这种否定词挂在嘴边,他在人际交往中同样会因此遇到困难和障碍。

将“不”换成这样说

不可以玩水

衣服湿了会生病,要打针吃药哦

不可以把书扔得到处都是

把书捡起来放回书架

不可以在沙发上蹦

下来,在地上蹦

不可以玩手机

把手机给我

不可以吃糖

糖吃多了,牙齿会长牙虫哦

不可以大声吵闹

“嘘”小点声

不要到处乱画

画在这个纸板上哦

不要打人

请把你的小手放到它该放的位置

不要跑

慢慢走,稳稳当当的

不要拿水杯

小心拿,慢慢走

不要把饭碗拿起来

放在桌上吃

吃饭不要站在餐桌上

坐下吃

不要靠近

往后退,离远一点点

不要捡垃圾

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

不要乱扔玩具

玩好了玩具记得把玩具送回家

“我这样说了,孩子还是不听啊!”

孩子的习惯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不断和孩子一起练习、反馈、更迭。

引言: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最头疼的,应该就是宝宝老是发脾气闹情绪。这时侯家长们应该重视教育宝宝的情绪问题。

一、宝宝闹脾气是很正常的。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脾气是不可避免的。大人们有时也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更何况是一个孩子。但是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要好好引导宝宝的情绪。宝宝们往往在一岁的时候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和脾气,等宝宝涨到四五岁的年龄,就会好多了。一岁的宝宝们还不会说话,所以才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一般宝宝哭闹不是饿了就是身体不舒服,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家长应该如何安抚宝宝的情绪。

在宝宝发脾气时可以抱抱他,这是一种安慰宝宝的行为。哭闹时先检查是不是宝宝饿了或是身体不舒服的原因,搞明白宝宝因为什么闹脾气?对于有些宝宝想要获得大人的关注一直哭闹时,可以不理睬,做自己的事情,让他明白哭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三、需要注意家长的情绪。

当宝宝哭闹时,家长的脾气也会变得烦躁起来。这时候不要发火,先冷静下来解决宝宝的哭闹。保持冷静,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加暴躁,不能失去理智。家长讲话时要平静温和,这个对宝宝安静下来也有好处。一岁左右的宝宝闹脾气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不是很离谱的事情,就顺着宝宝,这个年龄的宝宝也听不懂道理。家长也要很好的引导宝宝的脾气,在宝宝大声尖叫的时候用玩具或者食物转移他的注意力。等宝宝大点就能理解了,不会乱发脾气。家长需要多陪伴宝宝,多和宝宝一起玩,带宝宝和同龄小朋友交流。

引言:家长发现孩子总是哭闹,总是有情绪,就要了解孩子是不是想要某种东西。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举动,孩子如果总是哭泣的话,父母可以适当的去关心一下孩子,把孩子抱起来。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三个月的孩子总是有情绪总是哭泣,这是怎么回事?

一、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孩子一直哭泣不停止的话,父母可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看一看孩子身体里是否出现了一系列的疾病。孩子如果身体不舒服的话,也会一直暴躁,也会一直哭泣,家长要适当的去调整孩子的状态。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好好吃奶粉会对孩子大声斥责,孩子小的时候比较害怕,家长总是对孩子斥责的话,孩子会非常的难过,所以就需要用哭来宣泄。如果孩子生病了,家长就要细心的照顾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不要让孩子总是哭泣,孩子如果总是哭泣的话,身体也会承受不住,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发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可以对孩子进行过度的关心,要看一看孩子是不是饿了或者是尿湿了,这样孩子也会得到舒适的环境。

二、带孩子出去走一走

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一直哭泣的话,可以带孩子出去走一走,让孩子跟孩子差不多大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孩子也能感觉到外面世界。家长不要把孩子总是关在家里,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也会非常的压力,会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要适当的陪一陪孩子,不要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孩子也会非常难过。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用温和的语气,三个月大的孩子比较小,性格也会比较内向,家长要适当的去沟通。

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孩,一个崩溃的爸爸或妈妈。

“简直是烦死了,哭,哭,一天到晚只知道哭,除了哭,你还能干嘛……”在大人没好气的话语之下,小孩哭得更厉害了。

大人呢,暴躁点的直接就对孩子开打了,可是,当气消了以后,却是捶胸顿足地后悔:不应该打孩子。

只是,下次遇到孩子哭闹之下,还是一样控制不了恶语相向或者是拳打脚踢。

为什么孩子的哭闹声会让爸妈们烦躁呢?

01

英国科学家Morten L Kringelbach说, 婴儿和孩子的哭声,能给人类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尤其是父母,小朋友的哭声能让他们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

这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丛林生活中,幼童的哭声往往意味着危险,比如被野兽袭击或遇到其他危险。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固定的条件反射 ——孩子哭了,父母就紧张,继而迫切地想采取行动 , 就如同看到肉骨头,狗自然而然流出哈喇子一样的道理。

如今人类早已搬进坚固的住所,远离丛林,远古的各种危险不复存在。可是,基因是有记忆的,父母听到小孩的哭声仍然会紧张烦躁;而婴儿呢,也习惯用啼哭引起父母的关注。

儿子刚出生时,不管睡得多熟,我都能准确知道他的每一声啼哭,很多时候,问家人,他们都说没有哭,等过去看时,就会发现孩子的各种状况:或是吐奶了,或是尿了,或是拉臭臭了直到现在,他晚上的每一声哭,我也会习惯性醒来,或者给他盖被子,或者安慰他不用怕,只是做了个梦。

