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一手发动两场战争,卸任后怎么样?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一手发动两场战争,卸任后怎么样?,第1张

对于美国来说,布什家族是个真正的政治家族,前有老布什,后有小布什,再后来甚至还有小布什的弟弟布杰参加总统竞选。

只是人们会有点奇怪,曾经一手搅动中东两场战局的小布什,自从退位之后,似乎低调到让人想不起来了,他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呢?

作为曾经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曾发动两次战争,整个中东被他搅得天翻地覆

其实,人们对于小布什的认知多会从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中来评价,有的人甚至会觉得他做得太过了,应该被推上军事法庭,接受战争罪的指控。

这似乎真没有必要,小布什当时作为总统,他太清楚自己的决定意味着什么,如何会傻到将自己送到违背国际法的地步呢?当然,他没办法不让自己站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毕竟这两场战事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阿富汗发动于2001年,是因为当时美国911事件而起的一场反恐战。

小布什当初的口号便是捉拿本·拉登,捣毁基地组织,让塔利班政府为支持恐怖分子而受到惩罚。

这场战争的口号可谓响彻世界,这种以大正义为名的战争,如何会被推向军事法庭呢?可问题是反恐是对的,打击恐怖分子也没错,但时至今日,美国在这场战争上也抽身不能,甚至搞不明白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至今美国已经换届三次,三届总统对于这场战争的说法各不相同。

小布什说是要为911找出凶手,而奥巴马则说击败基地组织,至特朗普时代,他们已经开始想要抽身而寻找谈判退军之路了。

这是不是让人着实理解不了小布什发动战争的初衷?

而伊拉克战争呢?这次更有些荒谬,不但没有经过联合国理事会议成员的同意,还自说自话对萨达姆进行审判,并执行了绞刑。

这当然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当时开战的时候,美国方面极力说明伊拉克国内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有成为恐怖分子依靠的苗头。

可结果呢?没几个小时战争就明了了,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在哪里?到今天也没有人出来说一下这个问题不是吗?

人们可能还真想不明白小布什当时在做什么,难道议会之上都在睡觉吗?最后只是拍板开战?

反正奥巴马上任之后,针对此事件有过这样一句评价:

假如我那个没水平的前任没有发动伊拉克战争,现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也许就没那么糟了。

这就是小布什的为政历史,两次战争有多少人受牵扯其中,有多少人永远失去了生命,中东成为动乱不停的战场,中东民众生不如死地活着。

这个时候的小布什在做什么呢?人们不得不好奇呀。

好战如小布什,可人家如今退位已经十多年时间,却过着让人羡慕的半隐居生活

是呀,小布什如此好战,却也只是给美国的战事开了个头,后面的结局都是继任者来主持,处理的。这个说法是不是很气人?

小布什就是有这样的命,不用发愁为美国的未来,中东的明天考虑。

事实上,直到今天,小布什已经在美国政坛退出十多年了,而且有着越来越低调的架势。

当人们对其现在的生活状态进行追踪的时候,才突然发现,那个一手搅乱中东,亲自发起两场战争的小布什,已经身归"隐士",过上近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了。

小布什有个农庄,最近五年,他几乎就如同一个农场主一般,有事没事在农庄里享受阳光、田野、收获与希望。甚至,有时他还会亲历亲为,像个十足的农民,在农庄大干体力劳动。

这种身份,可以做到如此生活状态,也算是小布什聪慧、睿智的表现了。

另外,小布什有两个女儿,而女儿又生下了布什家族第三代传人。所以,享受天伦,陪伴隔代成长也成了小布什的幸福时光。

特别是父亲老布什去世之后,小布什变得格外留恋家庭生活。大概这就是人变老的一种表现吧,小布什再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

有人会不解,人家奥巴马、克林顿等都到处演讲、写书,捞金捞到手软,小布什这么不爱财吗?没有钱哪有享受的人生,只不过小布什早就捞足了而已。

刚卸任之初,小布什并没有闲着,创业让他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据说他当初投资60万,结果就让收益达到了1500万,这不就是一个生意天才吗?

