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公共场合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公共场合发脾气怎么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不会管理自己情绪,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发脾气,下面分享孩子公共场合发脾气怎么办,一起来看下吧。
孩子公共场合发脾气怎么办11、宝宝疲劳和饥饿时是会发脾气的
困和饿是宝宝发脾气最主要的两个诱因,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午饭、午睡前和傍晚是宝宝最容易发脾气的时间段,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这是宝宝最容易饥饿和犯困的时间,所以哪怕一点小事都可能会成为宝宝发脾气的借口。此时宝妈要做的就是给宝宝喝点水、吃点点心或者把他放到床上去,一会儿他就会睡着。
2、被父母忽视宝宝也是会发脾气的
小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一旦父母的注意力不在他的身上,他就很可能会怒气冲天。但是父母也要掌握一个度,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可能一直围着他一个人转。
3、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发脾气
为了达到自己目的,比如多吃一个冰淇淋或者一块儿蛋糕,多买一件玩具等都是会使宝宝使出哭闹这个“杀手锏”,毕竟使这一招是屡试不爽的。面对这种情况,要在宝宝冷静下来后给他讲道理,如果你很轻易的答应他,下次遇到相似的情况,他会变本加厉的。
4、当一件事情宝宝不能掌控时
因为宝宝还在探索和认知事物这一阶段,如果一件事情是他做不好,不能掌控的时候,他是会大发脾气的,此时父母不能明目张胆的帮助他,因为这会使他受挫,从而脾气更大。所以父母只能悄悄的帮助他一下,这不仅会让孩子对这件事情兴趣增加还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5、当孩子感到恐惧时
午睡或早上起来,睁开眼睛看不到妈妈、或吃饭时饭菜太烫,没人大人陪他玩耍、做游戏时,都会使宝宝心内产生恐惧感,继而转化为愤怒,这时喜欢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恐惧和不满。
一岁到三岁年龄段的宝宝,言语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当他有自己的主张,但想努力表达出来又表达不清,而周围的人又不理解他的意图时,就会着急跺脚。孩子发脾气并不说明他们“坏”,他们正在做着他们这个年龄要做的事。
孩子闹脾气的应对之道
面对孩子的脾气时,记得下列原则:
1、不要诉诸暴力:不要甩耳光或打 屁股,大人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用暴力相待,孩子很容易学会以拳头解决问题。
2、不要尝试控制孩子的行动:在他闹脾气时,除非有立即危险,如跑到马路上或伤害自己,否则不要控制他们的行动。
3、不要威胁或处罚:孩子不理性时,这些方法绝对无效,只会火上加油,让情绪更糟糕。
4、不要争执:你辩不赢一个失去理性的人。
5、不要让孩子难堪或取笑他的行为,这会教他日后用同样方式攻击别人。
6、不要在大庭广众下处理:带孩子到四下无人的地方单独谈话。这是对周遭他人的礼貌,也让你较容易处理问题。
孩子公共场合发脾气怎么办2宝宝发脾气的原因
1、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
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造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2、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
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3、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4、因为不能延迟满足而发脾气
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1 不要让步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你不愿意和我好好沟通的话,那么你的诉求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
这一条听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其实大部分家长都没法做到这一点。
不管是出于对孩子的同情,还是出于避免让自己尴尬,多数家长虽然在孩子刚开始大吵大闹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2 相信孩子
对于比较心软的家长,他们不愿意见到孩子难过,担心孩子的哭闹有可能对孩子自身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部分的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且要明白孩子有情绪问题是很正常的。
3 安慰孩子
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在情绪没有那么激烈的时候,要适时地安慰孩子。
这里的安慰孩子并不是说家长要满足孩子的诉求,而是指家长要向孩子表达自己对孩子行为的理解。
4 置之不理
有时候,一句话不说也是一种选择,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孩子就行了。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当家长对孩子的哭闹有反应之后,孩子会哭闹的更起劲。
5 别翻旧账
当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家长不应该盯着孩子哭闹的行为来责骂或者教育,而是应该和孩子交流问题的解决办法。
家长除了应对孩子行为,对自己的行为也要有所注意,因为有些时候,孩子大吵大闹的原因是被父母的行为激怒了。
不要总是刺激孩子,有些家长会无意中激怒孩子,可能在家长看来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东西,其实对孩子而言是很难堪的。
此外,一些沟通方式上的问题,也有可能激怒孩子,比如总是命令孩子,总是试图控制孩子,这些都是可能刺激孩子的原因。
改变孩子大吵大闹的习惯的重点在于,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尽如人意的。
