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 元稹的爱情诗介绍

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 元稹的爱情诗介绍,第1张

白居易与元稹绝对算是唐朝诗人中的一对好“基友”,二人同年考取功名,分配到一个单位,做了同事,此后二人形影不离,一同游玩,诗歌唱和,干了一切“好基友”之间会干的事情,这还是早年间的事,后来二人的命运更是时时牵连在一起,二人的心更是时时挂牵着对方。

之后,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就是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元稹与其分别,很是痛苦,写诗遥寄相思之苦,说我们认识有三年了,从来没有分开过,你这忽然被调走,我每天魂牵梦绕的,每天只能望着远处的山顶,不能与你一起相随,真想化作云和雨,一起在天边会和啊。你看,连云雨之情都说出来了,真是 裸地表达爱意啊。其实,像云雨这样露骨的字眼,二人彼此唱和的诗篇中,还有很多。

不仅如此,二人还创了一个惺惺相惜,深交挈阔的佳话。元和四年,白居易回京当了左拾遗的官,而元稹却是监察御史,这个官要全国各地出差办案,所以,二人不能经常在一起。一次,白居易和好友一起游慈恩寺,席间,白居易惆怅无比,就写了一首诗给元稹,说忽然想起友人元稹去了远方,如果计算一下路程的话,应该到了梁州了吧。说来也巧,二人真的是心心相印。这一天,正如白居易掐指一算情况一样,元稹真的是到了梁州,而且晚上还做了一个梦,梦境和白居易白天游玩的情景一模一样,这个故事还演变成了后人夫妻之间相互思念的一个典故,可见元白之间真的是超越了一般的朋友关系了。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名句,也是他对亡故的妻子用情至深的生动写照。元稹离思共有五首,这一句最能体现他心中的万分悲痛,也是在后世流传最广,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诗句。

元稹的妻子叫韦从,年方二十就下嫁了元稹。那个时候是贞元十八年,当时的元稹还没有功名在身,因此两人成亲之后曾一度受到贫穷的困扰。可他的妻子对一贫如洗的丈夫没有丝毫的怨言,他们两情甚笃,相敬如宾。两人虽然经常饥寒交迫,但却犹如世外之人一般。可这一切都在七年之后画上了句号,韦从由于过度操劳而病倒,最终撒手人寰。这对于元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无法承受失去挚爱的痛苦,无法面对眼前的事实。但是他又回天乏力,最终只能将自己的思念和悲痛之情诉诸笔端,于是才有了流传后世的元稹离思。

多才多艺的元稹曾一度活在逝去爱妻的阴影里,在仕途上也遭到了政敌的打击。他因为性情耿直,得罪了当朝的宦官集团。此时的大唐在安史之乱过后虽然有了短暂的生机,但很快就变成了外有藩镇林立,内有阉宦弄权的局面。郁郁不得志的元稹索性寄情于山水之中,他的满腹才华和宏图抱负在他的诗作和画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名词佳句。

元稹的爱情诗介绍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白居易被后人尊称为“元白”,诗号为“元合体”,他之所以声誉国内外的原因除了发起新乐府运动,再就是其表达深切的爱情诗,元稹的爱情诗仿佛孤风悲吟,非常扣人心弦,打动人心。

元稹的爱情诗代表作之一《离思》是当时最为真挚、最具质感的爱情诗,其中前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引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他将对心爱的妻子挚爱的情感比喻为广阔的海水、绚烂无比的巫山之云,以表达这份爱意的深厚。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则是将世间众女子喻为漫多的花丛,自己则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毫无眷恋。这三句所说都是其“果”,那么“因”指的是什么呢在看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半缘半道”便是其“因”,也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这里所写的修道并不是出家修行,而是一种爱的信仰,在意识形态里可能是会被世人批判的“个人迷信观念”,但爱情里的“个人迷信”绝对是真挚伟大的,如果把《离思》的最后两句直译过来就是“一半是我对你的个人迷恋,一半是你本身就是可爱迷人的”,这也是元稹深情爱恋妻子的原因。

元稹的爱情诗不只有《离思》,还有《菊花》、《遣悲怀三首》等都流传深远,被世人所熟诵。

《远望》元稹

元稹是河南人,其父是元宽,母亲郑氏非常贤能而且文采斐然。元稹自幼聪慧,在母亲的亲身教授下,15岁便擢第,25岁时和白居易同期中进士并成为终身挚友,两人更是以推动新乐府运动而被世人尊称为“元白”,其诗号为“元合体”。元稹的优异创作中尤以诗的成就最大,现存于世的大约有八百三十余首,其中《菊花》、《遣悲怀三首》等都是他的代表作,那么《远望》元稹写的是什么呢《远望》元稹表达的主要意境是什么呢《远望》元稹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呢