其实,就算小布什不创业,不赚什么钱,他也花不完。

在任的时候,他的家族就已经赚得够多了,而且自己家族的富有在美国是有名的,哪需要他去赚什么钱养老呀。

不过现在的小布什也没闲着,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回忆录了。作为一个曾经的总统,这点谈资还是有的。

哦,对了,小布什平时也会修身养性,画个画,健个身啥的。再就是为着家族原因,偶尔会出来打击一下特朗普,这算是个业余爱好吧,其他的还真没什么了。

可能小布什的个人评价并不是那么好,特别是这两场战争导致的结局。

但哪个人在世不被人说,哪个人又不于背后议人呢?

小布什才不会计较别人的看法,看他现在生活的半隐居状态就可以知道,人家早就在精神上超脱了。

最近美俄之间关于战略武器问题上又打了不少的嘴仗,主要是关于美国与俄罗斯一份正在进行的导弹协议——《中导条约》。俄方称美国指责别有用心地违反条约,而美国甚至提出退出。

一纸条约引起了两边这么大反应,看来来头不小。

《中导条约》全名叫做《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苏联和美国在1987年签订的一个关于军备控制协定。这个条约规定,美苏(俄)两国不许保有射程从500公里到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苏联垮台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导弹核武器时候也顺便继承了这个条约。

但是,自1988年条约生效起,签约双方就不断指责对方违约,这两年更是越吵越激烈。今年美国更是闹大了,俄罗斯媒体今年6月25日报道,美国共和党议员日前正在敦促总统特朗普退出《中导条约》。

这个消息惹怒了俄罗斯,先是警告美国不要退出《中导条约》,外长拉夫罗夫进一步要求美国从欧洲撤走核武器。美国官员们针锋相对则指责俄罗斯某些行为才是违反了《中导条约》。因此,北约甚至直接在俄罗斯家门前开展了军演,但普京却淡定表示:“就让他们训练去”。

既然签署了条约还要进行没完没了的嘴仗,当初为啥要签呢?

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白宫东厅签署《中程导弹条约》。

在签订条约的时候,美苏正在进行冷战,双方拿着上万枚核弹和导弹互相对准,随时都可能把对方毁灭几十次。如果其中一方突然发动先发制人地打击,对方很可能在几十分钟之后就成了一片放射性废墟。

但一方面,双方剑拔弩张,仿佛兵临城下;但另一方面,因为美苏各自都建设了“陆基导弹,潜射导弹和战略轰炸机”这种所谓“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谁也没有把握真的能一把将对方打得丝毫没有还手之力。即使陆基导弹中优先打掉,大洋深处待命的核潜艇,按照上面装载的导弹数量和分导弹头的数量,也可以把另一方基本毁灭,更不用提,还有一批临空待命的战略轰炸机扑向目标进行报复的可能。

这种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是长期军备竞赛的结果。

制衡

自从苏联有了核弹那天起,美国就在研究该怎么逃避苏联的核报复。到了里根时代,美苏之间加班加点的造核导弹,准备拼死抢先敲掉对方“核牙齿”。当美国发现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很明显是死路一条了,就转身开始研究SDI,也就是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想通过自己在宇航科技和通讯等领域的优势,建立一张分布于天基、陆基和海基的数层导弹防御网。这样先发制人后,即便对方打过来的少数导弹,也会在这张网前被各种导弹和激光灯定向能武器拦截。

美国的SDI“星球大战”计划图

而这个SDI计划看着很牛,但是就好像科幻**一样,其实是个很没谱的事情。即便时隔三十年,今天美国在不断努力的“反导网络”其实不过是当年的SDI一个大幅度缩水版,而且可靠性究竟如何也是个问题。

