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管教所会打架吗

少年犯管教所会打架吗,第1张

少年犯管教所会打架吗

主动缓和气氛吧!你其实可以这样,要生气前先停五秒,让自己冷静下来。就不会想吵架了谢谢^_^

西安少年犯管教所在那?

建工路上砖厂那站下

少年犯管教所体罚方法

我觉得学校就经常体罚学生,女生也一样。不过少管所现在都比较正规。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湖北省少年犯管教所在哪?

沙洋不是有一个吗

广东少年犯管教所不是家属能探监吗?

应当不可以,因为要用户口薄和身份证

镇江少年犯管教所的接见日是几号?

一个季度一次,,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的前两天。。

王家湾到军山少年犯管教所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10652公里

起点:王家湾

1成都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1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双石路

2) 沿双石路行驶19公里,左前方转弯

3) 行驶34公里,左转

4) 行驶12公里,左前方转弯

5) 行驶13公里,过右侧的玉河村约190米后,左前方转弯进入金乐路

6) 沿金乐路行驶280米,右后方转弯

7) 行驶12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金堂大道

8) 沿金堂大道行驶126公里,右前方转弯

9) 行驶20米,直行进入金乐路

10) 沿金乐路行驶290米,直行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540米,直行进入沪蓉高速

3沿沪蓉高速行驶745公里,朝遂渝高速/遂宁/重庆/G9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桂花互通

4沿桂花互通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沪蓉高速

5沿沪蓉高速行驶300米,直行进入成渝环线高速

6沿成渝环线高速行驶257公里,朝绵阳/安居/安岳/内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复兴互通

7沿复兴互通行驶9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成渝环线高速

8沿成渝环线高速行驶96公里,朝S18/武胜/广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金桥枢纽

9沿金桥枢纽行驶750米,直行进入遂广高速

10沿遂广高速行驶1006公里,朝G42/南充/邻水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红土地枢纽

11沿红土地枢纽行驶990米,直行进入沪蓉高速

12沿沪蓉高速行驶780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

13沿沪渝高速行驶4728公里,朝荆州/武汉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840米,直行进入沪渝高速

15沿沪渝高速行驶2643公里,朝汉阳/武汉西/郑州/机场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6沿匝道行驶730米,朝武汉西/汉阳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17武汉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匝道行驶290米,直行

2) 行驶920米,朝汉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 沿匝道行驶770米,直行进入东风大道

4) 沿东风大道行驶260米,右转进入全力五路

5) 沿全力五路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全力南路

6) 沿全力南路行驶15公里,右转进入军山大道

7) 沿军山大道行驶46公里,左后方转弯

8) 行驶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黄陂正街

9) 沿黄陂正街行驶460米,直行进入黄陵正街

10) 沿黄陵正街行驶6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军山镇

北京市监狱局少年犯管教所电话

打114或118114可以查询!

云南省少年犯管教所的地址是多少?

地址: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

邮编: 650305

白湖亭坐班车去少年犯管教所怎么走

公交线路:156路 → 双龙大樟专线,全程约220公里

1、从白湖亭步行约520米,到达下濂站

2、乘坐156路,经过13站, 到达公交福湾站

3、乘坐双龙大樟专线,经过9站, 到达省少管所(窗厦)站

“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

夕阳的余晖照映着村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一位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光板老羊皮袄的陕北老汉,扛着农具赶着老牛,从田地里耕作归来。山梁梁上有人唱起了壮美的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扩奔放的信天游,在那贫瘠苍莽、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中国 黄土高原 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 榆林市 和 延安市 。陕北自古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文化交融的“绳结区域”。在陕北形成了以 秦 汉 文化为主体,融合了部分北方草原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

塞上明珠--榆林

下午,我们从西安乘上车,一路沿着210国道北上,过了黄陵后,天色便渐渐黑了。西安到榆林距离600公里,长途卧铺大巴每天下午自西安发车,途中不再上乘客,次日天亮到榆林。乘坐卧铺大巴方便快捷,旅途可以睡觉休息,一觉起来到达目的地,不耽搁办事。不像长途公共汽车,一路上走走停停,到延安还要找旅店歇息一个晚上,旅途要多走上一整天。

到绥德、米脂后,天色渐渐亮了。透过车窗向外望去,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雄壮苍凉,那数不清的山梁,形态各异,百态千姿!但无定河流域,却是溪流纵横、水田密布,阡陌交错的农田周边,是一排排整齐的网状防风护林带。浓郁而独有的边塞文化和如诗如画的大漠风情让人难以忘怀。

榆林,称榆阳,古为上郡地,有“小北京”之美誉,依大漠,踞高原,北瞰河套,南蔽三秦,自商武丁北伐鬼方三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民族争战古战场的前哨要地,明成化年间设榆林卫,筑卫城,为长城九边重镇之一。现在榆林有公路北通内蒙古鄂尔多斯,东通山西,西至宁夏,南达关中,来往方便。这里仍是陕北的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

城北约5公里有镇北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为了保护蒙汉交易市场而建立的。台高四层,周长130米,面积5O50平方米,是长城沿线规模最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墩台。东连长城,环绕红山,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巍峙于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之边,俨然是一座巨大屏障。登临台顶眺望,榆林城景,尽收眼下。

离镇北台西不远,沿清水河岸有名胜 红石峡 ,由 红砂岩 构成,故名。两侧岩壁势如刀削,高10余米.凿石为窟,共44窟。据碑石记载,此处曾是宋元间一所名刹,叫红山寺,系由西夏二国王的陵墓建成。随着历史的变迁,今人称之红石峡。 石壁 上有许多古人题字题词。几百年来,红石峡曾名冠边塞,不少达官文人来到榆林,必先到这里吟诗作赋,偶有佳句丽章,便把它镌刻在石崖上。现为众人喜爱的游览胜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榆林还是县级市。榆溪河由北向南从城市中间穿过,城市主要街道就是一条老街,一水儿的青砖石板路,街上大都是明清建筑。主干道是条三里长街,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着 文昌阁 、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座楼阁,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背街小巷是一座座青砖砌筑的四合院。自明代中叶以来,文官武将、边商富贾和手工业者云集,长街短巷、高墙低檐的四合院便成为各阶层人士聚居的处所。榆林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据查,榆林城四合院有1000多座,可惜缺少文物保护意识,或被拆除,或成了大杂院。

二道街还未完全建成,西沙那片还是棚户区。市内最大的企业是榆林第二毛纺厂,榆林毛毯、羊毛防寒服质优价廉、驰名天下;最知名的学校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办学底蕴的百年名校,——榆林中学,是陕西省首批确定的十五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最甜不过桃花水。据说女子饮用普惠泉水后肌肤细腻、面若桃花,女美而妇丽。榆林的桃花水豆腐,自带的清香味道竟比肉还好吃。据说可以秤钩;最热闹的地方是南门外,榆林地区运输公司门前,人声鼎沸,叫卖声,吆喝声,吵架声混杂在一起,自行车、汽车、毛驴车熙熙攘攘,来来往往。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貌特征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南部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西南部白于山区是梁状低山丘陵区。昔日榆林每年春天黄沙漫天,“柳桂湾,刮起了风,刮得白天点上灯,刮得喜鹊丧了命,刮得毛驴掉沟中,刮得磨盘翻烧饼。”榆林城曾被迫3次南迁,也曾发生数次“沙漫城垣,紧急排除”的事例,风沙甚于战祸,使城中百姓惶恐不安。

街道边上便是黄沙,脚踩上去绵绵无力。上街道走上一圈,飞扬起来的黄沙扑在衣服上,灌进鞋袜里,“咯吱咯吱”弄得浑身很不舒服。但不像黄土那样,沾上了就不易掸落。我找了辆自行车骑行,在沙地骑行很是费力,没骑多远便歪歪扭扭地倒下了,扶起来再骑,再摔倒。城市西郊,是人工栽植的成片的樟子松林;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黄沙梁,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一丛丛绿色的沙柳、沙蒿。

自上世纪50年底末起,榆林政府和人民已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在沙漠的腹地种植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如今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已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治沙面积5000万亩,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毛乌素沙漠植被覆盖率已达30%。榆林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3%,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种养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改善了全市的投资环境,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区域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陕北农村--佳县马家沟

在南门外,我们坐上去佳县的班车。小妹裹上了头巾,包的严严实实,扭过头莞尔一笑:“姐夫,这儿风沙可大了。”沿榆佳公路,过了青云寺后、然后顺着佳芦河畔,经过刘千河、方塌,约30公里路程,走了一个小时,最后到了王家砭。

