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竹笛的诗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
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
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
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
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
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
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注释 [1]春风:一本作“东风”。 [2] 《折柳》:即《折杨柳》,曲名。
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
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2赞美笛子的诗句《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牧童》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吕岩。
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梦中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古诗词全文如下: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译文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
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登快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江上》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观胡人吹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译文 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声。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
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黄鹤楼闻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译文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梦江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译文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正所。
3赞美笛子的诗句有哪些1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 《春夜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3 《吹笛》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吴江楚泽闲游遍,未豁平生万里心。
醉里独携苍玉笋,岳阳楼上作龙吟。
4 《月下笛·万里孤云》
年代: 宋 作者: 张炎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5 《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 《闻笛》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凄凄吹笛裂寒云,羁客难禁醒坐闻。
声逐逝波流不断,月明吹老戌回军。
4有关笛子的诗词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推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北谢碑 李白 [推荐]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军行 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听胡人吹笛 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吹笛 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晚携酒泛江 杜甫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采舟。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出塞 王之涣 [推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闻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宴边将 张乔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听笛歌 刘长卿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绿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上寂历江枫愁。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吹笛儿 李中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
咏笛 宋之问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
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连昌宫词 元稹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压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华清宫 张祜天阙沉沉夜未央,碧动云仙曲舞霓裳。
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塞上闻笛 张祜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李谟笛 张祜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
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夜宴观石将军舞 李益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
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寒秋。春夜闻笛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村笛 韦庄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
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华清宫和杜舍人 薛能。
5形容笛子的诗句1
常居物外度清时,
牛上横将竹笛吹
一曲自幽山自绿,
此情不与白云知
2
数萼初含雪,
孤清画本难
有香终是别,
虽瘦亦胜寒
横笛和愁听,
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
容易莫吹残
3
牛得自由骑,
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
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
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而,
无是亦无非