如果孩子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么他们想要的东西是绝对得不到的;如果孩子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首先要学会的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如果孩子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些过激的话,应先问清楚谁是谁非,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错误,就要指出错误,便于他改正。如果是对方的错误,应及时与老师和对方家长联系,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使孩子们重归于好,加强团结。 肖秋飒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有过被小朋友欺负的经历,休息日和邻居家的小哥哥玩也有过不愉快。 我绝不赞成教孩子动用武力解决问题,因为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觉得只有动用武力才能奏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此举会让孩子隐隐地感觉到自己能力有限,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生矛盾冲突甚至打架是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必然经历的,家长应教会孩子在矛盾与冲突中调整自己,保护自己。 郑俐萍 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父母应视冲突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一般的口角,属正常现象,幼儿淡忘得快,可不理会;如幼儿打人或被打,可与老师或对方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幼儿,告诉他们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幼儿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幼儿一定能愉快接受教育的。我认为,家长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下一代的成长,我们做父母的应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 冯政伟 孩子的天性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从事某项活动,从中享受到喜悦和快乐。爱玩、会玩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产生磨擦,发生争执。我们应该了解情况,一方面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同时也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作为朋友应当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宽以待人。过不了多久,孩子之间就能友好相处了。另外,家长切不可把这种孩子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音质矛盾,不要太大惊小怪。家长要教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告诉孩子,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认为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只有学会保护自己,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李军 我认为应先了解一下发生冲突的原因,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实行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孩子被欺负,当然很委屈,如果这时对他说上几句赞美和鼓励的话,孩子就会雀跃不已,忘掉了所发生的不快,切忌得理不饶人。 对做了错事的孩子多加诱导,说理,不要粗暴地打骂,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教育为主。 谭学萍
引言: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喧哗吵闹追逐打闹的时候,家长会走到孩子的身边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这个是在公共场合,你需要保持安静,如果说我们一直吵到别人的话,只能先离开这个地方,在下一次出门之前也会跟孩子做好约定,要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
一、会走到孩子的面前,蹲下来平视他的眼睛,让孩子稍微安静一些小孩子本身都是活泼好动的,家长要表示理解当然了,孩子过于吵闹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在公共场合吵闹,真的感觉特别的没有礼貌,特别的不尊重人,有些家长从来都置之不理,这样只会让人感觉到你们家的孩子是熊孩子,你是一个熊家长,感觉特别的没有教养,而且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做出一些危害自己危害他人的事情,一定要从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合一定要保持安静或者说可以玩闹,但是不能影响到他人,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喧哗吵闹追逐打闹的时候,小编就会走到他的面前,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这个是在公共场合,他们需要安静。
二、在下次出门之前可以提前和孩子做好约定,并且会适当的提醒其实当你蹲下来平视孩子的那一刻,他其实就知道你没有表达的意思,等到孩子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又没有办法控制的时候,这个事情你就可以轻轻的走到他的面前,拍一拍他的肩膀,然后用手势告知他,需要小声一点,不过家长的态度一定要是坚定而温和的,要让孩子感受到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商量的,在下一次出门之前,家长要提前告知孩子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去了之后孩子需要怎么做,如果说没有办法遵守那里的规则,我们可以不去。
家长首先把孩子抱出去人比较少的地方,对孩子说“你在这里影响到别人了,爸爸妈妈觉得不好意思,如果继续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要离开了。”孩子不听,继续吵闹,家长真的马上就带了孩子离开了。有些孩子哭闹是为了一个很喜欢的玩具……所以我们要认真听孩子的述求,看看孩子内心的想法。但是,这里并不是说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说尊重孩子,给他一个表达的机会。