王家贬镇,山川相连,交通便利,据六乡镇中心位置,是农副产品集散地,自古商贾云集,被称为佳县的“白菜心”。王家砭境内河道平坦、川塌地成片,水资源丰富,佳芦河水为两岸灌溉提供了方便。 境内王家砭中学是佳县重点中学之一。

在王家砭没有停留,我们又搭上通往刘国具乡的村村通班车。说是村村通班车,其实是辆破旧的中吉普车,车厢里坐得满满当当,还有只老山羊,——附近赶集的农民把羊也牵上了车。吉普车沿着山路飞快地奔跑了起来,一路黑烟,一路颠簸,尘土飞扬。约半个小时,到了康崖窑村我们下车,接下来的路程要步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站在陕北高高的山峦上,举目放眼望去,一道道沟沟梁梁、一座座山山卯卯,此起彼伏,绵延不绝,旷世原野,粗犷苍凉。大路旁边的沙地里,以梭梭草、沙柳、沙蒿、骆驼刺居多,乔木主要有胡杨、柳树、榆树。在沙地植物间的空隙,是斑斑驳驳的黄沙。风起了,黄沙滚滚,睁不开眼,砂砾打在脸上麻麻的痛。山峦上隔不多远,便突兀着一个小土丘,或者叫墩台,这是古代军事用途的烽火台。多建于北宋时期,为防御西夏、辽入侵而建,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前方不远处的山坳里,便是此行目的地——刘国具乡马家沟村。村子不是很大,也就百十户人家,全村都姓马。马家沟离刘国具30多里,倒是和王家砭镇连畔种地,人们跟集赶会也是到王家砭。依照“逐水而居,依山而筑。”原则,人们在沟道南坡向阳地方圈起了窑洞,一排排石砌窑洞高高低低,略呈台阶式布置,倒也错落有致。一进村是马家沟小学,一个不大的院子,建有三孔石窑洞,一圈低矮的用石头垒起来的院墙,简易栅栏大门几乎从不上锁。离学校不远处是座简易的龙王庙,村后边有座土地庙,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离不开雨水。“村村有庙宇,家家有神龛”,是陕北所有县市的共有特征,马家沟也不例外。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一院窑洞一般修三孔或五孔,大多中窑为正窑。半圆形的窗棂贴上白格生生的窗纸,红格艳艳的窗花,窑内锅台用清油和鸡蛋皮皮砌成花朵,炕上有花花绿绿的炕围子,铺着白净的秸秸皮席子,再铺上羊毛毡,柜子、箱子、米囤,摆放有序。“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在炕上坐。”陕北的男人和女人就住在这样温馨的窑洞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欢女爱、繁衍生息,一片生机盎然。

沟底有条不知名的小河,河边有水井、山泉,清冽甘甜。陕北人和关中习俗大有不同,家里来客,先端上自家腌制的酒枣、卤水炒制的南瓜子、葵花子,再盛上碗小米粥。这儿没有喝茶习惯,给客人不提供茶水。口渴了,随手拿起水瓢,到水缸里舀一瓢饮。农村人大多食用猪油,不吃辣椒,少有醋,喜欢吃杂粮、大烩菜,猪肉烩粉条人人喜爱。

村庄周围的山梁梁上是农民的土地。主要种植谷米、高粱、玉米、荞麦、绿豆等,经济类作物有马铃薯和葵花。尤其适宜种植马铃薯,沙土地土质疏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平均亩产1600公斤至3000公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北农村的女人们经常说,离了蛮蛮(马铃薯),就不会做饭了。这里出产的马铃薯外皮光洁,色泽艳雅,个大肉肥,质地细致,含淀粉较高,深受当地农民喜爱。每年秋季收获的马铃薯也不拉回家,就近储藏在路边的菜窖里。“不会丢,没人去偷。”妻说。还有大红枣,佳县红枣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被称为“中国红枣之乡”。各家在门前、涧畔,或沟边、山卯,都栽上了枣树,漫山遍野,到处可见。人们上地、或牧羊时,捎带着就栽植十几颗枣树,家家都有十几亩枣园。

陕北过年最有年味。几乎家家都搭有“火塔塔”,除夕点燃,彻夜燃烧,孩子们也都围着“火塔塔”嬉戏玩耍。街上各家商号都要搭起丈余高的大火塔,人们围着火塔扭秧歌。 陕北人 闹秧歌 ,就是图个红火。每年正月二过后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压了锣鼓五音。由于当地 煤炭质量 好,又有 柴木 助燃,所以在正十五的夜晚点燃后,火焰照红夜空,在 伞头 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 唢呐 ,秧歌队绕塔高歌欢舞,特别是伞头的即兴表演、对唱,非常好看。

春节过后,孩子们开始上学了,家里的男人也要出外务工,地里的庄稼就靠女人务弄。男人走后,女人们独自扛起犁铧,赶着毛驴上山,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复一年地轮回。一头毛驴、一把镢头和一个女人,在山峁峁上把平静的高原搞得黄土飞扬。这里种地苦,苦在山地路也崎岖,苦在使不上机械,全靠人力。一片山坡连着一片山坡,一座峁子连着一座峁子,干不完的活,望不尽的地。她们上山背柴、下河挑水、推磨子压豆腐,整日在黄山沟梁间穿梭,整日在屋里院外忙碌。她们就像黄土高原背洼洼上鲜艳的山丹丹花,给单调的黄土高原带来一道夺目靓丽的风景。

这儿的人们爱唱歌,无论是苦还是甜,不管是开心还是郁闷;“陕北人都会几句信天游,扭一段大秧歌。”妻说。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轻易能听得到。关中的秦腔唱腔宽音大桑、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狂朴实之感;陕北的民歌却是像黄河水酿成的老烧酒,品上一口,立刻就会醉上心头。两者燕瘦环肥,各有所长。信天游里有蓝天的味儿,有黄土的味儿,还有浓浓的陕北人情味儿。信天游是黄土地上的天籁之音,是陕北人心底里生出的山丹丹。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开了另一扇窗。”2005年国家在王家砭到马家沟的黄沙梁上,勘探发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岩盐资源。借着富足的岩盐资源,国家设立了省级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新建设的榆佳高速、神佳高速在这里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驻企业28家,到处都是一片热火繁忙的景象。

大部分土地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陕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搬出世代居住的马家沟,在交通方便的沙峁梁上圈起了新窑洞;通过人蓄饮水工程,把沟底的井水打上了新居民点,水泥路也通道了村里。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力,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上了班。每到黄昏,下班回来的年轻后生和婆姨女子们,聚集在村中心的文化广场,热热闹闹地跳起了广场舞、扭起了大秧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什么是蒲剧

  俗称乱弹,又称蒲州梆子、山陕梆子,今统称蒲剧,因起源于古蒲州(今永济市)而得名。据诸多出土的戏剧文物和有关资料记载,蒲剧起源于宋,由山、陕地区的民歌和说唱开声,先演变为民间小戏,后又在民间小戏的基础上,接受了古老剧种的艺术成就,逐步发展成为大戏。迄明中叶演变为“乱弹”、“梆子腔”,成为独立完整的剧种。蒲剧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三角地带,远及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民国以来,陕西省的西安、延安、延长,河南省的灵宝、卢氏,甘肃省的定西等市县,都曾建有蒲剧团。明嘉靖年间,蒲州就组建有义合班,进行演出。清嘉庆时有“永乐班”、咸丰时有“三义娃班”。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全区有蒲剧班社20多个。同时涌现出郭宝臣(艺名元元红)、王来(艺名老二盏灯)、祁彦子(艺名彦子红)、郧三吉(艺名白菜心)、吕长林(艺名八百黑)、任金祥、孙广盛、王存才、冯安娃等一批表演艺术家,推动了蒲剧艺术的发展。蒲剧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两个不同的艺术流源,即西路戏与南路戏。南路戏以演传统的上、中、下24本为主,唱词较少,文辞典雅,多以情节奇巧取胜,格调文雅。西路戏则粗犷豪放,重唱功和做功,风格火爆。到本世纪30年代末,特别是蒲剧五大名演员阎逢春、王秀兰、张庆奎、筱月来、杨虎山出现后,蒲剧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西路戏和南路戏的特点逐渐溶为一体,使蒲剧既有火爆激昂的一面,又有典雅细腻的一面,形成长于抒发激情和凄楚的情绪,具有豪迈奔放的特色。蒲剧的角色行当有须生、老生、小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大净、二净、丑角等。蒲剧的特技表演驰名全国,髯口功、翅子功、翎子功、稍子功(甩发)、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及跷功等特技为其它剧种广为借鉴,耍纸幡、彩功等,亦极为细腻精彩。传统剧目有本戏、折戏500多出。50-60年代,经过整理、改编至今仍上演的剧目有《薛刚反朝》、《赵氏孤儿》、《窦娥冤》(已拍摄成**)等。近年来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西厢记》、《关公与韶蝉》《阴阳河》、《送女》、《苏三起解》等。专业表演团体除地区蒲剧团外,尚有永济市虹光蒲剧团、芮城县黄河蒲剧团等lO个县(市)蒲剧团。主要演员除已故的王存才(小旦)、阎逢春(须生)、杨登云(二净)、杨虎山(二净)、筱月来(小生)等外,现活跃在舞台上的有张保(须生)、武俊英(小旦)、景雪变(小旦兼闺门旦、刀马旦)、王艺华(小生)、吉有芳(花旦)等。

