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小欢喜》最近大结局完美收官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剧荒,没想到由蒋欣、李光洁、郭京飞等人主演的《遇见幸福》昨晚开播了,于是我又顺其自然的开始了新一段的追剧生活。
但看了首播的两集之后,我又开始忍不住怀疑人生:这不就和《小欢喜》一样存在名字和剧情严重不符的嫌疑吗?说好的"遇见幸福"呢?开播就是参加葬礼、飞机遇上雷电天气、主角离婚、辞职等高强度剧情真的好吗?
遇见这样的"幸福",人生太难了!
不过,即使是这样的"扎心"剧情,《遇见幸福》在开播当天也还是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获得了CSM59城、CSM城域网、CSM35城三网破1,四网同时段省级卫视收视第1的傲人收视率成绩。
从观众们的反映和收视情况来说,看来《遇见幸福》的前两集确实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遇见幸福》讲述的是甄开放(蒋欣 饰)、欧阳严严(郭京飞 饰)、萧晴(刘孜 饰)三个发小在多年之后于北京重聚,在突入其来的中年危机中,选择彼此相互依靠的故事。司问渠(李光洁 饰)则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结识了甄开放,从而卷入了三个发小的纠葛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剧究竟有什么特别的魅力,能取得这么好的收视成绩,还值得开启我们新一阶段的追剧生活?
魅力点一:真实的人设
《遇见幸福》里面有四位主角,也就衍生出了四种不同的身份和性格,以及四个截然不同的原生家庭,也各自代表了咱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类人群,并把这些普通人群的生活用剧情进行了真实的写照。
蒋欣饰演的甄开放是一名电视台编导,经过十几年自己的努力打拼,终于取得了相对较好的中坚位置。可即便如此,也仍然顶着kpi的巨大压力,以及绩效不达标被扣工资的惨状。
看看这真实的工资条,是不是想起了现实生活中你我被每月绩效支配的恐惧样子?
郭京飞饰演的欧阳严严是一名勤恳敬业的商界精英,在自己姑姑葬礼上都微信不停,仿佛工作真的忙到一瞬间也不能离开手机。可后来再加上同事患肝癌在自己眼前倒下的事情,他突然就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于是,他选择了辞职。
不过,即使是辞了职的欧阳严严,也还是一下子适应了不了空闲的生活——周一睁眼依旧急匆匆赶着去开例会。
参加葬礼同样被家中长辈数落的还有刘孜饰演的萧晴,这个外表看起来高冷、傲娇的飞机乘务长,也是被工作磨去了内心的少女心,被生活磨去了棱角。
不过,这来自亲爹的官方吐槽,还真是像极了现实生活中我爸怼我的真实样子。
李光洁饰演的司问渠是萧晴的同事,一名帅气多金的民航机长,即使遇上了雷电天气,也能够毫不慌张的从容应对,甚至把这样的雷电天气当做上天对机长的考验,反映了民航飞行员的淡定从容。这样的人设显然有着超高的魅力值,他将与发小三人产生什么样的交集,自然令人期待。
魅力点二:紧凑的剧情
这几位实力派演员的"神仙打架"般同台飙戏,观众们看起来还真是过瘾。当然,除了这几位主演的真实人设之外,另外让观众们大呼过瘾的还是这部剧既接地气又生活化,还快节奏的剧情。
比如:女主角甄开放前一天刚知道老公出轨,后一天就直接离婚。
是的,不是所有被背叛的女生在知道真相后,会选择一哭二闹三上吊,直接离婚才显得干脆又酷炫。
不过,一个单亲母亲带孩子当然是困难重重。在昨晚的剧情中我们不难看到,甄开放面对女儿出事却还得继续盯着工作,什么忙也帮不上的干着急;作为母亲,也不了解这些年来女儿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即使是和孩子相处存在小问题,前面有工作绩效的巨大压力,后面有前夫三番五次的指责,可是甄开放这个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女人在生活中亦是如此——不放弃,想证明给所有人看自己一个人也能把孩子带得很好。即便会充满故作坚强的苦笑,或者是无数次想过辞职,可还是依然坚挺,像打鸡血似的向生活开战。
有趣的是,她的"打鸡血"状态可不仅仅只是面对工作,还有在超市遇到的"多管闲事"的司问渠,相遇即是吵架,没有无理取闹,反而是这个年纪成功白领的一贯"据理力争"作风,并且凭借冷静又强势的嘴炮,怼得司问渠只好作罢。
中国有句俗话:"不打不相识"。这样的一次奇奇怪怪相遇,又会在日后两人擦出爱情火花的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一想到这里,我还是蛮期待的。
这边欧阳严严在冲动辞职之后,本来想的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带着媳妇儿去看看"的惊喜,没想到直接给媳妇儿带来了大大的惊吓。
不过,这几句灵魂拷问还的确在理:他们这个年纪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时冲动说走就走根本不现实,家里以后喝西北风吗?儿子读大学呢?万一要出国留学呢?儿子娶媳妇买房子呢?
哪一件都是会让人头痛的大事。
飞机乘务长萧晴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可背地里又比上面哪个发小容易呢?为了上大学的女儿,又是卖车又是舍不得买包,结果女儿却直接瞒着她退了学,活脱脱一个叛逆少女。
《遇见幸福》昨晚才开播两集,剧情就这么高能的吗?三个发小的生活各有各的"愁":离婚、辞职、孩子叛逆。与此同时,三位老人在家也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为了撮合三个发小之间的关系,老哥三也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忍不住想预料一下接下来的剧情一定会更加精彩。
魅力点三:扎心的台词
一部电视剧,聚齐了实力派的优秀演员们,又拥有紧凑、高能的剧情,已经足够吸引观众们的眼球了。可是,《遇见幸福》这部剧,还有着令人扎心的台词。
关于辞职——郭京飞在面对每次出差后收集到的机票,整面墙壁的机票记录的不仅是自己的出差次数,还有在工作中的身不由己。
"有多少次飞行,是你主动选择的呢?"