唐大和三年九月,元稹主要担任尚书省左丞一职,正是因为此职务的便利,他开始在朝野中整顿吏治,为了恢复谏官的作用、整顿政府官员,他采取了严格措施并将当时受人非议最多的七名官员贬谪出京,这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番热议,更多的官员并不认可他的这种行为,而且因为元稹平时就没有操行,上下官员心里对此并不认同。恰巧宰相王播突然病逝,李宗闵正再度掌权,元稹受到排挤最终于大和四年正月被迫辞去尚书省左丞职务,转而出任检校户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等职,这首《远望》便是他在此背景下于武昌仲宣楼里有感而发。

这首诗直译过来便是,满眼望去尽是萧索的冬天风景,落叶散落遍地被雪覆盖,山间寺庙被漫山遍野的红树裹在其中,此时站立在仲宣楼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像漳水缓缓向东流去。

唐朝诗人元稹简介

说起元稹,不得不说其相貌,在唐朝这些个诗人中,元稹算是相当帅的,而且这种帅在小时候就有苗头,所以,他年轻时,那绝对是个万人迷,能以一个小官就能攀上了韦夏卿这个高枝,不光有才,帅也是他征服韦丛的一把利器。

再说元稹的才,那绝对也是翩翩公子,才华横溢,年少既有才名,从流传至今的诗篇来看,他绝对也是一个走心的好诗人,才气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那是很重要的。江湖传言,男人要么帅,要么有才,二者一定要有一样,这样才能征服女人,而元稹两样都有,不得不感叹命运有时候是偏向某些人的。更可怕的是,他元稹一个帅才,偏偏又很勤奋,你说他不成名都对不起这条件,白居易牛逼,但白居易和元稹一起考上大学的时候,白居易比元稹大了八岁,这就意味着白居易高考参加的可不是一回两回了,元稹本身就聪明,再加上勤奋,早考取功名也在情理之中。

元稹后来虽然一直混在官场,大官小官也都当过,贬来贬去,浮浮沉沉,也是家常便饭,政治嘛,本身就没有对错,关键要看站队,元稹一辈子过的还算凑和,政绩不明显,但也不算庸官。

元稹以诗名流传,他的诗歌评价最高的算是离思悼亡诗,那这和他细腻的感情和几段感情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崔莺莺、韦丛、薛涛个个都是个人物,个个都是激发元稹诗性的催化剂。元稹终年53岁,死在被贬值的武汉镇署之中,也算善终了。

行宫元稹赏析

行宫主要是指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元稹则是唐代著名诗人,那么行宫元稹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行宫元稹主要讲述了什么呢

元稹生活的中唐年代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期,《行宫》便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看似短小的绝句却具有深邃的意境,描绘了当时国力各方面在走下坡路时宫女们凄苦的生活,寄托了元稹对盛衰之感的沉痛。从整首诗的内容上看,荒凉的古行宫正是一年春到花开时,但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不仅古行宫变得残败不堪,入宫时的妙龄宫女青春逝去也变成了白发苍颜的“白头宫女”,元稹用白头宫女与红色宫花相衬的手法,隐晦的暗示了宫女的悲惨宫廷生活,他不凭热烈感情见长而是以深沉境界取胜。

从表现手法来看,其一是以少总多,整首诗仅仅二十字,但其中人物、地点、时间、动作等全部极致表现出来,构成了一副非常生动的画面。其二则是以乐景写哀情,最主要的突出点是红花这一物,盛放的红花和残败古行宫相反衬,加强世事变迁的沧桑感,红花美景和宫女的寂寥心境相衬突出宫女的凄苦心理。整首《行宫》元稹所用的语言平实无华,但能够给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直广受赞誉。其内容广博而深刻,凭借字字珠玑的二十字后来入选了《唐诗三百首》。

惟有爱情的想象可以自由飞翔,那低回缱绻,于千万人中只爱一个人的浪漫情感,足以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心灵颤栗。下面是元稹与他的情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继齐梁宫体和初唐宫廷诗之后,中晚唐是一个艳体诗的时期。