  蒲剧音乐的特点

  以粗犷高亢为特点,旧时演唱多用“三眼调”,相当于B调;有时也有“梅花调”,相当于C调。现在多改用D或A调。乐队分文场和武场两个部分。以管、弦、拨、弹乐器组成的称文场;以打击乐组成的叫武场。文场的主要乐器有胡呼(属中音板胡),是蒲剧的主要乐器。笛子(中音管乐器),二胡、三弦、唢呐。二股弦已被淘汰,近来又增加了小提琴、扬琴、琵琶、大提琴与小号等。打击乐有鼓板、指板、马锣、挠拔、梆子、手锣、铰子、战鼓、堂鼓、云锣、碰铃、道锣、木鱼等。蒲剧音乐属板腔体。主要唱腔(板式),有慢板、二性、紧二性、撩板、流水、小流水、间板,滚白等8种独立板式,还有大导板、导板、导爻板、小送板、大送板等。此外还有杂腔、花腔等。锣鼓曲牌有六七十套,变化起来却有百种以上。曲牌分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两种,唢呐曲牌100多种,丝弦曲牌也有60多种。

  蒲剧的板式介绍( 稽古轩主节录)

  蒲剧板式主要有[慢板]、[二性]、[紧二性]、[撩板]、[流水]、[间板]、[滚白]七个主要板式和[大导板]、[导板]、[导咬板]、[送板]、[抹板]、[折板]、[留板]、[饶板]、[假间板]、[干砸]十多个辅助板式。

  [慢板]

  [慢板],蒲剧唱腔的主要板式之一。一板三眼,记谱为4/4节拍,词格为十字句。过去的[慢板]有唱四句、六句和八句的唱法,现在多用两句或三句即转入[二性]。由于[慢板]不能自行落板,常与[二性]组合使用,速度每分钟40至80拍,其特点是字少腔多,不仅旋律性强,舒展大方,委婉多变,节奏稳和,腔幅长,声情多而词情少,而且有丰富的“花腔”。所以,它长于抒情,适合表现剧情和阐述人物心理变化的。多用于生、旦行。净行、丑行不用。

  [二性]

  [二性],蒲剧唱腔中的核心板式。一板一眼,眼起板落。记谱为2/4节拍,有时因强调变化的需要,常插如1/4节拍,速度约每分钟60至80拍,词格为十字句和七字句两种。为了表现的需要,亦可灵活变化,如三三四、三四三、七三五(似有笔误,存疑)或二二三均可。它可以自行起板、落板,也可转如其他板式,或与其它板式组织成套唱腔。有较强的表现功能,它的特点是:旋律流畅,节奏灵活多变,强弱分明。既可容纳众多词段,又善于同字调紧密结合,既可叙事,也可抒情,可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也可表现缠绵、深沉或悲怆凄楚的感情。生、旦、净、丑各行均可使用。

  [紧二性]

  [紧二性],由[二性]派生出来的板式。是[二性]板紧缩一倍的结果,有板无眼。记谱为1/4节拍,速度为每分钟约80至120拍,词格与[二性]或[撩板],转入[流水]或[间板]。长于边县欢快喜悦的情绪,如果运用不同的唱法,亦可表现高亢、激越或悲愤的感情。生、旦、净、丑各行均可使用。

  [撩板]

  [撩板],也是[二性]派生出来的板式。有板无眼,记谱为1/4节拍,速度每分钟约60至100拍,词格与[二性]相同。他不能自行起板,常借用[二性]的上句,或[二性]的头句帽子腔转入[撩板],所以,它常与[二性]、[紧二性]组合。它又分为[空梆子撩板]和[撩板]两种。前者速度较慢,唱词的疏离间隔和腔的长短伸缩性有很大灵活性。[]撩板]速度稍快,字腔匀称,语言性较强,近乎说唱。两者均长于叙事。

  [流水]

  [流水],蒲剧唱腔中速度最快,通常用语渲染烘托气氛紧凑的板式。有板无眼,记谱为1/4拍,词格以十字句、七字句为主,间有五字句、三字句、六字句。可自行起板落板,也可上承[二性]、[紧二性]再转入[间板]或其它板式。它在演唱中分[大流水]、[小流水][扯流水]、[站字句]、[顶本]等多种变化形式。[大流水]使用大铜器,表现豪迈、雄伟和慷慨激越的情绪;[小流水]使用小铜器,给人以轻快、活波、潇洒的感觉,多表现喜悦、欢快的感情。[扯流水]、[喝场](为何上边没提到?)是紧打慢唱。[站字句]和[顶本]速度较快,词格灵活,节奏上是强起缓落,多表现激怒紧张的情绪,听来如同顶嘴吵架。在一段唱腔只能感出现这种板式时,就意味这戏剧冲突已达到高潮,人物情绪已达到强烈又异常激动的程度。[流水]的特点是唱腔极富语言特征和朗诵性,节奏自由,可快可慢,可松可紧,或整板或散唱均可,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强烈的叙事性中体现出强烈的激情,继而透发出强烈的旋律美来。各个行当均可使用。

  [间板]

  [间板],无板无眼的散拍体,记谱为“艹”,词格为七字句和十字句两种。由于大、小铜器的不同使用,也分[大间板]和[小间板]两种,可自行起板落板,也可与其它板式组合,常与[流水]上、下连接,也可转入[二性]和其它板式,速度的快慢与行腔的高低有极大的灵活性。它长于表现悲哀、伤情或慷慨激愤的感情,各个行当均可使用。

  [滚白]

  [滚白],亦称[滚板],有板无眼的散拍体,记谱为“艹”。它可分为有韵的[滚白]和无韵的[滚白]两种。有韵[滚白]有韵辙上、下句对称,无韵[滚白]的唱词无一定格律,可多可少,可长可短。根据剧情的需要,及使用大、小铜器不同,分[大滚白]与[小滚白]。呵可自行起板落板,也可与其它板式组合。长于表现悲伤、哭素、哀怨的感情。除净行不用[滚白]外,其它行当均可使用。

  除了以上的七种主要板式外,还有辅助板式,如[大导板]、[导板]、[导咬板]、[大送板]、[小送板]、[小抹板]、[留板]、[假间板]、[干砸]十多个辅助板式,这些板式不能独立存在,均依附于主要板体,或作起板的导引,或作落板的结束,或作转板的桥梁,穿插在各种板体之间,在成套的大段唱段中,它有启、承、转、合的衔接作用。

  蒲剧的板式变化在相互连接时,有一套衔接规律和连接方法。在速度和节奏方面一般遵循慢、中、快、散,或是散、慢、中、快。既有[散板]、[慢板]、[二性]、[紧二性]、[撩板]、[流水]、[间板]、[滚白]相互往返交替。

  蒲剧中,板称为“黑板”,眼称为“红板”。眼起板落俗称“黑红板”。[慢板]起唱在中眼(第二拍);[二性]起唱在二眼(第二拍),[紧二性]、[撩板]、[流水]起唱在后半拍。但各种板式的落音必须在板上(强拍)。

  常见唱段的板式

  阎逢春《杀驿》:吴承恩

  [慢板]王老爷待人好谁不称道…灯棚下失却他小小根苗。[流水]王夫人那样贤世间稀少…潜逃。

  阎逢春《舍饭》:朱春登

  [间板]民妇人她对我细讲一遍,[硬四锤流水]高堂母!…[慢板]好一似青钢剑把人的心剜。…[二性]郭千岁抽壮丁来到了门前。……口口儿讲的是我的家园。[流水]思在前想在后心神意乱,……是不是上前去再讲她盘。

  阎逢春《跑城》徐策

  [站字句流水]只觉得身轻步快马难追,……拳打死张台之子惹祸灾。我为与忠良继后代,[连句流水]求夫人舍子撩衣跪尘埃…薛蛟薛葵别看他年纪轻,[顶本流水]一对锤一杆枪一见人骇惊。……举步撩袍上龙庭,[间板]直拌得头昏眼花腰根疼。掠一掠汗捶捶胸,急忙上前击金钟。[五锤落板]