至于苏联的首都反导网靠谱不靠谱,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苏联因为经济和科技实力方面,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一如既往的走了“简单粗暴”路线,凑合着在莫斯科周围建立了一个导弹防御网。不过因为技术还达不到可以精确直接拦截对方导弹的水平,因此所用的拦截导弹是核弹头。

虽然所用技术不同,但他们都是希望在一定范围内引爆一个核弹头来摧毁对方飞过来的一批导弹。不过,在自己国家上空引爆一堆核弹其实对于自己的伤害也不会太小,所以苏联此举纯属“顾头不顾尾”的无奈之举。

因此,“先发制人”者无论如何都没有把握逃避报复,所以不管怎么看对手不顺眼,再把大把大把的金钱扔进军备竞赛里去,美苏双方最后都没有动手。所谓的“恐怖平衡”就是这么形成的。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是不是没有隐忧存在。

核战争一旦打起来就会毁灭世界,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不管美国还是苏联比赛造核导弹都是要花钱的。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苏联最先顶不住了,美国其实也够呛,只是最后侥幸赢了。大家都吃力的时候,自然想起来缓和了。

条约

于是,在1987年的时候,美苏缓和努力的着力点就在《中导条约》上,根据这个条约,美国要撤走部署在欧洲的潘兴I/II式弹道导弹和陆基的战斧巡航导弹共859枚,苏联则是要销毁SS-4、SS-20和SS-24等中短程弹道导弹1836枚。看着仿佛苏联吃亏了,但其实还是捡了大便宜,这些导弹从苏联打出去也够不着美国,可是美国那些在欧洲的导弹10分钟内就可以覆盖苏联的整个欧俄部分。

这个事情谁最高兴呢?显然是美国的欧洲小伙伴们,挪走头上的原子弹了嘛!苏联,逃过了10分钟内就被轰平的可能,还节约了一笔钱去认真搞更新型的洲际导弹,美国则转身专心研究自己的SDI。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其实早在1972年,美苏就签订过一个《反导条约》,规定双方只可以造一个防卫首都或者防御他国核进攻的洲际反导系统。美国搞SDI明显是违反了这个条约,但是当时出于政治目的美国对此闭口不谈,而苏联当时志不在此,所以也没有过于追究。

直到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开始认真地建设“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TMD(战区导弹防御)”的时候觉得《反导条约》真的碍事,而且当时的俄罗斯处于半死不活状态有心无力,管不了那么多了,才正式宣布退出这个条约。

需要

如今的世界很不一样了,对于美国来说,其实不是很需要中短程弹道导弹,海基的战斧和空射巡航导弹一样能办到同样的事情。目前美国手里有四条“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都搭载了154枚战斧,加上其余能携带少量战斧的“洛杉矶”级和其他水面舰艇,该办的事情一点不耽误。所以对于美国来说,退出这个条约只能说明他们打算未来研制更加先进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便于在某些地区冲突上放开手脚使用。

其实对于俄罗斯来说反而更需要《中导条约》,毕竟目前在欧洲部分受到挤压的是俄罗斯。除了美军出现边界几百米外这种不快,俄罗斯还要面对波兰和罗马尼亚部署的“陆基宙斯盾”系统。这一系统名义上是防卫伊朗等国的导弹,其实很可能升级扩充成为封死俄罗斯战略反击的高墙。所以在《中导条约》上,俄罗斯突然真的揪住美国不放,其实是一种想“找补偿”的姿态而已。

最近美俄在《中导条约》上的嘴仗,背后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目的。但当初白纸黑字的《反导条约》,美国说废就废了。这个《中导条约》如果也撑不住了,确实可能会打开一次新的军备竞赛大门。

但是说实话,以前这个条约也没有真正拦住什么,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怕的。我们能从中间获得的经验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从来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国际条约其实真的是一柄双刃剑,只有舞好了才能真的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美俄毕竟是两个相对立的大国, 既有共同利益 ,也有更多的分歧。