只不过,诗歌主角从宫廷侍奉转到了外廷士大夫,诗歌内容从感官享受转到了真情实事。中唐时期的元稹,便是一个写情诗的高手。他在元和七年自编诗集,称“有悼亡诗数十首,艳诗百馀首”。既为艳诗,那就不是写婚内的情感。读元稹的《遣悲怀》就可以知道,婚姻生活都是充满柴米油盐,远不如艳遇更能表现文人的浪漫情调。

元稹的《会真诗》便是写男女幽会的情景。

“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这首诗见于元稹的《莺莺传》,实际上是元稹写自己年轻时的情史。以露骨文字描写甜蜜的爱,这似乎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表现人性的特权,尽管这算不上好的文学。

贞元十六年,元稹游蒲州普救寺,遇见美丽多情的莺莺,堕入情网,在三五明月夜逾墙爬树,终于私会西厢。后来元稹赴京应试,与莺莺断了关系,还自诩能“忍情”,获得时人“善补过”的赞许。这也证明,《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今人大多同情莺莺,鄙视张生。莺莺多愁善感,能歌会诗,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而张生始乱终弃,还振振有词,实在是个负心的男儿。一般说来,人们还是更喜欢没有男女间道德冲突、结局圆满的《西厢记》。

陈寅恪曾考证“会真”就是遇仙,东晋的游仙诗是求长生,唐代的游仙诗则是狎妓。

元稹出身士族,其母持家礼法甚严,虽然元稹少年时就冶游放荡,但他后来另娶韦丛,显然是为了门当户对而背弃出身低微的莺莺,否则他用不着这样做。这里,还有一个有力的旁证。《会真诗》中的“宋家东”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在六朝和唐代有着固定的内涵。遍检《全唐诗》,凡是用“宋家东”或“东邻”的,无一例外都专指歌伎一类社交女子。如晚唐崔涯久游维扬,每题诗倡肆,立时传颂,其《杂嘲》:“二年不到宋家东,阿母深居僻巷中。”便分明是写倡肆之作。

我们还可以比较另一篇唐传奇《霍小玉传》,倡女小玉母亲本为显宦宠婢,主人卒后遣居胜业坊古寺曲,而莺莺母女也是在主人卒后寄寓蒲州普救寺。看来这是唐代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显宦家的妾媵在主人逝世后,常常会被遣居在外,莺莺的身份大概就类似小玉。虽然这样的女子仍以嫁人为正途,在社交方面,又比贵族少女有更多的自由。细读小说,莺莺母亲郑氏对于崔张的结合,也是处处在故意促成。唐人重视门第婚姻,这是崔张悲剧背后的重要原因。

始乱终弃是由于社会地位,这让有平等观念的现代人更难接受。

即使在元稹的时代,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背弃寒女,炫耀“忍情”,照样会遭到士人阶层的谴责,就像《霍小玉传》中的描写。所以,元稹才会故意模糊莺莺的出身,使得张生的“忍情”看上去是对强烈爱情的恐惧。文学的加工在这里显示出魅力,于不经意中表现出男女之间永恒的冲突:爱情得到后的厌倦与失望。张生后来还想去看望莺莺,结果却遭到拒绝,这一切都使他身上的人性比莺莺显得更为复杂,也更具悲剧性。

元稹绝不是一个虚伪薄情的人,他遵从的不过是从古至今许多人的婚姻选择。

说到底,爱情与婚姻是有区别的,故事的冲突本质因而也不像作品的时代离我们那么遥远,它使我们在形而上的层面得以体验生活中某种内在的普遍性。元稹未能跨过生活的门槛,但他对这段感情却刻骨铭心,当他把对莺莺的思念转移到精神层面时,便写下了一些有真情的诗,其中就有脍炙人口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如果没有爱情的失败,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诗歌。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春,其时元稹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宋人范摅认为这是他怀念亡妻韦丛之作,然用巫山艳遇比喻夫妻关系,发誓从此无心艳游,即使是风流才子的元稹,也未免轻浮得离谱。但如果这是思念莺莺,那感觉就不同了。惟有爱情的想象可以自由飞翔,那低回缱绻,于千万人中只爱一个人的浪漫情感,足以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心灵颤栗。

拓展阅读:元稹:就算负尽天下女人,也不负你乐天一人

最近脑海一直浮现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感觉真的是,每个字读起来身体都酥酥的,然后就去百度诗作者元稹,哦买嘎,我居然意外发现了元稹和白居易的“旷世情缘”。