  张庆奎《芦花训子》闵德仁

  [滚白]我儿跪倒非为别意,为只为他的娘抓养我儿一场了。……[二性]儿跪倒父施礼呀善人你莫恼,我的那李氏善人哪……他也能披麻带孝送你到坟莹。[站字句]为人生于尘世将心放平,……你拉定我的儿跪倒地为你求情。[紧二性]若不是无娘儿将我的心哭软,李氏,我的善人哪,苍天爷奏人情我也不从。……要儿死要儿活处在了你的心。[折板]这是我闵门不贤良,我的儿一死不愿他的娘,休约扯个纷纷碎,把儿的孝名天下扬。

  王天明《麟骨床》晋王

  [二性]朕将她容貌儿仔细端详,再将她举动儿用心度量。……莫不是瑶池内仙姬下降,[留板]问红尘难得有这般女娘。

  王天明《杨门女将探谷》采药老人

  [间板]听说是杨元帅为国丧命,[七锤子二性]不由得年迈人珠泪淋淋……抖一抖老精神我把路引,[间板]悬崖上有栈道直捣敌营。

  张保《冯彦上山》冯彦

  [慢板]禁公兄他一言将我提醒,[二性]忆往事想前情疑难重重。……看起来那绿林倒堪仰敬。[流水]悔不该拒绝那马武邀请,……我定要图义举扫荡不平。

  尧庙红《三击掌》王宝钏

  [大导板]老爹爹休道儿愚蠢,[二性]儿有言对爹爹当面细陈。……老爹爹为宰相官居一品,[留板]你怎能悔言失信昧婚姻。

  朱秀英《四进士柳林写状》杨素贞

  (叫板)先生既问听我道来。[二性]杨素珍在柳林悲哀喧恸,……自那日[撩板]田氏女她把毒计想定,……你看我伤情不伤情。

  秦翠兰《法门寺大佛殿》宋巧姣

  [间板]宋巧姣下跪在大佛宝殿,[二性]禀太后和千岁细听民言。……可怜我小兄弟生死不见,[紧二性]眼看我宋氏门绝了香烟。……审清了这桩案与民申冤。

  王存才《连环计花园》貂蝉

  [二性短起板]貂禅女在王府心如乱箭,思想起张老爷……想是老爷游花园。将身儿隐在花枝下,[留板]等老爷过去再回还。

  王秀兰《西厢记赖婚》崔莺莺

  [二性]张先生痛伤心我心难受,老夫人悔婚姻好无来由。……猛想起瑶琴儿放在床头。

  丁桂兰《彩楼记坐窑》刘翠平

  儿本想奉高堂朝夕参拜,母慈爱父无情更觉悲哀。……严冬尽冰雪化阳春自来。

  田迎春《麟骨床》文嫣

  [二性]弃寒舍进张府门庭更换,……[花腔留板]到那时不为正也愿为偏。[紧二性]这才是春光不嫌老梅淡,想老梅它未必不抱春恋。我这里自思忖心暗盘算,[绕板]还需要巧安排待机去攀。老夫人今日命我把花采,[花腔留板]我只将百花园里走一番。

  武俊英《苏三起解》苏三

  [间板]请老伯莫恼听奴把隐情谈,[二性]我本是良家女父为官宦。……可怜他[留板]走投无路破庙受熬煎。

  筱月来《黄鹤楼》刘备

  [二性]刘皇叔莫要假伤情,难道说本督内不明。……到时未还荆州地,使吴侯常常挂心中。[流水]秦穆公驾坐咸阳地,晋文公驾坐平阳城。……若不写咱两家便失情。

  孙文斌《彩楼记》吕蒙正

  [二性]吕蒙正回寒窑风雪当道,恨只恨小和尚恶气难消。……这男踪和女迹定有蹊跷。

  杨登云(杨老六)《巴州》张飞注:杨虎山先生的巴州板式同此。词句略有异

  [垂头间板]张翼德回营来自思自叹![二性]猛想起我弟兄结义桃园。……忽听的小姣儿他来报一言。

  杨虎山《黑旋风李逵》

  [间板]奉命改扮下山岗,[七锤子二性]道旁的杨柳换新装。风吹青苗成碧浪,遍野的桃花映斜阳。渔舟激动水波荡漾,有社燕与沙鸥往来飞翔。谁说我梁山无美景,我定要打、我定要打他一巴掌。你看那、你看那黄莺儿枝头吱吱喳喳只叫得得意洋洋。又只见黄莺儿桃花瓣一瓣一瓣鹐(QIAN,禽鸟用尖嘴啄食)将下来落于水旁,落于水旁。[流水]沿溪水随桃花忙把路上,[二性]又只见酒旗儿朝我飘扬。大哥怎样对你讲?为什么初下山就要荒唐?临别言语记心上,又闻得一阵一阵热酒香。酒香引得喉中痒,李逵今日偏不尝。甩开大步往前闯,抖一抖精神走一程。

  吴永盛《窦娥冤》张驴儿(丑角,**《窦娥冤》张驴儿扮演者。)

  [一串铃]叫声娘子快从下,……从今后你亲我爱我爱你亲热热活或是一家。

  稽古轩按:以上文字从《蒲剧优秀唱腔选》(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杜运佳和畅元发编著)一书的序“让蒲剧唱腔之花更芬芳”一文节选的。文中附录的大部分唱词仅抄录了转板前后的语句,唱词省略的部分以及相关的唱段大多可从清凉茶社和蒲剧艺术小组中找到全部。少量的青年演员的唱段在市面上很常见,可买的到,一般都附了唱词,因此不再录入。又因为《蒲剧优秀唱腔选》中许多唱段未注明板式,著名艺术家的唱段也不多,加上我对于蒲剧的板式也不清楚,因此有许多常见的优秀唱段的板式不能抄给大家,希望各位能补充一些,更希望大家发现文中唱词板式中错误后及时指正(是指有些唱段的板式是我加),以免误人。

  蒲剧在陕北的流行与发展 ——深受延安地区群众喜爱的蒲剧艺术

  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把秦晋大地一分为二,但却阻隔不了两省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晋南的蒲州梆子象长上翅膀一样飞到了陕北。这里的群众祖祖辈辈爱好秦腔,但对其姊妹艺术蒲剧亦一往情深,挚爱甚笃。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在现在延安地区的十三个县、市内,曾有过半数县先后成立了蒲剧表演团体。这枝艺苑中的奇葩,在延安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展风采。被当地群众亲切地呼为“东路”的蒲剧,不知使多少延安人为之迷醉,受之熏陶!它对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影响和推动延安地区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起到过不可低估的作用。

  1蒲剧在延安地区的发展

  对延安地区的蒲剧史,仅从一些散见的资料和零星的访问来看,蒲剧在延安地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1私人戏班的初创时期。

  早在本世纪初,在保安县(今志丹县)顺宁乡有个名叫任大明的人,成立了第一个私人蒲剧戏班,演员多是流落在当地的山西籍农民和从晋南一带聘请的蒲剧艺人。他们经常在保安、安塞、吴旗等县演出《铡美案》《薛刚反唐》等蒲剧传统剧目,群众非常爱看。几乎与此同时,延安县(今延安市)民间常年活动着一个名叫“雪花剧团”的私人蒲剧戏班,班主是艺名“银圆”的正旦演员杨春艳。上演的剧目有《玉虎坠》《会孟津》《铡美案》《春秋配》等。该剧团还经常在富县、洛川、黄陵等县的描绘上巡回演出,在延安地区中、南部颇有影响。在当时缺戏少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困的陕北山区,老百姓能看到这样的大戏,堪称一大快事。1947年,胡宗南进犯革命圣地延安,任大明、杨银圆戏班遂告解散。

