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的达人宴会散文故事

杭州市的达人宴会散文故事,第1张

  我自从被前妻兼药商,杭州市金华商会理事吴春燕女士在杭州市杀败以后,即对于一切女士都不敢开罪;因为我已经知道得罪女士,很容易引起男士们的‘侠义之心’。除了要被‘拘留’和‘赔偿’,弄不好要被‘通缉’都说不定的。这不,因为一点点口水,杭网论坛的‘胭脂’女士,才透露了一点杀气腾腾的天机;‘让警察来抓你。。。。’,话音刚落,杭州市的上城的杨警察就打来电话,限我3日内去杭州市派出所听候羁押,否则就一个字;‘抓’。

 所以啊,为了免于罪戾,我现在只能在浙赣边境的仙霞岭,象一枚皮肤上布满鸡皮疙瘩的柚子一样地,安静地,不发声音的活着。而在杭州市,那些人模人样的男士女士,他们也许是有哈马斯一样多年苦心经营的地道相互交通连接着的。可以三不三地飞出一个导弹来,让你在001秒钟之内升天,然后迅速落地,死无全尸。能耐啊能耐。

 其实我的肉身堕入地狱久矣,我都可以听见他们啃咬我的骨头的声音。药商吴春燕,自从有能耐与律师尤校进大人互通地道,我的命运就已注定。吴春燕断言;‘这是个人吃人的社会’。她16岁就混迹江湖,人生格言一贯如此。2008年,从吴理事长出第一排吃人的牙齿的那一天起,从吴女士和律师大人地道掘通的那一刻,我注定成为了她们人肉宴席的第一道大餐。当然,这是我万万不能想到的荒唐逻辑;吃人肉的'第一口,可以从孩子她爹开始。

 尤校进律师何尝不清楚;他的高额律师费,去北京与吴药商体会王公贵族的3天的花天酒地的费用,回老家和吴药商衣锦还乡鸳鸳并蒂的花钱如流水的日子,波音飞机飞上天空中客车降落下地所耗费的人民币,不都是我人肉的一部分?现在尤律师还不准我叫唤一声‘痛’,否则就又拿起‘法律武器’。要我‘赔偿’。呵呵,从叫花子的口袋里面抓米吃呢。你的良心,难道是长在肚跻眼下面三寸的地方的?

 闸弄口和浦江的个别警察难道不知道;吴药商请托你们上级的高级烟酒,逢年过节的感谢礼物,不就是我身体上某个关节或者脚趾头上那块很有嚼头的蹄胖肉吗?你们某个副所长对我说了三次;生意人,送东西给人家是很正常的。我请问你,你被‘正常’过了多少次了?你不知道这次女药商做的是以我为食材的‘人肉生意’吗?你们可以通过尸体旁边的一根毛发,鉴别出谁是凶手。这样的人肉宴,你们难道竟然不知道不分辩是非黑白,并且也会进来分一杯羹?

 杭州市教育局的退休处长何尝不知道;你帮助吴药商并且叫来同僚老乡同学聚会,给吴药商帮忙帮闲帮腔,逢年过节几千几千的送,你不知道那也许正是我肋排肉?呵呵。你们还假情假意的让人来劝我,当然,你们在建德人脉盘根错节。其实,你们不就想为了从吴药商那里多吃我的几块肉,创造出安静的条件吗?

 你们有权,你们有势。你们吃的开。你们也许已经吃腻了‘四川麻辣’‘生剐驴肉’,‘活烤鹅掌’,现在已经醉心于‘人肉大餐’了,因此,你们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慨然赴宴了。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人肉。

 只是,现在的情况是;吃了我的肉吴春燕理事和尤律师,发现我的肉并不容易消化。她们已经开始呕吐了。只是我不明白那个法律不离口的尤律师;这样摆人肉宴席的女人,你也敢碰?

 注定会有活该 的结果。

周彦文先生逝世,中国文坛上一颗闪耀的文学之星陨落了,这让我们幽思绵绵,悲痛不已。

周彦文先生,陕西府谷人。他的幼年经历了从陕北到鄂尔多斯的逃荒生活,大学期间又遭遇“文革”,大学毕业后他只能回到鄂尔多斯农村劳动锻炼。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十分艰苦的,但他从小就有了要从事写作的志向。在内蒙古的18年中,他先后担任地委和省委秘书,办过文学刊物。1988年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任理论处处长,撰写了一部30万字的《对疯狂的引导:中国出版业的经济观照》,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出版经济的专著。1992年以后任广州出版社副总编辑、广州出版社图书发行中心总经理、《广州文艺》主编等。周彦文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杰出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著名作家李凖说他具有“雄才大略”,出版人、著名评论家和犹太文化研究专家贺雄飞先生盛赞:“周彦文是出版界的拿破仑,是不写酸文的散文家,是诗词界的西部旋风。”

我和周彦文先生曾经有两次晤面,第一次是在1989年重庆西南师大的散文笔会上,第二次是1990年吧,当时周彦文先生是以新闻出版署理论处处长的身份到云南来参加一个由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承办的图书出版发行工作会议的。他作为一个新闻出版署的官员,能在会议闲暇之时主动地访问我这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的我辑,那当然是礼贤下士之举了,这让我十分感动。我们见面时,彦文先生留给我的印象是:他瘦高挑个儿,头戴一顶圆形的瓜蒂礼帽,身着一件浅灰色的风衣,显得风流跌宕,气度非凡,从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你一眼就能看出他精明能干的文人气质。我们一见面,他就天南海北的和我侃侃而谈,就像老朋友似的,没有一点距离感。当他讲到文学的时候,他对我说,文学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最隐秘、最感性、最鲜活的历史,而教科书上的历史是公开的、抽象的、凝固的。他引用了1902年梁启超在《新史学》中的一句话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接着他又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话:“历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彦文先生的这些话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这种在文学上互相交流的情境,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1992年周彦文调往广州出版社并任职。他一上任就策划和主编了两套丛书:《世界华文散文精品》和一年一本的《当代散文精品》。他主编的、由广州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散文精品》1966年卷编入了我的散文作品《情生彩云南》、1977年卷编入了我的散文作品《山林散文两章》。当时,我的文章能够进入《当代散文精品》这样的选本,确实让我骄傲和兴奋无比了,这当然是得力于彦文先生了。

此后经年,彦文先生还一直记挂着我,他曾经来信说,如果我的散文集结成册以后可以交给他,由他帮我料理出版。可惜我当时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当着主编,事务繁多,散文作品写得太少,作品的数量还不够集结成册,终究没有了此心愿。至今还在遗憾,我的散文创作事业丧失了一个多么好的机会!

