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公然在课堂上与老师顶撞的同学,我也只能说那些个同学真的是太没有教养了。
不过这种事在我们班也发生过,我们班一个同学A,他天生是那种与人沟通不好,不会处理关系的那种,也很少有几个朋友,有一次,语文老师在讲课,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可就是他在走神,刚开始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提醒了一句:都认真听着,走神的该回过神来了,我这讲的都是重点,考点。等老师说完之后,该听的还是在那听,可是他却还在走神,老师又讲了一会,看见他还在走神,就开始扔粉笔头了,砸向他的时候,老师就把他抽起来回答问题,他一听,什么也不会,老师就开始批评他,说他上课不好好听讲,下课了就瞎玩,一到考试傻眼了,什么也不会。老师刚一说完,A就开始了,对老师大呼小叫,公然顶撞老师,还骂老师傻逼,老师一见这种顽固弟子也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大声的说了一句以后上语文课,你别出现在我的课堂里,A一听这话,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地低着头,从那时起,语文老师再也没有管过他,而他也再也没有不好好学习过。
还有一次还是A,在课堂上公然顶撞英语老师,英语老师抽他背单词,他不会,英语老师就开始说他,谁知道他不仅不听劝,反而转过头来说英语老师,英语老师气的从教室里走了出去,在办公室里默默地哭,也不给我们上课,那时候我是英语课代表,看到这一幕,我就去办公室去说英语老师别生气了,英语老师那时候还在气头上,就说你们班的课谁想上谁上,我是不上了,那时候班主任也过来了,把A也叫了过来,狠狠地打了A一顿,问他知错了没有,以后要怎么做,还顶撞不顶撞老师了,A说以后好好听课,不会再有下次,然后给英语老师,语文老师都写了份检讨书,从此,A上课再也没走神过,再也没有顶撞老师的现象。
其实我感觉这种顶撞老师的现象,只能说明第一家长的监管力度不够,第二老师的做法也有可能欠缺,首先家长的教育可能是放任式的管理,现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子女们手心手背都是肉,舍不得骂,舍不得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溺爱”,现在的好多家长在家都是顺着子女的,有些子女顶撞父母的时候,父母都是默默的不吭气,所以才会造成这种公然顶撞老师的现象,其次是有些老师的做法可能有些极端,他没有在众人面前给学生留颜面,或许下课后单独教育效果还会更好一点。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一定不要和老师公然顶撞,老师说你肯定是让你改正,如果觉得老师的做法或者言语有些不妥,我们可以私下找老师说明情况,我感觉这样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到了十一二岁青春期前期,叛逆心理出现,孩子变得敏感、易怒比较常见。孩子这时候自尊心会比较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像成年人那样懂得权衡事情。
比如说,有一种可能是老师只是随机安排了课程任务,但孩子认为这是老师在故意针对自己,偏袒其他同学。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和老师的冲突,属于言语不当或性格不合。
不过11岁的孩子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他们不是“不懂事”的。遇到这种事,我们要给孩子清晰传达这样一种信息:父母可以为他提供建议和帮助,但具体怎么做由你来做决定。
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表现出要把自己的看法灌输给孩子,这样会容易引起孩子情绪的反弹。
具体说来,可以这样做:
1,先接纳孩子的感受
这个孩子那一天遇到的事,站在他的角度,他一天内经历的压力事件其实不是一次,而是两次。一次当然是在体育课上跟老师起冲突,另一件是他回家跟父母表示以后不愿去上体育课,孩子告诉父母自己的这个决定也是需要勇气的。
孩子有心理压力,我们应该积极回应,表示出对这件事的重视。多用“老师这么做,你一定心里很不好受”这样的体谅的语言。不要打断和质疑,保证语言温和、有爱。要确保孩子觉得我们是和他站在一边的,这样他才会充分信任我们,或者愿意听取我们的建议。
2,了解更多信息
孩子发泄完情绪之后,问孩子一些跟体育课有关的整体问题,比如,“最近体育课都做哪些活动?”“你和其他同学在体育课上相处得怎么样?”当我们获得了体育课整体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整件事,比如,老师是否有辱骂和虐待行为的特殊情况;也可以了解孩子不愿上体育课,是否还存在其他压力。
3,与老师沟通
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家长跟班主任沟通这件事,可以说:“如果你真的决定不上体育课,那需要让老师知道这件事,如果你还没有决定,我们也可以跟班主任沟通一下听听他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决定,是否现在给班主任打电话。
如果孩子还没有想好,给他充分的时间缓和情绪,告诉他不着急决定,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跟爸爸妈妈沟通。如果孩子同意给班主任打电话,我们可以用平静、外交式的语调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情况。
比如,“老师,我的孩子最近回家说不想再上体育课了,我很担心孩子的这种反应,想向老师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我们有什么可以做的,能帮助孩子重新喜欢上体育课。”打电话只是求助老师帮忙解决问题,注意不要在言语中暗示这是老师的错误。
4,事后教育
在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借这件事让孩子明白,他可能不会喜欢他遇到的所有人。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人跟人之间也总是会起冲突,就像爸爸和妈妈也有不同,也会吵架,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相处,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
另外,还可以告诉孩子,不妨将他遇到的不喜欢的事情,看作是挑战。我们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孩子,比如,“在老师没有答应你的提议时,除了跟老师发脾气,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吗?” “如果你当时没有和老师发脾气而是…,你觉得老师会不会有不同的反应?”