  12蒲剧团竟相成立的鼎盛时期。

  1948年延安光复后,不到三、四年的时间,延安、志丹、延长、宜川等县人民政府,先后接管了本县的原私人戏班,并以此为班底,分别成立了“官办”的县人民蒲剧团。这些剧团(包括六十年代前后游串于安塞、甘泉、延安一带的所谓“赵猫脑黑剧团”十余年间,足迹遍及陕北,有的还多次赴宁夏、青海、内蒙古献艺。所到之处,备受群众欢迎。这一时期,可以称得上蒲剧在延安地区的“黄金时期”,在多数县群众中,蒲剧基本上达到了普及。此期间,在延安地区的蒲剧舞台上,出现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优秀演员,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进一步扩大了蒲剧在群众中的影响。他们的名字,至今尚为人们传诵。例如建国初期延安县蒲剧团的正旦杨春艳(杨银圆),在延安地区可谓“无人不知”,剧团走到那里,戏迷们先打听“银圆来了没有?”只要有银圆的戏,群众总是扶老携幼,争相观看,只有看他演的戏,才算过了戏瘾。再如宜川县蒲剧团已故团长、小生和须生演员李四德,十三岁即在山西稷山县本村业余剧团学艺,1952年被宜川县招聘为演员。因其天资聪颖、幼工扎实、嗓音醇厚、扮相英俊,使他扮演过的十多个角色无不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特别是《周仁回府》中的周仁、《薛刚反唐》中的徐策,更是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令人叫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虽其舞台生涯不过十几个春秋,却已名噪三晋,不仅为观众誉之为“当代阎逢春”,而且为剧界名宿墨遗萍和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所赏识,屡次受邀去山西与之搭档配戏。还有延长县蒲剧花旦宋梅桂主演的《梵王宫挂画》、《探阴山》,是该团最走红的“王牌戏”/观众中盛传着“宁看梅桂两不走,不喝二两好烧酒”的赞美之词。在1960年陕西省戏曲会演中,宋梅桂以《探阴山》中柳金蝉一角,名列表演一等奖榜首。后又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13“关停并转”的低潮时期。

  从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到“文化大革命”前夕,除宜川县外,各县蒲剧团纷纷下马,陆续转演秦腔。但在此“山穷水尽”之际,却有过一段“柳暗花明”的短暂高潮。这便是“文革”后成立的甘泉县蒲剧团。此团演员阵容庞大,且拥有诸如姚建芳(须生)、王桂香(小生、武旦)、王彩云(花旦青衣)等一批造诣较高的尖子演员,在延安地区乃至古城西安引起强烈轰动。外境人到甘泉县如未看到姚建芳、王桂香的演出,无不视为一大憾事。1980年7月,甘泉县蒲剧团应陕西省文化厅、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邀请赴西安演出,首场由姚建芳领衔主演的《薛刚反唐》开门见彩,一炮走红,当演到《跑城》一折时,姚充分发挥了蒲剧老生的走、跑、颠、扑、跌、坐等做工以及帽翅、袍带、水袖、髯口等特技,掌声如潮,经久不息。连演十余场,场场爆满,深受广大观众和文化界专家的赞誉,墨遗萍、李尤白等名流赋诗赞扬。西安的蒲剧观众自从由著名蒲剧表演大师王存才、阎逢春、王秀兰领导的剧团在抗日战争湖器别秦归晋后,三十多年难得有欣赏蒲剧的机会,这次看到甘泉县蒲剧团的精彩表演,大饱眼福,欢腾雀跃,掀起了一阵不小的蒲剧旋风,为延安地区蒲剧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八十年代后期,在延安地区戏剧演出市场一度疲软的严峻形势下,甘泉蒲剧团难以为继,被迫停办。致此延安地区仅仅保留宜川县一个蒲剧团。

  2现状分析

  蒲剧团体在延安地区的逐渐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因素,又有管理工作问题。从观众方面看,尽管在延安地区同山西隔河相望。群众一贯爱看蒲剧,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中不乏“蒲剧密”,但陕西是秦腔的家乡,爱看秦腔戏者毕竟占多数,加之,蒲剧的老观众日益减少,而不少听惯了流行歌曲的青年人对秦腔亦无兴趣,何论蒲剧。剧团一旦失去观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是观众的“断代”问题,此其一。从剧团本身看,体制改革不深入,管理不完善,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加上名演员少,演出质量差,经济拮据,入不敷出,地方财政无力补贴,日子难过,一散了之,此其二。再从一些上级有关领导的知道思想来看,对戏剧的萧条和滑坡不是从改革中找出路,而是抱着“甩包袱”的态度,所谓“自生自灭”、“生死由之”是也。笔者窃以为,此乃一些县级剧团“解体”的重要原因。

  3展望

  蒲剧在延安地区能否再度崛起呢?回答是肯定的。延安地区广大群众对这一优秀剧种是不会遗忘的,他们欣赏蒲剧的习惯和爱好是泯灭不了的。随着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单一的秦腔断然满足不了他们对戏剧艺术的渴望。象前辈那样迷醉以蒲剧艺术将在预料之中。如同秦腔的振兴一样,蒲剧艺术在延安地区将重振雄风。

  蒲剧须生泰斗--盖天红(作者:稽古轩)

  盖天红是蒲剧前辈艺人,工须生。原名康世仁,襄汾县人氏, 后入赘万荣县一王姓人家,遂改名王占胜。长期在夏县蒲剧团演 戏,现在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夏县人恐怕都知道"囔鼻子",因 盖天红说话瘟声瘟气,似鼻子不通,当地称为"囔鼻子"。蒲剧 界老艺人也常背后这样称呼他。

  盖天红艺术成就极高,幼功特别扎实,文武全才,唱做俱佳。 称之为泰山北斗并不为过誉。常演的文戏有《雁塔寺》,《芦 花》,《八件衣》,《反徐州》,《捉放曹》,《法门寺》, 《大报仇》,《杀庙》等,武戏有《淮头关》,《宁武关》, 《会孟津》,《黄逼宫》,《盗牌》,《伍员逃国》等,能戏至 少在二百出之外,旧时一个行当的当家演员(行话叫头套,注: 较大的蒲剧老班社都有双套演员,类似于后来的A、B角)都能应 承本行当的所有的戏码,旧时如果应庙会或村镇之邀演出,很可 能要应承管事的人的点戏,一般他们都会点此班社出名的剧目, 偶有刁难的,点出冷门戏,演员即使不拿手,但要能应承,倘若 没有一、两百出戏是当不了大班社的当家演员的。盖天红在旧时 就享有盛誉,没到一处演出,观众就会说:"名字没起错,真是 盖天红!"。盖天红的文戏以《雁塔寺》为最。《雁塔寺》唱做繁重,现 已失传多年,这出戏在城楼上唐王有大段的唱腔, 这出戏的唱 腔优美流畅、瓷实粘弦、富有感染力,尤其身段动作非常优美、 到位,与锣鼓配合的丝丝入扣,抬手、动脚、捋须、搭腿、摆头 等自然的跌宕都在锣鼓点之内。这段唱腔的唱词也非常丰富,每 次表古可表不同的古人。在城楼上把大将赵总兵比古人时,一次比赵云,下一次可能比关羽,再下次可能比伍员,如"闪上了 [念:辽,以下同]我朝的赵总兵,我把将军方有一(的,[念: 地,以下同])比,比就了列国[念:归,以下同]的伍子胥,临 潼斗宝将军的威名震,十八路诸侯各个皆寒心,他伍门犯下灭门 的罪,立逼的将军逃了国";还有"闪上了我朝的赵总兵, 我把将军方有一(的)比,比就了三国的赵子龙,长坂坡(啊,拖腔)将军的威名震,七进七出杀曹兵,曹操土台传下一道令, 张郃剜就了陷马坑,一时将军没防住,连人带马跌进土坑,张郃提叉要性命,凤凰点头把身躲,连人带马齐出土坑,一来是幼主爷的洪福借重,二来是将军哎嗨嗨武艺强啊";"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uzpt    

泡妞高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话,反正这两年开始,随着我接触的人的增加,这句话经常冷不丁的就钻到我的耳朵里,每次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是一脸懵逼,然后我的直觉就告诉我这是一个两难得问题,那么女生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得搞清楚女生到底是真想给你介绍对象还是只是试探你?

这个时候我们就得看对方有没有跟你说细节,比如什么工作,什么性格?哪里人等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她有没有夸介绍对象,夸她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漂亮,怎么怎么贤惠等如果没有这两点的话那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套路,对方只是在试探你!抑郁三关:试探你目前的情感状态、试探你目前是否有谈恋爱的想法、试探你是否对和你说这句话的女生有意思!

那么我们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三个原则,首先不能兴奋的一口就答应下来,这样会显得你很廉价,给别人一种饥不择食的感觉。

第二:如果你确信这个女生对你有意思,那么你不妨和她升高你们的关系。

如果对方对你有意思却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出来,那么极有可能借用这句话提醒或暗示你,

第三:表明你的标准,这个可以告诉别人我们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不是什么女生介绍给我们都会接受的!