选自08年6月中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下面是最差总统前三甲

1詹姆斯·布坎南

詹姆斯·布坎南,美国第15任总统(1857~1861),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单身汉总统。他纵容奴隶制进入美国西部各州,对试图分裂美国的南部势力采取放任立场,导致局势走向失控,为美国内战的爆发埋下种子。

不过,布坎南自己认为,宪法并未授权他采取措施对付分裂势力,直到临死前,他依然认为,历史将给予他好评,因为他履行了宪法职责。但他显然错了。

2沃伦·哈丁

美国第29任总统(1921~1923)。他之所以当选最差,是因为他不称职。他自己就曾说过,“我不适合这个职位,我本就不该担任总统。”他的父亲曾对他说,幸亏他不是女孩,“要不然你就得永远呆在家里,还不能说不。”或许,当年共和党的大佬们提名他竞选美国总统时,他就该拒绝。入主白宫后,他沉迷于打高尔夫球、打牌以及和情妇在一起,他的政府中任人唯亲,腐败盛行。在他去世10年后,他当年任命的司法部长曾宣称,哈丁“是当代的林肯,他的名字和声望将永垂不朽”。但如今,哈丁的名字几乎早就被遗忘了。

3安德鲁·约翰逊

安德鲁·约翰逊,美国第17任总统(1865~1869),林肯的接班人。在美国内战初期,南部各州宣布脱离联邦后,他是坚持留在联邦参议院的唯一一名南方议员。他对联邦的忠诚赢得了林肯的青睐。1864年,成为林肯的竞选搭档,并在林肯遇刺后继任总统。但他上任后,由于在南北战争后重建南方问题上的争论,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遭到国会弹劾的总统。只是在参院审判时以一票之差被宣告无罪,未被免职。

“最差总统”怎么评

在谁是美国史上最差总统的问题上,学术界是否有共识?什么样的总统才是最差总统,他们应该有哪些特征?最差总统排行榜真的能帮世人了解总统的领导能力和功过吗?

批评者说,种种总统排名充满偏见,完全取决于排名者的立场。有人指出,在战争期间或者重大经济危机期间任职的总统,比起那些处于相对和平与繁荣时期的总统占有优势。另外,时间的流逝也会影响到总统的排名,因为新的研究和资料会改变世人对某个总统的看法。

不过,即使总统排名存在种种争议,美国的总统排名热仍然难以消除。排名可能存在种种偏颇,但在很多人看来,它仍是一个了解总统功过得失的不错的方式

事件简介:

2017年1月21日,美国华盛顿特朗普就职典礼上突然下起小雨。观礼台上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拿起一次性雨衣却遭遇不知道如何穿上它的尴尬局面。小布什在座位上摆弄很久,雨衣始终没有穿对。而这一过程被全程记录下来。

具体内容:

1小布什穿上雨衣,上半身“消失”在塑料中;

2发现雨衣遮挡了视线,他将雨衣脱下;

3重新捋雨衣;

4满脸无奈;

5突然发现有媒体正在拍他,露出尴尬的笑容;

6干脆将雨衣戴在头上;

正在欧洲“首秀”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展现了他的“特立独行”。

2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打破美国历届总统的传统,绝口不提北约宪章第五条规定的集体防御承诺,而是讨债般地斥责盟友们“欠下巨款”。虽然特朗普早已收回“北约过时”的言论,但美国舆论纷纷指责他在峰会上的表现无助于缓和盟友的疑虑,丢了“西方世界领袖的范儿”。

北约各国***一起走向会议厅,“淹没”在人群当中的特朗普突然上前,一手拨开挡在前面的黑山共和国总理马尔科维奇,成功占领画面的中心位置。特朗普双手整理一下西装,随后开始与其他***交谈……昨天,这段特朗普“抢镜”的视频被世界众多媒体反复播送,并成为社交媒体上热点。英国广播公司调侃称,“特朗普用行动证明谁才是北约的老大”。而在一些人看来,这个插曲似乎印证,特朗普带着“美国优先”的心态进行这次欧洲之行。他在北约峰会上的讲话更证明了这一点。