是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父母不能答应;还是孩子身体上有什么不适;是孩子提出了什么无理的要求;还是孩子故意撒泼,等等,只有先搞清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看到,一旦他用语言表达自己,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之后微笑着对孩子说:“当时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因为你在尖叫。现在你平静下来了,我可以知道你想要什么了。”然后给他一个拥抱。
就近找到一个比较适合他发泄情绪的地方(电梯口等待区,场地还挺大的),把她放到地上,让他自由发挥,我告诉她:妈妈就在这里陪着你,你想哭就哭一会吧,等你哭完了我们再好好说。孩子可以自己控制情绪,做出恰当的决定。而“下层怒火”是,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种“完全失去理智的状态”。了解了这两种怒火的种类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应对。
第三包容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在公共场合,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一旦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对什么也都无所畏惧了,这样孩子的心里就已经受到了伤害,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不利。但是家长的所作所为也是不对的。首先餐馆是公众场合,不是自己家,在自己家你想怎么样都行,但是在公众场合就不要打扰别人。这位女生的行为虽然有点过分,但是却反应了一个态度。
关于《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的话题。其实,不管是什么群体,纠纷总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对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制力较差的幼儿来说,他们之间发生争吵、打斗和其他不友好行为是正常的。孩子之间的纠纷,主要是他们的天性决定的,而不是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分标准,无论是争执、吵闹甚至打架,都是成长过程中一段小小的插曲,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争吵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孩子们吵架时间是短暂的,尤其是3岁前,彼此也不记仇。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炼,孩子从纠纷中学习,在纠纷中成长。 有些纠纷其实很幼稚,比如:当别人坐自己的凳子时,幼儿往往会一声不吭地去拉自己的椅子,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吵起来了;当她看到同伴好玩的玩具,或者自己需要的玩具,会一声不吭地直接取过来,从而引起同伴争执。 为此,仅仅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应该如何保持良好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纠纷,掌握处理纠纷的恰当方法。目前,许多幼儿都不能正确处理好和同伴间发生的纠纷,要么争夺、打斗,要么消极生气、退缩、哭泣,或只会告知大人,而不会以更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因而他们难以很好地适应同伴群体、适应幼儿园生活,将来也难以适应既充满竞争又要求合作的工作、社会环境。 该如何面对幼儿间的纠纷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放开束缚,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严厉制止,我们不应简单地宣判孰是孰非,而应通过孩子的纠纷去了解他们心中的世界及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纠纷产生的原因,总得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年龄因素: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其认知水平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认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常常与他人发生纠纷表现在活动中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时就动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例如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两个小朋友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一个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说另一个打他,另一个则一脸惊慌和无辜。 2环境因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大人对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孩子将大人对他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孩子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例如:班组织小朋友玩搭积木,小朋友有的搭房子,有的搭大桥,还有的搭彩虹,玩的非常高兴,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边哭边跑来找老师,说:“老师,星星打我。”老师把星星叫过来,问他:“星星,为什么打小朋友”星星说:“是他先抢我的玩具。”这个事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小朋友的内心,都是一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3幼儿的个体差异因素:幼儿由于遗传素质后天的教育因素和环境不同,神经类型气质和性格也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孩子脾气急燥好斗;有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善交往:有的孩子豪爽热心大方过头等。