历代典范

孔子

孔子尽了一生的努力,强调美德与道德价值,以恢复社会的安宁与和谐。他的教诲,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儒家学说。这种学说,继续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中发挥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也就是今日山东的曲阜。他出身于贵族之家。他的家族把学问看得比金银财宝还来得重要。因此,孔子从小在家里就有阅读许多诗书的机会。

孔子两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庭还享有贵族地位,孔子和他的母亲生活还过得去。孔子在20岁那年,出任鲁国小官,负责管理粮仓的事物,后来又转任管理牧场。 由于孔子努力读书,他的学问越来越渊博,他对于改进社会秩序与和谐的志趣,也越来越浓厚。但鲁国君王对他的劝告却置之不理,孔子因此决定通过教学,传播他的思想。

孔子在30岁那年,收了首三位门徒。到了72岁他去世时,他的学生已增加到三千名,其中七十二位后来成为有名的学者。

在孔子从事教育工作之前,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读书的机会。孔子首创私塾,接受全国各阶层的学生,实行有教无类的普及教育。他的教学方法,是先向学生发问,然后通过答案去传播他的学问和思想。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互相攻打,当时的君主软弱无能,无法控制大局,结果民无法纪,为所欲为。

孔子认为如果人民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重视礼,仁,社会就会和平。他特别教导人民应该互相尊敬,孝敬父母,尊敬君王。

鲁国新王登位后,委任孔子出任朝廷官职。但是,意志薄弱的新君主,很少听取孔子的意见,整日沉迷于美酒笙歌与声色犬马之中,不顾国事。孔子于失望之余,决定带着弟子挂冠而去,周游列国。

在公元前497年和484年之间,孔子和他的门徒周游列国。各国君主虽然很景仰他的学问与智慧,但却不敢重用他,因为他们顾忌他的才华,怕会因此失去他们的权力。 孔子在67岁那年回去鲁国。他一面教书,一面著书立说,编写<<春秋>>这本中国早年历史的书。

孔子的晚年(最后五年),过得并不快乐。他时常生病,他的独生子和几个心爱的弟子又相继去世,使他更加伤心。他终于在公元前479年病逝。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继续宣扬他的“君子”学说。有关孔子学说的儒家著作很多,一直到今天, 他还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对社会行为的看法和思想,到今天还是有价值的。

苏武

苏武在公元前60年去世,但是直到了今天,他坚贞的情操和爱国的精神,还受人崇敬。敌人给他钱财和地位,要他背叛国王,为他们服务。但是,他不接受,不投降,结果被迫在中国的东北部牧羊,度过孤单和困苦的19年。

苏武是在汉武帝统治期间内出生。他跟父亲一样,在朝庭当官。在他41岁那年,他奉命以皇帝特使的身份前往匈奴。这是一个由中亚突厥语族人所建立的邻近国家。

在公元前101年,匈奴的新任首领决定与汉朝求和,把被扣留的汉人送回国。汉武帝为了报答他的好意,特派苏武护送被扣留的匈奴人回国,并且带了丰厚的礼物送给匈奴的新王。 苏武和他的百人代表团完成了使命。但是,在归途中,他的副使张胜因为共谋劫持匈奴太后,东窗事发,结果连累苏武被抓,给带到匈奴王面前问罪。

由于匈奴王对苏武有着深刻的印象,如果苏武肯投降,他愿意原谅苏武。苏武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反而向匈奴王解释说:他自己虽然没有牵涉到劫持阴谋,可是,他觉得应该对副使的行为负责。因为,他使汉朝皇帝丢了脸,所以也无脸回国。他一面说,一面拔剑自杀。但苏武自杀不死,只是把自己弄伤了,后来经过匈奴医生的医治,终于痊愈。 过后,匈奴王对苏武的印象更好,就叫他的亲近大臣卫律再去劝苏武投降。

卫律先以死作威胁,这使张胜怕到投降了,但是苏武却无动于衷。卫律接着又以荣华富贵作利诱,但是,这些也都给正直的苏武拒绝了。

匈奴王以为让苏武吃尽苦头,会改变他的主意,就把他关进地牢里,不给他饭吃,也不给他水喝。苏武又饥又渴,只好去吃地上的冰雪充饥解渴过活,但却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

接着,匈奴王命令把苏武放逐到冰天雪地的东北去牧羊,并且告诉他,在公羊生小羊之前,不准他离开那里的贝加尔湖。

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荒野上,生活是极端困苦的,但是,尽管如此,苏武还是坚贞不移,保持效忠国王和国家的原则。

后来,匈奴王派遣早先投降的汉朝官员李陵去劝苏武投降,但是,李陵却屡劝不成。李陵告诉苏武,他的两个兄弟在执行公务时自杀,他的母亲年老也死了,他的妻子显然已经改嫁,儿子好象也失了踪,回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但是,对于这一切,苏武还是无动于衷。相反的,他却告诉李陵,如果一定要他投降,他将立刻自杀。李陵劝降不成,只好离去,但是,他却对苏武的正义行为,更为钦佩。

经过了19年的牧羊生活以后,苏武终于得到匈奴新王的允许,准他回国。到了那时候,苏武的头发已全白了,而他的代表团团员,死的死,降的降,只剩下9个陪他归故乡。

当时,汉武帝已经去世了,由汉昭帝继承皇位。为了奖赏他的坚贞爱国精神,汉昭帝颁赐厚礼给苏武,并且封地给他。但是,苏武还是过着简朴的生活,并把大部份财富送给别人。苏武在83岁那年病死。

在匈奴期间,苏武大可以选择荣华富贵,投靠敌国,但是他却宁可效忠自己的国王和祖国,即使吃尽苦头也心甘情愿。他为了爱国,不惜以大好壮年的时光,在荒野上牧羊。但是,这也使他留芳百世,永远受人尊敬。

妈祖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切称呼。 她姓林名默,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和被神化了的人。 据史料记载,妈祖诞生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 因为她从出生到弥月期间都不曾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默”。

年幼的她聪颖过人,八岁入学读书,便能理解文句很深的篇章。 她心地善良,性情温顺,热心助人, 十岁信佛,长大后,矢志不嫁。 决心终生行善济人。 专心致志做慈善公益事业。 她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林默生长在大海之滨的福建莆田湄洲岛,熟习水性。当年,往来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渔舟商船,经常在海上触礁遇难,林默总是及时赶到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她还通晓天文气象,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先告知船户可否出航,因此人们称她为“神女”,“龙女”。

林默十六岁那年,有一天,她的父兄出海去,天气突变,风浪大作, 她预感父兄将遭遇不测,急得痛哭流涕。不久,风浪稍平,她驾舟出海寻找父兄,父亲被她寻获,救回一命。 她也捞起哥哥的尸体,给予安葬。乡亲们深受林默救父寻兄的英勇行为所感动, “孝女”的美名也因此传开了。

公元987年9月9日,年仅二十七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了。 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传说纷纷,有的说看见湄峰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有的说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彩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的人。 渐渐地,航海的人普遍供奉妈祖神像,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常舍身救人的林默,深得人民敬爱,她死后,后代帝王(宋,元,明,清)加以诏封共有二十八次之多,在清朝年间就有“天妃”,“天后”及“天上圣母”等尊称。 “天福宫”这座供奉妈祖的庙, 座落在直落亚逸街(TELOK AYER STREET),建于1842年,即新加坡开埠后23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古庙之一。 它也是华人最常去进香的庙。 从中国南来谋生的华人平安抵达新加坡之后,必到庙里答谢,并祈求下一趟的航程顺风平安。

早在公元1115年,南宋高宗皇帝就诏封林默为“崇福夫人”。 新加坡福建会馆于1915年在“天福宫” 隔邻创办“崇福女校”, 以这诏封为校名, 便是为了纪念勇敢无畏的林默。

屈原

屈原在两千多年前逝世,但是,他的爱国精神以及他对同胞疾苦的同情关心,直到今天,尤其在端午节,仍为人们所怀念。屈原之所以能在其他爱国志士当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他的作品洋溢着他对国家和同胞的强烈热爱与感情。

屈原大约是在公元前340年出生。他那个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战国时期。这个时代正如其名,是各国经常互相攻打,竞争激烈的时代。当时的七个大国是楚,秦,齐,燕,韩,赵,魏。

爱国诗人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先与楚王有亲戚关系。他的父亲在朝庭当过官。由于这两个因素,屈原的童年过得相当写意,从小就享有受教育的特权。

他天资聪明又很用功,又有记忆力特强的天赋。他的学问渊博,才华过人,楚怀王听到了他的大名便封他为官,那时他才二十多岁。

屈原虽然年轻,但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却有深入的了解,他看出在七大国当中,秦国的野心最大,是楚国最大的威胁。屈原向楚怀王建议:楚王应该和其他各国结盟抗秦。