2013年,内蒙古出版集团出版了我的《淡墨诗散文选》,我邮寄了一本给他,请他指教。他收到《淡墨诗散文选》后十分高兴,他对这本书、对我的散文创作成就,表示出分外的满意和关切。在这期间,因为交流散文创作,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几乎三五天就要通一次电话。彦文先生是一个说起话来就很刹不住车的人,我们讲起电话来,少则二三十分钟,多则四五十分钟。没过多久,他就满腔热忱的,怀着深情厚谊和积极鼓励之情为《淡墨诗散文选》写了一篇几近万言的评论:《谁在拯救散文的诗性?——以读者的立场看淡墨诗散文》。文章开篇就这样写道:

我在《淡墨诗散文选》里,度过2014年的春节。

怒江的涛声和乌蒙山月,从酒杯里升起。

苦荞和我家乡的小米具有同等魅力。

那云贵高原,红土地上的七彩之云,将我缭绕。

山鹰在盘旋,我业已贫困的精神生活,具有了一种高度。

大哉淡墨,你有充分的理由“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了。

由于你忠贞不渝的坚持和努力,便有了这本书。往后人们只要谈到中国的诗散文,就会谈到你,和你的这部皇皇巨著。

这哪里是一般的评论,这分明就是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这篇评论写得心心相印,入情入理,是情感和情感的碰撞,是思想和思想的交融。当我第一次捧读彦文先生为我写的评论时,我真的是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了。

周彦文先生是一个饱学之士,他一生读书、编书、写书,他就是游弋在书海里的一条蛟龙。在广州出版社工作期间,他给中外名家编辑出版书,与众多的名作家、大文人有过零距离的接触。他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是一个见过大世面、很有文化底气的人,所以他谈起散文、谈起文学来,那真是滔滔不绝,颇有气贯长虹吞吐大荒之势,气场感特别强烈。

季羡林先生对彦文先生的评价和点赞就一个字:“大”!大气魄,大手笔,大志向,一个“大”字包孕彦文先生方方面面的气质。著名作家贾平凹评价他“粗犷豪放,正气凛然”!贾平凹先生说得很对,读周彦文先生的作品,听他讲文学谈散文,你都会感到其中有一股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一种豪放不羁的性格,给人的气场感十分强烈。所谓气场,是指一个人的气质以及人格力量对周围人所产生的影响,是环绕在人体周边的能量场,是一种正向的吸引力,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对于一个人来说,气场是人的思想道德的一种修炼,是大智慧大气魄熔冶出来的人性和人格。比如 ,他身经百战运筹帷幄,日理万机胸怀天下,饱读诗书心藏万卷经纶,这一切造就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崇高的人格气质,所以他显示出来的气场,那场能量是巨大的。那些外国政要,诸如尼克松、田中角荣、法国总统戴高乐等等,只要到了他的面前,就像凡夫俗子之于佛,一个个都一下子矮了下去,表现出一种景仰,突然显得凡俗了。这就是气场。又比如梅兰芳马连良这些艺术大师,他们一出场,只要那么一抬眼、一亮相,那一招一式顿时让全剧场鸦雀无声,肃静无比,整个场面都被艺术家的气质镇住了。这就是气场。南宋赵令畤所著《侯鲭录》载:唐开元年间,诗仙进谒宰相,擎着书有:“海上钓鳌客李白”的手版。宰相问道:“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答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智,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以何物为饵?”答曰:“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李白这一番回答,如雷似电,一下子把宰相给镇住了。这就是气场。周彦文先生学识渊博、情感丰富,他写起诗词来情感激荡、典故翻新;他的词章气势恢宏,情泻千里、势若黄河万古奔流,总能给我们营造一个振聋发聩的气场。他在《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一书中的《鹧鸪天·醉故乡》一词这样写道:

我本天生大漠郎,胸怀山水性颠狂。黄河扬子行云鹤,粤海瑶池当酒浆。

诗万首,泪千行,才情韵里破绳缰。京华帝阙忘归去,醉赏牛羊卧故乡。

这首词就写得十分大气,气场感强烈!你看“我本天生大漠郎,胸怀山水性颠狂”,开篇就像一声惊雷,把我们从平静的庸散中惊醒了。在这首词里,“天生大漠郎”那种霸气,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就这样活脱脱的表现出来了,那真是“胸怀山水性颠狂”啊!我们读这首词就像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能给人一种气势和震慑感,让你不得不感动。“诗万首,泪千行,才情韵里破绳缰”,这样的诗句铿锵有力,势如江河一样一泻千里,读了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这就是彦文先生的气场。

2011年清明节,彦文先生回故乡鄂尔多斯扫墓。当地文联主席刘建光听说彦文先生回来了,就组织了一个报告会,让彦文先生说说文学、说说诗。那时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正热得烫手。彦文先生看到乡亲们赚钱赚得失魂落魄,既同情,也担忧。他发言时就有意泼点冷水,唱唱反调,他说:“虽然金钱能使鬼推磨,但我不看好它;虽然艺术转不动地球,但我热爱它。”/“人类可以没有富翁和将军,但是,不能没有诗人。”

