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感情方面的五个阶段需求

人在感情方面的五个阶段需求,第1张

第一阶段:爱之初恋,这个阶段是对伴侣的选择这是一种动物本能,在产生择偶观念后,人开始通过找配偶来繁衍后代或相伴永久,选择伴侣的对象包括朋友,同事或者陌生人,其实这时的选择是一种潜在意识,你会把你选择的伴侣与你想象中的配偶来进行对比,更多的从外貌和气质上的选,如果哪一个符合或接近你的标准,你就会去关注他,这时候就是爱之初恋。

  第二阶段:爱之迷恋,当你在气质和外貌上选择一些伴侣后,会开始关注他们,希望得到对方的好感,同时试探对方是否也同样对自己有好感,这是一种原始的冲动如果对方没有关注到你,你会试着展示自己,让对方发现自己,如果对方对你也同样关注,这时就会出现爱之迷恋,在这个阶段有一种互相展示的原始动力当双方都有好感时就会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爱之热恋,热恋阶段中恋爱双方看到的都是彼此的优点,对所有与恋爱有关的事物都有种美好的向往这一阶段,爱情的化合反应达到白热化,恋爱双方对爱情的表达更多通过肢体语言,如拥抱、拉手、接吻等等这一阶段两个人希望时时刻刻都在一起。

  第四阶段:爱之依恋,双方的日常生活习惯了对方的陪护和存在,离开一阵子都会觉得不顺心或是有一种心不安的感觉这一阶段相对热恋少了些狂热化表现,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依赖。

  第五阶段:爱之独恋,双方看透爱恋看破现实时,会相互释然放逐对方的理想,选择让磨难造就出属于对方的本色,纵然双方会心疼对方所经历的磨难,以双方间心灵上的依赖来慰籍足以,为对方而活,亦活出自我。

祝生活幸福。。

望采纳。。放谢。。。

第一阶段:周岁以内

周岁以内的幼儿,主要是通过父母的照顾和关怀,爱的传递,消除他对环境的陌生感,让他对自己的亲人有依赖,产生情感上的满足。

第二阶段:1岁-3岁

1岁到3岁的幼儿,应该是通过与父母以及亲人的相处,让他建立安全感,让他对他人和环境、对自己拥有信任。孩子必须怀有这样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赖的。”才能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安全感好的孩子内心坚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有安全感的孩子意味着:安全感充足,孩子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也不会遇见困难轻易放弃努力。

第三阶段:3岁-6岁

人类的基本需求层次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需求是复杂而多样的,它们可以从物质需求到心理需求。因此,说明和分析人类基本需求层次是非常重要的。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基本需求可以划分为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生存需求一般指的是人们的最基本的物理需求,例如水、食物、衣物和住所。其他物质需求,包括手表、手机、衣服等,可以称为发展需求。这些物质需求的发展越来越多,以满足人们对更新和更高层次的物质追求。

除了物质需求之外,人类还有更深层次的需求,例如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人类对社会、家庭、朋友、爱情和尊严的渴望,都是基于心理和精神上的追求。渴望成功,有权力、安全感,以及对外界的认同感,都是人们心理层面的基本需求。精神需求既丰富多彩,又难以定义和触及,但它们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情感需求就更是如此,毕竟情感层面上的需求,追求更加深刻,比如需要被接受、信任、包容、尊重和友爱等。这是人类社会上最为重要的层次之一。真正实现情感需求,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人性,尊重他人,以及在交流中表现出情感多样性,而不是过分自我主导。

最后,宗教需求也是一个显著的人类层面的需求,宗教可以在精神、情感和行为方面给人们定义价值观,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让他们感觉舒适,以及帮助他们确立自我价值和信任,解决自我面对自我内心 封印的深层次问题。

总之,人类的基本需求层次由物质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和宗教需求组成。物质需求是人们基本生存所需,而心理需求是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情感需求是要求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宗教需求是满足内心深层追求的最高元素。它们的发展对人们的精神、情感、宗教等方面均有影响,并且正为社会承载着重大的责任。