屈原的策略获得接受。他首先被派到齐国去。起初,齐王对屈原的用意有所顾虑,后来,屈原以其至诚和详细的分析,终于说服齐王。齐王不但和楚国签约,而且还同意和楚国及其他国家结盟抗秦。有关的六国联盟正式在公元前318年成立。由于屈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楚怀王被公认为六国盟主。

六国联盟消除了秦国的威胁之后,屈原便集中力量加强国内的安定。屈原在外交上的成功,给楚怀王留下良好的印象,楚怀王又再叫他拟订计划搞好国家的内政。

屈原清楚的看出:楚国虽然比较大,但是人民贫穷,生活并不快乐,主要是因为国家的统治权是操纵在贵族手中,而他们又只关心自己的升官发财而已。能干的忠臣,往往被朝中的奸臣所陷害,而国王同样被投机分子团团包围住。 尽管明知会触怒那批奸臣贵族,屈原还是决心要向楚怀王建议:吸引更多的人才进朝做事。不过,在他向楚怀王提出献议之时,却中了朝庭奸臣之计。

朝中一些高官担心屈原的改革计划会使他们失去权势,纷纷向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这批人在楚王宠妃的协助下,使楚王相信屈原变得越来越傲慢,不再对他那样尊敬了。因此,意志薄弱的楚王决定罢免了忠臣屈原的官职。

屈原罢官还乡,悲痛万分,他并不是因为自己丢了官位而伤心,而是因为他认为不实行改革,楚国就会衰弱下去。他把心中的悲伤全部抒发在这个时候所写的诗词中。

在这个时候,诡计多端的秦王假意答应割地给楚国,劝楚怀王退出与齐国的联盟。楚王后来发觉自己中计,出兵攻打秦国。可是他的士兵训练不足,那里打得过训练有素的秦兵呢?韩,魏两国对于联盟的破裂,感到生气恼怒,也趁机攻打楚国的边界。

楚怀王两面受到敌人的夹攻,这时候他才知道屈原从前对他说的话是正确的。因此,他重召屈原回朝做事。

屈原奉命与齐国重新谈判结盟的事,由于他能言善辩,据理力争,终于完成使命。但是,楚怀王还是受到其他朝庭官员的影响,他们依旧主张和秦国保持更密切的关系。

楚王不听屈原的劝告,受骗前往秦国谈和,结果被捉,关在秦国的牢狱里,三年后死在那里。

楚国新王并没有为父报仇,反而和秦国的一位公主结婚。成为父亲敌人的驸马!当屈原设法劝新王不要接受这门婚事时,他反而被放逐到北部边疆地区去。(楚王不敢处死正直的屈原,因为他广受人民的爱戴。) 当时,屈原已47岁。

在往后的十五年里,屈原过着流亡的生活,居无定所,这时秦兵变本加厉,攻入楚国的中心地带。甚至国都在楚王逃出宫庭之后也被洗劫掠夺。

秦国的侵略,给楚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使他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堂堂的楚国人民,就这样变成无家可归的难民。

同胞的痛苦,使屈原悲伤不已,骨瘦如柴,头发提早苍白。他只好通过诗词,发泄他的悲愤和不满。

到了公元前278年,屈原要驱逐侵略者秦国的愿望显然不能实现,他对于这种无能为力的局面和国

家的灭亡感到忧郁,因此投入汨罗江自杀了。这位爱国诗人当时已62岁。

汨罗江沿岸的村民一听到他投江自杀的消息,立刻划船设法去寻找他的尸体。为了希望他的尸体不被鱼儿吃掉,村民在寻尸失败后,把粽子丢进江里喂鱼。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到了今天,每逢阴历五月初五,新加坡华人都庆祝端午节,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屈原。

孔融

孔融和关公(关羽)都是同一时代的人。就象关公那样,他也为了保卫汉朝丢了性命。关公是以英雄事迹扬名,孔融则以学问与礼让见称。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后代。他生于公元153年。他曾出任北海(现时的山东省)太守,所以又名孔北海。

他博学多才,广受尊敬,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虽然以礼让闻名,但却有话直说,就算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他的敢言以及对汉朝皇帝的效忠,最后使他丢了性命。当时的曹操虽然很景仰他的学问才干,但是孔融的名气,却使诡计多端,野心勃勃图谋推翻皇帝的曹操,感到担忧。由于担心孔融会破坏他的计划,曹操就在公元208年把他杀了。 孔融被杀时,年龄才55岁。他虽然寿命不长,但却为自己建立起爱国学者与礼让之士的美誉。有两个故事,足以说明他的机智与礼让。

在十岁那年,孔融跟着父亲到洛阳去会见一个很有名的大官李元礼。他很有学问,许多读书人都想结识他。但是,来者太多,应接不暇,李元礼因此决定只接见亲朋戚友。

孔融来到李府门前,告诉守门人说:他和父亲是李府主人的亲戚。守门人就带他们去见主人。李元礼当然想要知道和他们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大方地解释说:我的祖先孔子曾经向你的祖先老子(李老君)请教过礼节。你的祖先是我的祖先的老师,因此,我们应该是世交了。

李元礼和他的宾客听了孔融的推理,对他的聪明机智都赞不绝口。不过,其中一位宾客却讥讽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反驳说:“那我想你小时候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了。”那位宾客被他一驳,羞得满脸通红,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另一个有关孔融的著名故事,是发生在他四岁那年。有一天,父亲买了几个梨回家,叫孔融选一个来吃。他选了一个小的,父亲便问他为什么不选大的?孔融回答说:哥哥比我大(传说孔融家有七兄弟,他排行第6),应该留大的给哥哥吃。

这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他礼让的例子。礼让是一种美德。孔融的礼让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包公

包公是众所周知的“铁面无私”的清官。他生于宋朝公元999年。他原名包拯,由于他为人刚直,不怕权势,主持正义,为民申冤,保护贫苦人民和无辜者的权利,所以受人尊称为“公”。

根据历史记载,包拯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宋朝的小官,他本身在29岁时考中了进士。

按照规定,进士也可以当官,因此他便被委任为建昌县官。 但是,包拯认为父母年事已高,他有责任尽孝照顾他们,所以把官辞了,在家服侍父母。 直到双亲去世以后,在家乡父老的劝告下,他才离家到天长县任知县。那时候,他大约40岁了。

由此可见,包拯并不是一个爱名好利的人。相反的,他牺牲名利,留在父母身边, 照顾他们。父母死后他去当官,也是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实在令人钦佩。

他把他的人生哲学,当成家训,刻在家里的墙壁上,以训诫子孙。 他叫子孙不要欺骗别人,不要**他人的财物,或欺负百姓。凡是犯上这种不检行为的子孙,死后都不得放归本家, 葬于祖坟之地。

包拯的正直清廉,杰出才华,终于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从此,他平步青云, 被派到各地去担任要职。他在63岁那年,死于任内,遗下一个晚年才生的5岁儿子包延(BAO1 YAN2)。

包拯的公正不阿,不怕权势,大公无私地主持正义的决心及他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是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他的这些特征,在许多小说故事,戏曲传说里,都有清楚的交代。 包公之所以特别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敬爱,是因为他大开衙门,让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他伸冤。过去的冤案如果要上诉, 必须通过初级衙门这一关。这种做法,造成了官府的普遍贪污,使人认为只有有钱人才能享有公道。 所谓“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句话,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写照。

有许多故事和戏曲,描述了包公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即使是皇亲国戚, 一旦被判有罪,他都一律给予应有的处罚。

不过,比较少人知道的是,包公在担任开封府的高官时,曾经采取了许多措施, 以确保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例如,为了确保只有才干的人才可以担任国家要职, 他主张朝廷官员年到70岁必须离职退休。他也进一步提议,朝廷官员和皇亲贵族的子孙,不能自动出任朝廷官员,而必须通过考试。

为了保护普通人民的利益,公正的包公也建议向民间购买物资, 应该根据市场价格采购。

包公一生为平民伸张正义,死后广受人民的崇拜。 他的铁面黑脸,戏迷一眼就认得出来,不过,这种扮相戏剧成份多过现实。

华人社会都把他当作是公正和廉明的象征,有人甚至把包公当作神明来敬拜呢!