能够如此心直口快地说出这两句话的人,当然也只有彦文先生了。他在评说他这两句话的效果时说:“这话像恐怖主义分子引爆了一颗炸弹,会场顿时一片骚乱”;而且“在两百里地以外的东胜,也感受到这次骚乱的余波。两天后,我到那里参加我的格律诗座谈会,遇到散文家、诗人郝蕴光先生,他说他没参加那天的辩论会,但听说了,他赞成我的观点”。这就是彦文先生的人格和气度。这就是彦文先生的气场。

在《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这部作品中,像“左右挽住长城手,脚蹬大地赴中原”、“苍茫万里动风色,白波千年下雪山”这样气势豪迈的句子比比皆是。读这样的句子,不仅诗的韵味优美,而且很有气势,神采飞扬,气场感强烈。彦文先生这样写成吉思汗:“上帝之鞭,一代天骄,万仞绝巅。忆草原崛起,铁流动地;风云际会,大纛掀天”,读到这里,“一代天骄”彪悍、勇猛、雄霸千秋的英雄人生早已是跃然纸上了。在彦文先生的作品中,像“今生又揽燕山月”、“龙归大海道途宽,横亘九天超万山”的句子,俯拾即是,这些句子都会给人一种灵魂的冲击,情感的鼓动。你问彦文先生的诗词为什么会如此具有神性?“笑名利千钧如发,正气一身无私骨”,只此一句便道出了事物的真谛。说到底,彦文先生作品中的这种浩然正气正是来源于先生“正气一身无私骨”啊!

彦文先生是出版界的伯乐和大善者。好多文学青年写了书,但由于经济困难等种种原因出版不了,他便设法帮助他们出版,他在出版工作岗位上成就了不少作家!彦文先生是那些苦难作家的支持者、拯救者。当年朦胧诗受挫,彦文先生要推出一个大陆的席慕容,填补诗歌界的空白。彦文先生就确定要推出汪国真。他和贺雄飞先生合作,最终办成了中国文坛上的一件美事。

彦文先生是中国散文的垒筑高台者,是一个最优秀的编辑,最杰出的出版家!他看过的稿件堆在一起,恐怕一个火车皮也拉不走。彦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大半生,练就了一种特殊的编辑能力,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从稿件能够看到作者。从字里行间对作者的才情品性,以及人品性格等方方面面,能洞若观火。他看稿时似乎和作者一起呼吸,脉搏共同起伏,心脏一起跳动。他说:“上班时看稿,下班时也看;平时看,节假日也看;不吃饭时看,吃饭时也看;身体健康时看,生了病躺在床上也看。经常看稿通宵达旦,所以我的眼睛总是红红的,充满血丝。”彦文先生真是一个忘我献身的编辑达人呀!

彦文先生在《草原》文学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时发表了鄂尔多斯一位作者的短篇小说。彦文先生在审稿时发现这篇小说写得很好,只是觉得文字有些堆砌和臃肿,像美女身上长出了赘肉,他便大刀阔斧地从原稿上砍去了两千多字,让文稿变得精炼得体形象鲜明。没料到,小说刚刚发表,就接到读者来信,揭发这篇小说是抄袭之作。彦文先生十分生气地与那位作者电话联系,请他给个说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个作者竟然会说:“如果你不删掉我小说中的那两千多字,别人就看不出来这篇作品是抄袭的了”。这个编辑事例充分说明彦文先生真是一个“神编”,文字功夫何等了得啊!

对他所热爱的编辑工作,彦文先生说:“稿件质量有高低之分,但生命的创造是平等的,一律可贵的,应当尊敬的。我只能公正热情地对待它们。我像敬畏每一个生命那样,虔诚阅读每一页稿件”。这真是一个编辑的至理名言。

2014年9月,彦文先生的诗词专著《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了。因为先生对我的友爱和关怀,还在这本书的后面编入了《淡墨先生对周彦文的评论两则》。这本书刚刚出版,他就让出版社的编辑直接快递了两本给我。我收到这本书后心里十分高兴,也十分感动。这本书是他自己“生命的外在形式”( 先生的话),是他的情感和人生感悟的结晶,是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文本意义的作品,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我当即就下决心要为这本书写一篇评论。2014年9月11日我从短信上告诉先生我要为《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写评论时,他短信回复我:“顺势而为,不必成为负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完成了《神的花园·诗词鄂尔多斯》的评论《周彦文先生和〈神的花园〉》之后,再次联系彦文先生时,却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他了,当时搞得我满头雾水,不知究竟。过了好久,2015年6月4日,一位北京的博友“水若寒善”才在我的新浪博客《周彦文先生和〈神的花园〉》这一帖上写评论说:“去年听言周兄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真有点五雷轰顶,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当时,我多么希望周彦文先生的去世是一种讹传,是一次误会啊!可当我在《华夏散文》的“特邀顾问及评刊委员”名单中,发现周彦文的名字已经打上“黑框”时,我这才不得不相信先生的的确确是离我们而去了。

2015年的冬天,那是世界上最冷的一个冬天,彦文先生火一样的热情和燃烧的生命终于在这个冬天冰结了,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彦文先生,我们讨论诗、讨论散文的话题不是还没有说完吗?你为什么就要如此狠心地撒手人寰,如此狠心地撒下我、撒下你《神的花园》头也不回的走了呢?彦文先生,你是带着对诗、对散文的爱与火离开人间的,我想如今天国的散文之花一定开放得十分美丽了吧?那里也一定有你《神的花园》!