6有没有描写笛子的诗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3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4从 军 北 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5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6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7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急用`有关于乐器笛子的诗词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推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北谢碑 李白 [推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听胡人吹笛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晚携酒泛江 杜甫
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采舟。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出塞 王之涣 [推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闻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宴边将 张乔
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听笛歌 刘长卿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绿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上寂历江枫愁。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吹笛儿 李中
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
咏笛 宋之问
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连昌宫词 元稹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李谟压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华清宫 张祜
天阙沉沉夜未央,碧动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塞上闻笛 张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李谟笛 张祜
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夜宴观石将军舞 李益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寒秋。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村笛 韦庄
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华清宫和杜舍人 薛能
8有关笛子的好诗黄鹤楼(范成大作品)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寄元美(李攀龙作品) 蓟门城上月婆娑, 玉笛谁为《出塞》歌。 君自客中听不得, 秋风吹落小黄河。
黄鹤楼闻笛 李白
一为迁客为长沙,西望长沙不见家。黄鹤楼中闻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都满洛城
玉笛凌秋韵远汀,谁家少女倚楼听
玄宗贵妃嬉玉笛,合奏仙乐紫云回。
敦煌女伎持玉笛,凌空驾云飞天去。
9赞美笛子的诗句有哪些《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年代: 唐 作者: 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春夜闻笛》年代: 唐 作者: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吹笛》年代: 宋 作者: 陆游吴江楚泽闲游遍,未豁平生万里心。
醉里独携苍玉笋,岳阳楼上作龙吟。《月下笛·万里孤云》年代: 宋 作者: 张炎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
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春夜洛城闻笛》年代: 唐 作者: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笛》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凄凄吹笛裂寒云,羁客难禁醒坐闻。声逐逝波流不断,月明吹老戌回军。
高适 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及注释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1、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2、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3、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4、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5、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赏析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不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及注释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前部分简析文字载自潼江小屋,有删改)
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他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人的地方。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今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4、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5、闻:听;听见。
6、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7、故园:指故乡,家乡。
翻译: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
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赏析:
(一)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二)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及注释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赏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人。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世因称为高常侍。二十岁左右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开元十八年左右,北游燕赵,且于燕地从军。开元二十三年曾赴长安应试不中。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登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三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乱起,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被召还长安,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