元稹和白居易是在考科举那年结识的,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很快结为好友,这才有了这段为人称道的“元白之交”。据说两人你唱我和的诗作竟达千首,而且持续了27年之久,可想而知两人感情之深。

两人当校书郎时就“你侬我侬”经常一起骑马出去浪啊,在月下喝酒啊等等。

后来两人分开,又接连被贬,两人的唱和便更多了。

如元稹在《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中写道“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但感事暌违,非言官好恶。奏书金銮殿,步屣青龙阁。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白居易看到后回“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君言苦相忆,无人可寄书。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

后来白居易给元稹写信,道:“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明夜,一盏残灯欲灭时。”(《禁中作书与元九》)写好的信又恐怕有什么遗漏,不停打开来看,一般人能这样嘛!

中唐杰出诗人元稹的故事

元稹虽然转向仕途,但内心是诗人。不同年代的诗人,有几个不是感情丰富多彩的?

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齐名,也称“白元”。元稹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但他贯穿一生的情感态度却为后人所不齿。

放弃《崔莺莺》成名

元稹,字轻智,居中国第九,人称“元九”。刘世祖原籍洛阳,后迁居长安。元郡是中国北方鲜卑拓跋部的后裔。隋朝以前,很多达官贵人大量涌现。唐朝以后,他家逐渐衰落。当他到达米源时,他的祖父刚当上了县长。元稹的父亲元宽是个武将,多才多艺,但久未受损。元稹八岁时,父亲去世。他和母亲郑住在凤翔,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他的母亲郑是一位伟大的女性。那时候元稹没钱上学。郑亲自教元稹读书写字,担负起教育儿子的重任。

元稹从小勤奋好学。他不仅直接接受母亲的教育,还经常向邻居借书。元稹九岁时,在诗歌上成熟,令长辈惊讶。

唐德宗贞元八年冬,十三岁的元稹回到长安。第二年要查经典题材。唐朝有许多科举考试,最广泛使用的科目是进士和明静。但是,与这两个主题相比,也有困难。很难进入研究生课程。“一般来说,一千个人拿一百两”,而明静相对容易。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元稹选择了相对轻松安静,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成功。起初,元稹住在长安,没有任何官员。然而,他并没有停止努力学习。北京的文化环境和他广泛的兴趣培养了他的文化素养。

贞元十五年,元稹到周浦任小职,与一名叫温爽的姑娘相恋。崔莺莺才貌双全,有钱,但终究没有权力,与元稹理想的婚姻相去甚远。根据唐代的升迁制度,一、二级官员仍须通过吏部考试,才能被正式任命官职。于是,元稹于贞元十六年赴长安应试。自从去北京参加考试以来,元稹受到了新任命的北京赵的赏识,并与卫门的孩子们交上了朋友。得知卿之女魏聪尚未许配他人,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走正道、攀高峰的大好机会。贞元十九年,元稹、白居易双双入书,被授予文学老师。他们进入秘书事务部担任学校财务主管。急于做官的元稹认为崔莺莺虽然才华横溢,相貌英俊,但对自己的事业并无帮助,于是权衡得失,最终抛弃了自己,嫁给了魏聪。

也许是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崔莺莺的刻骨铭心的回忆。于是多年后,元稹根据初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也就是《西厢记》的前身。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年说“元稹居,述其亲身经历。”元稹还写了五首诗《李四》“纪念”崔莺莺,第四首“海难为水,琥珀长存”被后人传诵。“半信半疑半帝王慵懒回眸花”是指他对其他女人没有依恋,除了“帝王”,没有女人能让自己动情。但事实并非如此。元稹到达长安后,无情地抛弃了初恋情人崔莺莺,与帮助他的魏聪结婚。通过

慧聪,她的名字叫慧聪,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夏青的掌上明珠,赵茵,北京。贞元十九年,魏受太子之邀,投奔贵族。元稹《梦游春韵》有一句话:“二世纪初,贾节举行三次卫门开得正盛,人进出甚欢。”元稹还有一首诗《陪魏尚书张去书斋赠魏氏兄弟》,诗中说:“子元洲乘车赴华盛顿,子衣今护。”展馆的人也是从《尚书》骑过来的。因此,从出入卫门到做了魏的女婿,他一面奉承,一面又夸赞,得意非凡。