因此,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人类的基本需求层次不仅涉及物质需求,更覆盖了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和宗教需求等方面,其中各个层面的需求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着。总而言之,人类的基本需求层次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影响着其他重要的因素,如社会关系、影响力以及革命的发展等。

1、生理上的需要,也称级别最低、最急迫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睡眠。

2、安全需求,同样属于较低层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身体健康以及有自己的财产等与自身安全感有关的事情。

3、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4、尊严需求,属于较高层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严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5、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扩展资料:

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之一,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参考资料: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讲起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要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不仅仅是生理的,还有心理的,他们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东西。

需求的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

1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如:食物、水、空气、性欲。

2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s),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拥有家庭、身体健康以及有自己的财产。

3社交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4尊重需要(Esteem needs),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

5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要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要方能相继产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有一定的道理,这个理论将人们的需求按级别来进行了分层,每一层都对应不同的方式,满足需求的方式也大为不同。

但作为一种理论解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并不能给我们提供直观可操作的指导。

二需求的起点——解决麻烦

那我们怎样去捕捉一个细化的、切实的需求呢?

解决麻烦!

有麻烦的地方就有需求,能够解决麻烦的方案就有价值。

什么叫麻烦?麻烦就是你要去做一件事,虽然你可以找到途径去完成,但你不能很简便地完成,在现有的方案下,你需要经历比较复杂的流程才能做到。

一个伟大的例子就是Uber,处理打车的麻烦。在Uber、滴滴这才打车APP出现之前,你要打车你只能在路边等,祈求有空的出租车经过,你不知道哪里有车,你也不知道车什么时候会经过,你只能等;出租车司机也是,他不知道那个确切的地点有一个确切的乘客,他只能开车兜圈,祈求很快能有人招手打车。

这就是打车的麻烦,Uber、滴滴就是通过处理这些麻烦来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类似于打车这种大的领域问题还有很多,衣食住行统统都有——电商,外卖,租房/买房O2O,专车/快车/租车/代步平衡车,等等,都是建立在处理这些领域麻烦之上的商业模式。

当然,除了这些大的领域问题外,日常中也有数不尽的麻烦尚待处理。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家里的地板清洁,角落和床底清洁很麻烦,这就有了清洁机器人;而有一些则需要有点洞察力进行挖掘——比如拍照,只有专业的人才会用PS进行修图,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个极高的门槛,而美图秀秀,VSCO,Snapseed则为用户解决了修图的麻烦。

生活中处处有麻烦,因而处处有需求,你觉察到了麻烦你就发现了需求,你能提供更方便的处理方式,你就找到 了商业模式。

三麻烦之外——Save Time,Kill Time

因为“稀缺”存在,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以便能够生产更快、更多。而上面说到的“麻烦”的处理,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对效率的追求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

在工业革命时代,正是纺织机,蒸汽机等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机器代替手工让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飞跃。之后的电力革命,计算机革命,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有的发明,都是建立在一个目标之上——提升效率,节省时间。

现在回过头来再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样的需求是建立在“提升效率,节省时间”这个目标之上的呢?

事实上,所有的“将手工变为自动”,“将实体变为信息”的方式都是。

在工业时代,任何一部机器做的都是前一项事情;在现在,任何一款办公软件,做的(不仅仅)都是后一项事情!

你看看你平常用的OFFICE,word、Excel,PPT,哪一个不是将工作内容信息化了。当然,它同时也在做“将手工变为自动”,各类统计排版等工作,完全不再需要你手工去校对和计算,你只需点击几下,工具自动帮你完成。

顺着“将手工变为自动”,“将实体变为信息”的思路,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效率革命。

比如Email,对信件的革命;类似Slack,Trello这些协作工具,对团体 效率革命;还有现在许多关于进销存管理的创业APP,正在对传统手工或者简单的电子表格记录进行效率革命。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效率的提升就意味着节省了时间——工作需要的时间少了,那么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就多了。多出来的个人时间就需要被消耗。

这就产生了娱乐的需求。而娱乐其实就是消耗多出来的时间。所以说我们的社会其实就是一方面在想方设法地节省时间,然后又再想方设法地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消耗掉。

Save time and kill time !