虽然说“人无法超越肉身而存在,终究会被像老虎一样的时间从奔跑的车子上颠覆下来,这就是存在的有限性”(彦文先生语),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内心释怀。重壤永幽隔,往事已然成追忆,我们再也看不见先生亲切的身影了,再也不能从手机里听到先生那令人动容的声音了,惊闻噩信,痛心难平啊!岁月的潮水无法平复忧伤,心情依然是“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德高身正兼师友,诗书泽远思彦文。

一江涕泪随君去,满山风雨哭斯人。

        原野,女,曾用笔名袁野,上海著名女作家,著名编导,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家与读者》杂志专栏作家,多家媒体专栏特约撰稿人,生活时尚频道《舌尖上的上海》《壹周时尚》栏目艺术总监。

        代表作长篇小说《上海之恋》是一部描写在上海打工的年轻女性奋斗励志书,展现了追梦者的顽强拼搏,真实记录了外来女性融入上海的历程,已由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之恋》在亚马逊网站可以购买。

       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过100多篇散文、中短篇小说和诗歌,多篇散文被中国散文学会收录在《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和《精短散文100篇》一书中。

        多篇散文和短篇小说获全国青年征文大赛奖。

        武汉作家代表作陈列馆先后收录原野创作的15篇优美抒情的散文在《世纪散文方阵》和《阳光的呼吸》一书中,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和珠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短篇小说《你在他乡还好吗?》《怀念乔丹》被西安女友杂志社收录在《真情故事》和《烟火小说》两本书中,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

       原野创作发表的短篇小说《焚心之恋》《静静的白桦林》《梦断上海》《人生无奈》《老耿头娶妻记》《上海媳妇外来妹》中篇小说《惊世之恋》《银行那些事》《北方女人》爆红网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人称为著名情感女作家,最会写爱情故事的高手。

       已经出版的作品有《与往事干杯》《献给远方的恋人》《爱已远去》《心中的故乡》《守望大海》《飞天飘舞的地方》《虎头漫步》《天籁歌声》《生命的绝响》《回忆》《寂寞梧桐树》《天堂花》《青春的祭坛鲜花盛开》《遥远的钟声》《走近临夏》《难忘故乡的秋天》等,累计发表过4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文笔优美,细腻抒情,对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真实生动。

       原野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已游历了50多个国家,是一位旅游达人。

        2000年10月,西安女友杂志社釆访著名女作家原野,文章用袁野在梦想的原野上四处奔跑为题目,以“幸运的女人”、“孤独的行者”,“文学追梦人”介绍了原野文学创作经历。2005年1月,接受日本《CHAI》杂志社记者采访,釆访上海著名女作家原野在上海打工经历。2006年3月,日本上海风杂志社日本女记者上林早苗釆访上海著名女作家原野。2006年9月日本东京人杂志社女作家森妈优米来上海采访上海著名女作家原野。武汉作家代表作陈列馆《作家与读者》杂志社收集上海著名女作家原野11篇散文在《世纪散文方阵》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阳光的呼吸》一书收录了著名女作家原野5篇散文2006年7月由珠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年9月,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壹周时尚栏目组采访上海著名女作家原野。

为了心中那个梦

                       —— 访上海著名女作家原野

       九月的上海金风送爽,鸟语花香。

       2018年9月18日下午,在美丽的上海苏州河畔,在一代枭雄杜月笙粮仓创意园区,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上海著名女作家原野老师。

       原野老师是一位美丽优雅时尚的中年女性,她创作发表的散文、诗歌、中短篇小说和她创作的爱情三部曲:长篇小说《上海之恋》、中篇小说《惊世之恋》、短篇小说《焚心之恋》,深受广大中老年和青年文学爱好者的喜欢,她用温柔细腻的文笔把人世间永恒的爱情故事讴歌得酣畅淋漓,描写得唯美凄婉。

        原野老师,笔名原野(袁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家与读者》杂志专栏作家,担任多家媒体的专栏撰稿人,曾就职于北方一家国有银行做管理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1991年在北京《金融时报》副刊版上发表了第一篇处女作《杏花飘香》,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多年来原野老师一直笔耕不辍,在海内外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上发表了100多篇优美舒情的散文和诗歌,还有中短篇小说,累计200多万字。

       散文《为了心中那个梦》、《固守北方》、《感受西部》、《走进拉卜楞寺》、《飞天飘舞的地方》、《虎头漫步》、《守望大海》等多篇散文,被中国散文学会收录在《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一书中,诗歌《与往事干杯》、《献给远方的恋人》2000年被西安女友杂志社收录在《诗海珍珠》第2集中。

        短篇小说《你在他乡还好吗》、《静静的白桦林》、《梦断上海》被西安女友杂志社收录在《烟火小说》一书中。此外还有多篇散文获过奖。

        原野老师为了自己心中美好的文学梦想,为了更多的收集写作素材,2003年她提前离开了令人羡慕的银行工作岗位和温暖舒适的家,独自一人来上海寻找她的文学梦。

        她在上海先后做过对日贸易工作、广告公司业务主任,做过影视艺术学校的艺术总监。她创办文化公司,在大上海竟争激烈的商海里独自摸爬滚打,所经历的一切磨难和酸甜苦辣,她都看成是体验生活和积累文学创作素材。

       2013年,原野老师砍掉公司大部分业务,开始去实现她周游世界的梦想。近5年来,她一直在世界各国度假体验生活,也是为了积累文学创作素材,有些人认为她不务正业,整天游山玩水,原野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曾经付出的艰辛和磨难唯有自己最清楚,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孤独地爬格子,我的每一部小说都是我的生活阅历和见证,每一个人的成功都要付出汗水和心血。

       据悉,原野老师的长篇小说《上海之恋》已经在美国出版,想了解她那段在日企打工经历的朋友,都可以从原野老师的小说中看到那个坚强不屈的她。

  从12岁的杨子荣到如今的情感老男孩,王为念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从戏曲演员、歌手、主持人、春晚导演、校长,再到如今的“情感达人”,从台前到幕后,每一样他都做得有声有色。  要问这一生中哪一个阶段是你最喜欢的?王为念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最累的《谁在说》,也是我最喜欢的。”

5年来,作为“情感达人”,王为念共参与录制了3000多期节目,为数以千计的家庭调解了矛盾。他说:“我只想用50年的人生记忆和在数千期情感节目中的经验教训,让您在爱的路上少走些弯路,多一点情感判断力,一路上有我,您并不寂寞。”

做电视节目,让我更接地气

倪萍这样评价王为念:“我知道王为念是可以做大事、赚大钱的人,但是他怎么了呢?为什么一心一意地和小王芳一起絮絮叨叨地去做媒婆?后来我知道了,把王为念能够拴住的是人生的境界,是人性中最美的那份欢喜。我为老朋友如今的欢喜,欢喜中的境界感到欣慰。相信他的辛苦是幸福的。”