元稹嫁给魏聪的时候,正是元稹科举失败,损失最大的时候。魏夏青非常欣赏元稹的才华,认为元稹前途无量,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婚后两人相亲相爱,感情亲密。魏聪聪贤惠,不富,虚荣,勤劳。魏聪死后,元稹在诗中记录了这样一幕:谢最小最宠爱的女儿,不幸嫁给了这个身无分文的书生。虽然我没衣服穿,但他卖酒,烤金钗。你吃野菜,但你的食物是甜的。你用带叶子的枯枝做饭。现在我是高官了,你远离尘世,派了一些和尚和祭司,任由和尚摆布。

——

这首诗的意思是,小女儿,是名门望族的宠儿,自从嫁给我这个穷书生后,处处可爱乖巧。看我衣服很薄,就想在翻箱倒柜里找块布缝衣服。看到朋友来了,我拿出我最喜欢的金钗,用钱给我们买了酒。因为家里穷,只能摘些野菜做饭。即使是又长又粗糙的豆叶,在你嘴里也是甜的。你总是仰望那棵古老的槐树,希望它多掉些叶子,这样你就可以多添些柴火,让火旺起来。现在终于当了大官,工资已经超过10万了。但是你已经离开了。我没有机会报答你。我得烧些纸钱来祭拜你。

唐宪宗元和元年,元稹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被授予左学士。同时经常写写时事政治,五个月后被贬为河南县尉。之后,她失去了母亲三年。元四年,元稹废孝,由宰相裴度升任。他被东川任命为御史,并派遣他的任务是调查剑南东川的民俗。今年7月,妻子魏聪因病去世,年仅27岁。元稹很难过。他为没有让妻子过上好日子而感到无限愧疚,也为妻子的提前离去而无比难过。他在《三种痛苦的乡愁》中写道:“只有漫漫长夜才会结束,那是你一生的烦恼。”就好像我在表达我对妻子的感情:我会永远想着你,报答我深爱的妻子,她为我辛苦了很多年,这辈子再也没有娶过她。然而,不到两年,元和刘念之春,元稹继续在江陵迎娶安贤为妾。

元五年,元稹被贬江陵。四月初,元稹到达江陵。虽然他遭受了政治挫折,但他并不孤单。元稹的老朋友李景鉴张等。我也在江铃大厦上班。他们一起读诗,一起演讲,一起出去赴宴,似乎驱散了丧妻之痛。元初六年春末夏初,李景鉴见元稹生活无人问津,遂与表妹安结婚,完成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从此,元稹把所谓的爱情转移到了安贤申身上。

元九年秋,安贤岱在江陵府为元稹留下一个孩子后去世。元稹十年,元稹在通州被贬为司马迁,以光复为由北上兴元,在此重组家室,与沛叔成亲。

沛叔是福州新任刺史沛云之女。裴昀从长安来,先报兴元府。在欢迎宴会上,元稹和佩淑一见钟情,结了婚。佩叔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才华横溢,擅长诗歌创作,是元稹的“情敌”。元稹在兴元府,直到和沛叔的孩子元泛在一起三个月,他才动身去通州。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一崔护:题都城南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一元稹:离思集之四

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桃花运溯源及辨正

前文说: 盛唐的衰落,让大唐才子从闺怨闺情的方向抒发表达自己的忧怨苦闷。凡此类诗作,同时又是表达 男女平等 、抒发 爱情自由 和追求 婚姻自主 的绝好题材。以中国文学史观照,闺怨闺情诗歌,并非大唐诗人的发明,先秦的屈原宋玉;魏晋的曹子建谢灵运等文坛老将,才是 闺情类文学 的鼻祖。优秀文学如《 诗 经》、《楚辞》、《玉台新咏》 等等,几乎全是类似主题的精华。

哪个男子不钟情,谁家少女不怀春?爱情,自然是人类生命诞生、演化内涵中最为美妙的情感。

古中国虽无 爱情 一说,但不知从何时起,诗人、骚客和风流之士,把青春男女的邂逅称作 桃花运 ;但后来有个误解,仿佛 桃花运 专对男子而言;这是大男子作风行世的恶俗。

以 诗经 国风 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等大量类似诗句的内涵判断,最初歌诵的 桃花运 ,是男女之间共同拥有的自然美趣和幸福天赖;就是指 爱情 。风流才子崔护,生逢自由为意识主流的大唐时代,他应该彻底领悟于此。故而,才能写出美妙的诗歌。