关于消耗时间,最典型的就是游戏和视频。庞大的游戏和**产业,都归于人们有需要被消耗的时间。

现在大热的直播,也是同样的道理。

四势差的产生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在过去,商人就是那些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卖出去,然后赚取差价的人。商业的本质,简单点说就是在交换中逐利。而商业行为就是将供给和需求连接起来。

我们这个社会,尤其是现在,供给能力异常强大,但似乎对应的消费能力却没有匹配上,但真的是消费能力不足吗?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在恋爱关系里那样,两个人不能在一起不是双方没有恋爱的需求,而是对方不是自己的菜。我虽然想恋爱,但你根本不是我喜欢的那种。

至于供给侧改革,又是什么呢?

你喜欢我怎样啊?我都可以照做啊!

但无论你自己本人为刘亦菲做了什么,刘亦菲也不大可能就会喜欢你对不?除非你能把自己改成胡歌。

这就是供给侧改革。

所以说其实供给能力和消费需求都是有的,问题是在于供给和消费之间存在障碍,使得供给和消费不能对应起来。

供给能力——障碍——未被满足的需求。

解决了中间的障碍,就像势能那样,供给流向需求,就能引爆这个市场。这就是势差。

余额宝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基金是早就存在的了,也就是供给能力是早就有了的,同时基金公司也非常想找到更多投资者,扩大业务量。另一方面呢,普通人也有投资理财的需求。

那障碍在那里呢?传统的方式,你要投资就得先去开户,大多数情况下千元起投,而收益月结,用户感知非常不明显。

余额宝就是通过打破中间的障碍,将供给能力和需求连接起来。

回过头来看人民优步和滴滴快车,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势差。开私家车的人可以提供载客的能力——反正也是空跑,而需要出行的乘客就有想开点打到车的需求,滴滴快车通过提供信息平台来解决这个障碍,让满大街跑着的车都可以成为载你去目的地的车。

这两年火热的互联网金融,也是势差的能量。资产的供给,互联网用户理财的需求,互联网金融公司处理中间的障碍,引爆市场。

不是供给不行,也不会消费不足,而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障碍没有没疏通!

在过去,中国有强大的瓷器和丝绸的生产能力,而欧洲对瓷器和丝绸有着旺盛的需求,而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将两者连接,获得绝大的利益。

互联网公司并不生产什么,但本身正是通过“修路”来实现价值。

五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一种更为高阶段的需求,就像吃饭那样,如果一个人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那他对菜式和摆盘肯定没什么要求,能吃饱肚子就行了。不过如果你已经过上了小康,走上了中产,那么吃就不单单是要饱,还要有品味、体验。

然而也正如乔布斯以前所说的那样,用户并不知道自己具体要什么,只有在把产品给他看的时候才知道。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超越于基本使用需求的产品需求,并不像解决麻烦、提升效率那样明显,而是需求很好的洞察力,深入去挖掘。

也正是因为这样,市场上的赢家,属于那些能够传造出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的产品的人。芭比娃娃的成功,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孩子的玩家这种使用属性,它更是因为让孩子看到自己长大后的美丽——这种心底的情感因素的把握是成功的关键。

如果你去做过关于消费者的问卷调查,那么你肯定会发现那些是否需要更好质量、更便宜价格等的产品的问题,被提问的消费者多数会给出肯定的回答。但如果你据此对产品进行规格上的优化,用户却不见得会买单。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每个人都说自己是要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使用更便捷的产品,然后当你推出符合他们口中所描述的那种产品之后,他们却没有乖乖地掏出钱包。

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同时也是人们的自己的表达方式——通过消费行为来表现自己“是什么”!