无论什么性格的孩子,都有可能会和同伴发生争执。举一个生活中比较多见的例子:牛牛和宝宝为抢一把水枪发生争吵。两人在争执中不相上下,最后以宝宝挨打、牛牛挨咬结束争执。事后牛牛悄悄告诉我“妈妈让我不跟宝宝玩,以后他再咬我,我就咬他”。在这件事中,牛牛妈妈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了亏,从而产生要让自己的孩子采用暴力的方法来对付纠纷的想法,其实这是最不应该的想法。而同样宝宝妈妈如果也采用让孩子以后他打我你就打他的方法,也是十分不应该的。但往往许多家长会有这样的错误想法。 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幼儿间的纠纷呢正因为纠纷的原因错综复杂,所以在处理幼儿纠纷时,我们作为家长的要心平气和地看待幼儿间的纠纷,应发现幼儿问题的所在,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帮助引导。 其一,当纠纷发生后,大人不随意充当“裁判”,而是应引导幼儿认识“好朋友是不应该打架的”、“好朋友要在一起”,同时帮助幼儿寻找解决纠纷的方法,在他们共同协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可接受的方法。这对孩子认识自己错误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其二,遇到纠纷时,大人应给幼儿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幼儿分析问题,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1、教给孩子一些避免和解决纠纷的基本技巧。 我们要有意识的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纠纷,也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对经常使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当然,这样的幼儿只是极个别),我们采用适当惩罚的方法,让他们尝试后果;对于经常求助于别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对经常被人欺负后默默承受的幼儿,我们则鼓励他摆脱无助的状态,有时甚至鼓励他们勇于“自卫”。 2、增强幼儿自己解决纠纷的能力。幼儿之间的纠纷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纠纷都让家长或老师参与解决,会增强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纠纷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可以解决,为此我们大胆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如遇到某个小朋友欺负自己时,我们引导幼儿自己跟他协商,不见效时再请求大人帮助协调;如果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我们则引导他们善于理解原谅别人,引导幼儿多说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同时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感。 3 、在合适的情境中,让孩子自然地面对纠纷,自然地体验人们相处的规则。虽然我们可以用语言告诉幼儿在发生纠纷时该如何做,幼儿也有能力理解、接受,也会在认识上认同,但这均是在纠纷未发生、正常情境下的理智认识。在实际发生纠纷时,幼儿的行为常常受其情绪控制,而非受其所懂得的道理的控制。就像一位教育专家在道理上知道应该如何对待、教育儿童,但在实际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常因受自己当时情绪的影响而犯自己知道应当避免的错误。因此,教育培养幼儿时不仅应告诉幼儿在理智、认识上要知道该如何做,而且重点应告诉幼儿在实际发生纠纷时,其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状态及其对他们行为的重要影响,并着重指导和让幼儿实践、练习如何用理智、恰当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 4、家长要以身作则,敢于承认错误。在家庭之间,或者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孩子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家长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也要有礼貌,懂得谦让。尤其是面对自己的孩子吃亏的时候,要首先分清事实,而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责怪甚至是恐吓对方孩子,这样一方面让自己孩子觉得以后有依靠,另一方面,也在众多孩子面前失去了作为一个家长应有的“形象”。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弄伤或者弄疼了对方,我觉得,作为家长有必要领着孩子一起向对方道个歉,说句话,从而给孩子一个无形的教育。 我也是一位家长,所以,让我们共同牢记:孩子之间的纠纷,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练,孩子从纠纷中学习,在纠纷中成长。我们家长只要妥善处理孩子间的纠纷,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凡事都采取信任、积极、友善的态度,相信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每天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每天都会过得很快乐!
生活中像这种孩子不懂事,总是在公共场合哭闹发脾气的行为并不少见,对于这种行为很多家长采取当下处理的办法,或者跟孩子讲道理,或者也冲着孩子发脾气。
在家长的认知里,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及时处理,免得错误没有被及时处理而言变得更严重。但是家长们往往忽略了时机,情绪等因素,很有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为什么会有时候及时管教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在很多家长心里都认为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赶紧进行教育,避免不良行为更严重,但是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呢?