2012年6月12日,王为念为新书《念叨念叨》签售。近一万读者到场,从地下一层一直徘徊盘旋到6层。这是王府井书店自建店以来,参加签售人数最多的一次。这也完全在王为念的意料之外。开始出版社跟他联系的时候,他说:“你们拿上1000本书吧,万一要是剩下了,算我的。”结果,不够了。王为念早上8点半出门,工作人员便打电话来说已经有人在那儿等了。下午3点售书,怎么可能上午8点就有人等我呢?后来,工作人员再打电话说,问了,人家就是等你的,而且夜里很早就有人排队了。

让王为念最骄傲就是,看到艺术学校里自己的学生在微博里留言说:“我抱着孩子到签售会现场了。”“我的孩子都有孩子了,我特别感动。”王为念激动地说。签售当天来了七八对儿夫妻,都是王为念在《选择》节目中促成的。而且,现场去了很多人,同样的一句话重复了几十遍:“我俩本来有矛盾,看你节目看着看着,后来我俩就好了……”听着这话,王为念感觉自己特别有成就感。

王为念很感谢北京电视台,大概4年多前,《谁在说》的编导找到他,让他帮个忙。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忙帮完他就再没回去,整天在《谁在说》里家长里短、念念叨叨。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一个节目中做了一些帮助别人的事情,居然也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谁在说》阶段,是王为念一生中最喜欢的阶段,“因为我是可以踩着地走路的,用老百姓的话叫接地气。”

应付复杂局面,十八般武艺全上

余秋雨对王为念的评价也很高:“他不是教授,也不是权威,没有精神病理学的专业文凭,也没有留学归来的心理学家的头衔。这种似乎‘什么也不是’的状态,使他在发言时,不端架势,不演角色,不讲术语,不夹英文,不引古语,而能直取事件关节,直触人心痛痒,他的主要学问,就是‘人情世故’。”

大家都说,王导这个人太好了,太热心了,太真诚了。其实,也有人提出了质疑:王为念人高马大,有时候在节目中说起话来还很凶,眼睛睁得像个铜铃,给人一种威慑力,很担心王为念会跟当事人吵起来。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频率很高,只是有时候我们考虑到电视观众的视觉承受力,会剪掉一部分。”的确,有时候一个家庭像仇人一样,持续20年之久。当专家说是A的问题的时候,跟A对峙了20年的B便是胜利的一方。这一得理就会不饶人的,他迫不及待地要在这一瞬间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激动就会交火,专家就得劝架。劝架就热闹了,难免会着急,便很自然地站起来,很自然地瞪眼睛。“那种情况下,瞪眼睛还是有作用的。”王为念笑着说。

还别说,有时候为了劝解嘉宾,王为念还真得“动武”。有一次,一个姑娘打来电话,说妈妈一直逼着她跟前男友复合,但是她不想。她说前男友很生气,拿着水果刀扎了她若干刀以后,她就再也不敢见到这个男人了。然而,妈妈思想比较封建,她觉得女儿跟男孩在一起那么久了,已经是他的人了,就应该嫁给他。这事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戏剧性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录制节目的时候,编导在未经主持人给信号的情况下,就把女孩的前男友请了上来。当女孩突然看到男孩的时候,立刻情绪失控,像被人拿笤帚追打一样四处乱跑。最后,王为念发现她浑身发抖地躲在幕布里。他把她请到房间,温柔地说:“姑娘你放心,我能打得过你前男友,以前我一个人打过好多人……”最后,王为念甚至拿出了看家的本事——拿大顶,女孩这才缓过来这口气儿。她一把抱住他,号啕大哭。等女孩稍稍平静,王为念带着她走到男孩跟前,让两个人慢慢靠近,让女孩永远不再害怕那个男孩。

王为念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不断摸索调解方法。“音乐疗伤”便是他一个非常有效的杀手锏。到目前为止,在《谁在说》的现场,甚至是吵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情侣或者夫妻,每每听到他演唱的《我只在乎你》或《亲密爱人》时,无一例外地先是想到对方的好,两人总是相拥而泣。王为念说:“如果情感出现问题,尝试各种方法补救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最后关头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可能拯救你们的东西,是曾经共同记忆中的那段音乐。”

说出自己的故事,让人们少走弯路

王为念这样说:“我也曾目空一切,也曾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作出不理智的决定,但是现在的我多了一分淡定,也完全体会到:原谅对方其实是增加了自己快乐的砝码,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面前的王为念十分健康、活力十足、乐观爽朗,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做过心脏造影手术。经医生诊断,王为念心脏的动脉和静脉的交叉口处狭窄。王为念很庆幸,病情早被发现,当即选择做手术。王为念倒没觉得怎样,可把节目组的同事们吓坏了,想起他经常拿大顶、做俯卧撑,在那儿折腾,就后怕。

就在那次住院期间,王为念突然间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前妻小香玉打来的。分开多年,王为念没想到她会说:“最近老看你的节目,说得挺好的。”小香玉的认可,让王为念很是高兴。

小香玉是王为念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女人。他在《念叨念叨》一书中说:我曾经有过两段婚姻,我把第一任妻子称为孩子他妈,第二任妻子称为前妻。我和前妻曾经在朋友圈里被称作是黄金搭档,我们在一间小屋子里开始,创办了后来在全国非常知名的小香玉艺术学校。在那间屋子里,构思了第一次上春晚的节目,带着山里的孩子走进了央视春晚,我陪伴着她摘得了很多各级国内专业的大奖。作为共同创业的夫妻,我们也犯了一个通病,除了事业,感情沟通越来越少,最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彻底分开了。这些年来,我和很多老朋友联系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坐在一起,大家总是不自觉地把那段婚姻提起。曾经有好几年的时间,我不敢面对,甚至没有勇气听到对方的名字,我们分手分得太痛了。一切和她有关的东西我都想屏蔽掉,那种难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