这样问是让孩子看到事情更多的可能性,不要太片面,钻牛角尖。
以上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想流程,实际过程可能不会这么顺利,最重要的是要耐心。一定给孩子时间,有的孩子的确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压力事件中恢复,如果孩子短期真的不能接受上体育课,帮助他请假是可以的。
青春期的孩子,有那么一个阶段,或多或少都有“反权威”心理。想想我们读书时是不是也有“什么都不服”的时候?
其实没那个必要,孩子在那个班级里边也没什么不好的。一般你们两个人吵架肯定是为了孩子的事情吧,也都有自己的原因,班主任是不会计较那么多的毕竟都是为了孩子着想。而且你要是主动的再去和班主任道个歉把关系一和解就更好了,对于你家孩子的学习方面也就好管理了。再说了你和这个班主任吵架了换个班哪个班主任敢要你家孩子啊,就算要了肯定也有偏见,要我说还是别换班级,自己去和班主任道歉比什么都好。
我以前的一个同学他爸就是那种暴脾气,而且脾气上来了什么都不管。我们那里老师打学生的现象也还有,不过老师打的也不重就是教训一下,让学生长长记性,也都是为了学生好啊。我同学他爸就不行,那次我同学因为在班里犯了事儿,他老欺负一个女生,把人家欺负的老哭,那个女生就去找班主任了。之后班主任也比较生气说了好几次都不听,那次就直接打了那个同学一顿,也就是教训呗,也是为了教育他。
本来这个同学也没有什么,他回家之后告诉了他爸,别人的话都不认为有什么呀,可是他爸爸就不行,那次非得找到学校和班主任找个说法,班主任也是来气给你教育孩子你还有理了,之后就吵了一架。不过我同学他爸爸回去之后意识到自己错了,就带着东西回找班主任道歉,还请班主任喝了酒吃了饭,之后啊他俩竟然关系搞的很好还,经常在一块儿喝酒。班主任也是比较照顾我那个同学了。
孩子上学,跟老师和同学相处时难免磕磕碰碰,发生矛盾和冲突,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矛盾,会对孩子的校园生活造成影响。那么,如果孩子跟老师有冲突,身为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将影响降至最低,还孩子阳光的校园生活呢?
想说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家小妞最近跟老师争辩了。小妞住校,周末回家时跟我说,她对老师拍桌子了,我吓了一大跳,简直不敢置信,这个一向温和胆小被公认是乖宝宝三好学生的小妞,居然敢跟老师拍桌子发脾气,这让我怎能不惊讶?