关于生活——欧阳严严本想约自己的前同事们开party,结果偌大包房竟然没有一个人,好在还有儿子。于是,他面对儿子难得地吐露出了心声:职场的人情世故纷繁复杂,最不喜欢唱歌的自己,为了应酬为了生活,变成了"行走的地球曲库"。
关于婚姻——甄开放面对小夏因为回老家结婚的情况,脱口而出的"搭伙过日子理论",其实是对自己婚姻生活的真实感悟。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台词虽然扎心,但是"话糙理不糙",有些道理深入浅出,才能让大家更有共鸣。
一部聚齐了实力派演员的电视剧,既能用真实的人物设定和台词扎心,又能用高能紧凑的剧情博君一笑,实在是属于"好看好哭又好笑"的电视剧系列,新一轮追剧生活应该走起了喂!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7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1
前段时间,我在各种媒体上不断看到有关影片《我的兄弟姐妹》的报道。昨天晚上,我终于有幸在学校礼堂里观看到了这部催人泪下的影片。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父母双亡的四个孤儿身上的故事。年少的大哥忆苦无力抚养三个年幼的弟妹,忍痛领着他们四处求人收养。忆苦领着弟妹四处奔波寻觅,总算找到了一对头发苍白的清贫老人,他们愿意收养小妹齐妙。“哥——哥——”听着兄妹分离时小齐妙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喊叫,我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难过的眼泪。是啊,这对生活艰难的老人能不能抚养好小齐妙?小齐妙以后的命运又将如何?他们兄妹以后还能相见吗?我不由得替影片中的小主人公担忧起来。
更令我感动的是忆苦和思甜分离的情景。为了使思甜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忆苦跪在地上拼命磕头,乞求一对即将出国的夫妇收养思甜。思甜哭叫着不肯离开,忆苦硬是把她推开了。之后,忆苦一路狂奔,来到爸爸妈妈的坟前,拼命喊叫着“爸——妈——”号啕大哭。这时候,我又流下了难过的眼泪,礼堂内只听见一片抽泣声。
学成回国的思甜找到了弟弟齐天、妹妹齐妙,并在大剧院举办了个人音乐会。思甜坚信大哥忆苦一定会来观看她的演出。
果然,在美妙的旋律之中,卷入交通事故的大哥忆苦在警察的监护下出现在音乐会上。“哥——你别走!”看到思甜之后的忆苦正要转身离去,被心有灵犀的思甜叫住了。台上,兄弟姐妹四人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感人的一幕使音乐会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礼堂里观看**的同学们也同时站了起来,热烈地鼓起了掌。
**谢幕了,但那些感人肺腑的镜头仍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的眼睛红肿,嗓子有些沙哑了。和忆苦他们比,今天无忧无虑、生活富足的我是多么幸运啊!在过去那天灾人祸的年代,有多少像我这样大的孩子失去了父母温暖的怀抱,流离失所,求一温饱,求一安定的学习环境而不可得?伟大的祖国克服了艰难险阻,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像忆苦一家这样的悲剧越来越少了。但看了《我的兄弟姐妹》这部**后,我却更加珍惜今天拥有的这一切。我想,我只有好好学习,扎实地掌握科学知识,长大以后才能接好上一辈的接力棒,让祖国更强大,让所有的孩子不再受苦,拥有和我一样美好的童年!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2世间最珍贵的便是那最不起眼的亲情。
影片中妈妈说:“我们出生时就像一朵雪花,本不相识,但一落地,就合为一体,化成冰,融成水。”对这句话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之于怀。它让我不禁想起了在家中忙碌的母亲。此时,正是家中忙碌的秋收季节,想到瘦小的母亲一个人双肩挑着沉甸甸的稻谷的画面,我忍不住泪水往下掉。在家时,妈妈不准我下田,她说:“我们家芳子要作个有文化的人,不作个农民,以后有出息。”想到这,我竟有点哽咽,眼泪像那豆大一样的砸下来,滴到我的手上,竟让我觉得这便是妈妈心碎的声音。
现在的我们不愁吃不愁喝,却愁的是本不该是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愁的无聊事。在影片中的那个年代,想要好好的大吃一顿,简直是奢望。片中有段画面讲的是齐妙生病了,看见病房里别人家的孩子在吃水果罐头,就吵着爸爸买,当时爸爸摸了摸干瘪的口袋,但还是横下心来买来了水果罐头,我猜那钱可能够他们全家几天的饭钱,但父亲还是迁就了自己的女儿,从一小细节就体现了父亲对女儿沉甸甸的爱。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我深有体会。
我的爸爸是一个脾气极坏、爱抽烟、爱喝酒的人……这些在别人眼里看似毛病很多,但在我眼里,他并非如此。常话说的好“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在我心里他永远是最好的。初三那一年,学习很紧张,老师叫我们去借上一届同学的课本,并放出狠话,没借到的,把书抄过来。这个老师一向很严,说到做到,可是整个村里只有我还在读,去哪里借才好呢,爸爸听到我说要借书,便到村里去帮我借书,但借遍了村子还是没有借到。突然想起亲戚家里还有个在读的,比我早一届。便去向他借,但仍是徒劳无功。后又听到亲戚说某某家谁在读,于是又带着我去借。记得那天天气很寒冷,空气有点刺骨,空中开始散落着蒲公英般的雪花,可是突然感觉脖子暖暖的,这时才发现,爸爸在我脖子上围了一条围巾,看见爸爸在不停地对着手哈气,想要说些感谢的话语,但好似什么东西卡住了喉咙,怎么也说不出。所幸这次没让我们失望。那天我似乎突然懂事了,我的爸爸虽没什么本事,不像林书豪那样伟大,不像成龙那样震撼人心,不像高材生那样有文化、有内涵……但我心里他就是一个明星,永远照耀着我,鼓励着我前进。