更好质量、更便宜价格、更便捷实用的产品固然是好,但人们并不想让其他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使用便宜货的人!人们需要用消费行为来让自己变得bigger,至少看上去bigger。质量和价格并不是唯一的述求,尤其是在你有办法去消费的时候。

当年很多人节衣缩食,花费一两个月的收入去买一部iphone4时候,所追求的正是这种bigger的感觉。甚至很多人还买了Macbook,装windows来用——因为不会用MacOS,但用Macbook会让这些人觉得bigger。

在网上,去星巴克用Macbook被认为是最装逼的行为。这种“装逼”所追求是一种bigger,让“装逼者”(原谅我使用这个词,事实上有很多人就是喜欢而已,与装逼没半点关系,但对另一个群体的解读却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感觉到自己跟那些使用PC,喝速溶咖啡的人是不一样的,层次是要高一点的。

就像喝星巴克的觉得喝速溶咖啡的low那样,喝咖啡这个行为也有自己的鄙视链——那些喝精挑原产地,手磨冲泡咖啡的人,也觉得和星巴克缺乏品位。

而这些行为的背后,人们都是想表达我跟你是不一样的,我要更有品位——这些都通过他们的消费行为来进行表达。

所以说通过提高质量,降低价格这种方式来去提供产品,是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的。他们消费的不是产品本身,他们需要的是产品给予他们的身份,以及高人一等的存在感。

再比如现在火热的“消费升级”,除了对产品本身的品质进行升级外,事实上也是在升级你的情感。

一个背包,要讲究是XX设计工作室出品,颜色要使用xx风格,里面的图标也有深层意思,用料的原产地有要求,最好背包的产生还有个有情怀的故事。

虽然它的质量和舒适度并不见得比淘宝买来的好上多少,但消费者背上它的心情感觉却截然不同——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要满足情感的需求,就要让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时候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比别人更有品味,要得到身份上的升格,要满足他们的自我幻想。

六技术因素

科技技术在商业需求的挖掘里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一是提供新的可能性,比如电磁波的发现带来电话远程通讯的可能等等。

但革命性的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时间可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但另一方面,只要我们将技术改良,甚至是换一种技术的使用方式,也同样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在本质是一种帮助我们增加对稀缺资源访问和获取东西。

而我们知道,我们这个世界的商业,就是围绕着稀缺资源来进行的。

所以说当我们去分析了解一个行业的时候,找出这个行业的稀缺资源是最重要的。

在过去的新闻行业,好的消息和故事是稀缺的,一般人是没办法去获得这些内容的,你要看那你只能买他们的报纸,所以内容是最核心的资源。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获取内容变得越来越简单方便了。这都是技术的作用,它极大的扩展了人们对内容这项稀缺资源的访问和获取能力。

这个时候内容就变得不那么稀缺了,反过来用户的注意力就变得稀缺了。在这个由技术因素引发的稀缺资源改变的过程里,传统的报纸集团衰落,而像Facebook,google,腾讯这类公司崛起。

在一个行业里,谁能够捉住这个行业的稀缺资源,谁就能获得成功。而技术的发展会改变稀缺资源,让原本稀缺的东西变得泛滥,并出现新的稀缺资源。只有能够及时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适应新的变化,控制新的稀缺资源的公司,才能持续的获得成功。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公司(或者政府)会对新的技术(比如区块链)和模式(比如共享)痛恨——你让他们控制的稀缺资源变得不稀缺了,那是砸了他财路啊!

打造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像是建造一栋完整的房子,有它基本的结构建造顺序。

每一个人的心理结构都是由存在感、尊严、感情、物质四方面构成。

这四方面是人类心理的四个需求层次,每一个人都是在满足存在感之后才会追求尊严,有尊严之后才会追求感情,感情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在乎物质。

四个心理的需求层次不可改变顺序,也不可缺少。

一个人可以为了存在感丧失尊严,但不可能为了尊严放弃存在感,因为存在感没有的人,基本也感受不到尊严的意义。

一个人可以为了尊严放弃感情,但不可能为了感情放弃尊严。因为所有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没有尊重的感情都是假的。虽然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看上去像是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像是歌里唱的“爱得很卑微”,但事实上这些人并不是真的觉得这份感情很重要,主要还是他们没有存在感,想要从这份感情中获得对方的关注,以满足他们被人重视的心理需求(即存在感),所以他们才能够在一份感情中很没尊严坚持着。

同样的,一个人也要在感情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觉得物质对他有意义。当然,需要明白的是,这里的感情并不单单指爱情,而是指所有人类的情感需求。