相较大唐诗坛闺怨诗的 总体风格 ,崔护和元稹的 桃花运意识 有所不同:他们已不是愁苦和忧怨,而是 下意识地歌颂 。他们把闺怨诗的老风格大胆转型,直白的抒发出来; 把女子闺怨变为己愁 ,表达不忍女性于闺中愁怨的 平等意识 ;从而领悟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崔护的桃花恋

中晚唐才子崔护的 《题都城南庄》 ,是一首说尽少年男女钟情、怀春、邂逅、相思和憧憬的 极品爱情诗 。此后爱情诗的内涵,艺术性和广泛性再无出其右者。之所以被历代少年不息传唱,被青春少女默默憧憬;正是因为人类于少年时代,天生怀有桃花情结的因素所致。

崔护,今之河北定州一带人,大约生于775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入仕之后官至京兆尹、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一生颇有建树。

前面说过: 安史之乱后的唐德宗年间,割据局面逐渐形成;但经过肃宗、代宗两朝恢复;加之唐德宗不断努力;相较乱世而言,大唐社会又呈现一派升平景象。这可能是唐德宗驾崩后,柳宗元等人永贞革新失败的因素之一:大多数仕人沉浸在 岁月静好 的日子里,又不想革新了。

闲言少叙。就是说: 少年崔护,幸运地赶上中晚唐较为平和的时代。因此,除了才情个性因素之外;时代的相对繁华,应该是他的诗作之所以能够体现清丽自然、精炼婉约特征的社会因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把人类天生的美妙情感,刻画得生动靓丽、惟妙惟肖;仿佛身临其境,好似进入动态美丽图画一般,令人浮想联翩。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时空处理,崔护巧妙地完成了前世、今生与来世三大概念之间的过渡;把所有 情感体验 融入四句诗里;不知不觉之中让爱情进入至高至美至妙境界,为自己诗作赢得不朽看点。

据说,女主角名叫绛娘。这位美丽村姑,原是一位知书达理、随其曾经显赫的父亲隐居城南的世家女子;于先年春天邂逅飘逸俊朗的崔护,早已略生爱慕之情。翌年同日,崔护题诗那天不巧与老父外出;回来看见题诗即一病不起。天可怜见,崔护又 神游 到此,经过一番曲折,救下病危的绛娘并结为夫妻。

从此,崔护一帆风顺,接着金榜题名。他为官一生,颇有政绩。这段传说,尽管不免带有传统文学 才子佳人大团圆 的梦想成分,但总能够见证:崔护倘若没有浓厚的自由思想和桃花情结,无论如何都不会拥有优越的天资和才情,自然就不会出现他的情感奇遇和人生成就。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三、元稹的桃花之爱

与崔护同时同朝的,还有一位风流才子名叫元稹。元稹,洛阳人,大约比崔护略小几岁。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二十出头的元稹与诗人白居易同中 同科进士 。 附注 :白居易中榜时年龄较大,不比其他是人少年得志。

闲言少叙。元稹仕初仅是朝廷八品小官,但他赢得一段桃花运: 太子少保 韦夏卿的女儿 韦丛 下嫁于他。正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元稹得到如此艳遇,缘于他天生的才情,定然不乏浓厚的 桃花情结 。正是才情并茂和后天努力,使他后来出将入相,位及人臣。

人生多艰,元稹一生并不顺利。结婚七年后,韦丛病逝,当时他在仕途并未发迹,韦家的靠山看来是指不住了。可想而知,韦丛的逝世对元稹是怎样的打击。元稹为夫人写下许多怀念诗;都是歌咏爱情、珍爱思念的佳作。文前选取的离思之四,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笔下,把贤慧美丽、多才多情的爱妻置于至高至美、无与伦比的神仙境界。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为亡妻韦丛立下誓言:今生下来的时光依旧为她而活,情感的世界谁也无法取代。元稹对亡妻忠贞不渝的思恋之情,成为后世夫妻情人山盟海誓的绝唱。

四、感动文学史的桃花情结

元稹并没有像道德家倡导的那样为亡妻守节,后来与许多女性发生深厚感情。最著名的一段恋情,就是与因安史之乱流落蜀中的美才女薛涛展开:担任东川监察御史之时,元稹和薛涛玩了一场影响中国文学史的 姐弟恋 。

元稹给薛涛的赠诗内涵可见,他对后来邂逅的女性,均带有抹不去 韦丛情结 。应该这样说:元稹没有辜负对亡妻立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誓言。元稹与薛涛同样真挚浪漫的情感,成为后来许多文学故事的原始素材。红楼梦的爱情故事,多少于此有关。