我坚信,我有力量,因为我拥有全世间无可替代的财富——亲情。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3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父母双亡的四个孤儿身上的故事。年少的大哥忆苦无力抚养三个年幼的弟妹,忍痛领着他们四处求人收养。忆苦领着弟妹四处奔波寻觅,总算找到了一对头发苍白的清贫老人,他们愿意收养小妹齐妙。“哥——哥——”听着兄妹分离时小齐妙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喊叫,我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难过的眼泪。是啊,这对生活艰难的老人能不能抚养好小齐妙?小齐妙以后的命运又将如何?他们兄妹以后还能相见吗?我不由得替影片中的小主人公担忧起来。
更令我感动的是忆苦和思甜分离的情景。为了使思甜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忆苦跪在地上拼命磕头,乞求一对即将出国的夫妇收养思甜。思甜哭叫着不肯离开,忆苦硬是把她推开了。之后,忆苦一路狂奔,来到爸爸妈妈的坟前,拼命喊叫着“爸——妈——”号啕大哭。这时候,我又流下了难过的眼泪,礼堂内只听见一片抽泣声。
学成回国的思甜找到了弟弟齐天、妹妹齐妙,并在大剧院举办了个人音乐会。思甜坚信大哥忆苦必须会来观看她的演出。
果然,在美妙的旋律之中,卷入交通事故的大哥忆苦在警察的监护下出此刻音乐会上。“哥——你别走!”看到思甜之后的忆苦正要转身离去,被心有灵犀的思甜叫住了。台上,兄弟姐妹四人最后紧紧地拥抱在一齐……这感人的一幕使音乐会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礼堂里观看**的同学们也同时站了起来,热烈地鼓起了掌。
**谢幕了,但那些感人肺腑的镜头仍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的眼睛红肿,嗓子有些沙哑了。和忆苦他们比,这天无忧无虑、生活富足的我是多么幸运啊!在过去那天灾人祸的年代,有多少像我这样大的孩子失去了父母温暖的怀抱,流离失所,求一温饱,求一安定的学习环境而不可得?伟大的祖国克服了艰难险阻,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像忆苦一家这样的杯具越来越少了。但看了《我的兄弟姐妹》这部**后,我却更加珍惜这天拥有的这一切。我想,我只有好好学习,扎实地掌握科学知识,长大以后才能接好上一辈的接力棒,让祖国更强大,让所有的孩子不再受苦,拥有和我一样完美的童年!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4《我的兄弟姐妹》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很感人的电视剧。最近有时间又重温了这部剧。剧集讲述了原本一户幸福家庭,由于家庭变故,一一夜之间孩子们成为了孤儿并失散,女指挥家齐思甜首度回国举行演奏会,趁机会找寻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在父亲的音乐中,齐家4兄妹重逢的故事。
这是一部没有“坏人”的悲剧故事。整个故事的所有不幸来自一场车祸。年轻有音乐天赋的父亲因为一交一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小资的歌曲失去了转正的机会,在校长的帮助下只能去很远的乡下去教书。故事的主角,忆苦和思甜两人去看父亲,不幸看到父亲出车祸去世。一个一温一馨家庭的顶梁柱倒下了。
在母亲病重去世后,乡下的叔叔把他们四个孩子接到乡下。可是叔叔家本来就有四个孩子,每天揭不开锅,婶婶每天都和叔叔吵架。忆苦就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回到城里,但无家可归。忆苦忍痛把弟弟妹妹都送给了别人。由于忆苦还是会不停的去找弟弟妹妹,最后收养的人家怕忆苦带坏他们,纷纷搬家,兄妹失散。
感人的瞬间。忆苦和思甜代表了两中不同的人,忆苦对兄妹们的一爱一是很直接很强烈的那种,给人的感觉“不懂事”。思甜就是那种很懂事,其实是什么事情都放在自己心里的人。有时候做一个“懂事”的人,其实是在隐藏了真实的自己,缺乏安全感。齐妙和齐天的养父母都在教他们叫“爸爸”“一妈一妈一”的时候,其实对于齐天来说,是很不情愿,但为了让养父母开心,还是很努力的迎一合他们。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叫新的人爸爸一妈一妈一大概是最不愿的事,至少对我来说。
最后的故事是个大喜剧,一家人一团一聚。大概是编剧想给每一个希望,又或是这家人是在是太不幸了。而其实现实中远比编剧中来的更加真实。对于多年未见的兄妹,大家都已经在不同的世界生活,真正的对所有人的好的方式就是每个人不在打搅别人的生活。小时候,是亲如姐妹的亲兄妹,而长大后其实是四个不同的世界。有时生活就是如此,每个人都要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放弃一些自己珍惜的东西。
路在远方。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5我曾看过一部**《我的兄弟姐妹》,有一句话我的印象特别深,它是:我们在没出生前就像飘在空中的雪花,素不相识,但当落在同一屋檐下,就成了兄弟姐妹。的确,千千万万个生灵之中,能成为兄弟姐妹那是一种缘分。
在我九岁那年,有一片雪花又飘进了我家,成为我的同胞妹妹。那是一个非常水灵的小女孩。但不久,她便随着爸妈去了远方,南北相隔,几年不曾相见。我们之间几乎没有感情可言。终于,他们从千里迢迢的新疆回来了,但只住了1个月。妹妹已经6岁了,长得和我小时侯很像,但她说的全是普通话。血浓于水,刚到第一天,我就和她形影不离了。
妹妹还小,我背着她到处去玩,真是不亦乐乎!但天总是有不测风云,人难免有旦夕祸福。在一次下山的时候,只顾看与妹妹说笑嬉戏,没看脚下,被一块砖头给拌倒了。妹妹也倒了下来,我想去挡可已“自身难保”。妹妹的头刚好擦过了一块石头,流血了。我害怕极了,吃力地爬起来,顾不得自己身上的痛立即抱起她回家。我一边跑一边哭又一边对妹妹说着:“对不起,是姐不好,姐没背住你……”
这时,年幼的妹妹居然没有哭,还为我擦眼泪,最不可思议的是她说:“姐姐,我不疼,不疼,你看你不是也流血了吗”被泪水迷糊了的眼望着妹妹那张纯真的脸和她用稚嫩的小手去抚摸我那不起眼的伤口,我更紧紧地抱住了她,内心更加难过,更加内疚,但却充满着欣慰。