1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
艾丽卡雷斯切尔曾提到,人在情绪激动时是很难管理自己的情绪的。所以当父母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例如生气时,会不受控制地对孩子发脾气。这样的状态会让孩子产生害怕等情绪,因此会消磨管教的作用。
这里讲一个例子可以证明这种情况。相比大家很多人都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男孩和母亲发生争吵,当时车子就停在大桥上,双方情绪激动,孩子拉开车门直接翻越栏杆纵身跃下。
我们无从得知双方的心理状态,但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并且情绪过分激动,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试想如果当初有一方的情绪较为平静,是否也会影响到另一方的情绪,是否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负面情绪影响下的父母和孩子并不是在解决问题,他们只能说是在发泄情绪,根本不会起到任何管教作用。
2身体状态的影响
争吵管教也要分时候,如果双方有一方处于不正常的身体状态,那么管教不仅不会起任何作用,甚至还会影响情绪,导致更加严重的情况出现。
非正常状态下例如饥饿,疲惫生病等情况,管教和争吵丝毫不管用,家长可能会有一些过激的举动,例如打骂等,这样的行为只能增加矛盾,让父母觉得孩子难以管教,或者是暂时性压制孩子,但日后还会再次出现这种错误。
3不要在起床后或睡觉前教育孩子
早晨刚起床就对孩子进行管教,不仅会让孩子一整天都处于情绪低落中,而且父母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晚上睡觉前管教孩子则会影响孩子的睡眠状态。
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临睡之前接受到的信息会进入人的潜意识。所以睡觉前管教孩子,让他产生不满或者伤心等情绪,会让孩子在睡梦中惊醒甚至一晚上都睡不好。
4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管教孩子
甚至有可能不小心让食物进入气管。而且,医学上曾经有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会影响到胃酸分泌,当情绪低落时胃酸分泌少,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
5避免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
二、孩子在公共场合犯错误应该怎么办?
我们上文中提到在公共场合管教孩子的不利影响,但是如果孩子犯错误不进行管教的话,就会让他放任自流,会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艾丽卡雷斯切尔提出的占位符一法。这个方法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被提到。
这种方法的意思是当孩子在不适合的场合下发生不良行为时,父母可以先占位,待到合适的场合或时间再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不过是将管教推迟,不会让孩子的不良行为持续,父母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管教,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1有利于双方平复情绪。到双方处于情绪激动时,不仅不会让管教起任何作用,甚至可能会产生更加严重的事情。罗伯特亚伦曾说,当人们在生气时平复情绪就会发现有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
2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花边。当父母使用占位符的时候,要明确告诉孩子,父母已经知道你的错误,但是现在没有时间需要推后解决。这样就避免了孩子在不恰当的时候一再地打扰父母。
四、如何正确运用占位符?
占位符作为一种处理家长与孩子双方矛盾的比较好的方法,应该怎样运用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呢?
1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划定边界。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暂时不进行管教并不是允许他这种不良行为。当孩子提出一种不恰当的想法并且想要实施的时候。
父母需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这种想法的错误性,但是由于矛盾导致双方情绪比较激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采用占位符的方法,暂停矛盾先平复情绪之后再进行讨论。
2让孩子知道暂时放置的原因。父母可能会由于场合或者时机不对而对孩子的管教暂时放置,但是这种放置并不是不管教。
同样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场合和时机不适合管教他,同时还留有一定余地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后来的管教奠定良好基础。
3占位符之下也需要尽快管教。当孩子在某个公共场合做出不适合的行为:可能是大声喧哗,也可能是对他人不礼貌。这个时候由于是在公共场合所以父母并不适合管教。
可以先给孩子一两分钟的发泄时间,让孩子先发泄一下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稍微冷静下来听你讲话。时间不要过长,因为是在公共场所,如果任由孩子一直哭闹会影响到他人,这是最不应该的,除此之外家长也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被周围的人注视感到尴尬从而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而且孩子并不会因为你打骂他而停下哭闹。
等孩子稍微发泄一会儿之后最好就将孩子带离公共场所或是带他到一个小角落或是厕所之类的地方,再进行教育,避免在公共场所教育孩子影响到周围的人,也避免某些家长在人群的注视中教育孩子而感到尴尬的情况。
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明白、理解孩子为什么而闹脾气,并且在孩子发泄完情绪之前不要说他什么,等他发泄完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和孩子心平气和的讨论他乱发脾气这件事,让他理解到乱发脾气是不对的,也不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更要告诉他在公共场所这样会影响到他人,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一定要进行改正。
其实孩子在闹脾气之前都会有一些前兆的,家长平时应该留心观察一下孩子,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要询问和开导孩子,不能任由孩子的情绪积累。并且一般孩子闹脾气都是因为他没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答应他的要求,
一旦答应那么孩子就会一次次的哭闹,以此来达到他的目的,因为他认定了哭闹比求父母更有用,所以家长从一开始就要明确告诉孩子乱发脾气是不可行的,他这样是绝对不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帮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