元稹把浪漫的 桃花之恋 和忠贞的 爱情意识 ,化作对美丽亡妻的永久思念;并把这份珍贵的思念之情升华为对女性乃至对天下万物的大爱。 凡事皆有因缘 。面对大唐衰微,体制内仕人无法正面涉及制度核心,他们开始编撰爱情故事。晚年之际,由元稹承头,与大唐其他才子一起完成了传奇文学《莺莺传》的创作。莺莺的故事,大约是当年大唐社会的真人佚事。

《莺莺传》这部被称为中国小说始祖的伟大作品,元稹以饱蘸血泪和富于思念的笔墨,代表古中国女性向礼教提出 质疑 ,并以悲剧的结局对等级制度进行 批判 ;委婉表达对自由爱情、对自主婚姻、对男女平等的珍惜和追求。

《莺莺传》的主题思想,一直震憾或感染着后来文坛天才的、饱含 桃花情结 的文化大师。仅这个动人的悲剧故事,就被超越式地不断借鉴,改编升华创作而成《西厢记》和《牡丹亭》等等戏曲文学名著。

大约1100年之后,清初满怀 桃花情结 的文学家孔尚任,以秦淮美才女李香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创作超越传统忠君意识《桃花扇》。

孔尚任同时代的稍后时期,以元稹《莺莺传》的思想渊源和故事底稿为基础,经过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成功超越;五千年文明史,终于汇集而成一部凸显朦胧自由意识和朦胧民主意识的文学巨著;激发更加满怀 桃花情结 的曹雪芹,创作出并不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东方文化明珠之伟大巨著《红楼梦》;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民主进程,何其曲折何其悲壮何其艰辛。

大唐诗坛时至今日,从崔护、元稹到王实甫、汤显祖;再到孔尚任、曹雪芹;以至伤痕文学和朦胧诗;自由民主意识依然是文化人不懈的追求和憧憬。从而注定中国文化人心胸中那屡难以磨灭又灿若云霞般的 桃花情结, 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久。那是人类情感与生俱来之本真与天资。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 崔护元稹的桃花情结

现代文人多相轻,但近读白居易之弟白行简的《三梦记》中所载,殊不以为然:

《三梦记》第二梦:元白诗句揭深情

这主要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的小故事,我们可从中探知诗人的深厚情感。唐穆宗的元和四年,担任监察御史的元微之(元稹),奉命出使剑外。元稹离开了数十天后,我与二哥乐天(白居易),还有陇西人李杓直一同游历曲江。我们来到了慈恩寺,游遍了整个僧院,停留了一会儿。这时,天色已经晚了,我们就一起到李杓直修行的宅府,饮酒唱和,甚为欢乐畅快。哥哥放下酒杯,许久都不再饮酒,他说:“微之应当已经到达梁州了。”他在屋壁上题了一首,诗句是这样的:

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这天是二十一日。过了十几天,恰好梁州使者到来,得到了元稹的一封书信,后面记录了一首《纪梦诗》:

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

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此诗记载的日期与游历慈恩寺时的题诗日期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这边的人有所为,而那边的人虽不在场,却在梦中见着了。

诗经改换而有异,字句略更而情同

古籍中记载了不少文人稀奇古怪的小故事,有一些是在时人相传之间,渐渐走了样,或是后人为了传递某些概念所杜撰的,或是改编自尚未经过确认的传闻的。上述这个故事,是真有其事。记载了唐代许多诗话的《本事诗》亦载此事,文末则道:“千里神交,合若符契,友朋之道,不期至欤”,这则文人神交之事被孟棨归类为“征异”。宋代李昉亦于《太平广记》中引述此载,列入〈梦七・元稹〉。

可是当我们在翻阅白居易或元稹的诗集,搜找这两首诗时,却发现有歧异处。在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中,〈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与白行简的记载不同,首句“春来无计破春愁”变成“花时同醉破春愁”。不过,这可不是白行简改编了二哥白居易的诗作,以打造一则殊异的故事。历史上确实有白居易与其弟以及李十一(李杓直)逛慈恩寺与题诗的事迹,同样亦有元稹刻划了梦境的诗作《梁州梦》。那么,为何诗句略有不同呢?后人推敲,此句应是白居易屡经酌想,历经多次推敲之后所做的定稿。因此,比起白行简所记述的第一次初稿,更为扣合诗意。

元稹的《梁州梦》亦有所不同:“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这首诗的诗意与白居易的诗一样,依旧不变。这是当然,为了让整首诗达到最后的精巧完善、言简意赅,字句会经过多次推演、修改,在反复推敲字意之间,原本写诗的初心与深厚情谊难道就会因此而更移吗?