到家后,我哭着告诉妈妈事情的经过,可妹妹却为我辩白:“妈妈,不是她的缘故,是我自己在姐姐背上晃来晃去,姐姐才摔跤的。不信骗你是小狗!”我见到很多这种场面但一般即使“大的”没错,“小的”也会把这错推倒“大的”身上,如果“大的”真有错,就是不得了了。但是,妹妹她怎么为我说好话,这真是像妈妈形容的“姐妹情深”。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他们要走了,融在一起的“雪花”又怎么能那么容易分开呢那难舍难分的镜头又怎么能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呢……
兄弟姐妹是飘落在地上的雪花,纵然天各一方,永远相亲相爱。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6《我的兄弟姐妹》结尾十分让人失望,十分烂俗的那种,群众起立鼓掌,显出好感动的样貌。好在这样的结尾之后,又回到了开头,崔健扮演的父亲,以及母亲,童年时的兄弟姐妹,依次正面朝着我微笑。
不必忌讳泪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如此坚硬,因此还是就应让泪水把它泡软一些。而对于这部以泪水为诉求的柔软的**,其中的坚硬之处显得更为扎眼。情节上的牵强之处我那里就不必挑剔了。另外,梁咏琪表演僵硬;夏雨的表演像是小品;妹妹齐妙长大后的形象也很类型化,甚至有点儿莫名其妙。最不舒服的当然是结尾,齐思甜的演讲已经生硬到像讲话稿,而接下去团聚后的场面拍得更僵硬不堪:兄弟姐妹们拥抱在一齐,然后是感动的群众纷纷起立鼓掌,带大哥齐忆苦来音乐会的警察得到一个英雄人物式的特写,他们也感动地鼓起掌来。这段场面生硬得像会议,镜头的运用也同一般新闻报道隆重会议时的用镜如出一辙。
但是,与我的心理预期相比,我的最大遗憾是:崔健在**中完全被浪费了,除了那首返璞归真,简洁感人的《梦》。他演的是一位音乐教师,他在**中说:只要有音乐在,你的心灵永远不会寂寞。此后,**还透过女儿的回忆来强调这句台词。在影片的宣传中,我也注意到这句话。甚至在**的一开头就说,我们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于是我在看**时一向期盼对这些话有具体的体现。
但竟然没有。
兄弟姐妹们的生活与音乐毫无关联,即便是当了指挥家的齐思甜(梁咏琪),他们的童年场景与我们的记忆惊人的相似,也令我们一次次感动,但看不出作为音乐教师的父亲对子女在这方面的熏陶。如果有音乐的线索贯穿,坚信会极大的丰富这部**的表现力。但结果,**反复强调的音乐改变生活的台词也完全落了空。我猜测是正因编导只想赚人泪水,而心甘情愿地放下了音乐方面的野心。对音乐的顾此失彼和崔健的重头主演(他在**里似乎能够被视为灵魂人物)构成巨大的反差,显示出导演的缺乏才华或者缺乏自信。
这部**的缺点显而易见,但依然值得买票一观。看了很多国产**,往往沉溺于假模假式,不是装深沉,就是装高雅,甚至装高尚。但这部**态度十分老实,目标简单,就是让立场不坚定的观众流泪。态度老实,手法却颇高明,几处煽情戏都很有技巧,让你泪水流得自然舒畅。童年时的大哥分别把几个弟妹送给不一样的人家那段戏,层层递进,步步催泪,可谓高潮迭起。哭吧,但不好指望在看**时流下的泪水中得到升华。
《我的兄弟姐妹》观后感7兄弟姐妹是从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落到地上,化成水,便再也分不开了。——这是**《我的兄弟姐妹》的题记。这句话一进入我的眼球,我就觉得亲切,不由地喜欢上了它。它让我整整痛哭了半天,回味了数天。每次回想起来,我就禁不住落泪。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面、镜头,是多么的真诚。它博得了观众们的泪水,赢得了无数人的关注与同情。
《我的兄弟姐妹》讲述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东北的一家庭发生意外,父母双亡,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成为孤儿,大哥齐忆苦无奈之下把亲爱的弟弟妹妹们送给他人抚养,自己却流浪在外。当忆苦把最后留在他身边的大妹妹送给人家后,他一路狂跑,疯狂的叫喊弟妹仨人的名字,面对着充满寒意的阳光,他跪倒在茫茫的大雪地里,一遍又一遍的大声叫喊:“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思甜,齐天,齐妙,哥对不起你们……”这绝望的呐喊,既是对弟弟妹妹们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的难以割舍,又是向父母忏悔身为一个家庭长子没有承担好的责任落空,也是对老天命运安排的不满和控诉,更是一个孩子发泄诸多爱与恨的表达。当镜头由近而渐远,我看到广袤孤寂的冰天雪地里,那充满着寒意阳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周围陪伴着他的,是只有几个树杈的秃头老树……那是一个略带童声的稚气的孩子最孤独、绝望、无奈的,发出他心底最歇斯底里的呐喊!插曲每一个音符都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里最浓重的情感分子上,火热滚烫的情感与**画面产生最强烈的共鸣,久久沉浸在其中,任凭我的泪水滚滚而出……
20xx年后,大妹妹思甜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她的一场演奏会再一次改变了他们兄弟姐妹四人的命运。演奏会当天,尽管忆苦在到音乐厅的路上被警察发现并逮捕,在恳求之下,在原先父亲创作的音乐中,齐家四兄妹又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他们是齐忆苦、齐思甜、齐天、齐妙。当弟妹三人再次喊忆苦“哥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忆苦当年告别弟弟妹妹时,思甜、齐天、齐妙那断肠的哭喊和对哥哥的呼唤……
现实当中,我的生活与他们比起来是多么的充实,面对他们的遭遇,我甚至无法想象到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苦难的家庭,我只能说他们太苦,我太幸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他们拥有了所有失去的属于自己的幸福。
亲情永远是血浓于水!