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高适此诗虽为乐府旧题,却通过对浴血沙场的勇士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开篇四句写跨马从戎,次八句写战阵的壮阔,后八句写安边定远的壮志,人物的生动形象与精神状态跃然纸上。特别是结尾处以“古人昧此道”表现出对皓首穷一经的腐儒的嘲笑,一语道破唐代文人由边功求进取的崭新的时代风气。而这显然正是高适本人的心声,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就可以看作高适本人人生理想的写照。
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此诗作于两次求仕不成之后,故借与崔二赠答之际,深刻揭露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逸,尽情抒发沉沦不遇的满腔悲慨。开篇六句,以景托情,渲染出充塞天地的悲愁氛围。次十二句以“缅怀”引出“当途者”,详细描绘权贵们骄矜生活,并以草泽枯槁之士与之作强烈对比,促生愤慨。后八句倾诉胸中不平,并以“我”与“君”的对比扣合诗题。诗写悲愁,却毫不消沉,而是峰峦迭起、波澜层生,充满激昂顿挫之势与强烈的情感力度,构成贤人失志主题在开元盛世中的典型表现。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天长沧洲路,日暮邯郸郭。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理道资任贤,安人在求瘼。故交负灵奇,逸气抱謇谔。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飘飖劳州县,迢递限言谑。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且欲同鹪鹩,焉能志鸿鹄。
此诗借与薛据、郭微酬赠之机,叙述了自身的经历、情操及创作趣尚,可以视为高适前半生人生的自我总结,后半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开篇至“安人在求瘼”为第一部分,自述早年经历、思想及政治主张。卫霍,指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用以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鼎镬,是古代施行烹煮酷刑的容器,这里代指酷政。“故交负灵奇”以下为第二部分,由己及人,既扣合酬赠之题,又通过对薛、郭二人“飘飖”州县的叹惜,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不平之鸣。贝丘、虢略,都是地名,分别在今山东博兴南、河南嵩县西北,这里代指东、西飘飖之地。全诗既有大笔勾勒,又有细致描述,语言质朴自然,却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度。
登百丈峰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此诗作于赴陇历哥舒翰幕府途中。在此之前,高适曾两度求仕未果,因而此诗仍带有较强的忧伤意绪。前四句写登高望远,目光直指河西边塞,并以“汉垒”置“胡天”之间,见边防之紧。燕支,即燕支山,又作焉支山,在今甘肃永昌西。中四句联想自汉代以来连年征战而匈奴不灭的绵长历史,见社稷之忧。末二句顺势而出,抒发怀抱。此诗虽写忧虑之意,但却将一己之怀抱与边塞安危联系起来,从而表现出一种忧天下之忧的阔大襟怀气度。
蓟中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此诗是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时所作。由边塞的荒凉生发出对边患的忧虑,并抨击统治者用非其人,抒发自身难酬之壮志。开篇以“沙漠”、“塞垣”构定塞外特定环境,三、四句写登上塞垣所见一片萧条荒漠景象,五、六句以“征战”与“胡虏”对举,既见对胡虏反叛之忧患,更显对边将黩武邀功的批判。后四句直抒怀才不遇之愤懑。孙吴,指战国时军事家孙膑、吴起。全诗语言质朴平淡,但由于纪录了当时边塞实况,且写景壮阔,情怀激烈,仍具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此题为途中纪实之作,本诗原列该组诗的第九首。前四句写行程路线及最突出感受,自北而南,满目情形大体相似,可见“农夫苦”已成普遍现象。中六句具体描述农夫之苦况,除日日劬劳之外,再加天旱、租税之双重灾难,无所收获也就是必然的了。末二句自抒怀抱,虽有良策拯民,却无由上达,于无奈中显出强烈的民胞精神与失志之愤。高适此诗作于开元年间,却能于盛世背后发现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的题材,在盛唐诗人中大约以此篇为最早。
登陇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此诗是高适赴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途中登陇山有感而作。前四句以陇上流水意象表达独身远行的心理感受。流水、行人,既是写实,又构成象征性的互喻关系。后四句抒发此行意欲有所作为、建立功业之壮志。“浅才一命”、“孤剑万里”,活画出慷慨任侠的形象;只身远游,固生乡思,然更感知己,足见报效国家之豪情。此诗语言简洁,但却包容着丰富内容,既思故乡,又感知遇,既叹身世飘泊,又表报国壮志,所谓“感知忘家,语简意足”(《唐诗别裁集》),写足孤身远游、求取功业之意。
古大梁行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有水东流。
此诗作于与李白、杜甫同游大梁之时。其时高适隐居宋中,求仕无门,即于这首咏怀古迹之作中,透露出悲凉的身世之感。全诗四句一转韵,分为五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驱马荒城所见景象,第二段引出对往昔的遥想,第三段回到眼前,回应首段,第四段紧接,写出当年风云人物的遗迹,第五段感叹当时受赏的朱亥、侯嬴荣耀一时,终成过客,如今只有汴水东流而已,既生兴亡之慨,又将古今一脉贯穿,从而使兴亡之叹融入自己身世之感。此诗情感浓烈,思绪曲折,章法整饬,表现自然。
邯郸少年行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此诗是高适青年时代作品,诗中描述的“邯郸少年”可以视为诗人之自况,借以表达内心的愤世之慨与任侠豪情。邯郸,是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诗的前六句写“游侠子”生长之地与侠义轻财之举,其豪爽英姿与狂放气派跃然纸上。七、八句陡然转折,写侠肝义胆无人理解,报国宏图无从实现,只有空空怀念古代“倾以待士”的平原君。后六句即直写当今世俗人情之菲薄,表现出睥睨尘世、刚直耿介的性情节操。此诗章法齐整,意态飞动,当时即被“朝野通赏”(《河岳英灵集》),极亨盛誉。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据此诗前原有小序可知作于开元二十六年。高适从军燕地在开元十八年至二十一年间,此诗是离开边塞之后“感征戍之事”并回顾自身边塞经历之作。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整个唐代边塞诗之杰作。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此诗是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怀杜甫之作。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日。杜二,即杜甫。杜甫居成都时,高适与之过从甚密,此诗慰故人思乡之情,发世事难料之叹,抒无所作为之憾。全诗四句一层。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乡”既是言杜,亦是自谓,二人故乡同为当时正在战乱的中原,这一“思”便将二人情感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次四句写自身,既“无所预”又“复千虑”,表白忧国情怀,“空相忆”、“知何处”,则添一层无奈与落寞之感。末四句进而将自己庸碌自适与友人飘泊四方比照,逗出“愧”意,回应篇首,写足题意。