一、事情的经过原来,事情的起因是小妞宿舍有人乱丢衣服,违反了宿舍管理制度,管宿舍的生活老师发现后批评了她们。有一位同学不知为何,明明不是她弄的,却站起来承认这个错误,结果被老师处分了。
这位同学后来越想越怕,于是请身为舍长的小妞帮忙跟老师澄清。两人一起去找老师说明情况,想让老师撤去处分。但这位同学又说不出做错事的是谁,老师怀疑她在说谎狡辩,不愿撤去处分。
小妞帮着说情,估计言语有点过激,老师后来查明情况,知道是别人的错,所以没再处分同学,但却对她有点失望,说她处事不冷静不公正,不让她当舍长。这才小妞不服气了,再次去找老师辩解,说着说着居然对老师拍了桌子。
还好老师宽和大度,肯包容孩子,面对激动的小妞,只是严肃批评她的态度,让她自己冷静。小妞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晚上回宿舍时主动向老师道歉了。老师看她能承认错误,也很欣慰,原谅了她的冲动,这件事总算雨过天晴了。
二、帮孩子复盘事情,分析对错。听了小妞的叙述,我叹了口气,这事很明显就是小妞做得不好,整件事中,她太过想当然,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事情,所以才办得一团糟。她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有点垂头丧气。
看她这样,我先安慰了她,告诉她事情已经发生了,自己也弥补了,所以不必再介怀,以后吸取教训就好,然后我才帮她回顾复盘整件事。
1有正义感很好,但不能意气用事。
小妞一向很有正义感,每次同学有事她都愿意帮忙,但这次的事情,她确实太鲁莽了。这件事一开始是同学自己承认的,在没弄清衣服是谁乱扔之前,她就盲目相信同学的一面之辞,跑去跟老师说明情况,听起来真的就是狡辩,怎能取信于老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跟同学一起查明真相,找出乱丢衣服的人,再把证据带到老师面前,跟老师说明真相,才更有说服力,才能真正帮助到同学。
2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小妞一直不服气的点是,她觉得自己是在帮同学,为什么老师说她不公正呢?这让她很委屈 ,所以才会去找老师辩解。
我跟她说,要从老师的角度去想。一开始是同学自己站出来承认错误,老师也没冤枉她,后面却说不是她做的,前后言语不一致,让老师怎么相信她?老师从自己见到的事实去做出判断,然后按规定处理,她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
老师对小妞的评价和处理,也是基于小妞在这件事中的表现,她确实是偏信了自己的同学,没调查清楚就草率地为她说情,完全没想过这样对其他同学是否公平。
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尽量从多个角度去复原事情的真相。
3遇事冷静,有理不用高声。
冲动是魔鬼,遇事要冷静,有理有据的事实说明比拍桌子瞪眼睛的吵架更能解决问题。小妞因为不服老师的处理,没有冷静思考,就冲动地跑去找老师辩解,甚至在跟老师说话时激动地拍了桌子,这不但不能妥善解决问题,而且还会激化矛盾。
不过,在认识到自己的冲动和错误之后,她能勇敢主动向老师认错,这点很棒,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今后要继续保持。
4最后要特别感谢老师。
老师的包容和宽和,才是这件事情不再扩大,矛盾不再升级的主要原因。老师的处理方式也在小妞心中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会对她以后的为人处事起到良好的导向。
这不能狭隘地理解成老师针对你的孩子,或者刻意把你的孩子编排到不自律的环境中。相反,这正是因为在老师心中,你的孩子比较听话,非常自律,所以相信你的孩子坐到其旁边一定不会上课叽叽喳喳闹不停。做父母是一门学问,锱铢必较的处世态度,不仅会弄得大家不得安宁,其实孩子也在受自己这种行为的影响。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校最怕摊上事儿。
其次,特殊问题特殊处理,遇到长期坐一起讲话的小朋友,老师必定是头疼的,谁愿意在自己讲得津津有味的同时,看见下面的学生也自嗨到忘乎所以呢?及时调整座位,不仅利于两个讲话的学生认真学习,其实也是在保证全班同学的听课效率。
对老师座位安排有异议的家长,绝非一个或者两个。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极其发达的时代,很多家长都喜欢到网络上各种吐槽。说实话,看到这样的倾诉,我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个词汇便是“矫情”。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座位问题,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应对呢?首先,在座位问题上能够采用循环式每周一换的老师,证明其在学生座位的问题上是比较重视的
先在班级群里摔了一张这个多音字的读音及解释,然后将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出来,并语气毫不客气地指责老师,你不仅读错了,还给我孩子写的名字的拼音改错了。一时间让整个班级群里,其他几十个家长集体成为吃瓜群众,老师瞬间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与家长争执了起来。而后,这位家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事情闹到校长那里,声称这位班主任不仅师资水平有问题,其道德修养也不行,叫嚣着要撤掉班主任。
老师是没有权力让孩子转班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未成年,老师是成年人,成年人是不可以跟未成年人计较的
2老师是教书育人的,应该帮孩子,不应该因为矛盾而针对学生
3作为学生,虽然还小,但依然有权利选择自己是否留在班上,老师无权要求学生转班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老师和学生有了矛盾,但一定不是其中一人的责任一定是两个人的责任,所以应该各退一步,互相理解,老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比孩子更加的懂道理,也更加知书达理,况且孩子正在成长的阶段,也应该好好疏导,循循善诱才能化解矛盾,谁有错就应该指出来,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两个人都同意的情况下,转班也并无不妥,但一定要把话说开,心里不能有疙瘩,不能带着疙瘩转班,这样对于孩子和老师都不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