;张艾嘉竟在河南拍了一部这样写实的**,很久没看到如此丰富细腻的文本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情感归属,情与理的纷争,《相爱相亲》探讨三代人的情感矛盾,情绪把控并没有被戏剧性的情节乱了分寸,反而有种力透纸背的细腻真实。张艾嘉的角色拿捏最精准,没人能逃过抛物线的人生,重要的是得学会如何在困境中自处。
影片中三代人的不同爱情观念,向死而生的生命豁达,家长里短的吵架拌嘴,婚姻关系,办证制度,媒体嘴脸…,每对人物关系都耐人寻味,每位主演都很出彩。不愧是张艾嘉的作品,深厚的情感孕育在影片中,每一个演员都完美释放着平凡角色的魅力。结尾新车那场戏可以说是年度最催泪场景,“现在车有了,歌也有了,你倒没兴致了。”
动人的情感是**恒久的主题,中国传统而细腻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底,将厚重而传统的情感娓娓道来,轻缓柔弱而又力胜千钧,沉重悲伤但却充满正能量,这是独特的东方情感和中国式的坚守。片中的姥姥似乎不知什么是爱,但却为自己定义的爱无望地坚守了一生,她是另一个朱安,陷于礼教的束缚或自编的牢笼无法脱身,不知是应该悲悯还是敬佩,但这却是这位“岳曾氏”一生的荣光。
或许姥姥的故事是**的核心,但张艾嘉这条线才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最出戏的,田壮壮配戏配出了满分。用一个迁坟事件串起了三代人对婚姻和感情的理解,这个构思本身就决定了**的高度。一个香港导演拍出了一部极具大陆风土人情的**。虽然这样的**很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有安安静静欣赏的价值。
这部影片非常好的一点是,在相爱相亲的文艺腔调下铺了一层实在的社会泥沙。故事的社会因素交代得充分,让故事超越了小情小爱。比如说,电视台、民政法律等相关政府干部的表现,交代了当下媒体和政府行为中对人、对情感的态度,媒体行为多么令人不堪。这些社会因素和次要角色的铺排,让爱的探讨建立在比较实在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上,避免了造作。
张艾嘉导演无论是表演、编排、构图、讽刺都拿捏的特别到位,其余几位主演都在线上,客串都很精彩,田壮壮导演让人眼前一亮。**节奏慢出了味道,故事围绕着一个家庭矛盾展开,却能达到这样的纵深,像墨在纸上晕开一般的创作手法,有很强的侵略性却不失冷静,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影像化的纯文学小说。导演张艾嘉与演员张艾嘉都已俘获了我的芳心。
也许你会认为,实在无法理解一部通篇电视剧技法的狗血情节剧怎么会被追捧成这样,剧本里的一切人物行为动机都是刻意而为的,优秀的导演会利用自身风格来进行掩盖,而不是让问题持续地暴露出来,对比日本类似的家庭生活流**差距不是一般大,张艾嘉和姥姥的表演痕迹太重,看着尴尬。
和《念念》一样的毛病。张艾嘉还沉醉在自己洞悉中国都市人所有底层焦虑的幻觉里,同时虚构着根本不存在的青年一代生活逻辑。剧本矛盾尴尬陈旧,形象手法也极度乏味。逻辑细节上有不少站不稳的地方。就说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张艾嘉要把亲妈的骨灰送回乡下,前面明明交代了二房不能合葬的规矩,还得直接去,这是和解还是继续撕的节奏呢?
不管怎样,张艾嘉的**带有女性的特有的细腻,细腻到连盒饭里的辣椒酱都不放过。即使过了很久,依旧心疼姥姥,虽然编导和主角都是女性,最后对三代女人眼中的爱情,还是落在了一个男权社会的视角。一言难尽耐人寻味,语塞泪流得不明不白。对某种感情的体会之幽深和切肤,和对每一种感情的存的态度之开放,成了我眼中“张艾嘉**”的水印。
这部**可以说是张艾嘉导演生涯最高作,真挚动人的温情小品。朗月婷让人刮目相看。花甲之年的张艾嘉终于走出了心动里对爱的我执,娓娓道来一个关于放下的故事。既不是枝裕和,更不是杨德昌,心境上倒是与阿Ann的天水围有几许相通。少言的差生为老师挺身而出,寡语的丈夫偷偷换了新车。最打动人的永远是生动的细节。
张艾嘉总是能够把女性题材诠释得恰如入人心,当年的《海南鸡饭》,讲着母与子的故事;后来的《203040》以及《生日快乐》又把不同年龄女性面对爱情、家庭时的不同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今天这一部《相亲相爱》则把女性所要面对的中年危机以及不同时代女性面对自身命运时的态度,表现得恰如其分!真的是无论当演员还是当编剧导演都有着独特的情感诉求与细腻表达。
就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一是转专业能不能靠得住,二是有没有先入学再选专业的学校,三是如果实在想转专业,怎么操作。
一、转专业这条路是不可靠的
我为什么这么讲,原因有三:
1、虽然大学确实有转专业成功的人,但是整体比例很少,据我了解,一个有60个专业的高校,肯接收转专业的专业不超15个,平均每个专业仅接收3-10个人而已,一个学校转专业的人也就在100人左右,而拥有60个专业的大学,每年的招生规模可以到6000-8000人,这样算一算,转专业成功的人不足2%,如果一条路只有不到2%的成功率,我们为什么非要走这条路呢?