刚分手的日子,不堪回首。王为念一个人经常在冬季北京的三环路上开车绕圈,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一想到这场分手,整个人都是颓废的,什么事儿都不想做,什么人都不想见,唯一喜欢的地方就是有酒的地方。那些日子他经常有熬不过来的感觉。

和小香玉的过往是王为念最不愿意提起的,但是最后还是说了。原因只有一个,说出与小香玉的感情经历,给别人更多爱的指导。他不记得在他做过的情感节目当中,有哪个故事更能清晰地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两个事业型的夫妻走在一起应该怎么样去经营和善待这段情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业型的夫妻走在一起,应该如何经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来想去,王为念还是觉得自己的例子更贴切,更能说明问题。他认为:事业型的夫妻,尤其是男人,当他觉得自己很强大的时候,会不断地把事业放大,而忽略很多夫妻间应该做的事情,乃至最后把成绩打包放起来,说:“这一切我都是为你做的,这就是情感的最佳基础。”他认为他们的感情绝不会出问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的关系早已有了缝隙,只是他不知道。当这个缝隙一旦变成了一个裂痕,一条鸿沟的时候,他再填就已经来不及了。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看到这样的标题,你不要以为我是在哗众取宠。其实,并不是,这是我的心里话。虽然,我只有三十多岁,但是人生所有的痛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我都已经深刻的体验过;人生所有的快乐:儿时的单纯欢笑、幼时父母的疼爱、长大后友情的美好、爱情的热烈、目标实现后的成就感、帮助他人之后的满足感以及其他情感:一个人的孤独、一群人中的寂寞,凡此种种,皆有体验。所以,我不惧怕死亡,人生该经历的,我大致已经体验。死亡,何惧之有?

这是我现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但是之前,不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80后,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生活还是很幸福的。虽然没有美味佳肴,但是每一顿饭都可以吃饱;虽然没有时髦衣服,但是不至于衣不蔽体;虽然没有种类繁多的电子玩具,但是我们可以自制各种各样的手工玩具。幸福,本是人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和物质生活与金钱其实没有那么大的联系。成人尚且如此,孩童更是如此了。所以童年时代的我,以为父母的疼爱、兄长的宠爱会一直伴随在我身边,永远不会消失的。那时候的我,以为这个世界是静止的,孩子永远是孩子,不会长大;大人永远是大人,不会老去;老人永远是老人,不会消失。

直至我8岁那年,我才懵懂地懂得,并不是这样的。人,会在一夜之间就不见的。那时候,我的爸爸得了一种医生也说不清楚的不治之症,一年之后,在一个夜里就离开了。我模糊的印象中,似乎记得他走之前的几分钟跟平时一样平静,满眼慈爱地看着我和哥哥,并没有交代任何事情。一会以后,就闭上了眼睛。顿时,妈妈嚎啕大哭。我和哥哥悄悄地走开了,并没有特别的悲伤。那时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死亡,意味着我们永远再也见不到活生生的爸爸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长长的送丧队伍里,大人们泪流满面,嚎啕大哭;我和哥哥却一脸茫然,似乎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队伍两边看丧的人一边抹泪,一边说:“真的是好人不长寿啊,多好的人,这么年轻就走了。你看,他两个孩子都不知道哭。”

是的,我清晰地记得,在给爸爸送葬的时候,我并没有哭。确切来说,我并不知道应该哭。后来,过了好好几天,我发现爸爸一直不出现,我问妈妈:“妈妈,爸爸呢?”“爸爸死了。”妈妈说。“什么是死了?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死了就是死了,再也不回来了。问什么问,快吃饭。”妈妈突然大吼起来。我莫名其妙,吓得哭了起来。妈妈一把把我拉进怀里“我的个死鬼啊,你怎么走得这么早啊?留下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啊?”(写到这里,我的喉咙哽住了,眼泪抑制不住地流下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爸爸啊。)妈妈越哭声音越大,无法抑制。看到妈妈那么伤心,我和哥哥也跟着大哭起来。

那个时候,我明白了,“死亡”就是再也见不到,再也回不来了,我懵懂地懂得了“死亡”的意义。

5年前,像妈妈一样疼爱我的阿姨,也就是我妈妈的三妹妹,患上了肠癌,在和病魔斗争的2年内,我目睹了她由白胖到瘦成骷髅一样的全过程。每看望她一次,我就心痛一次。到了她临终前的那一天,我从外地赶回去看她的时候,我伸出手,想去拉她的手,她赶紧把手缩回被子里,说:“不要拉我的手,阿姨快死了,不吉利。”我的顿时泪如雨下,再也无法抑制。像疼爱亲生女儿一样疼我的阿姨,在她临走的时候,还在想着我,不肯让我牵她的手。(写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作为读者的你,能否理解我的心痛和泪水,我希望你能理解。)阿姨看我哭得那么伤心,她让我别哭,说要和我好好说说话。我强忍住悲痛,擦干眼泪,听她说话。她说:“阿姨 好后悔,好舍不得就这样死了。这么好的日子,我再也无法过下去了。你不要学阿姨,就知道拼命干活,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我也不想死。要是可以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让自己那么拼命,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也不会拖着不去医院。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了,你不要学阿姨,要好好对待自己。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出去玩,都不要委屈自己,都去做。不要像我这样,只知道拼命干活,想做的事再也没有机会做了。”

那一刻,我心如刀割。第二天,阿姨就永远地离开了我。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完全懂得死亡的含义了。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人生在世,只有善待自己,珍爱自己,不断去实现自己的心愿,体验生命所有的可能,才能在临终的时候,尽可能少些遗憾。

请大家先来看看约瑟夫爱迪生的一段话:

当我面对伟大人物的墓地,妒忌之心荡然无存;当我阅读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当我在墓碑旁遇见泣不成声的父母,禁不住悲从中来;当我看到父母的坟墓,忍不住想到那些自己将追随的人的悲伤的空虚;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剑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再查看墓碑上的日期,发现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却可追溯到600年前,于是又忍不住想到最后审判日那天,我们都将同时接受上帝的审判。