缇萦

缇萦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时代的人。她住在山东。她的毅力和勇气,不但使父亲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汉文帝深受感动。因而废除这种残酷的肉刑。

缇萦是淳于意五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淳于意从前当过官,后来弃官行医,救死扶伤,深受民间尊敬。人们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找他求医。淳于意精于医术,替人医病,差不多治一个好一个。

有一次,有个贵妇得了重病,请淳于意到家诊治。他诊断后知道贵妇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但是,贵妇家人再三恳求,淳于意只好勉强给她服几帖草药。不久,贵妇一如所料,病重逝世。但是,贵妇的家人却仗势欺人,一口咬定是淳于意错开药方,把病人置于死地。昏庸的官吏不分青红皂白,判他有罪,须受肉刑。 当是的肉刑有三种: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由于淳于意当过官,所以被押送到都城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离家那天,自己和家人都泣不成声。他愁肠百结,感叹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遇上困难,一个也帮不上忙。

号称五娘(因为她排行第五)的缇萦听了,哭得更凄惨。她自言自语地说:“难道女儿真的没有用吗?” 她知道追随父亲上京,路上辛苦又危险,但是她很关心父亲,因此决定陪父亲上长安去,替他申冤。

历尽千辛万苦,缇萦终于到了长安。她听说汉文帝曾下旨准许人民如有冤情,可以直接奏章申诉,因此,缇萦请人代拟奏章,向皇帝陈述冤情。她除了为父申冤之外,也指出肉刑的不合人道。她说:“一个人受了肉刑以后,失去的肢体不能复生,即使悔过自新也无济于事。”为此,缇萦最后陈情说,她甘愿替皇室当奴婢,为父亲赎罪。

汉文帝读完奏章后,不但对缇萦表示同情,而且召集了一些近臣,研究她针对肉刑提出的看法。经过一番商议,众臣表示同意,皇帝就废除了上述三种不同的肉刑。 由于缇萦的仗义执言,犯人就不必受刺字,割鼻或砍肢之苦。更重要的是,她不怕千辛万苦,为父申冤的孝心,使她成为孝道的典范。

关公

关公(关羽)是因为他的英勇和义气而广受敬仰。义气的意义广泛,包括遵守诺言信义,伸张正义,扶弱除强。

关公因为有了这些美德,所以受提升为神,有人甚至建庙供奉他,让人膜拜。在一般的神庙里,往往有一尊红脸黑须的神像,这就是关公。

这位有名的战士,生于公元二世纪末叶。他的出生日期不详。他是在公元三世纪初叶逝世,享年五十多岁。敬拜他的善男信女,都在阴历的五月十三日庆祝关公诞。

关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不稳定的后汉朝代。那个时候,各路兵马互相斗争,想要把政权从软弱无能的后汉统治者手中夺取过来。这个时代的动乱和关公的英勇战绩,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里,都有生动的记载。

关公因为在家乡杀死欺负村民的土霸,只好离乡背井,到处流浪。经过了五年的流浪生活,他遇见了汉皇室的成员刘备和另一位勇士张飞。

在那个时候,刘备正计划要建立军队,协助汉帝,关公和张飞就决定参加他的大业。他们三个人彼此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终于在桃园发誓结拜为兄弟。

他们三个人虽然是萍水相逢,却很重视桃园三结义这件事。从那个时候开始,关公决定把他的一生献给刘备,忠诚为他服务。诡计多端的曹操(敌对派的将军,他后来终于成功地使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曾设法以高官厚禄利诱他,但是关公断然拒绝,保留对结拜兄长刘备的效忠。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刘备的军队惨败以后,关公被迫向曹操投降,以确保刘备家人的安全。他提出了三个投降的条件:(1)他将继续为汉朝皇帝效劳;(2)刘备的家人在曹操军营必须受到优待;(3)如果刘备还活着,他将获准回到刘备身边。

曹操以为他能够以贵重礼物和将军地位收买关公,劝他归顺,所以接受了关公所提的条件。有一天,曹操发觉关公的长袍破了,特地叫人做一件新的给他。关公把新袍穿在外面,旧袍穿在里面。他解释说,他必须再穿旧袍,因为那是他义兄送给他的礼物。他不能让新袍夺去旧袍的光彩。

曹操的其他礼物,关公都交给刘备的家人。他自己仍旧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尽心照顾刘备的家人。关公一听到刘备还在人间的消息,马上离开曹操去和刘备相聚。

除了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以外,人们也因为关公胆识过人,勇敢坚毅而尊敬他。有一次,他的右臂中了毒箭受伤。医生解释说,要救他一命,只有用刀切开受伤的部分,再把毒药从骨里挖出来。他建议关公用被垫把头盖住,再把受伤的那只手绑在柱子上,这样,医生在动手术时他就看不见,才不会因痛而把手挣脱。

但是,关公不肯接受医生的建议。他一面喝酒,一面让医生在他的手臂上动手术,把毒药从骨里挖出来,虽然痛得要命,但他却面不改色。

关公虽然英勇,最后还是被曹操的军队打败,被孙权俘虏了。敌人告诉关公和他的儿子,只要他们投降,就可免一死,但是,关公认为他在桃园三结义时所作的效忠誓言,比生命还重要,结果和他的儿子关平一起被杀了。

关公死的时候,年龄据估计约59岁。他死后还遗下第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更重要的是,他死后以义气和英勇,流芳百世。

他在桃园三结义的仪式上,向刘备许下诺言,作他的义弟,过后就一生遵守诺言,不肯向义兄的敌人投降,以死尽义。

岳飞

岳飞尽了毕生的力量,抵抗外敌,卫国护皇。 他的勇敢与机智, 为他取得了多次的胜利和荣耀。 可是,岳飞在军事上的成就以及他在民间的广受爱戴, 却引起了皇帝的妒忌和不安。 后来,这位英勇爱国的将军,终于被心胸狭窄的宋高宗赐死于大理寺。

岳飞于公元1103年生于现今的河南省。 据说在岳飞诞生时, 一只大鹏从岳家屋顶上飞过。 岳飞的父亲认为这是一种吉祥的征兆,就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希望他将来鹏程万里, 前途无量。

岳飞的父亲是个农夫。 岳飞未满月时,黄河泛滥,造成大水灾,使岳家生活更加贫困。 因此,岳飞从八九岁起,就得开始在田间工作。

岳家生活虽然困苦,但却影响不了岳飞对书本的喜爱。 他白天在田间辛苦劳动, 晚上就努力读书,一直读到深夜。他从小就对兵书有特别的喜爱。

岳飞十一岁时,他的外祖父请来了一位著名的武功师傅,教他武功。 岳飞也另拜师学射箭。 箭术师傅非常器重岳飞,把自己心爱的两张弓赠送给他。

依照当时的传统,岳飞十六岁时就结婚,次年生长子岳云。 岳云后来长大成为一名勇将, 跟随父亲在战场上打仗。

岳云四岁那年,岳飞应政府的号召,加入军队抵抗来侵的金兵。 据说,在他离家之前, 他的母亲用针在他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字。

公元1122年,岳飞从军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身为孝子,他依据传统回家守丧, 到1124年才重返军队。

在金兵的侵略底下,北宋朝廷不知所措,国家混乱不堪。 1127年,北宋皇帝, 皇父和家人都被金兵俘虏,并押送到中国北方的金人京城。

皇帝虽然被捉,宋朝的爱国志士仍继续奋力抗敌。 岳飞加入这些爱国志士的队伍, 共同建立南宋,以宋高宗为皇帝。

此后几年,岳飞以英勇战士和精明战略家的姿态出现,屡战屡胜, 把金兵逐出宋朝国土, 逼他们渡过长江。

尽忠报国的岳飞要乘胜追击,把金兵赶回他们的老家去, 并且要拯救前任皇帝和他的家人回京。可是,他的好意却受到高宗皇帝的猜忌。

原来高宗担心的是:他的哥哥(前任皇帝)获救后, 自己可能失去皇位, 所以拒绝了岳飞攻打金国的要求。 他反而决定与屡次违反和平条约的金国讲和。

岳飞广受人民的爱戴,也引起皇帝的不满。 因此, 高宗在1142年以岳飞企图谋反的罪名而赐他死罪,他的儿子岳云也受牵连而被处死。

这位人格高尚的爱国志士岳飞含冤而死时,才39岁。 他虽然出身于清寒的农家, 后来却因为抵抗金兵,屡战屡胜而成为民族英雄。 他的大半生都与家人分开,因为他认为保卫国家和保护皇帝, 是他的职责。

岳飞的忠诚英勇和爱国精神, 一直到现在,还是后代爱国人士的典范。

王羲之

王羲之(WANG XI ZHI)是晋朝著名的中国书法家,其书法风靡于世, 受后人尊称为“书圣”。他不但以革新书法闻名于世,而且也因为他毕生献身于中国书法,建立了划时代的功绩而流芳百世。

王羲之在公元303年生于东晋,在七岁时就开始学书法。 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79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