2、转专业有较严格的门槛限制。大学在制定招生计划时,最主要的依据是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一个只有10名专任教师的专业,是接收不了太多的学生的,因为教育部规定了符合要求的师生比在1:18左右,10名教师最多配套200学生,再多就超标了,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在现实中有一些热门专业学生很多,但缺少师资力量。真要放开了,让大家自由转专业的话,整个学校就没办法保障教学的稳定运行了。
因此,教育部和各高校在转专业方面都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并且严格执行,这里谈几条,不妨听听。一是时间限制,学生必须在原专业修满一学期或一学年才可以申请转专业;二是成绩限制,学生必须在大一成绩达到班上前几名才能转专业,三是转专业必须经过考试(笔试或面试)。
3、即便允许转了,也是转到相近专业里去。教育部不允许跨学科大类、跨录取批次转专业。艺术类不能转到普通类,文科不能转理科,师范不能转非师范、不同录取批次专业之间不能转,等等等等,这也不能,那也不能,最后即便转成了也是转到相近专业去了。比如中文转 历史 ,艺术设计转到环境设计。
二、确实有先入学再选专业的学校。
在通识教育和专门教育融合的背景下,有部分院校会招收几个“教改班”,这部分学生大一至大二是不分专业的,只学基础课程,等进入大三的时候才根据学生的志愿、成绩等因素分开专业,有的学能源动力工程、有的学电信工程、有的学建筑。但这类教改实验班一般都要尖子生,录取分数较高。
三、如果实在想转专业:
1、大一努力学习,成绩排名靠前10%;
3、考好转专业加试的笔试或面试;
4、就只要等结果了。
感谢你的提问。
对于你的这个问题,我回答如下:
1现在大学入学后,先按大类分班,一年后才细分专业
现在的大学,为了避免学生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所以开学后,都是先按大类分班,一般一年之后,才开始细分专业,所以,在这中间,你是可以在这一大类之中对专业进行选择的。
2如果你想转专业,也行,不过你要确保自己成绩优秀
如果你对录取专业的方向不满意,想往其它方向调,就会比较麻烦,不过也有机会。一年后,学校会组织考试,成绩比较优秀的也可以调整,但是由于数量比较少,所以,如果在本学院中名次不相当靠前者怕是没有机会。
3如果转不成,就去选修一个你喜欢的专业,拿双学士
当然,如果专业没有转成,还有一条解决的通道,那就是你可以选修你喜欢的那个专业。与所学专业同时用力,认真学习,毕业后你可以考取双学士。当然,考研时,你完全可以用选修的专业考试,这样,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你也就自然转入到了你喜欢的专业了。
每一个好专业,都有很多人想转专业。
四年前前,调剂到包装工程的时候,我以为自己的人生就定格在昏暗的工厂和刺鼻的机油中了,三年前学了一年专业以后觉得自己可能成为一名包装设计师貌似也不错,两年前即将毕业的时候发现自己连个让自己的满意的包装设计都做不出来,一年前终于觉得离开了包装的魔爪是人生前二十年最大的成功。三年的专业学习,无数次的沮丧着脸对着各种晦涩难懂的专业书我实在不是做这行的料。但是我的同学,廖廖,同样也是被调剂,但是人家学的风生水起,没事就自己琢磨设计图,学PS,学3D MAX,学CAD,每当看到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的运动时,我的眼睛就流露出无限的羡慕,每当这时,在我心中是神一般的同学只是淡淡的说,我只是对这个有兴趣而已。
翻开高考专业指导手册,热门专业用风水轮流转来解释不足为过,曾经炙手可热的工科现在被唾弃为万精油专业,什么都能上,但是什么都不精。而曾经并非主流的播音主持专业流行到理工科的学校也敢大胆开设,连九江学院也要设播音主持专业了——并没有对母校歧视的意思,只是觉得,在没有合格师资的情况下,贸然追风开设专业,对学生是非常不负责热的行为,四年后,要浪费多少怀抱梦想青年的岁月呢。计算机专业也没有以前那么吃香了,每一个专业都有说不出的痛楚,曾经有个机会可以转到商学院,未曾谋面的表哥甚至帮我联系他的同学,那会儿懵懂的我觉得年长人的经验一定是最好的建议,所以很惶恐的要了电话,小心翼翼的打过去,说明自己想转专业的来历,对方很和气的问我想转什么专业,我问什么专业比较好,对方简单一句话回答道没有什么专业是永远的好专业,只有适合你的专业,还有你感兴趣的专业。当时,我把这句话理解为对方的冷漠,所以放弃了这个机会。今天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忽然觉得,这是最负责任的回答,他给了我思考的方向,给了我自己选择的机会,但是愚钝的我却不知道把握机会。
我们在哭喊着自己专业不好的同时,在另一个经纬度,另外的专业,肯定有更多的人哭喊着为什么不能学我们的专业。这其实也是我们大学专业选择的一个弊端,高中的我们哪里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去分析自己的特质与专业的匹配度,考量的标准就是家人的期望和传说中的工作前途,那会儿的我们除了看工作后的工资报价貌似就没有想过其他了。等到学了一年,才有所醒悟,此时已经为时已晚,更多的人只有在不断的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中度过了三年。我最初报考的专业是会计,所以对一切学习会计专业的人抱有莫名的羡慕,每当听到一个人说他是学会计的时候,我就会像点到了某个开关一样,兴奋的说哇塞,好哈呀,我当初也想学会计,直到有一天,一个姑娘带着疲惫的语气告诉我,你不知道会计多麻烦,要从业各种阶级的考试要弄死你不说,从出纳到审计还有各种复杂的规矩,总算能找到工作了还要在公司利益需要做假账和你自己的职业操守中做挣扎,要是不服从公司利益吧要炒鱿鱼,服从了吧又要面临违法的危险。其实没有传说中呆在家里吃吃喝喝就能兼职几家公司然后随随便便就收入过万那么光鲜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被当时期望的会计专业录取,此刻我非常明白自己对于数字是没有任何敏感度的,会计这个职业需要牛叉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不断进取升级考证的能力,而我数学一塌糊涂,考试能力一塌糊涂,倘若真的学了会计,还不知道能不能端得住一个最基础的出纳的饭碗。
学了新闻以后,才知道传媒行业有那么多分支,以前简单的认为学了新闻就能够进电视台电台做着信息传递着这样充满着快感的工作,其实有很多很多学着比我专业的多的编导专业,经历一阵厮杀,终于进入电视台——做编外的外聘员工,没有传说中优越的福利,没有看似很有意思的工作内容,一个选题的策划,要经过几十遍的筛选,论证,一次节目的出品要有无数次的台本编写,意义讨论,然后不断的自我反驳自我肯定,做出来以后还要把握导向问题,还要保证观点鲜明又不能踩到红线。陈虹老师曾经说一个好的节目是要能让人觉得刺激过瘾的同时,审查又找不到问题。这样的节目做出来,脑细胞不死掉无数才怪。这和我想象中激情四射创意无限的传媒生活相差甚远。可这是事实。每一个看似很好的专业都有无数人想转专业的,所以,明确了这一点,心中的不平是不是会少了许多,然后想到——
我们因为觉得不喜欢所以不努力,但是我们为喜欢的又做了什么。