既然死亡是每个人生命的终点,那么就让我们善待我们生命中唯一存在的每一天吧。我认为,我的余生要这样度过:

人生苦短,只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依据兴趣点找到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甚至是财富的目标 标,为之奋斗终生,在我们生命终结的时候,才会充满成就感。我已经决定,将成为“写作达人”作为我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坚持每周至少阅读2本,每周在《》至少发表3篇以上的不少于2000字的文章。这个目标最近两周才确立,到目前位置,我已经在《》公开发表文章13篇,其中一片被首页收录。一天、一月、一年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即便用我一生,也无法实现,那又怎样?我的文字可以温暖他人、愉悦自己,这就足够了。我享受的是阅读、写作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过程。

这个世界上衣着光鲜的俗气之人已经够多了,有趣的灵魂太少了。我要做一个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独立生活空间的女子。在繁忙的工作、繁琐的家务之余,我要继续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散步、种植花草、酿造葡萄美酒、读书、写作。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知道的太少了。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的风景等着我们去体验,我们要创造条件、制定计划一一去体验。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发挥自己的潜能、客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去见识从未接触的广阔新天地,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美好。

佛说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奉献和创造。无论艺术家、老师,还是农民、工人,他们都能在奉献和创造中找到快乐。人类本来就是一个群居的群体,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如果有余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去给帮助他人,那么就能从奉献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感。给身陷困境的人送去一些钱财,给悲观绝望的人送去一个拥抱,给口渴至极的人送去一杯清茶……凡此种种,都能给他人以前行的力量,给自己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是在狱中度过的。在这一个月里,每天都有朋友和学生来探望苏格拉底。他们经常与苏格拉底谈着谈着就忍不住哭泣起来,因为不久他就要死了,这时,苏格拉底却安慰他们:“你们认为死亡很可怕吗?”别人于是请教:“什么是死亡?你为什么不怕死?”苏格拉底答回答:“死亡只有两种情况:第一,死亡就好象是无梦的安眠,而这是求之不得的!第二,死亡是前往一个过去的人所去的世界,所以我死后去到这个世界,可以同很多贤哲见面,这很好啊!”

这位伟大哲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我非常欣赏,这也是我对待死亡的态度。

我不惧怕死亡,但是我更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为了不辜负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之旅,我借用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属于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草长莺飞,春色熹微,烟花似梦,柳色如醉。这样的时分,江南的细雨便有了情态和色彩。一柄撑起的油纸伞,在空中曼妙地旋转开来,便有了春日繁花悠然绽放的韵味。

这意蕴深厚的油纸伞,筋强骨健,它看似小巧,实则饱受千锤百炼。有民谚说:“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由此可见,一柄油纸伞制作完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也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油纸伞的取材源自天然,以人工削制而成,堪称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油纸伞因其具有古典浪漫、吉祥安泰、驱恶辟邪的人文内涵,在亚洲各地,衍生为随处可见的日常物品。一把油纸伞,集合了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和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既可用于遮风挡雨,又可用作空间装饰、演出道具等等。

油纸伞伞面上,大多绘有或工笔或写意的中国画,爽心悦目,美妙无比。可以说,油纸伞是雅致的物什,它缘于雅,在开合之间,更有了发散的雅的氛围。若是与美人相配,美人若是着一袭旗袍,撑着油纸伞款步在大街小巷,那定然是一道可圈可点的人间美景了。

雨中的油纸伞,诉说着一个个美丽的人间故事,流露着一份份美好的尘世企盼,给凡俗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情感色彩。戴望舒在《雨巷》中美到骨子里的描绘,何尝不是缘于这灵性十足的油纸伞?就这样,淡墨浅韵的江南,弥漫着一帘疏雨的芳香,一把油纸伞,从唐风宋雨里出发,轻轻的,轻轻的,走出了人间最美好最幸福的模样。

事实上,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江南,这样曼妙美丽的情形是极为常见的。小河蜿蜒着,流淌着,淙淙潺潺,连系起千家万户。油纸伞在小桥上游移,在街巷中穿梭,撑开了杏花带雨的江南诗意。那样一种和谐的江南景致啊,一不经意,就教人忘却了身边的车水马龙,走进了岁月烛照里,找回了老时光里闲散自如的淡定与从容。

“小桥清荷油纸伞,一蓑烟雨话江南”,无可替代的油纸伞,在江南人心目中是有着无穷魅力的,它凸显出江南独特的气质和魅力,承载着江南厚重的历史与沧桑。江南的油纸伞,成就了江南,江南的姿容,也在油纸伞上得到了永无穷尽的延伸……

总有这样的时候,一个人,彳亍于雨中,忽然有另一个人,将他拉至了她的油纸伞下。蓦然回首,两个人便成了肯为彼方一生一世遮风挡雨的人。一把伞,一不留神,就顺理成章地成就了一段情事,丰盈了一个琴瑟和鸣的世界。

“细雨落在油纸伞上,江南的风声和马蹄已旋进雕栏,只有郊外的长亭,摇摇晃晃,仍然吹着离别的长笛。”这中国韵味的江南油纸伞啊,撑起的,是江南的景色,更是江南人细碎的念想、难了的思绪、悠长的生活。

奔跑的柳色

由南向北、由北而南的旅途中,我平生第一次发现,清新的柳色,原本就是春光的代名词,是春天最精准、最确切的表达。

三月,在南方,已是阳光明媚、春色荡漾、春景如画的时候了。但在北国,树木大多还是光秃秃的,它们的枝丫尽情伸展在春风里,虽然没有万千气象,却是形态各异,画态十足。这里的太阳离地面似乎更近了一些,阳光也似乎更热辣了一些。

从旅店到北京西站的途中,我看见两树柳绿,随口说了声:“真是难得。”朋友接过话头:“到4月份,北京还会下一场‘飞雪’。”我有些疑惑:“你这么肯定?”朋友笑了笑:“我说的‘飞雪’是柳絮,‘满城飞絮’犹如‘满城飞雪’,这都是因为杨柳的缘故。”