送浑将军出塞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继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动作一年行。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塞上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此诗作于已入哥舒翰幕府之时。浑将军即哥舒翰麾下之云麾将军浑惟明,其祖先乃汉代匈奴浑邪王。此诗通过送浑将军出塞,塑造出一个勇猛爱国、光彩夺目的将军形象,成为边塞诗中写人物的代表作。开篇十句写浑将军的祖先、部曲传统及其身先士卒的品质、威名赫赫的战功。蝥弧,指军旗。嫖姚,指汉代嫖姚校尉霍去病,这里喻指主将哥舒翰。骨都,指匈奴左右骨都使。次十句进而写浑将军在边境形势危急时奋不顾身、转战南北的具体行态,使其形象更加神充气足。最后四句点明“送”之题,并寄托自己的殷切期望,预祝其早奏凯歌。绕朝策,指秦大夫绕朝曾赠人马鞭,这里比喻破敌之计策谋略。仲宣诗,指王粲《从军诗》,这里比喻捷报。此诗铺绘壮美,极见盛唐气象,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身壮伟的精神面貌与豪放的艺术风格。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近五十岁时才因张九皋的推荐而中有道科,然却仅得封丘尉之低职,此诗即作于封丘尉任上,抒发了失望与矛盾的心态。首四句以超脱世俗的姿态自表品格,见不堪作吏的原因。孟诸,是古泽薮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这里泛指梁宋一带。次四句进而写不堪吏务的实情。复四句语意转折,由家人之不解见自身与世俗之龃龉之深。末四句明揭归隐之念,与篇首遥相照应。梅福,是汉代南昌尉,曾屡次上书,皆不被采纳。全篇四句一转韵,且皆前二句散行,后二句骈俪,经纬成文,回环往复,结构颇见匠心。而情感强烈,奔泻而出,既见跌宕之势,更显雄强伟力。
别韦参军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此诗作于求仕未得之时,诗借赠别之机抒失意怀抱。前十二句自叙入京求仕、落拓失意、客游梁宋的经历,先写壮伟襟抱,次讽朝政昏聩,再写客游梁宋,失意之情充溢字里行间。三五,指三皇五帝,这里喻指理想的政治。负郭,指近郊良田。后十句写与韦参军友谊及惜别之情,于众人中拈出“唯君”,见知己之感,欢娱交密,却又不得不离别,尤增惆怅,而临别之时,又以劝慰作结,足见诗人虽怨尤却不消沉,充满对前程的期待与希望。诗中暗用姜太公“垂钓”故事,可见非凡抱负。
部落曲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支着锦裘。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此诗作于初至哥舒翰幕府之时,表现出对边事的关切与忧虑。首联概写“蕃军”兵强马壮、意气骄横情势。颔联以“垂金甲”与“着锦裘”之具体形象写出蕃军将帅略无顾忌、首领安闲自得神情。颈联以“雕戈”、“红旆”写出蕃军兵器之锐利与军阵之齐整。尾联直点汉使之愁,并以“日暮”、“鸣笳”渲染出塞外苍凉氛围,诗之主旨至此毕现,而前六句的铺述亦至此而见其作意所在。
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此诗为送人出塞从军之作,充满亟欲立功异域的慷慨豪情,且气势纵横,音韵铿锵,曾被后人誉为“盛唐五言律第一”(许学夷《诗源辩体》)。开篇以“飞蓬”喻“行子”,虽为传统习惯,但其将之与“铁骢”、“金鞭”联结起来,即造成一种异乎寻常的力度。颔联写送别,但在“一杯”之中却涵纳“功名万里”之“心事”,这就使功业之志超越了惜别之情。颈联荡开,写出离别之地及友人将去之地,既是写实,亦是托情。尾联先以“莫惆怅”相劝慰,复以“宝刀雄”相激励,塑就一幅壮士别离的英伟形象,以人物回应篇首,以气势贯穿全篇。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一)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高适于天宝九载秋以封丘尉送兵往青夷军,此诗是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诗写行役之艰难与边地之苦寒。首联概写行役时久,去、返皆难,以下皆承“难”而出。颔联以惊讶衣单写出“边地别”的最突出感受,将“难”具体集中于此,不言寒而已觉寒气逼人。颈联写水冷、木落,从听觉、视觉两方面进而渲染寒的环境氛围,暗言其范围之广大。尾联即明言虽关塞已尽,然寒冷征途仍甚迢遥,回应开篇之征途。作为边塞之作,此诗不写战争,亦不写异域风光,而是撷取“寒”这一独特角度,透现边塞苍凉意味。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此诗送李、王二少府分赴两地,皆为谪贬,且高适时任封丘尉,亦正失意,所以这首送别诗就显得内容较为丰富,情谊尤感挚厚。首联先以询问领起,牵出谪贬送别的特殊情境。中二联针对李、王二人贬谪之地,想象僻地荒寒环境,既写景,又寄情。七、八句以劝慰作结,同时揭示出积极进取的抱负与信心。此诗中连用四地名,本为律诗之忌,但由于情意真挚,气势健举,所以并不感到窒碍。
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弩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与岩险,铁骑皆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高适任职哥舒翰幕府期间,随着边塞形势的转变,其对边事的忧虑情绪亦逐渐淡褪,而代之以胜利的喜悦与热烈的颂扬,此诗即作于哥舒翰大破九曲之后。此诗以排律的形式,对哥舒翰军威、破敌、谋略、忠心尽力铺排,热烈颂扬其雄武英姿与安边功业。对于破九曲之事,高适还有《九曲词三首》等作,同样展示了安边定国的光明前景与个人博取功名的饱满信心,可见这一事件对高适人生、思想实具重要影响。
送兵到蓟北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此诗作于送兵至青夷军之时,高适时任封丘尉之卑职,诗中发抒的是郁郁不得志之情怀。前二句写积雪铺天、军阵连云的景象,塞外特征由此得到集中概括。一个“愁”字又奠定全诗基调。后二句即写自身远行边塞军中,却并不为建功业、觅封侯,显然是以反语抒激愤之情。这首小诗虽意在抒发愁怨意绪,但却充满情感力量,表达简洁明练,读来动人心魄。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此诗作于高适首次出塞从军燕赵期间,写边地少年生活习惯与豪爽性格。首句将营州少年与原野联系起来,点明其特定生活环境。营州,在今辽宁朝阳。厌,同餍,饱意,这里引申为饱经、习惯意。二句写其出猎情景,“狐裘蒙茸”活画出营州少年生动形象。三句“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习,四句“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性。全诗充满对营州少年的赞美之情。作此诗时,高适首次出塞,所以一见粗犷豪迈的边地少年,即引起本身就“不拘小节”、“隐迹博徒”的诗人的强烈钦羡。全诗笔墨粗放,充溢着浓郁的边塞情调。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而笛声乃《梅花落》之曲,这样就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但从景物描写看,却无异于一首边塞诗。诗写惜别之情,首先展现的却是一幅苍莽壮阔的塞外风光画卷。在这样的壮伟景观氛围中托出心绪,表面上是以怀才挟技无往不适相劝慰,内质中则是一种豪壮气势伟力的体现,在艺术表现上以“妙在粗豪”(徐增《而庵说唐诗》)的特点而成为千古名篇。
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此诗通过对歌女情态的生动描绘,创造出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在高适诗中别具一格。首句写妆束,显其高贵,次句写行态,见其脱俗,三句写动作,以敲竹击节逗出下文。四句“清歌一曲”点题,并以“月如霜”渲染环境氛围,既回应“逐夜凉”,更构成对清歌一曲内涵的体味,使环境、歌境、心境融通一体,在描写与感受的妙合中生成诗境整体。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此诗作于除夜旅途之中,抒发思乡之情。开篇即点明身在“旅馆”,以“寒灯”与“独”构定凄冷孤寂氛围,次句转入自身,直白凄然的内心世界,同时以“何事”二字为诗意的深入提供悬念与契机。三句写乡思,却言“故乡思千里”,包含有自己思念故乡亲人,而同时遥想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两重意蕴,是客心凄然的第一层原因。末句“明朝又一年”点除夜之题,而自顾已是霜鬓,明朝将又添白发,乡思之中更增岁月流驶、人生苦短之叹,是为凄然的第二层原因