前段时间不知道讨论什么,我妈突然问我是不是三年大专时期没有认真学习专业,我不耐烦的回答,我不喜欢干嘛要认真学,而且你自己说了只要毕业就行。现在干嘛又要算这个帐,再说,就算是专业学的好,又有什么用呢。我又不做这个工作。我妈没再理我,不知道是不屑还是不愿鸟我。我妈一直觉得像我这样又胖又戳又没家室背景的人——用现在流行的词语叫女屌丝。就应该投入到理科这无比充满前途的工作中,对我最高的指望也不过是考个公务员,捧着看似固定的饭碗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再不济就想办法做个小学老师,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创造教师的额外财富。而我偏偏没有如他所愿,一路折腾然后居然还去电视台做着没有工资的实习工作。然后各路人马都跑来向我委婉的劝说是不是该换个门路,在他们眼里,只有到手里的钱才是最重要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的动机,也不能就判定我现在的选择就是对的,唯一支撑我的,是我觉得我选择我自己要走的路,不管走的怎么样,我日后不会因为违背自己内心而后悔。
我跟我妈单独和平共处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小时,她好辩,我好胜。所以超过三小时我们一定会吵架。因此她非常不愿意搭理我,我也很少跟她详细解释问题。我有个非常鸡婆的习惯,就是如果我没有取得完全性胜利时,会自己跟自己辩驳,那天也是一样,我做在那里,内心中两个小人延续着中断的话题不断掐架。
——你不喜欢所以不认真学,那你学了什么
——学做人啊,学职业规划,学沟通啊,这些又没有人教
——那你喜欢这个?这个又有什么用呢
——我喜欢传媒啊。
——那你为你喜欢的努力了什么呢
——。。。。。。
一个小人突然卡壳,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做了什么,总结下来,我一直再混,没有一样是坚持了许久的,从YY,到茶艺,到实习。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我都没有一样坚持了下来。
我的一个同学,和我一个专业,隔壁班,很文静的女孩,跟我住一层楼。平时很默默无闻的样只,直到有一天我同学告诉我,她默默地考到了计算机四级。坐在她身边的考生,使我们的计算机老师,而我们的计算机老师是刚毕业的某著名大学计算机硕士研究生。
同班同学G,一直被我们奉为励志的榜样,三年的时间,她大专毕业的同时还去得了自考的毕业证书,我们还在辛苦备考揪心的找工作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实习,当我们考完试时,她已经奔赴广西做着自己喜欢的会计工作,前些时间,她在QQ群里告诉我们,她已经升职调任其他岗位。G并不是十分聪明的姑娘,但却是非常勤奋的姑娘,多少个我睡觉的早晨,都能听到她在楼梯口读英语的声音,我在电脑前和室友感叹电视剧里的爱恨情仇的时候,她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最后我们为自己毕业迷茫惶恐的时候,她不慌不忙的告诉我们她正在申请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我的一个学弟W,也是和我一个专业,曾经是我带领的一个不靠谱部门的一员(那个部门在我带领的时候非常不靠谱,现在听说做了不少很出色的工作),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无限出色的计算机技能,据他说他一直很喜欢计算机。我能够理解这孩子学包装的痛苦,然而,人家并没有表现出跟我一样的哀愁,大一就顺利的考过计算机二级,甚至连学生科的老师都知道了大一的孩子中有这么一个出色的计算机人才。那会儿我还很不要脸的兴奋的跟老师说是我们部门。那神情就好像是我教出来的一样。后来听说他自学各种我看起来是天书的计算机语言。偶尔,深夜的时候,他会跑来打招呼,问我为什么不去睡觉,我解释了我诡异的生物钟,但是我很少去问他在干什么。——我诡异的性格,神经起来向从疯人院跑出来的,更多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跟人主动交流。所以也很少主动提问。再后来,他跑来问我,是选择升学还是工作。我们讨论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工作比较好,因为他喜欢的计算机偏向于技术,而技术在学校是学不来的,而且如果升本的话又面临学本专业还是转专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倒不如工作中提供技术。而后,断断续续的看到他在空间里说面试,工作。前两天想到写这个话题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便是他,然后在QQ上问他近况,他说,很辛苦,晚上还要监控数据。有事的时候,如果需要半夜还要维护网站。可是,他没说过一句放弃。因为他喜欢,他说他还是想读书,我相信,只要他想做的就一定能做到。他的工资,并不高,在九江那个小城市,也就是刚好足够温饱而已,但是他的能力,他的坚持,他不断学习的劲头,他的执行力,决定了他一定不止这个价格。我不喜欢以单一的工资来评价这个人是否成功,但是,他一直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努力的行为,让他以后能够有资格把价格作为衡量自己进步的标准之一。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看到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把不喜欢作为不努力的借口而已。往往说工作不喜欢,所以我不努力,专业不喜欢,所以我逃课,但是,生活不会因为你不喜欢而宽容你的不努力。四年,如果不做些什么,大学对我们来说就成为了逃避 社会 现实的工具罢了。
我在听各类CV优秀的广播剧的时候只知道叫着我要学PIA戏,然后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人家的广播剧一个接一个出来,我还是处在小透明的水平,我叫喊了不知多久要好好学普通话,然后跟我一起学习得现在都能够做老师了,我连理论都背不全;我乐于收藏各类精致的漂亮的家装然后自我歪歪,但是鬼才相信这幅德行的我能有能力买房;看着各种光线柔和景物迷人的照片我也会说,哇靠我要好好学摄影,但是我一看到专业书上解释的焦距什么的就脑袋晕;我从高中时就说要好好学唱歌,然后到现在还是五音不全。你看,我喜欢那么多那么多东西,却没有为他们做一点努力。
然后这么多年过去了,会唱歌的漂亮主播年薪百万,而我。
哎······
太心酸了。
——————————————————-胡小v ——————————————-
五年食品营销
三年美妆代购
陌陌电台主播
专注为二三线城市职场人答疑解惑
希望能为你成长提供干货
大学转专业一看实力,二看机遇。
大学转专业一般都是想转一个好点的自己喜欢的专业。另外大家也知道,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是不一样的,一般热门的专业就业好的专业录取分数也高。很多想转专业的大学生一般都是向上看的,心仪的是好专业热门专业好就业的专业,所以,有些高校在这方面是有限制的,不是说任何人想转个就可以的,前提是你的分数得达到这个专业的分数线你才有条件可以转。
第二种情况是有些高校转专业不限制分数,但是能转专业的条件是你想转去的那个专业招生计划没有录取够,现在还有空缺名额,那幸运的你就可以如愿转专业了。但是大家也知道,热门专业好就业的专业从来报考也是热门,所以有这种幸运的人并不多。
所以,高考报志愿时一定要慎重,寄希望于录取后再转专业,实现希望的几率小之又小,想上好专业,分高是王道。
大学想转专业,除了分数,还看机遇,你看懂了吗?
