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意志的关系
心理学上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指的是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这类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指的是人出于某种目的,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本丛书已有《开发你的能力》和《锻炼你的意志》,去探索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奥秘,在本书中,我们一起来专门探索情感过程的奥秘。
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划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完全是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实际上,这三种心理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就说我们本书探索的情感过程吧,与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联系就非常密切。
首先,情感过程依赖于认识过程。没有认识就没有感情。人对于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事物,是不会有任何情感体验的。人们平时说的“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情感过程对人的认识活动,也有强大的作用。情感是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比如,一个喜欢数学的同学,就会比别人更多地钻研数学,上数学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自己主动找来许多数学题来做,从而可能使他的数学知识更丰富,对数学比别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有,人的情感对意志活动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或阻力。在朝鲜战场上,邱少云烈士之所以能够坚持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表现出坚强的意志,是对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挚爱,给了他巨大的力量。这就是情感的动力作用。反过来,意志活动对人的情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评价阶段(即情感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的问题;三是决策阶段(即意志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存在(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由于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带有主体目的性的事实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行为关系是一种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价值关系,因此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事实关系以价值关系为导向,价值关系又以行为关系为导向,因此认知以情感为导向,情感以意志为导向;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意志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性。人的任何目的,都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目的虽然是主观的东西,但它却来源于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对于目的的选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也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在确定目的,选择方法和步骤时,要审定客观形势,分析主观条件,回顾过去的经验,设想将来结果,拟定方案,编制计划,并开始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才能实现。可见,意志行动离不开认识过程,意志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人在进行各种认识活动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例如,观察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追忆的进行,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展开以及想象的形象化进程等,都需要意志的努力。认识活动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而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意志的支配。没有意志行动,不可能进行认识活动,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意志和认识有什么关系
----------------------------------------------------------------------------
(2004-10-18) 来源:浙江都市网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意志的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人的任何目的都不是头脑里所固有的,也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是人过去和现在的认识活动的产物。目的虽是主观的东西,它的来源却是客观世界。人的行动目的不可能凭空产生。人确立这种或那种目的,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的需要。而需要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通过人对自身需求的认识而形成的。物质需要是人对物质性需求的反映,精神需要则是人对一定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反映。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就无从产生。
人的行动目的,也不是任意提出的,它受着客观规律的制约。从主观方面看,只有当人确信他的愿望和目的符合于客观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时,他才有决心采取此项愿望和目的;从客观方面看,也只有他的愿望和目的确实符合客观规律时,他的意志行动才能实际地得到实现。因此列宁说:“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
①只有人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认识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间的关系,才能提出和确立合理的目的。实现意志活动还需要有行动的手段。关于行动手段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通过认识活动而形成的。个体的认识愈是丰富和深入,他所积累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愈多,他在意志活动中对行动手段的采取和运用才愈是顺利和有效。在实现每一个具体的意志行动的时候,为了确立目的和选择手段,通常要审度客观的情势,分析现实的条件,回顾以往的经验,设想未来的后果,拟定种种方案,编制行动的计划,并对这一切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这就必须依赖感知、记忆、想象、思惟的过程。这些过程实际上构成意志活动的理智成分。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活动。
另一方面,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影响。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随意识记的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实现、解决问题的思惟活动的展开等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其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事物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一切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都是意志行动,都必须受意志过程的支配和调节。因此,没有意志,也不会有深入的、完全的认识活动。
1896年,在瑞士的纳沙特尔,有一个名叫皮亚杰的孩子出生了。据他自己说,他是一个早慧的少年。10岁那年,就发表了他的第一个作品。19岁的时候,获得学士学位,三年以后,获得博士学位。但是,这些学习经历都和教育学无关。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皮亚杰便转向了心理学,他认真研究儿童作答过程中的推理过程,他相信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
到了30岁的时候,皮亚杰因他在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而有了名气。他一直在日内瓦大学,从事着研究和教学,出版了许多著作,直到1980年去世。
皮亚杰是一个发展心理学家,因为他所关心的是揭示个体的认知功能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变化。他的作品,都是用法文写就,这影响了他的理论的及时传播,尤其是在美国。
皮亚杰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理论引入教育和教学,但是他关于儿童如何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理论,却明显的提供了许多与教育有关的东西。
大多数有志于为教育工作者阐述皮亚杰理论的人都认为,那种试图告诫教师该如何教学的“烹调书”式的研究是不恰当的。不能把皮亚杰的理论简化为一套运算程序,皮亚杰理论只提供了一种视角,通过它,教师能够了解儿童,了解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和不学习的原因。
逐渐地去把握皮亚杰的理论的教育工作者,最终定会找到把皮亚杰理论和教育儿童的工作结合起来的途径。
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相联系。
2、认知过程通过形象或者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情感通过体验来反应客观事物。情绪情感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而人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也会影响情绪情感。
3、意志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意志的前提。意志具有目的性,人的目的性不是凭空产生而是认知活动的结果,意志能影响认知过程,人在进行各种认知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困难则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意志与情感的关系:首先,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其次,意志可以影响情感的发展,使情感服从励志。
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护饥篙渴蕻韭戈血恭摩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认知过程、情感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的关系如下: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不相联系,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他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绪过程反作用于认知过程;情绪对意志有积极或消极情绪作用;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认知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意志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使人在认知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心理过程的简介
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指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意志过程是人有意识地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三者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统一心理过程中的不同方面。
皮亚杰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以先前的感知——运动性操作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感知运动的发展对于语言的发展是必要的,而不是反过来。只是在获得内在的表征经验的能力以后,儿童才能够开始建构起口头语言。随着语言的发展,概念的能力也相应的发展起来(语言有助于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这很可能是因为语言和表象使得概念的活动比感知运动性操作进行得更为迅速。语言的发展有助于认知的发展(如在聋哑的儿童那里一样),但它对于后者,既不是先决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物理知识和逻辑数理知识的发展,依赖于儿童的活动。儿童的知识建构出自其自发的活动。语言在物理和逻辑——数理知识的建构中,不起直接的作用。在社会约定知识的建构中,口头语言基本上是起着为儿童与他人的交流提供一种有效手段的作用,它有助于使社会的经验更易于为儿童所理解。
幼儿三大认知情感技能关键词是认知情感和动作。其中其认知目标分类影响深远,在考试中出题频率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其各目标分类的理解,以及目标水平的排序关系的认识,以客观题为主。
情感技能关键词特点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之间也存在一种层次结构关系,即情感动作技能以认知为基础,而它们又对认知发生影响,情感与动作技能可以相互联系和影响,因考试中重点考察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故重点呈现此知识点。
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