“特朗普斥责北约逃避防务费用”,法新社26日以此为题称,特朗普周四就北约盟友没能承担足够的防务经费提出特殊批评。这位首次出席北约峰会的富豪***谴责北约盟友“欠下巨款”,“28个成员国中有23个没有支付应承担的费用,这是他们为防务工作应付的费用”;“这对美国人民和纳税人不公平,许多国家过去多年欠下巨款”。报道称,特朗普讲这番话时其他***脸色阴沉。盟友们本希望特朗普能公开表态坚守北约宪章第五条集体防御的承诺,可特朗普没提此事,却跑到盟友们的家门口发出批评,这让盟友深感失望。

德国电视一台称,“不可预知先生再次发飙”,在北约峰会上,特朗普像对待学生一样训斥盟国***。特朗普毫不客气地给盟友们上了军事预算的一课。这次峰会上,跨大西洋友谊很难看到,许多盟友觉得,大西洋的距离正在拉大。“德国之声”26日评论称,西方防务联盟成了国防开支讨债协会。特朗普像“瓷器店里的大象”,很多***都感到震惊,即使美国的北约代表团也没有料到这种局面。“美国第一”?特朗普第一!

《纽约每日新闻》报道了一个细节:在特朗普发表讲话的时候,卢森堡首相贝特尔似乎朝新就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窃笑,然后捂住嘴,显得难以置信。马克龙似乎一度也对特朗普的言论呵呵一笑。演讲结束后,特朗普静静地站在舞台上,其他***则在一起谈笑风生。

在当天的记者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被多次问到特朗普的讲话。斯托尔滕贝格承认,特朗普的话“直言不讳”。但他同时强调,特朗普发出的信息是一贯的,那就是北约盟友必须付出更多。

被推开的黑山总理马尔科维奇也显得很大度。他事后对媒体说,当时并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情,后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关反应,“其实这事也没造成什么伤害”。末了他还补充一句:“美国总统站前排很正常。”黑山将于6月正式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此次马尔科维奇和特朗普一样,都是首次参加北约峰会。

美国和欧洲媒体上则对特朗普一片批评声。英国《卫报》的标题是:“这一次,特朗普对北约团结一致保持沉默,美国盟友感到失望。”美国《外交政策》称,“特朗普第一次北约峰会将胜利拱手让给普京”。《纽约时报》26日的社论称,“特朗普总统在北约失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北约***为了适应特朗普,不惜改变时间,缩短会期,减少演讲时间。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欧洲项目副主任拉特克说,北约成员国欠钱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北约各国承诺将2%的GDP用于国防开支,这一目标目前只有5个北约成员国兑现。这些钱并没有支付给中央基金,“北约盟国不存在欠款”。

“特朗普给了北约重大一击”,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称,特朗普没有明确支持北约宪章第五条,与此相反,而是在演讲中“教育”各成员国***。在小布什任内担任美国驻北约大使的伯恩斯表示,特朗普不“公开明确重申”美国对集体防御的承诺,是一个“重大错误”,“特朗普没有像杜鲁门以来的历任美国总统那样,像西方世界领袖一样行动”。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在接受“欧盟动态”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特朗普拒绝明确承诺支持北约共同防御的条款,“会在欧洲丧失许多可信度”。

张志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5月9日,多家倾向民主党的非政府组织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向国会众议员拉希达·特莱布递交超过1000万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国会启动弹劾特朗普总统的程序。尽管民主党内对是否弹劾特朗普存在不同意见,但众议长南希·佩洛西却一锤定音,明确表态“不赞成立即启动弹劾程序”。在反对特朗普的民意浪潮如此汹涌之际,民主党为何在弹劾问题上止步不前呢?概括起来,他们有三大理由暂时不发动弹劾特朗普的行动。