用字素朴 , “元白”依旧情深

这两首诗,虽然用字遣词素朴、诗意简单,可不难看出双方内心都挂念著彼此的真挚情感。很多时候,不须多言语,稍稍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意。即使相隔千里之遥,依旧不阻碍心中牵挂。因此,何须精心雕琢词藻来表露情意,看那白居易不就是如此,虽然与弟弟及李杓直游历在外,眼前尽是美景,还有佳肴醇酿供他享用,好友元稹依旧能倏忽来到他心间。简短的“忽忆故人”四字,搭配着“计程”,甚至是最明显易懂的诗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这些字句难道还不够说明元稹这故人在他心中的份量吗?哪位文人闲著无事,估量不关己事之人到达梁州之日呢?

元稹之诗就更不用说了,他这一梦就见着了白氏兄弟二人在慈恩院里游玩呢,只可惜醒来才知是梦,自己仍然身在梁州。但这梦境可就直白说出他与白居易有着心有灵犀的关系,就算不论这两人是否有神通功能好了,单就一般观点来论究,若非心有共鸣,岂能有此感知?看来,两人即使不联系,也都在挂念著对方啊!都说大文豪笔墨不一般,句句佳句足以永垂不朽。归根究底,那也得仰靠个人诚意与心灵底蕴,方得以透过白质素朴、清丽高雅或艳丽沉博等类型的词句,来传递深厚情谊。

都说文人总相轻,但在阅读了白居易与元稹的这两首诗,对于他们的坚固情谊,我们还会有任何疑义吗?

珍惜友谊的诗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热爱祖国的诗句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思念故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自然风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2、绘秋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花鸟虫鱼类

1、绘花

①不带“花”字的诗句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②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宋·苏轼《浣溪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唐·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唐·李白《赠孟浩然》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唐·陆畅《惊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白调》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霄》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唐·张谓《早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桃花一树鱼三尺,不醉月明船不归。——明陈继儒《春日雨霁泛舟》

桃花流水突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李白 《山中答问》

2、绘鸟

①不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3、绘虫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都绕画檐无个事,自携团扇扑黄蜂。——宋·杨万里《登度雪台下临桃李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维《鸟鸣涧》

4、绘鱼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江河湖海类(含水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唐·韩翃《送僧归日本》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唐·钱起《饯别王十一南游》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唐·杜甫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绘月类(带“月”字的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宋·岳飞《池州翠微亭》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行人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溪云初起月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001年10月

诗词名句类聚(续)

五、咏雪类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唐·白居易《卖炭翁》

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 》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宋·卢梅坡《雪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唐·崔涂《除夜有怀》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唐·卢纶《送李端》

六、梅荷竹菊类

1、咏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汤·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香。——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红梅不屈服,处处立风雪。——陈毅《红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唐·张渭《早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森林旧有高人隐,寻到梅花却系船。——明·马一龙《新丰夜泊》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和靖《梅花》

并眼看人殊草草,隔林迢递见梅花。——宋·刘克庄《岁晚书事》

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宋杨万里《送简寿王主薄之官临桂》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咏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荷叶罗群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刘鹗《老残游记》

出于你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名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晓。——唐·刘长卿《听琴》

竹摇清影罩幽窗,日暮倚修竹。——唐·杜甫《佳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道院庭宇静,苔色连深竹。——唐·柳宗元《晨清超师读禅经》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宋·苏轼《初到黄州》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宋·欧阳修《玉楼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唐·王维《竹里馆》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

荷变弄水一身香,竹里招风满扇凉。——宋·杨万里《青坐池亭》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宋·周邦彦《浣溪沙》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郑板桥《书竹呈包括》

4、咏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唐·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陈毅《秋菊》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唐·黄巢《咏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春兰兮秋菊,常务绝兮终古。——战国·屈原《离骚》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宋·王安石《残菊》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唐·黄庭坚《鹧鸪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七、治国修身明志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孟子》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战国·左丘明《左传》

合抱之木,步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我生也有涯,而知无涯。——庄周《庄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荀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资治通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晋·陶渊明《咏贫士七首》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考,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 。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 贫贱夫妻百事哀 。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离思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696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