大学转专业可行的,靠谱的。如果你有打算,就快去实施吧,加油。
大学转专业可行吗?
除个别院校和专业,其它只要符合教育部的各项规定转专业都是被允许的。各高校会 在学生入校学习一年后、升入大二之前提供一次转专业的机会,转专业的前提条件是成绩优秀或在某一学科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本科生申请转专业的条件: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 艺术类学生不得转到非艺术类专业学习(美术学院学生可在院内转专业), 体育 类专业学生不得转到普通类专业,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录取的学生不得转到非外语类专业,定向生转专业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转专业难吗?一般是不太容易的,当然,如果你很有决心,也是可以转的。需要你在被录取的专业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如果有超喜欢的专业,了解清楚真的是非常想学习那门。为了学而肯为此吃苦,那我觉得你大学学习还是很带感的。总体来说,转专业不太容易。特别是热门的专业。
我说说我学校转专业的要求吧 ,首先呢,你本专业的绩点(就是分数按一定比例转成的另外一个分数就叫绩点)要达到一定要求,然后你要询问好学校转专业申请流程是什么(最好问问辅导员),之后提交申请后要参加转专业考试,最后你分数出来了还要看你想转的那个专业人家要不要你,如果要了就转成功了。补充一点,转专业考试考的是你想转的专业的内容,所以你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尽量自学你想转的专业的知识,很辛苦。但是就像我之前说的,每个学校要求不一样,所以我说的只是给你参考,给你个方向,具体的你还是要到了学校去问问。
北京交通大学我认识一个原来是理学院的,后来凭班级前五名转到了该校最强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的是两个最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轨道交通自动控制专业,就业本科毕业直接去了铁四院一个子设计院。
过来人告诉你,甚至给在读的高中生醒醒脑:大学里想转专业或者梦想着拿双学位证书的,几率微乎其微,可以说基本不可能,即使有成功的也基本是在本学院内部的专业转,而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学申请转专业的要求:
首先转专业的时间: 必须是大一读完,大二未开始 。其余时间不行。
再者 必须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1,学习成绩好,在本专业排名前20%,或者拿过省级国家级的奖项。转入专业老师愿意接收的。
2你有其他专业的专长,你本人申请,然后所在的专业辅导员推荐,经转入专业的老师考核证实,认为转入该专业更能发挥你的专长;
3自身身体条件限制。经医院证明,你有某种疾病或者生理功能缺席不适合本专业继续学习的学生。
再看看哪些条件不能转专业:
a新生就读未满一年者,因为转专业要看大一成绩的;
b大二以上的学生;
c各种委托培育生,代培生未经委托单位同意转专业者;
d艺术类、 体育 类学生,还有跨文、理科类的专业不能转;
e跨录取批次要求的,就是二本不能转一本等等;
f已经办理了试读手续的学生;
g曾经转过专业或者转学的学生;
h专升本的学生。
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一个肯放,一个愿收就行。当然了钱和人际关系是最好的敲门砖,如果你没有,就认真仔细的填报你理想的专业吧!
大学转专业是可行的。
听过题主的问题后,我想说,如果你真的认认真真用心学习绘画和制图后,还是不行,那你可以考虑转专业,可能你天生不适合这一行,毕竟人各有所长。
我一个同学为了高考,当了艺术生,学了她完全不感兴趣的绘画,上了大学后,立马抛弃了绘画,但是她画的超级赞,尤其是素描画。你看,她一个对绘画完全不感兴趣的人,都画的超赞,可见绘画要的就是要勤奋努力地学习,然后不断地练习再练习。你的描述让我感觉你对学业其实没有那么用心,导致你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建议你认真学习绘画和制图后再考虑(一定要在转专业之前考虑好)
我就是转专业的,我很享受当下的生活和状态,因为我对原专业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
转专业你要面临着很多,首先便是知识的落步,要跟着下一届利用空余时间去补(反正挺麻烦的)。其次,便是人际关系。人家都认识半年或一年了(专科转专业好像既有上半学期转又有一学期转,而本科就一学期转),你谁都不认识,要重新处关系。还有一些其他的琐事,你可以自己去体会。
啊哈,反正我转完专业是一身轻松,而且跟我转一个班的**妹(原专业不同)有四个,有人陪还是有底。
所以,如果你真的撑不下去 可以试试转你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别去幻想,啊,我去日本留学会不会就能提升绘画和制图了。
你自己深思一下,现在学不通,去那更是一种煎熬,甚至更加无助。日本留学对你而言应该是一种精深能力的锻炼,而不是打造基础的开始。
可行,但是很难。看了你的介绍,给你两条建议。
第一,转专业是可行的,有些院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一次专业选择。但是根据你的介绍,原因是因为画画不好,以前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学的科目多,现在再学不好,有基础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没有下足功夫吧,你敢保证,换了专业就能学好。
第二,你可以修双学位,你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专业去学习,这个动漫不挂科就可以,大学毕业后,学位证上写两个专业,毕业证有第一毕业证和第二毕业证,前提是两个专业的学分都要修够的,到考试的时候,有时候还会冲突。当然你还要交两份学费的。
我觉得你是没有学好这门功课,想逃避的成分更大一些。希望你正视自己的问题,不逃避,你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你不够自信,大学之前成绩差,给自己标了标签,实际上现在的学习有之前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努力,抓住眼前的机会,希望你跨过心中的坎,大一才开始,一切皆有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