1赞美笛子的诗句有哪些
1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 《春夜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3 《吹笛》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吴江楚泽闲游遍,未豁平生万里心。
醉里独携苍玉笋,岳阳楼上作龙吟。
4 《月下笛·万里孤云》
年代: 宋 作者: 张炎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5 《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 《闻笛》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凄凄吹笛裂寒云,羁客难禁醒坐闻。
声逐逝波流不断,月明吹老戌回军。
2形容笛子的诗句1
常居物外度清时,
牛上横将竹笛吹
一曲自幽山自绿,
此情不与白云知
2
数萼初含雪,
孤清画本难
有香终是别,
虽瘦亦胜寒
横笛和愁听,
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
容易莫吹残
3
牛得自由骑,
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
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
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而,
无是亦无非
3赞美笛子的诗句《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牧童》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吕岩。
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梦中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古诗词全文如下: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译文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
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登快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江上》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观胡人吹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译文 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声。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
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黄鹤楼闻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译文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梦江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译文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正所。
4带笛子声诗句咏笛诗词曲三十首: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推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北谢碑 李白 [推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听胡人吹笛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晚携酒泛江 杜甫 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采舟。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出塞 王之涣 [推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闻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宴边将 张乔 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听笛歌 刘长卿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绿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上寂历江枫愁。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吹笛儿 李中 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
咏笛 宋之问 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
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连昌宫词 元稹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压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华清宫 张祜 天阙沉沉夜未央,碧动云仙曲舞霓裳。
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塞上闻笛 张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李谟笛 张祜 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
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夜宴观石将军舞 李益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
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寒秋。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村笛 韦庄 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
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华清宫和杜舍人 薛能 月锁千门静,天吹一笛凉。
细音摇羽佩,轻步宛霓裳。 闻笛清 赵暇 [推荐]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请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暗香 姜夔 [推荐]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奇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玉楼春 王武子 红楼十二春寒恻,楼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
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
好事近 汪元量 独倚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舟上吹笛 杨万里 船上儿郎不耐烦,醉拈横笛吹支烟。一声清长响彻无,山猿啼落涧落泉。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望江南 皇甫松 [推荐]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双调水仙子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西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中吕朝天子 马致远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