02

很多时候身心俱疲,而孩子还在不停哭闹,就很容易采取一些消极措施进行应对。

1、冷漠无视

曾经育儿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词“延迟满足”,说的是孩子哭了,不能马上抱起来,这样会惯坏他。

父母那一辈多数是这种观念的拥趸者。我妈还给我讲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说是她从来都是下地干农活,把我放在床上用被子围起来,不掉下去就好了,白天最多吃3次奶就行。那种情况下,谁知道我哭没哭,现在不是也好端端的吗?哪像我带儿子一样,一声都怕哭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直到现在,我还有种深深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体现在,不能很好处理感情问题,和老公相处,总觉得他忽视了我,脾气一触即发;对物质和金钱也是,骨子里有种匮乏感,总是害怕失去。

2、呵斥打骂

之前的自己,每当儿子哭闹时,也习惯性朝他怒吼,甚至打骂,抱怨他怎么这么不听话。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原来也是代际遗传的。回溯到幼年时期,父母最讨厌的就是我们的哭闹,打骂更是家常便饭。导致我们自己有了孩子,也非常讨厌小孩哭闹,在不自觉中重复了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不自知。这样只能导致一代代痛苦的延续。

3、条件交换

超市里,一个小男孩看到一辆橘**的玩具跑车,老人说“不能买,没带钱。”这时,小男孩直接大喊:“就要嘛就要嘛。”还躺在地上打滚。引起众人围观。老人觉得非常不好意思:“给你买,快起来,大家都在笑话你呢。”小男孩一骨碌就爬起来了,生怕老人反悔似的:“这个,就是这个!”

回家的路上,老人边走边抱怨:“每次来超市都要买,以后不带你出来了……”小男孩紧紧抓住小汽车,像是没听到老人说什么一样,一声不吭。

孩子哭闹,就急忙用零食或玩具哄孩子,虽然能立马见效,但孩子可能会用哭闹来要挟大人获得他想要的一切,一旦不能满足,哭闹就会加码,教养立马失效。

03

面对小孩哭闹,我们的正确应对姿势应该是这样的:

知名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说过,在小朋友早期的成长中,“哭”能在爸妈和孩子间引发依恋情绪。

妈妈们都熟悉这样的情景,当我们把哭个不停的宝宝抱在怀里,心态平和地抱着,慈爱地看着他,即使不说话,他也会慢慢停止哭闹。

当 我们 总 是 以耐心和爱心安抚哭闹的孩子,孩子便会对 我们 产生信任、依赖和安全感,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教养的原则。

曾经看过这样的新闻,一位母亲给自己15岁的儿子喂饭,在喂饭过程中,打扰了儿子玩游戏,儿子发脾气把饭碗摔得粉碎,而当爸爸的却一言不发。当时我看的时候觉得很震撼,过后仔细想想,却发现,如果怕孩子哭闹,对孩子一步步妥协,结果自然会把孩子养成这样的“废柴”。

在孩子哭闹时,我们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原则,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我给妹妹喂饭,我儿子也一度要求我喂他,不同意就拼命哭。我解释道:“宝宝长大了,会自己吃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妹妹还小,你看,妹妹只有两颗牙,还不会吃饭,所以要妈妈打成糊糊喂。宝宝会很多妹妹不会的本领,妹妹一定会以哥哥为榜样的。来,妹妹给哥哥点个赞。”然后将妹妹肉乎乎的小手在儿子额头上印上一个大大的赞,他果然心满意足地自己吃饭了。

当孩子哭闹时, 耐心安抚, 关注他、尊重他、赞美他,温柔而坚定地坚持 原则, 才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 。

更多经典,欢迎关注觉本公众号"jueben520"

     孩子生病之后,可能父母都非常着急,因为那个时候孩子状态不好,身体很难受,会不停哭闹,父母心里一定比孩子还要难受。可能孩子生病的原因是由于父亲带她出去玩儿的时候沾了水,所以受凉了,感冒了难受了,或者也有可能是母亲不小心没有给孩子盖被子,导致孩子感冒发烧或者其它疾病。

    如果是父母某一方由于疏忽导致孩子生病,那么必然就会导致吵架,因为另一方一定会责怪某一方为什么没有做好。但是如果孩子是由于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或者是其他意外导致的疾病的话,父母也是会容易吵架的,可能是由于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该怎么去发泄这种着急的情绪,所以就会把自己的愤慨发泄在对方身上。

    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吵架还可能会是一个原因,就是比如爸爸要带着孩子去医院,可是母亲收拾得有一些慢了,父亲会因为这个和母亲吵架,其实这种时候妈妈不一定收拾的很慢,只是爸爸有些着急,所以才会导致两人的吵架。 亦或者是在医院的时候,由于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需要父母来协商选择爸爸和妈妈的意见可能不和,他俩有各自的想法,这个时候就会吵起来。

    但是无论怎样,爸爸妈妈这个时候是孩子最大的顶梁柱,他们就是孩子的天和地,所以千万不能倒下,也不能由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个不停,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

    其实他们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可能内心有一种恐惧和一种担忧,但是不知道怎么发泄出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特别是女性在这个时候会觉得很无助,所以父母双方会由于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然后遇到一些小事情都会爆发出来,会导致两人吵架。

 在日常生活中家里的孩子生病了,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胡乱的给孩子吃药,更不要由于父母的吵架而耽搁了孩子的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379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