生活中可能出现有些人为了金钱放弃了爱情的例子,但是对他来说肯定是在某些方面的情感得到了满足的。

物质处于心理需求的末端,对于过度追求物质的行为,在一些文化中也常常被人不齿,但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必要抬高精神而过度贬低对物质的欲望。

存在感,也可以说是认同感,虽然人类很多时候都像是在玩单人游戏,但是人类害怕孤独,所以需要被人认同,这也就是人需要的存在感。

存在感作为第一个心理需求,它让人肯定这个世界的真实性,避免了虚空感,就好像房屋的地基,给心理带来扎实感。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初,存在感都是处于满足状态,之所以有很多人会在成长之后变得很没存在感,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来自于父母的打击和否定。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获得存在感有两种方式:

一是被人在乎和被人需要,这种被人在乎被人需要并不需要太多人,往往只需要一个人在乎就可以得到存在感的满足;另一种方法是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

每个人能拥有的最高存在感都是一样多的,存在感在达到满足状态之后,继续做会增加存在感的事情就会造成存在感膨胀,形成心理失衡,就像是古代皇帝,存在感膨胀之后以为他们能够当神仙,别人说他一句不好的话,都能引起他炸毛。

存在感不足的人会表现出对很多事情都不在意,他们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搞不明白生活的重心在哪里。

而存在感极度不足的人则会变得疯疯癫癫,丧失羞耻感,完全失去生活能力。

在社交过程中,缺乏存在感的人很容易的表现出幼稚的一面,出现依赖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和讨好型人格,同时他们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也很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在做伤害他人的事情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不受他们主观意识控制的情况。因为他们渴望获得别人关注的心理,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掌控范围。正因为如此,所以建议在男女选择对象的时候,尽量不要跟缺乏存在感的人在一起。因为这种人照顾不了他人也照顾不了他自己,而且还需要被照顾,一不如意就很容易做出伤害对方或伤害他自己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感觉到自己缺乏存在感,想要获得存在感,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爱惜自己,自己在乎自己,在你自己的生活中把握主动权,按你自己的心意去做出生活中的选择。这是通过自我肯定的方法来获得存在感。虽然一开始会很艰难,但挺过来之后,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但现实是,大部分缺少存在感的人主要会选择寻找父母之外的人来在乎和关怀他,这就是表演型人格和讨好型人格出现的原因--结果往往是可悲的。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在这个世界上艰难的活着,连照顾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都很艰难了,又哪来多余的精力去照顾一个陌生的巨婴呢?                 

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如果做父母的能够在他年幼的时候,多关照一下他的内心感受,是最好的避免丧失存在感的方法。

尊严,是构建一个人人格完整的重要组件。尊严和存在感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每个人拥有的尊严都是一样多的,不会因为身份、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别。西方人说的人人平等就是指尊严方面。

但是因为西方人并没有解释人人平等这一个思想,所以很多人拐到了物质方面。如果在物质方面要求人人平等或平分,那努力就变得毫无意义。

尊严在意识形态中,它表达的意思是“我跟别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尊严,不会比别人多,也不会比别人少。可能有部分人觉得富人的尊严比穷人多,其实这是错觉,真实的情况是,在我们的文化中,富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尊严比较多。

一个人丧失尊严,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作践自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个人不会保护自己。人有一种践踏别人的尊严获得满足感(存在感)的天性,所以人要学会保护自己。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人与人之间不会天生尊重对方的,教育的影响,最多是不互相践踏尊严,而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往往需要自身的努力才能得到。

所以获得别人的尊重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尊严要靠自己保护,是不矛盾的。

感情是让人获得精神愉悦的主要途径。前面已经说过,所有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尊重之上,没有尊严便没有真感情。

只是个人与不同人之间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感情对于个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