其一,民主党不愿意为美国政治和社会的再次分裂“背锅”。

毫无疑问,2016年大选中特朗普意外获胜,及其入主白宫后的非同寻常的执政风格,已经导致美国政治与社会陷入史上罕见的分裂。

一方面,特朗普对奥巴马时期的政策进行“大清算”,基本上做到“逢奥必反”,如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试图废除和取代“奥巴马医改法”,废除华尔街金融监管法,等等。

另一方面,则是特朗普在保护少数族裔和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极尽破坏之能事。他的“旅行禁令”是对穆斯林人口 裸的歧视,而对拉美裔移民是“ 犯”“毒贩”和“黑帮分子”的定性,也凸显其政策背后的“种族主义”考量。特朗普发布的禁止变性人参军的行政命令,更是对此前维护社会弱势群体权利努力的沉重打击。

在此背景下,民主党如果轻率地发动对特朗普的弹劾,只能加剧美国政治与社会的分裂,甚至每个美国人都必须做出抉择,是赞成还是反对弹劾,而这无益于美国社会的团结。因此,民主党不希望为国家和社会的再次分裂“承担骂名”。

美国民众抗议特朗普

其二,民主党不愿为破坏美国的“宪法政治”而“背锅”。

显然,弹劾特朗普与否既是司法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主党的顾虑在于,启动弹劾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其结果可能完全不可控。

一则,在特别检察官穆勒关于“通俄门”的调查报告删节版公布后,共和党已经认定所谓调查只是民主党对特朗普的“政治迫害”,誓言要让民主党在2020年大选中“付出代价”。换言之,“通俄门”调查结果如果不能被用来弹劾特朗普的话,它反过来就可能成为共和党在选举中攻击民主党人的“政治利器”。

二则,民主党在特朗普破坏美国的“宪法政治”问题上存在共识,但认为在没有明确违法证据的情况下启动弹劾,无异于自己在破坏“宪政”,他们显然不愿承担这个“罪责”。同时,民主党也不愿因此背上骂名,即就因政见不同而对现任总统发起弹劾,如果这样也可以的话,未来共和党也可以如此对待民主党总统,那才是对美国宪政传统最大的破坏。

美国民众抗议特朗普

其三,民主党认为2020年大选比弹劾特朗普更为重要。

原因有三,第一,在穆勒调查报告基本上为特朗普洗清罪名的情况下,民主党启动弹劾,无疑将 共和党的核心选民为其“护驾”,疏远中间的温和派,这将是民主党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第二,从美国历史上来看,没有必胜把握的弹劾只会对发起政党的选情不利。上世纪90年代,共和党因“拉链门”对克林顿启动弹劾,但结果适得其反,弹劾失败后克林顿的声望反而有所提高。2007年,佩洛西首次出任众议长时,也力排众议反对因发动伊拉克战争弹劾时任总统小布什。而且,她认为,2018年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大获全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疗保健问题,而不是民众支持弹劾特朗普。鉴此,贸然发起弹劾可能对民主党不利。

第三,民主党没有必要打没有胜算的仗。目前,尽管美国民众对弹劾特朗普的支持率高达45%,甚至高过1974年因“水门事件”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前,民众对弹劾尼克松高达43%的支持率。然而,佩洛西显然明白,即便弹劾案在众院通过,在参院也需要67票才能将特朗普免职。换言之,至少需要20名共和党参议院倒戈支持民主党的动议,弹劾案才可能通过。所以,民主党实在没有必要仓促推动弹劾。

在2020年大选两党初选已经如火如荼展开之际,民主党显然认为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如踏踏实实打好选战,将特朗普逐出白宫,这样才更能符合民主党的政治利益。(责任编辑:王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475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