朋友接着说,杨柳高大、坚韧,树叶稠密,可以遮阴,调节气候,对于治理风沙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就有弊,柳絮飘飞的时节,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样的时候,白茫茫飘飞的柳絮,足以扰乱人的心境,教人心烦意乱。

北国春三月依然是萧瑟的,好在,坐在动车靠窗的位置,远远近近不时有柳色从眼前掠过。那萧条树影中的一抹新绿,凸显在平旷的原野,恰似冷峻中的一缕温情,别具一格,又怎能不令人为之一动?这苍苍莽莽中呈现一抹新绿的情形,绝非“轻烟澹柳色”、“柳色过邻墙”、“柳色披衫金缕凤”所能描摹和表达的。

这时的柳色,给我的感觉,既有放达洒脱,又有清寂忧愁。它将一点一滴的美丽和向往,置于“平阔天低树”的旷野,有了古诗词中缠绵婉约的神韵和风范。我分明看见一个离别的人,折一枝嫩柳在手,在心中抒写着她的纤纤情致,落寞离歌。正如《大唐柳色》描写的: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我想,唐代王维站在新柳初发的驿道上吟《赠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当是这样一幅“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的图景罢。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北国的柳色,始终绕不过这样的起落轮回。惟有江南,常见长青柳,常见柳青青。在江南,随心漫步在柳色青青的湖畔绿荫间,该滋生出多少诗意的美丽和快乐啊?江南的柳色入目皆是,随处可拾。春光下,微风过处,憨态的小鸟雀跃在嫩绿的枝叶间,柳条轻扬,柳叶如眉,柳色温润,倒映在绿如翡翠的碧波里,牵引出人心深处的柔情和甜美。

江南的柳色不同于北国的柳色。江南空气湿润,柳色更为滴翠,但掩映在纷繁的绿影中,依然流于凡俗;北国空气干燥,柳色虽新,却并不繁茂,但其在固有地域的别样妆容,更显姿态,也就不在话下了。

奔跑总是美好的,美好总是短暂的,美好的遇见,如炫目的闪念,风一般离散。由北而南的旅途中,有麦苗儿绿,也有菜花儿黄,有属于春天的形形 在眼前次第铺展,但终究还是奔跑的柳色,以它特有的美丽清新,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情,扎下了根。

笔墨大咖

咖,指角色。闽南语将“大角色”说成“大脚”,其读音在普通话里即为“大咖”。通常意义上,“大咖”是指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里,或有钱,或有能力,总之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引申为某一方面的达人。也有地方将这些人说成“大腕”,实则是一个意思。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鄙夷之意时,一不经心就可能说出“你算是什么咖啊”,即“你算是什么角色啊”之类,明显有不把人放在眼里的意味。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算得上是个“咖”,说明在这方面是比较厉害、成绩斐然、值得称道和尊敬的角色。

看台湾综艺节目,发现台湾娱乐圈爱把各类明星按大牌等次排序,称为A咖、B咖、C咖……A咖当仁不让地代表着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当红明星,也就是人们眼中的大牌;B咖是指比较红却还没有发紫的;C咖自然是次之了。还有“主咖、小咖、社会咖、怪咖”等说法。“主咖”表示主要角色,“小咖”表示小角色,“社会咖”指在社会上混得有模有样的人,“怪咖”指脾气古怪、有怪癖的人。

笔墨大咖,顾名思义,是指在笔墨功夫上不同凡响、有造就、有作为的人。文学作品、中国书画等等,所倾注的正是淋漓酣畅的笔墨意韵。一个人若是总能做到意在笔先,又何愁不能泼洒出意韵生动的笔墨图景?这样的人,成为笔墨大咖是迟早的事。

陆游说:“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一个人,有缘抵达一个树木葱茏、碧草青青、绿植错落、鸟声清脆的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艺术作品来理顺心绪,表达心情,完善心境。或行文,或书法,或绘画。这样做了,就算到了地老天荒的那一天,还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朱自清为文,戴望舒吟诗,王羲之写字,徐悲鸿作画,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显现出了非凡的功力,在各自的领域里可谓真正的大咖。他们的作品所绽放的,正是最深刻、最美妙、最赤诚的人类情愫。哪一样不是人类的珍宝?哪一样能够教人轻易释怀?

生活要有笔墨,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笔墨。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笔墨大咖并非可有可无,相反,至关重要。可以说,真正的笔墨大咖,其纸上笔端所沉淀的,一定是迥然不同的人生洞察,思想独到的生命精华。这些缘于心灵的东西,或意象迭出,或哲思深远,或简淡疏逸,或灵气浮动,所呈现的,是妙不可言的造化之功,高超出世的禅意之境,气象万千的水墨之韵。

国外的推荐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最好是黄裳翻译的;都德的《磨坊书简》,史蒂文森的《骑驴旅行记》等等。。。现代散文在五四时期虽然异彩纷呈,我只喜欢周作人,废名等人的可当散文来读的小说,比如施蛰存的《上元灯》青涩细腻,隽实可观。现当代我喜欢简贞的散文,比如《四月裂帛》,《天问》,《渔父》等等,都是情感饱满、耐人咀嚼的。至于古代方面的,明清时的小品文就不用说了,玲珑剔透又感性生动,归有光、袁宏道、张岱等等的集子,都很好。“陌上花开缓缓归”出于钱镠王妃的典故吧?“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乃知柔情可时空错移,古今一恸啊,真可以做中国最早的俳句了。第一次知道是在王士祯的《香祖笔记》里,当时就很感动,我首先想到了戴望舒最短的那首祭奠诗,没曾想被安意如拿来作了标题,呵呵。其实,诗歌散文小说都无法分开的,古代诗歌散文的韵味更应该自己去品味,“每个人都应该在阅读中寻找他自己的奇遇”,而不是希图轻松,拾人牙慧,跟风叫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633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