比如个人与亲属代表归属情感,爱情代表的是自己,也正因为如此,人可以为了爱情义无返顾,奋不顾身,但是破裂之后却很难弥合;在亲情方面,虽然不会义无反顾,奋不顾身,但是却在破裂之后容易达成谅解。当然这谅解也不是毫无底线的,人太蠢,做得太过分也有反目成仇的情况。这个例子是要说明每个人每份感情在他人心中都有不同的位置,也说明你在别人心中有不同的位置,别人在你心中也有不同的位置,人要学会处置好自己的情感,如果处置不好就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在心理问题中,可以说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情感处置不当引发的。

合理处置情感,不但要明白你所在的位置--像是有些缺少父爱母爱的,不明白他所处的位置,到处的找父爱母爱,甚至在下一代身上找父爱母爱,这就很恶心了;同时也要根据每一份情感带给你的感受做出合适的反应--像是某些人觉得某份感情重要,但是一直受到伤害,也不会离开或反击,最后就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而且一份情感出问题会给人的大脑带来极大的负担,让大脑的运作效率变得低下,甚至会完全宕机,这一点在失恋的人群中或许比较有体会。所以处置好感情,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最后是物质,虽然情感的存在让物质变得有意义,但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重说一遍,不要过于藐视对物质的欲望。

人类的四种心理需求构成了一个完整心理建筑。但是在这个心理建筑的周围还有一个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归属感算是情感需求的一种,这种心理需求可以没有明确的个体,可以是一个地方一个群体。一般情况下,归属感的心理需求对人的影响不大,它就像是一本书的开头几页,你不看它,并不会影响你对整本书的理解和阅读。但是没有了,你也可能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这也就是那些被抛弃的孩子总是会在成长之后去寻找他们的父母,同样,也是那些不被父母爱的人总想去找父爱母爱的原因,因为他们想要一份归属。

虽然归属感在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很重要,但是心理上的重要性也跟个人的关注时间有关,你对一件事关注得越久,它在你心里所占的分量就越大。所以,如果过度关注某一方面,也容易变成病态,从而失去生活的重心。

不过,归属感并不是完全用来给人添堵的,事实上归属感在生存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团结群体,凝集人心,在出现人类生存艰难的时候,有共同归属感的人更容易团结和互相信任,从而形成强大的力量,让自己有更大的机会生存下去。

所以,归属感有它自己的重要方面,只不过在好日子时候,人们很容易淡化掉它的价值。

当然归属感也有它的级别,一般都是:血缘>族群>种族>人种>物种>星球生物……

TA的心理学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于1943年所发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5个层次。那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示意图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总共分为5个层次,这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5个需求是按照从低级向高级的层次进行一个划分的,当一个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就会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第一个需求: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维持生命的能量所需要的物质。第二个需求: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进行感受,以求获得安全。第三个需求:爱和归属需求,爱和归属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经历、信仰等来感受自己受到的照顾和关爱。

第四个需求:尊重需求,是指人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认可,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第五个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指人们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了自己本身的价值,自我实现需求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就被人们运用在了实际当中,人们将其运用在了多个领域中,例如经济领域、消费者领域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能够将需求分层次与实际进行结合,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

马斯洛五大需求

马斯洛五大需求指的是马斯洛将人类自身的需求划分为五大需求,这五大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主要包括呼吸、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食物和水,以及人类每天都需要的睡眠时间等。这些生理需求是人体所必需的东西,只要人体要进行正常的运转就离不开这些生理需求。这是人体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些需求,人才能开始新的发展。

马斯洛五大需求图示

安全需求包括人自身的安全以及健康的保障,甚至是对资源财产以及道德上的保障等。这些都归为安全需求。在满足了这层需求后,人类的生活水平就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因此这层需求就不会再成为激励的因素了。

情感和归属需求主要体现在人本能的需要有感情上的生活,这不仅可以给彼此带来体贴的照顾,还能让人的爱情得到一个满足。尊重需求体现在自己尊重自己,别人尊重自己以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所具备的心态、信心。在达到了这层需求后,人的精神境界会有更大的提高,会体会到自己存在着的价值。

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主要指的是通过之前的铺垫,个人的才能以及远大的理想在此都可以实现。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所提升,使得自己能成为自己所向往的那个人。从而能够感受到内心的愉悦。马斯洛五大需求将人的需求分解得非常到位,所以他的这一需求理论也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220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