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恸?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
遮不断,相思梦。
5关于竹笛的诗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注释
[1]春风:一本作“东风”。
[2] 《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6有关笛子的好诗黄鹤楼(范成大作品)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寄元美(李攀龙作品) 蓟门城上月婆娑, 玉笛谁为《出塞》歌。 君自客中听不得, 秋风吹落小黄河。
黄鹤楼闻笛 李白
一为迁客为长沙,西望长沙不见家。黄鹤楼中闻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都满洛城
玉笛凌秋韵远汀,谁家少女倚楼听
玄宗贵妃嬉玉笛,合奏仙乐紫云回。
敦煌女伎持玉笛,凌空驾云飞天去。
7有没有描写笛子的诗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3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4从 军 北 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5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6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7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和笛子有关的诗词闻笛
赵嘏 (唐朝)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长安晚秋
作者:赵嘏
年代:唐
体裁:七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 有关笛子的诗词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推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北谢碑 李白 [推荐]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军行 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听胡人吹笛 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吹笛 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晚携酒泛江 杜甫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采舟。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出塞 王之涣 [推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闻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宴边将 张乔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听笛歌 刘长卿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绿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上寂历江枫愁。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吹笛儿 李中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
咏笛 宋之问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
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连昌宫词 元稹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压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华清宫 张祜天阙沉沉夜未央,碧动云仙曲舞霓裳。
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塞上闻笛 张祜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李谟笛 张祜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
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夜宴观石将军舞 李益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
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寒秋。春夜闻笛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村笛 韦庄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
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华清宫和杜舍人 薛能。
2 关于竹笛的诗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注释
[1]春风:一本作“东风”。
[2] 《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3 关于竹笛的诗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
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
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
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
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
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
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注释 [1]春风:一本作“东风”。 [2] 《折柳》:即《折杨柳》,曲名。
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
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4 描写笛声的句子特别优美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忽传来一阵优美笛声,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梦境,让人陶醉仿佛霎时间鲜花开遍我整个心田,让人兴奋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聆听,让人沉迷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啊!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歌唱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喧闹的都市,难得地听到了一段优扬恬淡的短笛声笛声将蒙蒙烟雨中的暮景渲染得诗意迷茫,让人想到贾平凹小说中来自古城墙的埙声 我放慢脚步视野假借云雨的桥梁,穿过岁月的时空,回到了我的童年:淳朴的童年、灿烂的童年,含蓄着秘密和梦想的童年 童年,我拥有过一支米**的短笛我用这杆短笛,曾尝试着延伸我关于爱情的解悟,但结果是空的,变成配乐的迷惘和思念。
5 和笛子有关的诗词闻笛
赵嘏 (唐朝)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长安晚秋
作者:赵嘏
年代:唐
体裁:七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6 谁能告诉我几首关于笛子的诗啊既然你把分都压上了,
我就把我知道的所有能想得起来的笛子的诗告诉你~~
嘿嘿~~~~
可是很用心的呃~
如下:
蔡琰说“长笛声奏苦”
所以跟笛子有关的诗除了超级欢快表达春光明媚,
就是很哀怨的了~~~~~
比如李清照的这一首《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其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
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
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
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
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
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 ,
然而意思很含蓄。
闻笛怀人,因梅思春 ,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
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
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
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边一个是元代杨维桢的《筚篥吟》
春风吹船下扬州,夜听笛声江月流。
故宫摇落杨柳秋,客子于邑山阳愁。
明朝此声不可求,乃知朔客杜宽者,手持悲篥寻南游。
胡笳拍中愁未休,龟兹角管亲编收。
王门历尽及五候,翩然鸿飞不可留。
笛材既访柯椽锼,更协鸣凤昆仑丘。
卷芦易地鸣陇头,城南思妇歌牵牛。
欲绝未绝一缕抽,划然石裂千丈湫。
叫噪鹅鹳飞蛟虬,洞庭之水天东浮。
杜宽杜宽艺绝忧,艺隐岂比闵张俦。
为君贳美酒,不惜千金裘。
和我君山莫邪笛,与尔同登黄鹤楼。
这首有点艳,呵呵,《舟过山塘闻笛》
是清人的,叫舒位。
红穗疏灯水上楼,
笛声纤远指痕留。
定知吹笛人双髻,
可惜湘帘不上钩。
还记得一个宋代人的,可惜不全: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诗人叫潘阆,(浪音),当空旷讲。
这个虞美人虽然是感慨人生的,不过跟笛子有关:
武昌七十庞眉叟。学笛从年少。
萧萧笛竹楚山秋。当日买林、曾典黑貂裘。
一声占尽秋江月。天外行云绝。
如今老去兴犹迟。尚想时时、一曲梦中吹。
宋代诗人林正大的~~
白居易有写笛子的诗,可惜意思不太好。
韩愈的可以,嘿嘿:
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
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
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
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
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
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
谁谓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风漪。
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
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
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
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
这首诗叫《郑群赠簟》
在网上一些论坛上有,不过奇怪得很,
宋代的郑刚中就此写过一首
《客惠宾州竹簟甚佳取退这郑群赠簟诗读之数过》
卷送风漪光八赤,竹新渐作琉璃色。
世人贵耳便贱目,那知不抵蕲州笛。
年来愧汗常浃肤,夏日自嫌污枕席。
有时追诵法曹句,怅恨宗人不多得。
山斋置榻容一身,君惠清凉到心骨。
门前客至莫见嗔,老子解衣喧鼻息。
就是这些~~~~
人走笛声残~~~~
: )
7 有关笛子的好诗黄鹤楼(范成大作品)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寄元美(李攀龙作品) 蓟门城上月婆娑, 玉笛谁为《出塞》歌。 君自客中听不得, 秋风吹落小黄河。
黄鹤楼闻笛 李白
一为迁客为长沙,西望长沙不见家。黄鹤楼中闻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都满洛城
玉笛凌秋韵远汀,谁家少女倚楼听
玄宗贵妃嬉玉笛,合奏仙乐紫云回。
敦煌女伎持玉笛,凌空驾云飞天去。
8 急用`有关于乐器笛子的诗词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推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北谢碑 李白 [推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听胡人吹笛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晚携酒泛江 杜甫
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采舟。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出塞 王之涣 [推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闻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宴边将 张乔
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听笛歌 刘长卿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绿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上寂历江枫愁。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吹笛儿 李中
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
咏笛 宋之问
姜(原字不会用五笔打)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连昌宫词 元稹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李谟压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华清宫 张祜
天阙沉沉夜未央,碧动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塞上闻笛 张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李谟笛 张祜
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夜宴观石将军舞 李益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寒秋。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村笛 韦庄
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华清宫和杜舍人 薛能
9 有没有描写笛子的诗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3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4从 军 北 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5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6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7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